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推荐单位山东省所属学校山东大学(是否部属)部属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含实践)□实践(验)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工科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电气信息类课程负责人 袁东风申报日期 2007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二○○七年四月填写要求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名袁东风性别男出生年月1958年4月最终学历博士研究生职称教授/博导电位工学博士职务院长传真0531—88364613所在院系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E-maildfyuan@通信地址(邮编)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邮编:250100研究方向信息理论与技术、移动衰落信道的纠错编码抗干扰技术、编码调制结合抗干扰技术、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时空编码调制技术、Turbo-Code、LDPCcode及迭代译码技术、正交多频调制技术(OFDM)、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跨层设计等。1-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本科生课程:
1)高频电子线路技术基础课周学时3课时1届学生总数80人
2)数字电路技术基础课周学时4课时3届
学生总数300人
3)纠错码与差错控制系统设计专业课周学时2课时5届学生总数400人
4)移动通信专业课周学时2课时5届学生总数150人
5)MobileFadingChannelsanditsErrorControlDesign(用英语讲授)专业课周学时2课时5届学生总数200人;
硕士研究生课程:
1)信息论基础
2)数字移动通信3)纠错编码原理及其应用4)现代通信新技术前沿动态讲座
5)专业英语;
博士研究生课程:
1)高等信息论
2)高效调制新技术
3)专业英语
二.近五年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及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与获奖情况
1.《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体系与实验室建设,获2000年山东省教委省级优秀实验室成果奖三等奖(第二位);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创建《电子设计创新实验室》,获2001年山东省教委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二位);
3.电工电子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获2002年山东省教育厅省级优秀实验技术成果奖二等奖(第四位);
4.创建《电子设计创新实验室》,获2002年山东省教育厅省级优秀实验技术成果奖三等奖(第四位);
三、出版著作:
1.袁东风、张海霞等,宽带移动通信中的先进信道编码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2.袁东风、张海霞,编码调制技术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
3.袁东风、江铭炎,通信原理---系统、调制与噪声(译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1-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一、近五年来承担的部分学术研究课题1.2004.01~2006.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高速纠错抗干扰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No.60372030)2.2004.01~2006.12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项目:第四代移动通信自组织网络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No.20030422031)3.2002.09~2003.10教育部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Turbo码及其迭代译码算法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负责人)。4.2000.12~2003.12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级编码调制方案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研究(项目负责人)。5.2004.01~2006.02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空时频分集的高速通信抗干扰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No.Z2003G02)二、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1.袁东风,张彭,王倩,赵峰,一种简化的多阶段译码结构,通信学报,2003年第5期2.袁东风,白智全,宁继鸣,朱雪梅,Turbo网格编码调制结合两典型映射在慢衰落信道下的性能分析,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38卷,2003年第3期3.DongfengYuan,PengZhang,WayneE.Stark,“ANovelMLCSchemewithM-QAMConstellationsoverAWGNandRayleighFadingChannels”,ChineseJournalofElectronics,No.4,20034.DongfengYuan,HaixiaZhang,ChengxiangWang,QiYao,XiaofeiSong,J.B.Huber,“OptimalCriterionandMultilevelCodingforRadioSystemsoverAWGNandRayleighFadingChannels”,WirelessCommunicationsandMobileComputing,JohnWiley&Sons,Ltd,Aug.20035.Dong-FengYuan,Zhi-QuanBai,Ji-MingNing,“ComparisonofTurboTrellisCodedModulationwithDifferentMappingStrategiesoverAWGNChannels”,IEEE3Gwireless’2003,May27–30,2003,SanFrancisco,USA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1.项目“基于空时分集技术的高速通信抗干扰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获2006年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首位);2.项目“税控燃油机智能控制系统”获2005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首位);3.项目“高效多级编码调制在衰落信道中的最佳设计及应用“获2005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首位);4.项目“多级编码调制技术在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中的研究”获2003年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首位);5.项目“最佳编码调制方案在移动数据、图像传输系统中的性能研究”获2000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首位);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2.主讲教师情况⑴2⑴-1基本信息姓名杨霓清性别女出生年月1960年10月最终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副教授电位学士职务传真所在院系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E-mailynqing@通信地址(邮编)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邮编:250100研究方向电路与系统2⑴-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低频电子线路技术基础课周学时4课时5届学生总数532人高频电子线路技术基础课周学时4课时5届学生总数980人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选修课周学时2课时3届学生总数400人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技术基础课周学时2课时5届学生总数980人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周学时2课时4届学生总数160人低频电路实验技术基础课周学时2课时3届学生总数120人毕业设计
