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926.小石潭记[基础知识训练]1.给加点的字注音篁()竹卷()石底以出为坻()()然不动寂寥()无人翕()忽幽邃()犬牙差()互2.填空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的第四篇。③.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的气氛。④.从文中可知同游小石潭的共有人⑤.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为为坻为屿B之乃记之而去为宫室器皿余闻之也久C乃乃记之而去D尔尔远逝乃不知有汉惟手熟尔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为,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3.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4.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B斗折蛇行(像蛇一样)C不可久居(居住)D影布石上(映)5.翻译下列句子①全石以为底。②不可知其源。6.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7.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说说理由。[探究拓展训练]未到三里外,一匹练从天下,恰无声响。及前谛视,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为杨白花。既坠矣,又似上升;既疏矣,又似密织,风来摇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佚丽,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籍,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较石梁绝不相似.大抵石梁武,龙湫文;石梁喧,龙湫静;石梁急,龙湫缓;石梁冲荡无前,龙仇如往而复:此其所以异也.初观石梁时,以为瀑状不过尔尔,龙湫可以不到;及至此而后知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8.解释下列加点词及前谛视()此其所以异也()或远立而濡其首()以为瀑状不过尔尔()9.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①大龙湫恰无声响飘散无着的原因是②游览大龙湫给作者的启示是.10.“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这句话中用到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26小石潭记答案【基础知识训练】1.huángquánchíyíliàoxīshuìcī2.①抒情议论散文②柳宗元山水游记《永州八记》③潭中景物小潭源流④六⑤B3.坻屿岩4.C5.①整块的石头作为潭底②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6.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7.略【探究拓展训练】8.仔细看……的原因沾湿……的样子9.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藉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10.排比、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大龙湫是瀑非瀑的特点。27.岳阳楼记【基础知识训练】1.给加点的字注音谪守()浩浩汤汤()薄雾冥冥()岸芷()汀兰皓()月千里宠辱偕()忘樯()倾楫摧虎啸猿啼()2.填空① 岳阳楼与武汉的_______、南昌的_____合称为江南三大名楼②从全文中找出一句概括描写岳阳楼上所见洞庭湖景色的句子______。作者对岳阳楼景色不作具体描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③“海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的修辞是_________,__________.3.辨析词义或或异二者之为()归吾谁与归()而或长烟一空()朝而往暮而归()极南极潇湘()备前人之述备矣()感极而悲者矣()众妙毕备()阅读下面语段,完成4――7题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扁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後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4.在文中的空缺处填写语句5.前两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A承接关系B并列关系C递进关系D因果关系6.“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和“退”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文中借斯人来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② 微斯人,吾谁与归?8.文中的二个问句属于什么问句?各有什么表达作用【探究拓展训练】蝴蝶泉南二里,过第二峡之南,有村当大道之右,曰波罗村。其西山麓有蝴蝶泉之异,余闻之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投何巢阿所栖僧舍,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余在粤西三里城,陆参戎即为余言其异,至此又以时早未花。询土人,或言蝴蝶却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未知孰是。9.本文作者徐弘祖,号___________,是中国以旅行为毕生事业的第一人。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余闻之已久()②抵山麓()③与生蝶无异()④过五月乃已()11.下列句子中括号内补出的省略部分,有误的一项是()A、(仆)投何巢阿所栖僧舍B、(大树)即发花如蝴蝶C、(大树)与生蝶无异D、(游人)群而观之12.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 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② 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13.从文中看,蝴蝶泉吸引游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4.当地人对于蝴蝶会有哪两种解释?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7岳阳楼记答案【基础知识训练】1.zhéshāngmíngzhǐhàoxiéqiángtí2.①黄鹤楼、滕王阁②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前人之述备也③对偶、借代④或许有时归依回来直到极至详尽具备3.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4.B5.在朝做官辞官回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6.①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②没有这样的人,我与谁一道呢7.末段中前两个问号是设问,后一个是反问【探究拓展训练】8.霞客《徐霞客游记》9.我到达不同停止,完毕10.C11.①(我)于是叫仆人挑着担,先前往三塔寺②有人说因为花的形状(和蝴蝶)相似,所以引来同类。12.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13.一说是蝴蝶变的,另一说是花形与蝴蝶相似,所以吸引蝴蝶前来。27.岳阳楼记一、据注音填写汉字并解释:①滕子京zhé()守巴陵郡________②百废jǖ()兴_______③zhǚ()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④bó()暮冥冥________⑤心kuàng()神yí()_______⑥宠辱xié()忘_____二、解释加点的词:越明年()增其旧制()予观夫巴陵胜状()朝晖夕阴()前人之述备矣()至若春和景明()沙鸥翔集()而或长烟一空()去国怀乡()()迁客骚人()连月不开()把酒临风()波澜不惊()三、“/”给下列句子划节奏: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2、是进亦忧,退亦忧。3、前人之述备矣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属予作文以记之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四、翻译下列句子: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3、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4、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5、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6、 微斯人,吾谁与归?7、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8、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五、 据课文内容填写、默写:1、 文中表明滕子京被贬后仍积极治理政事并取得成绩的句子是___________。2、 文中具体写从岳阳楼眺望洞庭湖远景的句子是、、、、、。3、登斯楼也,,,,感极而悲者也。登斯楼也,,,,其喜洋洋者也。4、而或,浮光跃金,,,此乐何极!5、《岳阳楼记》,作者,字,(朝代)文学家。是他的谥号。