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代四川南部县考述
一、南部中小型土地的冲突南部县的挖掘盐井艺术可以追溯到东汉。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南部县有盐井,河帝有盐井”3、南部县“西五十里宗马庙有宝井盐井”4。至唐时,已建有新井、新政5两个盐区。明代时,对福兴厂井户,增派“添办盐”,令灶户超产纳课6。明末清初,由于战乱,除保、顺二属,川内“一切盐场政务荒废已极”,井圮灶废“百不存一”7。南部盐业在战乱中也未能幸免于难。但“盐业生产既为人民群众之必须,又为‘蜀利之大者’”8,恢复盐业生产势在必行,清政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管理方式上,改变了过去对井灶严格控制的做法,允许“任民自由开凿”9、“灶民自煎自卖”10。实行轻税政策,多次对盐课进行减免。运销方面,“听民自领自卖”11。南部盐业之所以成为四川继射蓬盐场后较先恢复的盐场,除以上所论外,还与其所处的政治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众所周知,清军入川时以川北为突破口,进川后,在长达17年的时间内,以保宁府为中心统治四川。由于大量军政人员和部队的驻扎,食盐需求量大增。而南部县在其管辖范围之内且为邻县,本身有盐可产。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当时开采的盐卤资源大多局限于地表浅层的黄卤,一般离地只有三四十丈,最深亦不过六七十丈。南部盐业的开采具有耗时短、费力少、投入小、见效快的特点,由于优越的自然条件,该地区井灶林立,连当时的富荣盐场12也无法与之竞争。因此,南部盐业自清初以来就恢复甚快。南部复兴盐厂在雍正时即被划入全国四十个盐区之一,咸同之际,又名列入二十四个盐场之内,其中南阆为川北首场13。二、盐井的数量和生产能力(一)南部县的盐井数及制度清代南部县的课井及帮输井数量变化情况列表如下:(单位:眼)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南部县盐井数量从清初到乾隆朝,呈持续上升状态。在雍正十二年(1734),境内就有课井80眼,其中上井2眼、中井13眼、下井64眼、下下井1眼14。此后,又陆续有新井报课,从雍正十三年(1735)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新报盐井三百五十六眼14。至乾隆三十六年,南部县课井达四百三十六眼,以后每年虽有旧井废毙,有新开或淘活之井,但却未按例开除或报课,故至嘉庆初年,课井数却一直未变15。嘉庆年间,由于战乱(白莲教起义),盐井再度遭到破坏,原额课井只存90余眼,致使国课空悬。故于嘉庆八年(1803)实行“帮输制”,令“废井一眼,以新井十眼作为帮输”16,以济国课。之后盐井的数量与年增加。根据宣统二年九月刊刻的《四川南阆盐务图说》的记载,其盐井数达到7379眼,其中上井620眼、中井2883眼、下井3876眼。盐厂数达到1555家,其中上厂316家,中厂643家,下厂596家。其盐井数、盐厂数分别为阆中的7.42、14.67倍17。实际上,嘉庆以后,南部县境内的盐井数远远超过以上所列。因为在当时有些井因水少咸轻,尚不具备帮输条件,而有些井虽然水广咸重具备帮输条件,却尚未进行帮输。但这两者都在分县衙门具有清册,并且在完纳“分限”18,只是没有确切数字罢了。至于县境盐业产量,同治二年(1863),该县“月产盐约七十五万余斤”19。光绪十年(1884)闰五月、六月两个月所填发的道票上盐斤数达6,766,948斤20。(二)灶户的经营主本文所论地主是指盐井所附之土地的所有者,盐井的所有者为井主,对盐井拥有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的称为灶户。