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丝织业史》补校_第1页
《太平广记丝织业史》补校_第2页
《太平广记丝织业史》补校_第3页
《太平广记丝织业史》补校_第4页
《太平广记丝织业史》补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平广记丝织业史》补校

一、“织构造企业”的经营材料是“大规模织乡村”还是“私人纺织东南角”?宋代李芳等人编撰的《太平广记》有以下史料。唐定州何明远,大富,主官中三驿,每于驿边起店停商,专以袭胡为业;赀财巨万,家有绫机五百张。远年老或不从戎,即家贫破;及如故,即复盛。(《朝野佥载》,《太平广记》卷243,“何明远”引)像这样记述古代手工业生产规模的史料——“家有绫机五百张”,在现存文献中可以说是仅见的。难怪史家,特别是经济史家,都十分重视这条材料,并常用它来说明唐代手工业发展的规模和高度。如有的史家说,何明远“是一个资本所有者”,他经营的是“大规模织绫工场”,或说是“大规模的私人纺织作坊”。有的史家则用这条史料为例,说明唐代织业的发达。由此可以看到这则史料的重要意义。但由此也可看到这条材料存在着不同理解的问题。如上述“大规模的织绫工场”,意味着唐代的丝织业,已经由师傅、学徒制的作坊至少初步发展为商人雇主制的大规模的、集中生产的手工工场。这是由封建制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过渡阶段,在经济发展史上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或者,不是作以上理解,而是用这条史料为例概述唐代丝织业的发展高度,那也意味着唐代其他地区的丝织业,有的发达到类似这条史料所述的程度。这些理解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对上述理解最有力的一个驳议,就是像上述这则史料,不但不再见于全部有关唐代丝织业的记载,甚至在唐代以后丝织业愈趋发达的宋代、元代乃至明代前期,也都没有出现过商人雇主制手工工场生产方式的记载。但这则史料的可信程度是很高的,它是根据另一书《朝野佥载》的记载,有时代、有地点、有业主姓名和他的身份等。问题是如何理解它所记载的这些情况:是不是记载的生产经营等情况是在特殊条件下出现的,一旦这些条件不存在了,记载的生产经营等情况也就消失了呢?更值得注意的是,“家有绫机五百张”这种记载,是不是可以只按字面的意义和孤立地去理解,还是要结合唐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形和当时丝织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去考察和理解呢?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关系到认识唐代社会经济发展到何种生产方式的大问题,有必要把它研究清楚。下面我们从时代背景、政治制度、对外贸易,以及手工业生产方式等有关方面,试对这则史料进行考察,然后提出我们的解释。二、唐代社会丝织品之变迁唐代丝织业有官营与民营两种。唐代官府手工业设有管理机构少府监,下设织染署,掌管所设织和练染作坊,生产锦、绫、罗、纱、绢、等多种丝织品,供宫廷和官员制造服饰以及赏赐等之用。作坊的工匠,如其他各署所规定的一样,有长工、轮番工和短工三种。长工是一些能工巧匠,有匠籍,其子弟要承袭父业,不能改入他籍。这是一种官奴。轮番工匠是由户征调而来.番户每年要服役三个月或二个半月,授田农户则每年要服役二十日。短工是雇佣性质,这些雇工有时亦被留下作为长工。民营丝织业在当代以北方地区最为发达。南北朝时,北方人口大量向江南迁移,种桑及丝织技术也随之传到吴越地区。到了唐代,吴越地区丝织业已相当发达,但河南道(今河南、山东地区)及河北道(今河南、河北地区)仍为唐代丝织业首产地区。