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高二(上)月考政治试卷(9月份)(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高二(上)月考政治试卷(9月份)(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高二(上)月考政治试卷(9月份)(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高二(上)月考政治试卷(9月份)(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高二(上)月考政治试卷(9月份)(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高二(上)月考政治试卷(9月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一切都是真实的,河流从土地上穿流,树木生长在土地上,麦田在大地上起伏,人们的双脚也站在土地上。没有土,一切都会是无本之物。故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相信世界的本原是土,万物是由土和水构成的。这说明()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

②哲学智慧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色诺芬尼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②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是“科学之科学”

④对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3.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A.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B.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物质4.有研究表明,“暗物质”和“暗能量”约占宇宙物质总质量的96%。科学家预计,如果我们对暗物质和暗能量有了突破性的认识,人类的宇宙观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人们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等的看法也将和过去有所不同。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哲学可以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 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5.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在会上,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房地产问题,刘鹤副总理表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国家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会议的部署()

①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②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③体现出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④具有客观实在性,做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二十四节气”是古人留下的一串密码,在劳动人民解读自然规律的同时,阴阳五行思想、天人和谐理念等中国特有的哲学理念成为万能的密码本,为中国人理解世界提供广泛的灵感。“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阴阳五行思想、天人和谐理念()A.蕴含了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 B.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C.体现了形而上学的哲学观 D.以朴素自然观推动古代科学技术的进步7.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并集中论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8.从哲学角度看,下面漫画中官员与农民的对话()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的回答

②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立场的对立

③体现了机械性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的对立

④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对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进入农历猴年以来,由于迷信属猴的孩子聪明伶俐、命运好,很多夫妇忙着抢生“猴宝宝”。下列观点与这些夫妇想法所属的哲学派别相同的是()A.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 B.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

C.人是比钟表更复杂的机器 D.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10.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即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 B.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C.存在决定思维 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同11.朱熹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他将道德原则和本原合为一体,建立了道德哲学体系,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社会的发展。朱熹认为“当初皆无一物,只有此理而已”,“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但所居之位不同,则其理之用不一”。朱熹的这一思想()

①带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倾向

②是一种没有科学依据的猜测

③是唯心主义

④具有明显的形而上学机械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相由心生,境由心造

②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③水一则人心正,水清则民心易

④大脑之所以理性活动,只是比完善的动物多几个齿轮弹簧A.②→①→③ B.①→②→④ C.③→④→② D.④→②→③1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说基本观点是: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人对自然探索的精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选项与材料观属于同一哲学派别的是()

①万物都是在概念中运动

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

③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④心之官则思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南宋年间有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辩论一方的陆九渊认为自古以来圣人相传的“道统”只是“此心”,主张“发明本心”,心明则万事万物的道理自然贯通。而朱熹认为先于物而存在的“理”在心外,即“宇宙”之间。下列对这一辩论评价正确的是()

①陆九渊的观点准确抓住了问题核心,奠定了正确认识宇宙本质的理论基础

②朱熹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错误地将抽象的“理”当作了宇宙的本原

③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存在本质的对立,体现了哲学史上两大阵营的长期斗争

④朱、陆二人的争论没有跳出唯心主义的窠臼,都未能正确认识世界的本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能正确体现这两种对立的是()

①气者,理之依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②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③与时俱进——天不变,道亦不变

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2022年5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百年大事记(1921-2021年)》。该书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由此可见()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实践的检验而具有科学性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优秀理论品质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解决中国问题提供了具体路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不是一种对社会的预测或规范,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不应当先入为主地认为它是某种社会制度的代言人。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察世界的方法是一流的,用好了它,则无往而不胜。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黑格尔的辩证法

②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开始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特别强调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特别坚持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这主要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科学统一