三者在盐业生产中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地主挖了井,在自己的行业烹饪从雍正十三年至乾隆三十六年,新报356眼井中,就有86眼是地主在自己业中开凿并由自己煎烧的21。2.“合伙”活性他们有的是合伙煎烧分红,如同治十二年(1873),向东洋、东来与张赖氏“合伙煎烧,四六分股,除买筒索费用,张赖氏只分四股”22。有的是轮流各自煎烧一段时间,如光绪九年(1883),何发龙与何其诚伙凿盐井五眼,“议定一人一年轮流车煎”23。3.定的地脉钱此时,由于灶户生产要占用地主的土地或从地主地中经过,故要向地主支付一定的地脉钱或是将井交地主煎烧一定的时间。如光绪七年(1881),孙寿在所佃孔广甫业内凿盐井一眼,“凭证言明佃钱二串,俟中此地将井凿成,连年与广甫认给地脉钱五百文,如不要钱,准其六腊车煎共计一月”24。4.第二,将所佃所给地主或原井主一定的费用,或条件下转佃佃井时,双方签订文约,议明佃井年限、佃价及完纳堂限及分限(简称为“完限”)责任。佃井年限长短不一,短者数月,长者可达数十年。佃价根据盐井出水之多少、咸之轻重来确定。如同治三年(1864),王明正佃张彦“盐井四眼车煎,每日包有咸水四挑,讲定每挑价钱十六文,仅算三年零六月日期。外搭一井水浇作钱七串,共该佃钱八十七千六百四十文”25。又如光绪五年(1879),雍正元佃“雍蒲氏盐井四眼,议定年限十一载,佃银二百二十两过清,约注限随井走”26。在所签订的文约中,有的明确了井的维修责任,给地主一定的地脉钱或是将井交地主煎烧一定的时间,或要求佃户要付给地主(或原井主)一定的零用钱或食盐等等。如光绪十九年,张文树将“己下受分盐井二眼,咸水三挑,淡水三挑,共陆挑,凭中将此井出佃与孔金昭、张增耀二人合伙煎烧五载,众议每年佃钱八十串。……外议每月给口食钱八百文以作度用。……外有毙井一眼,客人做活井,主愿出苦劳……差完限季,竹漏崩腔,客人承做,主人承认年限,烧满井盈退还”27。又如光绪二十一年(1895),郭长盛将盐井四眼佃与马文选,“议定佃价钱二百七十千文整。……言定每月费用钱二串文,大秤吃盐一斤”○11。若几家共同出资佃井煎烧,文约中还明确了出资方式及利益分配方法。如光绪二十二年(1896),天成玉、李晋荣、赵具寿伙佃“李赵氏、李李氏名下文家坝井眼、朗(廊)厂一分,天成玉无有人力经理承烧,自愿托中证王德全当面言明拿出炭米工资,就和与李晋荣、赵具寿二人经理煎烧,每月煎烧以外得其红利除过炭米工资本银,除本分利三人均分”28。还有将所佃之井转佃他人的情况。转佃时,会将其原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转移给接佃人。如光绪年间,马文选将所佃郭长盛名下盐井四眼转佃与马荣鼎,约中规定马荣鼎每月向郭长盛交“费用钱二串文,盐一斤”29。有只佃盐井而不佃厂地,佃户将水搬回自己厂内煎烧。如光绪十九年(1893),李唐龙将盐井佃与李葆森,“挑水回厂煎烧,伊之厂地另佃杨姓……凭中议明年限五载,佃价钱二百七十串过清”30。还有欠有债务无力偿还,就将井佃与他人煎烧,代其偿还债务。如同治八年(1869),曹良柏、良相等因家欠债一千余金,无力偿还,就将祖遗关井股份佃与“伯父(启瑞)煎烧,替还关债,讲定年限十五载。俟关债还清,余等(良柏、良相)再作三股分烧。每年付给余等口食钱六千文,格外供养良相之父启祥,以全骨肉之情”31。5.受分遗业撤销一是既买有盐井,又买有地脉(即土地)。如光绪十六年(1890),汪江清“关共商议愿将小封井受分遗业闭塞盐井一眼出卖与汪澍生名下,出钱承卖,凭中议定铜钱七千文,正地脉在内”32。二是只买井而没买地。如光绪九年,罗文氏卖与蒲贵川,“活井四眼,经中舀水,每天能搬咸水十八挑,公议价钱七百二十串,尤有闭井四眼,廊厂在内,另议价钱二百四十串,共成九百六十串”33。6.修私家车以养民如光绪二十年(1894),“何正清有闭井一眼,无力修淘,于今七月初六,套民(李春涛)淘练,凭李武、保正梁维元等出约,注明俟井淘活,准民煎烧两载,作苦劳”34。7.