唐代实行均田制及租庸调税法,每丁授永业田或称桑田二十亩,口分田或称露田八十亩,每丁年纳租粟二石;调,蚕乡年纳绫或、或绢二丈,绵三两;非蚕乡年纳布二丈五尺,麻三斤;庸,年服役二十日。所以丝织业是产桑地区农家普遍的副业,农户每年必须向国家上交丝织品,而绢是农户生产和上交最主要的丝织品。据唐代有关文献记载,当时曾把各地区农民生产的绢分为八等:宋(今河南永城一带)、亳(今河南宁陵一带)产为一等,郑(今河南郑州一带)、汴(今河南开封一带)等州产为二等,滑(今河南滑县一带)、卫(今河南沁阳一带)等州产为三等,恒(今河北正定一带)、定(今河北定县一带)等州产为四等,淄(今山东淄博一带)、沂(今山东沂水一带等州产为五等,蜀(今四川新津一带)、彭(今四川彭山一带)等州产为六等,资(今四川资中一带)、眉(今四川眉山一带)等州产为七等,泉(今福建泉州一带)、闽(今福建闽侯一带)等州为八等。由上文所述可知,至唐朝开元时期,民间丝织品以河南地区所产最优,河北次之,而定州所产亦属优等之列。但在安史之乱以后,河北地区战乱频仍,丝织业中心已由北方转移至南方。定州丝织业之成为唐代重要产区,还与唐朝对东胡贸易的兴盛有关。前在北魏时,东胡商贩已常入境贸易。《洛阳伽蓝记》说,“商胡贩客日奔塞下,……乐中国土风,因而宅者不可胜数。”唐朝对外采取开放政策,对外贸易,特别是丝织品输出,最为兴盛。唐代对外通路,主要有三条,除海路由广州、泉州二口岸与南洋地区通商,陆路由长安往西经过著名的丝绸之路与西亚等地区通商而外,另一陆路由长安东渡河至太原,再往东北经娘子关至范阳(今北京),或由洛阳东至郑州,再至范阳,然后至营州(今辽宁锦州),即入安东道东胡奚、契丹境,再往东即至高丽。而由长安或洛阳至范阳和营州,都必须中经定州。所以与东北边境外族贸易,营州、范阳以及定州都是重要关塞和缘边地区。上引史料说,“定州何明远,……以袭胡为业”,即说明定州有不少东胡商旅。又史载唐玄宗开元年间,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宋庆礼在营州: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旧唐书》第一百八十五卷下,《宋庆礼传》)于此亦可见唐代对东胡贸易的重视。唐朝为防范西部和北部外族入境侵扰,对于输出入货品,有明令管制。中央机构少府监下设有互市监,掌管边境贸易,并在边境委任互市郎,担任互市经纪人职务。在《关市令》中,对丝织品及铁等货品输出,都作了规定。文为:锦、缓、罗、縠、绸、绵、绢、丝、布、犛牛尾、真珠、金、银、铁,并不得度西边、北边诸关,及至缘边诸州兴易。(《唐律疏议》卷第八,《卫禁》)《唐律疏议》并对违反上述禁令者,说明了相应的刑罚。诸越度缘边关塞者,徒二年。共化外人私相贸易,若取与者,一尺徒二年半,三匹加一等,十五匹加役流。(同上)从上述禁令可知,商人非但不能携带丝织品越度缘边关塞,并且缘边诸州商人也不能与“化外人私相贸易”。这也就是说,丝织品对外贸易,必须通过互市郎洽谈,得到互市监许可,才能输出。定州属于河北地区藩镇之一的成德镇,属于“缘边诸州”,显然,在定州是不能与东胡人“私相贸易”的,定州何明远之所以能“专以袭胡为业”,很可能是由于他既是商人而又“主官中三驿”的缘故。下面我们将说明这个问题。三、调查与解决商人与商人的关系唐代立国近三百年,这则史料未说明唐何朝何年,殊有究明必要。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定州,博陵郡,上。本高阳郡,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名,土贡罗绸、细绫、瑞绫、两窠绫、独窠绫、二包绫、熟线绫。据此,这则史料关于唐定州何明远经营丝织业的记述,应在唐玄宗天宝元年之后,否则,不可能用“定州”之名。但何明远经营丝织业之多,也有可能出现在天宝元年以前,因为记述此事与此事之出现年代不必相同。此理甚明,不必多说,至于“前”到何年,这和唐代与东胡人开展丝织品贸易有关。