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写作_第1页
科技论文写作_第2页
科技论文写作_第3页
科技论文写作_第4页
科技论文写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技论文写作

ScientificPaperWriting

Anaturalist'slifewouldbeahappyoneifhehadonlytoobserveandnevertowrite.-------CharlesDarwin参考资料:随便去图书馆借一本科技论文写作的书即可各大数据库的海量文献绪论科技写作的范围科技写作的历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的关系为什么要学习科技论文写作科技写作的范围以符合标准格式的科技论文形式在科技期刊上陈述原创性的研究。广义上看,科技写作还包括以其他类型的文章(如旨在总结和综合前人已发表的科研工作的评价性论文)形式进行科技交流。更广义上看,科技写作包括科研人员为任何科技交流(如基金申请、口头推介、海报等)目的而撰写文章。科普写作就属于这个更广义的科技写作范畴。科技写作的历史原始社会:结绳记事、石穴壁画公元105年:纸的发明(中国)1665年:最早的科技期刊出现在法国的博学杂志和英国的皇家心理学通讯。从那时起,期刊论文成为科技领域主要的传播方式。现在:电子时代,科技传播靠各大数据库提供的网络检索。中国的自然科学发展尚需加强:

数学和几何学起步太晚

封建社会时期很长,小农经济和作坊式生产阻碍科技的传播

对科技的记载不系统:梦溪笔谈、黄帝内经(中医)但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很好:中国哲学现在仍是世界研究的热点IMRAD的故事1957年前后,各大强国对科技的投入剧增,大量论文涌现,编辑应接不暇。

19世纪后期逐步发展起来的lMRAD格式日渐成为所有期刊的标准论文格式IntroductionMethodsResultsDiscussionTherearethreenecessarystepsinusefulresearch:thefirsttobeginit,thesecondtoenditandthethirdtopublishit.

——M.Faraday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的关系

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到规范科技论文写作是时代进步的表现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的关系现代科学技术工作--------综合化、社会化世界各国的科研工作者需要彼此联系、交流和借鉴。这种联系、交流和借鉴主要是通过科技工作者发表论文进行的。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对于提高研究水平、减少无效劳动和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科技发展史告诉我们,许多重大的发明、发现都从继承和交流开始,科技论文写作几乎是一切科技交流的基础。Publishorperish(发表或者灭亡)

—科研成果:如果没有发表,就等于不曾存在;

—科研人员:没有论著发表,职业生涯将难以为继为什么要学习科技论文写作撰写科技论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是发现人才的重要渠道要准确记录科技成果,必须学习科技论文的规范写法。第一章科技论文概述何谓科技论文科技论文的特点科技论文的分类科技论文的写作没有科技论文发表出来,科学根本无法进步。

——GerardPiel何谓科技论文是学术论文中的一类,是自然科学学术论文的总称。

我国国家标准局公布的定义:自然科学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上具有新的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取得新成果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者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科技论文的特点创新性科学性学术性实践性创新性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创新;创新性是衡量科技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创新性是从世界范围内衡量的。创新从哪里来?创新意识,灵感,idea1982年,转基因科学性内容真实、先进、可行;结构严谨清晰、语言简明确切;

具有严肃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小保方晴子学术性学术性是科技论文区别于其他论文的重要标志学术性即科技论文在材料、语言方面具有专业的特点隔行如隔山必须使用专业的素材和专业的术语,不要求通俗易懂实践性可操作性和可重复实验验证

描述的准确、全面步骤的真实、客观论文内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什么纳米材料能迅速成为全世界的研究热点?科技论文的分类就其发挥的作用可分为3类:一是学术性论文,二是技术性论文,三是学位论文。1)学术性论文指研究人员提供给学术性期刊发表或向学术会议提交的论文,它以报道学术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学术性论文反映了该学科领域最新的、最前沿的科学水平和发展动向,对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类论文应具有新的观点、新的分析方法和新的数据或结论,并具有科学性。如: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综述性论文综合介绍、分析、评述该学科领域内国内外的研究新成果、发展新趋势,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做出学科发展预测,提出比较中肯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综述的撰写者一般都是学术权威对于刚入门的科研工作者,熟读本领域的综述是首要的必备步骤2)技术性论文指工程技术人员为报道工程技术研究成果而提交的论文,这种研究成果主要是应用已有的理论来解决设计、技术、工艺、设备、材料等具体技术问题而取得的。技术性论文对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力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这类论文应具有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如:工程工艺论文3)学位论文指学位申请者提交的论文,单独成册这类论文依学位的高低又分为以下3种: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

