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检测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文学类文本阅读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旋转的世界(节选)
陈继光
以前他们的宅院旁就有这么条小河。①龙乾坤跑车回来,可以吃到从田里刚刚摘来的新鲜蔬菜,还可以吃到一碗“呛虾"——这在江南的饭馆中是难得的名菜了。
黄春秋那良种鸡①也是在这条小河边最早培育的。
龙乾坤上班后,她就坐到那架老式织布机前,耳朵里是织机单调的声音,梭机往复是那么迟缓。这时刻,那群鸡,就在屋外的田野里、小河边、竹林里,从容不迫地寻觅它们的美食。
就在五十年代初期,河对岸建起了一座有一万余工人的纺织厂。用大型纺织机械,需要大量纯净的水。渐渐地,这条清澈的河流,变成了一条污水道。鱼、虾都匿迹了。连那些鸡仿佛也变得烦躁起来了。
她的那架织布机终于闲置了。从此,她第一次思索着,大工业使他们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消弭了什么,又增添了什么。
她想到了前不久与西方一个外交家的那次关于饮食的“厨房”谈话。
那位在国际上相当活跃的外交家毫不掩饰地说:“在我们国家,再也吃不到这样美味的鸡了!"他说他们那里的养鸡场,都是用化学激素催肥,结果一只只鸡的确很肥硕,却失去了鲜美的滋味。
这位饱尝世界各国珍馔美肴的外交部长,回国前还在机场餐厅特地点了“春秋鸡"。他让随行记者拍了照片。一幅是他手中抱着那只“春秋鸡”,一幅是他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尝“春秋鸡"。从此,黄春秋与“春秋鸡”名扬海内外。
乘务员来送茶点了。这是个俏丽的姑娘,看起来二十多岁,装扮上一身航空服,显得很有些现代化。她神态优雅轻盈,笑容可掬,还会说点外语,彬彬有礼。头等舱内,总共不过坐十来个乘客,除黄春秋外,都是外宾。按顺序,该将茶点送给黄春秋了,可是,姑娘却
将茶点送到她身旁的芥川君那里,连眼梢也不看她一眼,接着,又送其他几个外宾。倒是芥川君有些过意不去,将面前的茶点让给黄春秋。正在他们推让的时候,姑娘才冷冷地将最后一只茶杯放到黄春秋身旁的茶几上。
“这姑娘长得真漂亮。"黄春秋想,几乎可以与她的儿媳夏慧华媲美。姑娘对她冷待,她却并不介意。黄春秋喝了口红茶,目送着那位俏丽姑娘到机舱去了。
黄春秋注意到,在这批外宾中间,有一个沉默寡言的人,穿着半新的西服,一双眼睛,平时总是那么忧郁,只有当看到鸡的时候,才闪闪发光。②这人叫基洛格,黄春秋在心里暗暗叫他“鸡先生”。这位“鸡先生"专门搜罗世界上各种鸡。为此,不惜耗费巨资。去澳洲找鸢眼鸡,去非洲觅缝纫鸡,去南美寻火地鸡,甚至冒险到极地去探玄冰鸡。他收罗这些鸡,并不是为了经营养鸡事业。据说,他那令许多人美慕的美丽宅院,已经成了一个庞大的鸡巢。基洛格说:“我宁可将一切给鸡,而不愿给人。”
当黄春秋把这个人物,在昨天晚上说给一家人听时,夏慧华说:“这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丰裕社会'中的精神危机。"
谈论中间,她与她的儿子龙星云,都想到了几天前在“鸡餐馆”中发生的事。
五天前,龙星云少年时代的一个同学来登门拜访。这个人虽然比龙星云还小一二岁,却已经是一个闻名全国的社会学家了。他由黄春秋与龙星云陪同,一起到“鸡餐馆"就餐。“鸡餐馆”门庭若市。服务员看到黄春秋来,就将他们引到雅静的小餐厅内。入座后,他们听到屏风背后一片喧哗,刀叉叮当声,竹筷敲碗声,碰杯声,还听到“哗啦"一声,打碎了杯盘,中间还夹杂着粗野的、带着酒意的叫闹声:
“吃啊!才尝了三十个菜就不行啦,——草包!”
“脓包——你要拿出赚大钱时的那种劲头来,——吃!"
"你把这半瓶茅台一口喝干,——我就再吃!"
“你忘了,那个港客的口头禅:舍命陪君子。——喝!”
接着两人开始对骂……
他们转过屏风想去劝阻一下。眼前的景象,使他们都愣住了。
两个东倒西歪的人,面对着令人瞠目的一大堆菜,看来足够三十个人下箸。
这两个吃客,一个吃得脸呈赭红,一个面色青灰,看到陌生人,他们立即停止了谩骂,那神情,又组成了一种联防。
社会学家看到了两个值得深思的典型。黄春秋观察着:两个醉汉与社会学家、她的儿子,都是年轻人,他们处在同一个餐厅中,却是完全不同的两极。还是龙星云比较敏感,用几句话就争得了主动,触到了他们的隐痛。
“你们喝完酒干什么呢"
“干什么——睡大觉!”
“睡醒后干什么呢"
“干什么——飞一趟广州。”
“到广州后干什么呢"
“干什么——老子去挣钱!挣大钱!”
“你们不觉得自己的世界太狭窄吗"龙星云说。
“鸡先生”基洛格从机舱的圆窗前回过头来,用忧郁、冷漠的眼光,扫视了一下头等舱中的同行者。他看到了黄春秋,瞬间,眼中闪出了一丝笑意,朝黄春秋点了一下头。噢,千载难逢的基洛格的笑容。据说,只有在他认为遇到真正的人时,他才开颜一笑。
(有删改)
【注】①黄春秋办养鸡场培育出良品“春秋鸡",成为养鸡专家,赴京开会。选文是从黄春秋在飞机上回忆往事开始的。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春秋曾用老式织布机织布,在田野里、小河边、竹林里养鸡,此行为散发着浓浓的田园
气息。
B.西方那位外交家关于饮食的谈话,反映了工业化时代养殖业重速度、轻质量的倾向。
C.黄春秋对冷待她的乘务员并不介意,缘于这名乘务员与其儿媳夏慧华长得同样漂亮。
D.眼神忧郁、不苟言笑的基洛格,对黄春秋露出了一丝笑意,这说明黄春秋是他欣赏
的人。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头部分通过对比写出黄春秋生存环境的变化,又通过心理描写,表现黄春秋对大工业生产模式利与弊的思考。
B.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矛盾统一体,如王熙风外表光鲜而内心刻毒。本文中女乘务员也是一个外在与内在的矛盾统一体。
C.“鸡餐馆”发生的两个青年大吃大喝、粗野对话的一幕,完全是从黄春秋的视角表现的,这使人物和场景显得非常真实。
D.龙星云“你们不觉得自己的世界太狭窄吗"的反问,既是对两个青年思想现状的评价,又是希望他们有所改变的劝诫。
8.本文两处画线句分别写龙乾坤跑车回来能吃到新鲜蔬菜和“呛虾”、黄春秋在心里给基洛格起了一个“鸡先生"的外号,各有怎样的用意(4分)
9.请简要概括本文穿插的内容,并分析其作用。(6分)
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
每晚七点钟,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但香雪和她的姐妹们对于七点钟的火车,是照等不误的。火车停了,香雪看清了放在一个女学生面前的真是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她打算以最快的速度用鸡蛋换回铅笔盒。她朝车门跑去,上了火车。列车载着香雪飞奔到下一站西山口,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却只有香雪。
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现在她害怕这
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害怕小树林发出的寒寒窣窣的声音。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林子啊!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在皎洁的月光下,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它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军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长大成人的山谷。台儿沟呢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有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
今晚发生了什么事对了,四十个鸡蛋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并不告诉她应该怎么做。她走下铁轨,在小溪旁边蹲了下来。也许现在应该骗娘吧。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她们每天吃几顿饭了。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觉得很精神。她向前望去,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那是台儿沟的姐妹们。她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香雪!