5届学生总数46人三、学术研究课题1、电子线路实验网络化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省教委主持2004.3~2005.122、电路与电子系列基础课程立体化改革与建设省教委主持05、11~08、113、模拟电路虚拟实验山东大学主持05、05~06、054、《低频电子线路》精品课程省级05年第二位5、《高频电子线路》,教材立项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03)四、发表的教研论文1、网上多媒体“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件的研制与应用东南大学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年第一期第一位2、用单片机实现精密测频的方法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年第5期第一位3、集成运放RC相移型振荡器振荡频率的分析与计算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年第3期第一位4、低频电子线路课程中“放大器的频率响应”教学方法的研讨东南大学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年第一位5、《电路与电子线路》课程的立体化改革与建设的探索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年第28卷独立6、《高频电子线路》教学方法探讨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05.7(第15卷)第一位7、《电子线路》实验教学改革的设想中国成人教育2002年第11期第一作者8、《模拟电子线路》教学方法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03年第11期第一作者9、《电子线路》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2003年山东大学新世纪教学论丛(第二辑)第一作者10、电子线路数字化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2005年山东大学新世纪教学论丛(第三辑)第一作者五、主编教材《电子技术与接口电路实验》2003年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主编《高频电子线路》2007年1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主编六、获奖情况1、04年获“山东大学第二届教学能手”;2、电路与电子系列基础课程立体化改革与建设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优秀论文;3、《电子信息类课程试验改革的新思路—虚拟技术》2003年山东大学优秀论文一等奖独立;4、《低频模拟电路》课程改革04年山东大学教学成果奖三等奖第一位;5、《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多媒体课件2003年山东大学优秀课件二等奖第二位2⑴-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一、近五年来承担学术研究课题1、高速公路的路基电化学处理(为项目子课题)技术开发省高速公路局05~07主持2、混凝土性能实时监测系统与智能预测新技术的应用开发研究省高速公路局06.10~08.10主持3、时间序列模式学习和识别2005.11~2008.12横向第三位4、实验室网络化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省教委主持2007.3~2009.12二、论文1、用单片机实现精密测频的方法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年第5期独立作者2、集成运放RC相移型振荡器振荡频率的分析与计算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年第3期独立作者3、浊声基频轮廓对汉语合成自然度提高的分析与综合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年第4期第3位作者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主讲教师情况⑵2⑵-1基本信息姓名孙建德性别男出生年月1978.07最终学历博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电位博士职务传真88364613所在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E-mailjd_sun@通信地址(邮编)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邮编:250100研究方向多媒体信息处理、数据隐藏技术2⑵-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低频电子线路技术基础课周学时3.5课3届学生总数300人;高频电子线路技术基础课周学时3课3届学生总数280人;承担的实践性教学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技术基础课周学时2课2届学生总数280人;毕业设计3届,学生总数26人;教学研究项目:高频电路试题库建设,山东大学信息学院,2年。2⑵-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发表的论文1 ANovelBlindVideoWatermarkingSchemeBasedonIndependentDynamicComponent,MultidimensionalSystemsandSignalProcessing,2006,17(1):59-74.第一作者2 ICA和镜头分割结合的盲视频水印方案,中国科学E辑,2005年12月,35(12),1266-1276.第二作者3 ATemporalDesynchronizationResilientVideoWatermarkingSchemeBasedonIndependentComponentAnalysis,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mageProcessing(ICIP’05),Sept.2005,1:265-268.第一作者4 Datahidingwithvideoindependentcomponents,IEEElectronicsLetters,40(14),8July2004,858-859.第一作者5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盲视频水印方案,电子学报,32(9),2004年9月,100-103.第一作者6AnICAandTemporalSegmentationCompositeVideoWatermarkingScheme,IntelligentMultimediaVideo&SpeechProcessing(ISIMP’04),Oct.2004,286-289.第一作者7 DataHidinginIndependentComponentsofVideo,5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dependentComponentAnalysisandBlindSignal,September22-24,2004.Granada(Spain),961-965第一作者8 AblindvideowatermarkingschemebasedonICA,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Neuralnetworks&signalprocessing,Dec.14-17,2003,Nanjing,9 基于图像独立特征分量的数字水印新方案,电路与系统学报,8(6),2003,53-56第一作者专利:一种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数字视频水印方法,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0410036047.X,第二位。