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段考生物试卷(一) (月考)_第1页
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段考生物试卷(一) (月考)_第2页
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段考生物试卷(一) (月考)_第3页
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段考生物试卷(一) (月考)_第4页
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段考生物试卷(一) (月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段考生物试卷(一)(解析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答题框内)1.(1分)“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厥鱼肥。”这句诗中描写的美景不属于生物的是()A.白鹭 B.桃花 C.流水 D.鳜鱼2.(1分)小麦和水稻是粮食作物,菊花和牡丹是观赏植物,甘草和田七是药用植物。这是根据生物的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A.用途 B.形态结构 C.生理功能 D.生活环境3.(1分)紫薇,俗称“痒痒树”,只要用手轻轻挠一下它的树干()A.生物能进行呼吸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1分)大自然中的万千生物演绎着生命奇迹,诠释了强大而神秘的生命力量。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A.能够生长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繁殖后代 D.能进行光合作用5.(1分)同学们调查校园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以下做法不恰当的是()A.抽样调查草坪植物的密度 B.可根据生物特征简单分类 C.停留的昆虫小鸟不作记录 D.尽可能不打扰和伤害生物腾飞学习小组开展课外探究活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他们在一天之内,分早、中、晚三次,用干湿计分别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灌丛的空气湿度6.腾飞学习小组用干湿计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灌丛中的湿度,他们探究的问题是()A.场地对植物水分需求的影响 B.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C.空气湿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D.水分对植物种类的影响7.根据对曲线图的分析可知,曲线①代表的测试地点最有可能在()A.裸地 B.灌木丛 C.草地 D.其他地方8.(1分)针对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裸地作为对照组 B.该实验的变量是湿度计的精度 C.测量的地点不能靠近水源 D.可以说明生物影响环境9.(1分)“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的探究实验中,对每个实测地点要测3个数据,但记录的是这3个数据中的()A.最大值 B.最小值 C.平均值 D.任何一个数据10.(1分)下列环境中相对湿度最大的是()A.撒哈拉大沙漠 B.内蒙古大草原 C.关中平原的农田 D.西双版纳森林公园11.(1分)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4月中旬,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这主要体现了()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12.(1分)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能反映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昆虫帮助传播花粉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蚯蚓改良土壤 D.鹰击长空,鱼翔浅底13.(1分)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A.草→兔子→狼 B.虫→鸟→鹰 C.光→草→兔子→狼→细菌 D.草→虫→鸟→细菌14.(1分)某生态系统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这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如图所示。若有毒物质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后()A.甲 B.乙 C.丙 D.丁15.(1分)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该食物网中有四条食物链 B.食虫鸟和青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C.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该生态系统中含有能量最多的生物是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16.(13分)资料1:校园占地面积有100亩,在调查时,李大伟同学选取操场东边的绿地为调查对象,月季花开得热烈,粉红、大红、玫瑰红、黄色等;各种各样的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雨后的草坪上蘑菇一朵一朵的冒出,鸟儿在树枝间飞来飞去……李大伟为观察到的几种生物的代表拍摄了五幅照片(如图)。资料2:太空教师在问天实验舱内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在太空中也可以种出粮食,相比于在地面,太空水稻出现“方向乱”“吐水多”“开花晚”等“太空综合征”。资料3:一百多年前,有人将20多只英国的家兔带到澳大利亚饲养,在一次火灾中兔舍被毁,再加上那里缺少家兔的天敌,这些幸存者就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起来,它们与绵羊争夺食物,破坏草原植被(1)资料1中,校园占地面积有100亩,在调查时,则该绿地在调查中被称为。校园中的月季花有粉红、大红、玫瑰红、黄色等多种颜色,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池塘中锦鲤的口和鳃盖一张一合,这是锦鲤在吸入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李大伟同学说校园内的各种植物与锦鲤一样,也能进行。(2)李大伟同学将①⑥归为一类,将②④⑤归为一类,将③归为另一类。(3)资料2中描述的这一现象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过中秋节时,航天员还品尝了由蔡旭哲亲手种植的生菜,宇航员们的这一行为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4)资料3中,家兔能在澳大利亚迅速繁殖成为野兔,并对当地的畜牧业造成危害。(5)李大伟把生态因素绘制成如图概念图:资料3中,野兔、草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中的(填“①”或“②”)因素;野兔与当地绵羊之间的关系是(填“③”、“④”、“⑤”或“⑥”)。澳大利亚政府为了控制野兔的数量,采用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各种办法,你认为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是。(6)目前,空间站还不能成为人类的家园,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我们一定要保护它,善待它!17.(12分)探究自制生态瓶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型生态系统,其组成成分的完整性和复杂程度直接影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验材料:500毫升的容器、水、砂石、孔雀鱼、斗鱼(以其他小动物为食)、浮萍若干、1株黑藻等。如图1表示4名同学制作的生态瓶以及摆放情况(注:丙生态瓶中放的是斗鱼)。