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含意的先语义语用学阐释_第1页
会话含意的先语义语用学阐释_第2页
会话含意的先语义语用学阐释_第3页
会话含意的先语义语用学阐释_第4页
会话含意的先语义语用学阐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话含意的先语义语用学阐释

graham(1975)提出了合作原则后,提出了新的格林威治斯原则,并对其进行了具体解释,以适应和改进。Levinson(1987,1991)提出的会话含意三原则是对合作原则中各准则进行重构和优化组合的一种尝试,其中重点是量准则的细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年来,Levinson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在2000年出版的新著《假定意义:一般会话含意理论》中,Levinson对会话含意三原则作了纵深拓展,涵盖面有所加宽,解释力有所增强,这表明他的理论更趋成熟。本文首先简要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然后对其中的几个重要观点进行评述。1.是否可以用语用推理理论识别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对“一般会话含意”这个概念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说,以建立一般会话含意理论的大体框架及其在意义理论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一般会话含意,又称默认推理(defaultinference)或优选性释义(preferredinterpretation),是特殊语境缺省时语句携带的含意,与具有时效性的特殊会话含意相比,它具有普遍性。意义二分法只区分语句意义和说话人意义,前者是命题意义,由语法掌管;后者是听话人依据特殊语境推理出来的一次性意义。意义二分法的缺陷是它掩盖了许多语用推理的规律性和重复发生的特征,应该分离出第三种意义,这就是话语类型意义(utterance-typemeaning),亦即一般会话含意。一般会话含意是根据语言使用的惯例推理出来的意义,涵盖了预设、合适条件等语用现象,也体现了间接言语行为的规约性,不能化归为语句意义或说话人意义。一般会话含意的理解依赖一系列的语用探究法(heuristics)。言语交际中存在一种“瓶颈效应”(bottleneckeffect),即负责言语计划的心理机制和负责言语实施的生理机制在效率上的非对称性,因此在言语实施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信息遗失了。然而,言语交际通常可以轻松、顺畅地进行,说明人们在最大限度地利用语用推理策略。在Grice的框架里,交际成功与否取决于听话人能否识别说话人的意图,根据话语识别意图的这一过程,可以解释为从结论到前提的倒推。一个结论往往可以由不同的前提推导出来,同理这种倒推会有不同的结果,如何保证正确识别说话人的意图便成为问题的关键。语用探究法的作用就是缩小意图的搜索和选择范围。一般会话含意是在无相反证据(informationtothecontrary)的情况下作出的假设,一旦相反证据出现,含意就消失了。这种默认性和可取消性决定了探究法属于非演绎推理(nondeductivereasoning)。探究法侧重的是利用有限的信息资源产生假设,以待验证,是理论形成不可缺少的步骤。第二章将探究法归纳为三个语用原则,即量原则(PrincipleofQuantity)、信息原则(PrincipleofInformativeness)和方式原则(PrincipleofManner),并对它们的具体内容、适用范围、解释力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含意的投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丰富的例证,是一般会话含意理论的核心部分。量原则:说话人准则:话语信息不能小于说话人的世界知识所允许的量,除非这样做会违反信息原则。特别要选用与事实吻合的、信息量最大的聚合词。听话人推理:假设说话人的话语已穷尽其所知。通过量原则推导出来的含意称为量含意(Qimplicature)。它是通过两个词项的信息强度对比而产生的,弱项否定强项。为了防止量含意的过度生成,作者给蕴涵等级(entailmentscale)加上了两个制约条件:1)构成等级的词项必须具备明显的可比性,形式上属同一类别,处于同一方言或语域,词汇化程度相当;2)等级词项必须来自同一语义场,以形成概念上的对比。