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政治制度+思维导图与单元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思维导图与单元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思维导图与单元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思维导图与单元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思维导图与单元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知识整合】【综合训练】1.在殷人的眼中,只有通过虔诚的祭祀才能获得“上帝”的眷顾而得以维护长久统治,而以周公为代表的周族却认为,天神是无私的,以“道德”作为赏罚标准,君主必须“保民”才能“以德配天”。这表明()A.治国理念发生变化 B.神权王权实现结合 C.德治传统已经确立 D.神的地位发生动摇2.在古代中国,青铜器既是能够上通天地鬼神的宗教礼器,亦是受命于天的神圣象征。中国历朝历代的君王将青铜器视作国之重器,而金石收藏与研究自宋代以来就成为了文人社会的重要传统。这主要反映出中国古代()A.封建正统思想根深蒂固 B.注重礼乐文化传承C.长期受到宗教信仰束缚 D.青铜铸造长期繁荣3.秦朝县兵是由县令对有战斗能力的县住民在大范围内实行武装动员而组成的,在以县城为基地的军事活动中,县令发展成为军事指挥者。据此可知,当时秦朝()A.尚未确立中央集权体制 B.中央军事指挥权力下移C.宗族势力影响地方治理 D.地方政权存在失序风险4.下图是中国某一时期的地方机构设置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地方机构设置()A.充分吸取了隋唐以来地方机构设置的教训B.有效改变先前武将擅权、藩镇割据的状况C.分化事权、相互监督,有效加强君主权力D.有效提高了北宋地方行政机构的行政效率5.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授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15岁以上)负责一定的徭役。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帛或布代役,成为庸。这一调整()A.加强了农民的租役负担 B.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直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D.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6.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反映了当时()A.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 D.科举停废改变了国人的中西体用观7.20世纪初,清政府主持制定的《大清民律草案》规定:“权利能力及行为能力不得抛弃”、“人格关系受侵害者,得请求摒除其侵害”、“姓名权受侵害者,得请求摒除其侵害”。该规定()A.直接导致了清政府的崩溃 B.用法律形式肯定了人格权C.使中国人民实现自由与平等 D.是“中体西用”思想的延续8.20世纪40年代前期,一首《拥军花鼓》在抗日根据地广为流传,其部分歌词为:“嗨来梅翠花嗨呀海棠花,发动了生产大呀运动。八路弟兄是个个能,保卫咱边区陕呀甘宁。帮咱们种来又帮咱们割。哪一家百姓不呀领情。”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根据地土地革命成效显著 B.边区建设获得民众政治认同C.国共合作推动全民族抗战 D.全社会形成拥军爱民的风尚9.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届至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构成情况。这反映出()1954年1959年1964年1975年1978年1983年中共党员55%57%55%75%74%68%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45%43%45%10%12%20%A.民主集中制成为主要原则 B.政协与人大具有互补性C.人大制度符合我国的国情 D.民主政治发展过程曲折10.公元前9世纪中期,雅典创造的几何陶行销爱琴海各地,优卑亚(爱琴海岛屿)、雅典等地也逐渐开始出现一些西亚的器物。公元前800年前后,优卑亚人开始到达叙利亚北部的港口城市阿尔明那。据此可知,当时的希腊()A.对外经济联系加强 B.贸易中心地位巩固C.殖民扩张步伐加快 D.城邦体制优势明显11.美国学者斯垂尔认为,只有政府权力依附于领主权及封土实现之时,才可以说充分发展的封建主义在西欧出现了;英国学者梅特兰还认为,领主权尤其是领主的司法权是西欧封建主义一切现象的深刻根源。这说明()A.封建制度是政府权力的前提 B.领主权是封建制形成的关键C.领主权过重威胁了中央集权 D.司法权是领主最核心的权力12.1839年,英国墨尔本政府在围绕重要政策表决时仅获得下院5票的微弱多数,首相墨尔本决意辞职。而维多利亚女王不愿邀请皮尔组阁。墨尔本说,一位立宪君主随时有接受反对党领袖担任内阁首相的义务。女王只得请皮尔组阁,但皮尔要求女王撤换宫廷女官,女王大怒回绝,皮尔拒不组阁,墨尔本最终继续留任。这反映了()A.议会不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B.君主立宪政体受到严重挑战C.责任内阁制有待发展完善 D.国王权力凌驾于内阁之上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尽快摆脱危机,列宁开始逐步开放货币和市场,允许商品流通,允许农民将粮食在市场上自由交易,给予企业一定的经营自由,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但列宁同时强调“新经济政策并不是要改变政府统一的经济计划”,而是“在国家的正确调节(引导)下活跃国内商业”。——摘编自《列宁选集》等材料二:1979年,在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的谈话中,邓小平这样回答记者的提问:“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肯定是不正确的。”1982年秋,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表达了这一时期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90年,“计划派”在《人民日报》刊发了系列文章,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取消公有制,这就是说,要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搞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材料三: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上回归到列宁的逻辑起点,并沿着相似的路径进发,既继承后者的思想,又大大超越后者,比后者走得更远。(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关于计划与市场的思想,分析其意义。(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初期,党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定位的影响。