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8课《琵琶行并序》教案_第1页
2023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8课《琵琶行并序》教案_第2页
2023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8课《琵琶行并序》教案_第3页
2023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8课《琵琶行并序》教案_第4页
2023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8课《琵琶行并序》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琵琶行并序》教案【学习提示】《琵琶行》是一首长篇乐府诗,叙述琵琶女的故事,述说自己的人生遭际。学习时,注意琵琶女与诗人境遇的相通之处,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感慨。重点欣赏诗中音乐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单元学习任务】1、古诗词中常常寄寓着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阅读本单元诗作,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人理解作品。2、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比如,白居易《琵琶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等。【教学目标】1、感受琵琶女的形象及诗人寄寓的思想情感。2、赏析诗歌中的音乐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歌曲入境:播放以楚汉相争的历史为题材而创作的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2、“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是音乐,让他们演绎了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白居易的《琵琶行》,其感受音乐的精妙绝伦。二、知人论世1、解题《琵琶行并序》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后来成为古代诗歌的体裁。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行”指那些行文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它的典型特点是婉转流动、纵横多姿。“并序”,一般出现在诗文的题目或前言中,其内容与诗文密切相关。2、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他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他一生作诗很多,其中以讽喻诗最为有名,其诗通俗易懂,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著有《白氏长庆集》。主要作品有《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等。3、写作背景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三、整体感知要求:1、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2、理清结构,概括各段内容。(1)小序有什么作用?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2)结构梳理第1段:江头送客闻琵琶第2段:江上聆听琵琶曲第3段:歌女倾诉身世苦第4段:同病相怜伤迁谪第5段:重闻琵琶青衫湿四、探究品味1、这首诗最能体现诗人情感和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与琵琶女有何相似遭遇?各自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形象特征?提示:找出文中原句

结合诗人生平【预设】

琵琶女①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②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③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白居易①我从去年辞帝京②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③谪居卧病浔阳城遭遇相似:出自京都:自言本是京城女

我从去年辞帝京才华出众:名满京都女艺人

才华横溢大诗人落魄失意:年老色衰嫁商人

直言相谏贬江州琵琶女:容貌出众、技艺高超、沦落天涯、落魄失意白居易:出自京都、才华横溢、谪居浔阳、落魄失意“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都是由“盛”(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转“衰”(沦落天涯、境况凄凉)。【小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诗人借琵琶女的身世来观照自己被贬受屈的不幸遭遇,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才子之悲,控诉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不公与扼杀。3、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伤。

找出诗歌中的景物描写的句子,赏析诗中景物描写的精妙。【预设】(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分析:点明时令、地点、时间和事件,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萧瑟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奠定了诗歌感伤的基调。(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分析:叙述别时的情景。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烘托了悲凉的气氛,奠定了全诗悲凉感伤的情感基调,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分析:点染了当时的环境氛围,说明当时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氛围中,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4)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分析:琵琶女身旁无物,唯有明月、江水绕船,孤单冷寂之意,不言自明,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5)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分析:写江州生活环境,环境低洼潮湿,住宅杂草丛生,禽兽哀鸣,既写出了诗人谪居之处环境的恶劣苍凉,点染悲凉的气氛,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孤寂、苦闷和无奈。4、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让他们共享高山流水情;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是音乐,让他们再次演绎了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找出诗歌中写音乐的语段,赏析诗歌中的音乐描写,感受诗人笔下琵琶乐曲的精妙绝伦。【预设】(1)第1段:第一次演奏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明确】侧面烘托音乐的美妙(2)第5段:第三次演奏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明确】侧面烘托音乐的感人(3)第2段:第二次演奏理清琵琶女演奏乐曲的发展变化过程和高潮所在。第一阶段:调弦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特点:倾诉悲情第二阶段:第一乐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特点:急切愉快第三阶段:第二乐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特点:幽愁暗恨第四阶段:第三乐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特点:激越奔涌、高亢雄壮曲终阶段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特点:短促急迫、戛然而止余音绕梁阶段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侧面烘托)【小结】音乐的变化“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凝绝不通声暂歇。”(婉转低沉)“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激越雄壮)音乐是抽象的,缥缈难以捕捉。本诗可谓是描写音乐的极品,它运用多种手法,把无形的音乐形象化,使人如闻其声,尝试分析诗人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音乐?1、运用比喻。如把沉重舒长之声喻为“急雨”,诗人巧妙地将自然声响作为喻体,通过生动的比喻,把乐声的无尽美妙与节奏的无穷变化描绘得真切自然、立体可感。①以声喻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珠落玉盘,清脆悦耳)、“银瓶乍破水浆迸”(银瓶爆破,激越雄壮)。②以形摹声。通过一连串精巧的比喻把无形的音乐写得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把听觉和视觉都调动起来了。如“如急雨”(既能看见,又能听见,既有形,也有声)、“大珠小珠落玉盘”(既有声,又能见其形)2、侧面烘托“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以“忘归”和“客不发”烘托琵琶声的迷人)。“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以秋月之静烘托人物的全神贯注,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之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以诗人泪湿衣衫,烘托琵琶女音乐的哀怨感人)。3、是运用象声词“嘈嘈”“切切”等词正面描写琵琶曲的魅力。五、拓展延伸

听颖师弹琴

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问题: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1、写作背景此篇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相传唐朝有一个名叫颖的和尚,从印度来到中国,人们尊称他为颖师。颖师演奏古琴十分出名,他的古琴长八尺一寸,用质地优良的古桐木制成,音色非常优美。颖师弹琴的技艺精湛,演奏时有特别的韵味,而且曲目很丰富,远近知名。据说有一个生病的人,躲在床上,听到颖师弹琴的声音,顿然觉得已经病好了,坐了起来,不用再服药了。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也慕名前来欣赏颖师弹琴,并把他听颖师弹琴的感受写成了一首诗,即这首《听颖师弹琴》。2、赏析①前十句正面摹写声音。起句不同一般,它没有提及弹琴者,也没有交待弹琴的时间和地点,而是紧扣题目中的“听”字,单刀直入,把读者引进美妙的音乐境界里。②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嗟余”二句是自谦之辞,申明自己不懂音乐,未能深谙其中的奥妙。尽管如此,还是被颖师的琴声所深深感动,先是起坐不安,继而泪雨滂沱,浸湿了衣襟,犹自扑扑簌簌滴个不止。这种感情上的强烈刺激,实在叫人无法承受,于是推手制止,不忍卒听。③末二句进一步渲染颖师琴技的高超。冰炭原不可同炉,但颖师的琴声一会儿把人引进欢乐的天堂,一会儿又把人掷入悲苦的地狱,就好比同时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