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_第1页
2021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_第2页
2021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_第3页
2021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_第4页
2021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全国通用版)(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一、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1.2009年,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用铝铍同位素比值(26AI/10Be)埋藏方法测定周口店直立人的年代》(下图)的文章,这篇文章宣称周口店直立人的生活年代应为距今77万年前。关于杂志中提到的“周口店直立人”解读不正确的是用火烧烤食物 B.会使用骨针 C.使用打制石器 D.过着群居生活【答案】B【解析】根据“周口店直立人的生活年代应为距今77万年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京人,会使用骨针的是山顶洞人,B符合题意;北京人会使用火烧烤食物,A排除;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C排除;北京人过群居生活,D排除。故选择B。2.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商王武丁夫人墓)中的玉器,经化学成分分析,与新疆和田玉的成分一致。据此推测合理的是A.中原与西北地区存在联系 B.中外科技交往历史悠久C.丝绸之路的开辟始于商朝 D.商朝统治中心远及新疆【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中的玉器,经化学成分分析,与新疆和田玉的成分一致”由此推测该玉器有可能来自西北的新疆,进而推测在商朝时,中原与西北地区存在联系,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外科技文化与交流,排除B;丝绸之路开辟是在汉朝,排除C;,商朝统治中心在今天河南一带,排除D。故选A。3.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某学校历史组在当天推出了以“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为主题的文物图片线上展览。下列符合该主题的图片有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从春秋到秦汉”,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不属于这一时期,①排除;吴王夫差是春秋时期的诸侯王之一,属于这一时期,②正确;战国铜壶反映了当时的水陆攻战,属于这一时期,③正确;秦半两钱反映的是秦朝统一货币,属于这一时期,④正确。故选D。4.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史称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为“文景之治”。下列属于文景时期采取的措施有①提倡以农为本,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③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景时期采取的措施有①提倡以农为本,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选项C符合题意;③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的是汉高祖时期采取的措施,错误,选项ABD都包含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5.下列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佛教的传播发展B.繁盛的中外交流C.多彩的文学艺术D.和睦的民族关系【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日本体现了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新罗人崔志远的著作和唐朝墓葬出土大食人俑体现了唐朝与新罗以及大食的友好往来,《大唐西域记》是玄奘西游天竺之后,由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的著作,体现了唐朝与天竺的友好往来,由此可知,题干的图片体现的共同的主题是繁盛的中外交流,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6.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A.休养生息 B.兵民合一 C.重文轻武 D.外重内轻【答案】C【解析】考查点:重文轻武。解题思路:题干的“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题干的“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表明北宋的文臣受到重用,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重文轻武,故C符合题意;休养生息是西汉初年实行的政策,排除A;兵民合一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外重内轻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故选C。7.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答案】D【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明太祖为巩固统治,借胡惟庸案废除宰相制度,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ABC不符合题意。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8.晋商崛起于明代,雄踞商界500年之久。山西地理上处于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政权的缓冲地带,历代都是中央王朝依托的北方重镇,对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比较熟悉,并受其影响。明清两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逐年增长。中国国内市场兴起,政府整顿关税、减免商税等措施,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上述材料说明,晋商崛起是因为①山西地理位置重要,处于民族交融的前沿地带,有利于经济交流②晋商经营领域广泛,善于经营管理,讲求诚信③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重视商业发展④商品经济发展,国内市场兴起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信息“山西地理上处于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政权的缓冲地带,历朝历代都是中央王朝依托的北方重镇”可以得出山西地理位置重要,位于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汇处,是国家政治、军事重地,有利于经济交流;据题干材料中信息“明清两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逐年增长,中国国内市场兴起,政府整顿关税、减免商税等措施,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可以得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重视;商品经济发展,国内市场兴起。而②晋商经营领域广泛,善于经营管理,讲求诚信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排除。因此上述材料说明,晋商崛起是因为①③④,C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9.1854年,《南京条约》满十二年,英、法、美要求修改条约,但是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1856年英、法、美再次提出修改条约,再次遭到了拒绝。两次遭到拒绝的直接后果是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C.英法联军伙同俄国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D.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市场,英、法、美两次要求修改条约,但是都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英法联合起来组成联军,侵略了中国,历史上把这次战争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AC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罪行;D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都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B。10.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为①“民主”“科学”②三民主义③变法图强④“自强”“求富”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②③ D.④②③①【答案】B【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学技术”指的是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学制度”指的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学思想”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据此分析可知正确的先后顺序应该为④③②①,故选B。11.