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历史时空】知识梳理\自修笔记解决基本知识问题知识点1秦的统一1.条件(1)主观愿望: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2)客观条件: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3)地理位置: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4)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5)秦国的强大: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2.过程(1)秦朝建立: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新的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2)完成统一: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西南夷的控制;在北方,击退匈奴的进攻;在原有旧长城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3.巩固统一(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强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①皇帝制度:兼采三皇、五帝名号,定名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皇帝制度特点:X1;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②中央机构:由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分掌具体事务。(三公九卿制的特点:X2、互相牵制,都对皇帝负责,由皇帝任免,它也是以皇权为中心。)③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产生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是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2)巩固统一的举措:统一车轨、文字、货币、法律和度量衡,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4.秦的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水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5.秦统一的意义(1)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2)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点2秦朝的暴政1.社会矛盾激化(1)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征发繁重。百姓不堪重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2)秦法刑法严苛,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秦朝统治者推崇法家思想,突出特征是实行严刑峻法,文化高压,对儒学及其他学派采取高压政策,“焚书坑儒”就是典型事例。)2.“焚书坑儒”: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等焚毁,先秦以来的许多珍贵文献毁于一旦;还将460余名儒生方士坑杀,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在X3领域内对持不同政见的士人的残酷镇压,造成了文化上的巨大损失。)3.秦二世的残暴统治: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去,秦二世继位,残忍昏庸,实行严刑峻法,致使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化。知识点3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1.陈胜、吴广起义(1)时间:公元前209年。(2)地点:大泽乡。(3)政权:“张楚”。(4)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从X4,为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2.秦朝的灭亡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入咸阳,秦朝灭亡。(秦亡教训:得民心统一六国,失民心二世而亡,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只有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才能长治久安。)3.楚汉战争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项羽被刘邦击败。(刘邦“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加之分封政策失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最终被刘邦击败)[历史解释]秦统一的历史条件[图说历史]秦统一的历史进程【历史解释】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历史解释]秦朝中央和地方机构图[历史解释]秦代的郡县官僚体制[易错点拨]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历史解释]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辨析比较]比较先秦贵族政治与秦汉官僚政治的差异[归纳总结]如何评价秦始皇[由题证史]《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秦末农民起义A.得到了广泛响应 B.以六国贵族为主力C.反对实施郡县制 D.起因于官吏的贪腐[图说历史]楚汉战争[本课图示]考向突破\讲练结合解决考试能力问题考向一秦的统一与速亡【史论精讲】一、秦统一的历史意义1、结束了战乱局面,符合历史潮流,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2、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3、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制度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4、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二、秦朝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典例互证】(2013·浙江高考)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右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秦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最终灭了六国,所灭的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A.②③①⑤B.②①⑤⑥C.①③⑤④D.④③⑤⑥【举一反三】(2023·天津模拟)“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以上评价主要是针对秦始皇A.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B.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C.统一了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2.(2020·浙江高考)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兴修了许多著名的工程。观察右图(局部),对图中所示区位,命名及标注正确的是(①位于甘肃临洮一带,这是秦长城的西起点)A.①—秦始皇长城B.②—灵渠C.③—郑国渠D.④—都江堰【举一反三】(2023·盐城模拟)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部边境九原郡的直道。这项措施A.促进了北部边疆与内地交往 B.