(节选自《哦,香雪》,原载《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有制改)
文本二:
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地解冻了,到处都能听见冰层的断裂声。在村里和家里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孙少平却陷入了极大的苦恼之中。三年的教师生涯结束了,孙少平不得不回家当了农民。他倒不仅仅是为此而苦恼,他的苦恼发自一个青年自立意识的觉醒。他很快就满二十二岁,可是,他仍像一个不成事的孩子生活在一大家人之中,他只是在他们设计的生活框架中干自己的一份活。他渴望独立地寻找自己的生活啊!这并不是说他奢想改变自己的地位和处境——不,哪怕比当农民更苦,只要他像一个男子汉那样去生活一生,他就心满意足了。
一种强烈的愿望就不断从内心升起:他不能甘心在双水村静悄悄地生活一辈子!他老感觉远方有一种东西在向他召唤,他在不间断地做着远行的梦。外面等待他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他难以想象。当然,有一点是肯定的———切都将无比艰难;他赤手空拳,无异于一丛飘蓬。
唉!有时他又动摇了,还是顺从命运的安排吧!生活在家里虽说精神不痛快,但一日三
餐总不要自己操心;再说,有个头疼脑热,也有亲人的关怀和照料……
可是,到外面去闻荡世界的想法,随着他在双水村的苦闷不断加深,却越来越强烈了。他内心为此而炽热地燃烧,有时激动得像打摆子似的颤抖。他意识到,要走就得赶快走!要不,他就可能丧失时机和勇气,那个梦想就将永远成为梦想。现在正当年轻气盛,他为什么不去实现他的梦想呢哪怕他闯荡一回,碰得头破血流再回到双水村来,他也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聊以自慰了。
孙少平已经下决心离开双水村,到外面去闯荡世界。少平已经暗暗把自己外出的目的地选在黄原城。他将在那里怎样生活他只能像大部分流落异地的农民一样去揽工——在包工头承包的各种建筑工地上去做小工,扛石头,提泥包,钻炮眼……不管怎样,他是非去不可了。
(节选自《平凡的世界》,有剥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香雪用四十个鸡蛋换回了梦寐以求的铅笔盒,她盼望明天同学们会再三盘问她,体现了她爱慕虚荣的性格以及激动的心情。
B.香雪独自走了三十里夜路,她的内心经历了从害怕到不怕,再从犹豫到兴奋的变化过程;表现出她的勇气和对未来的憧憬。
C.火车开进了深山,为封闭的台儿沟带来了外面的信息,为人们打开了瞭望世界的窗口,预示着台儿沟走向开放文明的必然趋势。
D.孙少平心中苦恼,主要不是因为他回家当农民了,而是因为他没有独立自主的空间,他想要摆脱束缚,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7.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句中“黯淡"一词既写出了香雪眼中月光的状态,又衬托出她此刻内心的不安与犹豫。
B.“哦,香雪!香雪!”运用反复手法,赞美了香雪以及山区淳朴善良的姑娘们,以群山的回音结束,令人回味无穷。
C.两篇文章语言风格不同,文本一清新、优美、纯净,形象生动富有诗情画意;文本二质朴、凝练、生活化,有着黄土高原的乡土气息。
D.两篇选文都有散文化的倾向,不以情节取胜,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用第一人称的叙事,凸显了人物面对生活变化时内心的挣扎。
8.文本一加点的四处“这样的"意义是否一样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分)
9.学校举办文学经典人物画展,香雪和孙少平人选“青春与梦想”这一板块,请结合文本内容,阐述入选理由。(6分)
山西省长治市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
磨庄的告别(节选)
王良瑛
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倒也算不上“客",是葛子。
葛子预先没打招呼,径直把车停在了莫三坡大门口。莫三坡当时刚抽过一支烟,仰在沙发上迷糊,见到葛子一激灵。想到葛子电话里的云山雾罩,癞蛤蟆趴到脚面子上,不咬人恶心人。村子目前挺安静,千万莫把水搅混了。就手摁响了电话,喊来了莫清明。
葛子没言语,一直站在那里刷手机,刷完了又绕圆饭桌转了一圈儿,才说:“十三爷,这些天,关于咱磨庄搬迁的事,我们想了、做了许多事,来跟您老沟通沟通。”
莫三坡不屑一顾,心里说,你王八羔子“考察论证"明白了?
葛子说:“您知道,北京有个全聚德。”
莫三坡说:“不知道。"
葛子说:“是饭店,年代悠久,以烤鸭闻名。别的店鸭子烤得好不好?再好,少有人光顾,单认这个全聚德。为啥?品牌叫响。”
莫三坡愣怔。
葛子说:“天津有家狗不理,卖包子。"
莫三坡说:“听说了,没吃过。”
葛子说:“包子一咬一兜油,肥而不腻。也是几百年的老店,也是全国都有连锁店,顾客盈门。"
莫三坡心里话,王八羔子尽往鼻子上了说。
葛子说:“就连一个小小的永和豆浆快餐店,大小城市比比皆是,店名的四个字都一模一样,若字体不同,假冒,没人理。”
莫三坡心里话,王八羔子说天书。
葛子来回走着,打着手势。王八羔子在演电视剧了,莫三坡越发不理会。
葛子更加滔滔不绝:“上面说的是吃。喝也同样。杭州龙井茶,号称乾隆皇帝喝过
的,别的绿茶不比龙井差,对不起,我就认龙井。外国饮料?我就认可口可乐、红牛。穿也同样,药店也同样……"
王八羔子不着边际了,是不是发神经?
葛子提过来一个文件箱,打开,拿出一摞图片,在饭桌上一张张展开来:布满奇石的
磨山,飘着“雪花”的石磨,焦黄的锅盔,褐色的烧鸡……最引人注目的是街心的那棵古槐,古槐下那盘特别大的老磨。
莫三坡和莫清明面面相觑,猜不透王八羔子什么时候拍摄,更猜不透王八羔子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葛子亮出了底牌:“我前面说了一大通,概括起来不过两个字,品牌。"葛子说,产品必须创品牌;要创出品牌保住品牌,一是靠质量,二是要注册。因此咱要注册,注册莫家石磨,莫家锅盔,注册了才是自己的。我注册了你再做,对不起,侵权;愿意做,欢
迎,但必须挂上我注册的商标,做我们的连锁店。葛子说,不光注册石磨注册锅盔,还要注册茶叶。磨庄搬迁,腾出的土地与外村的耕地连成片,正好,建成千亩茶园,注册一个“北极干烘”——整个中国由此往北的气候不再适合茶树的生长,磨山就是最北端的产茶地。葛子说,开阔的细沙滩,不能再枉费着,建展示厅,建销售点,建餐馆,集游乐餐饮于一体。把凿石磨、磨面粉、压锅盔、烤烧鸡全过程演示,供游人参观。至于街心的古槐老磨,系历史文化遗产,表明了莫家,也是中国农村演进的缩影,申请保护,供游人温习过去,展望未来。总而言之,锅盔照常做,做得更好;钱照常赚,赚得更多。十三爷当年带领磨庄人从石头里钻出来,做锅盔、烤烧鸡,功莫大焉。可还得像蠽蟉鬼[注]那样冲破裹在身上的那层硬壳,脱出来,能飞能叫,以新的面貌展现于世才好。
葛子还说了一些什么股呀,什么率呀,什么比呀,头头是道汤水不漏,莫三坡虽是似懂非懂,却渐渐折服了。二三十年来好像今日才认识这个王八羔子,禁不住喃喃地感慨了一句:“羔子,你哪来的气量!"