a.学士论文基本要求:a.较好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b.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c.篇幅在40页左右(每页1500字)学术学位论文既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轻而易举。必备能力:文献检索阅读归纳(做什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不太复杂的问题(该如何确定方案,若方案失败,如何改进?)b.硕士论文基本要求:a.作者独立从事研究工作或专门技术工作,并具有善于总结前人经验的能力;

b.作者对本专业的基本问题和重要疑难问题有独立见解,对专业学术水平有推动作用。c.篇幅在70页左右(每页1500字)必备能力: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能够从实验现象中归纳总结出新的见解硕士论文较学士论文的要求高得多c.博士论文基本要求:a.博士论文应反映出作者具有坚实、广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反映出该科学技术领域最前沿的独创性成果;b.博士论文被视为重要的科技文献。

c.篇幅在150页左右(每页1500字)内容完整、论证严密、力臻完美学位论文要经过考核和答辩,因此,无论是论述还是文献综述,还是介绍实验装置、实验方法都要比较详尽,而学术性或技术性论文是写给同专业的人员看的,总要力求简洁。学位论文与学术性论文和技术性论文之间并无其他严格的区别,主要结构基本相同(IMRAD)。就写作方法而论,这种分类并无太大意义,这里仅借分类说明一下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一般写作要求而已。学术性论文、技术性论文和学位论文的区别科技论文的写作准备写作实施写作修改论文论文所需的图、表和需要计算的数据要全部做好,预估自己的论文能发表到何种类型的期刊准备写作下载一系列相关文献仔细研读,干什么用?模仿!天下文章一大抄,只抄一篇叫剽窃,参考多篇叫创新大致构思好大纲,每部分要表达的观点务必要想清楚。准备一定要充足,很可能在准备的时候不断冒出灵感,养成随手记的习惯实施写作每天预留出一段时间专门写作,注意设定deadline凭兴趣安排写作顺序不要拘泥于细节,把想写的话一气呵成写完每次停止工作时,停在一部分的中间,并把下面的纲要列出写论文草稿是论文写作中最艰苦复杂的过程!修改论文修改论文草稿直到满意为止,注意见好就收“自己看,给同实验室的人看,给其他实验室的人,给妻子看”好好想想怎么采纳别人的意见够幸运的话,一篇论文只修改10次就够了究竟改什么?第二章科技论文的格式和内容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科技论文的各部分内容

科技论文写作就是在固定的格式框架里填上原创性的内容1.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律,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结构程序ISO:《文献工作——科学报告编写格式》(1983年)我国:《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文献编写规则》(GB6447-86)《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科技论文写作的国家标准国家标准GB7713-87规定的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指明报告与论文由以下两大部分构成:

(1)前置部分(2)主体部分(3)附录部分(4)结尾部分科技论文写作的国家标准

封面、封二(学术论文不必要)题名页序或前言(必要时)

前置摘要

部分关键词目次页插图或附表清单(必要时)符号、缩略语等注释表(必要时)科技论文写作的国家标准

引言-1正文-22.12.22.32.3.1

…2.3.22.3.2.1

主体

…2.3.2.2

部分

图1(或图2.1)图2(或图2.2)

…结论表1(或表2.1)致谢表2(或表2.2)参考文献…科技论文写作的国家标准附录部分(必要时)附录A附录BB1B1.1图B1表B1B1.2~B1.2.1……结尾部分(必要时)索引封三、封底科技论文写作的国家标准学术论文一般只包括8个部分:题名引言

前置论文作者主体正文

部分关键词部分结论摘要参考文献科技论文的编排结构题名(中英文)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或通讯地址)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科技论文的编排结构引言

材料正文

方法

结果

讨论结论(必须精确、有条理、清晰与简要)科技论文的编排结构致谢词参考文献英文摘要(个别刊物)附录

表格插图如未插在正文中的话坐标图逻辑结构:引言(你要作什么?做了什么?为什么做?)材料与方法(你怎样做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讨论(你对所获结果的解释)结论(由结果得出的结论)致谢辞(谁帮助了你)

2.科技论文的各部分内容2.1题目:基本要求:准确得体简短精练便于检索容易认读准确得体题名应能准确地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达到的深度,不能使用笼统的、泛指性很强的词语和华而不实的词藻。常见的毛病有如下几种:1)切忌大题小作