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民族危亡面前,中国多个政治团体、政党组织纷纷创办报刊杂志,宣传维新变法与革命思想。下列报刊杂志中,属于这些团体和政党机关报刊的是《时务报》、《民报》B.《申报》、《民报》C.《新青年》、《国闻报》D.《新青年》、《申报》【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间范围内,出现了1898年的戊戌变法和1911年的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的报刊是《时务报》,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机关报是《民报》。《申报》是1872年英商合资创办,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商业报纸;《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报刊。符合题意的只有A项,故选A。12.“这一战役打破了日本统帅机关速决战的战略计划,不得不将侵华主战场从华北转移到华东;为上海和华东沿海工业内迁……文化、科技和人员后撤赢得了时间,对中国实行抗日外交战略,孤立日本,争取国际支持,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材料评价了抗日战争中淞沪会战 B.战役胜利成为扭转华东战局关键C.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D.保障了战时首都顺利迁移到重庆【答案】A【解析】根据“打破了日本统帅机关速决战的战略计划”、“将侵华主战场从华北转移到华东”、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淞沪会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持续三个多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迷梦。同时淞沪抗战迫使日本军部前后4次增调援兵,不得不将侵华战争的主战场从华北战场转移到华东战场,从而分散和牵制了日军兵力在华北的集中使用,减轻了华北战场中国军队所受的压力。中国军民在这场震惊世界的大战役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坚忍不拔的战斗意志和强大的战斗力,使世界各国刮目相看。淞沪会战有力地促使国际社会开始重新认识中国,获得了更多人对中国的同情和支持,以及对日本侵略行径的谴责。A正确;宿北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在苏北地区的重点进攻,扭转了整个华东战局。B错误;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的是国共二次合作,C错误;1937年11月17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领国民政府大小官员撤离南京,并于三日后在武汉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迁都重庆,重庆正式担负起中国战时首都的责任。时间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A。13.新中国成立之初,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以及和平解放西藏,其共同作用是A.消灭了地主阶级B.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C.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D.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共同作用”,结合课本所学,抗美援朝的胜利捍卫了我国的安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立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和平解放西藏,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巩固了人民政权。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14.下图是一幅创作于1953年的中国漫画。图中士兵对着被折断的炮口说道:“让我们的矿山工厂歌唱!不许你们这些家伙怪叫!”(US是美国的简称)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大力发展工业以巩固国防 B.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基本好转C.初步建立社会主义的工业体系 D.重点放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士兵对着被折断的炮口”“让我们的矿山工厂歌唱!不许你们这些家伙怪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材料内容体现了大力发展工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国防,选项A符合题意;BCD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故选A。15.新中国成立之初,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以及和平解放西藏,其共同作用是A.消灭了地主阶级B.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C.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D.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共同作用”,结合课本所学,抗美援朝的胜利捍卫了我国的安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立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和平解放西藏,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巩固了人民政权。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16.下图为1978年至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统计表。对改表反映的历史解读正确的一组是①我国的经济发展从1978年开始②1978--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40年的增长非常显著③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④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证明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1978年至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统计表可知,在这一阶段内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增长速度也不断提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成就的取得是因为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道路是正确的。因此②④正确。B正确;从建国开始我国经济就处于发展中,①错误。材料纵向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但并没有进行国家间的横向对比,不能得出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因此③错误。因此ACD错误。综上故选B。17.据统计,1世纪时,罗马全年的节庆娱乐日为66天;2世纪时,节庆娱乐日有123天;4世纪时,节庆娱乐日增至175天。在节日里,奴隶角斗、斗兽、戏剧、赛车等活动皆由国库开支。这对罗马帝国造成的后果是A.国家富足,社会安定 B.社会奢靡享乐盛行,帝国日益危机C.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D.长期战乱,民生凋敝,经济困难【答案】B【解析】概括材料可知罗马节日众多,且国库开支来支持活动,说明政府对这种奢靡之风不仅没有禁止、控制反而支持纵容,社会奢靡享乐盛行,最终导致帝国日益危机帝国日益危机。B正确;A不符合事实。A错误;C反映的是表象而非后果。C错误;材料没涉及到战争问题。D与题意不符。综上故选B。18.马渭源在《马克斯.韦伯与中西传统社会结构对比研究》中指出,西欧封建制下封臣的服从具有双重性:封臣的服从除了对领主个人化的服务外,他还必须服从“一种有关责任与荣誉的相当严格的法典”。这表明A.封建制下的权力具有绝对的专制性 B.封臣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C.封臣与领主之间关系具有契约特征 D.封建领主对封臣具有绝对控制性【答案】C【解析】题干反映了封臣的服从除了对领主个人化的服务外,他还必须服从“一种有关责任与荣誉的相当严格的法典”,可见封臣与领主之间关系具有契约特征,领主赐予封臣一份领地或采邑,为封臣提供保护,作为交换,封臣宣誓对领主的忠诚,以及承诺进贡、劳役和兵役等义务,C正确,B排除;西欧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封君封臣制度,封臣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跟自己封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国王只能同国王的贵族封臣直接发生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而封臣在自己领地内有较大自主权,因此封建制下的权力并不具有绝对的专制性,封建领主对封臣并不具有绝对控制性,AD排除。故选C。19.对如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除南极洲)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主要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C.第③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1783年才成为独立的国家,在第②段的时候美国还是别的国家的殖民地,不可能进行殖民扩张,②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ACD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20.