同时作者指出,在Horn蕴涵等级和Gazdar小句等级(clausalscale)的基础上,还应增加假定等级(putativescale)、词汇备择等级(lexicalalternatesscale)等种类,以扩大量原则的适用范围。信息原则:说话人准则:最小化准则。尽量少说,仅提供能达到交际目的的最小限度的语言信息(兼顾量原则)。听话人推理:扩展规则。除非说话人使用了有标记的形式,违反了最小化准则,否则将说话人的话语信息作最大化处理,找出最特定的理解,直到认定领会了说话人的意图。通过信息原则推导而来的含意称为信息含意(Iimplicature),其基点为常规假设(stereotypicalassumptions)。信息含意可以解释关联加强、条件扩充、语用照应、常规推理、否定加强、优先同指、联袂、所有格释义、双名词复合词等现象。方式原则:说话人准则:用有标记的表达方式描述异常的情况。听话人推理:异常的表达方式说明情况异常,有标记的话语显示有标记的情况。用方式原则推导出来的含意称为方式含意(Mimplicature)。方式含意依附于信息含意,与之呈互补关系,这就是Horn(1984)所说的“语用分工”。这种分工体现在双重否定与肯定、词汇化形式与迂回说法等之间的不同含意上。量含意、方式含意和信息含意可能会产生于同一语句之中。三种含意不一致时,优先保留量含意,其次是方式含意,最后才是信息含意。信息含意是对常规的假设,而量含意和方式含意具有元语言特征,因此量含意、方式含意均优先于信息含意。量含意是在信息内容的层面上运作的,方式含意在形式的层面上进行,由于内容的相对重要性,量含意优先于方式含意。换个角度看,信息含意的宗旨是最大限度地“扩展”信息量,而量含意和方式含意是对这种扩展的制约。第三章结合一般会话含意理论,重新审视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界面(interface)问题。由于受Chomsky思想的影响,传统的界面观认为语义学和语用学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模块,而且语义学先于语用学,语义学向语用学输出语句意义,在此基础上语用学经运算输出说话人意义,到此交际即告完成。Grice区分明示内容(whatissaid)与含意(whatisimplicated)正是这种观点的体现。明示内容被认为是语句表达的命题,是语义决定的,含意是在语句命题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语义和语用截然分开。虽然明示内容的确定依赖消歧以及指示、指称对象的确定,但这些过程不需要语用推理。作者对此提出两点异议:其一,明示内容仅仅是一些逻辑形式或者说准命题(subproposition),不足以成为语用加工的原料,要使其成为命题至少还要经过省略拆解(ellipsisunpacking)和语义收窄(generalitynarrowing);其二,消歧和指示、指称对象的确定也涉及含意的推导。实际上,单靠语义学是不能解释语义表征向命题的转变的。许多语言现象表明,命题还没有形成,语用因素就已经在起作用了,可以说缺少了含意的介入,不可能有确切的命题。本章用大量的例子反复论证了一般会话含意对确定语句命题内容的重要作用,表明语用不仅发生在语义之后,也发生在语义之前,语义、语用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交替互动关系。第四章是一般会话含意理论的具体应用。作者着重从照应(anaphor)入手考察语用学和句法学的关系,力图说明语用原则对句法理论的补益作用。Chomsky的管约理论提出三个约束条件:A)照应词(反身代词和互指代词)在最小管辖范畴内受到约束;B)普通代词在最小管辖范畴内是自由的;C)名词性短语在句中是自由的。管约理论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它所规定的反身代词与普通代词的互补分布(complementarydistribution)其实没有普遍性,特别是它不能解释长距离照应(long-distanceanaphor)现象。为此,作者主张对约束条件进行语用还原(pragmaticreduction),将它们视为语用派生的结果(pragmaticallyderived)。依照语用还原的思路,长距离照应现象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解释。话语一般以说话人为指示中心,体现说话人的观点,根据信息原则,这是普通代词的含意;而根据方式原则,如果在可以使用普通代词的位置上使用了形式上更为冗长的反身代词,则意味着指示中心转移到话语描述的对象,体现他的观点,此所谓“移情照应”(logophoricity)。例如:在(a)中,说话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在(b)中,说话人只是在转述John的观点,即“strange”这个特征是John赋予的。