葛子居然笑了笑:“十三爷,葛子实言相告,我一个人的气量不够,还有一位高人,一位投资者——”
葛子扎扎实实地说出了一个名字:莫清峰。
莫三坡惊得眼直瞪,又似受了重重一击。儿子清峰吗?也成王八羔子了?可是一丝一毫没透露呀!
葛子从莫清明那里进入了磨庄微信群。晚间即在群里发了视频:
我是莫海伦,原名莫宗海,小名葛子,外名泥鳅,省财政大学毕业。今天,我,也代表我清峰叔,和乡亲们说说话,说说咱们磨庄的搬迁,磨庄的前途……
他讲了对磨庄前景的设计,跟莫三坡和莫清明讲过的,而且更详细。最后还来了几句鼓舞人心的话:“挺起胸往前走,磨庄人往后的日子,杠杠的!"
葛子赚得了玫瑰、鲜花、拇指、抱拳。
晚上,莫三坡终于接到了儿子的电话。
莫三坡半悬空里来了一句:“你和葛子王八羔子合伙鼓捣的什么名堂?”
莫清峰不惊不乍:“他告诉您啦?仅仅多一个投资项目是了,搞总的谋划,具体还得由您和我清明哥打理。"
却是一记重锤击在莫三坡心上,他猛地醒悟:是叫我给他们打工呀!
莫三坡骂一声,怒冲冲摁死了电话。
周传林来电话了。一听莫三坡喘气呼呼响,对答不着调,问他:“哥在和谁赌气?”
莫三坡便把葛子和儿子合谋鼓捣的关于磨庄的这事那事说了一通。不料周传林一听竟一阵畅笑:“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呀,烧香拜佛,哪里寻去!老哥您舍不下锅盔产业链,年轻人知识广博想得开阔,把哥您心里多少天的郁结解开了。"便一条一条讲了道理,莫三坡同样懂又不懂的。但他相信既是周传林所说,大致不会错,因为他“有脑子”,于是心也慢慢平稳下来。
[注]蠽蟉(jiéliú)鬼:蝉的幼虫。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的是对于磨庄搬迁一事,以葛子和莫清峰为代表的年轻人同莫三坡等人观念上的冲突,是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B.“村子目前挺安静,千万莫把水搅混了"是莫三坡对形势的判断,但人们点赞葛子说明莫三坡的判断不准,村民们对改革的接受程度并不低。
C.“说天书”“演电视剧"“越发不理会”“不着边际"“发神经”等,反映出莫三坡对新事物的陌生与隔阂,说明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落伍者。
D.“合伙鼓捣的什么名堂"“叫我给他们打工呀”,说明莫三坡心理的阴暗和自私,他不理解年轻人的魄力和眼光,不愿意为他们提供施展拳脚的舞台。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既写了告别,也写了许多许多无法告别的东西,比如老槐树、石磨、村子周围的土地等,丰富了内蕴、深化了主题。
B.莫清峰的直接出场在文中虽然极短,但他和父亲的交谈、葛子和周传林对他的夸赞,都突出了他有气魄有能力的特征。
C.葛子的形象主要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塑造的,莫三坡视角与周传林视角中的葛子互相呼应,使人物形象更立体完整。
D.葛子“蠽蟉鬼"“功莫大焉”等语言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夹杂书面语,符合年轻人出生于本土、又受过高等教育的经历。
8.请结合文章谈谈题目“磨庄的告别"包含哪些含义?(6分)
9.文章写“葛子亮出了底牌”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山西省忻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黄河精魂
刘白羽
在抗日战争的连天烽火中,我曾栉风沐雨,九渡黄河。隆冬寒天,冰川崩裂,步履其上,如临深渊,其峻,其险,令人神魂惊悚;而当初夏,山洪激发,奔腾澎湃,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千万里,其神魄,其气韵,顿使我心胸为之开阔,禁不住仰天长啸。
你,母亲的河流,啊!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浩浩然,茫茫然,滂滂然,沛沛然!
你诞生了丰裕富饶的黄河文化,抚育了惊天动地的黄河英灵。近来,随着年事日增,回顾既往,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一往无前。黄河,你不愧是华夏文明的伟大象征。历史上,不论来自国内、国外的民族危难如何严酷,只要黄河母亲一声怒吼,全体人民就会呼啸而起,团结奋斗,扭转乾坤,转危为安。举例说,二次大战中,中国被侵略的时间最长,所遭受的灾难最重,因而,所进行的血战也最为壮烈,无数英雄的热血洒遍大地,壮志凛然千秋。正是在这前赴后继、慷慨悲歌的大背景下,爆发了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最为黄钟大吕的交响,最为神奇瑰丽的篇章——抗日战争。而指挥这一交响、抒写这一篇章的,就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曾记得,在黄土高原之上、延安凤凰山下,那幽静的小屋里,那烛光闪烁之中,毛主席亲自分派我深入华北敌后。革命导师大气磅礴、奋笔直书的情景,至今想起,犹历历在目。接受任务后,我乘着皮筏,穿越滔滔波浪,强渡黄河。那一刻,我恍然悟到,毛主席的神魄,正是黄河的神魄。出发途中与完成任务后归来,我直观地感觉到了毛主席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从容潇洒和制定游击战、确立持久战的深思熟虑。毛泽东是中国的马克思,他率领我们在血雨腥风中,砸碎旧世界的桎梏,创造一个亮堂堂的新世界。
有一次,我从黄河中游过渡,登上太行诸峰。正是春光明媚,山野里桃李盛开。在山上,我见到了朱德总司令。我和朱总司令,初识于风雪汾河,但在太行山,才相知相熟起来。朱老总宽厚仁德,雄才伟略,雍容大度,扬眉万里,手挥千军。不久,日寇向太行山发动大扫荡,恰逢此时,漳河水势陡然暴涨,咆哮奔腾,摧崖拍岸。前有洪水,后有敌军,形势十分危急。然而,我看到朱总司令镇定地站在悬崖之上,谈笑间,指挥队伍泅渡,心头立刻溢满了自信。果然,当队伍转移到太行深处,眼前顿时浓荫蔽天,清溪潺潺。终于迎来了反扫荡,千山万壑,擂鼓助威,抗日战士如黄河东去,势如破竹,一往无前。
