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编排特点与运用研究9200字(论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2b760d8da1a91d2cd3835d8044b1383/f2b760d8da1a91d2cd3835d8044b13831.gif)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编排特点与运用研究9200字(论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2b760d8da1a91d2cd3835d8044b1383/f2b760d8da1a91d2cd3835d8044b13832.gif)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编排特点与运用研究9200字(论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2b760d8da1a91d2cd3835d8044b1383/f2b760d8da1a91d2cd3835d8044b13833.gif)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编排特点与运用研究9200字(论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2b760d8da1a91d2cd3835d8044b1383/f2b760d8da1a91d2cd3835d8044b13834.gif)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编排特点与运用研究9200字(论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2b760d8da1a91d2cd3835d8044b1383/f2b760d8da1a91d2cd3835d8044b138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编排特点与运用策略研究目录TOC\o"1-2"\h\u26868引言 110915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教学价值 216847(一)相关概念界定 217683(二)插图的教学价值 22211三、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编排特点 47882(一)贴近文本,重点突出 47936(二)色彩鲜艳,形象真实 526322(三)造型生动,富有童趣 617583(四)成组插图,多幅关联 77947四、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运用策略 814412(一)重视绘制,使一线教师参与插图选择 89976(二)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的插图教学意识 820827(三)捕捉联系,加强插图与语文教学的结合度 815854(四)妙用插图,渗透核心价值观 92100参考文献 10引言随着信息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插图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产品包装、广告、工业设计、企业的商标、网站的动态设计、各种新潮文化衫等。插图不仅作为一种视觉的表现形式,减少了人们阅读的时间,提高了生活效率。而且插图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插图迎来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书籍类插图是最常见的插图,它是为书籍封面、正文、版面所设计的。书籍类插图的主要特征是对其所依附的书籍文字进行艺术的再现和演绎,从这个意义来讲,书籍类插图只是用图像形式对所表达的内容加以图解和阐释。教材插图是书籍类插图的典型代表,一方面它可以弥补文字表达抽象的不足,直观生动地再现教材所体现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教材中叙事性的插图,如各种文学小说中的插图,它们可以根据故事情节来设定角色、场景和风格,具有一定的扩展空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同学科的教材所配置的起到不同的作用。在当今小学教学教材中,插图的比例越来越大。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往往喜欢借助直观、形象的东西来认识事物。插图在小学生学习阶段彰显了独特的优势。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就配有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分布在封面、课文,练习题、提示符号、页码等诸多地方。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占了很大比重,每篇课文都配有至少一幅插图。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丰富多彩的插图使教材显得更加吸引人,这不仅增添了趣味性,而且激起了小学生的审美兴趣。插图与文字相辅相成,起到了再现文本内容、深化中心思想的作用。此外,插图中场景的变换,线条的曲折,空间的远近,色彩的浓淡,体积的大小等都可能唤起小学生的情感共鸣。可见插图为小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插图数量的增加,插图设计时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何解决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问题,已成为就教材编写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鉴于此,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材的插图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的实际,提出几点插图编排与设计的对策。