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第293期)主题:底线思维与人生智慧【作文指导】【文题在线】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底线思维,是指“做好最坏打算,从客观实际出发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思维方法。底线思维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当前风险挑战,提前做好预案,才能科学化解矛盾和风险。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启示,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本文的材料是关于底线思维的,要求我们从客观实际出发,设定最低目标,并通过提前做好预案来化解矛盾和风险。因此,审题立意解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底线思维的定义和特点:解释底线思维的含义,即做好最坏打算,从客观实际出发设定最低目标。强调底线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底线思维的作用和意义:阐述底线思维对于科学化解矛盾和风险的积极作用。说明底线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避免损失,实现最大期望值。应用底线思维的场景和方法:举例说明在不同领域、不同情境下如何应用底线思维。比如在经济管理中,企业应该设定合理的利润底线;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可以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目标。底线思维与乐观主义之间的平衡:指出底线思维并不等同于消极悲观,而是一种理性、务实的思维方式。强调底线思维与积极乐观的态度之间的平衡,既要做好最坏打算,又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结论:总结底线思维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读者在面对风险和挑战时,运用底线思维方法,从最低点出发争取最大期望值。【佳作赏析一】底线思维与人生智慧当今社会,底线思维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底线思维是指在面对风险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做好最坏打算,从客观实际出发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这种思维方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科学化解矛盾和风险,更能够在人生道路上指导我们做出明智的选择。底线思维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当前的风险和挑战。只有真正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可能带来的后果,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预案。正如著名企业家杰克·韦尔奇所说:“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没有人可以事先知道自己将会面临怎样的困难和压力。”因此,在面对未知情况时,我们必须保持警觉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例如,当我们面临一个新项目或者考试任务时,我们可以通过调研、问答等方式来获取更多信息,并为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准备。底线思维要求我们提前做好预案。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工作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因素。只有提前制定好预案,才能够在危机来临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措施。例如,在备考高考时,我们需要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和备考,以应对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制定备选方案,并与团队成员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以确保在意外情况下能够及时做出调整。底线思维要求我们立足于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这意味着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而是要不断追求进步和突破。