又一次,队伍向黄河下游挺进。平原烈火,红缨枪如林木戟立,地下道似星罗棋布。朗朗的蓝天下,健儿们策马飞驰。在南宫,我见到了邓小平政委。小平同志正与美国人卡尔逊交谈,那是一间古老的厅堂,高大而荫凉。话题是国际形势,小平同志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他精辟的分析,竟然震撼了卡尔逊的心灵。若干年后,卡尔逊回忆起当年那番谈话,充满敬意地写道:“……他矮而胖,身体很结实,头脑像芥末一样灵敏。一天下午,我们讨论了国际政治的整个领域,他掌握的情况之多,使我吃惊。有件材料,弄得我目瞪口呆,茫然不知作答。他说:‘去年,美国把从国外购买的武器一半以上提供给了日本。’‘你能肯定吗'我问。我知道美国人民不会这么做的,怎么能把战争物资卖给一个侵略国家呢‘是的,'他肯定地说,‘消息来源,就是你们美国的新闻电讯。’我很尴尬,说:‘恐怕是电讯搞错了,在过去一年中,我亲眼看到了中国人民遭受的屠杀和蹂躏,我不能相信,美国人会有意地介入这场灾难。'但是,事实毕竟是事实,后来我了解到,日本的确是得到了美国的大量武装。"
小平同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他的血脉里,似乎正汩汩流动着黄河的灵慧。
也就是在那以后不久,我们从南宫进入国统区,向黄河前进。路上,国民党负责护送我们的人,嫌天热,躺在了树底下歇凉。谁知不远处就是日军阵地,好险啊!末了,我们机智突围,并顺利渡过黄河。
斗转星移,天翻地覆。一唱雄鸡天下白。黄河依然是母亲河,千秋万载,不改其志。危难时,她发出怒吼,振聋发聩。太平时,她波翻浪舞,一路欢歌。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天,我乘飞机从乌鲁木齐回京。登机时,半空里还是一片浓云密雨的景象,待穿过云层,升上高空,蓝天顿时一碧如洗,万里无云。凭窗俯瞰,下面是一望无垠的冰峰雪岭,重重叠叠,白纹如网,皑皑耀人眼目。
飞了一程,则君临茫茫无际的黄土高原。纵目处,黄色的沙丘中,蜿蜒盘绕着一条细长细长的飘带,若隐若现,闪闪烁烁。又过了一程,就接着金光汇聚的黄河了。啊,黄河,你在人民的大地上恣肆流淌,纵情欢笑。你是文化,你是文明,你是风华,你是气概。你哺育了中华民族几千年,而今,又鼓舞着亿万人民乘风破浪,激流勇进。长风一拂,万弩齐发啊!黄河,你奔出涌向二十一世纪的气势吧!你唱出迎接二十一世纪的赞歌吧!虽有险阻,虽有暗礁,然而,我们的哲学,我们的信仰,我们的理论,必定成为现实。长歌当啸,黄河,你这壮丽的航程,你这古典而又现代的风范,你这赫赫巍巍的民族精魂!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引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状黄河奔腾气势,引毛泽东“一唱雄鸡天下白"抒对新中国成立的欢欣,信手拈来,契合无间。
B.“浩浩然,茫茫然,滂滂然,沛沛然!”这组排比短句是作者触景生情之感,突出黄河流域面积大、河水混浊、水量丰沛等特点。
C.作者巧用景物烘托情感,如以“咆哮奔腾,摧崖拍岸"渲染遭遇险境的危急,以“浓荫蔽天,清溪潺潺"烘托成功转移的愉悦。
D.文中摘引卡尔逊回忆录中的文字,既突出邓小平才学渊博、睿智、敏锐等特点,也表达了卡尔逊对他由衷的钦敬、欣赏之意。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回忆九渡黄河,概写冬、夏不同时节黄河或险峻或雄浑的景象,抒发自己或惊悚或开阔的感触,领起下文。
B.“红缨枪如林木戟立,地下道似星罗棋布”这两句用比喻、夸张手法,令人想见太行山抗日根据地队伍之浩大、防守之严密。
C.“危难时,她发出怒吼,振聋发聩。太平时,她波翻浪舞,一路欢歌。"这两句结构相同,对比鲜明,比拟生动,情感饱满真挚。
D.文章以“黄河”为线索贯串全文,熔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通篇都用“你"指称黄河,叙述亲切自然,增强了感染力。
8.刘白羽认为,散文“应使人读了从中获得美感、诗意与深邃而优美的意境,才令人惊喜或惊叹,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哲理的启迪”(《刘白羽散文选》)。通读全文,请简要分析本文是怎样创造美的意境的。(4分)
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读书小组拟以此文末段为例,写一则语言鉴赏札记。经讨论,大家提出两个角度:如诗的韵律和灵动的修辞。请任选其一,围绕选定角度写出你的鉴赏要点。(6分)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爱不落下(节选)
雪漠
太阳:
写这封信的时候好开心,整个心里都是陶醉和酣然,好像在梦里跟您相遇了。
可惜,搁下笔,又过了一会儿,疼痛把我一脚踹回了现实。
谢谢您信里对我的鼓励。
①虽然知道您是在给我力量,是想让我开心一点,但我还是觉得踏实了一些。
只是,不知道究竟是您的语言拯救了我,还是您内心的诗意掘救了我,抑或是。我从自己的世界里短暂地跳脱出来,进入了您的世界
为了晚上能早点睡觉,我调整了一下作息。从这个细节上,您也许能看出我心里掩饰不住的害怕。确实是的,我觉得自己得做些什么,好应对这可怕的、突如其来的新情况,就好像出现吐血的情况后,我就得准备止血针、止血药,以及每天煲点红枣水来喝一样。我想到了晚上要早一点睡,白天的三餐里每餐要多加一勺营养粉,睡前还要增加一顿蛋白粉(如果喝得下的话)。
我在心里不断对自己说,别害怕,一切都是幻化的,赶在死神追到你之前尽可能多做些事情,别的一切都不要去管它……不断地为自己打气。但我之所以要不断为自己打气,正是因为气一直都不足,甚至可以说我根本没有底气。
我再次成为死神的玩物了,但这次我并不害怕死。好几次我都在睡梦中感到空气不足、缺氧,我常常想,哪天会不会就这样窒息在梦中
要真是这样,那倒也解脱了。
我甚至想象过,早晨起来,住隔壁房的夏雨发现我在夜里走了,她慌乱地给我父母打电话……我什么都想象过了,把各种可能性都加进了想象里,然后我发现,在这想象的过程中,我以为自已已经解脱了,心中竞有种事不关已的轻松。
对不起,我不该说这些话。但是,老师,您是我的太阳,除了您,这些可能很阴暗的心理,我谁也不能告诉,它们就沤在我心里发酵着。
您发现没今天我的心情是灰黑色的。我觉得自己又掉进了倾盆大雨的泥泞中,周围鸟天暗地,雨打得我睁不开眼睛,足下是把我吸得死死的淤泥,我举步维艰。
那种欲摧毁我意志的力量又开始凝聚和运动起来了。我自以为已经超越了死神,但原来,这只是我的幼雅想法而已。太阳,给我一点力量!