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教学价值(一)相关概念界定2.2.1教科书的定义《辞海》中对“教科书”和“教材”的解释是:教科书,也叫“课本”,教材之一。指按照教学大纲编选的教学用书。参见“教材”。教材,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为师生教学应用而编选的材料。主要有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等。《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教科书的定义为:教科书(textbook),亦称课本,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定的系统地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可见,“教科书”和“课本”、“教材”一般意义上互通有无,但同时,教材的外延要宽广得多,而教科书是教材家族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一种。本文研究对象的封面上均明确标示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字样的教材。2.2.2插图的定义《辞海》对插画的定义是:插图又名“插画”,指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有的印在正文中间,有的用插页方式,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作用。现在一般所说的插图,主要指文学作品的艺术插图。这是狭义的插图。《中国美术大辞典》对插画的解释是:“插图,亦称‘插画’。是线描画,也可以是着色图,包括实物照片、人物肖像以及各种结合课文内容创作的艺术画作,对正文内容起形象的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作用。”这是广义的插图。本文所指的插图是指除标志、字体等图标以外图像化的视觉传达形式,包括封面、扉页、课文、习作和练习等所有小学语文教科书编排体系中的插画、照片、图表、图标等。这是一种广义的插图。(二)插图的教学价值1.让人感到生命存在的动感效果节奏、韵律表现出的动感效果,韵律和节奏是音乐和诗歌的基本原理,它们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不仅限于声音层面,景物的运动和情感的运动也会形成节奏。节奏变化为艺术美的灵魂。绘画是通过视觉元素,和形象的组合排列的顺序而形成视觉上的韵律感、节奏感,来传达审美信息。这套教材中的许多插图都表现出一种节奏和韵律,借助于对重复元素的适当改变。尤其是在群体动物和人物的表现上,大多通过对同一形象的有序变化,达到一种动态的美感,凸显出一个主体的内在生命力。《美丽的丹一顶鹤》一文中,在这幅两页的大型插图中,从视觉效果看,丹顶鹤的形象是一样的。而画面中丹顶鹤的姿态各不相同,在重复中寻找有序的变化,使丹顶鹤有不同的形态美和姿态美。它们虽然都有黑白羽毛和红色的鹤顶,但有的翅膀贴着身体栖息,有的张开翅膀即将翱翔,有的引吭高歌,有的静静凝神,有的伸颈远眺,有的低头啄羽毛,有的对视低语,有的静静依偎,丰富的姿态给人以生动的动感和活力。这样,同一形象的组合排列顺序和姿态变化所形成的节奏感就被生动地展现出来。在动态的画面中,线条和形状成为跳动的旋律。《狐假虎威》一文的插图中,刺猬、野猪正在迈开腿奔跑,通过对前后肢距离的夸张表现出它们奔跑的速度很快,而老虎大嘴张开,后肢弯曲后蹬、前肢往前扑和狐狸向后倾斜的身体、惊慌上举的双手、向前弯曲迈步的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画面构成一种张力,动作所表现出的弧线也都尽情表现着整体动感的视觉效果。《木兰从军》一文的插图中,旗帜、披风、马尾的轮廓都为波浪形,同时看马的姿势也能得知花木兰正在策马奔腾。《小动物过冬》一文的插图中往同一方向飘扬的叶子也在诉说着同样的动感效果和生命张力。2满足视觉心理需求的平衡效果平衡式构图是在画面的某一角或者一边安排了主体,相对的在画面的另一角或者另一边安排一个陪体,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整,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古诗中的插图如山水插图,往往利用大小对比、虚实对比把小人物和小动物放在大自然中,从而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对立统一的和谐。在动物插图中,动物的颜色往往是鲜明的红色系,与大自然的绿色形成鲜明对比,例如二年级下《狐假虎威》和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狐假虎威》中假借老虎威风的狐狸有着一身红色的皮毛,站在碧绿的草地、树林之中格外显眼,《狼和小羊》中恐吓小羊的老狼也穿着红马甲,这些都与自然环境的绿色形成了强烈的撞色对比,插图中这些色彩对比鲜明,却又不失统一和谐。罗丹说:“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加重要的。”因此,在多样性中寻求统一,才能达到动态平衡的整体效果和生命张力,部编版小学语文插图就做到了这一点。3.表达清新、淡雅的风格色彩能够很好地表达情感、营造氛围。色彩作为表达情感的媒介,其效果是最直接、最自然的。可以说,色彩是视觉艺术中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它包含了明度、纯度和色相三个要素,是赋予不同表达方式和风格的重要手段。从视觉上看,部编版小学语文彩色插图明快鲜亮,描绘了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和喜爱;而黑白图片则显得古老庄重。