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da09edfce9ec9961f61e4d135496cf2/cda09edfce9ec9961f61e4d135496cf21.gif)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da09edfce9ec9961f61e4d135496cf2/cda09edfce9ec9961f61e4d135496cf22.gif)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da09edfce9ec9961f61e4d135496cf2/cda09edfce9ec9961f61e4d135496cf23.gif)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da09edfce9ec9961f61e4d135496cf2/cda09edfce9ec9961f61e4d135496cf24.gif)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da09edfce9ec9961f61e4d135496cf2/cda09edfce9ec9961f61e4d135496cf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次课程教案授课章节第一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概述本次课学时数3本次课教学目的与规定掌握世界和我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现状和发展历程,掌握自然遗产的定义和选定原则。本次课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定义和选定原则,国际宪章的内容和意义教学难点当今世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现状,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的三个发展阶段教学办法与手段课程讲授、案例解析、课堂互动教学内容时间分派教学内容学时分派(分钟)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45当今世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状况15国际保护宪章与世界文化遗产30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45教学过程设计首先向学生解说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并参考部分国际宪章的内容以加深理解;在学习国际保护宪章和时间文化遗产的部分,观看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图片,体会她们的定义、选定原则和文化内涵;着重解说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三个历史阶段是难点。思考题或预习题或作业题思考:有哪些国际宪章和宣言讲述了历史都市的保护问题?参考资料《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课后小结在理论解说的过程能够穿插某些有关的材料、文献和图片,能加深学生的理解。第一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概述第一节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1、历程:从古董的珍藏到建筑乃至整个环境的保护古代:古董、革故鼎新的破坏(案例:我国:每一次的改朝换代带来的对前朝的消灭性破坏,除了唐朝继承隋朝、清朝继承明朝的皇宫;欧洲:古罗马摧毁希腊的都市和宫殿,十字军东征时沿途的破坏、掠夺和打砸抢烧)近代:工业化浪潮的消灭和破坏当代:当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崛起当代意义的文物古迹的保护:立法保护(案例:对比英国、法国和日本)2、国际宪章的内容和意义:涉及《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内罗毕宪章》、《华盛顿宪章》《雅典宪章》:第一种获得国家公认的都市规划大纲性文献《威尼斯宪章》:文物保护的对象从个体的文物建筑扩大到历史地段,并提出了文物古迹保护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办法。案例:“华沙速度”。文物古迹:不仅涉及单个建筑物,并且涉及能够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故意义的发展或一种历史事件见证的都市或乡村环境。这不仅涉及伟大的艺术作品,并且亦合用于随时光流逝而获得文化意义的过去某些较为朴实的艺术品。《内罗毕宪章》:明确指出了保护历史街区在社会方面、历史和实用方面的普遍价值。《华盛顿宪章》:历史上第二个国际性法规文献本节小结: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经历了长久的发展与演进。由保护可供人们观赏的艺术品,保护多个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建筑与环境,再进而保护与人们现在生活还休戚有关的历史各地区及至整个都市;由保护物质实体发展到非物质形态的都市传统文化——更加深广、复杂的保护领域。这种历史回归的现象反映出人类当代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保护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目的。第二节当今世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状况从当今山界各国的状况来看,对历史都市及古建筑的保护,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在不停地扩展和深化,内容也在不停地增添和丰富。一、从保护对象上看,过去只有杰出的、在历史上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所谓伟大的建筑作品和艺术品才得到考虑。而现在,许多出于时光的流逝而获得文化意义的普通建筑、各历史时期的构造物及能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见证物的对象也被列入历史传统建筑的保护范畴。二、从保护范畴上看,作为保护的对象已不再限于建筑本身。从大的方面来说,开始扩大到它周边的建筑环境、自然环境;从单纯的建筑艺术作品扩大到与历史文化和人们现在生活亲密有关的街区和都市;也就是说从点的保护扩大到地段乃至都市的所谓全方面保护。从小的方面说.延伸到环境中的各个构成元素,涉及公园和街道的装饰小品和标志物在内。三、从保护深度上看,文物建筑、历史地段和都市的保护规划,其内容原都限于物质方面,保护历史遗存及其环境。但正如《马丘比丘宪章》所指出的:“一种都市的个性和特性是其形体构造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因而,除了物质环境以外,现在人们也开始认识到还需要保护含有浓郁地方民俗特色的典型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保护和发掘都市精神文明方面更广泛的内容。