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第一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第一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第一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第一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第一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第一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单独培养条件下,理论上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甲藻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混合培养时乙藻处于竞争劣势2.在医院看病或者体检,经常会化验血液。采集手指血时,人会感觉疼痛但不会缩手,在此过程中不会发生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B.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递质C.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控制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3.某人口渴后一次性饮水过量,导致急性水中毒,医生通过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进行治疗。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量饮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明显升商B.过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多C.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后,细胞外液的浓度升高D.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后,细胞外液液体总量减少4.下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成分含量成分含量3g0.01g1g葡萄糖30g琼脂15g10000.5g青霉素0.1万单位A.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B.由培养基的原料可知,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C.本培养基中青霉素的添加满足了微生物生长对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D.若用该培养基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应除去青霉素和,并应加入尿素5.下列关于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和语言功能一样,学习和记忆也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B.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受损会导致无法听懂别人说话C.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了抑郁症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由植物体一定部位的细胞合成并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B.在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一个细胞可以受到多种激素的调节控制C.植物激素在低浓度时能促进植株生长,高浓度时则会抑制植株生长D.人类研究最早的植物激素是生长素,它由荷兰科学家温特首次分离纯化7.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细胞疗法)被认为是极具前途的抗癌免疫疗法,该T细胞表面的嵌合抗原受体(简称CAR)能直接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靶抗原。如图为一个典型的CAR-T细胞疗法的操作流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特异性免疫过程中,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B.CAR-T细胞可以通过CAR识别相关癌变细胞C.CAR-T细胞疗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药物清除癌细胞D.免疫系统清除体内癌变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坏死8.(10分)利用鸭的杂食特性,鸭稻共作生态系统对防治水稻害虫有明显效果。科研人员就不同处理的稻田中水体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及部分动物数量比例进行了研究,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圆田螺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可采用标志重捕法B.分析数据可知,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多足摇蚊地位下降,而尾腮蚓优势地位明显上升C.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D.实验结束后若停止人工管理,两种稻田均将会经历次生演替二、非选择题9.(10分)如图1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2为该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结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1中过程①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_____,如图2中的A、B、C、D为放养的四种鱼,图1中和A、B、C、D对应的成分是_____。图1中有而图2中没有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____。图1序号所示过程中以CO2形式传递的是_____。(2)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为渔业捕捞提供依据。依据种群增长曲线的特点,在大约_____(K、K/2、3K/4)时捕捞既保证海洋鱼类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又能获得最大捕捞量,还可以通过控制网眼的大小,获得体型较大的鱼,以提高经济效益,并保持各种鱼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_。(3)A、B、C、D四种鱼分别生活在鱼塘不同水层,体现该鱼塘群落的_____结构。(4)如果养殖户向鱼塘中投放了过多的饵料,残余饵料会沉到水底,导致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加强,水体溶氧量_____(降低/升高),鱼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鱼死亡更多,这个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调节。10.(14分)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的几种曲线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增长呈“J”型曲线时,符合Nt=N0λt的数学模型B.图中阴影部分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在一封闭的培养体系中,酵母菌数量最终呈曲线③增长D.a点时,种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相对稳定11.(14分)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不正确的叙述是()A.改变培养液的pH会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抽样检测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盖上盖玻片,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为了方便计数酵母菌,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12.XY型和ZW型是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两种类型。Ⅰ.某多年生植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XY决定的,现有一对相对性状高茎(A)与矮茎(a)。但不知道其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在性染色体,于是进行探究实验。可供选择的杂交实验材料有:纯合雌性高茎、雌性矮茎、纯合雄性高茎、雄性矮茎。据下图回答问题:(1)若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分析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Ⅰ片段上,应选择的杂交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表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Ⅰ片段上。(2)从题干所给的材料分析,控制该性状的基因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位于Ⅲ片段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控制生物一对性状的基因位于Ⅱ片段上,则一个比较大的种群中其基因型最多有________种。Ⅱ.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芳香化酶抑制剂处理了200个性染色体为ZW的鸡蛋,发现有76个鸡蛋孵化并发育成具有完整雄性生殖器官的雄鸡(发生性反转)。(3)这76只雄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仍是ZW,说明生物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4)研究发现性染色体为WW的胚胎不能存活,据此推测,鸡的两种性染色体中,与胚胎能否存活密切相关的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如果性反转雄鸡与正常雌鸡交配并产生后代,后代中雌鸡与雄鸡的比例是_______。遗传学家发现少数雌鸡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也可以发育成后代,理论上雌鸡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后代中,性染色体组成为ZW的几率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1、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2、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详解】A、分析图可知,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的K值约为2.0×106个,所以种群增长最快时的种群数量是K/2,即1.0×106个,A正确;B、混合培养时,10~12天乙藻种群数量接近0,所以种间竞争强度低,此时甲藻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培养液和空间有限,B错误;C、由于空间和资源有限,所以乙藻单独培养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正确;D、据图可知,混合培养时,乙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全部死亡,D正确。故选B。2、A【解析】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详解】A、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此过程中神经纤维未离体,兴奋在反射弧中的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A错误;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需要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B正确;C、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受到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C正确;D、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故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正确。