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7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统治课件_第1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7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统治课件_第2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7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统治课件_第3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7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统治课件_第4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7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统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历史第7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统治内容索引第一环节必备知识落实第二环节关键能力形成第三环节核心素养提升[时空观念•图示构建][基本线索•阶段特征]明清是中国古代最后两个王朝。在明清两朝,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新的发展。这一时期,新兴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已成为世界大势所趋。而在中国,由于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发展,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经济上,发展与迟滞。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手工业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一些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自守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文化上,承古萌新。一方面,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并逐渐成为钳制思想的工具。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兴起,小说繁荣,京剧形成并发展;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抨击;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备考指导1.识记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和宦官专权的史实,并对其进行正确评价和认识2.知道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并认识其影响,了解明朝时期的沿海形势并认识明朝“抗倭”的意义3.归纳清朝初年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分析其特点和影响4.认识清朝国家疆域奠定的重要历史意义第一环节必备知识落实知识点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一、明朝的建立1.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起义将领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2.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同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二、体制变革1.废除宰相制度: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2.建立内阁(1)明成祖在位时,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从此,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形成,称“内阁”。(2)大学士职权: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3)大学士权力增大: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三、宦官专权1.形成:比较而言,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2.表现: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知识点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一、郑和下西洋1.主要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2.过程: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3.结果: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4.意义: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二、倭寇之患1.原因(1)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倭寇”。(2)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2.表现: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海盗、奸商等与倭寇勾结,进行走私活动,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3.戚继光抗倭(1)明廷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2)在抗倭斗争中,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3)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三、欧洲殖民者的侵夺1.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2.表现(1)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2)稍晚东来的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概念阐释隆庆开关隆庆元年(1567),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海禁的解除打开了中外贸易与交流的新局面,为张居正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经济基础,也为日后在内忧外患中徘徊的明朝提供了延长寿命的资本。知识点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一、明朝的边疆关系1.蒙古(1)防御: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2)战争: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瓦剌曾经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明英宗。(3)议和: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2.西藏(1)册封:藏族地区在明朝时称为乌思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2)设机构: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3.东北地区: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二、明清易代1.清朝建立(1)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2)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3)皇太极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并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2.明清易代(1)在清朝崛起之际,明朝政治黑暗,天灾不断,农民起义蜂起,统治摇摇欲坠。(2)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3)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迁都北京。(4)经过20多年的战斗,清朝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逐一击败,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知识点四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一、背景: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被称为“康乾盛世”。二、表现1.实行奏折制度: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2.设立军机处:雍正时设立。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3.加强思想控制: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文字狱,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问题释疑军机处的特点(1)办事效率高: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直接交由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2)保密性好:受皇帝直接监督,限制与外官接触,办公地点地处皇宫内,不易受外界干扰。(3)机构简单:军机处只设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二职,整个军机处最多三四十人。知识点五疆域的奠定一、清朝前期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收复台湾(1)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2)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3)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2.抗击沙俄(1)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2)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3)1689年,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3.管辖西北边疆地区(1)明朝末年,鞑靼分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瓦剌被称为漠西蒙古。(2)17世纪后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势力强大,占据天山南北,又向东进攻漠北和漠南蒙古。1757年,清军彻底击败准噶尔部。(3)清军平定了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4)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5)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4.管辖西藏地区(1)清初,西藏佛教格鲁派领袖五世达赖来京朝贺,清政府册封以“达赖喇嘛”尊号;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尊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2)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3)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5.专设管理机构:清朝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6.民族政策:清政府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概念阐释金瓶掣签制度按照格鲁派教规,达赖、班禅采用灵童转世的方法选择继承人。清廷特别颁发金瓶,制定金瓶掣签制度。规定选定转世灵童时,要将找到的几个灵童的名字,用满文、汉文和藏文三种文字写在象牙签上,装入瓶中,由驻藏大臣掣签确定,然后报请朝廷批准,坐床后才能成为合法的继承人。二、清朝疆域和行政区划1.清朝疆域: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2.清朝行政区划:在清朝疆域里,内地分立18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知识点六统治危机的初显一、内部危机——农民起义不断1.背景(1)在经济繁荣、国土开发的背景下,清朝人口膨胀迅速,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2)政治腐败,贫富矛盾积累,乱象逐渐萌生。2.表现: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四川、湖北、陕西等省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持续了十年。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的一次起义还攻入了北京皇宫。二、外部危机——闭关自守1.背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2.概况: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严厉禁止民间船只出海贸易。3.评价: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第二环节关键能力形成[材料解读]能力依托点1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材料一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材料二

