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的主要人物形象8500字(论文)】_第1页
【围城中的主要人物形象8500字(论文)】_第2页
【围城中的主要人物形象8500字(论文)】_第3页
【围城中的主要人物形象8500字(论文)】_第4页
【围城中的主要人物形象85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3"\h\u3153引言 118569一、《围城》中的男性人物形象 131802(一)方鸿渐:矛盾性格 15451(二)赵辛楣:圆滑老练,但内心醇厚 29756(三)李梅亭:自私投机,不学无术 313895二、《围城》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431197(一)孙柔嘉:善于伪装和工于心计 424332(二)唐晓芙:纯洁可爱 515134(三)苏文纨:虚荣刻薄 629113三、《围城》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 625702(一)男性人物性格形成原因 692381.社会时局的动荡与个人处境的艰难 6195312.新旧文化的冲突与中西文化的碰撞 721133(二)女性人物性格形成原因 7258781.男权意识的压迫 760732.女性独立意识未觉醒 829319四、钱钟书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意义 813736(一)对传统文化的反省 811927(二)女性价值取向的无奈转换 91543结语 923916参考文献 11PAGEPAGE6PAGE《围城》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引言小说《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历经两年精心打造的文学著作,1944年开始创作,1946年完稿。小说主要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一群知识分子的故事,主要以方鸿渐为主人公展开,以调侃、幽默和极富讽刺意味的笔触,描绘了一群留学生与大学老师在生活、工作和婚姻恋爱等方面遭遇的重重矛盾和纠葛,揭示了关于婚姻、职业、人生的诸多问题。钱钟书先生在初版序中说到“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有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书中的人物虽是虚构,但作者确实是用他们映射了现代中国社会的所有人。钱钟书先生站在男权立场上,运用自己特有的冷静、戏滑、刻薄的写作手法,以男权、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对其笔下的女性进行了毫无保留地讽刺和批判。刻画出了“恶女”、“丑女”等女性形象,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分析,挖掘出作者的“恶女意识”根源,并结合方鸿渐等男性形象分析,可以窥探出《围城》中隐含的男权意识。本文试图通过对围城主要人物形象来进行探究,并对其人物形象做细致的说明与阐述,展现这个人物性格与思想的里里外外,同时结合小说中的爱情与事业失败的实例来进行说明,最终揭示出这些人物形象对当下社会所带来的关于教育、官场、爱情等方面的社会意义与警示。一、《围城》中的男性人物形象(一)方鸿渐:矛盾性格内在的矛盾性是方鸿渐性格无处不有的特质。他聪明,才气横溢,博闻强识,涉猎颇广;然而学无专长,在哪门学问上也没有下过真功夫。自尊心极强极敏感,容易受伤害,骨子里是个真诚善良的人;然而不时玩世不恭,耍弄小聪明,撒点小谎,有时为了心安理得维系心理平衡,甚至自欺欺人。看人看事很有眼力,对虚伪和愚蠢颇有洞察力,谈话机智幽默锋芒毕露。然而他意志薄弱,优柔寡断。生活中他是个低能儿,缺乏处事能力,很容易被人左右。特别是遇上与自己切身利害相关的事,只是感情用事,进退失据,顾此失彼。除了意外的幸运,几乎没有一件是自己处理好的。他对文凭分明看得很透,然而为了敷衍未过门的岳丈,半买半骗弄到一个假博士文凭;可是,当假博士文凭被岳丈登在报纸上,他又狼狈不堪,不得不当作一个笑话,向他的朋友解释真相;到三闾大学任教,他偏不肯将错就错,声明自己只是没有文凭的“游学生”,结果失去教授的头衔,虽然也愤愤不平,却也并不后悔说出真相。《围城》通过方鸿渐的几次恋爱婚姻的描述,把他性格中的内在矛盾性展示得淋漓尽致。