是否向效果者支付地脉日期?有些井主因为井毙或水少无法完课,就将井秉送与他人,由他人经营并完纳课税,这种情况称为“秉井”35。有的是无偿将井送给他人。如宣统元年(1909),“杨怀富有毙井一眼,每年课限无力完纳,自愿将毙井送与民(杨廷才)等清明会内”36。有的是受井者要向秉井方支付一定的费用或承认一定的地脉日期。如光绪十二年(1886),蓝种玉有盐井一眼,因井漏闭,无力修淘,空完国课多年。李廷俊“自愿出钱修淘,认将帮输过拨伊名完纳,……每年依规并出地脉日期二十四天”37。又如光绪八年(1882),李含银将毙盐井二眼“凭中秉与李含秋弟兄等名下,出钱做活,永远车煎管理井,凭众议出秉补钱八千文整”○11。有的因盐井水少无法完限,秉井方还要支付一定费用给受井方。如光绪二十五年(1899),蒲成彦“因无力煎井,难以完限,愿将所买全分盐井,送交廪生谢灵轩接车,代完限季。谢灵轩云称水不敷限,成彦倒补伊银三十两,钱三十串,并出税银三十两”○12。8.设定每定利制度在约中明确抵借的本钱数、利息、抵押年限、抵押期间的权利与义务等等。如光绪二十二年,李德裕、德元“将当门盐井廊厂抵借与李蕴山名下银五十两正,凭中议定每月每定利钱四百四十文,年限一载,若无本利,将井煎烧”○13。有的约定不支付利息。如光绪十八年(1892)腊月,“郭长盛煎井累债无还,将井抵郭天开借银五十两,外賶钱八串,凭证郭芝宇、郭长禄等亲书借约,注明如不上利,其井听由天开或佃煎,并无异言”38。三、盐业管理(一)县丞与票厘使用在清一代,南部县没有专门的盐业管理机构,而是存在着多个机构管理的格局,除知县一直负责井课和引税的征收工作外,其它机构曾有过多次更迭。清初,县西河口岸设有盐大使一员,专管查核井灶事务。县内驻有保宁府同知一员,“专司盘验引盐、稽查私贩”39,且保宁府在该县“红岩子、盘龙驿、炉溪场、新镇坝等处向由府设立盐卡,抽收盐厘”,除扣书巡口食外,“呈缴府署钱六十二千,名为津贴”40。雍正八年(1730),裁盐大使,改设西河巡检。乾隆三十二年(1767),复裁西河巡检,于富村驿设县丞,兼管井灶稽查事务。嘉庆十三年(1808),又裁保宁府同知,盐务由保宁府经理督办,所设盐卡也归保宁府管理,仍照旧办理41。道光四年(1824),因该县“盐井较前十倍有余,又多在东南北三乡,距县丞衙门自一百余里至二三百里不等,即专令稽查井灶,亦本有鞭长莫及之虑”,故复将县丞移驻新镇坝,“凡遇盐引过关,责成按引点包,盘查验放”。为了便于稽查盐务,在全县设有十一处关隘、官秤,后除皂角垭官秤仍归县丞外,其余关隘、官秤均“裁归南部县管理”42。同治二年,为了接济军饷,南部县开征盐厘,由知县委任四路厘首,负责盐厘的收取43。光绪三年(1877),为了加强盐厘的征收工作,四川通省盐茶道在该县设立“办理南部县票厘局”,置委员一人,协助知县征收盐厘。至光绪五年时,则专管盐厘征收、稽查工作,知县不再经手44。因下设有若干分局、巡卡,负责各处完厘、验票、缉私工作,故又称为票厘总局(但印章仍为“办理南部县票厘局委员钤记”)。光绪六年(1880)以前,“县分设局卡有四十处”,此后多次进行了整顿,其后境内外内设有分局二十局处、验卡四十一处45。宣统年间,设厘卡有三十五处、验卡有十一处、分卡有九处46。至此,形成了知县、县丞、票厘总局委员共同管理盐务的格局,知县除负责井课、引税的征缴外,还要负责申解所有盐业税收、督促盐的销售和处理所有涉及盐务的案件;县丞除负责查核井灶外,还要负责分限的收取;票厘总局则负责厘票的发放、厘金收取、稽查私盐之责,但所获私贩仍交知县处理。(二)关于盐课、官员的管理私盐一直为历代统治者疾首。在清代,为了解决私盐问题,清政府各部制定了许多详细而具体的规定。如户部盐法规定了对各盐区的盐课数目、行盐办法、官员及考核、禁例(引制),其主要目的是保证盐课的征收;刑部户律课程规定盐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已犯法者进行处罚,并对潜在的私盐活动形成威慑;吏部处分例规定对违规官员的处理办法,其主要目的是督促官员完成征榷和缉私任务等47。