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主讲教师情况⑶2⑶-1基本信息姓名刘琚性别男出生年月.1965年4月最终学历博士职称教授/博导电位工学博士职务系主任传真所在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E-mailjuliu@通信地址(邮编)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邮编:250100研究方向无线通信中空时信号处理技术,盲信号处理理论与应用,多媒体通信与网络传输技术等2⑶-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专业基础课三届周学时4学生总数450人数字信号处理(双语)专业基础课两届周学时4学生总数180人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硕士研究生六届学生总数120人
人工神经网络,硕士研究生一届学生总数100人模式识别,硕士研究生两届学生总数59人小波分析原理,硕士研究生两届学生总数80人阵列、通信信号处理,硕、博士研究生两届学生总数60人本科毕业设计五届学生总数40人2.近五年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及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与获奖情况承担教学研究项目:网络多媒体课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山东大学02~03年第三位
国家教委面向二十一世纪教学科研立项“信息与电子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研究子课题:电子线路试题库系统”2000.12第一位教学研究论文: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东南大学电子电气教学学报,23(5):101-102,2001第二位
模拟电路课程的建设电子电气教学学报24(4):32-352002第二位教学获奖项目:通信与信息系统基础实验室建设,山东大学实验教学及实验技术成果(二等奖),2002第一位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山东大学本科教学2003年度优秀课件(二等奖),2003第三位
模拟低频电路课程改革,山东大学教学成果优秀奖(2004-Y-011),2004第三位
<<信号与线性系统>>教材,山东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2-011),2004年第二位2⑶-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一、参与的科研课题1.自适应盲源分离和盲反卷积方法研究(2003.12),江苏省第四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江苏省学位委员会(指导教师:何振亚教授)
2.盲信号模型参数估计的方法研究(2001.5),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第一位
3.盲信号处理的理论与应用(2000.10),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第一位
4.BWJ-1型变电站微机监控系统,(1995.10),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奖(三等)第一位
5.离散时间信号的频率提取及模型参数估计方法系列研究,(1995.10),山东大学理论成果奖(一等)第一位二、发表的学术论文[1]刘琚,孙建德,ICA和镜头分割结合的盲视频水印方案,中国科学E辑,2005年12月,35(12),1266-1276.130-135,141,2005年1月.
[2]刘琚,何振亚,盲源分离和盲反卷积,电子学报,30(4):570-576,2002.
[3]刘琚,孙建德,基于ICA的数字水印的方法,电子学报,32(4):657-660,2004.
[4]刘琚,李静,一种在非视距环境中的TDOA/AOA混合定位方法,《通信学报》第26卷第五期,页码:63-68,2005年5月.
[5]JuLiu,HongjiXuandYongWan,OnthePerformanceofSpace-TimeBlockCodingBasedonICANeuralNetworks,AdvancesinNeuralNetworks-ISNN2004,Springer-VerlagBerlinHeidelberg,311-316,2004.三、专利:1、一种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数字视频水印方法.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0410036074.X第一位
2、一种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静止图像水印检测方法.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0410036062.4基于IP机顶盒的MPEG1文件实时播放的方法,专利申请号:200510045440.X第一位
3、基于单输入接口的MPEG2文件实时播放的方法,专利申请号:200510045442.9第一位4、盲信号模型参数估计的方法研究(2001.5),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第一位5、BWJ-1型变电站微机监控系统,(1995.10),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奖(三等)第一位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主讲教师情况⑷2⑷-1基本信息姓名李道真性别女出生年月1947年6月最终学历大学本科职称教授电话88363785学位职务传真所在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E-mailldz@通信地址(邮编)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邮编:250100研究方向电路与系统2⑷-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模拟电路技术基础课周学时4课时3届学生总数272人高频电路技术基础课周学时4课时4届学生总数336人低频电路技术基础课周学时4课时3届学生总数271人数字电子线路技术基础课周学时4课时3届学生总数400人高性能电子线路专业课周学时2课时1届学生总数30人二.近五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模拟电路实验技术基础课5届学生总数742人电子线路虚拟试验技术基础课1届学生总数80人电工电子实验基础课1届学生总数108人毕业设计5届学生总数30人三.近五年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及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与获奖情况网络多媒体课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研制山东大学02~03年第一位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电子电气教学学报01年第一位模拟电路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新世纪教学论丛02年第一位模拟电路优秀课程建设新世纪教学论丛03年第一位网上多媒体课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研制新世纪教学论丛03年第一位模拟电路实验课程改革探索山东省技术装备协会二等奖第一位模拟电路课程及实验本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山东大学二等奖第一位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网上多媒体课件的研制山东大学二等奖第一位首届优秀重点课程模拟电路“主讲教师”。