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目录1、2010年第一季度广东省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1)2、广东省2010年1-3月份主要指标及位次….(12)3、广东电子信息与通信技术资产投资……………….……….(17)4、广东省规模以上农业投资情况发展……….(20)5、广东省2010年1-3月份汽车工业和汽车零部件投资…….(25)6、广东省新能源和高科技和研发资产投资….(27)7、广东省机械制造业发展分析情况………….(31)8、关于2010年第一季度报告的媒体采访报道……………….(39)9、2010年1-3月份全国主要统计指标……….(47)2010年第一季度广东省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2010年开局,在广东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依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指引,今年一季度,广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回升向好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在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广东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科学谋划、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危中求进,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为主轴,大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全力以赴保增长,抓住时机扩内需,着眼未来促转型,扎扎实实惠民生,既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长下滑态势,又为下一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基本完成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宏伟进程中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同时,作为沿海城市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仍然不足,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压力加大等方面的问题都给广东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少的困难。1.2010年第一季度广东省经济运行情况综合分析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受金融危机和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周期双重影响,广东省第一季度整体经济发展虽然出现明显回升,经济总量已恢复到正常年份规模,但是经济增长率尚未恢复到正常年份增长速度。经国家统计局核定,一季度广东地区生产总值9128.82亿元,增长12.5%,增幅同比提高6.7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提高3.0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3%、15.6%和10.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小幅上涨,累计由上年末的下降2.3%转为上升1.9%。与全国对比,广东生产总值增幅高0.6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低0.3个百分点。初步出现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新局面。[01]总的看,一季度广东经济运行呈现加速回升态势,但新的经济增长点仍较薄弱、社会投资活力不足、外需形势仍面临挑战、企业盈利空间缩小,存在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广东省应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真抓实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二、经济运行主要特点(一)经济开局良好,呈现企稳向好发展态势1季度广东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128.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增幅同比大幅提高6.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11元,同比增长10.0%,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8.2%。初步出现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新局面。投资方面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一季度广东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66.37亿元,增长21.0%,增幅同比提高8.3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845.15亿元,增长32.1%,拉动整体投资增长10.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93.63亿元,增长24.9%,拉动整体投资增长6.1个百分点。分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分别投资12.90亿元、712.44亿元和1641.03亿元,增长2.0%、9.1%和27.3%。农村投资464.96亿元,增长25.6%,增幅快于城镇5.6个百分点。[02]内需也进一步扩大。一季度,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1.31亿元,增长17.0%。其中,城镇3423.47亿元,增长17.0%;乡村657.84亿元,增长17.2%。在“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汽车下乡”等政策持续发挥效用及居民升级换代需求的影响下,家用电器及音响器材类消费增长38.0%,汽车消费增长38.0%。其中家具类增长34.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8.5%,五金、电料类增长28.4%。[03]由此可以看出广东地区在2010年第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指标各个方面都较为平稳,其中呈现明显的企稳回升的态势,总体上位居全国经济运行增长前列,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经济高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新局面。1、从主要行业看,新兴行业呈现较快发展态势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重点行业对广东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三大主导行业增长迅猛,分别完成增加值674.38亿元、286.60亿元和383.68亿元,增长19.2%、42.9%和20.6%,增幅同比分别提高20.6个、43.5个和21.5个百分点。这三个行业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9.4%,拉动全省工业增长8.2个百分点。
统计显示,作为广东近年来大力打造的新兴支柱产业,该省汽车制造业增长态势强劲。1-3月,全省轿车产量达27.4万辆,增长54.8%;实现增加值225.99亿元,增长53.4%。一季度,广东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3853.46亿元,同比增长16.5%,增幅同比提高15.6个百分点,较上年底提高7.6个百分点。[04]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在新兴行业和传统优势项目上广东省进行了积极而全面的改进,发挥原有的传统大型制造业的同时,极力的打造一批新兴经济增长点,全面打造广东作为沿海城市规模全面的制造和生产大省的形象,不断的将产业链和产业化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拓展,实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格局,不放弃传统行业地位的同时,大力扶持新兴成长性企业和行业,优化广东的产业生产链条,拓展下游企业。形成一个完整而紧凑的发展框架。2、从企业规模看,中小型企业﹑支柱产业发展迅速据省经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小企业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1419.42亿元和1362.49亿元,同比增长16.8%和17.6%,增速比大型企业分别高出2和2.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支柱产业也有不俗的表现。全省九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666.92亿元,占全省比重的69.21%,同比增长17.9%,比全省平均增速高出1.4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延续企稳回升态势,实现工业增加值1727.69亿元,同比增长22.29%。
而物流服务业方面主要数据指标也达"两双"的水平。据统计,一季度,全省实现货运量45543.51万吨,同比增长20.0%,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实现25965万吨,同比增长25.6%。
而在工业品出口方面,在国外商家库存需求的拉动下,工业出口呈现恢复性增长。一季度,全省工业出口同比增长17.3%。[05]
