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历史模拟冲刺卷05(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新高考历史模拟冲刺卷05(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新高考历史模拟冲刺卷05(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新高考历史模拟冲刺卷05(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新高考历史模拟冲刺卷05(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高考历史模拟冲刺卷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曾周游列国数十年,曾面见各国的国君宣传儒家的政治主张,却不包括周天子。这是因为()A.孔子首创私学冲击周朝统治B.春秋时期礼崩乐坏C.儒家思想无法挽救东周D.周朝实行分封制2.关于交子出现的原因,一般认为,“(宋)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后来有研究者认为,“李顺作乱,遂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后又有学者提出,是由于科技的发展大大促进钞币的产生。据此可知,关于交子出现原因的认识()A.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B.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C.后期学者研究比先前观点可信D.缺少考古实证均无科学价值3.南宋时,“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等成为颂扬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恩重如山、宣扬儒家孝道思想的典范。这一现象本质上说明()A.南宋社会风气良好B.儒学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C.南宋政府以孝道立国D.理学道德教化功能得以凸显4.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但到了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列强却保留了清政府,迫使其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的这一转变是因为()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义和团运动C.清末新政D.门户开放5.《青年杂志》开篇表明该杂志致力于商讨国家前途命运问题,但仅隔四年《新青年》就致力描绘美好世界的蓝图,“我们理想的新时代新社会”是“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造成这一转变的原因是()A.袁世凯复辟帝制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C.军阀割据的形成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6.如表为洋务运动至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近代工业资本结构形式。这状况()资本类型资本形式主要领域资本来源官僚资本官办“洋务运动”之初开办军工企业海军、新陆军军费和政府拨款官督商办民用企业由官僚、买办、商人出资兴办,官府督办外国资本外资企业主要集中在银行、航空等领域外国洋行出资兴办民族资本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粮油加工,日用生活品、水厂、电厂及公用事业等领域民间商人(少数合伙)A.说明中国经济近代化转型呈现多元化特点 B.表明民众生活也被迫卷入资本主义范畴C.实业救国成为时代的主流D.自然经济的优势地位已经丧失7.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增的建交国家能维持在10个左右,但在三大改造即将完成之时却无新建交国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局部战争不断B.各国忙于经济复苏C.受美苏冷战的影响D.新中国外交政策不适应潮流8.雅典时期偶尔出现过这样的恶性事件:在未经详细调查的情况下,公民大会就给被指控者定罪,当真相大白时,被指控者被证明无罪却早已被处以刑罚甚至失去生命。这表明当时的雅典()A.公民大会有司法权B.社会治安亟待改善C.民主政治存在弊端D.公民权力已然失控9.16世纪初,欧洲市场尚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然而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西班牙、法国、英国、荷兰等主要欧洲国家物价均出现大幅度上涨。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是()A.导致了资本主义的萌芽B.导致欧洲黄金数量增加C.加速了西欧的社会转型D.世界日益连为一个整体10.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主张信徒直接与上帝对话,每个新徒都有权凭借自己的理性去解释《圣经》。明朝时期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强调人要端正本心,去除恶念。他们的共同意义是()A.促进资本主义发展B.追求人人平等思想C.强调重视自我价值D.彰显理性主义精神11.1688年英国爆发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事实上一直到19世纪,从中央到地方,从立法到行政,贵族始终控制着英国国家政权。这反映了英国当时()A.革命成果遭到严重破坏B.行政权尚未发生转移C.现代民主制度尚未建立D.民主改革需要深化12.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必须是所有或几个及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对此列宁却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列宁的观点()A.为俄国十月革命准备了理论依据B.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C.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条件D.阐述了国际关系格局新变化13.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面临着国内外敌对势力双重威胁,1919年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1921年被“新经济政策”取代。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计划经济无法推动国家发展B.马克思主义理论不适合俄国C.改革必将遭受强大外部阻力D.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性14.社会风云人物通常是政府政策的直观反映。18世纪90年代,亚当·斯密身价倍增,一跃成为当时英国的风云人物;二战后人们争相购买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经常供不应求;到了20世纪70年代供给学派成为美国社会的一大黑马。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B.西方找到经济危机的根源C.社会主义发展成历史必然D.政府的经济政策举棋不定15.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与苏联的竞争涉及军事、经济和政治等多方面,但美苏对抗的根本原因是意识形态,所以他认为如果美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失败,那么在其他领域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毫无意义。这种认识()A.导致了局部战争的出现B.改变了美国的对苏政策C.影响了美苏的文化交流D.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16.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的法国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流派,该流派注重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由情生物,为情造物,具有主观性、重理想的特征。下列与之风格类似的文学作品是()A.《钦差大臣》B.《泉》C.《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D.