在这里,笔者拟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对生产、销售者的规定,主要是对灶户、盐商(包括盐店、盐贩)的管理;二是对管理者的规定,主要是对井首、厘首、书差、官员的管理。1.抓管理,严格控制“两大问题”在清代,南部县分为东南西北四路,每路设有盐差、井首、厘首、书巡等各若干,负责对井灶、盐店、盐贩的具体管理。对井灶的管理。规定灶户在开淘盐井之前,须向官府报告具限,否则“即系私开私煎,一经查出,或被告发,照例查封,并治以应得之罪”48;还规定盐井报废,必须报官,由官派差会同井首同意,方能以新井进行帮输49;三是规定盐井买卖后要凭约赴分县衙门更名50;四是加强对井灶的检查,府、县每年都要派人到各处查看,防止私开私煎51;五是规定灶户生产的盐必须运往盐店销售,不得私自售卖52;六是对厂秤进行了统一规定,概以每天平秤六斤为厂秤一斤,每十六两为一斤,征厘以天平秤为准52等等。对盐店、盐贩的管理。要求盐店要实行明码实价交易52。盐贩在盐店买盐后,须到附近分局过秤完厘扯票52。盐贩经过盐卡时,要求过秤,盐与票相符方准放行。如果不符,轻者补厘,重者从严惩办53。盐贩只能将盐运往指定的地方进行销售,并且还得按划定的路线进行运输,否则作为私贩私售处理54等等。2.全完县及正署对盐会计、盐差、书巡、收书等事的管理除对井灶、商人有严格的规定外,对管理盐业的官员、书差及首人也有严格的规定。对官员的管理。主要规定官员要做好盐课的征缴和缉私工作,并根据其工作好坏分别给予奖惩。如在盐课征缴方面,规定“各省经征盐课督销盐引各官,能于奏销前,征税全完,或前官任内并未征销,按征官于奏销前征销全完者,总以一官全完一年课引为断,无论正署,俱照地丁钱粮议叙。又盐课正项虽完,税羡未完;并羡年之课虽完,而带征之课未完者,均不准议叙。又直省各州县经征一应起运,……以上于奏销全完之什邡县知县杨桂芳……前任南部县丁忧知县罗凤岗……均照例记录一次……”○11。又如在稽私方面,宣统元年(1909),西充盐贩李天顺夹带私盐,被南部票厘局邓元鏸查获,其建议“将西充票厘委员黄县丞以阳先记大过二次,以示惩儆”○12。对盐差、书巡的管理。规定盐差和收书持票勘验、催收井课、引税和盐厘时,不得向当事人需索或捏情妄禀○13;收书填写票据时,字迹必须工整,项目必须完整,以便查验,不得舞弊涂改○14;盐贩过卡时,相关人必须认真查验,若出问题要追究责任○15等等。对井首、厘首的管理。规定井首要负责对井灶的监督及征收井课,倘有私开私煎之户,负有报官之责,并负有陪同盐差稽查之责○16。规定厘首必须照章收厘,不得多收、漏收○17。四、盐厘连方面盐税主要包括井课、引税和盐厘等项。井课,又称“灶课”,是官府向盐业生产者——井户(灶户)征收的税收;引税原是对盐业销售者——盐商征收的准许销售的税收,类似于现在的牌照税;盐厘则是向盐业销售者(包括灶户直接销售)征收的税收,相当于现在的营业税。在咸丰以前,盐税只有井课、引税两项,“通共盐额正耗银一千六百八十两三钱四厘”55。从同治二年起,开征盐厘接济军饷,“合厂灶民每月认纳库平银五百两”56。而后,又进行多次加征引税和对盐斤加价,至宣统三年(1911)时,加征引税银竟达四千多两,为正引税的近六倍。尤为过之的是宣统三年三月一个月就上解盐厘“一万一千六百四十八两二钱五分五厘三毫”57,为初开征时每年的二十倍还要多。(一)黄陇南部县张富来等徒有部商,发商信实行清商工程清代是将盐井按上、中、下、下下分为四等,按等确课,以此征收井课。起初,清政府规定新增盐井须照实增课。但到了乾隆时期,为了加快四川盐业的发展,开始“实行新开盐井永不加课”58的政策。到乾隆三十六年时,南部县开征井课的盐井已为四百三十六眼,“上井二眼,每眼榷课银三两;中井十三眼,每眼榷课银二两;下井四百二十眼,每眼榷课银一两;下(下)井一眼,榷课银六钱。共银四百五十二两六钱”,“每正课银一两,征羡银一两,共银四百五十二两六钱”55。清初仍沿明制,“按井派引,依引定课”59。但由于“彼时本省大乱甫定,户口凋零”,“顺治八年,始题准”。