无论是学业、事业还是人际关系,只有不断超越自己的底线,才能够实现更大的成功。正如著名作家海明威所说:“一个人真正伟大之处在于他能为自己设定一个高于他所能达到的目标,并为此而奋斗。”因此,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挑战自我,并不断寻找突破口。底线思维教会了我们如何认识风险和挑战,并提前做好预案;它告诉我们要立足于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它引导着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超越自我。因此,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学会运用底线思维,以科学的方式解决问题,实现自身的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人生的舞台上展现出最耀眼的光芒!【佳作赏析二】从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近年来,社会发展的速度日益加快,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底线思维成为了一种必备的智慧。它指的是在制定目标时要做好最坏打算,并从客观实际出发设定最低目标,并立足于此去追求更大的期望值。底线思维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当前风险挑战,并提前做好预案,以科学化解矛盾和风险。底线思维告诉我们不能被过高的期望束缚住自己,在制定目标时要理性客观地考虑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只有这样,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能保持冷静、镇定并迅速作出反应。底线思维教会了我们如何合理评估风险和收益。在进行决策时,我们需要全面了解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合理评估。只有明确了风险后,才能更好地制定应对策略,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底线思维也提醒我们要注重预案的制定。面临可能发生的风险时,我们不能被动等待,而是要主动做好预案。只有提前制定好预案,并在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进行及时调整,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底线思维还告诉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轻易放弃。即使遇到了最坏的情况,我们也不能因此气馁或放弃努力。相反,我们应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并寻找新的机遇和突破口。正如俗话所说,“底线思维是成功的起点”。只有在最低点追求最大期望值,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底线思维是一种理性、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快速发展、充满挑战的社会中,底线思维成为了一种必备的智慧。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在面对风险和挑战时保持清醒头脑,并合理评估风险与收益,并引导我们在逆境中寻找机遇和突破口。同时,底线思维也提醒我们要注重预案制定,并在最坏情况下不轻易放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我们要以底线思维为指导,从最低点出发,努力追求最大期望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逆境中崛起,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让我们共同学习和运用底线思维,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阅读拓展】(一)逃跑的马我跟马没有长久贴身的接触,甚至没有骑马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这样简单的经历。顶多是牵一头驴穿过浩浩荡荡的马群,或者坐在牛背上,看骑马的人从身边飞驰而过,扬起一片尘土。我沒有太要紧的事,不需要快马加鞭去办理。牛和驴的性情刚好适合我——慢悠悠的。那时要紧的事远未来到我的人生里,我也不着急。要去的地方永远不动地待在那里,不会因为我晚到几天或几年而消失。要做的事情早几天或晚几天去做都是一回事,甚至不做也没什么。我还处在人生的闲散时期,许多事情还没迫在眉睫。也许有些活我晚到几步就被别人做了,正好省得我动手。有些东西我迟来一会儿便不属于我了,我也不在乎。许多年之后再看,骑快马飞奔的人和坐在牛背上慢悠悠赶路的人,一样老态龙钟地回到村庄,他们衰老的速度是一样的。