也就是说,从单纯建筑实体的保护演进到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特色都加以保护的综合概念。另外,从保护办法及手段上,亦由过去单纯文物考古和建筑修复,演进为多学科共同参加的综合行为,采用多个的技术手段,更含有多学科、综合性和多样化的特点。都市传统文化的保护也从建筑师、规划师、文物保护者单方面的参加行为转化为更广泛的社会调查和群众参加。第三节国际保护宪章与世界文化遗产1、国际保护宪章:颁布的目的是增进国际社会对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雅典宪章》、《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又称《威尼斯宪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马丘比丘宪章》《佛罗伦萨宪章》等。2、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截止到1997年12月,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共有552项,其中文化遗产418项,自然遗产114项,双遗产20处。文化遗产:(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含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碑画,含有考古性质成分或构造、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方面,含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独立或连接的建筑群;(3)遗迹: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含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迹地带。自然遗产:(1)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含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构造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存区;(2)从列举、保护或自然美角度含有突出的普通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选定原则:最重要的是真实性原则。3、我国的世界遗产名录:1985年11月,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复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使我国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之一:从1987年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世界遗产名单。到1997年12月止,我国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共19项,其中文化遗产12项,自然遗产5项,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2项,即:文化遗产:刀里长城、北京故富、周口店北京人遗迹、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桶坑、布达拉宫、承德避暑山庄及周边寺庙、曲阜扎庙、孔府7L林、武当山古建筑、苏州古典园林、平遥古城、丽江占城。自然遗产:武陵肮、九寨沟、黄龙、峨明山、乐IL5大佛风景区、庐山风景区c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泰山、黄山。第四节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历程:当代意义的文物保护开始于20C20S的考古科学研究19,北大设立考古研究所、考古学会,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物保护学术研究机构。1926年,中国初次考古发掘,在山西夏县发现了发现与仰韶文化同期的历史遗存。1929年,中国营造学社成立,迈向科学化、系统化。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古物保存法》1932年,颁布《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组织条例》1949年后来,新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建立经历了形成、发展与完善三个历史阶段,即:以文物保护为中心内容的单一体系的形成阶段,增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要内容的双层次保护体系的发展阶段,以及重心转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多层次保护体系的成熟阶段本章小结:人们从收藏含量到认真地保护文物古迹是文明的进步,从保护单幢的历史建筑到保护历史都市是当代社会当代意识的体现:退步被世界普遍公认的一种个“国际宪章’是保护历史文化造产的确保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都市保护工作.从80年代才真正开始,先后公有了三批共9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从1986年开始了对历史都市的保护工作.问题讨论:1、什么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2、什么是历史都市保护?3、有哪些国际的宪章和宣言叙述了历史都市的保护问题?什么是世界遗产?我国有哪些项目?近来新增了哪些?第二章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第一节中国历史都市的特点1、中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历史性城乡遍及全国,约有多个,数量之多,传统特色之丰富是举世闻名的,这些城乡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名胜古迹以及各具特色的乡土建筑,它们体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2、中国的历史古城,大多是按规划建造的,据科学考古和史料查证从春秋战国的都市—直到明清时代,古代的都城以及地区统治中心,以至某些重要的边防都市,都事先有周密的规划、然后再先地下后地上营建。而规划又基本时候、上遵照了中国儒家传统思想,因而一脉相承,含有特性。3、中国由于幅员广大、民族众多、地理和人文环境差别很大,因而中国的都市类型诸多,颇具特色,风格迥异。