他对女性似乎也看得很透,至少在理论上和言词中。然而事到临头他就糊涂了。他总是很容易落入女性设下的圈套,随后又不免后悔。他对回国轮船上萍水相逢的鲍小姐并无好感,更谈不上感情,然而从没恋爱过的他,却经不住鲍小姐的诱惑,进入城堡品尝肉欲的滋味,结果发现自己被鲍小姐玩弄了。心里并不喜欢苏文纨,他却仍然让苏文纨把他当作求婚者,直至差点弄假成真,才写了决断信说明真相。结局是这场假恋爱把他唯一的一次真恋爱一起葬送了。他对孙柔嘉并没有特别好感,他自己也明白他并不真正了解孙柔嘉,然而经不起朋友善意的玩笑和同事恶意的谣传,动了心,还没弄清楚自己是不是爱上了,就已经落入孙柔嘉精心设计的情网,匆匆结了婚。婚后建立的小家庭在两种文化势力——家道中落的传统封建家族方家和有权有势而洋化了的上层小市民家庭孙柔嘉的姑妈家——的夹击下,更是矛盾重重。这矛盾,不仅是他和孙柔嘉之间的,也是方鸿渐性格的内在矛盾。这是一个爱和怨怼、责任和自由、维系城堡和冲出城堡的没完没了的矛盾过程。方鸿渐始终是矛盾的。小说结尾,方鸿渐回家本意是“想怎样消解柔嘉的怨气”,结果反而吵得更厉害,双方都动了手,直闹到家庭破裂。他的思想充满矛盾,他的每一行为,在做出选择前都是矛盾的,做出选择后又有了新的矛盾,而每一矛盾的思想和行为又无不符合性格发展的内在逻辑。这就是方鸿渐。(二)赵辛楣:圆滑老练,但内心醇厚赵辛楣外形儒雅,有贵族风范,不仅有钱更有智慧,即便拥有财富,他也没有市井小民的浅陋与算计。出身世家和政治学出身等因素使赵辛楣处事圆滑老练、洞察人心。在和方鸿渐、李梅亭、顾尔谦等人前往湖南任教时,很快识破李、顾的把戏;巧妙地处理了旅途之中方、李间的矛盾;敏锐地洞察了孙柔嘉的心计并给予方鸿渐适当的提醒等。虽然圆滑老练,但内心醇厚。虽然在与方鸿渐当情敌的那段时间有过捉弄,但是在两人成为朋友后,赵辛楣也是真心对待方鸿渐,不仅帮助方鸿渐找工作,在孙柔嘉想要设下“温柔陷阱”捕获方鸿渐时,也能够善意提醒。后来在两人结婚时,考虑到两人的经济情况,以礼金的形式帮助两人解决了燃眉之急。从普世意义上来看,赵辛楣是一个无可非议的成功人士,有才华、有本事,而且非常聪明。为了在三闾大学教书,他准备了十几本参考书,教学工作不慌不忙。和同样担任教学工作的方鸿渐相比,赵辛楣展现出较好的工作态度与能力。同时赵辛楣还是一个能为上司解忧的人才,在校长为教师划分问题担忧时,赵辛楣能够主动帮忙劝说李梅亭。这种主动帮忙分忧的员工在企业里都是很容易被喜欢的,赵辛楣在三闾大学深得领导的器重,即便后来赵辛楣因为汪太太的事而选择离开,校长依然希望赵辛楣留下。最后虽然赵辛楣离开了三闾大学,但能力过人的他,很快又在重庆国防委员会站稳脚跟。小说里的赵辛楣可以说是一个较为完美的男性人物,但是在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这样一个有智慧、有情义的赵辛楣却没能得到一个好的结局。(三)李梅亭:自私投机,不学无术在相对反派的男性形象中,印象最深的是李梅亭。他可以说是《围城》中的典型人物。他之所以如此典型,并不是因为他是主角,也不是因为他做过什么。然而,钱先生却从各个方面生动地刻画了他的人格特征。所谓“典型人物来自典型环境”,就是这种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李梅亭是一个爱讨价还价的人,一旦出了什么事,他就急于逃避责任,在自己的利益面前,他不仅自私吝啬,而且善于算计。他们出发不久,就遇到了大雨。其他人则拿出雨衣来防雨。然而,李梅婷不忍心穿上他的新雨衣,因为他很珍惜它。他还找了个借口说把它放在盒子的底部很难拿出来。最后,是孙柔嘉把伞借给他挡雨。另一方面,当孙柔嘉发烧感冒时,赵辛楣想向他要些仁丹。李梅亭打算高价带他们去学校,但他不好意思拒绝。于是,他把以前偷偷开的鱼肝油给了孙小姐,这鱼肝油已经过期。鱼肝油浓浓的腥味让孙小姐呕吐。这些足以显示他的吝啬。他还赚了很多不义之财。在他的行李箱底部,有他打算带到学校高价出售的药品。有一次,他被同龄人发现,谎称怕学校没药,为了方便。他也是一个非常狡猾和自私的人。在去三闾大学的路上,由于当时经费不足,大家都把自己的差旅费作为公款上缴,但他把一部分私藏起来,偷偷买了烟和红薯。对于李梅亭来说,他性格中最主要的主导角色就是自私、爱炫耀和聪明才智。但我们不能消除他的次要角色。比如他上三闾大学的时候,他没有把所有的旅费都带在身上,而是把很大一部分留给了家人。纵观李梅亭的性格,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个战乱年代人们的自我意识是多么强烈。