除了解释长距离照应现象以外,语用还原还可以解释反身代词的演化过程:语言起初只有名词性短语,没有反身代词,只能用名词性短语的强调式(emphatics)来表达反身性(reflexivity),后来这些强调式才逐渐语法化为反身代词。最后一章是对全文主要观点的总结和强调,并从语言学理论这个更为宏观的角度给一般会话含意理论定位:一般会话含意理论无意取代其他理论,只想表明一点,就是在句法、语义等层面上都存在语用渊源。2.要点评论2.1合作原则的含义Levinson与Grice在研究路向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Grice注重分析违反合作原则产生的特殊会话含意,而Levinson关注的是遵守合作原则时语句携带的一般会话含意。Grice把分析重点放在对合作原则的违反,与他所处的背景有关。二十世纪中叶,以Russell为代表的逻辑主义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之间产生了尖锐的思想交锋。前者认为自然语言是不精确的、经常不合逻辑的,不能用来表达数学命题和逻辑命题,因此应该对自然语言进行改良;后者则认为日常语言的使用可以成为独立的、合法的研究对象。从Grice(1975)的《逻辑与会话》一文中可以看出,他试图在逻辑派和日常语言派之间找到折衷点,解释自然语言中“非逻辑”因素的逻辑性。换句话说,遵守原则已经符合逻辑,无须再分析。在Levinson看来,Grice的合作原则虽然有哲学根基,但失之笼统,因此他着眼于对“合作”一词的重释。如果对“合作”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那么无论“遵守”还是“违反”都无从谈起。Grice视合作为遵循逻辑,Levinson视合作为遵循常规。在Levinson的框架里,信息原则是量原则和方式原则的出发点,而信息原则指的就是常规的表达方式对应常规的情形。量原则“说弱不强”,方式原则“说繁非简”,其实就是对常规情形的上限(upperlimit)作出的规定,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常规与逻辑的区别在于逻辑是严密的,要求穷尽各种可能性,运作起来费力、繁琐,而常规是人类认知经验和认知结果的沉淀,它排除了逻辑上存在但经验上不存在的可能性,具有经济、便捷和实用的特点。鉴于大脑记忆的有限性和言语交际的瞬时性,人们不可能对每一句话进行逻辑求证,只能依赖常规作出符合当前交际目的的理解。在这层意义上,“常规”比逻辑更接近现实,或者说常规是现实生活中的“逻辑”。根据常规推导出来的含意,即该书所说的“假定意义”(presumptivemeaning),是交际双方合作的结果。偏离常规即构成对合作原则的违反,其含意的推导必须借助特殊语境。假定意义是语句命题内容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进行古典格赖斯语用推理的前提条件。2.2语义学的性质在Grice的框架里,会话含意是在明示内容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意义,即命题内容确定后的语用含意,属于后语义语用学(postsemanticpragmatics)的范畴。后语义语用学未能穷尽言语交际中语用推理发生的可能性,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为此,Levinson提出先语义语用学(presemanticpragmatics)。先语义语用学关注的是命题内容确定以前就已经发生的一系列语用推理,亦即强调一般会话含意对命题内容的决定作用。一般会话含意对命题内容的决定作用明显地体现在有定摹状词的指称确定上。一般来说,指称失败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找不到摹状词描述的指称对象,二是可以找到两个甚至更多的指称对象,因此为了成功地进行指称,Russell提出了独一性条件(uniquenesscondition)。譬如“Themanwithtwochildrenbesidehimismybrother.”。假设语境里有两个人,一个带着两上孩子,另一个带着三个孩子,前者是说话人的兄弟,后者是个陌生人。根据Russell的分析,“两个”的逻辑意义是“至少两个”,“三个”的逻辑意义是“至少三个”,“至少三个”蕴涵了“至少两个”,因此“带着三个孩子的人”也可以描述为“带着两个孩子的人”。由于两个对象均符合摹状词的描述,违反了独一性条件,指称失败。Russell的分析显然与直觉不符,我们并不感觉到在当前语境里摹状词“Themanwithtwochildrenbesidehim”有指称歧义。这个矛盾可由一般会话含意来解决。“两个”和“三个”构成等级<三个,两个>,根据量原则,“两个孩子”的含意是“至多两个孩子”,加上它的逻辑意义,它的交际意义可以确定为“不多不少两个孩子”,这样一来摹状词的指称就确定了。一般会话含意同时也是语句真值条件(truthcondition)的一部分。