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第三单元练习_第1页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练习_第2页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练习_第3页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练习_第4页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练习敬畏自然一、基础部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组词。2.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他很讲义气,很有良心,每次帮助他人后都沾沾自喜。B.高深莫测的星空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相形见绌。D.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3.将下边的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的不同。(1)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2)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4.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说明有误的是()A.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拟人)B.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比喻)C.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拟人)D.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反问)阅读下文,完成5~8题。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①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就在于他会思维、能够理解、有自我意识。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②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③所以,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因此,人对自然的种种误解,也许是自然对她自己的误解吧。这样看来,我就只是宇宙机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吧。5.画线句①的含义是什么?6.如何理解画线句②?7.举例说说你对画线句③的理解。8.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二、提高部分阅读下文,完成9~12题。沙尘暴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地质史上,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凡搬不动的粗大砾石,留在原地形成砾石戈壁滩;颗粒适中的粗沙和细砂被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土,则被强上升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上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沙尘暴虽然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减缓酸雨的发生。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和水汽相遇,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然而,近百年来,沙尘暴却已成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大灾害。构成我国沙尘暴的物质材料,多来自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地区。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特别是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结果造成生态巨变。这样,来自大西北的沙尘暴,一路上还源源获得裸地上新的沙尘源的补充,而且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草原上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总之,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一连串的灾害也就由此产生。歌德说过:“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这也许能给我们某种启示。9.什么是沙尘暴?10.为什么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请结合二、三段进行概括)11.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是什么?12.如何理解歌德的话?★试一试13.请举例谈谈人类“征服自然”的后果。参考答案一、1.略2.A3.(1)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反问句更能激发读者思考,语气也更强烈。(2)你曾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反问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4.A(比喻)5.苍蝇有复眼,蚊子能够汲血,我们不能不觉得奇妙。灰尘也是物质,何以如此微小,假如深入地探究到它的内部结构,也会觉得精巧。6.人,这种智慧生物其本身就是宇宙智慧的创造,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因而这里所说“宇宙智慧”是指低级形态的宇宙智慧,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和宇宙智慧的低级形态当然是宇宙智慧的不同阶段。7.人与宇宙是休戚与共的,例如毁林造田,造成水土流失,生态失衡。因此说“我痛苦即宇宙痛苦”,反之亦然。(答案不具备唯一性)8.本文阐述了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①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②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人类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体,理所当然,人类应该爱护自然。二、9.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天气现象。10.①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②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而减缓酸雨的发生。③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11.①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态巨变。②沙尘暴中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③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生成速度。12.人类不要去改变自然规律;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惩罚。13.挖煤掘矿使地壳运动加剧。毁林造田使土壤沙化,造成沙尘暴天气。汽车增多造成大气污染、噪音污染。总之,人破坏了自然,又影响了人本身。《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习题精选

基础知识题

1.为下列句中画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

),感叹这里的美景。

②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yàng(

),岸边胡杨丛生,树木茁壮。

③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

)护所和栖息地。

④塔里木河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shì(

)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

2.下列画线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萧瑟(冷落、凄凉)

浑然一体(完整不可分割)

B.和煦(温暖)

远眺(眺望)

C.干涸(没有水)

庇护(遮蔽)

D.欢娱(使快乐)

吞噬(吃)

3.下列句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无边无垠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

B.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C.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D.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4.把下面一段话重新排序。

①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②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清沉重。

③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

④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排序: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中使用修辞格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B.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

C.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D.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6.找出本文直抒胸臆的句子,体会一下它们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语段阅读题

(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习题。

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

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汉书•西城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波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塔里木河全长1

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技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

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

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

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罗布泊消失了。

1.以上文段选自《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作者________,这是一篇________,这种体裁兼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特点。

2.根据文段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①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罗布泊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多处引用了具体的数据,请举例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试举出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从罗布泊的消失中应吸取的教训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习题。

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援之手!

