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重金属及放射性安全评价_第1页
第六章重金属及放射性安全评价_第2页
第六章重金属及放射性安全评价_第3页
第六章重金属及放射性安全评价_第4页
第六章重金属及放射性安全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金属的环境毒理学10/13/20231环境毒理学第八章一、重金属的污染特点形态多变;金属有机态的毒性大于金属无机态;价态不同毒性不同;金属羰基化合物常常剧毒;迁移转化形式多样;重金属的物理化学行为常具有可逆性;产生毒性效应的浓度范围低;生物摄取重金属是积累性的;对人体的毒害是积累性的。第六章10/13/20232环境毒理学第八章二、重金属中毒机理生物机体中含巯基(-SH)的酶与外来重金属的反应:(酶分子)(金属配合物)破坏和中断了某些正常的代谢进程,引发中毒第六章10/13/20233环境毒理学第八章三、汞(P138)第六章地壳气体的排出火山喷发汞的自然来源10/13/20234环境毒理学第八章人类对汞的使用氯碱工业电力工业汞合金牙填料金矿开采绘画农业药品第六章10/13/20235环境毒理学第八章(一)汞在体内的代谢(P139)1、吸收呼吸道:金属汞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它蒸发性、弥散性及可溶性很强,一旦吸入,可迅速通过肺泡膜弥散,在几分钟内即被吸收,并经血液循环至全身。人吸入浓度1~3mg/m3的汞蒸气数小时即可致急性中毒。其症候为肝炎、肾炎、尿血和尿毒等。可通过尿汞化验来诊断其症状。汞化合物则以粉尘或气溶胶态经呼吸道进入。10/13/20236环境毒理学第八章消化道:金属汞吸收率不到0.01%,无机汞化合物吸收率5-15%,有机汞(如95%甲基汞)易被消化道吸收并输送到全身各器官,特别是肝、肾和脑组织,首先受害的是脑组织。皮肤粘膜:汞或汞化合物也可通过皮肤粘膜吸收,如含汞药物、化妆品的使用等。皮肤吸收量一般很少,但皮肤破损及溃烂时吸收量较多。10/13/20237环境毒理学第八章2、分布吸收进入体内的汞蒸汽和有机汞在红细胞的携带下,分布到脑、肾、肝、心等脏器和组织中。沉积在肺组织中的一部分汞蒸气可缓慢进入血液,再播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汞蒸气和甲基汞在体内极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无机汞进入体内后,以离子态的形式与血浆蛋白结合,大约70%-80%的无机汞逐步以汞结合硫蛋白的形式集中在肾脏皮质的近曲小管细胞内。其余的无机汞多以汞结合蛋白的形式分布在肝、脾等脏器的组织细胞中。10/13/20238环境毒理学第八章3、代谢金属汞进入人体后,主要在红细胞及肝细胞内被氧化成汞离子。汞离子与巯基蛋白或含巯基的半胱氨酸、GSH、硫辛酸等低分子化合物及体液中的阴离子结合。甲基汞、苯基和甲氧烷基汞化合物被代谢成无机汞。10/13/20239环境毒理学第八章4、排泄金属汞蒸气和无机汞主要经肾脏由尿中排出;汞蒸气在人体内生物半减期约为58d,无机汞的生物半减期约为40d。甲基汞主要通过肠道随粪便排出,经肾脏的排出量小于总排出量的10%,在人体的整体生物半减期约为70d。除此以外,生物体内的汞还可经由呼吸道、汗腺、乳腺、唾液液、皮脂腺、毛囊和胎盘等处排出。10/13/202310环境毒理学第八章(二)汞的毒作用及其机理(P141)1、对蛋白质的作用汞易与含巯基的蛋白质及酶类结合,导致体内数十种酶失活或膜功能紊乱,从而造成细胞损伤。进入脑组织,抑制脑中蛋白质活性和ATP产生,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甲基汞能与生物大分子中的碳原子形成C–Hg共价键。甲基汞能与脑中的缩醛磷脂结合。生物膜上富含巯基,汞易与之结合,改变膜结构,影响膜的通透性与流动性,汞诱导产生的自由基亦可造成膜结构损伤。第六章10/13/202311环境毒理学第八章2、对遗传物质的作用Hg2+可以通过与氨基、羟基、磷酸基结合与碱基等核酸组分络合,破坏DNA的结构完整性。甲基汞在体内代谢产生的自由基可能造成DNA链断裂,碱基与核糖氧化,碱基缺失。汞具有致突变作用,可以引起染色体畸变。甲基汞可对细胞产生恒定的损伤,以致在下一次有丝分裂时导致染色体分离错误。第六章10/13/202312环境毒理学第八章第六章10/13/202313环境毒理学第八章硒、锌对汞的拮抗作用(P142)硒对汞的毒性具有抑制作用。作用机理可能是在体内形成了一个无活性的化合物。锌对汞的毒性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有锌离子存在时,汞与锌所诱导的金属硫蛋白中半胱氨酸的巯基结合,使体内高分子组分中的重要保护基团得到保护,从而使汞的毒作用减轻。第六章10/13/202314环境毒理学第八章1、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2、核燃料开采、加工、再处理的“三废”排放3、核电站4、同位素的应用第六章人工源10/13/202315环境毒理学第八章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主要有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等。各种核反应可产生中子和γ射线。放射性核素主要有氚、钴60、镍63、硒75、锑124、碘131、铯137、镭226、钚238等。β,γ,X射线主要引起外照射,α射线主要是内照射,中子辐射可引起外照射和内照射。人体对放射线最为敏感的部位是造血、免疫、生殖器官和胃肠道等。

第六章10/13/202316环境毒理学第八章直接损伤:射线直接将机体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电离,破坏机体内某些大分子结构,如DNA、RNA、蛋白质、酶等。间接损伤:射线将体内的水分子电离,生成自由基,自由基与机体作用。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毒作用机理(P185)10/13/202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