《格尔尼卡》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52分,第17~19题是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2题是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2分,第17、18题各15分,19题12分。)17.中国的边疆治理与国家统一(15分)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保护涉及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少数民族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中国政府往往使用“边疆民族地区”概念,甚至采用“民族地区”指代“边疆地区”。随着国家由建设时期向发展时期转变,内外情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边疆观念在适时调整,并在海洋边疆、高边疆、信息边疆等领域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摘编自《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认同建构》材料二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具有强大生命力。要求我们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支持和推动香港、澳门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富强的伟大荣光。——摘编自《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以来我国边疆治理措施的特点,并谈谈你的认识。(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香港“基本法”在制定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说明“一国两制”构想与解决港澳台问题之间的关系。(9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古今中外各国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都曾根据时代变化对农业进行改革。材料一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危害,一方面使得绝大多数中小农场主破产,大农场主陷入窘境,另一方面也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农业政策。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主要用于控制农业生产与实行价格支持,其中有关“农场主可以同农业部长签订减少生产合同,并获得政府补贴”的条款一直沿用至今。对处理过剩农产品、减少农业库存等方面的尝试促成了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的制定。材料二“包产到户”责任制形式是由安徽农民群众创造和示范,然后推广到全国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之处在于顺应和尊重基层群众改革举动和创造性实践。……1977年6月中央调整了安徽省委领导班子,新领导班子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基层和群众调查研究,提出要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生产队可以实行定任务、定质量、定工分的责任制。……其后他们在实践中探索突破人民公社体制的各种农业生产责任制,以改变农民集体劳动监督难和平均主义分配方式造成的农民劳动生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1)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中关于农业改革的措施。(6分)(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业改革的特点。(9分)19.下表是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12分)阶段著作思想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中心问题土地革命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抗日战争时期《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持久战》:抗战是持久战,战争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实行人民战争路线。《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报告》:(1)工作重心转移(2)胜利方针(3)政策任务(4)思想建设。《论人民民主专政》:全面总结中国革命经验,规定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建国后《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注重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比例协调分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0.【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材料北魏孝文帝新政后,在冯太后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关于鲜卑汉化的改革。他宣扬礼教的治国理念,把礼教治国思想作为法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施刑罚的同时辅以礼教,礼法结合。此外,孝文帝还着手修改关于治理官员的法律条文,以便具体地约束官员行为。以俸禄制为主,辅以定官制和考绩两种程序,加快了政府部门的施政效率,也对官员进行了有效的监督。他强调执法要以法律为准绳,惩罚枉法官吏,整顿司法机构,以求立法与执法相一致。孝文帝熟读儒经,探究兴亡,以此为法制改革的思想基础,使北魏法制由前期严刑尚罚向后期德刑兼重转变。——摘编自于彦梅《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考析》(1)根据材料,指出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浅谈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作用。(6分)21.【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0分)材料1895年日本赢得甲午战争的胜利,引起了欧洲的警觉,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马关条约》中日本侵占中国的辽东半岛侵犯了俄国在东北的利益,由此引发了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事件。1904年2月14日,日俄两国正式宣战,史称日俄战争。这场战争看似突如其来,实则早有端倪。最终于1905年9月5日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俄国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并把旅大地区和中东铁路南支线的租借权转让日本,俄国退守中国东北北部。——摘编自马骏《日俄战争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俄战争对远东格局的影响。(4分)22.【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材料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教育学生方面,他从不以老师自居,而是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的探讨问题,他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影响年轻一代。他重视身体价值,以身体锻炼为基础,希望将体育与智育、德育以及自然科学统一起来。他强调人的内在精神生活,宣称人生最高价值的源泉是灵魂,并致力于改善人的灵魂。苏格拉底以人的自我意识,以人思维的普遍意识来代替神的意旨,造就了一个人自身理性原则的新神,成为古希腊教育思想的一个转折点。——摘编自左玉迪《法理学视角下的苏格拉底教育观》(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措施。(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意义。