六、 阅读课文第5节:1、 解词:或异二者之为不以物喜微斯人吾与谁归古仁人之心、居庙堂之高、是进亦忧2、“二者”指哪两种心情?(用文中句子回答)3、“进”指的是_____________。“退”指的是_____________。4、“以物喜”照应前文__________,“以己悲”照应前文______。5、“是进亦忧”中的“是”指代的是。6、这段文中,表达作者阔大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7、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文中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在文中用“//”给本段分层,并简述每层大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居庙堂之高”意思是居住在高高的庙堂里。B、“处江湖之远”意思是在遥远的江湖间漂泊流浪。C、这段文字中的三个问句都是设问句。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明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七、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1、“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义项,去:A.距离B.离开C.除掉,去掉①去国怀乡()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③委而去之()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语句的意思。(2分)浮光跃金,静影沉璧3.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文章第二段所描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的特点。(2分)4.选文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第四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如果请你朗读第二、三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和的语气语调。(4分)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2分)①范仲淹。②欧阳修。6、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我们自然想到《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参考答案:一、谪,降职或被贬;具,同:“俱”,都;属,同“嘱”,嘱咐;薄,迫近;旷,开阔,怡,愉快;偕,一起。二、到;规模;美好;日光;详尽;日光;停栖;有时;离开,国都;诗人;放晴;拿,持;起。三、略。四、略。五、1、政通人和,百废俱兴。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3、略。4、略。5、范仲淹,希文,宋,文正。六、1、或许,思想感情;因为;没有;归依;品德高尚的人,思想感情;处,朝廷;这样。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感极而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其喜洋洋。3、在朝廷做官,不再朝廷做官。4、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其喜洋洋。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感极而悲。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8、(1)概括古仁人之心的内涵(2)揭示中心论点(3)对友人的劝勉。9、D.七、1、B、B、C、B、A.2、略。3、洞庭湖,广阔、浩淼。4、阴暗,晴明。悲凉,喜悦。5、先忧后乐,与民同乐。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8.醉翁亭记思维训练•课内练习一、给下列粉红色字注音饮少辄()醉林霏()开岩穴暝()伛偻()提携山肴()野蔌()觥()筹交错二、解释下面红色词①名之者谁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③醉翁之意不在酒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⑤野芳发而幽香6.临溪而渔⑦非丝非竹⑧树林阴翳⑨觥筹交错⑩已而夕阳在山11.林壑尤美12.泉香而酒冽三、解释句中加括号的词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2.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3.[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而不胜四、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B.劝君更尽一杯酒。C.属予作文以记之。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五、阅读并回答问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教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解释句中加括号的词。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B.醉翁之[意]不在酒。()2.指出下列句中的“之”所指代的具体事物。①名之者谁?()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这个语段中,有一个现在常用的成语,这个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句中的“此”所指代的是。5.醉翁亭的建造者是,命名者是。6.这段文字的写景部分有一定的顺序。作者首先写,其次写,最后写。7.这段文字的中心是。思维扩展•课后练习一、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亲戚(qì)始龀(chèn)穷匮(kuì)孀妻(shuānɡ)B.霪雨(yín)野蔌(sù)白芷(zhǐ)船楫(jí)C.觥筹(gōnɡ)城阙(quē)畎亩(quǎn)万仞(rèn)D.箕畚(jì)老叟(shǒu)颓然(tuí)天津(jīn)二、解释下列句中加括号的词1.[名]之者谁?()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3.醉翁之[意]不在酒()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5.野[芳]发而幽香()6.临溪而[渔]()三、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锦鳞游泳。()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4.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5.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五、阅读回答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解释①意:②寓:③谓:④辄:2.说说划横线句子是使用什么方法来定出“太守之乐”的?句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3.贯穿全文主体的一个词是:。4.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睛之笔的句子是:。5.第2段没加标点,请你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常识在原文停顿的地方用“/”断句阅读感悟(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解释红色词的意思。(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名之者谁(3)醉翁之意不在酒(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翻译下面的语句。(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5.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6.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7.文中借释亭名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这个千古名句是什么?。8.“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9.太守在文中的自号是什么?。10.概括本段的大意。。(二)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1.解释句中画线的词语。(1)山间之四时也(2)佳木秀而繁阴2.翻译下面的语句。云归而岩穴暝。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文中是这样描写春季的景色的:。5.文中是这样描写秋季的景色的;。6.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7.“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三)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1.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词语。(1)苍颜白发(2)伛偻提携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2)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3.