时间才不管谁跑得多快或多慢呢。但马的身影一直游荡在我身旁,马蹄常年在村里村外的土路上踏响,我不能回避它们。我甚至天真地想,马跑得那么快,一定先我到达了一些地方。骑马的人一定把我今后要去的地方早早游荡了一遍。因为不骑马,我的人生路上必定印满先行者的马蹄印,撒满金黄的马粪蛋。直到后来,我徒步追上并超过许多匹马之后,才打消了这种念头——曾经从我身边飞驰而过扬起一片尘土的那些马,最终都没有比我走得更远。在我还继续前行的时候,它们已变成一架架骨头堆在路边,骑手跑掉了。在马的骨架旁,只有像骨头一样干枯的胡杨树干,我没找到骑手的半根骨头。骑手总会想办法埋掉自己,无论深埋于黄土中,还是远埋于草莽和人群中。在远离村庄的路上,我时常会遇到一堆堆马骨。马到底碰到了怎样沉重的事情,使它如此强健的躯体承受不了,如此快捷有力的四蹄逃脱不了?这些高大健壮的生命在我们身边倒下,留下堆堆白骨。我们这些矮小的生命还活着,我们能走多远?我相信累死一匹马的,不是骑手,不是常年的奔波和劳累,对马来说,这些东西微不足道。马肯定有它自己的事情。马来到世上,肯定不仅仅是给人拉拉车、当当坐骑的。村里的韩三告诉我,一次他赶着马车去沙门子,给一个亲戚送麦种。半路上马车陷进泥潭,死活拉不出来,他只好回去找人借牲口帮忙。可是,等他带着人马赶来时,发现马已经把车拉出来走了,走得没影了。他追到沙门子,那里的人说,晌午看见一辆马车拉着几麻袋东西,穿过村子向西去了。韩三又朝西追了几十里,到虚土庄子,村里人说下午时看见一辆马车绕过村子向北边去了。韩三说他再没有追下去,他因此断定马是没有目标的东西——它只顾自己往前走,好像它的事比人的更重要,它竟然可以把人家等着下种的一车麦种拉着漫无边际地走下去。韩三是有生活目标的人,要到哪儿就到哪儿,说干啥就干啥,他不会没完没了地跟着一辆马车追下去。韩三说完就去忙他的事了。以后很多年,我都替韩三想着这辆跑掉的马车。它到底跑到哪儿去了?我打问过从每一条远路上走来的人,他们或者摇头,或者说,要真有一辆没人要的马车,他们会赶着回来的,这等便宜事他们不会白白放过。我想,这匹马已经离开道路,朝它自己的方向走了。但它不会摆脱车和套具。套具是用马皮做的,皮比骨肉更耐久结实。一匹马不会熬到套具朽去。车上的麦种早过了播种期,在一场一场的雨中发芽、霉烂。车轮和辕木也会超过期限,一天天地腐烂。只有马不会停下来。这是唯一一匹跑掉的马。我们没有追上它,说明它把骨头留在了我们尚未到达的某个远地。马之所以要逃跑,肯定有什么东西在追它。那是我们看不到的、马命中的死敌。马逃不过它。我想起了另一匹马,拴在一户人家草棚里的一匹马。我看到它时,它已奄奄一息,老得不成样子。显然它不是在草棚里老去的,而是老了以后被人拴在草棚里的。人总是对自己不放心,明知这匹马老了,再也走不到哪里,却还把它拴起来,让它在最后的关头束手就擒,放弃跟命运较劲。更残酷的是,这匹马在垂暮之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堆在头顶的大垛干草,却一口也吃不到。我撕了一把草送到马嘴边,马只看了一眼,又把头扭过去。我知道它已经嚼不动这一口草。马的力气经过那么多年,终于变得微弱。曾经驮几百斤东西,跑几十里路不出汗、不喘口粗气的一匹马,现在却连一口草都嚼不动。“谁都有背不动一麻袋麦子的时候。谁都有老掉牙啃不动骨头的时候。”我想起父亲告诫我的话,好像也是在说给一匹马。马老得走不动时,或许才会明白世上的许多事情,才会知道世上许多路该如何去走。马无法把一生的经验传授给另一匹马。马老了之后也许跟人一样——它一辈子没干成什么大事,只犯了许多错误,于是它把自己的错误看得珍贵无比,总希望别的马能从它身上吸取点教训。可是,那些年轻的活蹦乱跳的马,从来不懂得恭恭敬敬向一匹老马请教。它们有的是精力和时间去走错路,老马不也是这样走到老的吗?马和人常常为了同一件事情活一辈子。在长年累月、人马共操劳的活计中,马和人同时衰老了。我时常看到一个老人牵一匹马穿过村庄回到家里。人老得大概已经上不去马,马也老得再驮不动人。人和马一前一后,走在下午的昏黄时光里。在这漫长的一生中,人和马付出了一样沉重的劳动。人使唤马拉车、赶路,马也使唤人给自己饮水、喂草、加料、清理圈里的马粪。人有时还带着马去找兽医看病,像照管自己的父亲一样。堆在人一生中的事情,一样堆在马的一生中。人只知道马帮自己干了一辈子活,却不知道人也帮马操劳了一辈子。只是活到最后,人可以把一匹老马的肉吃掉,皮子卖掉,马却不能对人这样。一个冬天的夜晚,我和村里的几个人,在远离村庄的野地里,围坐在一群马身旁,煮一匹老马的骨头。我们喝着酒,不断地添着柴火。我们想,马越老,骨头里就越能熬出东西。更多的马静静站立在四周,用眼睛看着我们。火光映红了一大片夜空。马站在暗处,眼睛闪着蓝光。马一定看清了我们,看清了人。而我们一点都不了解马,不明白马在想些什么。马从不对人说一句话。我们对马唯一的理解方式是:不断地把马肉吃到肚子里,把马奶喝到肚子里,把馬皮穿在脚上。久而久之,隐隐就会觉得有一匹马在人的身体中跑动。有一种异样的激情耸动着人,人变得像马一样不安、骚动。而最终,却只能用马肉给我们的体力和激情,干点人的事情,撒点人的野和牢骚。我们用心理解不了的东西,就这样用胃消化掉了。但我们确实不懂马啊。记得那一年在野地里,我把干草堆起来,我站在风中。在更远的风里,有一大群马,石头一样静立着,一动不动。它们不看我,马头朝南,齐望着我看不到的一个远处。它们根本没在意我这个割草人的存在。我停住手中的活,那样长久地羡慕地看着它们,身体中突然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激情。