《大国崛起》中提到: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它不仅敲响了几个世纪以来在欧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为严重的霸权威胁。这段材料不能说明拿破仑战争A.是法国大革命的组成部分 B.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C.侵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 D.得到欧洲各国人民的支持【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这表明拿破仑战争是法国大革命的组成部分。“它敲响了几个世纪以来在欧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丧钟”,反映了拿破仑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为严重的霸权威胁”,表明拿破仑战争侵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材料无法体现拿破仑战争得到欧洲各国人民的支持,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能体现拿破仑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21.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对英国生铁产量数据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主要是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需求是主要原因C.主要是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主要推动因素【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生铁的产量迅速增加,而材料反映的时间又是工业革命时期,所以主要是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C符合题意;图片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时期,A排除;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年,B排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7世纪,D排除。故选择C。22.俄国1861年改革之后,农民虽然付出高昂的赎金,但分得的土地面积比改革前减少了,质量也更坏了。改革后,每个农民平均分到3.4俄亩土地,由于耕地减少、经济上不能独立,他们又不得不在受奴役的条件下向地主租地。这从本质上说明A.1861年改革是一场失败的改革B.1861年改革没有改变农民的落后境况C.1861年改革的实质是对农民的又一次盘剥D.1861年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农民虽然付出高昂的赎金,但分得的土地面积比改革前减少了,质量也更坏了……他们又不得不在受奴役的条件下向地主租地”,可见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农民为获得土地而缴纳的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改革后农民的土地比原来少,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重新接受地主的盘剥和奴役,C正确;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不能说是一场失败的改革,A排除;1861年改革没有改变农民的落后境况,这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B排除;题干反映的是1861年改革对农民而言,具有欺骗性、掠夺性,没有反映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D排除。故选C。23“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种体制”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市场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的意思可知是斯大林模式,这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人民不满意。所以答案选B。24.如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战争宣传海报,主题是“全力以赴,摧毁日本”。美国的参战对大战局势的影响是A.全面爆发 B.进一步扩大 C.达到最大规模 D.出现重大转折【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及漫画内容可知,这是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之后创作的。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第二天,美国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C符合题意;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A排除;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B排除;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会战既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D排除。故选择C。25.微信,支付宝等被人们称之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生活中人们进入商圈免费WiFi全覆盖,既可查询停车位,酒店,还可详细了解商家优惠活动,并轻松实现线下体验,线上交易等,但网络诈骗,黑客入侵等也危及人们的生活……。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A.科技是一柄双刃剑 B.高科技犯罪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C.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D.中国的科技事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微信,支付宝……实现线下体验,线上交易等”展现了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快捷;从“网络诈骗,黑客人侵等也危及人们的生活”可得出科技也不可避免地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故充分说明科技是一柄双刃剑,A符合题意;B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共50分)26.(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材料二:缙绅虽位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唐言》材料三:清朝人徐大椿: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向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搭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这种制度的创立在当时有什么积极作用?(4分)(2)唐朝是如何发展和完善这一制度的?(2分)(3)这一制度在宋朝又有怎样的发展?(2分)(4)材料三反映了这一制度在明清时期的状况。明清时期,这一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危害?(2分)【答案】(1)科举制。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科举制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选拔官吏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也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2)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3)宋朝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土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4)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阻碍了思想和科技的进步。【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可知是科举制。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是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第三小问依据所学可知科举制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选拔官吏的范围以及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2)依据材料二“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和所学可知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增加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3)依据所学可知宋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4)依据材料三“三向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搭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是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结合所学可知“八股取士”中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阻碍了思想和科技的进步。