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4届物理八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4届物理八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4届物理八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4届物理八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4届物理八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4届物理八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千佛山风景区,山下海拔高度在500m左右,而山顶海拔高度在3000m以上,山顶的大气压强明显低于山下的标准大气压强,冬天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处于0℃以下,以下不符合实际的说法是()A.在其它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烧开同样的水山项比山下所花时间更长B.为了除去景区路面上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C.为了防止汽车水箱中的水结冰,司机常在水箱中加入适量的酒精D.空中质量为10g雨滴落到地面,要继续放热,最后变成与环境温度相同的10g冰2.冬天,人说话时,可以看到口里呼出“白气”;夏天,打开冰箱时,也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白气”.下列对这两次“白气”产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的B.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中的水蒸气汽化产生的C.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的D.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中的水蒸气汽化产生的3.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某些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C.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4.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阳光穿过树林 B.小桥在水中的例影C.铅笔好像被折断 D.阳光穿过三棱镜5.小红用同一凸透镜先后观察书本上相同的字,看到图的两种情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两图成像原理都是光的折射B.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C.甲图中字到凸透镜的距离比乙图中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D.甲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6.关于光有以下说法:①光年的国际单位是s;②“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能成“与物等大、倒立的像”;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斜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对这些说法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C.②③正确,①④错误D.②④正确,①③错误7.下列与温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绝对零度指0℃ B.单凭感觉判断冷热程度不如用温度计测量可靠C.温度的单位制只有一种温标即摄氏温标 D.不论何种温度计,必须接触物体才能测量温度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图象;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40cm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A.一定是实像 B.一定是缩小的像C.一定是倒立的像 D.一定是虚像9.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B.全新的铅笔长约C.成人脉搏跳动一次所用时间约为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0.以下单位换算,错误的是()A.1.632m=163.2cm B.6m2=6m2×100cm2=600cm2C.2L=2000mL=2000cm3 D.12m/s=43.2km/h11.海边的渔民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深处。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便来临了。以下解释最有可能的是()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接收到了大海的召唤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D.水母接收到了人说话的声音12.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像可判断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无法判断13.小明同学学习了力的知识后,他利用自己的足球探究有关力的问题。下列由现象描述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现象结论A脚踢球时,脚对球施加了力;脚离开球时,没有施加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存在力的作用B用脚踢足球,足球飞出去,撞到球门被弹回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C用力越大,足球被踢的越远力的方向影响力的作用效果D用力踢球时,脚也感觉到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A B.B C.C D.D14.如图所示的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在CD段是固态B.海波的熔点是48℃C.海波在BC段不吸收热量D.海波熔化经历了12min15.利用锡焊接的铝壶烧水时,已知火炉温度达800℃左右,而锡的熔点是232℃,烧水时间很长,壶中水减少,只要铝壶中还有水,锡就决不会熔化,壶也不会烧漏。这是因为A.铝壶散热效果好,温度不会升高B.铝的熔点高于炉火温度C.壶内水温不会超过100℃,铝壶温度也不会超过100℃,锡不会熔化D.铝具有吸热后温度不升高的特点16.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热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放热C.“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淞的形成是凝华放热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17.平直轨道上行驶的一列火车,放在车厢小桌上的一本书,相对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A.火车上的座椅B.火车司机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D.火车上的行李架18.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发现同学们要用的篮球气不足,于是他用打气筒给篮球打气,当篮球变圆后,仍继续给它打气,则在此过程中,球内气体的质量、密度的变化情况是()A.质量增大,密度增大 B.质量减小,密度变小C.质量增大,密度不变 D.质量减小,密度不变19.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小孔成像 B.立竿见影 C.日食月食 D.杯弓蛇影20.如图,加装声屏障是我市解放广场立交桥改造工程项目之一。加装声屏障的主要作用是()A.防止噪声的产生 B.阻止噪声的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收集立交桥上声波传递的能量21.以下事例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A.将超声波应用到倒车雷达 B.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C.利用次声波判断地震方位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22.一辆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它的()A.速度是大小不变的 B.快慢是不变的C.运动路线是直的 D.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的23.保护视力,养成正确的读书与写字的好习惯,需要坚持做到“三个一”,即“一尺、一拳、一寸”,其中一尺指书本与眼睛保持一尺左右(30-35厘米)。现代生话,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图是课本中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B.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24.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在标准大气压环境下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A.