虽然如此,李梅亭依然是一个反面角色,是斤斤计较,狡猾吝啬的知识分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围城》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一)孙柔嘉:善于伪装和工于心计孙柔嘉是《围城》的女主角,她相貌平平,但注重衣着的精致。在方鸿渐寄回家的照片中,她的妆容和衣服都相当精致,很受公婆的欢迎。”方爹爹见到她,三次戴上眼镜仔细看了一眼,“孙柔嘉虽然看起来很普通,但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为了实现理想的爱情,她积极追求不懈的努力,甚至用一些小伎俩来掩饰写给父亲的信。在信中,她指出了她和方鸿渐的共同利益。父母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她带来责任的压力,使她实现自己的目标。路上对李梅亭等人的嘲笑,让方鸿渐做出了选择。没有家庭背景和父母的依靠,她只能在爱情和婚姻中选择算计,最后她终于订婚了,进入了她想要的婚姻殿堂,一旦进入婚姻,也就进入围城,走上了传统妇女的悲惨之路。婚前,她们要靠父亲生活要听从父亲的意愿与安排;婚后,她们又必须依靠丈夫,不得不听从丈夫的安排,更甚至以后还要服从孩子的安排。孙柔嘉的外表形象与内心有着极大的差距,表面上的她看起来天真软弱,很容易激起男性的保护欲,但实际上的孙柔嘉工于心计。在去往三闾大学的船上,孙柔嘉问方鸿渐见过大鲸鱼没有,方鸿渐乱说一气,她就惊奇的眼睛张的圆圆的。这被赵辛楣一眼看穿,她是为了接近方鸿渐故意装出来的。还是在去往三闾大学的途中,孙柔嘉看出方鸿渐胆小不敢先过藤桥,就主动在前面领他过桥,还巧妙的照顾到了方鸿渐的面子,给方鸿渐留下了“体贴”的好印象。在收到陆子潇表白信后惊慌失措地向方鸿渐讨注意,激发了方鸿渐的保护欲。在促成与方鸿渐的订婚上也是煞费苦心,面对同事们的误解她没有急着解释,反倒推波助澜,“把鸿渐勾得更紧了”,使方鸿渐迷迷糊糊间就确定了订婚的事。她对方鸿渐的感情可以说存在一定喜欢,但绝大部分时出于利用。与其他男性相比,方鸿渐帅气幽默,且家庭环境良好,自然成了她倾慕的对象。而基于她本身的求嫁心理,她最后选择了方鸿渐,这就像现实中许多适龄女性一样,担心被贴上大龄剩女的标签,此时遇到了一个在各方面都差不多伴侣,便很快结婚。可以想象,方鸿渐和孙柔嘉的爱情婚姻不会有太多的感情,更不用说牢固的情感基础。对他们来说,就是在一群条件差的瘸子中间找一个自己能接受的相亲对象。孙柔嘉性情小气,心胸狭窄,嫉妒心极强。她很关心方鸿渐过去的感情史,她会翻开旧账,不时跟他吵架。当然,这也是她对这段感情的关心的体现。她的爱情太自私,太挑剔,所以婚后三天小吵,五天大吵,加速了他们的婚姻破灭,直至分手。这是孙柔嘉的失败,也是她离开城市的必然结果。(二)唐晓芙:纯洁可爱在《围城》中众多女性形象中,唐晓芙是唯一一个没有受到作者讽刺的女性形象,她是一个自然、天真、坦率和自决的综合体。她是新知识女性的代表,是主人公心目中理想的异性。作者对唐晓芙的容貌描述最为贴切:“迷人的圆脸,有两个浅浅的酒窝……鲜艳的可以让人忘记口渴,好像是一种好水果……唐小姐是现代文明中难得一见的东西,一个真正的女孩。”从作者对于唐晓芙的文字描写来看,唐晓芙纯洁、纯真、活泼,与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相比,唐晓芙所呈现的是一种区别于外界环境的纯洁与干净,清纯自然,就像水中的荷花。和其他同龄女孩一样,唐晓芙对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但是也拥有自己对于爱情的主见,不会轻易受到别人的摆布和亵渎。所以,虽然其与苏文纨是较为亲近的表姐妹关系,但是因为两个人出身和家境的不同,两个人之间的爱情观和生活观以及性格都有很大的差别。在唐晓芙初见方鸿渐时,其误以为方与赵在为追求苏文纨而大展口角,但是当方表示对于苏没有有示爱的意思的时候,这场口角终止,她明显地表露出现的失望的神情,这充分地反映出了她单纯的一面。她天真直率的一面还体现在在方鸿渐面前的口无遮拦,在她初与方鸿渐展开交往时,表姐的态度是极为消极的,并为此进行了阻拦。而文章中对于唐晓芙的描写是其觉得表姐在欺负她,表姐越是不让她干什么,她就要干什么。虽然她并不是真正地爱方鸿渐,但她就是要反道而行之,要亲近方鸿渐。她深深地明白爱情充满了曲折,绝对不是这样简单。但她之所以这么叛逆,就是典型的青春叛逆,是因为表姐阻挡了她与方鸿渐来往。(三)苏文纨:虚荣刻薄苏文纨是个“高素质的女人”“精品女人”。所谓“精品”,就是说她家境好、知识好、相貌好。她是第一个出现在围城里的人,是一个很势利、爱钱的人,也喜欢被人奉承、虚荣的女人。例如,当我在回家的船上看到包小姐的衣服时,我觉得她伤害了中国的民族文化。