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设计在度假区规划中的应用生态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_第1页
生态设计在度假区规划中的应用生态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_第2页
生态设计在度假区规划中的应用生态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_第3页
生态设计在度假区规划中的应用生态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_第4页
生态设计在度假区规划中的应用生态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设计在度假区规划中的应用生态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在人类发展的早期阶段,人类与环境之间保持着和谐共存的关系。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18世纪下半叶,新的生产力的崛起和迅猛发展,使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环境的能力大为增强,从而大大地改变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境的组成与结构。人类对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和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掠夺,使陆地——地球表面最大的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开始破碎并在局部表现为解体的现象。工业化带来的城市膨胀使愈来愈多的人远离自然,拥挤、噪声、垃圾,污浊的空气、水源,使得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一些专家、学者纷纷从生态、环境、规划等学科多方面提出各自的应对措施。本文从环境问题出发,结合具体的规划实例,就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历史发展、人居环境创造方面的理论加以阐述。一、人类社会问题的发展过程人类与其生存环境密不可分,它们共同构成的“人类—环境”系统以人类为中心,既对立又统一。在“人类—环境”系统中,人是中心系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无不对环境产生影响;环境是支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制约因素,人类一切活动无不受到环境的影响。距今大约50亿年前,在地球的原始地理环境刚刚形成的时候,地球上没有生物。在大约200到300万年前出现了古人类。人类的诞生使地表环境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与环境共存的阶段。环境特征的不良变化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于是产生了环境问题。按问题产生的因素来划分,可以分为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自身的变化所引起的,如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作用于生存环境引起的人为环境问题,如人口激增、城市化和工业化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也在发展变化,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环境问题的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在这一阶段,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较低,对环境的影响不大,只是在局部由于刀耕火种、盲目开荒、兴修水利等引起诸如水土流失等一些小范围的环境问题。总的来说,在这一阶段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环境问题并不突出。2)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80年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18世纪下半叶以工业革命为起点的新的生产力的崛起和迅猛发展,使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环境的能力大为增强。空气、水资源污染,能源的掠夺性开发,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都市化速度加快,使土地、森林、水资源等遭到严重的破坏,环境污染、荒漠化等问题十分突出,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到高潮。这使人类的居住和生存环境面临着极大的挑战。3)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改善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担忧终于化成了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及《21世纪行动议程》的通过,确立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的奋斗目标之一。二、生态规划设计理念的实践随着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突出和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正面临着诸多不安全因素。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的吴良镛先生在他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一书中指出:现在隐藏的问题已经很多,不保护好生态环境,就可能导致生存危机。