该物质是非晶体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在逐渐降低25.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像,由图象可知()A.若,则 B.若,则 C. D.26.人们在寒冷的冬天吃冰棍是哈尔滨市一道亮丽的风景。小雪将一杯80g的水放入冰箱中自制冰棍,当水完全结冰后(水的蒸发忽略不计),其质量()A.大于80g B.仍是80g C.小于80g D.不能确定27.如图是电阻甲和乙的I﹣U图象,小明对图象信息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当甲两端电压为0.5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3AB.当乙两端电压为2.5V,其电阻值为10ΩC.若甲和乙并联,电压为1V,则干路电流为0.4AD.将甲和乙串联,电流为0.4A,则它们两端的电压为3V28.观察图所示水沸腾前后的照片,得到关于气泡的说法正确的是A.沸腾前没有气泡B.沸腾前后气泡没有变化C.沸腾后的气泡比沸腾前的大D.沸腾后的气泡只出现在水面处29.在下列单位中,长度的国际单位是()A.光年 B.千米 C.米 D.厘米30.女高的“高”是指声音的()A.速度快 B.音色好 C.音调高 D.响度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如图所示,超声波能清洗眼镜,这说明声能传递________。近视的同学所配戴的近视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镜。

32.科学工作者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2s收到回波信号,则海洋该处的深度为______m(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是利用了声波传递______。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波传递______。(后两空选填“信息”或“能量”)33.如图,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折射光线是______(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________,空气在界面的________侧.34.今年冬季,我市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往年少见。“霜”的形成属于_______(物态变化名)、_______(吸热/放热)过程.“霜比往年少见"说明我市今年冬季的平均气温比往年________(高/低).35.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________热;水结成冰时,水要________热.36.如图所示,在维形瓶中装入适量热水,再用橡皮膜封闭瓶口,把锥形瓶放在冷水中后,该瓶内气体温度降低。体积_________,密度_________(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瓶口的橡皮膜会明显向下凹。37.音乐厅内正在举行音乐会,男中音在放声高歌,女高音在轻声伴唱,又有多种乐器伴奏。这时男中音的_____比女高音的大,而女高音的_____比男中音的高;我们能听出伴奏乐器的种类是根据声音的_____来判断的。38.量筒内装有500ml的盐水,密度1.1g/cm3,由于蒸发,一段时间后,从量筒刻度上发现还剩400ml盐水,则剩余盐水密度是______g/cm3。39.某汽车从甲地前往乙地,前一半路程以30m/s的速度行驶需要30min;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20m/s,则甲乙两地相距______km,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40.日食现象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______形成的;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的鱼,前者是光的反射现象,后者是光的_______现象。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回顾实验和探究:(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次数123∠i60°50°30°∠r60°50°30°如图甲,把纸板EOF______地立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纸板NF上能看到反射光。让光贴着纸板入射,目的是通过纸板显示光路。实验可得,反射光线、入射光射分居在______两侧;如图乙,将纸板NF向后折转任意角度,在NF上看不到反射光,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______。分析表的实验数据,可得出_______;(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如图甲,不用平面镜而采用薄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蜡烛A所成的像,也便于确定______。②图甲实验中,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的像;取一支______但不点然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______,然后记录蜡烛A和B、玻璃板的位置。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③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记录如图乙所示。当蜡烛A位于Ⅲ位置时,其像在点______。④人看到蜡烛的像是由于反射光进入人眼,在图丙中画出与反射光线相对应的入射光线。(__________)(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装置过程结论①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及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上。②如图,当凸透镜、蜡烛和光屏位于图示位置时,光屏中央恰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0cm,则光屏上的像是______的(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日常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③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像会呈现在光屏区域中的______方。评估④为便于观察现象,实验环境应较______(选填“亮”或“暗”)一些。4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1)由图可知凸透镜焦距为________________厘米。(2)实验前应首先调节烛焰焰心、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在______________。(3)当蜡烛距凸透镜18厘米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______________(选填“放大镜”或“照相机”或“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成像规律工作的。(4)当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逐渐____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一铁球的质量为158g,体积为10cm1.(ρ铁=7.9×101kg/m1)(1)通过计算判断它是空心还是实心?(2)若是空心的,计算空心部分的体积.(1)若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球的总质量为0.166kg.则注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kg/m1?44.学习了密度和力的相关知识后,小宇同学觉得测量物体的密度可以有多种方法,于是他用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玻璃杯和水来测一块石头的密度,他把玻璃杯装满水后测得总重G1=3N,在玻璃杯中放入石头,溢出一部分水(把杯子外壁上的水擦干净)后测得总重G2=3.3N,把石头从杯中取出,测得水和杯子的总重G3=2.8N,请你帮小宇同学计算出石头的密度。(g=10N/kg,ρ水=1.0×103kg/m3)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A【题目详解】A.山顶气压低于山脚,同样的水,山顶的沸点就低于山脚的,在其它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上顶山的水先达到沸点,先烧开,故A项符合题意;B.为了除去景区路面上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撒盐后会降低丙的熔点,使路面的冰更容易熔化,故B项不符合题意;C.司机常在水箱中加入适量的酒精,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故C项不符合题意;D.雨滴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液化形成,液化放出热量,由于天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处于0℃以下,雨滴落到地面上后凝固成和环境温度相同的冰,持续放热,水滴结成冰,密度变化,但质量不变,故D项不符合题意。2、C【解题分析】AB.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的,故AB错;CD.