据省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一季度广东经济表现"良好",这得益于中小企业、支柱产业及其它产业表现优异,"此外,这与去年同期行业数据基数偏低也有一定关系"。可以看出,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还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加大中小企业的扶持和支柱产业的发展,是调结构和保增长的一个重点,其中中小企业的发展态势好转同样也说明了经济的企稳上升的迹象的开始。外需的强劲反弹得利于国际社会的经济的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但是靠外需的结构性需求,给广东地区的经济发展照成了很大的不稳定性,广东地区的中小企业的企稳向好,同时也说明了广东省的生产制造以及其他行业对外的依存度过高,给经济积极健康的运行带来了很多的隐患,所以扩大内需应该成为广东省发展经济的一个主要格局和方向。3、从经济结构看,工业发展结构开始调整与优化珠三角地区部分市首次出现人均生产总值增幅高于生产总值增幅的好势头。全省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5.4∶50.3∶44.3调整为5.1∶49.3∶45.6。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推动力,贡献率达49.1%。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7.7%,省属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全年增长84.2%。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6万亿元,增长15%。汽车、船舶、核能、风电等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农业增加值增长4.9%。预计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5.8%和5.4%。[06]第三产业的比重的强劲增强,在环保和生态方面都应该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同时给广东地区的绿色GDP的增长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广东地区的第二产业的基数过于庞大,对于今后的发展和拓展,将产生很大的难度,在调结构和保增长的双重压力下,广东地区的发展呈现的产业不平衡性和稳定性将成为其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所以广东地区的产业应该从基础性的加工生产中剥离出来,积极发展高新技术行业和服务性行业,打造一个更为有技术含量和科技含量的增长点。摆脱沦为世界工厂的格局,增强产品的附加值,形成一套自身的增长体系。同时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上,广东可以依照自己的运行规律,打造精品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从输出技术出手,另外开辟一条增长道理。增强科技含量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以此来发展高新农业和畜牧业。(二)内需拉动经济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外需不足,为响应国家政策,积极稳妥的扩展内需,广东省开展“广东产品全国行”。全年共举办132场开拓市场活动,成交金额达5800多亿元,足迹遍及全国东西北,规模空前,成效明显。在重庆举行的粤渝经贸洽谈活动,两地企业现场就签订了285.8亿元合作大订单;在上海举办的潮州陶瓷暨特色产品展销会,上海餐饮协会负责人当场表示今后将用潮州产品代替欧美进口高档餐具。通过系列北上西进活动,大大提升了广货的国内市场形象,巩固提高了广货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拓展了广货市场腹地。紧抓政策机遇,力促城乡居民消费。积极抓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全省家电下乡中标企业和中标产品分别占全国的41%和41.9%,全年在全国范围内销售家电下乡产品4200万台,销售额335亿元;销售以旧换新产品约146万台,销售额约60亿元,均居全国首位,对工业增长发挥了重要拉动作用。[07]这是在经济危机的转化和消化过程中,广东省积极探索积极发展的一个新路子,不仅在平稳经济发展中发挥到了真正的作用,同时在产业的发展中,广东省通过扩内需的方式,奠定了国内制造业和国内生产企业的一个大省的形象得到加强,同时也为广东的新的经济拓展渠道打开了一个通道,实现了内需和外需的双重作用,不仅仅增大的生产总量,同时加大了广东地区的经济运行水平,实现更加稳健的运行方式的转变,能够在抵御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压力下,实现抵抗能力的增强。同时也增强了广东的工业和新兴行业的增长力度。提高了广东地区贸易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和指导市场的能力。为广东的下一步内需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基石。(三)工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2010年的一季度,广东工业经济较好地延续了上年底回升向好的态势。1-3月,全省37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3个行业同比实现增长,增长行业占比达到89.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0.4个百分点。
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重点行业对广东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三大主导行业增长迅猛。一季度,广东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3853.46亿元,同比增长16.5%,增幅同比提高15.6个百分点,较上年底提高7.6个百分点。[08]其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一,轻重工业同步回升,重工业生产持续加速
13月,全省轻,重工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553.40亿元和2300.06亿元,增长14.1%和18.9%,增幅同比上升13.0个和18.1个百分点。重工业增速高出轻工业4.8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重由上年底的40.7:59.3调整为40.3:59.7。
二,国控,"三资",民营企业增长较快
13月,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742.33亿元,增长26.5%,增幅同比提高29.7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2005.32亿元,增长16.2%,增幅同比提高20.3个百分点。民营企业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趋势,13月累计完成增加值1042.91亿元,增长21.5%,增幅提高7.6个百分点。
三,大部分行业生产回升,优势产业对工业生产的拉动作用明显
13月,全省37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3个行业同比实现增长,比上年同期增加了9个行业,增长行业占比达到89.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0.4个百分点。重点行业对全省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三大主导行业增长迅猛,分别完成增加值674.38亿元,286.60亿元和388.68亿元,增长19.2%,42.9%和20.6%,增幅同比分别提高20.6个,43.5个和21.5个百分点。这三个行业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9.4%,拉动全省工业增长8.2个百分点。其中,汽车生产引人注目,13月轿车产量达27.45万辆,增长54.8%;实现增加值225.99亿元,增长53.4%。
四,大中型企业生产明显加快,小型企业增速快于大中型
13月,大型企业完成增加值1071.55亿元,增长14.8%,增幅同比提高19.3个百分点;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1419.42亿元,增长16.8%,增幅提高17.3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4.6%。小型企业完成增加值1362.49亿元,增长17.6%,增速比大,中型企业分别高出2.8个和0.8个百分点。
五,各区域工业增长比较协调,东翼和山区增长加快
13月,珠三角九市完成增加值3243.92亿元,增长16.3%;东翼四市完成增加值203.89亿元,增长21.7%;西翼三市完成增加值192.10亿元,增长16.3%;山区五市完成增加值239.89亿元,增长23.5%。东翼和山区工业的加快发展,进一步缩小了与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差距,全省地区工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六,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工业出口较快增长
从产品销售情况看,13月全省的产品销售率达97.6%,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1%,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轻工业产品销售率96.9%,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37个行业大类中,有23个行业产销率同比提高,行业占比62.2%。其中,有15个行业产销率高于全省97.6%的平均水平,行业占比40.5%;有6个行业产销率超过99.0%,分别是食品制造业(103.4%),燃气生产和供应业(100.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99.9%),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99.7%),烟草制品业(99.2%)。
随着工业出口产品订单的增加,工业产品出口形势不断好转。13月,全省完成工业品出口交货值4987.70亿元,出口总量已接近2008年同期水平,同比增长17.3%,增幅同比提高33.8个百分点。全省涉及出口的35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2个行业实现增长,出口额最大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7.5%,拉动全省工业出口增长8.4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在工业产值方面,广东地区在全国范围内位居前列,其传统的优势产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对全省的经济贡献率上,工业产值依然成为广东地区的表率,同时广东省的传统型工业产业,已经呈现发展瓶颈,规模和产值的比例增长需求不平衡,需要在科技和科研水平上进行突破,大力发展新兴行业作为突破口,加大结构性转型,同时积极的拓展新兴行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运用,成为了广东地区的一个特点和发展步骤。(四)服务业比例加大,发展速度减缓从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可以看到。2009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对广东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曾一度高达83.5%,但随着二季度工业生产的回升,第二产业的贡献力度不断恢复,到年底,第三产业贡献率大幅回落。