②揭示了社会历史领域的辩证法思想

③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机械性

④是对以往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全面继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两条小鱼遇到一条大鱼,大鱼打招呼道;早上好,孩子们,这水怎么样?两条小鱼继续游了一会儿,终于,其中一条忍不住问另一条;什么是水?……不少人就像故事中的小鱼一样,生活在社会的“水”中太长时间,已不知道“水”是什么。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D.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20.2023年3月至4月,珠穆朗玛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新的喜马拉雅鱼龙化石。新发现的鱼龙脊椎骨、肋骨化石保存良好,有利于深化细化对这一青藏高原迄今已知的最庞大史前动物的科学认知,有助于该地区中生代生命演进研究。材料表明()

①自然界的形成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②正确认识世界是正确改造世界的前提

③该化石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①植物的根会伸向有水多肥的地层,枝叶会向阳光充足的地方伸展

②铁生锈、岩石风化、滴水穿石

③我国古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④狐狸会有效地利用环境和外物掩盖自己的行踪A.②→①→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③→①→② D.②→①→④→③22.有专家指出,机器人或人工智能系统要完全达到人类的水平,有自发的情感和创造性,是很难实现的,或者说是不可能实现的。该观点是基于()

①人工智能只是一种物质工具,和人的意识有着本质区别

②人工智能只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类制造物,无法取代人脑

③人工智能不具备人类的感性思维,无法跨越到意识领域

④意识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而人工智能不具备这一特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3.疫情之下,社交距离成为当下热词。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会经过空气传播。如果有感染者咳嗽、打喷嚏,就可能会喷出含有病毒的飞沫,易感者吸入含病毒的飞沫后容易引发感染。社交距离越近、传染风险就越大。因此大家要坚持戴口罩、减少聚集、在公共场合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由此可见()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B.意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24.据中国地震台网发布的信息显示:2023年1月1日至3月31日,全国共记录到有感地震176次,平均每天会发生地震1.96次,其中地震发生次数最多为新疆地区,达到了65次。有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专家的观点蕴含的哲理有()

①规律是客观的,震动是地球运动的规律

②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③人类社会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最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段话蕴涵的哲学原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意识是物质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C.事物的发展取决于领导人的主观决定 D.意识具有能动作用26.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一串思想的链条,强调,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辩证唯物主义的智慧。对应辩证唯物论哲理逻辑顺序的是()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天下惟器,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④→②27.俄乌冲突,不仅令世界局势紧张异常,更是严重打击了世界经济。有观点认为,俄乌冲突正在进入关键节点,不管各方愿意与否,都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持久战阶段,欧洲的衰退已成定局,也将加速世界变革,这也就意味着“亚洲世纪”将提前到来。这启示我们()

①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联系是普遍的

②部分在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

③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正确认识事物至关重要

④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8.一座寓意“启航”的大桥将横跨潮白河。效果图上,桥身圆弧拱和V型结构杆件勾勒出“舵轮”形象,三个“舵轮”抽象成一艘驶于潮白河上的“轮船”,穿梭于水城共融的环境中。大桥建成后,京冀两地在水上“握手”,助力腾飞。大桥的设计()

①体现了艺术与科学、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②通过发挥想象可以实现设计方案到现实成果的转化

③用动态性的思维方式展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程

④意图通过创造人为事物的联系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9.有人认为手机号码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运程,手机号码好,可以令一个人做起事来有事半功倍之效;手机号码不好,会影响人的财运、健康以及身边的人际关系。很多人不喜欢以4结尾的号,因为4是“死”的谐音,特别是24、84、94、54和74等结合在一起的时候,那就是非常的不吉利,所以出于谐音的原因,带这些位数的手机号码,几乎都没多少人去选。这一观点()A.说明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B.违背了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

C.认为自己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D.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是主观臆造的联系30.《淮南子.说山训》中有一段话:“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下列对“罗之一目”与“一目之罗”理解正确的是()