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的,故C正确,D错;应选C.3、C【题目详解】A.禁鸣喇叭是在噪声的产生处进行减弱的,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不振动就不会发出声音,故B错误;C.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D.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声纹锁”是通过音色辨别主人的,故D错误。4、B【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题目详解】A.阳光穿过树林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则A不符合题意;B.平静水面上小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则B符合题意;C.将铅笔斜插入水中时,从上面看水中的铅笔,铅笔反射的光经水面折射进入我们的眼睛,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误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会感到铅笔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看起来是向上弯折了,则C不符合题意;D.阳光经三棱镜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则D不符合题意。5、D【解题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①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像同侧。应用是放大镜。②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是幻灯机、投影仪。③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④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用是照相机。⑤成虚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变大,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题目详解】A.图中都是使用凸透镜观察物体,光透过凸透镜会发生折射,即两图的成像原理都是光的折射,A项正确,故A项不符合题意;B.凸透镜成像时,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则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B项正确,故B项不符合题意;C.甲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乙图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所以甲图中字到凸透镜的距离更小,C项正确,故C项不符合题意;D.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或幻灯机,D项错误,故D项符合题意。故选D。6、D【题目详解】①光年是长度的单位,不是时间单位,不会是s,①错误;②“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意思是在井里看到外界的环境是有限的,这里隐含着光的直线传播原理,②正确;③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能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③错误;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斜看玻璃板下面的字,下面的字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会出现折射现象,看到的是字的虚像,④正确;故选D。7、B【题目详解】AC.温度的单位制有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两者的差别是所选的零值的起点不同,单位不同;热力学温度的零度是-273℃,叫做绝对零度,故AC错误;B.温度计是测量物体冷热程度的仪器,单凭感觉判断冷热程度不如用温度计测量可靠,故B正确;C.测量温度时分为接触式测温和非接触式测温,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等属于接触式测温仪器,红外测温仪、红外热像仪等属于非接触式测温仪器,故D错误。故选B。8、D【题目详解】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图象,此时物距为像距为因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即,解之得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40cm刻度处,此时物距为因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选D。9、B【题目详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一只全新的2B铅笔的长度在20cm左右,故B符合实际;C.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跳动1次的时间大约1s,故C不符合实际;D.一张纸的厚度在0.1mm以下,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题目点拨】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10、B【题目详解】A.因为1m=100cm,所以1.632m=1.632×100cm=163.2cm故A正确;B.“6m2×100cm2”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B错误;C.因为1L=1000mL=1000cm3所以2L=2000mL=2000cm3故C正确;D.因为1m/s=3.6km/h,所以12m/s=12×3.6km/h=43.2km/h故D正确。故选B。11、A【题目详解】风暴发出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不在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之内,但水母等动物可以听到,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异常反应预测灾难。故选A。12、A【题目详解】由图像可知,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因此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选A。13、D【题目详解】A.脚踢球时,脚对球施加了力;脚离开球时,没有施加力,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存在力的作用”这种说法错误,物体间不接触可以产生力的作用,例如磁体吸引铁钉,故A错误;B.用脚踢足球,足球飞出去,撞到球门被弹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错误;C.用力越大,足球被踢的越远,说明力的大小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故C错误;D.脚踢球时,脚对球施加力的作用,脚会感觉到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正确。故选D。14、B【题目详解】A.在AB段,海波处于固态;在BC段,海波处于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在CD段,海波处于液态;故A错误;B.分析图象可知:由于BC段平行于时间轴,因此,该段所示的温度48℃即为海波的熔点,故B正确;C.海波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中,此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D.海波从6min开始熔化,到12min熔化完毕,熔化过程经历了6min,故D错误;故选B。15、C【题目详解】火炉的温度虽然能达到800℃左右,但在壶内的水温度达到100℃后水就开始沸腾,此后壶和水吸收的热量就全部被水所吸引,用来沸腾汽化为水蒸气,故水温不会超过100℃,壶的温度也不会超过100℃,锡更不可能熔化。故选C。16、C【题目详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项错误;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项错误;C.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而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植被表面;故C项正确;D.蜡烛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熔化吸热;故D项错误。故选C。17、C【题目详解】A.火车上的座椅和车是一整体,书相对于火车上的座椅没有位置的变化,则书是静止的,故A不符合题意;B.火车司机不动时,书相对于火车司机没有位置的变化,则书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C.列车员在相对于车运动,则书相对于列车员是运动的,故C符合题意;D.火车上的行李架和车是一整体,书相对于火车上的行李架没有位置的变化,则书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8、A【题目详解】因为篮球变圆后,容积不会增大,所以当篮球变圆后,继续给它打气气体的体积不变,但是所含的物质多了,所以气体的质量变大;又因为密度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而质量变大,体积不变,所以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增大,故气体的密度增大。