再向前,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同来的同志告诉我,再也不能向前走了。(a)进入罗布泊,(b)要有两辆汽车,(c)备足食品和水。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农,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对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1.选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第2段的括号内的a、b、c,选择恰当的词语,并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A假如;B设若;C就;D那么;E必须;F若想;G一定;H至少。

a(

)b(

)c(

表达作用:

3.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中“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句“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为什么用“又”?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第五段说“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题

1.①tiào

②漾

③bì

④噬2.D3.A4.④②③①5.B

6.“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课文语段阅读题(一)1.吴刚

报告文学

文学

新闻

2.①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②现在: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③原因: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3.例如:“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的拼命的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4.对比手法,将罗布泊今昔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若回答成排比手法亦可。

5.教训: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二)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说明了胡杨林因干枯而无奈地死去,也提示了人们盲目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是胡杨林枯死的原因。

2.a(F)b(H)c(E)

一方面告诉人们进入罗布泊所必备的条件,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罗布泊的恐怖。

3.此时人们的心情是沉重的,人们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身。

4.“又”表示再一次,说明人制造悲剧的类似情况不止这一个,比如环境污染等问题。作者这样写,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5.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有道理,自圆其说即可。当然我们还是应当对未来充满信心。大雁归来练习题一、选择.1、下列下划线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缄默(jiān)窥探(kuī)弥漫(mí)B.迁徙(tú)头颈(jìng)频繁(pín)C.狩猎(shu)玷污(zhān)应和(yìng)D.淤泥(yū)顾忌(jí)沼泽(zhāo)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B、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蔼时,春天就来到了。C、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D、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3、给下面的语段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不消几天,沼泽地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它们□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1946年4月11日,我们记录下来的大雁是642只。A.。。——。B.,。——,C.。。:。D.,。:,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________。②女儿的出走,让他内心如焚。为了尽快找到女儿,他到处张贴寻人__________。③略略谈几句,便可以知道一个人的______________。A.感想启示品位B.感伤启事品位C.感想启事品味D.感伤启示品味5.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随后,一个深沉的声音算是最后发言,喧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B.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C.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D.六年之后,在对孤雁的解释上,出现了一束不曾预料的希望之光。6.根据句意用双竖线划开主、谓语正确的一项是()A、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B、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C、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D、我们‖对于传说的话,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7、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B.一进入会场就看到许多而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C.红杨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D.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8、根据语言连贯的要求,把“方仲永不正是由于不好学而从天才成为一个让人遗憾的庸才吗?”这句话插入下文,恰当的一项是()①有的人脑子天生聪明,可这并不是成才的保证。②荀子说过:“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③只有踏踏实实地学习,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A、①②句之间B、②③句之间C、①句之前D、③句之后9.下列说法得体的一项是()A.当你和同学参观工厂见到领导时,你说:“我们的光临给你添麻烦了。”B.当你在公共汽车上踩了别人的脚时,你说:“我可不是故意的,请别见怪。”C.当同学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好吧,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D.当朋友邀请你去看球赛时,你说:“都快中考了,没空!”10、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B.文中作者说到自己是“爱鸟者”,一个“爱”字贯穿全文,表露了作者对大雁的情怀。C.文中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这一法规是:春季禁止猎杀大雁,只有冬季时才允许。说大雁也知道这一法规,是因为它们只有晚上才到刚刚收割了的地里去偷食玉米,而春季则是放心地活动、觅食。D.作者要告诉读者,大自然充满诗意,我们应该回归自然。11、《大雁归来》选自《________》,作者利奥波德是________国著名_______者。12、《大雁归来》的主旨是呼吁人们________。13、根据课文选词填空,每词只选用一次。闲荡滑翔穿行盘旋(1)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_______,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2)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着_______,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3)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_______,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伸出双脚。(4)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_______下来。14、写出下列句子的主干。(1)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2)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15、根据解释写成语。(1)没有什么声响。(2)一切者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狂妄自大。(3)形容毫不动摇。正确答案:1.A2.B3.C4.B5.D6.D7.C8.A9.C10.D11.△沙乡年鉴△美△环境保护主义△12.△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13.△闲荡△14.△穿行△15.△盘旋△16.△滑翔△17.△鸟群飞过△18.△大雁知道有猎枪△19.△一声不响△20.△目空一切△21.△坚定不移△《旅鼠之迷》、《大雁归来》、《喂——出来》【模拟试题】一.基础知识1.给划线字注音:媲美挑衅笃信缄默狩猎顾忌滑翔牟取

2.解释下列成语并用划线的成语造句:鼠目寸光:相辅相成:胸有成竹:慷慨大方:一视同仁:任劳任怨:

3.文学常识填空:《喂——出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国家)的____________。体裁:________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理解:1.阅读课文《旅鼠之迷》,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旅鼠之迷》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课文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3.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