①“得鸟”的“一目”和“罗”中其他“目”都是有价值的

②前者是将局部脱离于整体之外,后者是将局部置于整体之中

③两者的“一目”都表明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④“得鸟”与“无时得鸟”的结果表明局部只有在整体中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开创与拓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方法论: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战略思维与底线思维相结合,坚持“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与改革开放相结合。只有始终坚持这些方法论的指导,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不断取得新成就,创造新辉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为中国发展繁荣进步创造了重要前提,也给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带来借鉴和启示。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给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带来的借鉴和启示。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期,《深海》《中国奇谭》《三体》等动画作品凭借精致的画面和富有特色的故事受到广泛关注,取得了流量和口碑的双赢,将“中国动画学派”话题又一次推到台前。那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动画“爆款”,充分运用当代技术形塑观众易于接受的美学风格,以自成体系的“画风”获得认可。近年来,中国动画创作者认准这个方向,将美术传统与当代技术充分融合,在美学风格上不断实现突破。动画短剧《雾山五行》接续中国古典文学的传奇传统,以水墨写意画风,将中国古代景观具象化,并融入武侠叙事。此后,《中国奇谭》直接化身多种美术风格的“展示台”。不仅水墨动画、剪纸动画、木偶动画等通过创新技术赋能重焕生机,动画创作者还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的实验:或将中国传统画风与西方素描画法相结合,或用三维动画凸显水墨特点。《深海》则更进一步,融合油画色彩与黑白水墨,以三维形态呈现写意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从传播效果来看,观众对这些富有传统文化意蕴美学风格的肯定,证明了将动画天然具有的写意特色与中华美学注重意境营造的传统相结合,能够在动画“画风”上迸发出巨大创造力。创新动画“画风”,需要讲述符合当代生活情境的故事,注入契合观众情感需要的内涵,让观众产生代入感从而真心喜欢,用新的视听语言反映时代脉动,探索一种能够回应当代人情感诉求并引发普遍共鸣的“中国风”。(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特点的知识,分析中国动画为什么能实现双赢。(2)从唯物论角度,为中国动画更好的发展提两条方法论建议。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发挥香港的作用,鼓励支持香港找准定位、发挥所长,积极对接国家规划,实现长远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6月9日举办的2023财新夏季峰会致辞时强调,特区政府要善用“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抓住国家“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重大战略,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国家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相关知识,说明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积极意义。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生态保护修复必须按照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要认识到,生态保护修复遵循“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分类施策,但“自然恢复为主”不代表放任不管,而是以最小化的人工干预实现目标,对于受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系统则需通过人工干预进行生态重建。各地生态情况各不相同,需要修复的生态类型也不尽相同,坚持因地制宜,才能找到适合路径。与此同时,生态保护修复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以提升生态效益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有人认为生态保护修复应坚持“自然无为”,也有人认为生态保护修复应做到“积极有为”。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对此进行评述。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①不符合题意,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的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涉及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

②符合题意,远古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说明哲学智慧来源于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符合题意,色诺芬尼相信世界的本原是土,万物是由土和水构成的,这是一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④错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故选:D。

本题考查:朴素唯物主义

(1)主要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2)评价: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其观点只是一种猜测,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明确设问指向,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2.【答案】B【解析】①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但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②④符合题意,我们党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③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科学之科学”。

故选:B。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和作用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除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3.【答案】D【解析】ABC不合题意,D符合题意,材料意思是说,从古到今,国家的有关规范没有不改变的;权势没有不逐渐积聚的;事物没有不发展变化的;风俗习惯没有不改变的,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故选:D。

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4.【答案】B【解析】A不合题意,哲学可以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但材料没有说明哲学对思维能力的影响;

B正确,科学家预计,如果我们对暗物质和暗能量有了突破性的认识,人类的宇宙观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人们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等的看法也将和过去有所不同,“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研究发现体现了具体科学的进步,具体科学的进步将改变人们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等的看法,说明具体科学的进步会推动哲学的发展;

C不合题意,材料强调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的观点正确,但它是指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