为此,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对改善人类生存和居住的环境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索。作为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和生存环境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生态规划设计,已经为社会所认同和接受。然而,生态设计(或者说生态规划设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划一的定义。因为各学科领域对生态的理解不同,所采取的方法也就各异,如把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4R(4个Reduce)模糊为生态设计。其实,在我国,体现生态规划设计理念的实例很早就已经出现,《淮南子·主术训》中记载:“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录处者农,地宜其事……”强调应遵循自然生态的内在规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地尽其利。又据《汉书·晁错传》中记述:“古之徙远方以实广虚也,相其阴阳之和,尝其水泉之味,审其土地之宜,观其草木之饶,然后营邑立城,制里割宅,通田作之道,正阡陌之界,先为筑室,家有一堂二内,门户之闭,量器物焉,民至有所居,作有所用……使民乐其处而有长居之心。”对于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创造良好人居环境的实例目前也有很多,如湘西凤凰沱江边上的风凰古镇,云南玉龙雪峰脚下的丽江古城,都是典型的生态规划设计杰作。西方在1856年奥姆斯特德主持设计美国纽约中央公园时就已经反映出生态规划的理念。但以1898年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发表的《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为标志,学术界才开始形成系统的生态规划设计理论体系。然而,真正全面深入进行生态规划设计的当属出生于英格兰的美国景观建筑设计大师LanLennoxMcHarg。他在1969年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一书,这标志着生态规划设计时代的真正到来。这个时期,一方面由于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生态学的发展与成熟,特别是景观生态学的产生(1939年由德国特罗尔提出),为McHarg的生态规划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为生态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至此,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生态规划设计便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说我们的先民开创了生态规划设计的先河,那么《设计结合自然》的问世就成为生态规划设计发展历程的转折点。生态规划设计的理念开始在各种规划项目中应用并愈来愈受到重视。在此,笔者就湖南灰汤温泉旅游度假区应用生态规划理念进行规划,并与市场效益结合的实例作一分析。三、湖南灰汤温泉旅游目的地规划实践分析(一)湖南灰汤民宿项目项目概况湖南灰汤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位于湖南省宁乡县城东北面,宁乡大道及长(长沙)常(常德)高速公路交接处,距宁乡县城中心区5km,距长沙市区47km,面积约336hm2。属中南地区典型的红壤丘陵地带,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图版Ⅰ-1]。该项目原计划征地66.66hm2,在基地内引入湖南灰汤温泉,开辟各种体育休闲活动场所,作为体育公园来建设。此前,已由某设计单位作过规划并设计出了施工图,已进入实施阶段。但由于其就项目建项目,没有更多地考虑地形和环境现状,导致大量的植被、山体、山坡遭到破坏。加之其他原因,该项目未能进行下去。随着项目产权及经营权的转移,新投资开发商在原来征地面积的基础上又新征土地266.6hm2,目标是建成以湖南灰汤温泉为品牌,集度假休闲、商务接待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度假区。项目被纳入湖南省2002年大型开发建设项目,建设用地也被划入湖南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我们对该项目的规划就是由此开始的。(二)项目的经济效益自然生态效益是社会向往和追求的目标,而经济效益、投资的风险及投资回报常常是投资商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许多建设项目常陷入两难的境地。如何能够既有良好的景观和自然生态效益,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方的经营风险,提高投资回报系数和项目开发的经济效益,就成为规划的关键问题。因此,以处理好生态环境效益作为整个度假区规划的突破口,在“以人为本、尊重自然、永续利用”的原则指导下,将度假区建成“有特色、宜居生态旅游度假区”就成为了本次规划的目标。(三)基本策略1.从“建筑—从人居环境学角度出发,调整规划次序,以景观规划作为度假区规划的基本框架按以往的规划习惯,即投资方告诉设计方在项目中要有多少住宅面积,多少公建面积,要开设哪些休闲活动项目等,设计方便根据投资方的要求设计出一大堆房子和带有豪华铺装的广场等。整个规划以房子为中心,从房子出发,又回到房子,就房子论房子,最后势必造成与规划用地的整体环境相脱节,以牺牲用地范围内或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为代价。先期的湖南灰汤温泉旅游度假区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接到该项目的规划时,用地范围内的几个山包已被切削,原地形几乎消失殆尽,大量的植被被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原生生态的破坏[图版Ⅰ-2]。