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境创设: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你觉得这是真的吗?依据是什么?不是真的。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仍面临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威胁,为保住新生政权,苏俄在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且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导入新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学习目标1.知道列宁时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成立;掌握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成就以及苏联模式。2.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认识其实行的必要性和转变的必要性。3.通过本课学习,结合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课标要求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追随理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面对现实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回归理想有学者把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概括为三个实验阶段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①农业:②工业:③贸易:④分配:特点: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排斥市场、货币关系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回顾课本42页相关史实,找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相关内容影响你认为这样好不好?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产品配给制材料一1920年底,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材料二1921年2月28日发生了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他们抛出了“贸易自由”“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参加叛乱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情绪反映了农民是何等的不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矛盾加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济困难挫伤农民积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列宁与农民亲切交谈新经济政策列宁实际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转向新经济政策——概况背景时间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年)新经济政策(1921年)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工业国有化贸易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国家统一分配征收粮食税1921年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经营中小企业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自由买卖税后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有利于经济发展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全球通史》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指导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阅读材料思考,新经济政策“新”在哪特点新经济政策——特点
新经济政策从苏联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新经济政策——影响材料一:新经济政策的实验,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象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材料二苏联的成立1922年12月最初入盟的是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共有15个加盟国。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沙俄苏维埃俄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17年十月革命1922年苏联成立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苏联国旗苏联国徽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1917年之前1917-19221922-19911991-今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苏联地图请注意区别:苏联国徽镰刀、锤头代表着工农联盟。绸带包裹着小麦,表现了劳动人民大团结。布尔什维克的标志站在地球上,表现了共产主义一定在世界传承,发扬光大。太阳象征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诞生,在太阳的衬托下,表现了共产主义是光明的,和平的。绸带上用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的文字写着苏联的格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924年1月21日,苏维埃政权的缔造者-----列宁,已经为这个新生的政权耗尽了最后一丝精力。苏维埃的明天该怎么办?谁将带领大家完成未竟的事业?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社会主义工业化斯大林模式——形成社会主义工业化——背景工业落后受帝国主义威胁国内国外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大国崛起》
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大国崛起》斯大林的愿望——实现国家工业化目的时间重点措施特点实现国家工业化1926年起1928年-1937年,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日益僵化社会主义工业化——概况结果: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沙皇时代的2.6%上升到1937年的13.7%。时间1913年1928年1937年在世界在世界在世界在欧洲工业总产值5521机器制造业4421拖拉机无421载重汽车无1121电力151032石油2321类别
感受苏联工业化建设的成就对苏联工业化的评价:
(1)利:高度指令性的计划使苏联能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丘吉尔(2)弊: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背景目的时间基本形式措施农业集体化——概况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20世纪30年代初起①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②政府支持集体农庄建设,组建拖拉机站,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没有油啊。那就煮!没锅。烤鱼!没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苏联民间笑话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这笑话说明什么?
在莫斯科市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说:“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姜长斌《读懂斯大林》
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了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落后。阅读材料,分析农业集体化的影响?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宪法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为“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形成主要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性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调节,企业没有主动性。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材料一: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道路。材料二:斯大林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英国首相丘吉尔①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也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苏联的军工厂斯大林模式——影响跛脚巨人1926年—1940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增长比较行业增长/倍年均增长速度%重工业18.421.2轻工业6.24.1农业0.261.5②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严重体制障碍,使苏联付出了沉重代价。斯大林模式——影响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工业化道路农业制度经济体制政治制度“斯大林模式”与中国特色模式的比较公有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全盘集体化计划经济体制苏维埃体制、一党制、终身制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农、轻、重协调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划与市场相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再到斯大林模式的调整,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1、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想一想3、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反对个人崇拜。2、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启示十月革命后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知识构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集体化巩固政权引发经济政治危机苏联成立社会主义工业化新宪法颁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课堂小结斯大林模式1.(2019·江苏淮安·22)“俄国苏联崛起的历史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次比一次耀眼的崛起腾飞;一次比一次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崛起为强大的工业国,主要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2.(2019·江苏苏州·22)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滋味吧!”为改变这种情况,苏俄开始实施()A.土地改革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社会主义工业化中考链接CC3.(2019·山东潍坊·23)《文明》一书调侃:“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许就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这暴露了()A.战时共产主义的缺陷B.农奴制的落后性C.新经济政策的局限性D.苏联模式的弊端4.(2019·安徽省·14)经过总结教训,列宁认为,既然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可避免的。为此苏俄实施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DB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海上钻井平台聘用驾驶员安全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汽车驾驶员劳动合同续签与交通违法行为责任协议
- 2025年度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协议书
- 施工单位关于施工方案调整的工作联系函
- 远程教育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 高处坠落机械伤害抢救应急预案格式
- 二手车质押贷款合同范文
- 不履行租赁合同起诉书范本
- 临时聘请合同书
- 上海市粮食买卖合同参考样本
- 弱电智能化劳务分包合同
- 电网调度基本知识课件
- 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 甲状腺乳腺外科ERAS实施流程(模板)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人物+课件
- 村委会2025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 GB/T 19411-2024除湿机
- 欠薪证明协议书(2篇)
- 注射泵操作使用课件
- 2024年全国新高考1卷(新课标Ⅰ)数学试卷(含答案详解)
-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旧教材知识差异盘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