(6分)新高考历史模拟冲刺卷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曾周游列国数十年,曾面见各国的国君宣传儒家的政治主张,却不包括周天子。这是因为()A.孔子首创私学冲击周朝统治B.春秋时期礼崩乐坏C.儒家思想无法挽救东周D.周朝实行分封制【答案】D【解析】材料中孔子向诸侯国君推广儒家思想,而没有朝见最高统治者周天子,是当时分封制导致的,分封制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层层分封、等级森严的统治秩序,故天子只能分封诸侯,而不能直接管理诸侯国事务,没有实现对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故孔子推广儒学时不能直接朝见周天子,故选D项;孔子创办私学,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不能动摇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周王室的统治基础,故不能冲击周王室的统治,排除A项;礼崩乐坏下,周天子权势衰微,但与孔子没有朝见周天子无关,排除B项;儒家思想的确不能挽救东周,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2.关于交子出现的原因,一般认为,“(宋)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后来有研究者认为,“李顺作乱,遂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后又有学者提出,是由于科技的发展大大促进钞币的产生。据此可知,关于交子出现原因的认识()A.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B.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C.后期学者研究比先前观点可信D.缺少考古实证均无科学价值【答案】A【解析】从材料关于交子出现的原因由经济因素到政治影响,再到技术推动因素,不断增加,可知关于交子的认识随着研究角度增加、研究内容扩展,而越来越丰富全面,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交子出现原因的认识扩展到多个领域,不是研究角度的相互对立,不能体现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排除B项;从材料可知前期学者从经济角度来分析交子出现的原因,后期学者的研究是从政治因素和技术方面,分析领域不同,并不能体现出哪一种更为可信,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对于交子出现原因的研究结论,没有涉及研究过程是否缺少考古实证,排除D项。3.南宋时,“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等成为颂扬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恩重如山、宣扬儒家孝道思想的典范。这一现象本质上说明()A.南宋社会风气良好B.儒学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C.南宋政府以孝道立国D.理学道德教化功能得以凸显【答案】D【解析】“南宋时,‘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等成为颂扬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恩重如山、宣扬儒家孝道思想的典范”,可见儒家思想的道德教化作用,宋代儒家思想的代表就是理学,故选D项;南宋宣传孝道,不能代表整个社会风气,排除A项;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意见,实行“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儒家的教化功能,而非南宋政府,排除C项。4.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但到了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列强却保留了清政府,迫使其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的这一转变是因为()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义和团运动C.清末新政D.门户开放【答案】B【解析】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改变了列强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的战斗力是不可短期内战胜的,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使列强改变侵略途径,故选B。5.《青年杂志》开篇表明该杂志致力于商讨国家前途命运问题,但仅隔四年《新青年》就致力描绘美好世界的蓝图,“我们理想的新时代新社会”是“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造成这一转变的原因是()A.袁世凯复辟帝制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C.军阀割据的形成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答案】D【解析】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和科学,十月革命后传播马克思主义,即文中“平等、劳动、全社会”等,故选D项;该运动的兴起即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排除A项;一战没有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排除B项;军阀割据不能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排除C项。6.如表为洋务运动至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近代工业资本结构形式。这状况()资本类型资本形式主要领域资本来源官僚资本官办“洋务运动”之初开办军工企业海军、新陆军军费和政府拨款官督商办民用企业由官僚、买办、商人出资兴办,官府督办外国资本外资企业主要集中在银行、航空等领域外国洋行出资兴办民族资本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粮油加工,日用生活品、水厂、电厂及公用事业等领域民间商人(少数合伙)A.说明中国经济近代化转型呈现多元化特点 B.表明民众生活也被迫卷入资本主义范畴C.实业救国成为时代的主流D.自然经济的优势地位已经丧失【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洋务运动”初期,清政府采用行政方式管理手工业和配置市场资源,“洋务运动”后期,“官办”“官督商办”企业兴起,与外资和民族工业资本并立使近代中国工商业资本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故A项正确;表格不能表明民众生活也被迫卷入资本主义范畴,排除B项;“实业救国”思潮出现于19世纪末,排除C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自然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故排D项。故选:A。7.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增的建交国家能维持在10个左右,但在三大改造即将完成之时却无新建交国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局部战争不断B.各国忙于经济复苏C.受美苏冷战的影响D.新中国外交政策不适应潮流【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但在三大改造即将完成之际(1952—1953年)无新增建交国家的真实原因是新中国成立时,美苏冷战,美国为首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封锁和包围,苏联最早承认新中国,中国实施“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苏联一边,故选C项;局部战争波及不大,世界各国忙于战争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二战后,西欧和日本忙于本国的经济复苏,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排除D项。8.雅典时期偶尔出现过这样的恶性事件:在未经详细调查的情况下,公民大会就给被指控者定罪,当真相大白时,被指控者被证明无罪却早已被处以刑罚甚至失去生命。这表明当时的雅典()A.公民大会有司法权B.社会治安亟待改善C.民主政治存在弊端D.公民权力已然失控【答案】C【解析】没有查清事实真相就定罪,说明雅典民主政治有待完善,故选C项;材料阐述的是无罪者却被判刑,故雅典公民大会有司法权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表达的是公民大会的弊端,与社会治安无关,排除B项;材料表明的是公民大会审判时会偶尔失去理性,公民权力失控的说法过于严重,排除D项。