例如:①新能源的利用研究

实际上文中只讨论沼气的利用问题。沼气只是“新能源”中的一种,显然原题过于泛指和笼统。可改为“沼气的利用”。2)不能随意拔高比如有的作者,其课题的研究深度并不大,却常常把“……的机理”、“……的规律”一类词语用在题名上。

比较客观的做法是,除确实弄清了“机理”、掌握了“规律”而外,一般地取名为“……现象的(一种)解释”、“……的一种机制”等比较恰当,比较慎重,也留有余地。简短精练题名应简明,使读者印象鲜明,便于记忆和引用。GB7713-87规定,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我们应把这“20字”视为上限,在保证能准确反映“最主要的特定内容”的前提下,题名字数越少越好。减少题名字数的几种方法:

1)尽可能删去多余的词语。例如:①××港自引船增多对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可改为“××港自引船增多对安全的影响及其对策”。2)避免将同义词或近义词连用。例如:②叶轮式增氧机叶轮受力分析探讨。“分析”与“探讨”义近,保留其一即可。据文章内容可以删去“探讨”。3)题名不易简化时,可用加副题名的办法来减少主题名的字数(当然,列副题名不单是为了减少主题名的字数)。例如:③弧齿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按大轮齿面上任一基准点配切小轮的原理共30个字。从需要考虑,原理很难简缩,但可改为:弧齿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切齿调整计算新方法——按大轮齿面上任一基准点配切小轮的原理。便于检索题名所用词语必须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以便为检索提供特定的实用信息。题名中一定要有反映文章内容的关键词,关键词多一些更好。这一点只要避免了题名“笼统”和“空泛”就比较容易做到。容易认读题名中应当避免使用非共知共用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等。题目应是一个短语而不是一个句子题目中尽量不用标点符号题目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修辞和逻辑规则不要出现那些用滥的词,例如“新的”、“改进了的”等等

题名的文字要求拟题方法

先拟出若干个题目

论文完成之后,再根据论文中心内容推敲,选出一个最能表达文章主题的标题。

英文标题注意英文的书写格式

不能按照汉字的字面结构逐字“死译”,重要的中心词可以提到前面来,放在突出的位置上2.2署名1)署名作为拥有著作权的声明。2)署名表示文责自负的承诺。3)署名便于读者同作者联系署名的意义美国《内科学纪事》编者的话(1982)参加过本项研究的设计或开创工作,如后期参加工作,则必须赞同原来的研究设计必须参加过论文中某项观察或取得数据的工作必须参加过观察所见和取得数据的解释,并从中导出论文的结论必须参加过论文的撰写必须阅读过论文的全文,并同意其发表署名的原则列入“致谢”:协助采取样本的人负责某项实验的测试人员委托某项分析检验的具体工作者等例:如何署名假设科学家A设计了可能会有重大发现的一系列实验,并告诉技术人员B如何实施这些实验,当实验成功,论文成文时,如何署名?A是第一作者,B仅在致谢中出现例:如何署名假设科学家A设计了可能会有重大发现的一系列实验,并告诉技术人员B如何实施这些实验,但实验未成功,于是B分析了失败原因,改进方案后实验成功,论文成文时,如何署名?A是第一作者,B是第二作者假设科学家A设计了可能会有重大发现的一系列实验,并告诉技术人员B如何实施这些实验,但实验未成功,于是B分析了失败原因,改进方案后实验成功,然后A将样品寄给科学家C,请他进行某项检测,检测完毕后,C按照普遍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论文成文时,如何署名?A是第一作者,B是第二作者,C在致谢中出现例:如何署名署名的方法真实姓名,不用笔名多个作者共同署名:以贡献大小排列执笔者通常排在首位署名时,还应标明作者工作单位、工作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如:

张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一个小问题:署名的标注摘要的定义

摘要可以定义为一篇论文中所有信息的总结。摘要应该能简要概括论文各部分的内容:引言(lntroduction)、材料与方法(MaterialsandMethods)、结果(Results)和讨论(Discussion)。2.3摘要为什么要写摘要好的摘要能让读者迅速而准确地获知文章的基本内容,从而让读者知道自己是否会对该文章感兴趣,并进而决定是否有必要通读全文。摘要在文献的检索中有重要作用。在文章的投稿和发表中也有重要作用摘要的类型报道性(Informative)摘要:对论文做出高度概括,主要用于文献索引。200~300字指示性(Indicative)摘要:又称描述性摘要,只简单介绍论题,类似目录作用。100~150字撰写论文摘要注意事项摘要要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不引用文献、图、表不加注释,不举例子尽量不使用缩略词词语要简洁刨除细节,只写要点时态一般为过去时和现在时例:摘要写作训练一天晚上,交响乐团即将演奏著名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演奏开始前,低音大提琴手们碰巧在一起聊天,一个低音大提琴手提醒大家说,在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最后乐章的前面有很长一段低音大提琴的空档。另一位低音大提琴手建议"今晚我们不要在台上傻坐着等着弹奏第九交响乐的最后部分了。为什么不溜出演奏台,从后门出去,到街对面的酒吧去痛饮几杯?"大家都觉得这个建议不错。当天晚上,当演奏进行到第九交响乐最后乐章前的空档时,这些低音大提琴手真的偷偷跑了出来,去了酒吧,每人狂饮了四杯苏格兰威士忌。一位低音大提琴手说"各位,我们该回去演奏第九交响乐的最后乐章。“话刚说完,另外一位说,“别担心。演奏开始前我就跑到指挥台上把最后乐章开始前的乐谱绑上了好几道绳子,指挥要花好几分钟才能解开那些绳子。我们再喝一杯。“这些低音大提琴手果真又喝了一杯。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这个戏剧性一幕的要点应该演奏第九交响乐的最后乐章了,但是乐谱被绳子绑上了,低音大提琴手们也喝的烂醉如泥。做了什么(研究工作范围)?过去时怎么做的(实验要点)?过去时结果如何(主要实验结果)?现在时原因是什么(可选)?论文摘要必须回答的问题阅读论文不同于阅读小说,读者希望一开始就知道真相论文摘要举例2.4关键词从标题或论文中提炼出来最能高度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在同一论文中出现的次数最多一般在论文的题目及摘要中都出现编写关键词的注意事项:无检索价值的词语不能作为关键词,如“技术”、“应用”、“观察”、“调查”等未被普遍采用或在论文中未出现的缩写词、未被专业公认的缩写词,不能作为关键词化学分子式不能用作关键词论文中提到的常规技术,内容为大家所熟知,也未加探讨和改进的,不能作为关键词每篇论文标引的关键词一般为3~5个

很多期刊编有关键词表,只能从中选取关键词,这有效避免了胡乱挑选关键词建议的规则:可以先写完正文再写标题和摘要在科研工作进行中就着手准备论文从现在开始进入论文的正文部分引言又称前言、绪言、绪论引言部分一般不立“引言”等小标题(中文)长度约占正文的1/8-1/5,应控制在300~500字2.5引言2.5引言引言主要内容包括: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要解决什么问题简要回顾相关文献中的工作,阐明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研究方法以及选定这种特定方法的理由研究中的新发现概念和术语的定义不留悬念,要让读者清楚知道论文作者开展这一工作的思路从大至细:漏斗式写法撰写引言应注意的问题引言是参考文献使用量最大的部分,文献要有粗有细,对文章有重要指导作用的文献一定要列出且要通读,

评价前人工作时一定要客观、科学,不要随意贬低或夸大表述应一语道破,言简意赅,重点突出,不说客套话

比如:“才疏学浅、疏漏谬误之处,恳请指教”、“不妥之处还望多提宝贵意见”等撰写引言应注意的问题在对自己研究工作进行评价时要客观准确,注意分寸

切忌使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外的空白”,等不适之词。不要把引言写得与摘要雷同,切忌将引言变成摘要的扩充或注释引言和论文的结论应前后呼应,即引言中提出的问题,结论中要有回答在引言中要将缩写解释清楚,后面的论文中可直接使用缩写。

2.6材料与方法论文必须能够给出能复制同样或类似结果的实验方法,论文才具有科学意义材料:对材料的性质、质量、来源,材料的选取与处理等加以详细的说明以方便科学同行重复实验,对论文结果加以验证;方法:也称实验过程或操作步骤。主要有观察或调查的目的、时间、地点、方式、方法;或者在叙述实验方法时,详细介绍实验的仪器、设备、条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正常或异常现象及问题等。2.6材料与方法材料:实验研究“材料”实验研究对象实验用试剂等:应写明制造厂商或提供单位和个人、规格等实验仪器和设备:制造厂商、出厂年份、型号,甚至主要性能调查研究的“材料”调查对象:总体标准、调查数量、地区,分组情况等;确定调查的指标2.6材料与方法方法方法:描述作者“做了什么”,“是怎样做的”将具体的实验方法,观测指标、对照设置、数据处理方法等交代清楚(细节)。即使方法是在研究阶段后期才出现的,也要在材料与方法部分与其他方法一起表述人体万能细胞概念图2.7结果与讨论结果就是给出数据。怎么给?显然,直接把实验记录上的数据搬到论文上是不行的