它们常常勾勒出珍贵的历史瞬间,给孩子们带来沉重而现实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彩色插图与黑白插图相得益彰,丰富了色彩所带来的魅力。三、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编排特点(一)贴近文本,重点突出插图的选择最重要的就是要贴近文本核心内容,图文不符将会使学生产生认知的错误,从而对于文本的理解产生偏差。因此在插图的选择上,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课文插图几乎做到每一幅插图都符合文本所表达的内涵。有的课文篇幅比较长,文字内容也比较分散,所以在插图的选择上就需要编者选择理解上相对困难的、能够表达出文本的重要内容、能够突出文本核心内涵的插图,舍弃一些琐碎的、不重要的插图。这样子能够避免累赘,同时使得学生一目了然地抓住课文的重点,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中心内容。比如一年级下册第11课《彩虹》一文中的插图,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按照文本内容应该有三幅插图,而编者选择了符合课文第二段和第四段内容的两幅插图。一幅是一个小姑娘趴在天空中的彩虹上拿着一个水桶在浇水,另一幅是小姑娘在荡秋千,背景配以蓝色的天空和纯白的云朵,看上去小姑娘就像是在空中飞舞。根据课文的第三段内容,应该还有一幅小姑娘拿着镜子走到桥上,但是编者在这儿却没有将其加入,一方面是受到排版布局的限制,另一方面与编者选中的这两幅插图所表达的文本内容相比,这幅插图的比较简单直白,学生容易理解,其他两幅插图所表达的文本内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二)色彩鲜艳,形象真实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课文插图在整体上使用大量的色彩鲜明的颜色。明亮的颜色相对于暗色调更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使得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同时,通过对插图的观察,加强对文本的内容的理解,充分发挥插图作为助读系统的作用。不同的颜色会传递出不同的情感、文化、心理等信息。红色通常代表吉祥、热烈、喜悦、斗志等;蓝色能让人联想到天空、大海,给人的感觉大多数是平静和安宁,又或是忧伤、失落之感;黑色象征黑暗、神秘、沉稳、肃静等;绿色一般代表生命、森林、希望、青春等。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课文插图在颜色的选择上,主要以红、绿、蓝、黄、黑等颜色为主。比如一年级上册第9课《明天要远足》一文中的其中一幅插图“落日沙滩图”,插图中天空由紫色、蓝色、白色和黄色交相渲染,表现出落日余晖中天空的绚烂夺目,同时近处是黄色的沙滩,视线逐渐远去是蓝色的湖水,更远处是黑色的山峦,色彩层层变化;一年级下册第3课《一个接一个》一文中的插图,在明亮的月夜下,编者并未选择黑白交替表现影子,而是将整幅画面的颜色基调定为紫色,淡紫色的天空下是两个玩闹的孩子,给人以朦胧,优美之感;一年级下册第5课《小公鸡和小鸭子》中的插图,课文的内容是为了表现小公鸡和小鸭子,编者除了画上了一只黄色的小公鸡和黄色的小鸭子,还为这两只小动物配上了大面积的绿色草地作为背景,在草地的两侧辅以红色、黄色和蓝色的花朵作为点缀,使得整幅插图富有生机。一年级课本中有许多的人物插图,在这些人物的选择上,编者更加突出了人物的真实性和时代性。首先,在发型、服装等选择得上,编者所选择的插图中的人物的发型、服装符合时代的潮流。比如一年级下册第16课《一分钟》其中的一幅插图,小男孩穿的是白绿间隔的连帽衫,老师穿的是白色的衬衫和粉色的半身裙。其次,注重生活中的细节。比如在一年级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中其中一幅插图的背景是小女孩的卧室,这幅插图中卧室的窗帘是粉红色的,墙壁上贴有黄色带有小花的壁纸,还贴着小女孩自己画的彩笔画。这些细节的处理,使得小女孩所在的卧室显得非常的真实。最后人物神态各不相同。比如说一年级下册第7课《怎么都快乐》有一幅插图是老鹰捉小鸡。总共有六个小朋友,虽然这六个小朋友在玩同一个游戏,但是每个人的表情都是各不相同,有的小朋友眼睛盯着扮老鹰的小朋友,有的仰天大笑,有的闭着眼睛等。(三)造型生动,富有童趣在学生的不同认知阶段,他们的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逐渐发展成为抽象思维。一年级的学生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划分处于前运算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具有泛灵论的特点,即将人类的特征赋予无生命的物体。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会认为任何物体都是有生命的。因此编者要抓住一年级学生这一年龄段的思维特点,将人的生命或特征赋予到插图形象中去,使得无生命特征的事物表现出人的生命力。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课文插图在表现动植物时,经常使用夸张或者是拟人的手法来表现形象主题,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对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插图抽象程度的统计可知,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课文在插图上使用了大量的漫画图,通过拟人或夸张手法的使用,使得整个教材的课文插图在整体上给人的感受是富有童真童趣,这样子的插图才能更好地打动儿童的内心,让学生在观察到过程中更好的认识事物。比如在一年级上册第2课《小小的船》一文中的插图中的星星是有人的眼睛和嘴巴,这两个人的五官,使得星星具有了人的特点;一年级上册第7课《青蛙写诗》一文中的青蛙本是自然界的青蛙,编者通过对青蛙动作,神态的描绘,让青蛙呈现出正在念诗的状态;一年级下册第17课《动物王国开大会》一文中的其中一幅插图坐在皇位上的老虎;一年级下册第18课《小猴子下山》一文中的插图,猴子穿上了人的衣服,以及丢了西瓜追兔子的行为都凸显人的特征。