9.16世纪初,欧洲市场尚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然而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西班牙、法国、英国、荷兰等主要欧洲国家物价均出现大幅度上涨。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是()A.导致了资本主义的萌芽B.导致欧洲黄金数量增加C.加速了西欧的社会转型D.世界日益连为一个整体【答案】C【解析】题干显示的是到16世纪末,西欧各国的物价上升,这是价格革命的表现,而价格革命使得收取货币地租的地主阶级势力下降,所以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转型,故C正确;价格革命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而资本主义萌芽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因素,故A错误;价格革命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黄金的大量增加所导致的,而不是导致了黄金增加的结果,故B错误;新航路开辟导致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故D错误。10.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主张信徒直接与上帝对话,每个新徒都有权凭借自己的理性去解释《圣经》。明朝时期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强调人要端正本心,去除恶念。他们的共同意义是()A.促进资本主义发展B.追求人人平等思想C.强调重视自我价值D.彰显理性主义精神【答案】C【解析】材料中“教徒个人有权凭借自己的良心和理性去解释《圣经》”“致良知”都强调了人思考的重要性,主张重视自我,故选C项;马丁·路德的改革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而王阳明则是封建主义的发言人,排除A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是为了打破天主教的束缚,王阳明则是为了找到明朝祸乱的原因,与人人平等无关,排除B项;王阳明认为事物的理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而是存在于人心之中,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不是理性主义,排除D项。11.1688年英国爆发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事实上一直到19世纪,从中央到地方,从立法到行政,贵族始终控制着英国国家政权。这反映了英国当时()A.革命成果遭到严重破坏B.行政权尚未发生转移C.现代民主制度尚未建立D.民主改革需要深化【答案】D【解析】光荣革命之后的英国虽然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是建立的国家政权基本被贵族把持,说明英国的民主改革需要深化,故选D项;贵族把持政权不等于否定革命成果,依然是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排除A项;题干主旨与行政权的转移与否无关,排除B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现代民主制度早已建立,排除C项。12.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必须是所有或几个及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对此列宁却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列宁的观点()A.为俄国十月革命准备了理论依据B.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C.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条件D.阐述了国际关系格局新变化【答案】A【解析】根据列宁在1916年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等信息,结合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俄国取得胜利可知,列宁的观点为俄国十月革命准备了理论依据,故选A项;列宁的观点是结合俄国国情,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排除B项;题干阐述的是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新认识,并没有具体揭示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条件,排除C项;列宁的观点阐述的是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也不同,并没有阐述国际关系格局的新变化,排除D项。13.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面临着国内外敌对势力双重威胁,1919年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1921年被“新经济政策”取代。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计划经济无法推动国家发展B.马克思主义理论不适合俄国C.改革必将遭受强大外部阻力D.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性【答案】D【解析】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说明其曲折性“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计划经济,它使苏俄赢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维护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排除A项;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次成功实践,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求,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排除C项。14.社会风云人物通常是政府政策的直观反映。18世纪90年代,亚当·斯密身价倍增,一跃成为当时英国的风云人物;二战后人们争相购买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经常供不应求;到了20世纪70年代供给学派成为美国社会的一大黑马。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B.西方找到经济危机的根源C.社会主义发展成历史必然D.政府的经济政策举棋不定【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英国亚当·斯密主张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二战后凯恩斯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以及20世纪70年代供给学派提出了减少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都反映出面对不同的经济现象,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政策自我调节,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故选A项;材料的主张都体现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采用了相应的经济政策,并没有涉及经济危机,以及资本主义国家找到了经济危机的根源,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实行不同的政策,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获得新的生命力,没有体现出其将被社会主义取代,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不同时期资本主义国家采用不同的经济政策适应发展需要,并不是国家政府观念不一,政策摇摆,排除D项。15.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与苏联的竞争涉及军事、经济和政治等多方面,但美苏对抗的根本原因是意识形态,所以他认为如果美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失败,那么在其他领域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毫无意义。