​(1)生态瓶可以看作是一个小型的,分析其组成,属于生产者的是;生态瓶制作过程中,会带入一些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属于。(2)甲和乙生态瓶比较,生态瓶孔雀鱼存活时间更短;丙和丁生态瓶比较,丙中的斗鱼只能以小动物为食。(3)刘老师制作了一个生态瓶作为示范,以5升矿泉水瓶为容器,里面除了非生物材料外,构成如图2所示的食物网。请写出一条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和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狐尾藻的。该食物网中缺少了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和。(4)刘老师制作的生态瓶维持了1年多的时间,与丁生态瓶相比,说明了。18.(10分)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爱科学生物兴趣小组发现要找鼠妇需要到阴暗处潮湿的花盆下找,他们为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制订和实施了如下实验操作。第一步以盒的横轴中线为界分为两区,一边放湿土,一边放干土(如图)​​第二步湿土盖上不透光纸板,干土盖上玻璃板第三步选10只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鼠妇,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放在两区的中央第四步静止后,每隔1分钟观察统计1次鼠妇在两区数量,连续统计6次(如下表)次数123456湿土/只5679910干土/只543110(1)对该实验作出假设:,符合该实验的变量是。该生物兴趣小组设计的这种实验叫做实验。(2)从上表可以得出结论:。(3)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该实验设计上错误的步骤是,如何改正?。(4)小明同学建议选体形较大、爬行快的鼠妇作为实验对象,试分析说明该同学的建议是否可行?,原因是。(5)实验完成后,鼠妇应该怎样处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答题框内)1.(1分)“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厥鱼肥。”这句诗中描写的美景不属于生物的是()A.白鹭 B.桃花 C.流水 D.鳜鱼【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解:ABD、此三项都具有生物的特征。C、流水不具有生物的特征。故选:C。【点评】掌握生物的特征是解题关键。2.(1分)小麦和水稻是粮食作物,菊花和牡丹是观赏植物,甘草和田七是药用植物。这是根据生物的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A.用途 B.形态结构 C.生理功能 D.生活环境【分析】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形态结构把生物划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和微生物界;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水生还是陆生,可以将生物划分为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按照生物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可以分为实验生物、经济生物、野生生物、观赏生物。【解答】解:本题中小麦和水稻是粮食作物;菊花和牡丹是观赏植物。这是根据生物用途进行分类的。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根据分类依据的不同可以属于不同的类群。3.(1分)紫薇,俗称“痒痒树”,只要用手轻轻挠一下它的树干()A.生物能进行呼吸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解: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只要用手轻轻挠一下“痒痒树“的树干,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选:B。【点评】掌握生物的特征是解题关键。4.(1分)大自然中的万千生物演绎着生命奇迹,诠释了强大而神秘的生命力量。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A.能够生长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繁殖后代 D.能进行光合作用【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解:由生物的特征可知:生物生活需要营养、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掌握生物的特征是解题关键。5.(1分)同学们调查校园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以下做法不恰当的是()A.抽样调查草坪植物的密度 B.可根据生物特征简单分类 C.停留的昆虫小鸟不作记录 D.尽可能不打扰和伤害生物【分析】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解答】解:A、调查时,因此抽样调查草坪植物的密度;B、调查后,正确;C、调查要全面细致,错误;D、调查时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正确。故选:C。【点评】掌握调查时的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腾飞学习小组开展课外探究活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他们在一天之内,分早、中、晚三次,用干湿计分别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灌丛的空气湿度6.腾飞学习小组用干湿计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灌丛中的湿度,他们探究的问题是()A.场地对植物水分需求的影响 B.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C.空气湿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D.水分对植物种类的影响【分析】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会影响、改变环境。【解答】解:在不同的地点,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裸地最少、灌丛最多,植物越多,蒸腾作用越强,空气湿度就越大。学习小组用干湿计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灌丛中的湿度,实验变量是不同地点的植物,其目的是为了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故选:B。【点评】熟练掌握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关键是理解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空气的湿度。7.根据对曲线图的分析可知,曲线①代表的测试地点最有可能在()A.裸地 B.灌木丛 C.草地 D.其他地方【分析】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会影响、改变环境。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是通过蒸腾作用来实现的。【解答】解:在不同的地点,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裸地最少、灌丛最多。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蒸腾作用越强,空气湿度就越大,故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灌丛,而湿度最小的是裸地。图中曲线①代表的测试地点相对湿度最大,最有可能在灌木丛。故答案为: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8.(1分)针对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裸地作为对照组 B.该实验的变量是湿度计的精度 C.测量的地点不能靠近水源 D.可以说明生物影响环境【分析】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加降雨量。