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比2009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近年来,广东省第三产业虽然总体规模逐渐扩大,发展水平稳步上升,但仍存在比重偏低、增长缓慢、结构失衡等问题。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看,广东仍处工业加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经济复苏,工业生产恢复,及一批新的工业大项目建成投产,第二产业发展动力强劲,服务业要在三大产业中提高份额,其发展必须是“加加速”。[09]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工业投资减速。2010年1-3月,我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66.4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8.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完成710.7亿元,同比增长9.3%,比去年同期降低8.5个百分点,是近两年来的低位。从各区域一季度完成工业投资来看,东西两翼的潮州、茂名、汕尾市增速较快,分别是114.4%、68.2%、35.5%;广州、佛山两市工业投资额位居前列,广州以34.6%的增速领先珠三角各市。(二)区域投资不平衡,工业增长后劲不足。目前情况看,投资仍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东西北地区特别是东西两翼投资较低。1-3月,珠三角地区完成工业投资513.6亿元,占全省总额的72.3%,平均每市完成工业投资57亿元;东西两翼及北部山区分别完成工业投资80.6、41.3和75.3亿元,分别占全省的11.3%、5.8%和10.6%,平均每市完成16.4亿元,不及珠三角地区的30%。如调研反映,西翼三市产业结构单一,依赖钢铁、石化等产业。今年新的工业投资不足,增长点不多,是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如阳江市1-2月完成工业投资5.3亿元,同比下降16.7%,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32.4个百分点;茂名市地方工业新上项目,尤其是有一定规模项目少,1-2月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28%,新开工项目较少,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带动作用。2、广东省2010年1-3月份主要指标及行业数据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企业效益继续提高。全省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53.46亿元,同比增长16.5%,增速比去年同期快15.6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加快7.6个百分点。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38.72亿元,同比增长90.32%,增速比去年1-11月提高62.64个百分点。支柱产业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一季度我省九大工业产业实现增加值2666.92亿元,占全省比重为69.21%,同比增长17.9%,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其中,三大潜力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4%,增速比全省水平分别高21.9个百分点。(一)电子信息产业。在电子信息产业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三网融合等政策推动下,行业延续上年不断回升的态势,生产和利润均呈现恢复性增长。一季度,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74.36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7.5%,同比增长19.2%,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液晶(LCD)电视机、移动通信手持机、微型计算机设备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70.1%、69.6%、28.36%;1-2月,行业实现利润50.49亿元,扭转了去年同期亏损15.84亿元的状况。预计在后危机时代,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性产业,政府有望加大扶持力度,如果世界经济整体形势持续回暖,电子产品出口趋势有望继续向好,行业发展势头将持续回升。(二)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产业。随着国家和省迅速推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产生效应,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产业在去年年底出现了复苏回升加快态势,行业效益在今年一季度大幅提升。一季度,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15.42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3.38%,同比增长20.3%,增速比去年同期快22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快3.8个百分点。“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效果明显,微波炉、电冰箱、洗衣机、房间空调器等产品产量分别大幅增长64.8%、54.4%、44.5%、30.9%。1-2月,主要子行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36.18亿元,同比增长196.31%,增幅比去年同期(-35.39%)提高231.7个百分点。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行业向好运行态势仍可延续。(三)石油及化学产业。受化工产品的价格走势弱于原油价格等因素影响,石油及化学行业实现增加值增速相对较慢,主要产品产量大幅下降。一季度,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22.76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0.97%,同比增长2.8%,增速比去年同期快4.9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3.7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乙烯、天然原油产量同比分别大幅下降20.1%、18.5%,初级形态的塑料产量同比增长5.7%。石化行业各子行业利润有较大分化,其中,1-2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99%;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大幅下降52.4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7.67%。(四)纺织服装产业。一季度,纺织服装产业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企稳回升态势,企业订单增加,开工率上升,总体呈现出积极向好局面。一季度,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32.42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03%,同比增长16.4%,增速比去年同期快7.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1个百分点。行业生产经营效益好转,1-2月,纺织服装行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7亿元,同比增长95.7%。根据省服装协会3月份对服装企业2010年发展战略的调查显示,企业信心有所恢复,有60%的受访企业表示今年将采取“维稳战略”,40%的企业选择采取“扩张战略”,无企业选择采取“收缩战略”。(五)食品饮料产业。由于行业弱周期性特点以及系列扩内需政策支持下,食品行业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产销增幅较上年稳中有升。一季度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48.46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45%,同比增长15.7%,增速比去年同期快6.2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8个百分点。1-2月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1.5亿元,同比增长23.49%。随着天气转暖及五一长假、端午节临近,食品饮料消费渐热,进入产销旺季,加上我省产品竞争力较强,行业有望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六)建筑材料产业。受亚运会各项工程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以及广州周边地区抢在亚运会前三个月加快工程进度等因素影响,建筑材料市场需求大增,工业增加值呈平稳上升态势,部分产品产量呈增速较快,产品价格持续提升,行业效益显著改善。一季度,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73.06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49%,同比增长17.8%,增速比去年同期快11.9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水泥产量同比增长20.9%;卫生陶瓷制品产量同比增长3%;日用陶瓷制品产量同比增长46.5%。水泥价格延续了去年年四季度市场上升态势,价格一直稳在360-400元之间。1-2月主要子行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利润总额15.26亿元,同比增长196.31%。虽然一季度广东水泥行业运行态势较好,但由于我省水泥市场受外省水泥影响较大,加上5月起雨季、台风季节来临将会影响市场需求,预计产品价格会有所波动。(七)森工造纸产业。受全球经济回暖等因素影响,行业需求持续回升,主要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开工率维持高位,实现增加值大幅增长,行业效益改善。一季度,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02.03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65%,同比增长25.6%,增速比去年同期快13.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9.1个百分点。1-2月,其子行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实现利润9.22亿元,扭转了去年同期亏损0.6亿元的情况。