2⑷-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发表的学术研究论文:基于增量维纳滤波和空间自适应规整的超分辨率图像复原,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1:35-38第三位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的信息理论盲源分离准则,电路与系统学报,6(1):41-44,2001.第三位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3(5):2001(第一位)Super-resolutionImageRestorationbyCombiningbyIncrementalWienerFilterandSpace-adaptiveRegularization,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NeuralNetworks&SignalProcessing(ICNNSP'03),Nanjing,China,998-1001,Dec.14-17,2003(4)BlindExtractionofEGGSignalsbyASequentialICAAlgorithm,InProc.ofIEEE-EMBSAsia-PacificConferenceonBiomedicalEngineering,Hangzhou,2000(3)AdaptiveIndependentAnalysisAlgorithmBasedonHigherOrderStatisticsCriterion,inProc.ofIEEE-EMBSAsia-PacificConferenceonBiomedicalEngineering,Hangzhou,2000(3)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3.教学队伍情况3-1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袁东风男1958、04教授/博导通信信号处理课程负责人,总体规划、课堂教学杨霓清女1960、10副教授电路与系统总体规划、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教材编写孙建德男1978.07讲师多媒体信息处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刘琚男1965、04教授/博导多媒体信息处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仲英济男1976、4讲师通信信号处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马丕明女1970、09副教授通信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实验教学李惠军男1952.08教授集成电路课程教学、实验教学李道真女1947、04教授电路、系统课程教学陆小珊男1965、06高级工程师电路与系统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崔大力男1961、03工程师通信信号处理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高频电子线路》教学队伍是以信息学院院长为首的一支团结拼搏、锐意改革、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群体。目前,教学队伍有10人,承担着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专业的《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工作以及实验课教学工作。同时,还可保证教师有一定的时间用于进修提高、知识更新和进行教学研究及科学研究。课程组(10人)成员中,学历结构:具有博士学位的5位,占总人数的50%,具有学士学位的4位,占总人数的40%;年龄结构:大于50岁的2人(20%),30~49岁7人(70%),25~29岁1人(10%);职称结构:教授4人(40%),副教授(高工)3人(30%),讲师3人(30%);学缘结构:一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博士),一人毕业于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博士),三人为山东大学博士毕业,一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三人原山东工业大学学士毕业。3-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一、教学研究、实验室建设项目:《电子线路实验网络化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实验立项省教育厅(2004.3)杨霓清主持《高频电子线路》,教材立项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03)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杨霓清主编《电子技术基础虚拟实验》,实验立项山东大学实验管理处(2005)杨霓清主持《低频电子线路》山东省精品课程建设立项(2005.7)杨霓清第二位电路与电子系列基础课程立体化改革与建设省教委立项(05、11)杨霓清主持国家教委面向二十一世纪教学科研立项“信息与电子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研究子课题:电子线路试题库系统”2000.12刘琚二、教学论文及获奖1.袁东风《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体系与实验室建设,获2000年山东省教委省级优秀实验室成果奖三等奖(第二位);2.袁东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创建《电子设计创新实验室》,获2001年山东省教委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二位);3.袁东风电工电子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获2002年山东省教育厅省级优秀实验技术成果奖二等奖(第四位);4.袁东风创建《电子设计创新实验室》,获2002年山东省教育厅省级优秀实验技术成果奖三等奖(第四位);5、杨霓清《电子信息类课程试验改革的新思路—虚拟技术》2003年山东大学优秀论文一等奖6、杨霓清《低频模拟电路》课程改革04年山东大学教学成果奖三等奖第一位7、杨霓清网上多媒体“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件的研制与应用东南大学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年第一期第一位8、杨霓清用单片机实现精密测频的方法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年第5期第一位9、杨霓清集成运放RC相移型振荡器振荡频率的分析与计算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年第3期第一位10、李道真模拟电路实验课程改革探索山东省技术装备协会二等奖11、李道真模拟电路课程及实验本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山东大学二等奖12、李道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网上多媒体课件的研制山东大学二等奖13、杨霓清低频电子线路课程中“放大器的频率响应”教学方法的研讨东南大学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年第一位14、崔大力注重对实验工艺的研究,创造先进稳定的实验环境《实验技术与管理〉杂志2005年12期15、陆小珊等,《高效实验室现代化管理方式的探索与实践》《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11)16、陆小珊,《电子线路综合实验开放与实践》《中国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3)三、教研改革、教学研究活动解决的问题1.坚持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坚持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教学过程的主体,把启发式教学、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放在首位。坚持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科学知识与技能,而且应该注重学生科学素质的教育。