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涂上绿色,由此分别引出求和与求差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对加法意义和对减法意义的理解列出算式。接着,启发学生借助直观图形以及已经初步获得的对分数的理解,自主探索算法并交流各自的思考与收获,从而掌握算法,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第4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教学内容:课本第95页练习十一第1-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能说明简单分数的组成,进一步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并解决简单的分数加减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分数知识间的联系,能说明比较分数大小的理由,说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思考过程,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3.使学生感受分数知识的掌握程度,逐步形成学习数学的信心,具有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的含义及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的含义。教学过程:谈话引入今天我们来练习认识过的分数的有关知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分数表示的意思,能比较分数的大小,还能把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掌握得更好。二、分数的意义1、初步认识练习十一第1题让学生看看每个分数,在图里涂色表示这个分数。交流:怎样涂的,为什么这样涂?这里分母、分子各表示什么意思?指出:分数几分之几的意思,可以把一个图形按分母几平均分,表示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2、分数的组成做练习十一第2题出示第2题,让学生看图填空交流:你是怎样填的?指出:每个分数都表示它有几个几分之一。板书:每个分数都表示有几个几分之一口答:2个1/3是(

4个1/7是(

5/9里有(

)个1/9

7/10是(

)个1/103、分数大小比较①练习十一第3题让学生根据图意填空,互相说说是怎样想的。指出:比较分数的大小,可以用图上表示分数的涂色部分比出大小,还可以看分母相同时,比较各有几个几分之一。板书:分母相同,分子大的比较大;分子都是1,分母大的反而小。②做练习十一第4题要求想想魅族分数可以怎样比?前两组和后两组的比较方法有什么不同三、简单的加减1、做练习十一第5题让学生计算得数并填写,指名两人板演。问:分母相同的分数,怎样计算加法和减法?2、做练习十一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而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2.55793.>>4.<><>5.6.=-=教学反思:有人说练习课最能看出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训练是否到位。数学课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练习课更是找不到什么好的方法,如果在课堂上用不同的方式,只能是流于形式不能达到实效。练习课就是对于前一节的巩固练习。只有对知识掌握熟练学生才能得心应手,可是学生的不同步就使得课堂教学处于停滞状态。因此提出了一些对转变学习方式有利的课程观念,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在这些新的课程理念下,要确立新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八单元期末复习第1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复习教学内容:第98-99页的内容回顾和第1-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口算和笔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和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能正确估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正确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2、使学生通过口算、笔算的复习,沟通计算内容的联系,整理、归纳计算方法,提高除法口算和笔算能力,发展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培养认真计算、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教学过程:一、回顾引新1、回顾内容。你能把这学期的主要内容说一说吗?这些内容里具体有哪些知识?2、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复习第一单元学习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熟悉乘法口算、笔算的计算过程,而且能归纳出口算和笔算的方法,并且能估计一些简单计算的积大约是多少。二、复习口算1、做期末复习第1题。让学生按题组口算,填写得数。提问:你能根据这里的两类口算题,总结一下方法吗?2、做期末复习第2题。用4分钟时间测试,交流得数。三、复习笔算1、做期末复习第3题。让学生按题组独立笔算,指名两人板演。指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从个位起按顺序乘,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那一位上,哪一位上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板书)如果乘数中间有0,就根据法则从个位起按顺序乘,不能漏乘十位上的0,这样比较方便。3、先估算,再笔算。出示:48×6

42×6(1)让学生估计得数大约是多少,并交流估算结果。(板书:300

240)提问:都是40多乘6,估计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接近50和接近40)(2)要求:请小朋友笔算得数,再和估算结果比一比,看看是不是差不多。学生笔算(指名两人板演)3、做期末复习第6题。让学生读题,了解题意。四、复习小结1、小结收获。提问:这节课复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你有哪些收获?2、布置作业。完成期末复习第4题、第5题和第6题,并和同学说说第7题是怎样想的?板书设计:1.3006390300072802.8445086722406040004232727063003.8136036303736324836804.50429487022405.450×3=1350(克)6.安排二年级比较合适。教学反思:这节复习课主要复习乘法的口算,估算和笔算,层次清晰,一开始我都先请同学来说该怎么算,说出每种的算理,让所有的学生知道知其然,还要知道其所以然,并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形成正确的认知。由于学生的基础都较为扎实,不仅表达的完整,而且算的速度也相当快。除了会算以外,我还注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第八单元期末复习第2课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100-10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和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以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能正确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并掌握除法的验算。