(3)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邓小平“回归到列宁的逻辑起点”“比后者走得更远”这一观点的认识。(要求:史实明确,逻辑清晰,结论正确)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世纪以来的英国政治发展中,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和1258年的《牛津条例》等英国宪政史上的重要文件,是国王与贵族之间妥协的产物。1688年的“光荣革命”也是“资产阶级同封建阶级之间的一场妥协”。“光荣革命”给国王保留了行政管理权、决策权、大臣任免权等,这些权力必须在议会和法律明确规定的范围内方可使用,从而使英国避免了专制统治的危险,确立起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新政体,也象征性地保留了君主。1701年议会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案》,排除了天主教教徒继承王位的可能性,废除了国王的(法律)中止权和豁免权等;至此司法权得以独立。斗争与妥协的总趋势使英国政治制度缓慢发生质的变化,专制君主制演变为君主立宪制,使英国的政治文明缓慢但稳定而有序地向前发展。——摘编自龙太江《政治妥协与西方政治发展》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对美国的政治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谈判”和妥协是美国宪政的中心内容,是“原则与妥协”的对立统一。它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在许多关键性的、重大的问题上往往着眼于对现实利益的承认、尊重,使之可以通过政治妥协缓解并进而一步步解决。——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民主制度相比,美国近代民主制度的不同点,并谈谈你由此得出的启示。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殷人治国强调祭祀,周朝治国强调重德保民,与商朝的治国理念相比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治国理念而非神权王权实现结合,故排除B项;“已经确立”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C项;材料并非强调神的地位,故排除D项。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古代中国,青铜器既是能够上通天地鬼神的宗教礼器,亦是受命于天的神圣象征。中国历朝历代的君王将青铜器视作国之重器,而金石收藏与研究自宋代以来就成为了文人社会的重要传统”可以,青铜器作为宗教礼器文化象征,受到历代君王及文人的追捧,因此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注重礼乐文化传承,B项正确;材料与封建正统思想无关,排除A项;受到宗教信仰束缚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D项错在“长期繁荣”,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B。3.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在以县城为基地的军事活动中,县令发展成为军事指挥者”,可以看出随着军事动员的组织,县令的作用将会更加的突出,权力更大,D项正确;秦朝已经建立中央集权体制,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中央军事指挥权力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宗族势力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4.答案:B解析: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图所示是宋代地方机构设置,结合所学“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史实可知,宋朝以前长期存在武将擅权、藩镇割据的现象,北宋如此设置地方机构,就是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并且实际效果显著,故B项正确。A项结论无法由材料得出,排除;北宋地方机构如此设置有分化事权、相互监督的作用,但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加强君主权力,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北宋地方行政机构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D项。5.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是,与北魏相比,唐初成年男子征税年龄延后和纳庸代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农民的劳动时间有了较充分的保证,农民赋役负担有所减轻,D项正确;农民的租役负担有所减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征税标准改变和政府人身控制,排除B项;赋役负担减轻直接有利于农业的发展,间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6.答案:C解析:C项正确: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后,奖励游学,学成归来后的学子经考核被授予一定的功名,故出洋留学成为读书人的一种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社会结构的变动。A项以偏概全:《游学译编》刊登的文章并不能代表广泛的社会认知。B项史实错误:材料提及了科举废除对本渴望通过科考及第士人的影响,并非单纯指落第士人,且当时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并不是落第士人。D项答非所问且史实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关于中体西用观的讨论,无法看出中体西用观的变化,且“改变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7.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按照《大清民律草案》的规定: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得抛弃”,人的人格关系不能受到侵害,人的姓名权不能受到侵害,诸多内容都属于“人格权”的范畴,据此可知,这些规定体现出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人格权,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之后,清王朝土崩瓦解,在短短的两个月之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清民律草案》后两编充斥着浓厚的传统专制色彩,它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的自由与平等,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清民律草案》仿照德、日民法典的体例和内容草拟而成,吸收了大量西方资产阶级民法的理论、制度和原则,说明它不是“中体西用”思想的延续,排除D项。