在教学改革中,始终坚持以培养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为着眼点、重视基础知识教育与基本技能训练的原则。2.改进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大信息量,充实教学内容,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传授教学内容,增大信息量。开发实验教学课件,辅助实验教学软件。3、重视教材建设,充实与改革教学内容我们始终重视教材建设,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与启发性。由主讲教师杨霓清主持编写的《高频电子线路》获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已于07年1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全书内容丰富、思路清晰、解析详细、机理分析透彻。在选材上以传统电路、器件为主,同时兼顾现代电子线路的发展及某些先进的器件。该书出版后获得同行及权威专家的书面好评,也获得了中国科学院薛其坤院士的书面好评。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方面,我们编写了《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讲义》,讲义中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了详尽的讨论,以便利于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验教学中,增加综合性、研究性实验项目,使学生了解基础知识与现代通信前沿发展的关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4.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与业务水平教师本身的高素质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先决条件。教师应懂得马列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及物理学史,对所教课程知识应做到专,同时对有关知识应做到博。为做到这一点,多年来,我们一直将科研与教研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实施和完成国家和省部多项科研项目的同时,还同时承担省教委和校内多项教学研究课题,课程组成员每年均撰写教学研究论文。5、讲究讲课艺术,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在所有教学环节中,毫无疑问,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一环,是其他所有环节的基础和前提。讲课不仅是对已有知识的简单复述,而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是一种艺术。我们大力倡导讲课艺术的研究,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注中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学习积极性,任何好的设想及教学手段若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都将沦为空话。为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学习积极性采取了多种手段。如实验室对学生开放,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等,取得了良好效果。(详见4-4及4-5部分)6.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大信息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实现,使得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需要探索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提出了多媒体不只是代替书写黑板的工具,教师不能成为多媒体课堂的配音员,仍要充分发挥原有的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优势,扬长避短,逐渐形成重点难点讲授法、问题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7.实验室实施全方位开放教学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实验室实行全方位开放。充分利用网络实验课件与虚拟实验及实验室的各种资源条件,尽量形成“模拟—设计—操作—研究—创新”的实验教学模式。8.建立并逐渐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了《高频电子线路》网络教学平台。开发了较为丰富的网络资源:(1)网络课件;(2)网上自测练习;(3)辅导教案4)CAI多媒体课件;(5)师生交流;(6)虚拟试验等。方便与学生沟通交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9.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过去学生成绩往往凭期末一次笔试来确定,这种方法难以对学生的全面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作出准确的评估。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高频电子线路》课及实验课中均对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进行探索及改革,其基本精神是将学生平时的各方面表现特别是创造性课题的表现纳入总成绩,学生期末成绩等于期末卷面成绩加上平时作业及创新项课题成绩加上平时实验和综合实验成绩。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于促使学生从单纯记忆型学习向研究型学习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10.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与互动随时保持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是保证各项教改措施得到落实并逐步改进的重要手段。为做到这一点,我们设计了多种渠道,如课堂答疑、课外随机抽访、课代表或班长定期汇报、网上反馈等。从中我们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信息。3-4师资培养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保持课程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对此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既要有课程负责和学术带头人,又要抓好青年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本课程组一贯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根据学校及学院的规划和政策,结合《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的具体情况,采取了多项具体措施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创造条件,要求和支持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近几年来,有3名青年教师先后取得博士学位。《高频电子线路》是教学任务重、对实践要求高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我们以稳定和发展教师队伍为基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青年教师刚出校门不久,需要经历一个由学生到“先生”的转变过程。重点培养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和教书育人的思想。(2)加强岗前培训工作: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普通话训练;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现场教学观摩与讨论等。