没想到今天写下的竞是这些,犹豫着该不该给您发过去……
您不争气的丫头
2018年5月3日,星期四,阵雨
丫头:
你可以说任何你想说的话,不用担心。天空既然会洒下星光,为啥不能偶尔下一场小雨对我来说,你的心情就像春而,甜蜜而忱伤。
当然,我也读到了苦涩,你被疾病夺走了一切,包括你自由选择生活的权利,它给了你无尽的疼痛和煎热。
最初闭关的时候,我也曾觉得孤苦。②我现在还记得,抓苦的感觉就像候在身旁的魔鬼,一口就吞掉了失落的我——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年轻,我的头上还没有这么多白发,但我的心里写满了苦涩和沧桑。
是什么拯救了我,你知道吗是修行、读书和写作。修行和读书让我明白,写作让我的明白有了价值。如果没有它们,我就是一个孤僻和都都寡欢的人,就像苹果树上长出的一颗梨子。不合常理,不依逻辑,却发生了。苹果们都想将我搓圈,让我变成苹果,但我只想做好一个菜子,然后把种子搬进土地里,长出参天的梨树,结出无数的果子,并且让果实们饱满一些,甘甜一些,多一点水分,让每一个吃到它们的人。都能甜到心里。于是,我终于长成了一棵这样的大树,从此再也不会感到抓独了。
你知道大树的幸福是什么吗是把根须伸进很深很深的地底,从那里不断地吸收养分,然后把最香甜的收获都变成果子,送给那些采摘它们的人。大树总是尽量让叶子浓密一些,多指住几缕烤人的阳光,多遮住一些打温衣物头发的雨滴,让树下的人们能更加安心,更加惬意一些。
无尽的幸福啊,赶走了一切的苦涩。从此,大树的世界里只剩下诗意,哪怕牺牲自己,无止境地成全,它也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丫头,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没法拒绝的,尤其是病苦、衰老和死亡。所以,接受世界的残酗。每一个生灵的活着,本身就是一件残酷的事。我们改变不了这种残酷,但我们可以在残酷中幸福。
你还记得那只棘在大树上吃松果的小松鼠吗它用小小的手拿着大大的松果,小嘴飞快地啃着。同时,它又警觉地注视着周围,尖尖的小耳朵时不时转一下。吃完之后,它舔了舔小手,然后蹦蹦跳跳地跑了,跟另一只小松鼠一起,在树枝上来回跳跃着。你说,你不知道小松鼠当时在想些什么,但你觉得它是快乐的。③它快乐地在树枝上奔跑着,快乐地晒着太阳,快乐地吃着松果。
我还记得,说这些话的时候,你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耀着,虽然疼痛突然裳击了你,你流了好多眼泪,但是当疼痛没那么剧烈时,你又笑了。我真喜欢看你灿烂地笑。
命运老人把一般人在七八十年里受的苦,都一股脑地倾注在你三十年的生命里了。尤其是这三四年,你受尽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楚。但是,姑娘啊,也正是这苦,才让你有了一般人享受不到的另一种人生精彩。当你失去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得到。
丫头,看看窗外的蓝天,看看天上的白云,不要看你的疼,不要看你的瘦,不要看你得不到的一切,也不要看你不愿见到的一切。它们是笼军在你头上的乌云,虽然不太好看,但很快就会被大风吹散。你看,风儿不是在卖力地吹吗④用不了多久,你的世界就会像你头顶的天空一样,阳光灿烂。
丫头,世界上有那么多美丽的故事,我们一起看看可好擦干你心头的泪水,把苦涩和着烈酒一口气喝下吧,这段路,让我们一起豪情万丈地走。
2018年5月4日,星期五,晴(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丫头以“太阳"称呼老师,既表达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也可以看出老师在她生命中的重要性。
B.Y头在信中说“疼痛把我一脚踹回了现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病痛对Y头的折磨既有身体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C.Y头为了应对身体的新情况,调整了作息和饮食,可见丫头一直以坚强的意志和极大的信心对抗病魔,
D.老师的回信既有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也有对个人心路历程的剖析,借以对丫头的困惑进行疏导。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作者使用“虽然"和“但”表示前后语意的转折,强调了老师之前对丫头宽慰的作用。
B.句子②中的“孤苦"“失落”是老师年轻时的感受,表明老师年轻时和Y头一样经受过病痛的折磨。
C.句子③描写松鼠的“快乐",意在引导丫头在病痛折磨中要依然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D.句子④表达出乐观的态度,与前文“在残酷中幸福”“另一种人生精彩"“也是在得到”相互照应。
8.老师在回信中,从哪几个方面来宽慰丫头请加以梳理概括。(4分)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读书札记。经讨论,小组确定的主题词为“诗意·拯救"。请围绕主题词写出你的札记要点。(6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旋转的世界(节选)
陈继光
以前他们的宅院旁就有这么条小河。①龙乾坤跑车回来,可以吃到从田里刚刚摘来的新鲜蔬菜,还可以吃到一碗“呛虾”——这在江南的饭馆中是难得的名菜了。
黄春秋那良种鸡①也是在这条小河边最早培育的。
龙乾坤上班后,她就坐到那架老式织布机前,耳朵里是织机单调的声音,梭机往复是那么迟缓。这时刻,那群鸡,就在屋外的田野里、小河边、竹林里,从容不迫地寻觅它们的美食。
就在五十年代初期,河对岸建起了一座有一万余工人的纺织厂。用大型纺织机械,需要大量纯净的水。渐渐地,这条清澈的河流,变成了一条污水道。鱼、虾都匿迹了。连那些鸡仿佛也变得烦躁起来了。
她的那架织布机终于闲置了。从此,她第一次思索着,大工业使他们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消弭了什么,又增添了什么。
她想到了前不久与西方一个外交家的那次关于饮食的“厨房"谈话。
那位在国际上相当活跃的外交家毫不掩饰地说:“在我们国家,再也吃不到这样美味的鸡了!"他说他们那里的养鸡场,都是用化学激素催肥,结果一只只鸡的确很肥硕,却失去了鲜美的滋味。
这位饱尝世界各国珍馔美肴的外交部长,回国前还在机场餐厅特地点了“春秋鸡”。他让随行记者拍了照片。一幅是他手中抱着那只“春秋鸡",一幅是他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尝“春秋鸡”。从此,黄春秋与“春秋鸡"名扬海内外。
乘务员来送茶点了。这是个俏丽的姑娘,看起来二十多岁,装扮上一身航空服,显得很有些现代化。她神态优雅轻盈,笑容可掬,还会说点外语,彬彬有礼。头等舱内,总共不过坐十来个乘客,除黄春秋外,都是外宾。按顺序,该将茶点送给黄春秋了,可是,姑娘却
将茶点送到她身旁的芥川君那里,连眼梢也不看她一眼,接着,又送其他几个外宾。倒是芥川君有些过意不去,将面前的茶点让给黄春秋。正在他们推让的时候,姑娘才冷冷地将最后一只茶杯放到黄春秋身旁的茶几上。
“这姑娘长得真漂亮。”黄春秋想,几乎可以与她的儿媳夏慧华媲美。姑娘对她冷待,她却并不介意。黄春秋喝了口红茶,目送着那位俏丽姑娘到机舱去了。
黄春秋注意到,在这批外宾中间,有一个沉默寡言的人,穿着半新的西服,一双眼睛,平时总是那么忧郁,只有当看到鸡的时候,才闪闪发光。②这人叫基洛格,黄春秋在心里暗暗叫他“鸡先生"。这位“鸡先生”专门搜罗世界上各种鸡。为此,不惜耗费巨资。去澳洲找鸢眼鸡,去非洲觅缝纫鸡,去南美寻火地鸡,甚至冒险到极地去探玄冰鸡。他收罗这些鸡,并不是为了经营养鸡事业。据说,他那令许多人美慕的美丽宅院,已经成了一个庞大的鸡巢。基洛格说:“我宁可将一切给鸡,而不愿给人。"
当黄春秋把这个人物,在昨天晚上说给一家人听时,夏慧华说:“这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丰裕社会'中的精神危机。”
谈论中间,她与她的儿子龙星云,都想到了几天前在“鸡餐馆"中发生的事。
五天前,龙星云少年时代的一个同学来登门拜访。这个人虽然比龙星云还小一二岁,却已经是一个闻名全国的社会学家了。他由黄春秋与龙星云陪同,一起到“鸡餐馆”就餐。“鸡餐馆"门庭若市。服务员看到黄春秋来,就将他们引到雅静的小餐厅内。入座后,他们听到屏风背后一片喧哗,刀叉叮当声,竹筷敲碗声,碰杯声,还听到“哗啦”一声,打碎了杯盘,中间还夹杂着粗野的、带着酒意的叫闹声:
“吃啊!才尝了三十个菜就不行啦,——草包!"
“脓包——你要拿出赚大钱时的那种劲头来,——吃!”
"你把这半瓶茅台一口喝干,——我就再吃!"
“你忘了,那个港客的口头禅:舍命陪君子。——喝!"
接着两人开始对骂……
他们转过屏风想去劝阻一下。眼前的景象,使他们都愣住了。
两个东倒西歪的人,面对着令人瞠目的一大堆菜,看来足够三十个人下箸。
这两个吃客,一个吃得脸呈赭红,一个面色青灰,看到陌生人,他们立即停止了谩骂,那神情,又组成了一种联防。
社会学家看到了两个值得深思的典型。黄春秋观察着:两个醉汉与社会学家、她的儿子,都是年轻人,他们处在同一个餐厅中,却是完全不同的两极。还是龙星云比较敏感,用几句话就争得了主动,触到了他们的隐痛。
“你们喝完酒干什么呢”
“干什么——睡大觉!"
“睡醒后干什么呢”
“干什么——飞一趟广州。"
“到广州后干什么呢”
“干什么——老子去挣钱!挣大钱!"