预计随着宏观经济的恢复,内需市场的增强,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走高。(八)医药产业。在多项医药政策和市场旺盛需求的带动下,医药产业快速发展,行业经济总量和规模出现放量增长,效益大幅改善,产销形势较为乐观。一季度,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6.21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2%,同比增长20.2%,增速比去年同期快7.7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7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化学药品原药同比增长61.7%,中成药同比增长26.5%。1-2月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3.43亿元,同比增长131.15%。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新医改政策效应持续显现,行业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趋势。(九)汽车及摩托车产业。在国内经济持续向好,政策助推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等因素拉动下,汽车及摩托车市场持续增长,完成增加值增速在九大产业中最高。一季度,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52.21亿元,同比增长48.5%,增速比去年同期快51.5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2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25.99亿元,同比增长53.4%;摩托车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6.22亿元,同比增长17.2%。主要生产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成效释放。预计2010年汽车销量增速上半年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下半年由于去年的基数效应增幅可能出现一定下滑。[10]3、广东省电子信息与通信技术资产投资分析广东省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产业规模连续18年居全国首位,总产值约占全国的1/3和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5,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其中在2009年广东省信息化产业振兴与规划中,电子信息与通信技术资产投资已经明确作为投资的一个亮点了。涉及九个领域:计算机、电子元器件、视听产品、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软件、通信设备、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其中三年规划目标为:产业发展对GDP增长的贡献不低于0.7个百分点,三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50万个,软件和信息服务收入比重将从12%提高到15%。新型电子信息产品和相关服务培育成为消费热点,信息化与工业化进一步融合。完成的三大主要任务是:其一,确保计算机、电子元器件、视听产品等骨干产业稳定增长;其二,突破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软件等核心产业的关键技术;其三,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采取的七大举措:第一,落实扩大内需措施。第二,加大国家投入。第三,加强政策扶持。第四,完善投融资环境。第五,支持优势企业并购重组。第六,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第七,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作为一个传统型的优势行业,广东在加强建设的同时,也积极开通新的电子信息化产业链条。根据广东经委的消息显示,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LED)、电动汽车、太阳能光伏、核电装备、风电、生物制药等11个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入选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中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方面,重点在新型显示、下一代网络、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实现突破,到2012年形成8000亿元的产业规模。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成建三表示:电子信息和通讯产业已经发展为广东的主导产业,以华为、中兴为龙头,在国内已经处于领先地位;LED已占据国内LED总产值的半壁江山,其中,全省LED封装产量约占全国的70%,约占全世界的50%。由此可以看出,广东地区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上加快了步伐,同时也加大了力度。在电子信息产业上,广东一直拥有很大的优势:电子信息行业拥有的规模大,市场较为成熟;广东建设有电子信息化行业较多,其中华为、中兴等全国大型企业均也广东作为生产基地,拥有的产业规模连续18年居全国首位,总产值约占全国的1/3和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5。2009年1-10月,电子信息产业新开工项目比去年同期增加1171个,同比增速为45%,占全部施工项目数的比重达到60.7%,新开工项目增加较多的领域主要是光电器件、电子计算机整机、光纤光缆、通信交换设备等行业,分别同比增长60.5%、57.9%、88.6%和66.7%;累计投产项目个数达到2195个,同比增长139.9%,是去年同期的2.4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生产销售规模,全国市场和海外市场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市场的导向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广东地区为主导的电子信息化产业。在技术革新和规模发展上均属于全国前列。从静态角度来看,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在全球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而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总体上看,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在国内各省市中遥遥领先;从动态角度来看,目前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在全球处于上升趋势,但在国内受到了其他重点省市的挑战;从深层次来看,这种领先优势主要来源于外资企业,而非内源性企业,许多直接影响竞争力提升的环境因素迟滞了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从各行业来看,广东电子信息产业中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电子元件、家用视听设备等产品、企业、行业的竞争力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而软件和电子器件的竞争力水平仍有待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型行业上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难点:1.首先是部分新兴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链不完备。以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LED产业为例,本报从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获得的相关调研报告就显示,广东LED企业主要位于产业链的中、下游,核心芯片特别是大功率LED芯片主要依赖进口。2.其次是高端人才的缺乏,核心技术依然不足。如IT行业的专利85%来自国外,广东企业对外技术依存高达70%以上;新材料产品附加值偏低;新能源产业的核心设备和技术长期依赖进口,自主开发能力较弱;生物医药产业开发能力不足。3.再次是本土企业总体规模较小,研发能力弱。“而目前也还缺乏相应的公共服务平台。”比如物联网、互联网中的云计算等,需要广东地方政府层面建设相应的技术研发和运用平台,对企业进行技术支持。4.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有待加强,一些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效果并不明显。缺乏产业的统一标准、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广东LED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但远未达到其应有的影响力。[11]4、广东省规模以上农业畜牧业发展情况广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和一系列“三农”工作部署,围绕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保农业农村经济增长、保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全力抓好农业生产工作,保持了农村经济平稳发展。一、总体情况及特点