直接引发了陈胜吴广起义C.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的进程 D.促成万里长城修筑的开始考向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史论精讲】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原因1、经济上,由封建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2、政治上,封建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度,镇压农民的反抗。3、思想上,法家“集权”理论的影响。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中央服从皇帝一人,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2)君主专制是主要特点,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3)中央集权制度下存在着两对基本矛盾: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2、影响(1)积极:随着中央集权的建立,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中国成为当时世界大国;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2)消极: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典例互证】(2019·全国Ⅱ卷)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后秦国建立了集权统治)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举一反三】(2022·天津模拟)秦统一全国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这说明秦朝A.延续分封制度 B.增强地方势力C.恢复社会经济 D.实行中央集权对点演练\精练模拟解决考试能力问题1.(2023·江苏模拟)观察下图。此图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西周分封 B.春秋五霸 C.秦的统一 D.西汉强盛2.(2023·哈尔滨模拟)秦统一六国后,北击匈奴,南统岭南,把“西南夷”纳入版图。这些举措A.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 B.实现了秦在全国范围的长久治安C.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D.违背人民意愿加速秦的灭亡3.(2022·重庆模拟)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世袭制兴,禅让制灭 B.层层分封,等级分明C.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D.各自为政,此消彼长4.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下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A.皇权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B.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C.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 D.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5、(2023·沭阳模拟)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那么,从封建政治到郡县政治实质上反映的政治演化趋势是A.从人治走向法治 B.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C.从世袭走向科举 D.从分封制度到郡县制度6.(2022·北京模拟)汉代学者贾谊曾经评论:“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强制迁徙六国豪强 B.丧失了崤函战略要地C.实施残酷暴虐的统治 D.没有采取正确的战术答案部分知识梳理\自修笔记X1皇权独尊;皇位世袭X2分工负责、互不相属X3意识形态领域X4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考向突破\讲练结合考向一1.A【解析】秦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最终灭了六国。所灭的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分别对应图中的序号是②④③①⑥⑤。最迟灭的齐国位于今天的山东(“齐鲁大地”),找到这一突破口,就可较快地找出正确选项。【举一反三】A【解析】据材料“并吞战国,海内为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被称为千古一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A正确。2.A【解析】①位于甘肃临洮一带,这是秦长城的西起点,故选A项;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位于广西境内,②位置在关中地区,与灵渠位置不符,排除B项;郑国渠是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③位于长江上游,四川成都地区,与郑国渠位置不符,排除C项;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④位于湘江流域,与都江堰位置不符,排除D项。【举一反三】A【解析】直道从咸阳直通北部边境九原郡,其修筑促进了北部边疆与内地的交往,A正确;陈胜吴广起义是在秦二世时期,排除B;公元前212年秦朝已经完成统一,排除C;万里长城修筑和修直道并无直接关联,排除D。考向二D【解析】由材料“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可知商鞅变法后秦国建立了集权统治,推动国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故选D项;战国后期,井田制遭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公田制度是受到破坏而非完善,排除A项;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秦汉时期得以普及,排除B项;秦统一六国后修筑驰道直道,加强了交通运输,排除C项。【举一反三】D【解析】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度,地方上郡守、县令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说明皇帝和朝廷就控制了地方,说明秦朝实行中央集权,故选D;郡县制是建立在废除分封制基础上的,A错误;郡县制削弱了地方势力,B错误;恢复社会经济与题意不符,C错误。对点演练\精练模拟1.C【解析】根据图片内容可以看出,图片是关于秦朝进攻东方六国的战役图,这是秦国统一形势图,C项正确;图片内容和西周分封、春秋争霸无关,排除A、B项;西汉时统一国家,而非割据政权,排除D项。2.C【解析】根据题干“北击匈奴,南统岭南,把‘西南夷’纳入版图”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六国后,统治范围不断扩大,政府采取措施巩固统一局面,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故C正确;郡县制在全国的推广是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与题干信息无关,故A错误;B项“长治久安”说法错误,秦朝二世而亡,错误;秦巩固统一措施不存在违背人民意愿的情况,故D错误。3.C【解析】材料“‘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是对皇帝制度的描述,该制度的特点是皇权至上、皇帝独尊和皇位世袭,C项正确;夏朝开启了王位世袭制,排除A项;B项是分封制的特征,排除;各自为政描述的是分封制下各诸侯国混乱的局面,排除D项。4.C【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秦朝有专门的官员来管理皇室的“家务事”,这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C正确;材料未体现皇权问题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