新教师上讲台要实行试讲,试讲通过后方能给学生上课。即把上台关,坚持新教师开课试讲制度、上课教师备课制度、院系所领导听课制度。(3)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以老带新,从每个教学环节搞好传帮带。为充分发挥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青年教师跟班听课,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全部教学环节的训练。(4)大力扶持青年教师的教研和科研起步:积极争取,引进青年博士,但讲课能力要和学历、科研能力并重。①学院分别设立了科学研究基金(每年20-30万元)和教学研究基金(每年5-10万元),重点支持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起步工作,通过申请立项可获得3000-5000元(教学研究立项)或2-3万(科研立项)的经费支持。近三年本课程组成员有3位教师获得学院科学研究基金资助,有3位教师获得学院教学研究基金资助。②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青年教师申请校级及以上的科研和教研课题。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4.课程描述4-1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建设,以教育部制定的精品课程基本要求为标准,实行全方位的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创新改革。课程建设的重点是强调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实施,对网上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最终达到可以依托互联网实现远程化教学和教学互动。经前期努力现已建成“高频电子线路教学网站”,实现网上资源和交互式教学活动。《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体系有着良好的课程建设基础和优良的教学传统。经过多年新老教师的辛勤耕耘和长期培育。《模拟电子线路(包括低频、高频)》被评为山东大学“四百工程”建设项目。04年作为信息学院教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立项,自立项以来,课程建设按照课程规划和教学改革顺利进行,按照教育部建设精品课程要求加大建设和改革的力度。
4-2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4-2-1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高频电子电路》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主干课和平台课。本课程是电子技术硬件应用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基本作用和任务是:通过对常用电子器件、模拟电路及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学习,介绍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种功能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设计方法,为电子系统的工程实现和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以下是按教学内容和顺序列出的《高频电子线路》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安排1、绪论(2课时)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无线电信号的传播;无线电发送、接收设备的组成框图。2、LC选频回路与阻抗匹配网络(3课时)LC串、并联回路的组成、原理和特性;常用的LC无源阻抗变换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分析设计方法;集中选频滤波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传输线变压器的阻抗变换。3、高频小信号放大器(3课时)晶体管高频等效电路;晶体管谐振放大器;集中选频放大器。4、正弦波振荡器(9课时)反馈型振荡器的基本原理;LC正弦波振荡器;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LC振荡器的设计考虑;晶体振荡器;RC正弦波振荡器;负阻振荡器。5、频谱搬移电路(9课时)频谱搬移电路的组成模型;相乘器电路;混频电路;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6、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9课时)角度调制信号的基本特性;调频信号的产生;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其它直接调频电路;间接调频——调相电路;扩展最大频偏的方法;调频波解调电路。7、反馈控制电路(7课时)反馈控制电路概述;自动相位控制电路(锁相环路)——PLL;集成锁相环及其应用8、高频功率放大器(6课时)概述;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原理与应用;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实际线路;功率合成电路;丁类和戊类高频功率放大器;射频模块放大器;晶体管倍频器。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高频电子线路》的重点、难点如下:1、通信系统中接收设备、发送设备的基本组成框图与原理。2、LC并联回路的组成、原理和特点,常用LC无源阻抗变换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传输线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用传输线变压器实现宽带阻抗变换的方法。3、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电路、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AGC的概念和实现方法。4、反馈式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LC振荡器、晶体振荡器、RC振荡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频率稳定度的概念和影响频稳度的因素;改善频稳度的措施;负阻振荡原理;5、调幅信号的定义、数学表达式、波形、频谱等基本特征;调幅信号解调的基本原理;混频的基本原理;非线性器件的相乘作用;典型的振幅调制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性能特点;典型混频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混频干扰的来源和抑制方法;典型检波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6、调角信号的定义、数学表达式、波形、频谱等基本特征;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性能特点;间接调频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性能特点;典型的解调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性能特点。7、反馈控制电路的组成与简单的工作原理;锁相环路的系统组成、电路模型、环路方程和工作原理。环路跟踪特性、环路捕捉过程的分析;集成锁相环路的电路原理及其应用。8、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功能和性能指标;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电路构成和使用方法;用传输线变压器实现功率合成、功率分配的方法。《高频电子线路》的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办法以课堂重点讲述、作业和习题课的形式加深理解,同时用多媒体课件和FIASH动画的形式形象的展示所述内容的基本原理。同时,要简化繁琐的数学推导,而对于《高频电子线路》分析的重点在于电路原理分析和工作机理的理解上。提高教学质量应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为此应采用的主要措施是:1.