(一)种植业形势良好,增长速度平稳;由于天气较好,以及广东加大农业投入,单产呈现不同程度增长。据统计,去年,全省春收农作物总收获面积1131.84万亩,同比增长3.2%。其中,粮食作物面积333.90万亩,增长3.1%;亩产300公斤,增加8公斤;总产量100.27万吨,增长5.9%。主要品种中,番薯、玉米、马铃薯产量分别为57.00万吨、20.38万吨和18.28万吨,分别增长1.9%、11.5%和15.1%。蔬菜面积673.94万亩,产量985.45万吨,分别增长4.8%和5.6%。2010年第一季广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按现价格计算(亿元)增长速度(%)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6.523.6(一)农业产值290.721.7(二)林业产值17.541.6(三)牧业产值225.855.8(四)渔业产值156.883.6(五)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5.523.4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23.013.32010年1季度广东畜牧业生产情况指标单位数量增长%一、期末大牲畜存栏万头232.15-0.1二、山羊期末存栏万只36.657.0三、生猪期末存栏万头2240.66-3.4能繁殖母猪万头265.54-1.2肉猪出栏头数万头921.342.2四、家禽出栏量万只30510.397.9五、肉类总产量万吨110.944.1#猪肉产量万吨67.362.4牛肉产量万吨1.294.9羊肉产量万吨0.234.3禽肉产量万吨40.667.1六、禽蛋产量万吨7.815.0七、奶类产量万吨3.373.12009-2010年间,广东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力度,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加上今年春季全省种子供需基本平衡,价格平稳,化肥、农药货源充足,价格下降,增强了农民种植信心。据统计,全省春种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063.79万亩,增长2.8%。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715.75万亩,增长2.8%。主要品种中,早稻面积1417.30万亩,玉米面积120.20万亩,番薯面积104.61万亩,大豆面积60.55万亩,分别增长1.2%、17.6%、6.8%和8.0%。经济作物面积767.88万亩,增长1.4%。其中,油料作物面积339.53万亩,烟叶面积34.65万亩,药材面积9.52万亩,分别增长3.3%、9.2%和6.2%。甘蔗面积222.10万亩,木薯面积123.19万亩,分别下降0.9%和2.6%。其他作物面积580.16万亩,增长4.4%。其中,蔬菜面积503.21万亩,增长5.3%;瓜类面积41.51万亩,下降2.8%;青饲料面积27.63万亩,与上年持平。
(二)园林水果保持较快增长。
据统计,2009上半年全省园林水果产量409.17万吨,同比增长5.9%。主要品种中,香蕉产量160.77万吨,柑桔橙产量50.98万吨,菠萝产量32.51万吨,李子产量37.78万吨,芒果14.47万吨,分别增长4.5%、20.4%、10.1%、4.7%和3.7%;荔枝产量79.27万吨,下降1.5%。[12]
(三)畜产品低位徘徊。
受到禽流感以及去年的家禽病疫的危险,广东畜牧业主产品生猪、家禽生产总体发展稳定,但生猪和家禽产品价格普遍下行,养殖效益逐步下降,生产压力较大。去年上半年全省肉类总产量202.23万吨,同比增长5.7%。肉猪出栏1729.30万头,肉牛出栏22.12万头,肉羊出栏19.95万只,家禽出栏52172.88万只,分别增长7.4%、4.5%、8.3%和4.4%。禽蛋产量15.87万吨,牛奶产量6.98万吨,蚕茧产量3.38万吨,分别增长5.7%、7.7%和24.1%。季末生猪存栏2282.45万头,增长5.6%;家禽存栏33701.07万只,下降2.4%。
生猪、家禽价格走势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生猪价格不断下滑。在前期国家和省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发展政策的推动下,广东生猪出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大幅增长,生猪价格不断下滑。(四)渔业稳定发展。
今年以来,渔汛较好,海洋捕捞生产效益好。年初气候温和,全省渔业苗种生产正常,数量充足,种苗放养工作顺利,养殖生产保持了增长势头。
二、全年走势预测及建议
2008年,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广东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2009上半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增速有所加快。主要农产品中,粮食面积有所增加,蔬菜、水果、生猪、家禽、水产品保持平稳增长。如果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和动物疫情,农业生产可望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初步预计全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幅度将超过5%。当前,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上半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农产品销售带来一定的冲击,农产品价格回落。广东大部分农产品收获期在下半年,因此,各地应抓住目前国内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居民消费信心逐步增强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各种销售门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做好农产品流通工作,增加农民收入。
(二)正确引导生猪生产。
上半年生猪价格过度下滑对养猪业带来较大的冲击,猪价下跌一方面是受甲型H1N1流感的误导,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生猪出栏量增加过快,而消费需求不足引起的。在目前养殖处于盈亏边缘的情况下,各地应正确引导生猪生产,保持养殖信息畅通,合理调整养殖结构,扶持养殖户度过难关,促进生猪生产健康平稳发展。
(三)认真应对自然灾害。
相对而言,上半年自然灾害不多,对农业生产较为有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下半年也风调雨顺。现在已进入台风季节,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认真检查水利工程设施,疏通排灌渠道,加固江海堤围,做好防御台风工作,力争将台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为此,省政府在佛山召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工作座谈会。广东省副省长李容根指出,要围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等“六个加快推进”,抓紧各项工作。李容根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要从广东省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安全效益农业,着力推进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化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由单纯注重农业生产向注重生产加工流通方向转变,力争经过五至十年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国内现代农业强省。5、广东省2010年1-3月份汽车工业和汽车零部件投资据广州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广东出口汽车零件4.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3%。自2009年11月起,连续5个月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3月份出口1.7亿美元,增长35.7%,已经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汽车行业呈现了良好的增长态势,不仅仅在于广东省加大了对汽车行业的扶持力度,同时也是广东地区作为产业调整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
广东汽车零件主要出口至美国、日本和欧盟,其中对日本出口增幅近1倍。此外,对东盟出口3674万美元,增长46.3%。
分析认为,当前全球汽车市场需求已出现复苏迹象,在国家采取了稳定出口退税、加大融资支持等多项举措下,进一步推动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实现恢复性增长。此外,2010年1月开始,我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受益于关税下降,东南亚汽车市场将蓬勃发展,我国汽车零件出口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但同时提醒,我国汽车零件制造仍然面临企业规模小,数量多,过于分散,产品结构以低端产品为主的不利局面;此外,近期多个跨国汽车企业的产品被揭发存在质量问题,不排除全球经济缓慢复苏阶段贸易保护主义的升温势头会同时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造成影响。由此建议,目前,国内应加大对汽车出口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联合重组,加快企业结构调整,努力做大做强;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寻求产品的差异化,提升自主品牌的影响力,推动企业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据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对全省74家二手车流通企业上报数据累计统计,并结合全省重点地区二手车过户数量,综合得出,2010年第一季度(1~3月份),广东省二手车交易量为14.87万辆,同比增长19.25%,交易金额为53.36亿元同比增长14.06%。其中,二手乘用车的交易量为8.82万辆,同比增长18.88%;二手商用车(包括客车和货车)的交易量为4.67万辆,同比增长19.79%。2010年1~3月份(第一季度),广东省二手车交易情况呈现出以下特点:一、第一季度交易量波动明显,二月份市场遭遇“倒春寒”。2010年1~3月份,广东省二手车交易量呈现出明显的波动。一月份交易量为5.75万辆,基本上与2009年12月份的交易量持平;而到了二月份,交易量大幅下跌,交易量仅为3.21万辆,环比增长率为-44.2%;三月份又高位反弹,交易量将近6万辆,环比增长率高达84%。二、各地区二手车交易量增长不均衡,广州、东莞等地区二手车交易量同比出现负增长。2010年第一季度广东省二手车交易量前五名地区依然是深圳、广州、佛山、中山、东莞,这几个地区的交易量占全省总交易量的76.6%。深圳地区以4.06万辆的交易量,稳居全省第一,同比增长达到57.88%;而第二位的广州地区二手车交易量为2.83万辆,同比首次出现负增长,为-7.48%;佛山地区的二手车交易量首次超过中山和东莞,位居全省第三位,中山和东莞分列第四和第五位,东莞的二手车交易量为1.4万辆,同比亦出现负增长,为-11.90%。三、二手车平均交易价格下跌2010年1~3月份,广东省二手车平均交易价格跌至3.59万元,比去年同期平均价格下跌0.16万元;二手乘用车平均交易价格跌破5万元,仅为4.75万元,比去年同期平均价格下跌0.44万元。四、二手“广本”车最受欢迎,二手“宝马”车最“值钱”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第一季度,广东省二手乘用车交易中,广汽本田、一汽丰田、上海通用、一汽大众、奇瑞汽车的交易量分别占据前五位。在豪华车品牌中,二手宝马的交易量最大,奥迪、奔驰、雷克萨斯紧随其后。在平均交易价格方面,二手宝马车的均价最高为19.6万元;合资品牌中,日系车的均价普遍偏高,均价都在6万元以上;而自主品牌奇瑞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的平均交易价格都在3万元以下。