文中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有哪些?请用一个字概括出他们共有的心情。。是字。4.文中能表明本段文字内容核心的是哪个句子?。5.从文中找出描写“众宾欢”的语句。。6.“宴酣之乐”体现在哪里?。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四)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1)鸣声上下(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醉能同其乐”句中的“其”指的是谁?3.“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4.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5.文中哪句话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文章的主旨?6.这段话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7.“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五)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②至于负者歌子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在文段中默写横线上空缺的内容。2.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其句式特点。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3.两段文字均选自《》,该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有一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4.第①段先写之景,再写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5.第②段共4句话,从原文中找出4个最能概括其意思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6.对第②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B.“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7.联系全文,可从以上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C.山水之乐。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参考答案思维训练一、二(略)三、秀丽,优美;称,是;围绕,包围四、D五、1.①茂盛的样子②情趣2.①亭③山水之乐3.醉翁之意不在酒。用意不在此而在彼。4.这里指醉翁亭5.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6.远、近7.写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的由来。思维扩展:四、1.比喻2比喻3对比4借代5设问6夸张,对比五、1.①情趣②寄托③称④就2.比兴,纵情山水以寄寓苦闷,更表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3.乐4.醉能同其乐(一)1-2答案略3.环滁皆山也。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7.醉翁之意不在酒8.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向9.醉翁10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的缘由。(二)1-2答案略3.写了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4.野芳发而幽香5.风霜高洁6.水落石出。到了一定时候,事情真相就彻底暴露,真相大白7.山间朝暮、四时之景不同。(三)1-2题答案略3.(1)滁州人、宾客、太守(2)乐4.众宾欢也5.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6.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7.写滁州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四)1.略2.滁州人、宾客3.《醉翁亭记》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5.醉能同其乐6.衬托太守之乐7.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五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2.译:容颜苍老,头发斑白,歪歪倒倒地坐在宾客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这是文言文中的一个判断句式,“者…也”是这一句式的标志之一。3.醉翁之意不在酒4.朝暮四时5.①滁人游③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6.A7.28.醉翁亭记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琅琊() 环滁() 晦明()伛偻() 觥筹() 林霏()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含义。①醉翁之意不在酒()②泉香而酒洌()③负者歌于途()④树林阴翳()3.填空。①《醉翁亭记》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字提挈全篇。文中的脉络关系极为密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结尾部分用____________一句就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的主旨。②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____________。4.课文里连用21个“也”字作句尾。这些“也”,表示了不同的语气和作用。请把下面的判断句中“也”的不同表达作用填在相应括号中。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②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③环滁皆山也。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⑤而乐亦无穷也。⑥故自号曰醉翁也。⑦庐陵欧阳修也。表示判断语气的:()表示解释语气的:()表示肯定语气的:()表示感叹语气的:()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5.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7.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8.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山水之乐 B.与民同乐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9.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二)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0.“醒能述以文者”中“文”指《____________》。11.概括本段大意。12.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13.作者用禽鸟之乐衬托____________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____________之乐。14.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三)黄州快哉亭记苏辙盖①亭之所见②,南北百里,东西一舍③。涛澜汹涌,风云开合。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④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⑤,不可久视。今乃⑥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父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⑦。注:①盖:大概。有提示缘由的作用。②亭之所见:在亭上能看到的。③一舍:三十里。④鱼龙:泛指水中动物。⑤动心骇目:使心振动,使视觉惊奇。⑥乃:竟然。⑦称快世俗:使世间普通人称为快事。15.比较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16.把文中描写“快哉亭”下江中景物变化的句子抄写在下面。17.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文中写“快哉亭”命名的两方面缘由。参考答案一、1.lánɡyáchúhuìyǔlǚɡōnɡfēi2.①情趣②清③背负东西④遮盖3.①醉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4.①③②⑥④⑦⑤二、(一)5.①滁人游②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6.B7.背东西的人在途中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8.B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二)10.醉翁亭记11.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12.醉能同其乐13.