裸地上没有植物,草坪上有大面积的草本植物,茂密的灌木丛中有较高的灌木,若三处都无水洼,则三处空气湿度的不同主要是由植物引起的,因此测量裸地、草坪和灌木丛的空气湿度,能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解答】解:A、对照实验中除了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他的实验条件都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所以裸地上没有植物,在该探究中作为对照组,A正确。B、该实验的变量是裸地、草坪和灌木丛各处的植物种类和数量,B错误。C、为避免水源中水分蒸发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应选择在没有水源的地方进行实验,C正确。D、测量裸地、草坪和灌木丛的空气湿度,能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因此可以说明生物影响环境,D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空气的湿度。9.(1分)“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的探究实验中,对每个实测地点要测3个数据,但记录的是这3个数据中的()A.最大值 B.最小值 C.平均值 D.任何一个数据【分析】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这三处的植物密度不同.裸地和草地对照,变量是植物,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即植物能够增加空气的湿度。草地和灌木丛对照,变量是植物的多少,说明植物越多,其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越大。【解答】解: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需要对实验设置重复组,或进行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所以,“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的探究实验中,对每个实测地点要测3个数据,但记录的是这3个数据中的平均值。故选:C。【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和方法。10.(1分)下列环境中相对湿度最大的是()A.撒哈拉大沙漠 B.内蒙古大草原 C.关中平原的农田 D.西双版纳森林公园【分析】在“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实验,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灌丛,而湿度最小的是裸地,而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则是:在不同的地点,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裸地最少、灌丛最多,植物多蒸腾作用大,空气湿度就大;而早、中、晚不同时间里,早晨温度低,夜间蒸腾作用释放的水多,空气含水量大,空气湿度最大的时间是早晨,中午温度高,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小,空气含水量小,最小的时间是中午。【解答】解:裸地没有植物,空气湿度小(早晨、中午、晚上都是最小);灌木丛植物比草地多,植物的蒸腾作用较大,而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因此灌木丛的空气湿度比草地的大;草地植物比灌木丛的少、但比裸地的多较多,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因此草地的空气湿度比灌木丛的小比裸地的大。从以上选项可以得出西双版纳森林公园相对湿度最大。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空气的湿度。11.(1分)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4月中旬,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这主要体现了()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解答】解: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因降雨量充足且及时,这主要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故选:B。【点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所以平时做题时我们一定要多进行区别分析。12.(1分)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能反映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昆虫帮助传播花粉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蚯蚓改良土壤 D.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解答】解:A、昆虫帮助传播花粉,A不符合题意。B、“千里之堤,是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B不符合题意。C、蚯蚓使土壤疏松,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D、鹰是主要生活在空中的鸟类,适于飞翔,用鳃呼吸,鳍宽大适于划水。因此“鹰击长空,是生物对各自环境的适应。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13.(1分)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A.草→兔子→狼 B.虫→鸟→鹰 C.光→草→兔子→狼→细菌 D.草→虫→鸟→细菌【分析】1.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高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解答】解:A、草→兔子→狼,箭头指向捕食者;B、虫→鸟→鹰,错误‘CD、光→草→兔子→狼→细菌,食物链中没有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故选:A。【点评】掌握食物链的正确表示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4.(1分)某生态系统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这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如图所示。若有毒物质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后()A.甲 B.乙 C.丙 D.丁【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的。这样,生物体的数量越少,就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生物体数量与能量的关系,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若该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了。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能量流动的特点。15.(1分)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该食物网中有四条食物链 B.食虫鸟和青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C.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该生态系统中含有能量最多的生物是草【分析】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高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解答】解:A、图中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共5条食物链;B、食虫鸟和青蛙都以食草昆虫为食,正确;C、该生态系统营养等级少,因此,正确;D、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此,正确。