加强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能力,努力提高教师本身素质2.在讲课过程中,注意突出和加强基本的理论和基本概念。3.在内容组织上要做到由简到繁,深入浅出。4.课堂授课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学生的方应,做到以开发学生思维为目的,教会学生分析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要讲究讲课艺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难点内容的理解。4-2-41.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实践教学环节是高频电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在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上强调了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对理论性结论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强调通过实验研究培养有意识的运用前期的知识结论去解决实际发生事件能力的培养。在体系中,现行的高频电路实践教学在大纲实验项目的总体设计上做到了内容完全覆盖理论课程中对各单元电路的实验要求,同时依据教育部对本科实践课程的要求,体系中的所有实验项目全部具有研究和综合的性质。在实际的教学中实行实验的预习报告准入制度和考核制度,以及课表实验课时与实验室的开放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的研究气氛热烈,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强,实验室的全天开放方式也为同学的实验预习和项目深入研究提供了方便,实践教学的状况和效果是良性的和有效的。采用自主开发研制的《集成化高频电路实验箱》装备高频电路实验室,硬件设备以典型电路形式覆盖高频电路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设计它的作用时,充分考虑到了高频电路实验在设计、调试过程中的特点,以高频电路的理论知识点为基础、将电路系统结构中的设计知识完全融于其中,其特点主要体现在给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独立设计、典型电路综合的硬件环境。突破了以往完全交由学生自行搭建实验电路所带来的实验极不规范化现象和普通的集成化实验箱所出现的接近于验证性实验的现象,做到了学生必须将准备充分的实验知识点(理论教学中所获得的结论)带入实验室,同时对实验项目做好实验参数的预设计以及对实验现象提出正确的测试解决方法,才能得到最终的实验结论。我们在电路类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设备创新方面的指导思路是:使学生通过在实验室的活动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并在一个接近实际的电路综合既设计环境中获得电路工程概念的初步建立。二、实验内容设置:《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室开设的验证性实验包括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电容三点式振荡器、晶体振荡器、RC文氏桥式振荡器、振幅调制、调幅信号的解调、混频、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鉴频、锁相环路的应用等基础实验,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有调幅通信机和调频通信机;各项实验内容均有50套,保证了单人单套仪器。三、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课程组织采用单人单桌的实验方式;在实际的教学中实行实验的预习报告准入制度和考核制度,以及课表实验课时与实验室的开放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方式;启发性的教师指导方法,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学生必须完成:解答出实验指导书中的思考题,制定出实验方案,熟练读图等任务。课堂的研究气氛热烈,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强,实验室的全天开放方式也为同学的实验预习和项目深入研究提供了方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四、考核内容(1)实验报告:本门实验课程要求对大纲中列出的实验项目撰写实验报告。依据每个项目的具体内容要求写出:数据的测量值与计算结果;图形的绘制;完成思考题目以及相关的设计。(2)通过对实验箱单元电路的恰当组合,完成调幅信号的产生/放大/混频/同步检波/低频功放的全过程。五、考核方式(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独立的实验考试题目(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实验考试题目成绩(50分)+实验报告成绩(50分)。评定实验成绩时,除实验报告外,主要结合实验各个环节情况(检查、验收、答辩等)综合评定。重点考核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六、创新与特点1.实验环境:自主开发研制的适合研究型实验教学方式的集成化高频电路实验环境,设计中融合了学院的科研与工程项目成果,配有相应的实验指导书。2.实验工艺流程的多参数开放性:实验参数是实验研究工作的基础,有条件性的开放实验参数是实验研究性与验证性的根本区别,而综合性则使实验的难度成倍的增加,实验工艺流程中参数容许范围的设计方法,保证了实验在有相当难度的研究水平之下有着极高的成功率。3、制定适合于应用性、创新性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营造适宜个性发展的实验氛围;鼓励创新,为学生主动探索提供条件,并在成绩评定中突出创新性评价;形成“加强基础训练,重视应用创新”的教学特色。
4-2实践(验)课教学内容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4-2-4考核内容与方法4-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1、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是课程建设的主题,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进行教材的筛选和重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把《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内容与新技术、新知识融会贯通,把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及CAI、EDA统筹考虑,然后逐步建设。我们的教学原则是“保正基础,重视实践,追求先进”。为了突出重点,我们拟将教学内容、要求程度等做较大幅度的调整,删减一些繁难的内容,这样既可以缓解学时少带来的压力,又能使教师相对松绑,能够较轻松地对基础的东西浓墨重彩,讲深讲透。由于时间充裕,也便于教师尽情发挥、讲出特色。在实践环节里,重点引入虚拟实验内容,将引入设计性实验内容,依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较好地解决了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也较好地处理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本内容与新技术的关系。2、教材使用与建设教材建设:一门好的课程,必须要有好的教材,它是教好一门课的前提。《高频电子线路》课教材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使用的是谢嘉奎先生的《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该教材是国家级优秀教材,该书内容充实,讲解清晰,理论深度深。但该教材的体系是以电子线路的工作特性划分的,其前期课程应是《电子线路》(线性部分),我们的课程安排《低频电子线路》在内容上出现了空档,将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漏掉了,而低频功率放大器却重复出现,因此不太适合我们的教学计划要求。