27.(14分)学习完一、二单元后,八(3)班历史爱好小组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你跟他们一起解决遇到的问题(史料实证)材料一2009年12月29日中国处死英国毒贩阿克毛。他携带4千克海洛因来到中国,足以毒死2.7万人。之前英方提出交涉,中国表示对外来毒品有“痛苦回忆”,英国媒体竟然叫嚣使用“炮舰外交”。材料二日本深知,欲侵占朝鲜,必须战胜中国,甚至灭亡中国。日本军内提出的总目标首先是击败北洋舰队。于是日本加快建设海军,明治天皇下令每年从内库拨款30万元建造舰艇。为造舰,天皇谕令节省宫廷费用,文武官员缴纳薪俸十分之一。而中国则相逆而行,截取海军经费去修颐和园,使海军建设处于停顿状态。——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1)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对中国多次使用“炮舰外交”,其中哪一次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最为深远,为什么?(3分)(2)日本为“击败北洋舰队”而发动的战争是什么?在这场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命运如何?给我们什么启发?(3分)(图说历史)“冲击——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从19世纪中期开始,在西方的冲击下开始的洋务运动使中华民族开始了强国之梦,给中国带来了西方文明的曙光。(3)结合图2漫画和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4分)(4)洋务运动最终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而失败,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和农民先后做出了图3和图4的反应事件分别是什么?(2分)(5)从以上探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分)【答案】(1)鸦片战争;因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启发:落后就要挨打。加强海防意识。加强军队建设。实行制度变革,废除封建制度。培养忧患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等等。(3)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不真心支持洋务运动;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洋务派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仅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而不从根本上变革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根本原因)。(4)图3事件:公车上书揭开戊戌变法的序幕;图4事件:义和团运动(5)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或中国各个阶层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对中国多次使用“炮舰外交”,其中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最为深远,这是因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根据所学可知,日本为“击败北洋舰队”而发动的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灭。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比如:落后就要挨打。加强海防意识。加强军队建设。实行制度变革,废除封建制度。培养忧患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等。(3)根据图三“腐败的政治制度”等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仅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而不从根本上变革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其他原因是: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不真心支持洋务运动;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4)根据图3的“公车上书记”结合所学可知,图3反映了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戊戌变法的序幕;根据图4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5)从以上图片材料中可知,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各个阶层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激起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举例证明“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材料中A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A是何史实?(2分)材料二(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美建交后双边贸易基本趋势。并指出国家间关系调整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2分)材料三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的具体表现。从学者的感慨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4分)材料四现如今,虽然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但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之前,人类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逻辑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陈旧桎梏。……尤其在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原因及意义。(4分)【答案】(1)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中美双边贸易额不断上升;国家利益。

(3)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启示,是各国的国情不同决定民主政治模式的多样性等;民主政治建设要符合时代发展需要。

(4)原因是基于世界的多极化和世界形势的发展提出的,并且世界的经济发展脚步趋缓的情况下提出的。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当今世界的发展具有引领价值,有利于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解析】(1)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以后,我国开始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一代一代中国不断为挽救中华民族而奋斗,可见“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由“材料中A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A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建交后双边贸易基本趋势,是中美双边贸易额不断上升。中美双边贸易基本趋势,可知,国家间关系调整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的具体表现,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可知从学者的感慨中得到启示,是各国的国情不同决定民主政治模式的多样性等;民主政治建设要符合时代发展需要。(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基于世界的多极化和世界形势的发展提出的,并且世界的经济发展脚步趋缓的情况下提出的。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当今世界的发展具有引领价值,有利于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29.(14分)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漫画《凡尔赛的榨汁机》材料二美国势力最难渗透进去的地区是苏联控制的地区……利益的严重冲突终于不可避免了……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两个世界性的思想体系,互相“排斥”,水火不相容……一个国家不站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站在苏联领导的阵营内,不存在中间道路。——(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三第一,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国际关系……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即美欧日及俄中等主要国家和战略区域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第二,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性主题不会根本逆转……各国战略将主要着眼于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王逸舟《关于多极化的若干思考》材料四当今国际社会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