雍正七年(1729)因西北用兵,往返军报频繁,内阁距内廷太远,皇帝不便亲授机宜,为及时处理军报,始设军机房。雍正十年,改军机房为“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摘编自白玉林等《清史解读》材料三

清朝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摩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摘编自《清朝野史大观》

[研读分析](1)材料一表明“明之无善治”是因为“高皇帝罢丞相”,这表明黄宗羲认为相权对皇权能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2)材料二“西北用兵”揭示了军机处设立的背景,“内阁距内廷太远”“皇帝不便亲授机宜”反映了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直接目的是适应君主统治需要。(3)材料三“样本四巨册”“惟揣摩此样本”说明内阁官员拘泥规则,缺乏参政主动性、灵活变通性,揭示了君主专制造成体制僵化的弊端。[探究运用](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强化君权的措施。措施:明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权归六部;清朝设立军机处。(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军机处的设立与君主专制强化的关系。关系:军机大臣都由皇帝钦定,品级不高,他们跪受笔录,承旨办事,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清朝设立军机处使皇权真正成为绝对的最高权威,君臣关系成为彻底的主仆关系。归纳概括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1)以强化君主权力为核心。(2)程度空前强化。(3)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并且逐渐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2.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消极影响(1)经济方面,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政治方面,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3)思想文化方面,君主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新题验证]明朝时“天子与阁臣不常见,有所谕,则命内监先写事目,付阁撰文”,而顺治帝则“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在御前票拟”,且“凡有改正者”皆由皇帝亲裁。这说明清朝(

)A.内阁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B.阁臣有权自主票拟供皇帝采纳C.内阁大学士有权参与中枢决策

D.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强化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的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大学士在御前票拟”,可知清朝的阁臣缺乏自主票拟的权力,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大学士没有中枢决策权,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有所谕,则命内监先写事目,付阁撰文”“大学士在御前票拟”“‘凡有改正者’皆由皇帝亲裁”,可知清朝的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强化,故D项正确。[材料解读]能力依托点2明清经略边疆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材料一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郑成功此地原为红毛(明清时对荷兰人的称呼)住处,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一为红毛所有,则彼性狡黠,所到之处,善能鼓(蛊)惑人心。重以夹板船只,精壮坚大,从来乃海外所不敌。未有土地可以托足,尚无伎俩;若以此既得数千里之膏腴复付依泊,必合党伙窃窥边场,迫近门庭。此乃种祸后来,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至时复动师远征,两涉大洋,波涛不测,恐未易再建成效。——施琅《靖海纪事》材料二

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章程明确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请朝廷批准。[研读分析](1)材料一反映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决心和施琅加强对台湾管辖的建议。(2)材料二反映出清政府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探究运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收复台湾后,清政府是如何加强对台湾的管辖的。管辖: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清政府是如何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的?管辖: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从1727年起,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确立金瓶掣签制度;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归纳概括清朝时期的边疆管理

[新题验证]雍正时期,朝廷将边疆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成流官管理方式,即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被废除,改成由中央政府派任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管理。这一做法(

)A.有利于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B.不利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C.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D.扩大了清朝的统治疆域C题干材料中清朝的改土归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错误;题干材料中清朝改土归流的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故C项正确;改土归流前这些地区已在清朝的统治疆域之内,故D项错误。第三环节核心素养提升[素养剖析]【例题】

(2020课标全国Ⅲ,27)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意图:本题以明朝内阁为依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先后制止了明神宗关于工部铸钱供内府使用和向户部索求费用的旨令或要求,这说明内阁在一定程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