展示有代表性的数据“实验中1/3的老鼠可以被该测试药剂治愈;1/3的老鼠对该测试药剂没有反应,病得奄奄一息;还有1/3的老鼠在实验过程中跑掉了。"

数据要经过处理,通常以图表形式展现

简洁清晰,避免修饰2.7结果与讨论结果分段方法:根据观测指标分段。适用于对同一研究对象施以相同处理因素的论文;根据不同处理因素分段。适用于对比几种处理因素实验结果的论文;根据不同观察内容分段。适用于研究或观察某研究对象不同方面特点的论文。讨论是论文中最有创造性见解、最严格的部分对实验、调查和观察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和综合使结果通过逻辑推理、理论分析,从中提出科学结论回答:“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出现这样的结果意味着什么”讨论部分要注意的要点通常与结果一起分段出现,并会在讨论中带出结论科学揭示结果说明的原理、关系和普遍性意义

跳蚤和科学家的故事指出结果部分的特例,说明尚未解决的问题,不要试图掩盖或规避不理想的数据为论点准备足够的论据,“不要想当然地设想任何事情。”2.8结论全文的最终总结综合讨论部分各个小论点得到,点明论文意义结论和摘要看似相似,但其实各具特点都是对文章内容的总结概括但表达上略有不同摘要:目的、方法、主要结果和结论结论:

主要结果或论点;概述研究成果可能的应用前景及局限性;建议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或方向2.9附录和致谢附录:是指论文中不便收录的研究资料、数据图表、修订说明等如单晶结构X射线衍射分析时收集的晶体学数据致谢(英文论文多见)提及经费资助的来源,在工作中给过帮助的人,或撰写报告时给予帮助的人

分别依贡献大小加以说明,为礼貌表现对被感谢人可以冠以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致谢方式:专列“致谢”项,置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在论文首页下加“注”,以简短的词语,对有关单位或个人表示感谢2.9附录和致谢2.10参考文献作用:承认科学的继承性评估学术水平节约正文篇幅供读者查阅参考文献要求亲自阅读过,与论文关系密切,有启示或帮助最新文献已公开发表,或待发表(Inpress)以原文、原著为主,未找到原文者,可引用被公开发行的文摘期刊录用的文献一般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数为10~20条,综述应超过20条2.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标注法:必须与出版社规则相一致,或与发表文章的期刊的规定相符合。大多数出版社和杂志社都采用标准著录

2.10参考文献写参考文献之前务必找几篇待投期刊的文章参考2.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两种标注法:顺序编码制:按论文正文部分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例如:

关于青海家畜的红细胞钾型,张才钧等曾对绵羊[1]、山羊[2]做过研究。

参考文献:[1]张才钧,张武学等.三角城藏羊红细胞钾型的研究.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94,24(3):4~6[3]--------2.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两种标注法:“著者-出版年”制:论文正文部分引用的文献在引文后标注“著者”和发表“年份”,并用圆括号括起。引用多个著者的文献时,只需标注第一著者的姓,其后加“等”字。例如:“最大规模的实验是在三个托儿所中进行的;观察了在膳食中分别补充鱼肝油(sarret,1941)和有紫外线照射过的麦角固醇(schout,1942)对于龋齿发生的影响。”被引用文献在参考文献表中,按先中文后英文的顺序排列,不加序号。例如:参考文献:王比青---张才钧---sarret,--schout,---各类文献著录的通用格式

1)专著

序号

著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数量(选择项)

示例: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230页

2霍斯尼PK.谷物科学与工艺学原理.李庆龙译.北京:中国食品出版社,1989

2)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

作者.题名.见(In):原文献责任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位置数量

示例:3黄蕴慧.国际矿物学研究的动向.见:程裕淇编.世界地质科技发展动向.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38-39

3)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

作者.题名.见(In):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示例:4

赵秀珍.关于计算机学科中几个量和单位用法的建议.见: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编,科技编辑学论文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25-129

4)期刊中析出的文献序号

作者.题名.其他责任者.刊名,年,卷(期):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示例:5

姚振兴,郑天愉,曹柏如,等.用P波波形资料测定中强地震震源过程和方法.地球物理学进展,1991,6(4):34-36

5)报纸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

作者.题名.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示例:6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问题.人民日报,1996-10-25(2)6)专利文献序号