“康熙二十五年,改由户部颁引”,“雍正九年,巡抚宪德因复奏请改办计口授食,视各厅州县人口繁稀,以定行引多寡,责成地方官就地招商领配,运回本境行销”60。引分水、陆两种,每水引一张,折合陆引十二张半。南部县只行有陆引,额数为一千四百六十八张,每张配盐四包,每张征正税银二钱七分二厘四毫,共征银三百九十九两八钱八分三厘二毫;每张征羡银二钱零七厘六毫,共征羡银三百零四两七钱五分六厘八毫;每张征截角(商人以引配盐在出场时由关卡将引张截去一角,照关卡规定缴纳截角费)银四分八厘,共征截角银七十两零四钱六分四厘。三项共征银七百七十五两一钱零四厘61。雍正九年(1731),奉文招商时,由于县内“井灶遍布各处,人们吃盐皆自行赴灶购买”,故没人愿充当盐商。该县就将张富来、李奇、高伦、李文、王瑜、朱田明等六名报部配引行销,其实将引张领回县后,并未按规定发给“商灶配运,而是将其存在盐房,待引税羡银两收齐后,才将其截去并将残引向上申缴”。故“张富来等徒有部商之名,并无承办之实,每年查办奏销,不过循上届章程,将张富来六名入册咨部”62。光绪四年(1878),整顿盐务时,要求“请领盐引,必须先将正税、羡、截全数完解,始能领引回县发商行销”。该县知县徐金镛向上汇报了当地的情况,“奉前任宪蔡暨督宪批示:以后灶户既不领配,此项引张空领空缴,徒多周折,准如所请,以后即于请领时由道就近截角呈缴,只将连批由单发县,催征税截,填注批解”63。南部县规定井课于每年的上季完纳,最迟于五月端午节完清,引税于下季完纳,最迟于九月重阳节前完清○11。每当开征时期,知县就会出示晓谕,说明开征日期、征收标准等项。如光绪二十八年(1902)七月,南部县正堂示谕:“……定于八月初一日当堂设柜征收,尔灶户人等,务须遵照向章,每帮输一户,完纳库平银一钱二分五厘,每课一眼,作帮输六户,完纳库平银七钱五分。前县奉文,除照常征纳外,每帮输一户,再加新引税库平银一钱二分五厘,每课一眼,作帮输六户,完纳新加库平银七钱五分,尔等务照帮输户限。自行赴房上纳,另给印票,以凭申解,勿得抗延干咎……”64。倘若到了最后期限,灶户仍未完课,则由盐差抬垫割票,再行向灶户追收65。虽然清政府规定:“凡有破坏无用,坍塌渗漏,修补不能复旧之井,开明引盐数目,……照重粮例分别开除。……嗣后有枯涸损坏之井,仍令陆续详报,咨部开除”66。但在具体执行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在南部县,有相当多的人井虽坍塌,却仍在空完盐课,直至倾家荡产,甚至卖子鬻女。如:光绪二十五年,杜福元在请求知县报废井眼时称,“情民故祖杜文台早凿盐井十一眼,报册认完堂限十一户。及民叔祖杜文焕凿井四眼,认完堂限四户。不意,至今井老水枯,陆续漏闭尽净。任淘不活。廊厂倒塌,兼之文台故绝乏嗣。惨民连年空完限季,累债家贫产尽业空。今秋催完甚急,被差扫数,害民卖女垫完”67。到嘉庆三年(1798)时,由于白莲教起义,战乱纷纷,“课井废塌多半,仅存课井九十余眼,所有课银奉文缓征”68。嘉庆八年,因“书差舞弊浮征”,致使矛盾激化,“合厂灶民喊控,钦差督宪批仰前府祖言提审,断令废井一眼,以新井十眼作为帮输,分春秋二季完纳。上季课银四(钱),下季税钱四百”,称为“帮输银”。被纳入帮输的井,完纳的盐课又称为“堂限”69。后又规定“每课一眼,作帮输六户”64,并规定“堂限有征有解”70。至于未纳入帮输之井,则由分县收取分限。“凡凿新井,先报分衙试煎,每月每季灶户完纳钱六百四十文,为限季井,一年两季,有征无解”(9)。(二)盐商、碱场等原因作业乾隆元年,引盐开初征银,摊入丁粮征收,谓之归丁州县,南部县是归丁州县之一,人民吃盐,由小贩持票赴近厂购买余盐,回县销售,初未征税。后来按担抽厘,此为票盐的开始。咸丰五年(1855),县内盐场开始加收票厘,行销区域为“票岸”,实行商运商销71。同治二年,开征盐厘接济军饷,“议定每盐一斤抽钱一文,查每月约产盐七十五万余斤,共计抽钱七百五十余串,只能换银五百两之谱”。故令“合厂灶民每月认纳库平银五百两”。由东南西北四路首事经手收解,官为督催。