人太守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三)15.①三十里为“一舍”房舍②抬全16.涛澜汹涌,风云开合。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17.在此亭上可以欣赏远近、昼夜变化倏忽的景物;可以凭吊往古流风遗迹。三、18.提示:要写出概貌和特点,条理清楚。29.满井游记一.解释加点的词。冻风时作局促一室之内廿二日天稍和土膏微润波色乍明鳞浪层层娟然如拭柔梢披风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麦田浅鬣寸许风力虽尚劲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此地适与余近恶能无纪二.翻译下列句子。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3.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4.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5.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6.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7.恶能无纪?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白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三石草木之间者,唯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1.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2.文中准确地描写出作者心情的句子是。3.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天稍和”这一特点?4.从文中找出写水、山的比喻句。5.文中写了哪些人?哪句话描绘了鱼、鸟的神情?6.请用横线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作者在这样的景物描写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一.解释加点的词。冻风时作起局促一室之内拘束廿二日天稍和二十略微暖和土膏微润肥沃波色乍明初、始鳞浪层层像鱼鳞似的浪纹娟然如拭美好的样子柔梢披风开、分散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美丽的女子梳掠麦田浅鬣寸许兽颈上的长毛,这里指不高的麦苗风力虽尚劲虽然猛、强有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煮茶端着酒杯骑着驴然徒步则汗出浃背但是湿透夫不能以游堕事坏、耽误而此地适与余近正好恶能无纪怎能二.翻译下列句子。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3.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发髻一样。4.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高如兽颈上的毛约一寸左右。5.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游人虽然不多,(但)用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6.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7.恶能无纪?怎能没有记录?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白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三石草木之间者,唯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1.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2.文中准确地描写出作者心情的句子是若脱笼之鹄。3.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天稍和”这一特点?土膏微润;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4.从文中找出写水、山的比喻句。写水: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写山: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5.文中写了哪些人?哪句话描绘了鱼、鸟的神情?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6.请用横线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作者在这样的景物描写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写出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唤生机的欣赏和赞美。29.满井游记【基础知识训练】1.圈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①若脱笼之鹄(AhàoBhúCgào)②如倩女之贵面(AhuìBguìCkuì)③曝沙之鸟(AbàoBbùCpù)④红装而蹇者(AqiānBjiǎnCsài)2.填空①《满井游记》作者,代文学家。②是本文画龙点睛之笔。③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初返自然的心情是阅读下面语段,完成3——7题廿二日天稍和,借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澜,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今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午出于匣也。山峦为睛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发者,亦时时,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3、与“呷浪之鳞”中的“鳞”字意义河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锦鳞游泳B鳞浪层层C毛羽鳞D鳞次栉比4、下列“之”的词性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蝴毛羽鳞鬣之间局促一室之内城居者未之知也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脱笼之鹄倩女之面曝沙之鸟髻鬟之始掠5、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项()①作则飞沙走砾A做B起C发作②余寒犹厉A像B还C特别③游人虽未盛A壮实B成年C很多6、在记叙描写中,文中运用了许多贴切新鲜的比喻句,按要求各举一例①以物比人②以人比物③以物比物7、翻译下面的句子始知郊田之外未始天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探究拓展训练】画竹.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阴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8、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A余家有茅屋二间(我家)B甚凉适也(恰好、刚好)C无所师承(老师传授)D置一小榻其中(放)9、解释下面两组加点的字秋冬之际,取围屏骨于时一片竹影零乱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10、将下面这句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岂非天然图画乎!11、从这段文字中,你能读出怎样得生活启示。答案29满进游记【基础知识训练】1.BACB2.袁宏道明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3.若脱笼之鹄4.A5.BBC6.①如倩女之面面贵而髻鬟之始掠也②若脱笼之鹄③麦田浅鬣才许7.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都)不知道即可8.B9.①的它②在从10.这难道不是一幅无然的图画吗柄11.说明只要留心观察,处处皆有学问并能自学成才30.诗五首【基础知识训练】1.按课文原句填写内容:①,悠然见南山。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扒房合同标准文本
- 共有船只转让合同样本
- 医疗设备维护与感染管理职责
- 学校安全教育实施心得体会
- 旅游行业投资事业部的职能与目标
- 公司年终聚会策划与活动细节范文
- 小学班级管理规范与实施计划
- 探讨《矛盾论》《实践论》对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心得体会
- 离婚起诉书范文与财产分割指南
- 职业培训机构课程升级计划
- 砂石路维修工程施工方案
- 小组工作中的角色分工
- 站台保洁服务方案
- DL-T5190.1-2022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1部分:土建结构工程
- 2024-2030年中国高端半导体激光芯片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 TD/T 1044-2014 生产项目土地复垦验收规程(正式版)
- 脑胶质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
- 儿童通信知识科普
- 2024年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尸僵形成后肌肉组织的形态学变化
- 小儿川崎病护理查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