自从18世纪下半叶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以来,始终以建筑为核心的规划模式主导了约一个多世纪的时期。期间一些学者尝试着打破这一模式,并且也进行了一些大胆有效的实践,如田园城市、带状城市理论,但是在利益驱使下建筑主导景观环境的模式基本上没有改变。直到20世纪末,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使得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带来的巨额经济利益大多归于私人部门,而整治环境的长期费用通常归于政府公共部门,这一问题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人们开始注重生态人居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因此,自20世纪末,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城市规划开始注重人居环境的创造,由先前的建筑核心模式(即“建筑—景观—建筑”)转变为景观核心模式(即“生态景观—建筑—生态景观”)。本项目在对规划用地地形及植被详细勘察和分析的基础上,从人居环境学以及景观生态学的观念出发,摆脱过去传统的以建筑和视觉为中心的建设模式,打破先“规划房子,再在房子的缝隙中插入绿化”的做法,探索一条人与自然相融合的道路。这种规划方法以人为核心,在注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景观规划,并以此作为整个度假区规划的基本框架。各度假休闲项目及其基础设施(如酒店、别墅、会所)等服从整体景观的要求,并将其融入到整体生态景观环境之中[图版Ⅰ-3],使规划实现从“建筑—景观—建筑”到“生态景观—建筑—生态景观”的转变。以下便就“生态景观—建筑—生态景观”规划模式在本次实践中的应用做一介绍。1度假现实空间生态景观的建设应具有整体性、和谐性以及多样性。本项目根据地形现状及植被情况,把度假区规划成中心景观区、高尔夫景观区、森林景观区3个区[图版Ⅰ-3,4,5]。中心景观区要重点做好“一湖两谷”的景观规划,形成中心景观区的规划框架。酒店、洗浴中心、部分度假别墅及其他度假休闲点分别点缀在“一湖两谷”的景观带内[图版Ⅰ-6]。高尔夫景观区以不占用农田为前提,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规划区内现有地形,并以现有植被以及当地适用植物为基础,合理配置用地内的乔、灌、草的组成与结构,从而形成优美的高尔夫景观。为形成景观的多样性,度假别墅成簇群式地插入到该景观区内,使别墅融入到高尔夫景观环境之中。一方面,高尔夫景观成为别墅的外环境;另一方面,造型别致的别墅又成为高尔夫景观区内的景观小品。森林景观区是在度假区与外围林地的交接处设立的带形生态景观区,它可作为度假区与外围林地过渡和隔离的地带。在生态景观区内,根据植被的现状及特色进行人为的强化,使它形成多种特色性的植物生态景观。譬如在竹类较多的地块进行竹林强化培育,形成竹林景观;在红枫、乌桕等秋色叶树较多的地块进行秋色叶树的强化培育,形成浓烈的季相性景观等。2对用地进行控制首先,利用用地范围内的地形地貌,使建筑、道路、广场等因山就势,既形成独特的景观和视角,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用地范围内土方的开挖和植被的破坏,同时也节约了投资[图版Ⅰ-7]。其次,根据基址缺水的情况,因地造水、拦蓄降水、循环用水。从宁乡历年来降雨的记录可看出,度假区所在地雨量充沛,并非属于缺水区,之所以会造成局部缺水的状况,是由于度假区基址高程比周边用地稍高,且山谷都呈“冲沟”状态,每年在该地降落的大量雨水都顺着沟壑快速排流,造成用地缺水。原规划曾设想从20多公里以外的■江引水,但由于投资成本过大且将来■江水质难于保证等多种因素而被搁置。而新规划在经过对规划范围内降水及汇水面积、蒸发量、度假区内用水量等关键因素进行全面核算和分析后提出拦蓄降水、循环用水、因地造水的解决办法。即一方面通过对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山塘、沟谷作适当的连通和拦截,收集降雨,形成层层跌落的大小湖面,既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用地范围内水土流失、冲刷的破坏,确保基地内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创造了优美的水景,节约了投资;另一方面,对使用过的温泉水及其他生活污水经过不同程度的处理后排入景观水体,利用生物再度净化后循环使用,有效节约水资源。同时,在度假区内或附近进行深井取水,以弥补度假区内生活用水不足之矛盾。总之,生态设计的引入,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减少了投资,确保了度假区良好的自然生境,使资源得到永续利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2.休闲度假的特色规划度假区的规划建设并非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投资开发商的最初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度假区的运作尽快收回成本,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因此,如何兼顾景观生态效益与投资方经济利益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规划时可采取如下措施:1)分期建设,以灰汤温泉为品牌资源,突出生态文化度假特色。度假区采取分期开发的步骤,一期做好以灰汤温泉洗浴为主要度假休闲项目的中心服务景观区的开发建设,突出“浴”的文化特色,丰富“浴”的形式,强调“澡身浴德”的文化内涵。在内容的设计上始终贯彻“取之于自然又还于自然”的宗旨,建立可持续消费的模式。2)以良好的自然生态,优美的景观环境为基础,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度假区建设前,基地只是一块荒地与山地相互交杂的丘陵地区。由于其长期处于一种缺水半缺水状态,经济作物成本高,产效低,许多农业用地干脆被荒芜,土地利用率极低;另一方面,基地离长沙市区有47km之遥,由于位置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