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城市发展评价模型研究_第1页
创新型城市发展评价模型研究_第2页
创新型城市发展评价模型研究_第3页
创新型城市发展评价模型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型城市发展评价模型研究

创新城市的概念由英国的co-媒体创始人史蒂文希尔在他的代表性作品《创新城市》中提出,并迅速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热点。我国在2006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首次提出了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而创新型城市正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重要创新单元,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空间结点,也是创新型企业孕育发展的主体环境,在整个国家的立体创新网络中居于承上启下的中间位置。不同城市交通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科技水平等各有差异,因此在建设创新型城市进程中,发挥主要驱动作用的关键因素也存在显著差异。充分认识这种差异对于发挥城市特色、构建创新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1创新型城市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自2008年深圳被确立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城市后,全国各地区都掀起了创建创新型城市的热潮。如何对创新型城市的建设阶段及创新水平进行科学度量、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同时在国家科技部率先建立《创新型城市建设监测评价指标(试行)》后,南京、深圳、宁波、济南等城市也都建立了适合自身特色的指标评价体系,创新型城市的监测评价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英国著名智库组织RobertHugginsAssociates编制并公布的《世界知识竞争力指数(TheWorldKnowledgeCompetitivenessIndex,简称WKCI)》排行榜是衡量全球各地区知识容量、创新能力、可持续性以及将知识转换成经济价值和该地区居民财富程度的整体综合基准。它将城市知识竞争力模型细分为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知识资本、经济产出等4个一级指标及19个二级指标。STI(science,technologyandinnovation)指标体系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一个动态监测系统,它包括R&D与创新、知识的创造和扩散、科技人力资源、知识与技能、专利、知识的保护和商业化、信息与通讯技术、知识社会的推进器、知识流动与全球性企业、知识对生产性活动的影响,具有可靠的信度和效度。本文基于上述理论及创新型国家创建的总体目标,构建了创新型城市的四维评价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借鉴国家科技部《创新型城市建设监测评价指标(试行)》的研究成果,根据科学性、求实不求全、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及可比性等原则,经过反复筛选和优化,构建了新的创新型城市指标评价体系(见表1)。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32个四级指标组成,具有如下特点:(1)与传统创新基础条件相比,在原有的宏观经济条件、技术政策环境、基础通信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均GDP及教育资源等评价指标,强化了指标的可比性和人才队伍的梯度建设,这也是创新型城市人才储备的客观需要。(2)指标体系兼顾了创新型城市创新要素集成及技术传递的双重功能性指标,实现了定量指标绝对值与相对值的选择分配。(3)统筹考虑了经济增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在关注科技指标的同时,兼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等指标,是一种基于城市系统的绩效评价,更加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2中国主要创新城市的评价与比较分析2.1全国创新型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部分经验本文选取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南京、广州、武汉、成都、西安、沈阳、长春、哈尔滨、杭州、大连、宁波、济南、厦门、青岛等全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为评价对象。这些城市作为全国及各省区的代表性城市,在创新型城市的创建进程中担负着先行先试的重要使命。研究它们构建创新型城市的进程、特色和经验,对指导全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指标数据全部来源于各城市2010年统计年鉴、所在省市统计局、国家科技部等官方网站数据。2.2城市创新效率的综合评价结论对19个城市的初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在基准特征参考数列选取上注意就业率、技术依存度、单位GDP能耗等3个逆向指标与其他29个正向指标的属性区分)。通过专家评判法得到支撑能力、创新能力、创新贡献、开放水平四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λ1=0.2892、λ2=0.3326、λ3=0.2031、λ4=0.1751,在本文中取分辨系数δ=0.5,运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出19个城市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并进行排序,得到各一级指标关联度及综合水平评价排序(限于篇幅,各细分指标的序列表未在此列出)。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在19个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总体进程中,北京、上海、深圳分别位居前3位,综合竞争力指数分别为67.83、67.76、57.63,但总体水平还不高。