这里还有说在天宝元年以后究竟到何时的问题,据理推测,下限约在安史之乱以前,即在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以前。因为在唐代,如前所述,定州邻区东北边境,并且是唐代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之一,东北胡人朝贡来往及互市,都要取道或驻留定州。东胡人安禄山和史思明初起时,都是任互市郎。在开元、天宝之际,安禄山由互市郎逐步升任平卢(今卢龙一带)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及河东节度使,权兼三道。是时正是唐代升平盛世,对外贸易势必兴盛,东北胡人输入马匹以换取唐朝的丝织品必随之兴盛,定州丝织业因此亦必大为发达,何明远之成为巨富,闻名遐迩,大概也在此时。何明远何许人也?史料明说他“主官中三驿”,可知他是驿吏。史料又说他“专以袭胡为业”,可知他同时是丝织品商人。史料还说他“家有绫机五百张”,可知他又是丝织手工业主。可以说,他一身而三任焉。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解说,一个是商工结合问题,二个是吏商结合问题。前者是经济关系,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后者则涉及社会、政治制度等关系,说清楚要费点篇幅。在师徒式作坊生产时代,商人往往同时是手工业主。人们在城市常常看到,有的店铺前面售货,后面制造商品,这就平常说的“前店后场”。商人原来只经营商品的买进和卖出,后来扩大业务,买进这一商品的原料,雇几个帮手,利用店铺余屋,把原料制成商品,然后再卖出去,所以商人同时是手工业主。由于这种加工生产过程比较简单,毋须大量资金添置生产设备,所以这种商工结合是以商人为主。手工作坊附属于商业。何明远经营的丝织业,显然不是采取“前店后场”的形式,但他“专以袭胡为业”,主要是一个丝织品商人,“绫机生产”是附属他与胡人的贸易业务的。这问题等下面把“家有绫机五百张”解释以后就清楚了。关于吏商结合问题,我们得从唐代官吏选举制度讲起。唐代实行科举制度,除皇亲贵族外,凡是品级官员,都必须通过考属中选,而只有豪门和官员之子弟能参加考试。至于商业者则属于卑下的等级,其子弟根本没有资格应试,从而被堵绝了入仕的道。这在唐代是有法令明文规定的。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颁布律令,说:“工商杂类,无预士流”(《资治通鉴》唐纪下)。所谓“士流”,就是应试中举入仕的人,而“杂类”类同杂户。《唐律疏议》解释说:杂户者,……元与工、乐不殊,俱是配隶之色。(《唐律疏议》卷三,《名例》)也就是说,“杂类”是属于流放和差役一类的人,而工商业者是和他们一样同属于卑下等级的人,没有资格进入“士流”等级。驿丞和典吏等官吏,属于“杂流”,可以递升进入“士流”,究竟与工商不同。这条法令是唐朝统治者从政治上打击工商业者,使他们根本不能参与政治。在这种制度下,商人与官吏属于不同等级,谈不上什么结合问题。另外,唐朝统治者为整饬吏治,禁止官吏经营商业。玄宗时颁布下列禁令:开元十五年七月二十七日敕,应天下诸州县官、寄附部人兴易及部内放债等,并宜禁断。(《唐会要》88,《杂录》)(天元二十九年)禁九品已下清资官置客舍邸否车坊。(《旧唐书·玄宗纪》)我们引述以上禁令,在于表明何明远既不能以商人身份兼充驿丞,也不能以驿丞小吏而兼营工商业,那末,为何何明远既是商人而又是驿丞呢?我们认为这是由于唐代宦官弄权和边境吏治失常等情况造成的。试略述之。宦官本是宫廷内侍,无过问朝政之权,但唐代到了开元、天宝年间,宦官因被朝廷宠举,不但大受贿赂,并且有了兵权,有被授以三品以上监门将军的职位。他们常常奉使边防地区,权过节度。恶名昭著的高力士,操纵政事,使安禄山得以擢升为三道节度。宦官的出身属于杂类,他们与工商业者属于同一等级,工商业者常走宦官的路,而得以在军中任职。