2、使学生通过口算、笔算的复习,沟通计算内容的联系,整理、归纳计算方法,提高除法口算和笔算能力,发展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培养认真计算、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复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二、复习口算1、做期末复习第8题。让学生安题组口答,填写得数。提问:你能联系这里的三组口算题,总结一下方法吗?2、做期末复习第9题。用4分钟时间测试,交流得数。三、复习笔算1、做期末复习第10题。让学生说一说每组题的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1)让学生独立笔算第一组题,指名板书。(2)让学生独立笔算第二、三组题,指名两人板书。小结:你能联系三道题的笔算过程,说说除法笔算要注意什么吗?2、说说下列各题的商是几百多或及几十多,再笔算并且验算。(1)让学生估算得数大约是几百多或及几十多。(板书:30多

200多)提问:你是怎样估算的?要求:请小朋友笔算得数,再和估算结果比一比,看看是不是在估计的范围内。让学生笔算、验算。(指名两人板书)(2)下面的除数各是多少?(

)÷7=12

)÷9=30……8学生计算,交流发放和结果。3、做期末复习第12题。学生自己读题,交流题意。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交流:这里的三道题各是怎样解决的?(板书算式)为什么前两题都用除法算?第三题为什么要用乘法?4、做期末复习第13题。让学生独立解题、列式解答。交流:你是怎样算的,结果怎样?(板书算式)提问:最多能穿多少串,你是怎么想的?(余下的1个不够再穿1串)四、复习小结1、小结收获。提问:这节课复习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你有哪些收获?2、作业布置。完成期末复习第11题、第14题,并说说第14题可以怎样想。板书设计:8.20401220080189.2001231142212801001440121610.2221……120……12121373771……380……210711.92÷3=30……2412÷8=51……4249÷7=35……4807÷4=201……312.(1)24÷8=3(2)16÷8=2(3)16×3=48(个)13.97÷4=24(串)……1(个)14.(60-24)÷3=12(盆)教学反思:本课时知识点太多,也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解决问题中,所以,让学生进行计算比赛,比一比看谁算的快,计算题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必不可少的,学生争先恐后,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一开始便具有十足的数学味,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于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和算理的掌握。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数学情趣的激发,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文化的熏陶都应融入知识的教学中去。带着思考,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全新的设计,使原本平淡的一节课变得丰满,富有情趣和哲理。2、给予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能使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解答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实际问题,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绪飞扬,得到了我们理想的教学效果,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本课的练习紧紧围绕本单元的几个知识点来展开,既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又注重学生估算意识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把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避免了为练习而练习。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通过有效分层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复习课比新授更难把握,一味的练习计算,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厌倦。复习课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明确练习的目的,避免为练习而练习。练习题的设计应从实际出发,把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数学化。

第八单元期末复习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知识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98-10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和周长含义的认识,能比较熟练地测量边长,计算平面图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加深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能正确判断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并说明理由。2、使学生体会整理、归纳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加深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发展归纳、概括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再联系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判断、说明的活动中,培养简单的演绎推理能力,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充分体验,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在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增强掌握数学知识的信心。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和周长计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回顾内容。关于平面图形和物体运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学过哪些内容?2、引入复习。这学期,我们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和周长计算,还有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这些都是图形和集合知识,今天就复习这些知识。(板书课题)二、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周长1、整理图形特征。指出:通过整理,大家都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它们的4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4条边都相等。2、整理周长概念并计算。指出:周长是指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板书)3、求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要求学生口头列式,并启发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教师板书。口算下列各题,说说是怎样想的。(1)一块正方形的手帕周长是80厘米,它的边长是(

)。(2)一个长方形的宽是4厘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三、复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1、引导回顾。板书:平移———沿着直线运动

旋转———绕着一点转动

轴对称——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做期末复习第17、18题。交流:第17题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第18

题,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依据是什么?四、拓展提高。交流思考。能摆出多少种不同的长方形?交流:你找到了哪些摆法?两条路长度相等吗?