(四)成组插图,多幅关联在插图选择时,一篇课文往往有1-5幅插图,这些插图之间有的没有任何的联系,只是根据课文内容选择相应的图片。比如一年级上册第10课《大还是小》一文中的插图,编者选择了小男孩穿衣服和小男孩摁按钮两幅插图,这两幅插图之间没有因果关联,只是根据课文的内容而选择出来。有的插图之间是具有前后之间的关联,通过这样的联系使前一视觉印象与后一视觉印象融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这些画面就像是电影中的分镜头,展开了故事化情节。每幅插图在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方面存在变换,任何变化都能成为看点。这种手法有其独特的优势,插图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关联,互为因果,相互对应,连续的画面变化使得学生参与了画面交流,情节也不被打断。这类似连环画,图形的连续情景和情节被逐渐推移和展开,学生会逐渐进入文字和画面所设定的氛围中。比如一年级下册第18课《小猴子下山》一文中的插图,编者选择了5幅插图,第一幅插图是一只小猴子在一片玉米田里,第二幅插图是这只小猴子试图去摘树上的桃子,第三幅插图是小猴子扔了桃子,准备摘西瓜,第四幅图是小猴子丢了西瓜,去抓兔子,最后一幅插图是小猴子空着手回去。这五幅插图让我们看到了小猴子在欲望的支配下,不知满足,最终一无所有;一年级下册第21课《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的插图,这篇课文总共有6幅插图,第一幅插图是一只断尾的壁虎和一条咬着壁虎尾巴的小蛇,第二幅插图是断尾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第三幅插图是断尾壁虎向小牛借尾巴,第四幅插图是断尾壁虎向燕子借尾巴,第五幅插图是小壁虎趴在鹅卵石上准备回家,最后一幅插图是小壁虎将借尾巴的事情告诉壁虎妈妈,这六幅插图形象地展现了小壁虎借尾巴的整个事情发展的过程。同时这6幅插图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就是小壁虎的尾巴在每一幅插图中都在逐渐地变长,最后一幅插图是完全长出来了。通过这一处的细节描写,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壁虎的尾可以再生这一特点。四、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运用策略(一)重视绘制,使一线教师参与插图选择课文插图主要是根据课文的文本内容来绘画,而不是根据眼前的事物来绘画。所以这就需要插图绘画者首先读透文章,抓住文章的重点绘画,而不是简单的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或者是眼前绘画。教材插图最终受用者是教师和学生,所以在选择插图的过程中,应当需要一线教师的参与。一线教师是与学生最直接的接触者,在日常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喜好也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也容易发现插图存在的不足,所以一线教师的参与对于插图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插图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就需要扩大插图的选材,现有的插图内容较为单一,大多是人物肖像画、动物化以及风景画之类的,缺乏对漫画等的加入,因此,在插图的设计方面,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漫画,诗歌等。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调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可见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笔者根据教材主题的总结,把教学目标划分为以下几类:(1)培养优秀品质。小学生是道德认知的关键时段,尤其是来到学校要和同学和老师打交道,会结识更多的朋友,对为人处世会有多要学。关爱他人、集体观念、互助、孝敬、劳动、刻苦、诚实、谦虚、自信、讲信用、珍惜时间等这些优秀的品质被重视起来。(2)感受自然、爱护环境。自然、地球、环境这一类词汇的不断出现也使相应的插图出现,主要包括学习自然常识、了解自然的奥秘、爱护环境。(3)热爱祖国、享受生活。(4)这类插图主要是歌颂爱家乡、爱祖国,享受幸福生活,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5)科技与生活。插图中开始设计科技的话题。科技改变了生活、生活中也有科技,科技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6)动手动脑、勤于思考。这类插图涉及不能局限眼光、不盲目解决问题、要有大局观、用发展的眼光或多角度看待问题等。因此,在教材插图的选择方面,需要充分选择多种内容的,以上的内容尽可能都涉及到,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和课本中的知识。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等方面都在不断发展,但发展还不成熟,对事物的形象美还停留在色彩、形状方面,因此,插图的选材需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二)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的插图教学意识插图不仅直观再现了课文中重要的人物、情节,辅助解释课文,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教学与学习资源。大多数的教师能够意识到插图教学的重要性,但有时候只是局限于思维上,并没有采取相应的行动。同时这种思维上的对于插图教学重要性的意识大部分也只是浅层次的,守旧的。