根据Russell的观点,摹状词的指称影响其所在语句的真假,一旦指称失败,整个语句为假,因此在上述语境里,Russell的分析判定此例为假,然而人们直觉判断它为真,显然是含意在起作用。一般会话含意的这种真值功能(truthfunction)还体现在它可以落入逻辑算子(logicaloperator)的辖域。一般会话含意不能划归为后语义语用学的范畴,否则将引起语义后退(semanticretreat)。语义后退的后果是在语义的层面上只能生成一些句法表征,而诸如蕴涵(entailment)之类的意义关系(senserelations)只能放到语用的层面上界定。蕴涵关系是不可取消的,语用含意是可以取消的,二者相去甚远。同理,语用推理的默认性与语义规则的单调性决定了一般会话含意不能划归为语义学。简言之,先语义语用学、语义学和后语义语用学相互独立而又交叉渗透,在言语交际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先语义语用学是后语义语用学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对它的补充与发展。先语义语用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可以成为语用学研究的又一领域。2.3角之间的反对关系Levinson在论述量原则时增补了一项重要内容,即在肯定性等级的基础上增加了否定性等级(negativescale)。如果<S,W>成立,那么<~W,~S>也成立。也就是说,如果W的含意是~S,那么~S的含意就是~~W(即W),于是许多原来不能解释或有争议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例如借助否定性等级,可以解释为什么处于逻辑对当方阵(见下图)中O角的词不能词汇化,也可以说明I角与O角之间下反对关系的性质。处于E角的“Notone”可以词汇化为“None”,而处于O角的“Notall不能词汇化为Nall”。同时,各角之间的关系也是明确的:对角线A与O及I与E之间是矛盾关系,二者不可同真或同假;纵向A与I及E与O之间是蕴涵关系,蕴涵项为真时被蕴涵项必为真;上端A与E之间是反对关系,二者不能同真但可同假。无论矛盾关系还是蕴涵关系,或反对关系,都是逻辑关系。惟独I与O之间的下反对关系的性质是人们一直争论的问题。一般会话含意理论对以上问题作出了如下解释。因为A蕴涵I,它们构成Horn等级<A,I>,所以I+>~A(+>读作“含意为”),而~AO,所以I+>O。由于I角总是暗含(implicate)O角,所以根据冗余制约(redundancyconstraint),O角不必词汇化。同理,因为<E,O>,O+>~E,而~EI,所以O+>I。I角和O角之间的关系是双向含意关系,含意的可取消性决定了这种关系是非逻辑关系。这种含意分析法不仅适合于对量词的分析,借助可能世界语义学(possible-worldsemantics)原理,还可以推广到真值模态词(alethicmodals)、道义模态词(deonicmodals)和逻辑联结词(logicalconnectives)的分析,显示出较强的解释力。2.4认推理、演绎推理、认同推理。在同一法律Levinson在书中论述了演绎推理和默认推理在言语交际中的互补关系。演绎推理适用于特殊会话含意的推导,默认推理适用于一般会话含意的推导,二者各司其职。一般会话含意的推导不依赖演绎推理。演绎推理具有必然性,只要前提正确就保证结论的正确。正是这种必然性使得演绎推理不能解释一般会话含意的可取消性。如果含意是演绎而来的,就必定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当含意被取消时,这个前提也就被否定了。这样一来似乎话语违反了排中律,自相矛盾,而实际上含意被取消时话语不显得矛盾。默认推理不需要明确的前提,只根据常规作一般性的推理,因此它不能也无须保证结论的必然正确。默认推理的作用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信息资源来作出假设,可以被证伪,是推导一般会话含意的合适机制。演绎推理与默认推理是相辅相成的,可以发生在同一言语交际事件中,要使交际成功,二者缺一不可。例如:我们不妨把A的话语当作三段论的大前提,把B的话语当作小前提,看看会得出什么结论。如果不作默认推理,B的逻辑意义是“Hehadtwopassports,andpossiblymore”,与大前提的前件基本相符,可以作肯定前件式(modusponens)推理,得出的结论是间谍可能还会逃脱。如果先作默认推理,B的含意是“Hehadonlytwopassports”,与大前提前件不符,得出的结论是间谍不可能再逃脱。后一个结论才是符合直觉的解释。当然,如果不作演绎推理,B的话语是毫无交际价值的。Levinson辩证地对待演绎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