D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但不是总和。

故选:B。

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

(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明确设问指向,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课本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5.【答案】A【解析】①③符合题意,依据题意信息可知,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分析房地产业状况,国家出台一些政策,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这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说法错误,意识不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要通过实践起作用;

④不合题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会议的部署属于意识的范畴。

故选:A。

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

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2)全面把握物质决定意识。从时间上看,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从性质上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统一于物质,意识依赖于物质;从地位上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6.【答案】B【解析】A错误,“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阴阳五行思想、天人和谐理念属于唯物主义观点,没有蕴含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

B正确,“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阴阳五行思想、天人和谐理念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C错误,“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阴阳五行思想、天人和谐理念体现了辩证法思想,不体现形而上学的哲学观;

D不合题意,材料不体现古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故选:B。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或无关选项。7.【答案】A【解析】A正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不合题意,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C不合题意,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不合题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二者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故选:A。

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涵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注意:不能笼统地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的有关知识,属于课本知识的考查,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首先背过相应的理论知识,结合课本知识进行选择即可。8.【答案】A【解析】①②符合题意,漫画中的“领导还没发话,过两天再浇水”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再不浇水,全都死了”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上述两种观点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立场的对立,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的回答;

③错误,机械性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不存在对立;

④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二者并不是对立的。

故选:A。

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涵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解答漫画型选择题时要注意:一要读懂漫画(包括人物、事件、文字、图画等);二要把漫画中的有效信息联系起来,找出主题(注意联系选项);三要将漫画主题思想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确定正确的选项。9.【答案】D【解析】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这些夫妇抢生猴宝宝,认为孩子的智力和命运由属相决定,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为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材料所属的哲学派别不同;

B不符合题意,“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与材料所属的哲学派别不同;

C不符合题意,“人是比钟表更复杂的机器”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与材料所属的哲学派别不同;

D符合题意,“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认为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材料所属的哲学派别相同。

故选:D。

本题考查: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明确设问指向,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10.【答案】B【解析】A不合题意,“信则有,不信则无”的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并涉及“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故排除;

B符合题意,“信则有,不信则无”的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故入选;

C不合题意,“信则有,不信则无”的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否认存在决定思维,故排除;

D不合题意,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同,这一观点本身正确但材料不是强调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故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于意识。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例如: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天、上帝、理念、绝对精神、道、理)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例如: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陈述了有些人秉持“信则有,不信则无”信念的相关事实,在材料中,“存在”、“难以预料”、“信”、“有”、“不信”、“无”等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根据题目可知,解答此题要从唯心主义的特征入手。11.【答案】C【解析】①错误,朱熹的观点,认为“理”决定一切,是把客观精神当成世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不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③正确,朱熹认为“当初皆无一物,只有此理而已”,“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但所居之位不同,则其理之用不一”,朱熹的这一思想是一种没有科学依据的猜测,是把客观精神当成世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④错误,朱熹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不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故选:C。

本题考查: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明确设问指向,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12.【答案】C【解析】①错误,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由心生,境由心造”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不属于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③排第一位,“水一则人心正,水清则民心易”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④排第二位,“大脑之所以有理性活动,只是比完善的动物多几个齿轮弹簧”认为人的大脑只比完善的动物多几个齿轮弹簧,具有机械性,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②排第三位,“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故正确的顺序是③→④→②。

故选:C。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明确设问指向,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13.【答案】C【解析】题干中“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属于唯物主义哲学派别。

①错误,把世界本原看成了概念,属于唯心主义哲学派别;

②符合题意,“鬼”这种意识的产生,是源自于“病”的客观存在决定的,否认了“鬼”的存在,所以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属于唯物主义哲学派别;

③错误,心中产生各种欲望和执着时,就会引发各种烦恼和纷争,当心中的欲望和执着消失时,烦恼和纷争也会随之消失,是唯心主义观点,属于唯心主义哲学派别;