玄宗之前中宗时(公元684年),任左拾遗的辛替否即曾对宦官与富商相互勾结进入武职一事进谏。他说:公府补授,罕存推择,遂使富商豪贾,尽居缨冕之流。(《旧唐书·辛替否传》)这就是说,富商豪贾,赌赂宦官,得以在军中任职。特别是在边防地区,边军恃宦官为靠山,与商贾结纳之事,久已受到非议。在北魏时,豫州中正袁翻对边戍事进谏说:(边州郡官),广开戍逻,多置帅领,或用其左右姻亲,或受人货财请属,皆无防寇御贼之心,唯有通商聚敛之意。(《北史袁翻传》)由此可知,商贾勾结边境地区官员,进行贸易活动,或钻宦官政治空子,谋取武官职位,早在北魏及唐中宗时期,即已出现,到了高力士弄权和安禄山掌管卢龙、范阳地区军政时,这种事势必更属寻常了。商人何明远大概就是在这种条件下谋以驿丞这个职位的。由于驿丞是武职小吏,他有机会与武职官吏交往,取得一种特权,“以袭胡为业”,即与东胡人贸易的特权,应该说,这是一种特殊情况,在中原地区和在文职官吏中是不大可能出的。这种特殊情况还可以从这则史料末句所述窥见。末句是:“远年老,或不从戎,即家贫破;及如故,即复盛。”从戎,从字面讲,应说是投身军旅;在这里,想可能是任边区驿吏。按此说,不任驿吏时,即业破家贫,而在复任时,又照常兴盛起来!这不就是说,何明远经营丝业的兴衰,完全依仗着与边境地区武职官吏的特殊关系吗?何明远就他的商人身份来说,是唐代明文规定的没有政治地位的卑下等级,就他经营的丝织业来说,是在依仗边境地区武职官吏的特殊条件下进行与东胡人的贸易。此外,还能再作什么解释呢?四、途径:途径二百家织物,具体与自然之织史载:何明远“家有绫机五百张”。就字面意义来说,业主要置备五百张织机,要建造能容纳这么多织机的场房,要雇佣织工至少五百人,还要有专门管理人员,这似乎是商人雇主制的手工工场。这种理解是否符合实际?我们根据唐代丝织业生产情况来作些考察。唐代手工业,除农村副业外,通称作坊,如“铜坊”、“纸坊”、“冶成坊”、“官锦坊”等。“坊”由“里”转变而来,逐渐成为操同样手艺人群居的地段。这些作坊,有官府经营与民间经营之别。少府监所属的织染署,其下可能设有织工染工人数较多的作坊。至于民间作坊,记载常称某某家,至于家中机具及佣工多少则无记载。例如关于冶成坊,有记载说:杨元英,则天时为太常卿,开元中亡已二十载,其子因至冶成坊削家,识其父圹中剑,心异之,问削师何得此剑?(《太平广记》卷330,《杨元英》)又记一织锦人,说:唐卢氏子不中第,徒步及都城门东……俄有一人续至……,因问姓名。曰,姓李,世织绫锦,离乱前,属东都官锦坊,织宫锦巧儿。(同上,卷257,《织锦人》)上述“削家”,大概是民间由师徒组成的制剑作坊。至于“织锦人”,大概是官府作坊织宫锦的技工。“宫锦巧儿”为高级丝织品,要求有较高的技巧。东都官锦坊后为官府在洛阳所设的宫锦作坊。这里需要特别指出关于技艺工人的管理。在北魏时,曾有诏令禁止私蓄工巧之人,史载:(太平真君五年),诏:自王公已下至于庶人,私养沙府、巫、及金银工巧之人在其家者,皆遣诣官曹。(《北史·魏本纪第二》)唐代对于技巧工人,有特别编制,史载:凡工匠以州县为团,五人为火.五火置长一人。(《新唐书·百官志》)而对于有特别技艺之工匠,则有更严格的编制,《唐六典》载: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唐六典·尚书工部》《新唐书·百官志》说,在武后垂拱初,少府监有绫锦巧儿365人,内作绫匠83人,掖庭绫匠150人,内作巧儿42人”,显然都是“工巧业作之子弟”,有特定编制,归官府掌管。在这种情形下,民间经营的高级丝织品作坊就很难存在。至于一般织生产,为绢、、布,则在农村甚为普遍。前面说过,唐前期实行均田制,每户输纳实物:粟二石;绫或绢二丈,绵三两(蚕乡);服役20日,可以绢代役,每日绢三尺。农村既普遍存在丝织品副业,所以民间的独立的丝织业作坊,也就不大可能大量地出现了。更何况是大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