4.阅读课文《大雁归来》,参考下面的材料,说说作者对于大雁作了哪些描写,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作者在《沙乡年鉴》的序言中说:“这里所描述的是我们一家人在周末时,在那个远离过多的现代化的世外桃源——‘木屋’中所看到和所做的事情。在这个先是被我们越来越完美的社会榨取殆尽;然后又被遗弃的沙子农场里,我们试图用铲子和斧子去重建我们在其他地方正在失去的那些东西。正是在这儿,我们探索着,而且也发现着上帝赐予我们的本质。”答:

三.课外阅读(一)沙尘暴敲响了警钟①近年来,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保护环境,抑制环境恶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因为地球环境已有声有色、实实在在地威胁着人类。因此,今年世界环保日的主题定为“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②今年入春以来,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连续发生了12次扬沙、沙尘暴天气。在气象学中,沙尘天气可分为浮尘、扬沙和沙尘暴三级。风力较大,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10公里之间,称为“扬沙”;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称为“沙尘暴”。③我国频繁发生沙尘暴天气的直接原因是气候异常,东亚冬季风势力强。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北方一些地区毁林毁草开荒,乱采滥挖,草原过度放牧,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造成土地沙化不断扩展。我国50年代沙化土地面积平均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90年代每年扩展则已达2460平方公里。④据国家环保部门的分析,沙尘暴骤起的主因之一,在于草原过度放牧而导致沙漠化迅速扩张。内蒙古某地区草场放羊的密度,50年代为60万只羊单位,90年代初发展到202.5万只羊单位,超过草场极限载畜量26.5万只羊单位。50年代那儿水草丰美,牧歌声声,成片羊群如悠悠白云游动于草原的富有诗意的兴旺美景已不复存在。如今,一眼望去,是被啃光牧草、土地沙化的6万平方公里的荒漠。草场成为扬起沙尘暴的沙源。再看看另外一个旗,由于产羊绒获利大,牧民靠多养山羊增收,养羊125万余只,其中山羊达90万只。而一只山羊对草场的破坏力相当于20只绵羊对草场的危害。春天牧草刚返青,饥饿的山羊大军就将牧草一扫而光。这个旗虽年产15万公斤羊绒,但由于过度放牧,草场得不到休养生息而急剧沙化。羊绒业是发展了,但生态环境却恶化了。⑤“羊绒业是生态环境的绞刑架。”这句话确有警示感,但它还未道出问题的实质。八年前联合国举行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针对沙漠化等全球七大环境危机所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有一个基本精神;富裕和繁荣的新概念是,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达到较高水准的生活,生活方式改变指的是更少地依赖地球上有限的资源,更多地与地球的承载能力达到协调。它深刻地指出,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能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导致了环境恶化。换言之,将人类赖以生息的生态环境套上绞刑架的,正是当代盛行的不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而包括羊绒业在内的任何产业,只要与大自然休养生息协调,就决不会充当环境的绞刑架。⑥朱镕基总理最近在河北、内蒙古考察时强调:“加快防沙治沙,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如果只图眼前经济高速增长,不顾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jiè___泽而渔的方式,超负载地开发利用非常有限的自然资源,那不要说经济增长能持续几年,恐怕要避免经济衰退都很艰难。今年的沙尘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进入2000年之后,我们必须考虑的是,如何追求经济繁荣和生活富裕的同时,注意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提倡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等。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jiè_____泽而鱼。2.根据第②段的文字,把“扬沙”与“沙尘暴”的区别填入下表。3.从文中看,今年我国频繁发生沙尘暴的原因在于:(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画线句运用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说明方法。第④段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第④段不能与第③段互换位置的理由是:

6.从全文看,第⑥段画线句“今年的沙尘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句中划线词“警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文中看,防沙治沙根本而且有效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这个途径,结合发生沙尘暴的原因,请你提出一条具体的措施。例如:以圈养为主,轮流放牧,来提高草地生产力。

8.对本文的重点有几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本文主要说明沙尘暴骤起的原因及危害;有的认为,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提倡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你的看法如何?请说说理由。答:

(二)撒哈拉的变迁①“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荒漠”。人类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最早提及“撒哈拉”这个词大约是在公元前430年。当时的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文献里第一次把撒哈拉描述成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与2000多年前没多大改变;沙海茫茫,无路可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然而撒哈拉并不是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就是不毛之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可以得到证明。大约在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这里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③这片一度丰腴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呢?据科学家考察研究,这首先缘于“季风雨”的变化。大约在史前期的后期,季风雨从非洲西部及中部把水分带到撒哈拉。公元前1万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来越潮湿;公元前3500年左右,湖泊面积也越来越大。可是,从这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却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降下的雨水本已减少,又很快被太阳蒸发,水分难以积存,江河湖泊日益干涸。撒哈拉大草原就在这种温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逐渐演变为大沙漠。④当然,撒哈拉的变化也无不与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种、乱伐森林、践踏植被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这样,经过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这里的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从热带的“稀疏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变为沙漠。⑤撒哈拉的变化给人类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1.第①段末尾的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A.炎热的气候,行人很少。B.奇热的气候,少人问津。C.气候炎热,谁还去问津呢?D.气候奇热,人迹罕至。

2.从全文看,撒哈拉沙漠形成的过程是:答:()—()—()—(沙漠)

3.第④段开头划线的“当然”、“也”、“无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试加以解说。答:

4.指出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的原因,并谈谈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给我们的启示。

【试题答案】2.①比喻目光短浅,见识浅。②相互辅助。③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考虑。④形容十分大方。⑤同样看待,不分厚薄。⑥做事不辞辛劳,不怕别人埋怨。造句略。3.日本星新一科幻小说《不速之客——星新一短篇小说选》。

二.1.第一大奥秘是,旅鼠繁殖能力惊人;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像想方设法要自杀似的;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2、3题为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4.作者描写了南飞的大雁,描写了冬季的大雁,描写了大雁归来的情景,描写了春雁觅食过程的鸣叫,描写了孤雁,描写了4月夜间大雁群居的鸣叫。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

三.(一)1.竭2.3.(1)气候异常,东亚冬季风势力强;(2)土地沙化不断扩展(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造成了土地沙化不断扩展)。4.作比较、列数字草原过度放牧而导致沙漠化迅速扩张5.(1)第③段总写导致沙漠化迅速扩张的多种原因,第④段具体剖析其中的一个主因。(2)第⑤段的第一句承上启下,总结了第④段,与第④段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6.土地沙化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超负载地开发利用非常有限的自然资源,那么不要说经济增长能持续几年,恐怕要避免经济衰退都很艰难)7.提倡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或“更少地依赖地球上有限的资源,更多地与地球的承载能力达到协调”,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可以针对沙尘暴产生的原因——毁林毁草开荒、乱采滥挖、草原过度的放牧等,来提出具体措施,言之成理即可,不必追究目前能否实现。8.A类答案:本文主要说明沙尘暴骤起的原因及危害,因为文中大部分内容在介绍沙尘暴骤起的原因及危害。B类答案: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提倡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文中从沙尘暴骤起的原因及危害说起,更有力地阐述了观点。C类答案:本文前半部分重在说明沙尘暴骤起的原因及危害,后半部分重在论述提倡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本文是说明与议论相结合的文章。