我想嘶,想奔,想把双手落到地上,撒着欢跑到马群中去,昂起头,看看马眼中的明天和远方。我感到我的喉管里埋着一千匹马的嘶鸣,四肢涌动着一万只马蹄的奔腾声。而我,只是低下头,轻轻叹息了一声。我没养过一匹马,不像村里有些人,自己不养马,却喜欢偷别人的马骑。晚上乘黑把别人的马拉出来骑上一夜,到远处办完自己的事,天亮前再把马拴回圈里。第二天主人骑马去奔一件急事,马却死活跑不起来。马不会把昨晚的事告诉主人,但马知道自己能跑多远的路。不论给谁跑,马把一生的路跑完便不跑了。人把马鞭抽得再响也没用了。马从来就不属于谁。别以为一匹马在你胯下奔跑了多少年,这马就是你的。在马眼里,你不过是被它驮运的一件东西。或许马早把你当成了自己的一个器官,高高地安置在马背上,替它看路,拉缰绳,有时下来给它喂草、梳毛、修理蹄子。也许,没有骑快马奔一段路,是件遗憾的事。许多年后,有些东西终于从背后渐渐地追上我。那都是些要命的东西,我年轻时不把它们当回事,也不为自己着急。有一天一回头,发现它们已近在咫尺。这时我才明白了以往年月中那些不停奔跑的马,以及骑马奔跑的人。马并不是被人的鞭子催着在跑,不是。马在自己奔逃。马一生下来便开始了奔逃。人只是在借助马的速度摆脱命中的厄运。人和马奔逃的方向是否真的一致呢?也许人的逃生之路正是马的奔死之途,也许马生还时人已经死归。反正,我没骑马奔跑过,我保持着自己的速度。一些年人们一窝蜂地朝某个地方飞奔,我被远远地落在后面,像是被遗弃。另一些年人们回过头,朝相反的方向奔跑,我仍旧慢慢悠悠,远远地走在他们前头。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不骑马。(二)掌中桂花香一瓣花曾经来过,然后走了,再也没有踪影。庭院里,那新堆起的土在阳光下露着一抹暗红的腼腆,小土丘上的桂花树充满朝气地抖抖身子,清爽的空气里顿时盈满甜蜜的桂花香。“妈妈,快来看!桂花开得好漂亮!”我的小手牵着妈妈沾满面粉的粗糙大手,拉着她往后院走。那时,妈妈虽然忙着看顾早餐店里的工作,却抵不住我撒娇的央求,便和我在桂树旁闻着清甜的花香。她摘下几朵小黄花放在我胖胖的掌心,笑着说我是后院里最可爱的小公主。每天早晨,厨房里总摆满蒸笼,那整齐堆高的竹蒸笼里躺着一个个热腾腾的包子或馒头。而妈妈总会穿梭于氤氲的热气,并在香气四溢中做出最美味的早餐。那时的我,总调皮地一手偷捏着馒头,一手拉着妈妈的围裙当个“跟屁虫”。直到爸爸带回一株桂花,我便会在桂花绽放的季节,每天摘下几朵,再挤到人声鼎沸的早餐店门口,偷偷塞进妈妈的口袋里。因此,在那些季节里,尽管妈妈总是忙进忙出,脸上却仍挂着亲切的笑容招呼客人,口袋里,也装满了新鲜的花香。几年后,早餐店歇业了,妈妈几乎天天都要去医院报到,而后院的桂树在经历几载时光后也已成长茁壮。但,鲜黄的小花却越开越少。生病的妈妈不再有体力陪我散步、陪我数花。而每次亲朋好友送来的花都被插在床头,那落落大方的样子抖擞了我们的精神,却让我常常想起庭院里那棵桂树。接着,夏天奏至尾声,而妈妈的病情急转直下,院子里的植物都缓缓凋枯了,只有桂树伫立着,好像在鼓舞整个庭院,整个家庭,还有病榻上的妈妈。我回忆起年幼时,开放在我掌中那温暖的黄花。于是,我盼着桂花再度盛开,我要和妈妈再一起依偎在这幽香旁,并迈着轻快的脚步踱回过往我那愉悦的稚气童年。然而,妈妈还是走了。那年的桂花开得好美丽。我皱着眉望着那金黄小花,想到再也没人帮我摘下这温厚的美丽,泪珠扑簌簌地落在掌心,开起一朵朵忧伤的花。桂花并不雍容华丽,但她总默默开放着,并吐露出耐人寻味的细密甜香。那就像是对妈妈的摹写,朴实且和善,仿佛就是一朵小桂花,点缀在绿丛枝头上,贡献己身之芳于浊闷的空气中。之后,桂花树年年翠绿,但却不再镶满小巧的金色灿烂。就像妈妈,尽管身影不复见,却总徘徊在云的一端守护着我们。我握紧拳头,再也握不住那些璀璨。一瓣花曾经来过,然后又走了,再也没有踪影。然而,却留下一阵令我陶醉的怀旧香气……【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白鸦邢庆杰那对白色的乌鸦从空中扑向他的一瞬间,朱老三从梦中惊醒了,直挺挺地坐了起来,脸上、身上全是汗珠子。窗外,电闪雷鸣,雨声如瀑。奇怪,好多年前的事了,咋又梦见它了呢?朱老三翻身下了床,右腿画着半圆,一瘸一拐地走到饭桌前,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再躺到床上时,却怎么也睡不着了。他的脑子里,全是那对白色的乌鸦……朱老三是个老护林员。护林员的主要职责就是防火防盗伐。但真正敢来伐树的人并不多,最让他头痛的,是那些来砍树枝的人。那年月,老百姓买不起煤,冬天取暖做饭,全靠晒干的树枝子这种“硬柴火”,就打起了集体林场的主意。朱老三原则性很强,他自己决不砍树枝子,但他有一个办法:拆鸟窝。一个硕大的鸟窝,足够一家人烧半个月的。那年初春,儿子刚刚出生,家里那三间四面透风的房子还需要取暖。他就把留了多年的一个最大的鸟窝拆了。那个鸟窝很大,他从中午一直拆到太阳西斜。拆到最里层时,竞有了意外的收获,里面有四只鸟蛋。朱老三用地排车把拆下来的柴火运到家里时,太阳已经落山了,整个天空红彤彤的,让寒冷的天气有了一丝暖意。他正从地排车上往下卸柴火,忽然面前掠过一阵冷风,下意识地缩了缩头,一只鸟儿贴着他的头皮飞了过去,火辣辣地疼,用手一摸,满手掌的鲜血。他惊恐地抬起头,恰好看见两只白色的影子朝他俯冲下来!从地上抄起一根木棍,他迎面抡了出去!由于用力过猛,朱老三带倒了旁边的地排车,压住了右腿……鸟儿惊叫着,留下几片白色的羽毛,落在了对面房顶上。是乌鸦,两只罕见的纯白色乌鸦,冲他愤怒地鸣叫!