不计闰月,以四个月为一批由四路轮流向上申解一次,每批银二千两,外加摊平火耗解费工食银两二百多两○11。后因钱贱银贵,以致“所抽收厘钱不敷易银批解”,四路首事叫苦不迭。故四川通省盐茶道于同治九年(1870)同意“加抽一文,半文顾救官厘,半文作佃渠邑岸口(筹款以赴渠县请盐商归厂采配)”○12。而各路在盐厘抽收方式、抽收标准和衡器计量上却不尽一致。如西南两路盐厘是伙办承缴,北路是由各场摊缴,而东路盐厘又分上下两路分缴○13。又如东路盘龙驿、观音井、水观音、炉井沟四处按井抽厘。而同为东路的瑶坝场却按斤抽厘,规定“每盐一斤抽钱二文”。再如东路之罗面垭、碑院寺,前者按每斤二文抽收,而后者却按每斤一文半抽收。各地也不统一,如东路王家场以十斤天平秤为一斤,而建兴场以六斤为一斤,肖家滩以七斤为一斤○14。光绪三年整顿盐务,改按斤抽厘,规定花盐每斤应抽厘钱三文,而该厂原厂秤每斤九十六两,始议改为每斤十六两,按盐二斤抽厘钱三文。不久又改作二十四两为一斤,按斤抽厘钱一文。后改为按斤抽厘钱七厘五毫72。并规定“盐归店卖,厘归店收”,待到解期(每三个月为一批)时,再由厘首收解73。灶户赴店卖盐,厘由买卖双方各完一半。至于盐商盐贩运盐买卖,需到购盐附近的分局过秤完厘,并由首事等填写由省盐茶道统一印制的验票,票上须注明盐商盐贩的名字、买盐多少、完厘多少、由何处运往何处售卖以及运输方式等,路过局卡时由巡书验票,盐票相符方能放行,且所运之盐必须要到指定地方才能售卖。如光绪十三年(1887),何江买盐一百八十斤贩卖,完厘一百三十一文,发给其验票一张(但该票未按规定填写完)74。此外,还征收有水厘,就是由于水淡无法煎烧,将水直接卖给食户煮饭用。如光绪十二年(1886),“王廷仁所佃杨思华等盐井二眼,每天出水无几,随时出卖邻近各户,熬盐日食”,“每年认纳水厘钱三千文,分作五、腊两月缴局”75。同时还征收有背厘、担厘等。如光绪二十六年,“刘德贵背盐一背零售,每背完厘钱二十五文”76。(三)“南厂痛苦”用“银”清末,由于多次战争及对外巨额赔款,财政“入款有减无增,而出款有增无减”且“日甚一日”77。为了缓和日益加剧的财政危机,清廷绞尽脑汁,试图在“艰难险阻之中,力求通变权宜之法”78。于是,各种敛财搜刮措施纷纷出笼。因在地丁方面实行“永不加赋”政策,且已加有津贴、捐输等项,无法再行加征,故集成巨款之重任就落在盐的身上。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加征引税和盐厘。从光绪十一年(1885)开始,曾多次加征引税和盐厘。第一次是光绪十一年加征军需银。规定引税按每12.5张陆引折合一张水引,“每水引一张,加抽引厘银五两”。全县1468张陆引,折合水引117.5张,共加征引税银五百八十七两五钱79。原规定盐厘按每斤一文加征,后考虑到“南厂困苦”,盐厘按每斤二厘五毫加征80。此外,还规定“每井一眼,灶民照常帮课银外加银一分”,以筹集五十余两银,作申解海防盐厘倾销饷鞘丁役往返口食等费79。此项加征于十二年秋天裁免○11。此后,又先后有光绪二十一年加征征倭银○12、光绪二十二年练丁筹饷○13、光绪二十五年外筹新款○14、光绪二十六年加征练薪筹饷银○15、光绪二十八年加征外筹新款○16、光绪三十一年练兵和铁路两项加价○17。每次加征引税银仍照光绪十一年例加征。盐厘则按每斤加征五厘(每次四川加征二文,因考虑到南部实际情况,故减征)。光绪三十四年(1908),清政府取消土药税后,出现巨大亏空,又开始加征盐价,以抵补土药税。四川盐茶道要求“按每巴水一张,征库平色银十五两,花水引一张,征库平色银十八两七钱五分”。南部县知县与票厘局委员联合禀称“南厂困苦情形”,请求“据实禀减缓,于明年开征”。可四川盐茶道终未同意,仍要求按“陆引一千四百六十八张,折合水引一百一十七张半,按照花巴各半,共应加征库平银一千九百八十二两八钱一分二厘五毫,外倾销火耗解费等项”。规定“每帮输一户,应加摊银四钱一分三厘六毫,每课井一眼,作帮输六户,应加摊银二两四钱八分一厘六毫,自本年下季起分上下两季完纳。