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彝族民歌五度关系转调的几种新方法_第1页
贵州彝族民歌五度关系转调的几种新方法_第2页
贵州彝族民歌五度关系转调的几种新方法_第3页
贵州彝族民歌五度关系转调的几种新方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彝族民歌五度关系转调的几种新方法

贵州是一个丰富的民间音乐舞蹈地区。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文化生活中有着许多美丽的民谣。由于彝族民歌的类别繁多,分类也较细,所以本文仅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进入我们的话题——贵州彝族民歌的转调手法。贵州彝族民歌转调手法的多样性及频繁使用,在其它少数民族中也属少见,它那奇特的手法,即使是大二度的转调,都是那样自然、得体,从不给人以生硬之感。其转调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五度、大二度和小三度关系转调几种,现分述如下:一、由“角”到“清角”五度关系转调一般是通过“清角”音来完成的。按我国古代的音乐理论解释,即“紧角为宫”。“紧”,上升半音之意。“紧角”即是清角,以清角作为新调的宫音,使调性转入下方五度调。这种手法在彝族民歌中比较常见。《郎想妹来妹想郎》开始是F宫调式,后两小节去掉了“角”音,出现了“清角”,而且以清角音结束,转入下方五度调降B宫。有时在平行的两个乐段中,第二段在第一段出现“角”的地方,都以“紧角”音取而代之,这样就很自然地转入下方五度调。这在彝族酒礼——出嫁歌《鸭子在海水里砌窝》中表现得异常突出:现将两段开始部分对照如下:可以清楚地看到,凡是第一段出现“角”的地方,在第二段均变成了“清角”,第二段转入了下方五度调。必须说明的是,这里出现的“清角”音与“徵商综合调式”的清角音不一样,它不仅是一个具有强烈色彩的音,而且也是个具有功能性的音,在这里起到新宫音的作用。与前面几个“徵商综合调式”的例子比较一下,可以看到这种五度关系转调与“徵商综合调式”的区别:第一,“徵商综合调式”的结束音都是sol,从无例外;而“紧角为宫”的结束音可以是其它音。第二,从“清角”音出现的次数比较,“徵商综合调式”的清角音只出现一、二次,而例2《鸭子在海水里砌窝》的清角音出现了九次,反复出现“清角”音,强调了它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地使“清角”音变成了功能音。第三,从“清角”音所处的节拍位置上比较,“徵商综合调式”的“清角”音都处于较弱的位置,均以经过音、辅助音的形式出现,但例1《郎想妹来妹想郎》则将“清角”音放在最重要的终结音上,例2《鸭子在海水里砌窝》中的“清角”音基本上都在强拍位置。故虽均系“清角”音,但由于位置不同,产生的效果与作用就不能等同视之了。另一种五度关系转调是通过“慢宫为角”来完成的。“慢”,降低半音之意,“慢宫”即“变宫”,将“变宫”作为新调的“角”,即转入了上方五度调。例3:《九十九姊妹》上例是一首“慢宫为角”的转调。前九小节都在宫调式上进行,第十小节按理应进入“宫音”,却出现了“变宫”,最后的几小节中多次出现“变宫”,最后以“变宫”结束,从F宫转人C宫系统的E角调式。下例《天空中的白云》也是通过“慢宫”来完成由B羽至升F羽的转调;是同调式不同主音的转换:例4:《天空中的白云》五度关系转调就是通过“紧角”或“慢宫”来完成的,但表现形式较为多样。有同主音不同调式的转换,有同调式不同主音的转换,还有主音、调式都改变的形式。它与我国汉族转调手法很相似。例5:《老鹰来了》二、装饰音、音色形式如果说五度关系的转调与汉族转调手法较为相似,那么大二度关系的转调则是彝族民歌中最富特色的转调手法之一。大二度关系的转调主要是通过“紧羽为宫”的手法来完成的。“闰”音和“清角”音一样,在彝族民歌中也是一个极富特色的、常见的音,在音乐中常以装饰音或波音形式出现。《老鹰来了》这首歌中,“闰”音的突然进入,然后用滑音的方式到“变宫”又回到“闰”,这时已带有一点羽调式色彩,由于装饰音的处理,使它带有一点游移性,直到“清角”音的出现,F羽调式才巩固起来。另一个例子《下田归来唱山歌》的转调则更直接一些。通过“变宫”作过渡,用下半音的形式引出“闰”音,从两个升号转入C调号的D商调式。例6:《下田归来唱山歌》类似的转调手法在彝族民歌中处处可见,一般都以主音、调式均不相同的形式出现。小三度关系的转调常常是通过清商“降mi”音来完成的。三、调性转换与转调例7:《金子银子的根》上例是由G宫转入G羽,这有点接近西欧的同名大小调。我们沿用紧慢转调法的术语,则是“紧商为宫”,用此法转入新调。升高第三级的转调彝族民歌也出现过,但大多作为离调色彩性使用。综上所述,彝族民歌常是通过清角(fa)、变宫(si)、闰(降si)、清商(降mi)几个音来完成转调的。一般的规律是:当旋律出现“清角”(fa)时,就有可能转入下方五度调;当旋律出现“闰”(降si)时,就有可能转入下方大二度调;当旋律出现“清商”(降mi)时,就有可能转入它的小三度调;当旋律出现“变宫”(si)时,就有可能转入上方五度调。如图:由上图可见,彝族民歌的调性转换多往下属方向,与西欧理论的调性关系不同,大二度关系比小三度关系与主调更亲近。在表现形式上,它们可能是同主音不同调式;同调式不同主音;或主音调式皆不相同等表现形式。在表现手法上也是多种多样的:例2:《鸭子在海水里砌窝》例1:《郎想妹来妹想郎》1一般采用过渡性转调也有采用突然性转调的(见前几例)。2.利用模进手法进行转调。例8:《没有树子的地方》上例第一乐句是C羽调式,第二乐句采用下四度模进,第六小节“变宫”的出现使其调式转入g羽调性。3.在时间上,有段落性转调,也有临时性转调。例9:《欢庆丰收》这是一首情绪明朗、欢快的歌曲,a羽调式,结束在属音上,第四、五小节出现了升do,使情绪变得明朗、欢快;第六小节还原do的出现,又返回到a羽调式,短暂的离调,采用了a羽、A宫这种小与大、柔与刚的鲜明对比,大大丰富了旋律的表现力。4.转调的次数有多有少,有转一次的,也有转多次的。下例酒礼歌《我要开始唱酒礼了》则是从g羽—D徵—g羽—D徵,共转了三次,在第二次g羽转入D徵时,先转入D宫系统,两者相差四个调号,属于大三度关系调,但它仅是短暂性离调,紧接着转回G宫系统的D徵调式。这种向前多跨一步,然后再回头的手法可以使新调获得较为稳定的效果。这样一来,这首民歌的调式安排为g羽——D徵—g羽—(D宫)—D徵。从色彩上看,一刚一柔,一弛一紧,获得了强烈的对比效果。例10:《我要开始唱酒礼了》彝族民歌转调手法的多样性及广泛性是独树一帜的。有的彝族民歌一直利用调性、调式的变化对比取得色彩上的反差,如彝族酒令《乐呵呵》,全曲只一个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