4、中国的历史京城都有文化职能,都市既是政治经济中心,也是文化中心,都市含有多个职能,古都市的官衙、宗教寺庙、学官等是都市中最突出的建筑物,也是今天重要的文化名胜古迹。5、中国的都市从未出现过衰落,不像欧洲曾出现过几次的都市衰落。中国古代社会长别处在统一的大帝国,且中国古代文化长久不衰,经济发展又比较缓慢,因而都市延续着发展,历史从未中断、都市中留了许多古建古迹,就是佐证。第二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制度形成与发展1、历史文化名城的提出:中国都市保沪的思想能够追溯至建国早期以梁思成先生为代表的建筑及都市规划学者对保护古都北京的研究、规划和倡导。2、历史文化名城的定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把历史文化名城定义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含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都市。”应当指出,“历史文化名城”这一概念是作为我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种宣传教育方式和政府的保护方略而提出的,含有明显的本国特色和实践意义。3、拟定历史文化名城的目的第一,起宣传教育作用,作为—种荣誉唤起民众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保护意识;第二,作为—项保护方略,在历史文化名城总体现划中必须涉及保护专项规划、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地方政府的计划。4、历史文化名城的三项核定原则根据1982年11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围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应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含有重人”,史价值和本命意义的城旷。并在1986年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审批过程中,形成了具体审定工作的三项核定原则:(1)个但要看都市的历史,近耍着更看现在与否保存有较为丰富完好的文物古迹和含有重大的比史、科学、艺术价值。(2)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护单位是有区别的,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现状格局和风貌应保存着历史持色,并只有定的代表都市传统风貌的衔区。(3)文物古迹更分布在都市市区或郊区,保护和合理使用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对该都市的性质、相局、建设力针有重要影响。5、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及其分布国务院分别丁]982午、1986年及1994年公都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共99个治区、直辖巾)审批公45各地区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截止1997年]2月止共82个。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第一批24个(1982年):北京,承德,大网,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延女,西安。第二批38个(1986年):天津,保定,干植,呼和浩特,沈阳,上海,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宁波,歇且,寿且,皂州,福州,漳州.南昌、济南,安阳,南阳,商丘(县),武汉,襄樊,潮州,重庆,间中,宜宾.自贡,镇远,丽江,n咕则,韩城,榆林,武威,张报,敦烃,银川,喀什。第三批37个(1994年):正定,邯郸,新纬,代县,祁县,哈尔滨,吉林,集安,衔州,临海,长汀,赣州.青岛,聊城,邹城,临淄.郑州,浚县,随州,钟祥,岳阳,荤庆,佛山.梅州,海康,柳州,琼山,乐山,都江堰,泸州,建水,巍山,江孜,咸阳、汉中,天水,同仁。第三节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1、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分类的目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需要有适合各个名城独有特性的规划设计和推动办法。这是为了使每—个名城产生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将都市的共同特性和问题归纳起来能够针对同类的状况采用相似的方法,针对不同类型区别看待,这也就是对历史文化都市进行分类的目的;分类之成果称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2、各国的历史都市的分类(1)欧洲历史传统都市的分类:第一类:地区中心都市,巴黎、伦敦、罗马、开罗等。第二类:历史性城乡,英国的切斯特、德国的雷根斯堡等。第三类:旅游性都市,意大利的威尼斯、南斯拉夫等。(2)日本以都市景观的特色作为分类的原则第一类:眺望景观型——即从远处或外侧观货城巾的景观,从而获得城而的整体形象,如奈良等。第二类:城乡景观型——都市的传统,文化的氛因出沿街道的建筑物在极近的距离内服议或所反问弛雨内观赏而形成和感受到的,从顺形成传统建筑物群地段的城乡或都市,如高山镇等。第三类:环境景观型——都市的景观特色是由村落、建筑群、树林、田野、埋藏的文物地址等多个规定构成的,以环境为第一要素的传统城乡或城向,如飞乌镇、京都府等。第四类:眺望景观型——以广阔的视野或列车上眺望之景观为特色的城乡,如湖东地等。这种分类的办法,每一种都市经常含有多重身份,即一种都市可能同时属于2—3种类型。(3)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第一类:古都型——以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物、古都的风貌或风景名胜为特点的都市,如北京、西安、洛阳、开封等。第二类:传统都市风貌型——含有完整的保存了某时期或几个时期积淀下来的完整的建筑群体的都市,如平遥、韩城、镇远、榆林等。第三类:风景名胜型一一自然环境对都市的特色起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叠加而显示出起鲜明的个性的都市,如桂林、漓江、求德、镇江、苏州、绍兴等都市。第四类:地方特色及民族文化型——同一民族出于地区差别、历史变迁而显示出的地方特色或不同民族的独特个件,而成为都市风貌的主体的都市,如绍兴、泉州、拉萨、喀什等都市。第五类:近当代史迹型——以反映历史的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物群为其明显特色的都市,如遵义、延安、上海、重庆、天津等都市。第六类:特殊职能型——都市中的某种职能在历史上占有极突出的地位,并且往某种程度上成为这些城而的特性,如自贡以盐城而著杨,景德镇有“瓷都”之称,毫州则是“药都。”