“你们不觉得自己的世界太狭窄吗”龙星云说。
“鸡先生"基洛格从机舱的圆窗前回过头来,用忧郁、冷漠的眼光,扫视了一下头等舱中的同行者。他看到了黄春秋,瞬间,眼中闪出了一丝笑意,朝黄春秋点了一下头。噢,千载难逢的基洛格的笑容。据说,只有在他认为遇到真正的人时,他才开颜一笑。
(有删改)
【注】①黄春秋办养鸡场培育出良品“春秋鸡”,成为养鸡专家,赴京开会。选文是从黄春秋在飞机上回忆往事开始的。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春秋曾用老式织布机织布,在田野里、小河边、竹林里养鸡,此行为散发着浓浓的田园
气息。
B.西方那位外交家关于饮食的谈话,反映了工业化时代养殖业重速度、轻质量的倾向。
C.黄春秋对冷待她的乘务员并不介意,缘于这名乘务员与其儿媳夏慧华长得同样漂亮。
D.眼神忧郁、不苟言笑的基洛格,对黄春秋露出了一丝笑意,这说明黄春秋是他欣赏
的人。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头部分通过对比写出黄春秋生存环境的变化,又通过心理描写,表现黄春秋对大工业生产模式利与弊的思考。
B.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矛盾统一体,如王熙风外表光鲜而内心刻毒。本文中女乘务员也是一个外在与内在的矛盾统一体。
C.“鸡餐馆"发生的两个青年大吃大喝、粗野对话的一幕,完全是从黄春秋的视角表现的,这使人物和场景显得非常真实。
D.龙星云“你们不觉得自己的世界太狭窄吗”的反问,既是对两个青年思想现状的评价,又是希望他们有所改变的劝诫。
8.本文两处画线句分别写龙乾坤跑车回来能吃到新鲜蔬菜和“呛虾"、黄春秋在心里给基洛格起了一个“鸡先生”的外号,各有怎样的用意(4分)
9.请简要概括本文穿插的内容,并分析其作用。(6分)
6.C【解析】"缘于这名乘务员与其儿媳夏慧华长得同样漂亮"错,从文中黄春秋的各种表现看,原因应是她内在的修养。
7.C【解析】"完全是从黄春秋的视角表现的"错,应该是从黄春秋、社会学家和龙星云的视角表现的。
8.①表现了过去的自然环境好,没有污染。②反映了基洛格对世界上各种鸡的喜爱。(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穿插的内容:本文以黄春秋乘机赴京参会为叙述主线,穿插记叙了养鸡环境的变化、西方某外交家的话及其吃"春秋鸡"的情景、基洛格对各种鸡的爱好和夏慧华的话,以及两个青年大闹"鸡餐馆"的种种回忆的内容。(2分)穿插的作用:①穿插的这些回忆反映了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物质丰富伴随精神匮乏的社会现象,深化小说的主旨,引发读者深入思考。②在黄春秋赴京参会这一单纯的叙事主线上,穿插了如此丰富的内容,使文本的叙述富于变化,更有张力。(作用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必须结合文本,否则不给分)
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
每晚七点钟,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但香雪和她的姐妹们对于七点钟的火车,是照等不误的。火车停了,香雪看清了放在一个女学生面前的真是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她打算以最快的速度用鸡蛋换回铅笔盒。她朝车门跑去,上了火车。列车载着香雪飞奔到下一站西山口,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却只有香雪。
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现在她害怕这
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害怕小树林发出的寒寒窣窣的声音。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林子啊!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在皎洁的月光下,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它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军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长大成人的山谷。台儿沟呢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有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
今晚发生了什么事对了,四十个鸡蛋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并不告诉她应该怎么做。她走下铁轨,在小溪旁边蹲了下来。也许现在应该骗娘吧。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她们每天吃几顿饭了。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觉得很精神。她向前望去,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那是台儿沟的姐妹们。她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香雪!
(节选自《哦,香雪》,原载《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有制改)
文本二:
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地解冻了,到处都能听见冰层的断裂声。在村里和家里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孙少平却陷入了极大的苦恼之中。三年的教师生涯结束了,孙少平不得不回家当了农民。他倒不仅仅是为此而苦恼,他的苦恼发自一个青年自立意识的觉醒。他很快就满二十二岁,可是,他仍像一个不成事的孩子生活在一大家人之中,他只是在他们设计的生活框架中干自己的一份活。他渴望独立地寻找自己的生活啊!这并不是说他奢想改变自己的地位和处境——不,哪怕比当农民更苦,只要他像一个男子汉那样去生活一生,他就心满意足了。
一种强烈的愿望就不断从内心升起:他不能甘心在双水村静悄悄地生活一辈子!他老感觉远方有一种东西在向他召唤,他在不间断地做着远行的梦。外面等待他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他难以想象。当然,有一点是肯定的———切都将无比艰难;他赤手空拳,无异于一丛飘蓬。
唉!有时他又动摇了,还是顺从命运的安排吧!生活在家里虽说精神不痛快,但一日三
餐总不要自己操心;再说,有个头疼脑热,也有亲人的关怀和照料……
可是,到外面去闻荡世界的想法,随着他在双水村的苦闷不断加深,却越来越强烈了。他内心为此而炽热地燃烧,有时激动得像打摆子似的颤抖。他意识到,要走就得赶快走!要不,他就可能丧失时机和勇气,那个梦想就将永远成为梦想。现在正当年轻气盛,他为什么不去实现他的梦想呢哪怕他闯荡一回,碰得头破血流再回到双水村来,他也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聊以自慰了。
孙少平已经下决心离开双水村,到外面去闯荡世界。少平已经暗暗把自己外出的目的地选在黄原城。他将在那里怎样生活他只能像大部分流落异地的农民一样去揽工——在包工头承包的各种建筑工地上去做小工,扛石头,提泥包,钻炮眼……不管怎样,他是非去不可了。
(节选自《平凡的世界》,有剥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香雪用四十个鸡蛋换回了梦寐以求的铅笔盒,她盼望明天同学们会再三盘问她,体现了她爱慕虚荣的性格以及激动的心情。
B.香雪独自走了三十里夜路,她的内心经历了从害怕到不怕,再从犹豫到兴奋的变化过程;表现出她的勇气和对未来的憧憬。
C.火车开进了深山,为封闭的台儿沟带来了外面的信息,为人们打开了瞭望世界的窗口,预示着台儿沟走向开放文明的必然趋势。
D.孙少平心中苦恼,主要不是因为他回家当农民了,而是因为他没有独立自主的空间,他想要摆脱束缚,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7.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句中“黯淡"一词既写出了香雪眼中月光的状态,又衬托出她此刻内心的不安与犹豫。
B.“哦,香雪!香雪!”运用反复手法,赞美了香雪以及山区淳朴善良的姑娘们,以群山的回音结束,令人回味无穷。
C.两篇文章语言风格不同,文本一清新、优美、纯净,形象生动富有诗情画意;文本二质朴、凝练、生活化,有着黄土高原的乡土气息。
D.两篇选文都有散文化的倾向,不以情节取胜,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用第一人称的叙事,凸显了人物面对生活变化时内心的挣扎。
8.文本一加点的四处“这样的"意义是否一样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分)
9.学校举办文学经典人物画展,香雪和孙少平人选“青春与梦想”这一板块,请结合文本内容,阐述入选理由。(6分)
6.【答案】A【解析】小说并非要体现她爱慕虚荣的性格。
7.【答案】D【解析】“第一人称"有误。
8.【答案】不一样。①前三个“这样的”意义相同,指香雪在深夜独自走在大山中看到的景象时独特的感受。“闪闪发光的盒子"给了她战胜恐惧的力量,这些景物随她的心情变得异常美妙起来;②后一个“这样的”指香雪自己想象的变化后的台儿沟的情景。铅笔盒带给她信心和勇气,香雪由关注自我到关注自己生存的世界,表达了她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和对台儿沟未来的美好憧憬。
9.【答案】①青春的香雪心中充满了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她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
②年轻的孙少平不想安于现状,他有着青春的激情和冲动,渴望走出乡村,实现人生价值。
③青春就应该追求梦想。香雪和孙少平为了追求梦想,不畏艰难,勇敢前行,所以入选。
山西省长治市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
磨庄的告别(节选)
王良瑛
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倒也算不上“客",是葛子。
葛子预先没打招呼,径直把车停在了莫三坡大门口。莫三坡当时刚抽过一支烟,仰在沙发上迷糊,见到葛子一激灵。想到葛子电话里的云山雾罩,癞蛤蟆趴到脚面子上,不咬人恶心人。村子目前挺安静,千万莫把水搅混了。就手摁响了电话,喊来了莫清明。
葛子没言语,一直站在那里刷手机,刷完了又绕圆饭桌转了一圈儿,才说:“十三爷,这些天,关于咱磨庄搬迁的事,我们想了、做了许多事,来跟您老沟通沟通。”
莫三坡不屑一顾,心里说,你王八羔子“考察论证"明白了?