分指标排名中,北京、上海、深圳占据了支撑能力和创新能力两项一级指标的前3位;创新贡献指标的排名波动较大,北京,上海皆跌出了前3位,分别居于第5位和第12位,这主要是由于北京在技术依存度、空气质量、单位GDP能耗三项指标上的得分较低;而上海在失业率控制、技术依存度及污水处理三项指标的得分较低;在开放水平指标的排名中,上海以93.41的高分位居首位,深圳、杭州占据第2、第3,但是在得分上与上海的差距较大。3指标选取上分类国外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实践表明,特色和差异化是创新型城市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不同的城市应该结合自身独有的优势和特色,如资源特色、区位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选择不同的创新驱动要素,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模式,实现创新资源的分层流动和优化配置,从而推进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这也是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根据上述分析,基于表2中19个城市在不同创新指标上表现的得分差异性,提出以下假设:(1)创新型城市创新驱动要素的显著性与其核心指标得分呈正相关;(2)某城市在反映该类创新驱动模式的核心指标得分前十位,即归为此类。基于上述假设,得出我国部分城市正呈现出不同的创新驱动模式:(1)科技创新驱动型:以创新支撑和创新能力两项核心指标得分为划分依据。这一类创新型城市主要依托雄厚的科教资源,高校及科研院所众多,具有深厚的创新基础,源头创新能力突出。北京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其在创新支撑和创新能力两项指标高居首位,代表着我国高新技术的最高水平,是具有强大示范带动效应的国家中心城市,并由此带动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天津、南京、武汉、西安、青岛等属于这一类别。(2)产业创新驱动型:以第三产业占GDP比值、高新技术产业值占GDP比值两项核心指标得分为划分依据。这一类创新型城市在现代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国家重点产业积极探索创新,通过产业转型、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创新模式逐渐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北京和深圳分别在第三产业占GDP比值、高新技术产业值占GDP比值两项指标中高居首位,显示其突出的产业创新能力。此外,上海、南京、西安、厦门、青岛、沈阳、大连、长春也进入前十位。(3)开放创新驱动型。主要以开放水平这一核心指标为划分依据。这一类型受益于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充分借助国际创新资源,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上海在这一指标得分上独领风骚,高于排名第二的深圳36.25个百分点,此外,杭州、厦门、宁波、天津、青岛、北京、成都、南京也都具有较高的开放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的进出口额和开放程度在19个城市中排名前列,但是由于较大的贸易逆差,影响了其该指标的总体排名,但这并不影响北京作为我国典型开放型城市的优势地位。(4)“两型”示范创新驱动型。主要以空气质量、污水处理、废物利用、单位GDP能耗四个核心指标来划分。这一类城市在社会进程中具有相对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并在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创建中取得了显著成绩。青岛以总指数2.92分位居首位,其后依次是宁波、广州、厦门、长春、大连、深圳、南京、杭州和天津。(5)体制机制创新驱动型。以政策环境这一核心指标为划分依据。这一类型主要是在政府科技创新制度、科技促进政策及运行机制等方面具有较好基础的城市。如深圳作为国家首个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北京、武汉得益于其国家高新区被批准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难得机遇,都被国家赋予了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此外,上海、天津、重庆、杭州、广州、厦门、南京等地也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制度、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6)综合创新驱动型。以四个一级指标的综合得分为划分依据。这一类城市在各项创新要素上均衡推进,除了得益于良好的区域优势、政府政策支持,还拥有雄厚的经济和科教基础。深圳是综合创新的典范,它在四项指标的分项得分及总得分排序都位于前三位。此外,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厦门、青岛、南京、天津、宁波也都进入前十,但综合创新程度并不明显。需要提出的是,在上述分析中,一些城市同时被划入了不同的创新驱动模式中,这是很正常的。事实上,各种创新驱动要素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的,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良好的区域优势和科技基础,完善的体制机制都会推动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从而带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没有进入前十的城市,表明在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特色还不是很鲜明,仍然处于创建的初级阶段,政府可以根据自身优势选择适合城市发展的创新驱动模式,推动城市更快更好的发展。4基于“灰色关联系数”的城市重点城市发展路径本文基于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和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目标,根据知识竞争力指数及STI指标体系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思路构建了基于创新支撑、创新能力、创新贡献、开放水平四维结构的创新型城市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全国4个直辖市及15个副省级城市进行实证研究与比较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