她说:“鲍小姐的行为不像富家子弟,打扮也够丢脸的”,“她看不起包小姐的作风,不愿意多告诉她,”一向被她看不起的孙太太,听了孙太太的阿谀奉承后,厌恶和鄙视立刻消退,变成了温柔。连原来对孙太太孩子们的厌恶也变成了爱。在认识了自我感觉良好的方鸿渐后,她并没有主动去追他。相反,他保留了传统女性的矜持,等待着方鸿渐表露爱意。其实,在西方受过高等教育的苏文纨,应该接受恋爱中男女自由平等的先进思想。当她看到自己最喜欢的人时,应该大胆追求,但她还是摆脱不了中国传统婚姻观念的束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一位高级知识分子思想的讽刺。除此之外爱情里的苏文纨还是一个诡计多端的人,方鸿渐抵挡不住苏文纨的第一次进攻。可见这个女人并不单纯,特别是她做作地放下大太太的架子,帮别人洗手帕、补袜子,作为一个大家庭的女士很少做这样的工作,方鸿渐知道她每做一件事,内心就增加了一份向她求婚的责任。在方鸿渐看望苏家时,苏文纨故意设局,看方赵打架。她担心这场战斗会太激烈,他们之间只剩下一个,这大大满足了她的虚荣心。三、《围城》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一)男性人物性格形成原因1.社会时局的动荡与个人处境的艰难社会形势的动荡和人身困境是钱钟书作品中知识分子形象形成的客观因素。这种动荡和艰辛也追求知识分子在生活水平上的独立精神,而自由的观念构成了现实的生存“围城”。“围城”的生存使病态的知识分子陷入贪婪的虚荣心。生活中的困难,精神上的无助和制度上的限制促使一些知识分子变得潜在地变化。像方鸿渐,虽有理想和才华,可是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和自己的性格怯弱、畏缩又正直善良就决定了他的命运,只能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只有等到某一天天下太平了,政治清明了,他才有可能像在政治清明的的国家里清官一样大有作为。可惜他生不逢时,在战乱连绵的年代里他只能在理想与现实座“围城”中徘徊。赵辛楣也一样,尽管他的靠山比方鸿渐的靠山高大,但是由于他的理想和知识分子不屈之志,也使他像方鸿渐一样郁郁不得志,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苦苦挣扎,可是怎么挣扎都没有用,社会的环境和关系没有给他希望,最后也只好回家另谋出路去了。中国还有这样的知识分子,丧失了知识分子的良心,为了个人的利益斤斤计较、勾心斗角、迎合权势,他们没有了知识分子的矜持,却很容易获得功名利禄。2.新旧文化的冲突与中西文化的碰撞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几个学国文的人留学出洋,再加上生活在“五四”后思想文化大变革的30年代,因而在他们的性格中注入了一些“新”的现代精神,有了追求自由生活的理想和愿望。“旧”的传统的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处处以公众的道德尺度制约自己的行动,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这种“新”与“旧”的对抗使他们对封建文化绝望的同时又有较深的留恋与继承;既有对西方文化的鄙夷,同时又有一些欣赏和接至内这两种价值取向迥然不同的文化的夹击。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方鸿浙出身于江南一个小城镇的绅士家庭,其父是前清举人,可谓“家学”深厚,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非常大,“旧”的传统的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处处以公众的道德尺度制约自己的行动,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这种“新”与“旧”的对抗使他们对封建文化绝望的同时又有较深的留恋与继承;既有对西方文化的鄙夷,同时又有一些欣赏,这两种价值取向迥然不同的文化的夹击,就形成了方鸿渐对立的人生态度和双重人格特征一一认真而又玩世,自信而又自卑,正直而又脆弱,冲动而又无九因而他只能在“围城”中挣扎。(二)女性人物性格形成原因1.男权意识的压迫《围城》中所描写的女性形象中大多都是充满了自私与心机,她们相互猜疑和嫉妒,体现出对于女性的男性偏见。作家对于苏文纨的描绘,带着明显的男权意识,明明是一个拥有高能力的女博士,却被描写成一个另类特殊的人,拥有很深的心计和城府,而且非常的狠毒。