故选:A。【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16.(13分)资料1:校园占地面积有100亩,在调查时,李大伟同学选取操场东边的绿地为调查对象,月季花开得热烈,粉红、大红、玫瑰红、黄色等;各种各样的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雨后的草坪上蘑菇一朵一朵的冒出,鸟儿在树枝间飞来飞去……李大伟为观察到的几种生物的代表拍摄了五幅照片(如图)。资料2:太空教师在问天实验舱内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在太空中也可以种出粮食,相比于在地面,太空水稻出现“方向乱”“吐水多”“开花晚”等“太空综合征”。资料3:一百多年前,有人将20多只英国的家兔带到澳大利亚饲养,在一次火灾中兔舍被毁,再加上那里缺少家兔的天敌,这些幸存者就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起来,它们与绵羊争夺食物,破坏草原植被(1)资料1中,校园占地面积有100亩,在调查时,则该绿地在调查中被称为样本。校园中的月季花有粉红、大红、玫瑰红、黄色等多种颜色,这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特征;池塘中锦鲤的口和鳃盖一张一合,这是锦鲤在吸入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李大伟同学说校园内的各种植物与锦鲤一样,也能进行呼吸。(2)李大伟同学将①⑥归为一类,将②④⑤归为一类,将③归为另一类生物形态结构特点。(3)资料2中描述的这一现象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环境影响生物。过中秋节时,航天员还品尝了由蔡旭哲亲手种植的生菜,宇航员们的这一行为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4)资料3中,家兔能在澳大利亚迅速繁殖成为野兔,并对当地的畜牧业造成危害生物能够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5)李大伟把生态因素绘制成如图概念图:资料3中,野兔、草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中的②(填“①”或“②”)因素;野兔与当地绵羊之间的关系是③(填“③”、“④”、“⑤”或“⑥”)。澳大利亚政府为了控制野兔的数量,采用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各种办法,你认为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是生物防治。(6)目前,空间站还不能成为人类的家园,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我们一定要保护它,善待它!【分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2、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几种方式。3、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4、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5、环境与生物的关系:环境为生物提供了生存场所,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改造环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不断的影响环境环境与生物的关系。6、图中:①是非生物因素;②是生物因素;③竞争关系;④捕食关系;⑤合作关系;⑥寄生关系。【解答】解:(1)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在调查时,则该绿地在调查中被称为样本。校园中的月季花有粉红、玫瑰红,这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特征,这是锦鲤在呼吸,排出二氧化碳,属于生物的特征,也能进行呼吸。(2)根据生物形态结构特点,可以把生物分为动物,李大伟同学将①⑥归为一类是植物,将③归为另一类是真菌。(3)太空水稻出现“方向乱”“吐水多”“开花晚”等“太空综合征”,这一现象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环境影响生物,从中获得营养物质。(4))家兔能在澳大利亚迅速繁殖成为野兔,并对当地的畜牧业造成危害,同时也能影响环境。(5)野兔、草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中的②生物因素,澳大利亚政府为了控制野兔的数量、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各种办法、最安全的方法是生物防治。(6)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故答案为:(1)样本;变异;(2)生物形态结构特点;(3)环境影响生物;营养;(4)生物能够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5)②;③;生物防治;(6)生物圈。【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很多,需要平时多练习多归纳。17.(12分)探究自制生态瓶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型生态系统,其组成成分的完整性和复杂程度直接影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验材料:500毫升的容器、水、砂石、孔雀鱼、斗鱼(以其他小动物为食)、浮萍若干、1株黑藻等。如图1表示4名同学制作的生态瓶以及摆放情况(注:丙生态瓶中放的是斗鱼)。​(1)生态瓶可以看作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分析其组成,属于生产者的是浮萍和黑藻;生态瓶制作过程中,会带入一些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属于分解者。(2)甲和乙生态瓶比较,甲生态瓶孔雀鱼存活时间更短;丙和丁生态瓶比较,丙中的斗鱼只能以小动物为食营养物质。(3)刘老师制作了一个生态瓶作为示范,以5升矿泉水瓶为容器,里面除了非生物材料外,构成如图2所示的食物网。请写出一条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狐尾藻→苹果螺→米虾→孔雀鱼(狐尾藻→椎实螺→米虾→孔雀鱼,宝塔草→苹果螺→米虾→孔雀鱼,宝塔草→椎实螺→米虾→孔雀鱼)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狐尾藻的。该食物网中缺少了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4)刘老师制作的生态瓶维持了1年多的时间,与丁生态瓶相比,说明了生物种类越多、成分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解答】解:(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供植物重新利用,即生态瓶制作过程中,它们属于分解者。(2)甲生态瓶摆放于储物柜中,浮萍,小鱼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给,存活时间更短,存活10天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关系的,图中2共有13条食物链:狐尾藻→孔雀鱼,狐尾藻→苹果螺→米虾→孔雀鱼,狐尾藻→椎实螺→米虾→孔雀鱼,黑藻→米虾→孔雀鱼,宝塔草→苹果螺→米虾→孔雀鱼,宝塔草→椎实螺→米虾→孔雀鱼,宝塔草→孔雀鱼,狐尾藻→椎实螺→米虾→孔雀鱼,宝塔草→椎实螺→米虾→孔雀鱼,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所以物质和能量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温度等、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因此完整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4)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少,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与丁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