提问:从这道题中受到哪些启发?(像这样“阶梯式”图形的周长,等于长、宽相应的长方形的周长。)解答下列问题。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长8厘米,宽5厘米。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五、复习总结。提问:通过今天的复习,你进一步了解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新的收获?板书设计:15.1+2+2=5(厘米)1+2+3+2=8(厘米)1+1+1+1+1+1=6(厘米)16.(20+8)×2=56(米)教学反思:应特别重视图形之间的比较和沟通,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推导都呈现出极强的系统性,充分理解内在的关系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通过对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和缩小各自特点的比较说明,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在对各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把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指导方向,结合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特点,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培养都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重点体现出来。教材内容分三部分呈现,可以看作三条主线,其后又延伸出更多的知识点,这种表现在“图形的认识与测量”部分最为突出。教师可充分利用知识特点,以“树形图”或“表格”的形式直观呈现,促进学生自主建构并最终形成知识网络。

第八单元期末复习第4单元千克、克和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100-10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单位质量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能比较熟练第进行简单的换算。进一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能用分数表示一个图形或物体的几分之几,能比较分数大小,能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物体质量,能说明相应分数的含义,深化对简单分数的认识;体会发现简单规律的思维过程,发展探究能力。教学重点:

千克、克和分数含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今天,我们复习千克、克和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二、复习千克和克1、回顾千克和克你能举例说说哪些物体的重大约是1千克吗?1克呢?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千克=1000克)2、估计体验。你知道下面物体的重大约是多少吗?自己估一估、说一说。(1)1个鸡蛋

(2)30个鸡蛋(3)小朋友装了书的书包

(4)1个乒乓球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校正。3、做期末复习第19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交流:你是怎么填的,是怎么想的?4、做期末复习第20题。呈现第20题,让学生填空,并交流结果,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5、做期末复习第22题。口答。(1)5/9里有5个()/(

);(2)7/10里有(

)个1/();(3)4个1/5是()/().6、做期末复习第23题。出示题里的表格。引导: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每次折的结果,能发现什么?同桌讨论一下。7、比较分数大小。(1)在○里填写“>”或“<”。1/4○1/51/9○1/36/7○4/73/8○5/8(2)下面分数哪个最大,哪个最小?4/51/61/68、口答期末复习第24题。提问:上衣的布是怎样表示的?为什么这样表示?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19.(1)千克(2)千克(3)克(4)千克20.300098000221.20+20+50=90(克)90÷2=45(克)23.对折的次数123456平均分成的份数248163264发现对折的次数越多,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份各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越小。

第八单元期末复习第5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100-10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深理解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进一步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比较熟练地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2、使学生能从条件想起说明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推理过程,进一步发展根据条件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价值;培养分析、推理和尝试反思的意识。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二、回顾策略1、根据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果园仓库里原来存放了200箱苹果,又运来8车,每车75箱。林场要栽800棵树,先栽了200棵,其余的要平均栽在4个苗圃里。2、回顾过程。提问:回顾一下刚才提出问题的思考过程,你有哪些体会?板书:从条件想起→找有联系的条件→提出可以求的问题三、应用策略1、做期末复习第25题。让学生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交流:你是怎样想的?(指名几人说思路)2、做期末复习第27题。让学生独立读题并解答。教师板书算式和得数。3、做期末复习第28题。出示题目和表格,让学生读题并说明知道了什么,表格里填写什么内容。交流:二、三、四年级展出的作品个有多少幅?完成思考题。指名学生读题,相互交流是如何思考的。让学生有错的订正,没有解答的列式解答。四、课堂总结你能说说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25.(42+18)×3=180(本)27.(56-8)÷3=16(米)28.45幅61幅86幅思考题(200-1)×5=995(米)教学反思:在复习课内容设计上要有层次性,并且没有进行分组对比,从而导致题型过于多和乱,必须把题型更加有整体性与系统性,而在共同体中没有让学生过多的参与进来,自始至终我一直灌输的太多,使那些会的学生还是会,不会的学生还是不会,这样就失去复习课的查漏补缺的目的和真正意义,经过大家的研讨课我也有了对复习课的重新认识,比如1.复习课要对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的网。教师要对学生整理知识进行必要指导,让学生感觉整理的知识是有系统的,不能简单地对知识进行“梳理”,“梳理”不是“整理”,要从知识的“面”的角度整理,整理知识之间的联系。

间隔排列第1课时间隔排列教学内容:课本第78--79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教学重点:经历间隔现象中的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教学难点:通过自主探究、与人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谈话:同学们,快来看,多么漂亮的图画呀!(出示教材第78页情境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各有多少个?你想提些什么数学问题?二、互动新授1、数一数。谈话:比一比,看看谁先数出手拍和夹子、蘑菇和兔子、篱笆和木桩的数量?(学生回答相应的数量,教书板书)小兔()只木桩()根夹子()个蘑菇()只篱笆()块手帕()块2、说一说。手帕和夹子、蘑菇和兔子、篱笆和木桩各是怎样排列的?(1)小兔和蘑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