[13]6、广东省新能源和高科技研发投资情况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目前的9.3%上升至18%广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广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起步发展较早,积极开发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规模正在逐步扩大。在重视水电、风电、农村沼气等开发技术较为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品种发展的同时,广东积极推进太阳能利用、生物质能利用等试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呈现良好发展局面。在2010年两会上广东省再次强调“转变\o"%u592A%u592A%u4E50%u611F%u6069%u7279%u522B%u88C5@utops.cc"经济发展方式”,目前珠三角各城市已经掀起一股争先加快新能源产业建设的\o""热潮。时下珠三角各城市已经掀起一股争先加快新能源产业建设的热潮。在经济特区深圳,当地政府宣布计划投入人民币105亿元财政资金,将生物、新能源、互联网三大新兴产业打造成为6,500亿元产业规模的高技术支柱产业。计划到2015年,新能源年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成为国家新能源重要基地和低碳城市,总产值居三大新兴产业之首。“广东下一步将大力发展以核电、风电、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进一步提高广东清洁能源利用占比。”李妙娟说,这表明了广东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的整体思路。在国家新能源产业规划即将出台的背景下,广东也正在着手编制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新能源产业已列入广东“十一五”规划和《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展大计之中。来自广东省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水电、核电、气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占广东电源装机总量的32.5%。在新能源和高新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1.产能过剩,国家加大力度淘汰项目;全国范围内发展水电、核电、气电、风电等清洁能源的产业过于混乱,项目呈现出来的特点是多而不精,产能过剩的危险依然高度存在,由此国家加大了项目的审核力度,抑制了部分产业的过度开发,同时作为广东地区来说,政府也再加大力度把持产业的过度开发。2.广东地区的能源矛盾日益凸显。广东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省,原本的资源困乏给广东地区的发展带来很大的瓶颈,同时由于广东地区原有的资源开采的比较大,加之对绿色GDP的改进,广东地区迫切需要发展一批新兴能源产业和高新技术行业,现在广东已投产风电40余万千瓦,而在建规模为100万千瓦,广东将着手开发海上风电。3.技术能力跟不上,属于拼凑性产业;一哄而上的大多数企业因为普遍缺乏关键技术,反而把环保节能的产业做成了污染、高能耗的产业。抑制这种不健康的趋势,对产业和社会都是有好处的。针对目前的产业发展现状,广东力争今年推出新能源产业规划。去年,广州制定了国内首个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该规划将太阳能、风能、核能发展放到了首位。广州将在未来几年争取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到2020年新能源产值将达到4000亿元。广东要鼓励新能源的发展方向,但新能源投资成本一般相对较大。目前的问题是,在新能源技术和产量效益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考证,不急于上马一些新项目。另外,新能源的投资与钢铁等产业的盲目投资不同,也应建立相应不同的产能过剩衡量标准。《规划》提出了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七项措施:一是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加强产业政策指导,优化高技术产业结构;三是完善投融资政策,拓宽高技术产业资金来源;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本土高技术企业快速发展;五是加强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工作;六是创新人才制度,加强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七是完善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法规环境和服务体系;八是加强领导和协调,完善政府的引导和推动机制。在新能源和高新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有利条件:
(1)广东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九五”的发展成就为“十五”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初步形成了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省委、省政府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所构建的政策体系以及“深圳中国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留学人员广州技术交流会”等多种吸引技术、吸引人才的举措将交织成为良好的“软环境”。
(3)有较好的运行机制。我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龙头,以效益为目标,政府加强扶持和引导”的有效运行机制。
(4)外向型经济使广东高新技术产业走上国际化的道路。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中有一半企业已通过iso9000系列标准及质量体系认证或fda、ul、sfi等国际质量认证。
(5)已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共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格局。
(6)与国内外信息、人员交流频繁密切,有利于引进、吸收国外技术、人才及开拓海外市场。
3.存在问题
(1)发展水平不高,国际竞争能力不强——经济规模不够大,2000年我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只占当年工业总产值的17.2%。与国民经济发展关联度大、带动性强、附加值高、投资大的高新技术项目还比较少。
——能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形成经济规模的高新技术产品不多。2000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中只有42.5%是由企业自行研究开发实现的,技术来源于国外及港澳台的产品产值比例达44.1%。
——关键的核心技术、中间产品大部分要靠进口,产业、产品增加值低,难以形成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和生存发展能力。
(2)支撑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的科技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
——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储备不足。广东大中型企业只有26%建立了技术开发机构,远未达到全国50.9%的平均水平。广东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整体科技实力在全国仅处于中游水平;每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数仅有20人,技术创新源的供给能力亟待加强。
——高新技术成果孵化能力较弱,技术中介服务功能不强。尤其是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中的中试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办区标准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示范作用还比较弱;不少高新技术企业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缺少高新技术的学科带头人和既懂技术又懂管理与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大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资金不充足。广东省研究与发展经费(r&d)投入额占gdp的比重偏低;风险投资发展缓慢,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机制不完善。科技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技术市场发育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科技成果转化尚缺乏以知识产权、技术权益为核心的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有效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特别是资金撤出机制尚未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亟待提高,执法立法力度急须加大。