8.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时间20世纪40年代前期,及“八路弟兄是个个能,保卫咱陕呀甘宁……”可分析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发展生产促进了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发展,并受到了民众的认同,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根据地土地革命成效,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国共合作,排除C项;全社会形成拥军爱民的风尚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B。9.答案:D解析:从表中可知,从1954年到1983年经历了“文革”、改革开放等时期,全国人大代表中中共党员的数量有增加也有减少,同样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数量也伴随着增加或者减少,说明民主政治的发展伴随着国家形势的发展而呈现曲折性,故选D项;材料信息并没有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排除A项;材料仅提及人大的构成情况,无法得知政协的概况,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人大代表的构成情况,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国情无关,排除C项。10.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几何陶行销爱琴海各地”“开始出现一些西亚的器物”“优卑亚人开始到达叙利亚北部的港口城市阿尔明那“等信息及所学可知,当时希腊人与外部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贸易中心地位,排除B项;“到达叙利亚北部的港口城市”不等于海外殖民扩张,排除C项;雅典城邦最早出现于公元前8世纪,且材料体现不出城邦体制的优劣,排除D项。1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只有政府权力依附于领主权及封土实现之时,才可以说充分发展的封建主义在西欧出现了”,说明领主权在西欧封建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根据材料“,领主权尤其是领主的司法权是西欧封建主义一切现象的深刻根源”,说明领主权及其中的司法权对于封建主义的重要性,B项正确;A项因果倒置,材料说的是只有当政府权力依附于领主权时,真正的封建主义才产生,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央集权,排除C项;材料阐述了司法权对于封建主义的作用,但没有说司法权在领主各项权力中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12.答案:B解析:直到今天英国议会仍然是其国家权力的中心,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即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女王与两党首脑墨尔本和皮尔就组阁问题进行的讨价还价,反映出其责任内阁制有待发展完善,B项正确;英国女王与两党首脑就组阁问题展开的争吵,并未影响宪法与君主立宪政体的稳定性,排除C项;19世纪的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权力不能凌驾于内阁之上,排除D项。故选:B。13.答案:(1)思想:重视市场经济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依然认为国家和计划是调节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手段。(2)影响:强调市场的作用,对改变原有过于僵化的经济体制有着积极作用;但过于突出计划经济的主体作用,把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对立起来,不利于改革开放的深入。(3)认识:这一观点是合理的。改革开放后,中国在计划经济中大胆引入市场,允许市场存在,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与列宁关于计划与市场的思想相似,故称其“回归到列宁的逻辑起点”具有合理性。20世纪90年代,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跳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认识局限,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这就“大大超越后者,比后者走得更远”。解析:(1)第一小问思想,从材料一“列宁开始逐步开放……经营自由”可得,重视市场经济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从材料一“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新经济政策……活跃国内商业”可得,列宁依然认为国家和计划是调节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手段。第二小问意义,从材料一“我们计划……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尽快摆脱危机……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可知,列宁的主张是在苏联经济形势变化的情况下提出的,结合列宁新经济政策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创新可得,列宁关于计划与市场的思想是开拓性和进步性的,反映了苏联经济形势的深刻实践,极大扩展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思路和途径。(2)影响,从材料二“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是不正确的”,反映出邓小平肯定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作用,可知改革开放初期,党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定位的影响是强调市场的作用,对改变原有过于僵化的经济体制有着积极作用;从材料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市场经济……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搞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初期,党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定位过于突出计划经济的主体作用,把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对立起来,不利于改革开放的深入。(3)材料问题是对邓小平“回归到列宁的逻辑起点”“比后者走得更远”这一观点的认识的说明,故可结合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判定这一观点是否符合史实,然后结合邓小平关于改革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