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进行导入_第1页
教学中如何进行导入_第2页
教学中如何进行导入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中如何进行导入

新课的改革为学生创造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概念,要求教师从“教师型”转变为“主导型”。这种“主导”不是居高临下的指挥,而是教师在平等交流中的引导,教师在交流中应处于“平等中的首席”这个位置。课堂上教师实践这种角色转变的第一步是教学伊始的“导入”。导入能否“抓心”,能否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能否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对主体环节——“讲授新课”的教学将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导入”是不应忽视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历史学科,讲的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具有不可重现性,学生普遍缺乏兴趣。那么课堂上如何吸引住学生,将学生很快带入历史的天地呢?教态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行为科学告诉我们,几乎一切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都可以用来作为人际间沟通的手段,可以用来为教学服务。美国心理学家伯特·布鲁克斯曾说:“体态语言对于教师帮助学生保持长时注意以完成任务而言,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可见利用体态语言辅助教学会收到良好效果。体态语言中最具魅力的是微笑。教学伊始,教师面带微笑,这种表情会传给学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能减少学生的紧张、压抑,从而神采焕发,开始有效思维。导入时如果教师还能将传神而亲切的目光投向学生,既可使学生感到你在对他讲课,能调动他们的参与感,也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听讲和学习。微笑的表情、亲切的目光,再加上恰到好处的语气,会产生轻松愉快而又民主的氛围,使学生很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学学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基本功——“融进”教育对象之中,与学生在教育情景中交流。导入的语言过于书面化会给人一种背书的感觉,缺乏亲和力和感召力。因此,语言要适当通俗化、口语化。例如,讲“张骞通西域”时问学生:“你去过新疆吗?你知道现在的天山南北一带在汉朝时叫做什么吗?是谁开通了连接内地与那里的道路?”再说“我们一起来了解吧”。这样的导入,穿越了时空,又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得教师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层面上,让学生感觉教师是和他们同样有着求知欲的成年学习者,是他们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这样很容易唤起学生学习的劲头,变得很乐学。在注意语言通俗的同时还要注意简洁明了。导入毕竟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不宜占用过长时间。一般来讲,在二三分钟内能将新课主要内容带出来即可。所以备课时对导入的语言要进行提炼简缩,做到言简意赅。否则,介绍过多,说明过细,占用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设计导语时要讲究形式多变,注意配合交叉运用。如果每一堂课都用一种模式的“导语”就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引人入胜的作用。根据初中历史新教材形式上的主题式、内容上不强调线索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导入方式(以川教版七年级上册为例):内容上与前边知识之间有密切关系但课文又没做衔接说明的,可采用此法。例讲“秦朝的统一”一课,可对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就开始的兼并战争稍作补充说明,然后设问“秦后来如何灭了六国最终统一全国的”,由此导入新课。这样,既可还历史的完整面目,给学生一个全面的印象,又有助于新课的展开。对与前边相对而言从不同角度介绍同一历史时期状况的课文宜用此法。即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之后,说明新课与旧课之间的关系,以便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如讲“远古的传说”时告诉学生:上一课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我国的原始农耕文化,而这一课则是通过远古的历史传说来认识我国的农耕文化。再如讲“商鞅变法”亦可采用此法,先回顾战国的战争,体会“乱”的特点,再说明还有“变”的特点,由此导入新课。就是为了突出主题将新课里讲的相关知识点提至导入部分进行说明,以便使新课主体内容顺理成章。如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一课,可把刘邦建汉的内容提至导入的开始部分,接着说“汉朝经过几十年的恢复和发展,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由此导入新课。“南方的初步开发”一课也适合采用此法。将三国结束后两晋和南朝的政权更替的内容前置,再切入主题,这样主体内容便可“一路”讲下去。此法适用范围较广,具体方式也很多:(1)利用成语。古代史涉及成语典故的来源的内容有不少,可采用提出成语、说明含义的方式导入新课。如讲“春秋五霸”一课的“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和“战国争雄”一课的“纸上谈兵”等。(2)利用故事。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可先让学生说出几个《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不展开讲),再指出此书是虚构的小说,而非正史,然后表示与学生一起去探究。(3)利用才艺。例如讲“多姿多彩的艺术”,可先让学生展示音乐或书法、绘画等才艺,鼓励他们好好练习,再告诉他们,在先秦两汉直到魏晋时期我国的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都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令人叹为观止。(4)利用多媒体技术。即利用多媒体声像技术播放有关资料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5)利用“导语”。有的课文上的导语本身就很精彩生动,可直接利用,或由教师说,或让学生读。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要我们在教学的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