第七类:普通史迹型——以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占迹作为历史传统体现的重要方式的都市,如长沙、济南、吉林等都市。许多历史名城,历史上曾辉煌一时,由于历代战争破战、经济衰落或近年来打规模的都市建设,大量占迹和传统街区遭到破坏,但城中还存在许多历史遗迹有一定影响,如历史上曾为省会级的地区中心,历史悠久,文化延续性强,其性质因素构成多,但中心不突出,类型归属不明显,如徐州、济南、武汉、南蹭、长沙、成都、宵休、沈阳等。本章小结:我国的历史都市与欧洲完全不同,含有独特的特点。在80年代初我国都市经济大发展的早期,及时地公布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避免了这些优秀历史都市在当代化建设中遭到建设性的破坏。99个历史名城从性质和特点看,有7种不同的类型,而从保护的完各程度者则有4种不同的状况。问题讨论:1、我国历史都市有哪些特点、与国外成方相比有哪些异同?2、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有哪几个类型,各国特点是什么,在保护时应有如何的对策?3、我国历史名城拄保护状况分有几个矣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状况,应吸取各样的教训?第三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与办法第一节都市保护对的的观念与保护原则对的的观念:保护的范畴由文物发展至历史建筑,乃至于都市,其保护内容与办法是逐步复杂与深广的,可分三个层次。文物作为记载历史信息的实物,含有极高的考古意义和历史科学价值,必须原封不动地保存历史的印迹。它们的方式应是“保存”,以设立博物馆或遗迹纪念地的方式予以绝对的保持原状的护卫,以供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鉴赏。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都同样统计着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说文物建筑比历史建筑更含有考古价值。但历史建筑不同之处在于,除了含有观赏价值外,绝大多数建筑仍旧含有使用价值,仍然处在使用的状态。这就完全不同于文物的保护,保护时所面临的状况就变得复杂,面临维护与更新的问题当代保护的概念已扩大到都市的范畴,涉及建筑群或街区、地段或区域乃至整个都市。都市作为一种被保护体,作为更多历史真实信息的载体,不同于上述两个层次的几个方面是:(1)都市是一种活的机体,始终处在新陈代谢的状态,因而是始终处在变化发展的状态之下,一成不变是绝不可能的。(2)对于都市而言,保护只是局部,不会也不可能是一种完整的都市,因此保存什么.改造什么,拆除什么以及如何保存、如何改造、如何新建对于都市保护而言是一种核心的问题。(3)都市承扣着交通、工作、居住和游憩的功效,始终为人提供服务,构成都市的多个建筑及群体,随着时间迁移不停地老化、过时,都市的构造网络及交通的发展是必然面临的问题。那么更新什么,如何更新,何时更新,如何在更新巾保护,成为都市保护中又某些待解决的问题。2、都市保护的原则:(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从都市全局和都市的整体发展来做好保护和规划工作,而不是单纯地考虑保护—些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兼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协调奸保护与发展的关系;(3)在充足草互历史环境,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对—些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合理的开发和运用;(4)研究分析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充足发掘和继承历史文化内涵.增进都市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5)保护维修、整治和修复中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地位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2、保护规划的编制原则(1)历史文化名城应当保护都市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特点,继承和发扬都市的传统文化,保护规划要根据都市的具体状况编制和贯彻;(2)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分析都市历史演变及性质、规模、有关特点,并根据历史文化遗存的性质、形态、分布等特点,拟定保护原则和工作重点;(3)编制保护规划要从都市总体上采用规划方法,为保护都市历史文化遗存发明有利条件,同时又要注意满足都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要,使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4)编制保护规划应当注意对都市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与继承,增进都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5)编制保护规划应当突出保护重点,即: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其环境;对于含有传统风貌的商业、手工业、居住以及其它性质的衔区,需要保护整体环境的文物古迹、纪念建筑集中连片的地区,或在都市发展史上有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城市管理与服务作业指导书
- IT领域云服务平台架构规划与建设方案
- 软件测试技术及实施流程作业指导书
- 绿色农业发展作业指导书
- 工程居间合同
- 能源化工行业项目管理作业指导书
- 2025年海口货运从业资格证年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酒泉普通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活动4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练习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 景观设计师年终总结
- 小学班会-交通安全伴我行(共25张课件)
- 消防安全一懂三会四能
- 起重吊装工程安全监理细则模版(3篇)
- 《VAVE价值工程》课件
- 四川政采评审专家入库考试基础题复习试题及答案(一)
- 分享二手房中介公司的薪酬奖励制度
- 安徽省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试卷(含答案)
- GB 4793-2024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 广电双向网改造技术建议书
- 项目人员管理方案
- 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