许多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去探索课文插图所蕴含的内在价值。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培养学生的环境中提升自我。从这点出发,就要求教师更新其教育观念,紧跟新课改的步伐,在实践的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师还应当具备欣赏色彩、图像、线条的美学能力,正确认识课文插图的价值和意义,提高插图教学的意识。(三)捕捉联系,加强插图与语文教学的结合度语文课程的主要教学活动包括:课前导入——知识讲解——文章梳理——全文总结等主要环节。在这里的每个环节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在运用插图开展语文教学时,就应当考虑如何在剖析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之上,将插图作为辅助资源合理的融入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之中,而不应当只是将插图作为整堂课的导入,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将插图与教学环节相分离,就容易造成插图教学的效果不佳。如果插图教学的优势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也会加深教师对于插图教学价值的怀疑。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运用插图。比如对于在古诗文的教学中,以一年级下册第十二课《古诗二首》中的《小池》为例。教学的重难点是粗浅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感受诗歌所表现的大自然的美丽。这首诗所配的插图是一幅水墨画,本身诗歌相对于其他文体的文章就更为的抽象,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可以通过对于课文插图的描述、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情感。但是教师也不能将插图放在第一位,使得诗歌成为插图的陪衬。(四)妙用插图,渗透核心价值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育人树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包含了人物插图、动植物插图,它还包含故事情节插图、自然现象插图等。文中插图继承和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插图主要是水彩画和水墨画。与其他版本对比,部编版插图包含较多中国元素,反映传统文化的内容随处可见。例如,一年级上册《江南》《画》,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这些文本或古代诗歌的插图都使用了中国传统水墨画和水彩画的方式。它们是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具有深刻的内涵。教师可以使用这些《窗边的小豆豆》串成一本人人喜爱的传世之作。小学生们在阅读带有插图的语文教材时,会和全世界几千万读过这本书的读者一样,从这本书中收获无数的笑声和感动。小学生们由课堂上一组文的阅读真正走向了课后一本书甚至多本书的阅读,这是令人欣慰的写的延伸。可以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课外创作。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得插图这一课程资源的价值越来越重要。教师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教学时,将插图作为辅助教学的材料,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能够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文本的内涵,因此它是在教学活动中所不能忽视的存在。小学语文插图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想象空间。插图的数量要适当并不是越多越好,太多容易使学生仅仅停留在图的表面而忽略了隐含在它里面的实际意义;太少又不足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这就要求插图编辑者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插图的数量。插图必须反映一定的教学意图,不能仅仅是作为课本一种华而不实的装饰,甚至偏离原定的教学计划,这都是不允许的。无论是教课插图还是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热带项目申请报告
- 2025年饲用酶制剂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5办公耗材采购合同协议
- 2025企业招标承包经营合同范例
- 2025年药效学研究服务项目提案报告模式
- 2025冷冻仓储合同模板
- 建筑外观设计与装饰
- 培训师的角色与技巧
- 揭牌仪式讲话稿15篇
- 商业银行的领导力和管理能力
- 环保行业研究报告
- 物流服务项目的投标书
- 广西太阳能资源分析
- 地铁车站低压配电及照明系统
- CDE网站申请人之窗栏目介绍及用户操作手册
- 行业会计比较(第三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值机业务与行李运输实务(第3版)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高考英语语法填空专项训练(含解析)
- 42式太极剑剑谱及动作说明(吴阿敏)
- 部编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材解读)
- 仁爱英语九年级下册单词表(中英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