故选:A。3、C【解析】过量饮水可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降低,进而导致细胞因吸水过多而肿胀。静脉滴注高浓度的NaCl溶液,钠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可有效提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使症状缓解。【详解】A、过量饮水后,细胞外液透压明显降低,A错误;B、过量饮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降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B错误;C、钠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后,细胞外液的浓度升高,C正确;D、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后,细胞外液的浓度升高,渗透压增大,细胞外液的液体总量增加,D错误。故选C。4、C【解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培养基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三类。培养基按其特殊用途可分为加富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加入能够将琼脂可以制作固体培养基。【详解】A、从培养基成分看,配方中含有凝固剂琼脂,属于固体培养基;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因此属于选择培养基,A正确;B、由培养基的原料可知,葡萄糖属于有机碳源,因此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B正确;C、本培养基中青霉素的添加是为了筛选能够抗青霉素的微生物,C错误;D、若用该培养基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因青霉素有杀菌作用,故应除去青霉素和NaNO3,并应加入尿素,D正确。故选C。5、D【解析】1、人脑的高级功能: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详解】A、学习和记忆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的,A正确;B、H区是听觉性语言中枢,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受损会导致无法听懂别人说话,B正确;C、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正确;D、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会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短期的,D错误。故选D。6、B【解析】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一样,不参直接与细胞代谢,只是对细胞代谢起调节作用;植物个体生长发育过程受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2、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较高浓度条件下起抑制作用,较低浓度条件下起促进作用;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不能倒过来。【详解】A、植物激素由植物体一定部位的细胞合成但不是通过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部位,而是通过细胞之间的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A错误。B、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一个细胞可受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控制,B正确;C、不同植物激素作用机理不同,生长素是低浓度促进植株生长,高浓度抑制植株生长,但不代表其他激素也有类似的效应,C错误;D、人类研究最早的植物激素是生长素,它由荷兰科学家温特命名,是由其他科学家从尿液中分离得到的,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和作用特点,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准确识记。7、B【解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详解】A.特异性免疫过程中,T细胞即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A错误;B.据图分析可知,CAR-T细胞表面有嵌合抗原受体CAR,故可以通过CAR识别相关癌变细胞,B正确;C.CAR-T细胞疗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体外大量培养扩增的CAR-T细胞清除癌细胞,不是药物,C错误;D.免疫系统清除体内癌变细胞的过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属于细胞凋亡过程。故选B。8、A【解析】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有: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数量变化等,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丰富度、群落的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以及群落演替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详解】圆田螺的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较弱,应该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据图分析,与常规区相比,稻鸭共作使得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多足摇蚊地位下降,而尾腮蚓优势地位明显上升,B正确;图中显示稻鸭共作后,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明显降低了,C正确;实验结束后若停止人工管理,两种稻田经历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D正确。二、非选择题9、①.细胞呼吸②.丙③.分解者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或甲和丁)⑤.①②④⑥.种群密度⑦.3k/4⑧.增长型⑨.垂直⑩.降低⑪.正反馈【解析】1、图1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其中甲是大气中的CO2库,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过程①表示细胞呼吸,②主要表示光合作用,③表示捕食关系,④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2、图2为该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结构关系,其中A、B、C、D为放养的四种鱼,鱼为消费者。【详解】(1)过程①是主要生理过程是生产者细胞呼吸,图2中的A、B、C、D表示消费者,所以和图1中对应的是丙消费者。图1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而图2中仅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图2中没有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1以CO2形式传递的是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所以对应图中的①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碳以CO2形式返回大气、②主要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当种群数量为K/2,种群的增长速率最高,所以要保证海洋鱼类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到破坏,并获得最大捕捞量,在大约3K/4时捕捞,捕捞后数量保持在K/2左右。捕鱼时可以通过控制网眼的大小,获得体型较大的鱼,使得生存下来的鱼,幼年个体居多,故保持各种鱼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3)A、B、C、D四种鱼分别生活在鱼塘的不同水层,体现该鱼塘群落的垂直结构。(4)残余饵料沉到水底会导致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加强,微生物主要通过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因此水体溶氧量降低,引起鱼类因缺氧而大量死亡,水质恶化,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被称为正反馈调节。【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10、C【解析】本题考查了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的影响。考生应记住相应的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如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等。由图可以知道某种群迁入适宜环境后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多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种群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J”型曲线增长率不变,“S”型曲线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详解】A、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时,种群增长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符合Nt=N0λt的数学模型,A正确;B、图示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淘汰的数量,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C、在一个封闭的培养体系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营养物质的消耗,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会逐渐减少,种群数量最终呈曲线①变化,C错误;D、图中的a点在K值范围内,此时种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C。11、C【解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详解】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会改变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A正确;B、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应采用抽样检测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B正确;C、应先盖盖玻片,再加培养液,C错误;D、培养后期的酵母菌数量较多,应该先稀释再计数,D正确。故选C。12、(1)①.雌性矮茎和纯合雄性高茎②.雌性全部表现为高茎,雄性全部表现为矮茎(2)①.否②.若只在Ⅲ片段上,雌性个体不可能有该性状的表现(或高茎和矮茎在雌雄个体中均有)③.7(3)遗传物质(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4)①.Z②.2:1③.4/5【解析】1、分析题意可知,该植物的性别决定是XY型,图中,Ⅰ是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Ⅱ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Ⅲ是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如果基因位于Ⅰ、Ⅱ、Ⅲ区段上,该基因的遗传与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