④符合题意,该句话强调思考离不开物质(心脏),是唯物主义观点,属于唯物主义哲学派别。

故选:C。

本题考查:朴素唯物主义

1.主要观点:

(1)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2)世界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等具体的物质形态。

2.评价:

(1)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其观点只是一种猜测。

(2)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14.【答案】C【解析】①错误,陆九渊的观点强调“本心”是世界的本原,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并未准确抓住了问题核心,也未奠定了正确认识宇宙本质的理论基础;

②④正确,由材料可知,陆九渊强调“本心”是世界的本原,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而朱熹强调“理”是世界本原,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错误地将抽象的“理”当作了宇宙的本原,朱、陆二人的争论没有跳出唯心主义的窠臼,都未能正确认识世界的本原;

③错误,哲学史上对世界本原的分歧的两大阵营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材料中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这两种不同的观点都属于唯心主义,并不存在本质的对立。

故选:C。

本题考查: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15.【答案】A【解析】①③符合题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气者,理之依也”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具体的物质形态,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认为心起决定作用,把主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与时俱进”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天不变,道亦不变”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体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②不符合题意,“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体现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山积而高,泽积而长”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道理,属于辩证法观点;

④不符合题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与“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都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故选:A。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辩证法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特点是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来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彼此孤立,永远不变;即使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事物外部。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明确设问指向,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16.【答案】C【解析】①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不是因为实践的检验才具有的;

②③符合题意,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和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具有与时俱进的优秀理论品质;

④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解决中国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但不是具体方法和路径。

故选:C。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2)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17.【答案】D【解析】①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②错误,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③④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开始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飞跃。

故选:D。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2)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明确设问指向,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18.【答案】B【解析】①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其唯物辩证哲学具有“历史”的属性;

②不合题意,列宁强调的是马哲唯物主义的“辩证”性与唯物主义的“历史”性,而不是在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历史领域的辩证法思想;

③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机械性”,从“对立面”的表述凸显马哲的“辩证”属性;

④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批判继承,并非全面继承。

故选:B。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19.【答案】D【解析】AC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也没有体现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不合题意,“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说明物质决定意识,而材料侧重强调意识的反作用;

D符合题意,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指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材料中的人生活在社会的“水”中太长时间而选择性地无视了“水”的存在,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故选:D。

本题考查: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1)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指:人们可以根据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预见到在哪些情况和条件下,应该出现哪些现象,人类就可以预先提出计划和方案,采取措施,防范不良情况,利用有利情况,造福自身。这些都体现了认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的选择性是指:我们所认识的反映的世界,其实只是反映出我们所愿意承认的那一部分,而绝非全部。认识外境的意识活动是种自我主观的行为,我们的一切认知行为其实都是自我意识的选择性反映,谈不上真和伪,一切见解都不是真实的对外界的反映,只是在反映我们自己对外界的认识程度而已。

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20.【答案】B【解析】①④正确,珠穆朗玛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新的喜马拉雅鱼龙化石,表明自然界的形成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这一考察发现发挥了意识的作用,说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错误,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正确改造世界的前提;

③错误,该化石是自然界演变的结果。

故选:B。

本题考查: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自然界的物质性

1、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1)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是指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2、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明确设问指向,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21.【答案】D【解析】②排在第一位,“铁生锈、岩石风化、滴水穿石”说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①排在第二位,植物的根会伸向有水多肥的地层,枝叶会向阳光充足的地方伸展,说明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④排在第三位,狐狸会有效地利用环境和外物掩盖自己的行踪,说明人的意识是从动物心理发展而来的;

③排在第四位,我国古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说明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因此,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是②→①→④→③;

故选:D。

本题考查:意识的起源和生理基础

1.意识的起源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②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3)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