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示例:7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法,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7)技术标准

顺序号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也可略去起草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

示例:8

全国量和单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3100-3102-93量和单位.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8)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学位论文].保存地:保存者,年份

示例:9

陈淮金.多机电力系统分散最优励磁控制器匠研究:[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1988

9)会议论文顺序号

作者.题名.会议名称,会址,会议年份

示例:10惠梦君,吴德海,柳葆凯,等.奥氏体-贝氏体球铁的发展.全国铸造学会奥氏林-贝氏体球铁专业学术会议,武汉,1986文献类型标志文献类型标识

专著[M];期刊[J];论文集[C];学位论文[D];标准[S];报告[R];专利[P];报纸[N];电子文献类型标识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磁带数据库[DB/MT];光盘图书[M/CD];磁盘软件[CR/DK];网上期刊[J/OL];网上电子公告[ED/OL]例:[1]杨静.串联式圆盘螺杆挤出机的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1999[2]江波,李云玲等.聚合物熔体齿轮泵研究[J].塑料工业,2001,29(4):18[3]蒋有绪,郭全水,马娟等.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4]Smith,J.D.,Crawford,F..HormonalMediatorsinBees.Greenvillage:TheNewSciencePress,1985.2062.10参考文献期刊缩写(英文)

最初为了节省版面每种期刊都有固定的缩写

ChemicalReviewsChem.Rev.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J.Am.Chem.Soc.引用文献的语气:公正而谦逊不管引用时采取什么格式,一定要保存文献目录的完整版!著录参考文献时易出现的问题1)机械式转引。(二次引文)2)非必要的引用。3)著录的时效性不强。4)引用非正式出版资料。5)引用文献的地域性狭窄。6)文献著录过少或过多。7)不恰当的自引。8)剽窃。(用而不引)9)文献著录形式上出现的错误。第三章图和表的制作如何设计有效的表格何时使用表格用文字能够更简练描述的地方都不需要用表格如何编排表格将同类的数据放在同一列而不是同一行方便读者的阅读理解,而且更紧凑,降低印刷成本通常,表格中同一列的文字左对齐排列,数字右对齐排列或小数点对齐排列在表格中应给出足够的信息,但不包括实验细节如何编排表格使用三线表:只使用三条水平线而不出现垂直线表题、表头和脚注表题简洁明了,结束不加标点符号单位一律放在表头,表格内只写数字如有特殊情况要说明,可使用脚注如何作图使用表还是图?表多用于展示准确的数值。表相比图来说更容易准备如果数据显示了明显的趋势,并且画成图也很有趣,那么应该采用图来展示数据如果数据没有明显的趋势,画成图也没什么特点,那么采用表就足以展示数据。作图注意事项计算机作图,图要四边封闭每图一题,写在图表下方或按期刊要求作图注意事项图例尽可能清晰描述图内各曲线作图注意事项坐标轴的标值应尽量取0.1–1000之间的数值坐标轴的说明应清楚,量和单位缺一不可如何制作有效的照片主要指的是显微照片

清晰

明亮

对比度必须有比例尺

第四章关于规范表达关于层次标题

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不同层次的2个数字之间用下圆点(.)分隔开,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各层次的第1个序码均左顶格书写,最后一字序码之后空1个字距接写标题。例如:题名:采用预应力修复工艺加固码头承台梁的试验研究1

试验原理2

试验目的与任务2.1

施工可靠性试验2.2

钢绞线弯曲半径的张拉试验2.3

补加钢绞线数量的确定2.4

加固效果检验3

试验设计3.1

基本数据3.1.1钻孔设计3.1.2梁折角处钢绞线的处理3.1.3锚具设计3.1.4钢绞线选择3.2

试验组合3.3

钢绞线张拉3.4

孔道及裂缝灌浆3.4.1灌浆材料3.4.2灌浆工艺3.5

外包砼3.5.1外包砼的等级3.5.2外包砼的位置、规格和尺寸3.5.3外包砼的浇筑与振捣4

试验结果5

结论6

参考文献

如果需要,也可有四级标题等,如“2.1.2.3”“2.1.2.4”。“要点”序码全文甚至全刊也应统一比如第1层用“1)”“2)”“3)”等,第2层用“①”“②”“③”等,第3层(一般可能不用)用“a.”“b.”“c.”等。

物理量物理量简称量,是指用于定量地描述物理现象的量.

例如:钠的一条谱线的波长为:

=5.896

10

7m

为物理量波长的符号, 5.896

10

7是以米作单位时,这一波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