葛子说:“您知道,北京有个全聚德。”
莫三坡说:“不知道。"
葛子说:“是饭店,年代悠久,以烤鸭闻名。别的店鸭子烤得好不好?再好,少有人光顾,单认这个全聚德。为啥?品牌叫响。”
莫三坡愣怔。
葛子说:“天津有家狗不理,卖包子。"
莫三坡说:“听说了,没吃过。”
葛子说:“包子一咬一兜油,肥而不腻。也是几百年的老店,也是全国都有连锁店,顾客盈门。"
莫三坡心里话,王八羔子尽往鼻子上了说。
葛子说:“就连一个小小的永和豆浆快餐店,大小城市比比皆是,店名的四个字都一模一样,若字体不同,假冒,没人理。”
莫三坡心里话,王八羔子说天书。
葛子来回走着,打着手势。王八羔子在演电视剧了,莫三坡越发不理会。
葛子更加滔滔不绝:“上面说的是吃。喝也同样。杭州龙井茶,号称乾隆皇帝喝过
的,别的绿茶不比龙井差,对不起,我就认龙井。外国饮料?我就认可口可乐、红牛。穿也同样,药店也同样……"
王八羔子不着边际了,是不是发神经?
葛子提过来一个文件箱,打开,拿出一摞图片,在饭桌上一张张展开来:布满奇石的
磨山,飘着“雪花”的石磨,焦黄的锅盔,褐色的烧鸡……最引人注目的是街心的那棵古槐,古槐下那盘特别大的老磨。
莫三坡和莫清明面面相觑,猜不透王八羔子什么时候拍摄,更猜不透王八羔子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葛子亮出了底牌:“我前面说了一大通,概括起来不过两个字,品牌。"葛子说,产品必须创品牌;要创出品牌保住品牌,一是靠质量,二是要注册。因此咱要注册,注册莫家石磨,莫家锅盔,注册了才是自己的。我注册了你再做,对不起,侵权;愿意做,欢
迎,但必须挂上我注册的商标,做我们的连锁店。葛子说,不光注册石磨注册锅盔,还要注册茶叶。磨庄搬迁,腾出的土地与外村的耕地连成片,正好,建成千亩茶园,注册一个“北极干烘”——整个中国由此往北的气候不再适合茶树的生长,磨山就是最北端的产茶地。葛子说,开阔的细沙滩,不能再枉费着,建展示厅,建销售点,建餐馆,集游乐餐饮于一体。把凿石磨、磨面粉、压锅盔、烤烧鸡全过程演示,供游人参观。至于街心的古槐老磨,系历史文化遗产,表明了莫家,也是中国农村演进的缩影,申请保护,供游人温习过去,展望未来。总而言之,锅盔照常做,做得更好;钱照常赚,赚得更多。十三爷当年带领磨庄人从石头里钻出来,做锅盔、烤烧鸡,功莫大焉。可还得像蠽蟉鬼[注]那样冲破裹在身上的那层硬壳,脱出来,能飞能叫,以新的面貌展现于世才好。
葛子还说了一些什么股呀,什么率呀,什么比呀,头头是道汤水不漏,莫三坡虽是似懂非懂,却渐渐折服了。二三十年来好像今日才认识这个王八羔子,禁不住喃喃地感慨了一句:“羔子,你哪来的气量!"
葛子居然笑了笑:“十三爷,葛子实言相告,我一个人的气量不够,还有一位高人,一位投资者——”
葛子扎扎实实地说出了一个名字:莫清峰。
莫三坡惊得眼直瞪,又似受了重重一击。儿子清峰吗?也成王八羔子了?可是一丝一毫没透露呀!
葛子从莫清明那里进入了磨庄微信群。晚间即在群里发了视频:
我是莫海伦,原名莫宗海,小名葛子,外名泥鳅,省财政大学毕业。今天,我,也代表我清峰叔,和乡亲们说说话,说说咱们磨庄的搬迁,磨庄的前途……
他讲了对磨庄前景的设计,跟莫三坡和莫清明讲过的,而且更详细。最后还来了几句鼓舞人心的话:“挺起胸往前走,磨庄人往后的日子,杠杠的!"
葛子赚得了玫瑰、鲜花、拇指、抱拳。
晚上,莫三坡终于接到了儿子的电话。
莫三坡半悬空里来了一句:“你和葛子王八羔子合伙鼓捣的什么名堂?”
莫清峰不惊不乍:“他告诉您啦?仅仅多一个投资项目是了,搞总的谋划,具体还得由您和我清明哥打理。"
却是一记重锤击在莫三坡心上,他猛地醒悟:是叫我给他们打工呀!
莫三坡骂一声,怒冲冲摁死了电话。
周传林来电话了。一听莫三坡喘气呼呼响,对答不着调,问他:“哥在和谁赌气?”