这种认识()A.导致了局部战争的出现B.改变了美国的对苏政策C.影响了美苏的文化交流D.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答案】D【解析】据材料“美国与苏联的竞争涉及军事、经济和政治等多方面,但美苏对抗的根本原因是意识形态”“如果美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失败,那么在其他领域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毫无意义”可知尼克松的观点会加强美苏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反映美苏争霸领域拓展,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不利于世界和平,故选D项;局部战争一直都有,并非尼克松的这一认识导致的,排除A项;二战后,美国的对苏政策一直是敌对,排除B项;意识形态的对立是文化冲突的表现,建立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排除C项。16.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的法国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流派,该流派注重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由情生物,为情造物,具有主观性、重理想的特征。下列与之风格类似的文学作品是()A.《钦差大臣》B.《泉》C.《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D.《格尔尼卡》【答案】C【解析】据材料“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的法国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流派,该流派注重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由情生物,为情造物,具有主观性、重理想的特征,可知为浪漫主义瑰丽的想象,故选C项;《钦察大臣》属于现实主义作品,排除A项;《泉》属于新古典主义美术作品,排除B项;《格尔尼卡》属于现代主义美术,排除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52分,第17~19题是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2题是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2分,第17、18题各15分,19题12分。)17.中国的边疆治理与国家统一(15分)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保护涉及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少数民族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中国政府往往使用“边疆民族地区”概念,甚至采用“民族地区”指代“边疆地区”。随着国家由建设时期向发展时期转变,内外情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边疆观念在适时调整,并在海洋边疆、高边疆、信息边疆等领域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摘编自《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认同建构》材料二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具有强大生命力。要求我们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支持和推动香港、澳门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富强的伟大荣光。——摘编自《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以来我国边疆治理措施的特点,并谈谈你的认识。(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香港“基本法”在制定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说明“一国两制”构想与解决港澳台问题之间的关系。(9分)【答案】(1)特点: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全方位保护;突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6分)(2)原则:“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3分)关系:一国两制构想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首先在港澳问题上成功实践;港澳的回归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也为解决台湾问题开创了光明的前景(或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每点3分,答对两点得6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保护涉及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出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全方位保护;据材料一“中国政府往往使用‘边疆民族地区’概念,甚至采用‘民族地区’指代‘边疆地区’”“中国的边疆观念在适时调整,并在海洋边疆、高边疆、信息边疆等领域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得出突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第二小问认识,围绕边疆建设与民族关系,言之有理即可。(2)第一小问原则,据材料二“我们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得出“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第二小问关系,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构想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首先在港澳问题上成功实践;港澳的回归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也为解决台湾问题开创了光明的前景(或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古今中外各国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都曾根据时代变化对农业进行改革。材料一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危害,一方面使得绝大多数中小农场主破产,大农场主陷入窘境,另一方面也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农业政策。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主要用于控制农业生产与实行价格支持,其中有关“农场主可以同农业部长签订减少生产合同,并获得政府补贴”的条款一直沿用至今。对处理过剩农产品、减少农业库存等方面的尝试促成了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的制定。材料二“包产到户”责任制形式是由安徽农民群众创造和示范,然后推广到全国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之处在于顺应和尊重基层群众改革举动和创造性实践。……1977年6月中央调整了安徽省委领导班子,新领导班子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基层和群众调查研究,提出要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生产队可以实行定任务、定质量、定工分的责任制。……其后他们在实践中探索突破人民公社体制的各种农业生产责任制,以改变农民集体劳动监督难和平均主义分配方式造成的农民劳动生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1)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中关于农业改革的措施。(6分)(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业改革的特点。