每季每帮输一户,应加征库平银二钱零六厘八毫,每课井一眼,应加征库平银一两二钱四分零八毫”81。盐厘则按每斤三文加征(2)。宣统二年(1910),又补征抵补土药税加价。引税按每水引加征五两六钱二分五厘,全年引照加征银六百六十两九钱三分七厘五毫。盐厘则按每斤一文加征82。(四)银民两四钱官府除征收井课、引税及盐厘外,还征收有以下各种费用:火耗。如“盐井课羡库平银九百零五两二钱,又添平火耗银九十两”83。又如“按例征收正税羡截三项共银七百七十五两一钱零四厘,又添平火耗银七十两”84。解费。如“解饷银十三两四钱”83。使费。如光绪二十六年(1900)九月,“盐宪移解书巡请领掣批去内外使费银十一两”85。工食银。“每帮井一眼,完纳正课库平银四钱,外给工食银四分。至于零星完银不便。准其每帮井一眼完钱六百,外给工食钱六十文”86。此外,各地分局、盐店还加收有各种费用。如光绪十四年(1888),县城各盐店规定,灶户每卖盐一包,向盐店出包篾银八分,以作店内人工口食房资及灶户站店不给饭食钱文87。又如光绪二十九年(1903),新镇坝规定,“灶户及商贩运盐至店每包照定旧章取钱三文帮给盐店作为小学经费。盐店用秤拟定天平十六两为一斤,价值起叠意由两愿。每卖钱一串,查照旧章,店主收买家小底钱二十文,以作人工火耗铺房佃资及每年府委程仪一切店费”88。五、参与盐的贩运为了加强盐的销售管理,官府规定了每包盐的重量,按包征税。顺治三年(1646),规定每包盐重115斤,耗盐为15斤。雍正七年(1729),规定每包重110斤。道光三十年(1850)改为巴盐每包160斤,花盐200斤。光绪三年,川督丁宝桢实行官督商销,有200斤装无孔花盐竹篾,规定篾皮和耗盐为26斤。光绪二十八年,南阆盐改用100斤、200斤篾包装○11。其实,在盐的交易中,并没有按规定执行,多多少少都超出了所规定的数量,以便少交税。光绪初年,阆中与南部的井灶合并名为南阆盐厂,所产井盐除本地销售外,还运及碧口、汉中、蓬安、营山、盐亭、仪陇、苍溪、旺苍、南江、巴中、昭化、广元、剑阁、青川、通江等地销售○12。光绪六年(1880)前,盐不归市,随意买卖,并无限制。光绪六年(1880)进行整顿,要求“各场必设盐店,各厂之盐一律运店出售,不准在乡自卖”,食户及盐商盐贩再从盐店购盐。并盐店要求将盐质、价值、秤斤及交易办法张榜公示,以便监督○13。初行引时,指定了外地一些州县来南部购盐,共行水引一百六十张,陆引七千二百八十一张。乾隆时,渠县盐商以“南盐味淡卤重”不愿赴县采配,加之当时南部县盐生产量小,就改配了犍富等厂。光绪年间整顿盐引时,要求外地盐商“归厂采配,裕课济食”,外地盐商却并未遵行89,以后也就不了了之。对于盐的计量,有的以斤为计量单位,而秤有厂秤与天平秤之分;有的以包为计数单位,但各个时期、各个地方的规定不尽一致。有的以银作价,有的以钱作价,而银钱折合数各个时期又不尽相同,加上盐有巴盐、花盐之分90,其价也有别。故对前期的盐价很难了解。从《南部档案》中,我们可了解清中后期盐价的变化情况。如在道光三年(1823)时,盐价为每天平秤一斤十三四文91。在同治十年十一月,巴盐每斤二十文,花盐每斤十八文92。到了光绪二十三年(1897),官府要求按旬上报当地的盐价情况。从所报情况来看,光绪二十三至二十六年盐价相对稳定,每斤巴盐24文、花盐22文93。到了二十七年(1901)正月上旬,盐价陡涨至每斤巴盐34文、花盐32文94。此后盐价一直在此上下浮动,并无多大变化。从宣统元年二月上旬盐价开始下降,为巴盐每斤28文,花盐每斤28文95。此后,巴盐的价格相对稳定下来,而花盐价格却一路下滑,到十二月下旬时花盐每斤只值20文95,此后也相对稳定下来。但到了二年六月上旬时,盐价又开始暴涨为巴盐每斤42文,花盐每斤32文95。到十月中旬时巴盐每斤50文,花盐每斤40文95。此后盐价再也没有降下来,到宣统三年三月下旬时,巴盐每斤为52文,花盐每斤为45文○11。参与盐的贩运除了盐商外,大量是当地的乡民,其运输方式也不同于其它地区。如陆运。据《四川盐法志》载:“凡盐行陆地,骡马驮运最便人力,则计岸多担荷,边岸有用背负者。”而南阆地区,骡马驮运绝少,“惟担荷背负不下数万人。