——环境建设有差距。生态环境、学术环境、人文环境、技术市场发育程度及其对人才的吸引力与国外发达地区及国内最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7、广东省机械制造业行业情况分析从31个省、区、市的制造业来看,25个地区的质量竞争力指数出现增长。广东、江苏、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在85以上。质量竞争力指数在80以上的地区数量达到20个,比2007年增加了5个。东部区域继续保持了质量竞争力指数的全国领跑地位,中部和西部区域质量竞争力明显增强。在29个制造业行业中,质量竞争力指数处在较高水平并保持稳定增长的行业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橡胶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广东省机械制造业本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中高档产品不多,一般性产品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即使在优势产品中,自主开发的比重也很少,对外依赖性大。作为传统产业的制造业,其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仅占本行业总产值的百分之七点八。另外,广东省制造业中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虽有经营机制灵活的优点,但制造资源短缺和高级人才不足,制约了这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广东省将通过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扶持和推动行业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府的引导、协调和服务职能,营造良好的企业信息化发展环境等措施,对企业实施分类指导,让企业认准自身特点,结合其实际情况,注重应用、讲究实效、因地制宜地实施信息化建设。按统计口径,我省机械工业涉及六个大类行业(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8个中分类行业,2000年有生产企业约4570家,工业总产值(不变价,下同)3048.2亿元,涉及六个大类中的42个中分类行业(不含日用金属制品业、医疗器械制造业、自行车制造业、日用电器制造业、照明器具制造业、钟表制造业6个中分类行业),2000年有生产企业约3080家,资产总计1843.2亿元;工业总产值1757.4亿元,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4.3%;出口交货值676.1亿元,占机械工业销售产值(现行价,下同)的39.84%,占全省工业出口交货值的14%左右;利税108.3亿元,其中利润53.43亿元。一、行业概况(一)现状经过20年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我省机械工业形成了以输变电及控制设备、电工器材、塑料加工机械、包装和食品机械、照相机、超声仪器、电梯、环保机械、摩托车等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的主导产品,以及一批在国内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大型企业集团和骨干企业。在全省50家工业龙头企业和全省83家重点发展企业集团中,机械占了10家,2000年共实现销售收入约340亿元,占全省机械工业销售收入的20%左右。我省六大类行业的概况如下:1、金属制品业。2000年工业总产值356亿元,占全省机械工业总产值的20.3%,占全国同行业的19%左右;出口交货值180.22亿元,占工业销售产值的49.8%;利税总额14.95亿元,其中利润7.21亿元。在中分类行业中,集装箱和金属包装物品制造业占较大比重,其工业总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分别占37.4%和52.3%。近几年,我省集装箱制造业发展较快,现有生产企业9家,已形成70~80万个标准箱年生产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产品绝大部分出口,在行业内也已形成较大生产集中度。深圳中国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产量约占全球的35~40%。2、普通机械制造业。2000年工业总产值197.43亿元,占全省机械工业总产值的11.2%左右,占全国同行业的7%左右;出口交货值42.6亿元,约占工业销售产值的23%;实现利税14亿元,其中利润6.44亿元。我省普通机械制造业产品门类较多,主要涉及8个中类行业,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占有较大比重,其工业总产值占50%以上,拥有电梯、水环真空泵、液压千斤顶等特色、优势、外向型产品。3、专用设备制造业。在我省食品、制药、家电和建筑等行业发展的带动下,我省机械工业在为这些行业服务的专用设备的开发和制造方面起步较全国同行要早,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在国内占有一定的优势,培育了一批特色、优势产品,如食品饮料加工机械、包装机械、环保机械等。2000年工业总产值88.5亿元,占全省机械工业总产值的5%,占全国同行业的4.5%左右;出口交货值23.9亿元,约占工业销售产值的26%;实现利税6.36亿元,其中利润3.29亿元。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000年工业总产值401.3亿元,占全省机械工业总产值的22.8%,占全国同行业的7.5%左右;利税36.62亿元,其中利润13.19亿元。在该制造业中,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工业总产值占较大比重,达83.2%。汽车工业是广东省三大潜力发展产业之一,目前列入国家目录的汽车工业企业55家(其中汽车制造企业7家,改装车生产企业48家),摩托车生产企业46家。2000年,全省生产汽车、摩托车分别为4.8万辆和126万辆,工业总产值333.9亿元,出口交货值23.2亿元,工业增加值73.8亿元左右,利税34亿元,其中利润13.17亿元。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同行排名第6位,占全省机械工业总产值的19%,占全国同行业的7.3%左右。近年来,我省汽车工业经过调整改组,在一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带动下,已逐步走出低谷,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广州本田轿车项目自1998年5月正式启动后,至2000年末已完成2亿多美元的总投资,形成双班3万辆年生产能力,1999年底已通过整车40%的国产化率验收,约有25家省内企业成为其首批定点配套企业,占整车国产化率的30%左右;广州本田轿车2000年产量3.2万辆,完成工业总产值75亿元,实现利润10.6亿元。我省改装车、专用车也已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品,如客车、防弹运钞车、道路清障车、石化专用车、半挂车等。我省摩托车行业拥有江门市大长江摩托车有限公司、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等排在全国同行前列的企业,并树立了广东摩托车质优、新颖、售后服务好的良好信誉。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在该制造业中,本《方案》不涉及日用电器制造业、照明器具制造业两个中分类行业,2000年有生产企业约700家,资产总计约360亿元;工业总产值432.14亿元,占全国同行业的15%左右;出口交货值196.23亿元,占工业销售产值的46.26%;利税24.74亿元,其中利润14.04亿元。在该制造业中,主要的中分类行业有电机制造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电工器材制造业,统称电工电器制造业。我省电工电器制造业已形成较好基础,培育了一批特色、优势、外向型产品及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电机制造业和电工器材制造业呈明显外向型特点,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已具备开发生产110kV输变电成套设备能力,并已奠定开发、生产220kV~500kV电力变压器等重大装备的基础。6、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该行业是我省机械工业的特色、优势产业,占全国同行业的比重达35%左右。一批优势产品在国内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如照相机占70~80%(国内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50%),复印机约占18%(全国第一),彩印机占60%左右。拥有一批特色产品,如超声检测设备、双转子流量计、气动单元组合仪表、红外气体分析仪等。2000年工业总产值282.05亿元,占全省机械工业总产值的16%;出口交货值185.24亿元,占工业销售产值的71.3%;利税11.64亿元,其中利润9.26亿元。该行业总体呈外向型特点,仅照相机出口就达3000多万架,创汇2亿多美元。[14](二)存在问题从总体上看,广东省机械工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对装备工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有:1、组织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投资分散、专业化水平低、规模小现象,除极个别门类产品已形成大生产集团外,电工电器等重点行业尚未形成在省内、国内具有较大生产集中度企业。2、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附加值不高的产品生产能力过剩,机电一体化产品比重不大,仅占12%;劳动密集型、加工性的产品居多,技术密集型、装备性的产品较少。3、技术结构不合理。除个别新引进产品外,我省机械工业主要产品技术水平大致相当于国际八十年代初水平,总体上落后工业先进国家15~20年。目前,全行业自主开发能力较弱,摆脱不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引进”的路子,产品开发缺乏前瞻性,主要工艺装备也跳不出引进再引进的模式。4、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全省众多的中小企业、甚至部分大企业的管理机制、管理模式仍然较为落后,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当部分企业缺乏市场研究和科学决策,发展后劲不足,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三、政策措施1、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机械工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要大力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加快计算机技术在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应用。要加快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和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坚持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项目相结合和高起点的原则,重点选择企业集团和大型企业,对关键技术、关键工艺、重点产品要加强技术改造投资的力度,提高先进生产装备的比重。2、要加强对国外先进产品、先进技术、先进工艺的跟踪研究,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技术带头人的吸收和合理使用,鼓励有技术、资金实力的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大力扶持技术难度高、投资风险较大的项目,如摩托车技术中心、汽车模具技术中心、低压电器智能化技术中心等。要利用加入WTO的有利时机,加快与国际经济的融合与接轨,积极扩大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合资合作,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资源,加快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步伐,鼓励与国外合资合作建设技术中心,加快提升我省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3、加强企业联合、兼并、重组的步伐。