(二)1.D2.(绿茵时代或青葱草原)—(稀疏草原)—(干旷草原)3.“当然”承接上文;“也”引出撒哈拉草原沙漠化的又一原因;“无不”双重否定,加强肯定语气,突出强调撒哈拉草原沙漠化的人为因素。4.撒哈拉成为沙漠的原因是:(1)自然原因。由于季风雨的变化使撒哈拉大草原在湿润期与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最后处于长期干旱而形成沙漠。(2)人为原因。人类对撒哈拉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加速了撒哈拉大草原的沙漠化。撒哈拉大草原变为沙漠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类应该强化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空间,也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启示略。八下第三单元测试卷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1、下列加点字音、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和煦(xū)干涸(gǔ)沾沾自喜(zhān)B.挑衅(xìn)啮齿(niè)媲美(pì)C.笃信(dǔ)缄默(jin)混淆(xiǎo)D.牟取(mǒu)哂笑(shēn)裸露(lǜ)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A.大家七嘴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的)B.然而。在众目睽睽之下决不能就此作罢,遭人哂笑。(睁大眼睛注视)C.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足够)D.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不足)3、下列句子主干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征服沙漠的远大理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将更快地成为现实。主干:理想成为现实。B.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主干:防护林是许多林带。C.陕北榆林、内蒙古、甘肃地区的流动沙丘,表面干沙层的厚度一般不超过十厘米。主干:流动沙丘厚度不超过十厘米。D.我国陕西榆林地区的雨量还充沛。主干:榆林地区的雨量充沛。4、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爱心是,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D.一片冬日的阳光5、据报道,某动物园的有些动物,因长期吞食游客扔给的包装食品及杂物,腹中长了结石。这严重影响了动物的健康,管理人员不得不给它们施行手术。针对这一现象,请你为动物园管理处拟一条标语,奉劝游客爱护动物。语言要简明、得体,20字以内。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6——12题敬畏自然(节选)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①。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②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③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这样④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互相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更替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⑤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像。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各种物质以至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要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6、请你联系上下文,把“不可思议、高深莫测、丰富多彩、相形见绌、精巧绝伦”五个词语分别填在文中空白处。①②③④⑤7、请概括出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8、人类与大自然是一种怎样的关系?9、为什么说“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也是大自然的“艺术品”?10、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人是大自然“最杰出的作品之一”?11、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说说你对“敬畏自然”中的“畏”的理解。12、请你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雀鸟为什么不吃虫①据《中国环境报》报道,江苏泰兴鸟雀成灾!数万只尚不知名的雀鸟,将1200多亩桃树刚吐的嫩芽尽数啄食。②看到这个消息,既感到震惊,又觉得它似乎在情理之中……③查有关资料,食植物的鸟类为数不少,但它们主要是吃植物的种子、果实以及花蜜。仅有少数鸟类,如松鸡和雀鹛吃野生植物的芽苞、叶以及各种蒿草等。像那种成群的、麻雀那样大小的、吃植物嫩芽的雀鸟,我花了很多工夫,就是查不到。④不过,我们可以想一想,在连续数十年使用杀虫剂的今天,在农业区能够历尽种种磨难仍保持如此种群的鸟类,难道它们是吃虫子吗?我们知道,虫子一多,人们心里就不舒服——这就像眼睛容不得半粒沙砾一样,人们容不得它们的存在。在人为的环境里,那些虫子是不太可能大量存在的。也就是说,这成群的小鸟能在哪里找到这么多的虫子,供它们食用呢?或许它们是从别的地方长途迁徒而来的,即使这样,在它们的原产地也没有虫子可吃。原因很简单,如果有虫子,那些成群的的雀鸟却只吃植物嫩芽,而很多虫子也吃植物的嫩芽,虫子又没有天敌,植物能活到今天吗?长此以往,以它们为食物的虫子早该绝迹了。⑤据我的观察,在我们这里能够见到的,可称得上“群”的小鸟是白头翁。可在秋冬季节,它们是以几乎木质化了的秋枫的种子和只有一层薄皮的女贞子的种子为食。在春天,它们一样也不吃虫。不知这是不是巧合?总之,它们家族能免遭灭绝真是幸运!⑥如果我们换个方式表达,可能就更说明问题:因为有了虫子,就会有人打农药,所以,吃虫子的小鸟,将不太容易成活。因此,我有一个朦胧的感觉:江苏泰兴的那些小鸟是长期被逼无奈才改变了习性的。⑦几十万年前,大熊猫被严酷的大自然所逼迫,也改变了习性。毕竟,生存才是硬道理。那些来不及改变习性的雀鸟,就会遭到灭顶之灾!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次恐怕不是大自然的逼迫了!⑧幸运的是,江苏泰兴的雀鸟改变了习性,找到了新的食物,但那群改变了习性的雀鸟真的就能免遭灭顶之灾吗?13、江苏泰兴数万只雀鸟将1200多亩桃树的嫩芽尽数啄食,作者为此而“震惊”。依据第③段的有关资料和后文的相关内容,分析作者感到“震惊”的原因。14、在第④段里,作者提出了怎样的一个结论?15、江苏泰兴那些改变了习性的雀鸟真的就能免遭灭顶之灾吗?为什么?(统观全文,讲述两点理由)16、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要告诉人们怎样才能保护生态平衡呢?三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恐龙能复活吗?恐龙长达上亿年的生存历史以及它的突然灭绝,不仅吸引着科学家,也吸引着全人类。电影侏罗纪公园再现了千千万万只恐龙争强好胜,弱肉强食,生死搏斗的景观,人们不仅问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不会再现地球呢?近年来,世界各地不时传来古生物学家找到恐龙蛋DNA和恐龙胚胎基因的消息。不久前在我国西峡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蛋化石,使人们的希望和好奇心再次燃起:恐龙能复制吗?1995年,北京的一批科学家从一枚西峡恐龙蛋化石中提取到了可能是恐龙的基因片段之后,人们更迫切地想知道基因片段能否使这种神秘动物复活,有人甚至已经开始预言:恐龙就要复活了。然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