忽然明白了,他拆的鸟窝,应该是这两只白鸦的,它们来寻仇了。那天晚上,他把鸟蛋煮了,给妻儿补充了营养。两只白鸦在他的屋顶叫了一夜,吵得孩子不停地哭叫。第二天,孩子发了高烧,请来村里的赤脚医生,折腾好久才退下烧来,但孩子从此落下了惊厥的毛病。而朱老三被压过的右腿从那时起就不听使唤了。朱老三把鸟枪装满弹药,开始找那两只白鸦寻仇,但那两只白鸦再也没有出现过……天快亮的时候,朱老三打了个盹儿,醒来时太阳已经一竿子高了。推开屋门,朱老三吃了一惊,门前的水洼里,躺着两只白色的乌鸦。望着曾经的仇家,朱老三竞没有丝毫复仇的快感,而是从心底升起一阵兔死狐悲的伤感:它们也老了,经不起大的风雨了。他踩着一地泥泞,走出院子,吃惊地发现,院外的小路上竟躺着十多只死鸟,有斑鸠、麻雀、啄木鸟……昨晚的风雨太大了,无家可归的鸟儿都被风雨打了下来。把所有鸟儿都埋葬之后,朱老三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脑海里不断闪现二十几年来拆除的一个个鸟窝,他第一次感觉到,那简直就是作孽。朱老三开始行动,是三天以后的事情了。他找出了祖传的木匠家什,伐倒了两棵枯死的榆树,用大锯把它们拆成板子,开始在护林屋里制造鸟窝。他有祖传的手艺,整个鸟窝,所有的木板都是用卯榫扣起来的,板子之间的缝隙全部用蜂蜡封得密不透风。鸟窝的出口处,上下各安上五个巴掌大的平板,上面的遮雨,下面的供鸟儿站立。他对自己设计的鸟窝非常满意,就按这个样品,日夜不停地做,困了就睡一会儿,饿了就啃个馒头,喝点开水。一个多月后,他把所有的木板都用完了。他数了数,共做了四十八个鸟窝。朱老三用了十几天工夫,把四十八个鸟窝均匀地安在了林场的各个部位。在来来回回的路上,他欣喜地发现,最早安装的几个鸟窝,已经有鸟出入了。在安装完最后一个鸟窝回来的路上,他忽然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停下来想了想,却想不出,就继续走了几步,才发现,自己的右腿不知什么时候不画圈了,恢复正常了。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枯死的槐树上,在心里估算着还能做多少个鸟窝。(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第7期,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插叙朱老三早年护林时候的经历,交代了时代背景,表现了那个年代的艰难,同时也引出下文拆鸟窝的情节。B.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朱老三护林时跟村民们行为的对比,朱老三拆鸟窝与建鸟窝行为的对比,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C.文中划线的景物描写,烘托了朱老三得到柴草的喜悦心情,并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了下文朱老三被白鸦抓伤。D.文章结尾写朱老三目光停留在一棵枯死的槐树上,“心里估算还能做多少鸟窝”,意蕴丰富,余味悠长。2.小说中的朱老三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3.结尾写朱老三搭建鸟窝后右腿恢复正常,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技术开发合同(2篇)
- 2025年度数据中心通风排烟系统建设与维护服务合同2篇
- 个人向公司借款合同(2024年)
- 2025版民房建筑工程劳务分包合同4篇
- 2025年建筑保温材料专用黏结剂销售合同3篇
- 2025年度农用车出口贸易代理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能源行业个人劳务派遣及安全生产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企业全额承包经营服务合同规范3篇
- 2025年度智能培训班租赁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模具加工企业临时工用工合同范本4篇
- 副总经理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某大型国企)2024年
- PDCA循环提高护士培训率
- 2024-2030年中国智慧水务行业应用需求分析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 《狮子王》电影赏析
-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5届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中医护理人文
- 2024-2030年中国路亚用品市场销售模式与竞争前景分析报告
- 货物运输安全培训课件
- 前端年终述职报告
- 2024小说推文行业白皮书
- 市人民医院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2023-2025年实施方案及资料汇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