以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为目标,加强对大企业集团和重点骨干企业的扶持。大力鼓励企业间以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市场开拓为目标的“强强联合”。鼓励相关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实现资产存量的优化配置和优势互补,提高生产集中度。4、加强对重大技术装备投资的政策引导,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智力,建立生产能力相对集中、中方控股的合资企业,避免外方形成技术垄断和行业垄断,保持技术来源的先进性。5、健全市场机制,打破部门垄断,完善招投标制度,制止低价竞销,为企业发展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6、建立有利于促进企业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制订、完善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规章、规范,逐步形成以技术标准、法规等手段为主的产品和市场管理体系。建立严格、规范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对汽车、摩托车、农用运输车、电梯、压力容器和高低压电器等关系用户生命安全的产品,逐步取消目录和许可证管理,尽快公布产品技术法规,实施型式认证和第三方认证等科学管理,限制劣势产品进入市场,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充分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限制一批供大于求的长线产品生产能力的低水平扩张。公布限制发展产品指导目录,引导行业调整产品结构。发布产业政策、法规,公布淘汰产品目录,为优势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竞争秩序和市场环境,适时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淘汰落后产品和生产工艺。7、开拓和培育汽车消费市场。实施鼓励个人购车的消费和使用政策,规范道路和车辆税费管理,降低车辆购置综合税费,制止名目繁多的乱收费,尽快实施燃油税政策。规范和培育二手车市场,严格执行老旧汽车更新制度。8、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扶持鼓励机电产品出口的政策,密切跟踪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市场、重点地区出口目标的落实,加强出口基地的建设,扶植出口大户和重点出口地区不断提高出口能力。要培育出口产品新的增长点,重点抓好摩托车、电工电器等产品出口,提高出口比重。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特别是要鼓励摩托车、电工电器等行业的重点企业利用技术优势在发展中国家设立制造和分销基地。备注:[01]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02]数据来自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03]数据来自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04]数据来自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05]数据来自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06]数据来自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07]数据来自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08]数据来自广东省统计局[09]数据来自广东省统计局[10]数据来自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11]数据来自广东省统计局[12]数据来自广东省农业厅[13]数据来自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14]数据来自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为南方日报对幸晓维的采访报道】经国家统计局核定,一季度广东地区生产总值9128.82亿元,增长12.5%。■亮点出现高增长、低通胀新局面12.5%的GDP增速,其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6.7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3.0个百分点。这意味广东经济回升的趋势进一步增强。考虑到一季度同期广东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小幅上涨,累计由上年末下降2.3%转为上升1.9%。与全国对比,广东生产总值增幅高0.6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低0.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广东初步出现了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新局面。幸晓维表示,这是全省致力于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严格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成果。除出口外,主要经济指标均超过危机前规模广东经济是否已经从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下走了出来?对此,幸晓维表示,这一问题要从总量和增速两个角度来评估。从总量看,2008年一季度,广东未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正面冲击,经济总量与增幅较为正常。因此,拿2010年一季度的数据与2008年同期相比比较恰当。而对比的结果是,与2008年同期相比,广东2010年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提升,除出口额仍比2008年同期低8亿美元外,均已超过危机前的规模,说明经济总量已恢复到正常年份规模。2009年一季度的低基数“推高”了今年首季增速幸晓维指出,从经济增幅看,12.5%的增长率包含报告期和基期两个数量因素:报告期数量确实反映经济回升因素,但由于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低,“推高”增长速度的非正常因素也客观存在。2009年一季度,广东经济运行处于此轮经济周期的谷底,地区生产总值仅增长5.8%,基数明显偏低。因此,评估广东经济增速是否恢复正常,以2008年一季度为基期会更准确。幸晓维介绍说,如以2008年一季度为基期,2010年一季度为报告期计算,则近两年广东一季度GDP平均增长9.1%,低于长期趋势(1979年—2009年平均增速)4.6个百分点,说明广东经济运行尚未恢复到正常增长速度,仍处于后经济危机时期的复苏阶段。先行指标增幅预示经济回升势头进一步增强今年一季度初步出现的经济回升势头能否延续?对此,幸晓维表示,一季度广东经济一系列先行指标增幅超过了相关指标,预示二季度以后相关指标增长将加快,广东经济回升势头将进一步增强。从电力消耗看,全社会用电量增幅超过地区生产总值6.8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增幅超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6个百分点,用电弹性系数均大于1。从运输看,货物周转量增长25.0%,邮电业务总量增长20.6%,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25.6%,均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增幅(12.5%)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幅(17.3%)。从进出口看,进口总额增幅超过出口总额29.7个百分点。■探因回升向好得益于政策支持有力一季度,虽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但广东经济运行总体上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省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表明:广东经济的回升向好,政策支持有力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原因之一。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撑民生改善和自主创新从财政政策看,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力支撑了民生改善和自主创新。一季度,广东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77.17亿元,增长18.2%。其中促进自主创新与改善民生的支持力度加大,科学技术、环境保护和住房保障支出分别增长20.7%、83.5%和67.3%;教育、社会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恩替卡韦合作协议书
- Tetraacetoxymethyl-bis-2-aminoethyl-ether-N-N-N-N-tetraacetic-acid-生命科学试剂-MCE
- Tenacissoside-D-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4春七年级英语下册Module11BodylanguageUnit3Languageinuse同步练习新版外研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1章静电场第2节静电力库仑定律作业含解析鲁科版选修3-1
- 2025版新教材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5向量基本定理与向量的坐标含解析新人教B版
- 2023届新高考新教材化学人教版一轮训练-专项提能特训(8) 电解法制备有机化合物
- 2024年光通讯用石英玻璃材料项目发展计划
- 2023届新高考新教材化学鲁科版一轮学案-第9章第29讲 认识有机化学
- 玉溪师范学院《传统手工编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高三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课件
-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
- 最新《辅酶q10》课件
- 二 年级上册美术课件-《雪花飘飘》|北京课改版 (共25张PPT)
- 西方医学史概要课件
- 分布式光伏屋顶调查表
- 新中国十大元帅!课件
- SAP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课件
- 幼儿园小朋友认识医生和护士课件
- 岳阳楼记诗歌朗诵背景课件
- 2022年消防安全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