盖保属田少山多,贫民无以为业,多在南阆两厂贩盐,陆运至本境及他县出售,籍获微利,以为衣食之资。但赀本微小,多则三四十斤,至多亦只百余斤,不能用骡马驮运。……或担或负,道路络绎不绝。夏月挥汗成雨,严冬则著草屦行雪中。忘暑忘寒,至劳至苦”○12。由上也可看出,贩盐是南部乡民一个重要的生活部分○13。运行目的地、里程、所需时日与运费、盐价的关系详见以下两表:(一)陆运分为九个方向(二)水运分为五个方面六、“化公盘剥”,“化私”在清一代,尽管南部盐业发展远远超过了以前历朝各代,但终究还是走向了衰败。究其原因,大致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盐业生产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南部县盐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较为落后,生产水平低下。北宋时期,南部县就用“圜刃锉冲击法”开凿盐井,然而到了清代,其生产还是用“竹筒小井”,仍停留在宋时的水平上,没有新的发展。其次,该县境内盐卤多为黄卤,分布在地质表层,虽多而易采,但含盐量却不高,这就需要用大量燃料烧煮,而该县制盐的燃料是以从外地运来的煤炭为主(富荣盐厂开始大规模使用价廉的天然气为燃料),这势必会增加盐业生产成本,从而影响了盐业的发展。再则盐的质量较差,影响了销售。“水淡卤重,食户不喜食”96,原在渠县、大竹等地采配盐的盐商宁愿舍近求远,前往富犍也不来南部采配,这就造成了其销售上的困难,也影响到了盐业的再生产。其次,清廷的严法酷税和横征暴敛,加剧了盐业的衰败。清廷为了确保盐税的征收,制定了一套相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媒体内容创作与传播策略分析方案
- 医疗机器和设备的修理或维护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 信用卡交易处理服务行业未来三年发展洞察及预测分析报告
- 分销物流行业风险投资态势及投融资策略指引报告
- 废气生物净化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 学生公寓出租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战略布局建议报告
- 智能门锁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战略布局建议报告
- 建筑信息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至五年行业预测报告
- 法律谈判服务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至五年行业预测报告
- 燃料电池检测装置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高危妊娠及五色管理课件
- DL∕T 5782-2018 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后评价导则
- 2024年江西省高考生物试卷(真题+答案)
- 品质提升计划改善报告课件
- 矸石处置协议书范本
- 人教版数学教育教学论坛
- 4、怎样加快溶解(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 网络直播平台运营行业发展方向及匹配能力建设研究报告
- NB-T10208-2019陆上风电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 杂草清理合同模版
- 2024外墙水包砂施工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