(1)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本题属于推导类试题,可采用排除法进行确定。即在传导过程中,前后必须要有因果关系,否则就是错误表达,后面基本就不用看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要非常熟悉。22.【答案】B【解析】①③符合题意,有专家指出,机器人或人工智能系统要完全达到人类的水平,有自发的情感和创造性,是很难实现的,或者说是不可能实现的。该观点是基于人工智能只是一种物质工具,和人的意识有着本质区别,人工智能不具备人类的感性思维,无法跨越到意识领域;

②错误,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人工智能只是人类制造物,不具有独立意识,无法取代人脑;

④错误,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物质工具,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

故选:B。

本题考查:意识的起源和生理基础

(1)意识的起源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

①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23.【答案】C【解析】A错误,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意识才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B错误,正确的意识才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正确,疫情之下,社交距离成为当下热词。社交距离越近、传染风险就越大。因此大家要坚持戴口罩、减少聚集、在公共场合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由此可见,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错误,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意识依赖物质。

故选:C。

本题考查: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注意: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但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明确设问指向,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24.【答案】D【解析】①错误,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震动是地球运动的现象,不是规律;

②④正确,“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

③不符合题意,人类社会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说法正确,但地球震动是自然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故选:D。

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明确设问指向,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25.【答案】D【解析】A不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材料未涉及物质决定意识;

B错误,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C错误,事物的发展受到人的意识的影响,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D符合题意,该决定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故选:D。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26.【答案】D【解析】③排第一位,“天下惟器,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强调世界的物质性;

①排第二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侧重物质是运动的;

④排第三位,“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侧重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排第四位,“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侧重规律是客观的。

对应辩证唯物论哲理逻辑顺序的是③→①→④→②。

故选:D。

本题考查:世界物质性原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世界物质性原理

(1)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方法论要求

①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本题属于推导类试题,在传导过程中需要注意,前后必须要有因果关系或时间先后的逻辑关系,该类试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27.【答案】D【解析】①错误,任何事物都和周围的事物相联系,处于联系之中。但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②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部分对整体的影响,没有涉及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③④符合题意,观点认为,俄乌冲突,不管各方愿意与否,都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持久战阶段,欧洲的衰退已成定局,也将加速世界变革,这也就意味着“亚洲世纪”将提前到来。这启示我们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正确认识事物至关重要;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故选:D。

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1)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方法论: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2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①③正确,一座寓意“启航”的大桥将横跨潮白河,桥身圆弧拱和V型结构杆件勾勒出“舵轮”形象,三个“舵轮”抽象成一艘驶于潮白河上的“轮船”,穿梭于水城共融的环境中,这表明大桥的设计体现了艺术与科学、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用动态性的思维方式展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程;②错误,通过实践可以实现设计方案到现实成果的转化,而不是想象;④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任何联系的建立,必须符合事物固有规律的制约,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联系。故选:A。29.【答案】D【解析】A错误,联系具有普遍性,但不意味着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因为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不合题意,材料强调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并没有涉及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

C错误,“认为自己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但材料中的观点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D符合题意,有人认为手机号码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运程,手机号码好,可以令一个人做起事来有事半功倍之效:手机号码不好,会影响人的财运、健康以及身边的人际关系。这一观点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是主观臆造的联系。

故选:D。

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

(1)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注意: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虽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30.【答案】B【解析】①④正确,材料中《淮南子.说山训》中的这段话强调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其中“一目“为部分,“罗”为整体。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得鸟”的“一目”和“罗”中其他“目”都是有价值的,“今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这说明局部只有在整体中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②错误,前者是将局部置于整体之中,后者是将局部脱离于整体之外;

③错误,前者的“一目”看到了关键部分对整体性能的作用,后者的“一目”则是将局部脱离于整体之外,并且关键部分的功能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故选:B。

本题考查:价值和价值观;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1、价值和价值观

(1)价值: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2)人的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自我价值)。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

2、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1)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2)地位:整体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3)联系: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也离不开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4)方法论: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其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31.【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中国家要立足自身实际,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