(9分)【答案】(1)措施:限制生产;价格支持;政府补贴;扩大农产品对外出口。(6分)(2)特点:由农民自发到政府推行;由点到面逐步推广;尊重民意,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立足国情,强调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不断探索调整生产关系,逐步深入。(每点3分,答对三点得9分)【解析】据材料一“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主要用于控制农业生产与实行价格支持”得出限制生产;价格支持;据材料一“农场主可以同农业部长签订减少生产合同,并获得政府补贴”得出政府补贴;据材料一“对处理过剩农产品、减少农业库存等方面的尝试促成了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的制定”得出扩大农产品对外出口。据材料二“新领导班子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基层和群众调查研究,提出要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生产队可以实行定任务、定质量、定工分的责任制”得出由农民自发到政府推行;据材料二“著名的‘包产到户’责任制形式就是由安徽农民群众创造和示范,然后推广到全国的”得出由点到面逐步推广;据材料二“提出要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生产队可以实行定任务、定质量、定工分的责任制”得出尊重民意,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据材料二“其后他们在实践中探索突破人民公社体制的各种农业生产责任制,以改变农民集体劳动监督难和平均主义分配方式造成的农民劳动生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结合所学得出立足国情,强调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不断探索调整生产关系,逐步深入。19.下表是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12分)阶段著作思想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中心问题土地革命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抗日战争时期《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持久战》:抗战是持久战,战争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实行人民战争路线。《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报告》:(1)工作重心转移(2)胜利方针(3)政策任务(4)思想建设。《论人民民主专政》:全面总结中国革命经验,规定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建国后《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注重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比例协调分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观点: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论述:毛泽东思想注重实事求是。毛泽东以中国国情为基础,对其思想主张进行不断的修改与完善。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通过对中国国情的考察与分析,认为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农民占绝大多数,中国革命要以农民为中心。土地革命时期,基于以往考察结果,加上进攻长沙失败的事实,依然决定进入井冈山,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方针,先进行民主主义革命,是国家独立,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结果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实力壮大,准备建立新政府,于是解放战争初期提出要将革命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建国后,由于要改变中国是一个落后农业国的事实,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重工业、农业与轻工业的比例协调问题,开展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综上所述,毛泽东思想始终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提取部分或者整体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一个主题,本题可从每个阶段毛泽东思想的不同内容反映其是遵循实事求是的方针,随着国情不断发展的,其次,根据论题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按照逻辑例证论题,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0.【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材料北魏孝文帝新政后,在冯太后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关于鲜卑汉化的改革。他宣扬礼教的治国理念,把礼教治国思想作为法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施刑罚的同时辅以礼教,礼法结合。此外,孝文帝还着手修改关于治理官员的法律条文,以便具体地约束官员行为。以俸禄制为主,辅以定官制和考绩两种程序,加快了政府部门的施政效率,也对官员进行了有效的监督。他强调执法要以法律为准绳,惩罚枉法官吏,整顿司法机构,以求立法与执法相一致。孝文帝熟读儒经,探究兴亡,以此为法制改革的思想基础,使北魏法制由前期严刑尚罚向后期德刑兼重转变。——摘编自于彦梅《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考析》(1)根据材料,指出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浅谈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作用。(6分)【答案】(1)特点:引礼入法,注意法治与伦理道德的结合;制定配套措施对官员进行监督;重视立法,重视执法;礼法结合,法律儒家化;废除残刑酷法。(每点2分,答对两点得4分)(2)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北魏统治;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或汉化)进程;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借鉴。(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解析】(1)材料“他首先宣扬礼教的治国理念,把礼教治国思想作为法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又特别注重法制,强调刑罚要有公平性,在实施刑罚的同时辅以礼教,礼法结合”,可知改革指导思想为引礼入法,礼法结合;据材料“着手修改法律条文中关于治理官员的条例,更加具体地约束官员的行为。实行体禄制又辅以定官制和考绩两种程序,这些程序的实行,加快了政府部门的施政效率,也对官员进行了有效的监督”可知新法制定了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管理方案,以保证执法;据材料“他强调执法以法律为准绳,惩罚枉法官吏,整顿司法机构,以求立法与执法相一致”,说明孝文帝法制改革中重视立法与执法的一致;据材料“孝文帝熟读儒经,探究兴亡,提倡‘营国之本,礼教为先’。以此为法制改革的思想基础”,说明在孝文帝改革中重视礼法结合,使法律儒家化;据材料“使北魏法制由前期严刑尚罚向后期德刑兼重转变”,说明通过孝文帝法制改革废除了残刑酷法,向德刑兼重转变。(2)孝文帝的法制改革实现了鲜卑族汉化和封建化的过程,客观上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也有利于消除南北方统一在政治法律、文化心理的隔阂;法律制度的完善也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孝文帝改革创立的制度,影响后世。21.【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0分)材料1895年日本赢得甲午战争的胜利,引起了欧洲的警觉,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