综上所述: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9、D【题目详解】小孔成像、立竿见影、日食、月食现象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杯中出现墙上弓箭的影像,看起来像条蛇,是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选D。20、B【分析】本题考查控制噪声的途径。【题目详解】在道路旁加装声屏障的主要作用是阻断道路中车辆的噪声向四周传播,所以是阻止噪声的传播。故选B。21、D【题目详解】A.将超声波应用到倒车雷达,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错误;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错误;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错误;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D正确;故应选D.22、D【解题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的运动,故选D。23、B【题目详解】由题图知,甲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甲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发散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乙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会聚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故B正确。24、C【题目详解】A.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象,又因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表明该物质是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B.物质在第15min时处于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由图象知,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低于0℃,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内能减小,冰水混合物中的水符合凝固结冰的条件,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即冰的质量将变大,故C符合题意;D.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5、C【题目详解】A.当两种物质的体积相等时,由题图知,甲的质量较大,即,故A项不符合题意;B.当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时,由题图知,乙的体积较大,即,故B项不符合题意;CD.当两种物质的体积都是“1”时,由题图知,甲的质量较大,由公式知:甲物质的密度较大,故C项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6、B【题目详解】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物体由物质组成,物质是组成物体的材料,质量只与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温度无关,故将一杯80g的水放入冰箱中,完全结冰后,其质量仍然是80g。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27、D【题目详解】A.由图象可知,当甲两端电压为0.5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1A,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当乙两端电压为2.5V时,通过的电流为0.5A,由可得,乙的阻值为故B错误;C.若甲和乙并联,若电压为1V,则它们两端的电压均为1V,由图象可知此时,由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可知,干路电流:故C错误;D.将甲和乙串联,电流为0.4A,则通过两电阻的电流均为0.4A,由图象可知此时,由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可知,它们两端的电压:故D正确。故选D。28、C【分析】沸腾时的现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

沸腾前的现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题目详解】观察沸腾前沸腾后的图像可知:沸腾前后从杯底到水面均有气泡,并且沸腾后的气泡明显比沸腾前的要大,故只有C选项的描述符合题意;【题目点拨】注意观察图片中的具体情境,对选项中的描述进行辨析,要求学生具备一定观察能力;29、C【题目详解】四个单位都是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国际单位基本单位是米。故选C。30、C【题目详解】女高音的“高”是指声音振动的频率高,声音听起来尖细,即音调高,故选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能量凹透【题目详解】[1]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2]近视眼是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外界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方,需要佩戴凹透镜。32、1500信息能量【题目详解】[1]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2s收到回波信号,则声音从海面到海底需要的时间是1s,则海洋的深度[2][3]利用超声波探测海洋的深度,这是获取了信息,所以利用的是声波传递信息;超声波即可以传递信息,超声波也可以传递能量,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就是利用的超声波能传递能量。33、OG30左【题目详解】由图可知,∠BOE=60°,所以∠COE=90°-60°=30°,而∠COF=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D为法线,AB为界面,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G一定为折射光线,EO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由图可知,折射角为:∠GOD=45°.因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这束光线是由玻璃进入空气.根据光由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知,AB左侧是玻璃.34、凝华放热高【题目详解】[1][2]“霜”水蒸气遇冷凝华而形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放热;[3]“霜比往年少见”说明我市今年冬季的平均气温比往年高。35、吸放【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放热.【题目详解】钢块化成钢水,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水结成冰,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36、变小变大【题目详解】[1][2]由题意可知,瓶内气体温度降低时,瓶口的橡皮膜会明显向下凹,说明此时瓶内气体的体积变小;但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变,由可知,气体的密度会变大。37、响度音调音色【分析】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声音越大,响度越大。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声音越高,音调越高。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题目详解】[1][2]男中音在放声高歌,女高音轻声伴唱。男中音的声音比女高音的声音大,响度大。女高音比男中音调高。[3]不同的乐器即便演秦相同的乐曲,发出的音色也不相同,故可用音色来辨别。38、1.125【解题分析】由ρ=可得,原盐水的质量:m1=ρ1V1=1.1g/cm3×500cm3=550g;蒸发掉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g/cm3×(500cm3-400cm3)=100g,剩下的盐水的质量:m2=m1-m水=550g-100g=450g,则剩余盐水的密度:ρ2===1.125g/cm3。39、10824【题目详解】[1]由可得,前一半路程的大小故,甲乙两地相距的路程[2]汽车后一半路程行驶的时间全程所用时间则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全程的平均速度40、沿直线传播折射【题目详解】[1]日食现象是由于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2]大树的倒影是大树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故看到水中大树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鱼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折射进入了人的眼睛,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