莫三坡便把葛子和儿子合谋鼓捣的关于磨庄的这事那事说了一通。不料周传林一听竟一阵畅笑:“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呀,烧香拜佛,哪里寻去!老哥您舍不下锅盔产业链,年轻人知识广博想得开阔,把哥您心里多少天的郁结解开了。"便一条一条讲了道理,莫三坡同样懂又不懂的。但他相信既是周传林所说,大致不会错,因为他“有脑子”,于是心也慢慢平稳下来。
[注]蠽蟉(jiéliú)鬼:蝉的幼虫。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的是对于磨庄搬迁一事,以葛子和莫清峰为代表的年轻人同莫三坡等人观念上的冲突,是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B.“村子目前挺安静,千万莫把水搅混了"是莫三坡对形势的判断,但人们点赞葛子说明莫三坡的判断不准,村民们对改革的接受程度并不低。
C.“说天书”“演电视剧"“越发不理会”“不着边际"“发神经”等,反映出莫三坡对新事物的陌生与隔阂,说明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落伍者。
D.“合伙鼓捣的什么名堂"“叫我给他们打工呀”,说明莫三坡心理的阴暗和自私,他不理解年轻人的魄力和眼光,不愿意为他们提供施展拳脚的舞台。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既写了告别,也写了许多许多无法告别的东西,比如老槐树、石磨、村子周围的土地等,丰富了内蕴、深化了主题。
B.莫清峰的直接出场在文中虽然极短,但他和父亲的交谈、葛子和周传林对他的夸赞,都突出了他有气魄有能力的特征。
C.葛子的形象主要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塑造的,莫三坡视角与周传林视角中的葛子互相呼应,使人物形象更立体完整。
D.葛子“蠽蟉鬼"“功莫大焉”等语言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夹杂书面语,符合年轻人出生于本土、又受过高等教育的经历。
8.请结合文章谈谈题目“磨庄的告别"包含哪些含义?(6分)
9.文章写“葛子亮出了底牌”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D
7.B
8.①指磨庄要搬迁,村庄要告别原址。②指磨庄要告别从前的传统道路,以全新的文化模式迎接今后的经济发展,以新的面貌展现于世。③指磨庄人要告别从前的老观念,要接受
新事物。
9.①形象上,这一段详细地展现出葛子“考察论证"后的方案,说明他见多识广,有头脑,也说明他对村庄的发展尽心尽力、热情十足。②情节上,这是莫三坡对葛子态度转变的关键,呼应上文关于吃、喝等名牌的铺垫,同时为下文葛子在微信群里得到人们的认可做了充分的铺垫,使情节合理。③主题上,彰显了变革时代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发展中保护传统的主题。(或“彰显了面对新形势要勇于摆脱旧观念、旧方法的束缚,才能迎来新生的主
题”)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D.“心理的阴暗和自私"错,莫三坡只是不能理解年轻人的做法,他也是关心磨庄发展的
人,谈不到阴暗和自私。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B.“莫清峰的直接出场”分析错误,莫清峰在文中并未直接出场。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结合“关于咱磨庄搬迁的事"“说说咱们磨庄的搬迁”可知,指磨庄要搬迁,村庄要告别原址。结合“咱要注册,注册莫家石磨,莫家锅盔,注册了才是自己的"“磨庄搬迁,腾出的土地与外村的耕地连成片,正好,建成千亩茶园”“街心的古槐老磨,系历史文化遗产,表明了莫家,也是中国农村演进的缩影,申请保护"可知,葛子等年轻一代在新农村建设中思想新潮,敢想敢做,有魄力有眼光,通过葛子所叙述的磨庄未来的发展模式,“告别”指磨庄要告别从前的传统道路,以全新的文化模式迎接今后的经济发展,以新的面貌展现于世。结合“还得像蠽蟉鬼那样冲破裹在身上的那层硬壳,脱出来,能飞能叫,以新的面貌展现于世才好"“莫三坡虽是似懂非懂,却渐渐折服了”“葛子赚得了玫瑰、鲜花、拇指、抱拳"可知,葛子的宣传讲解,从观念上改变了磨庄人想法,“告别”指磨庄人要告别从前的老观念,要接受新事物。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形象上,“葛子说,产品必须创品牌;要创出品牌保住品牌,一是靠质量,二是要注册"“葛子说,不光注册石磨注册锅盔,还要注册茶叶”“葛子说,开阔的细沙滩,不能再枉费着,建展示厅……"这一段详细地展现出葛子“考察论证”后的方案,从品牌创建到具体的乡村规划,说明他见多识广,有头脑,也说明他对村庄的发展尽心尽力、热情十足。情节上,结合后文“葛子还说了一些什么股呀,什么率呀,什么比呀,头头是道汤水不漏,莫三坡虽是似懂非懂,却渐渐折服了"可知,“葛子亮出了底牌”一段是莫三坡对葛子态度转变的关键;呼应上文“全聚德"“狗不理”“永和豆浆"“杭州龙井”等关于吃、喝等名牌的铺垫,同时“葛子从莫清明那里进入了磨庄微信群。晚间即在群里发了视频……"为下文葛子在微
信群里得到人们的认可做了充分的铺垫,使情节合理。主题上,小说以磨庄搬迁一事为切入口,村庄要告别原址,也要告别从前的传统道路,以全新的文化模式迎接今后的经济发展,磨庄人也要告别从前的老观念,要接受新事物。村里年轻人的代表葛子见多识,有头脑,推动了观念的创新和发展模式的创新,同时“街心的古槐老磨,系历史文化遗,表明了莫家,也是中国农村演进的缩影,申请保护,供游人温习过去,展望未来”彰显了变革时代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发展中保护传统的主题。
山西省忻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黄河精魂
刘白羽
在抗日战争的连天烽火中,我曾栉风沐雨,九渡黄河。隆冬寒天,冰川崩裂,步履其上,如临深渊,其峻,其险,令人神魂惊悚;而当初夏,山洪激发,奔腾澎湃,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千万里,其神魄,其气韵,顿使我心胸为之开阔,禁不住仰天长啸。
你,母亲的河流,啊!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浩浩然,茫茫然,滂滂然,沛沛然!
你诞生了丰裕富饶的黄河文化,抚育了惊天动地的黄河英灵。近来,随着年事日增,回顾既往,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一往无前。黄河,你不愧是华夏文明的伟大象征。历史上,不论来自国内、国外的民族危难如何严酷,只要黄河母亲一声怒吼,全体人民就会呼啸而起,团结奋斗,扭转乾坤,转危为安。举例说,二次大战中,中国被侵略的时间最长,所遭受的灾难最重,因而,所进行的血战也最为壮烈,无数英雄的热血洒遍大地,壮志凛然千秋。正是在这前赴后继、慷慨悲歌的大背景下,爆发了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最为黄钟大吕的交响,最为神奇瑰丽的篇章——抗日战争。而指挥这一交响、抒写这一篇章的,就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曾记得,在黄土高原之上、延安凤凰山下,那幽静的小屋里,那烛光闪烁之中,毛主席亲自分派我深入华北敌后。革命导师大气磅礴、奋笔直书的情景,至今想起,犹历历在目。接受任务后,我乘着皮筏,穿越滔滔波浪,强渡黄河。那一刻,我恍然悟到,毛主席的神魄,正是黄河的神魄。出发途中与完成任务后归来,我直观地感觉到了毛主席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从容潇洒和制定游击战、确立持久战的深思熟虑。毛泽东是中国的马克思,他率领我们在血雨腥风中,砸碎旧世界的桎梏,创造一个亮堂堂的新世界。
有一次,我从黄河中游过渡,登上太行诸峰。正是春光明媚,山野里桃李盛开。在山上,我见到了朱德总司令。我和朱总司令,初识于风雪汾河,但在太行山,才相知相熟起来。朱老总宽厚仁德,雄才伟略,雍容大度,扬眉万里,手挥千军。不久,日寇向太行山发动大扫荡,恰逢此时,漳河水势陡然暴涨,咆哮奔腾,摧崖拍岸。前有洪水,后有敌军,形势十分危急。然而,我看到朱总司令镇定地站在悬崖之上,谈笑间,指挥队伍泅渡,心头立刻溢满了自信。果然,当队伍转移到太行深处,眼前顿时浓荫蔽天,清溪潺潺。终于迎来了反扫荡,千山万壑,擂鼓助威,抗日战士如黄河东去,势如破竹,一往无前。
又一次,队伍向黄河下游挺进。平原烈火,红缨枪如林木戟立,地下道似星罗棋布。朗朗的蓝天下,健儿们策马飞驰。在南宫,我见到了邓小平政委。小平同志正与美国人卡尔逊交谈,那是一间古老的厅堂,高大而荫凉。话题是国际形势,小平同志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他精辟的分析,竟然震撼了卡尔逊的心灵。若干年后,卡尔逊回忆起当年那番谈话,充满敬意地写道:“……他矮而胖,身体很结实,头脑像芥末一样灵敏。一天下午,我们讨论了国际政治的整个领域,他掌握的情况之多,使我吃惊。有件材料,弄得我目瞪口呆,茫然不知作答。他说:‘去年,美国把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合作协议书-协议书
- xx中学作业布置统筹制度
- 2023年恩施州恩施市福牛物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饲料厂各项管理制度
- 小学防震演练预案
- 酸碱灼伤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 婴幼儿用品公司投资简介课件
- 食品包装、储存、运输制度
- Methyl-Orang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Methyl-5α-7α-7-hydroxy-3-oxocholan-24-oate-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 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绿色建造策划实施方案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电子课本-课件
- 施工管理与协调
- 山姆会员店营销模式
- 2024广西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先进制造技术》教案
- 女工协管知识培训课件
- 美陈策划方案
- 初中数学类活动方案策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