其实苏文纨只是一个向往爱情和婚姻的女人。苏文纨因方鸿渐不接受她的爱,便进行了疯狂的报复,使表妹唐晓芙和方鸿渐之间的爱情失败。苏文纨在成婚后更加的市侩,而且还倒卖非法用品,作家又一次将苏文纨描写为一个唯利是图的小人。《围城》中也描写了一部分知识女性,她们不但拥有美丽的容颜,而且展示了她们独特的智慧和人生见解。与家庭中的主妇不同,她们更懂得生活,并且勇于追求美好的生活,非常受男性的欢迎,是《围城》中男性所迷恋和追求的对象。虽然她们受男性的喜爱,但是在男性主义背景下,男性仍然用不平等的眼光看待她们,对她们有一定的偏见,知识女性同样不被重视,依然受到一定的压制。例如《围城》中的方鸿渐,他结交了多个知识女性,并且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这些女性的性格和喜好,投其所好地吸引了这些女性的眼球,同样这些女性为了吸引方鸿渐,也采取了多种手段,但这些手段都被方鸿渐一一看穿了。方鸿渐虽然在表面上接受了她们,但是在内心他是排斥女性的这些行为的,认为女性心机比较重,非常的尖酸刻薄。《围城》中的男性偏见致使女性形象的塑造比较狭隘且丑陋。2.女性独立意识未觉醒《围城》从男性视角出发,对不同的女性形象进行描写,让我们清晰地领略到当时的中国女性面对爱情和婚姻时的彷徨和无助。《围城》这部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比较特殊,属于男性统治、男权意识的一个阶段,在这个社会阶段男性主宰着社会、家庭和女性,女性对于自主、自由和独立并未有太深刻的认识。女性主要围绕着家庭和男人生活,男人就是女人的职业,凡事都以男性为中心。大部分的女性都没有反抗的意识和行动,小部分女性虽然接受过西方教育,有自我认识的意识,但是在行动方面仍然受限于宗法制度,无法真正主宰自身的命运。因此大部分的女性会选择婚姻来提升自身生活质量,改变命运,以求得到暂时的解脱。四、钱钟书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意义(一)对传统文化的反省《围城》的男性展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平凡而真实的现实生活,虽然那时候的知识份子已经接受到了新时代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但传统势力根深蒂固,知识分子缺乏远大的理想和与传统势力作斗争的勇气和毅力,最终也成为在乱世里漂泊的一个悲剧人物[9]。小说以小见大,通过方鸿渐、赵辛楣、李梅亭形象的塑造,对当时肮脏丑陋的现实社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三个人的悲剧人生蕴含着对丑恶社会的批判。以主人公方鸿渐来说,他的人生悲剧来源于性格与社会环境的双重作用下,虽然他的性格上有一些不完美,但如果不是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方鸿渐可能只是一个善良的花花公子,并在家族的帮助下获得一定成就。但究其根本,方鸿渐的性格也来源于社会环境的影响,懦弱无能得过且过的性格更多来自于传统文化的腐蚀。(二)女性价值取向的无奈转换《围城》充分地突显出对当时社会中女性的讽刺意味,在悲喜交加与极力反抗的状态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女性对追求自由与解放的迫切心理。在当时,女性生存的环境被男权所笼罩,女性的生活没有自由,痛苦且压抑。她们将生活的目标和出路定位于爱情和婚姻,传统的家庭观念是她们心中的救命稻草,夫贵妻荣是她们坚持的目标。她们以为女性的价值可以通过婚姻来体现,希望通过爱情和婚姻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像苏文纨、孙柔嘉等知识女性,努力从男权主义中解脱,有权利与条件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事情,她们对于女性的价值有了独特的定位,将自己从传统中的男权主义中解放出来,以积极的态度寻找自我,她们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也受到了西方女性自由的洗礼,从骨子里希望可以冲破婚姻的束缚。但是在男权渗透之中,她们却节节败退,最后成为了传统男权文化的继承者。结语钱钟书的《围城》塑造的人物性格真实,充满了现实主义的色彩,反映了当代众人的实际状态,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