为了更好的配合的教学改革,满足教学需要,我们出版了教材《高频电子线路》,该教材获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教材中内容以模拟通信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了发送、接收设备所涉及的高频电子线路的各功能的单元电路、典型线路的功能、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其分析方法。它以理解概念、实现功能为主。在讲述器件和电路特点的同时,重点介绍了各种电路的机理,强调了概念的应用、功能的实现;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电路紧密围绕通信系统,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建立起整机的概念。近几年来,我国的移动通信、广播电视、无线电遥控遥测、雷达等电子技术和电子工业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器件日新月异。为此本教材在先行者所编著的《高频电子线路》所涵盖的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频率合成技术,功率合成技术,电流模集成模拟乘法器,数字锁相环等内容。编写过程中,考虑到《高频电子线路》是专业基础课教材,在内容的安排、取舍方面特别注意了一下几个方面:(1)以理解概念、实现功能为主。尽量避免过多的数学推导,加强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讨论。(2)理论与实践结合,电路尽量围绕通信系统,力求使学生在学习完《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后,能够建立起整机的概念。(3)书中着重于通信电路中常用的一些基本功能部件的原理、电路、计算与分析。以便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书中仍以分立元件电路为基础,在分析了各种基本功能电路之后,给出集成电路的实际应用电路,力求反映当前高频电子线路的新发展。(4)结构上:一是将小信号放大器一章的内容压缩,增加了集成高频放大器的内容。二是将相乘器电路、集成模拟相乘器单独立为一节,同时增加了电流模乘法器电路;三是在锁相环路中增加了数字锁相环,以便将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结合起来。四是将难度较大且比较抽象的高频功率放大器放在了教材的第七章介绍,这样学生在学习了前面的内容以后,再学习这章内容也就觉得简单了。全书共分八章。参考学时为50~70学时。第一章介绍了各种选频网络与阻抗变换电路。主要介绍了谐振回路的基本特性,各种形式的滤波器,窄带无源阻抗变换网络和传输线变压器。第二章为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重点介绍了的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对集成放大器做了简单的介绍。第三章是正弦波振荡器,主要介绍了反馈振荡器,重点分析LC振荡器、晶体振荡器和RC振荡器,并对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进行了讨论,对负阻振荡器制作了简单的介绍。第四章为频谱搬移电路,首先重点介绍了振幅调制、解调和混频的原理,而后介绍了各种能够实现频谱搬移的相乘器电路,最后对各种实用的调幅、检波、混频电路作了详尽工作原理、性能特点、质量指标的分析。第五章为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重点介绍的是频率调制与解调的原理及其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与特点的分析,调频系统中的特殊电路。第六章为反馈控制电路与频率合成技术,本章中重点介绍的是锁相环路及其应用,频率合成技术,对自动电平控制电路、自动频率控制电路只作简单的介绍。第七章为高频功率放大器,该章中对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作了详细的介绍,并简单介绍了丁类、戊类放大器和功率合成与分配电路。第八章为噪声与干扰,重点介绍的是噪声的来源和表示方法、电子器件中的噪声计算以及噪声系数的概念。目前,我们拟出版与之相配套的教材,该套教材将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融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验教材为《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讲义,该讲义在编写指导思想、内容编排形式与组织结构等方面均是以通信系统为主要对象,力图使学生在进行实验的同时,建立起整机通信的概念,。把实验内容按照实验技术、电路原理、实验内容与项目几个方面划分,分别作为模块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这种处理方式特别适合指导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适合开放实验教学方式的实施,有助于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多年的实验教学实践中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教学效果良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在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中,除了指定的教材外,均给出参考书目。教学内容不再按教材的顺序按部就班的介绍,而是根据相关的内容进行编排,不仅提供给学生每章的参考资料供学生参考,同时将多媒体课件提供给学生,供学生复习、预习使用。对于实验,在高频网络课件中,提供“网上虚拟实验室”栏目,这些栏目都提供了丰富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三、实验教学环境的创新与建设1.实验硬件环境:自主开发研制的适合研究型实验教学方式的集成化高频电路实验环境《集成化高频电路实验箱》,设计中融合了学院的科研与工程项目成果,配有相应的实验指导书。《集成化高频电路实验箱》,硬件设备以典型电路形式覆盖高频电路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设计它的作用时,充分考虑到了高频电路实验在设计、调试过程中的特点,以高频电路的理论知识点为基础、将电路系统结构中的设计知识完全融于其中,其特点主要体现在给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独立设计、典型电路综合的硬件环境。突破了以往完全交由学生自行搭建实验电路所带来的实验极不规范化现象和普通的集成化实验箱所出现的接近于验证性实验的现象,做到了学生必须将准备充分的实验知识点(理论教学中所获得的结论)带入实验室,同时对实验项目做好实验参数的预设计以及对实验现象提出正确的测试解决方法,才能得到最终的实验结论。我们在电路类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设备创新方面的指导思路是:使学生通过在实验室的活动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并在一个接近实际的电路综合既设计环境中获得电路工程概念的初步建立。2.实验工艺流程的多参数开放性:实验参数是实验研究工作的基础,有条件性的开放实验参数是实验研究性与验证性的根本区别,而综合性则使实验的难度成倍的增加,实验工艺流程中参数容许范围的设计方法,保证了实验在有相当难度的研究水平之下有着极高的成功率。3、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在这一环节中我们积极地探索多媒体软件应用的规律,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开发出了一套与我们使用教材相配套的多媒体PPT课件,经过3届学生的使用,受到教师与学生的一致好评。(2).多媒体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我们在自制教学课件时,以多媒体课件的形象生动、图文并茂、色彩鲜艳、课堂信息量大等特点与传统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层层递进的逻辑推理、生动诙谐的语言表达、起伏有致的教学节奏以及灵活多变的课堂调控等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指导思想。力求作到:内容层层递进、电路拆分、波形分解;讲授速度自由掌握、语调方式自己控制;叙述性的文字尽量少,控制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的板书量以内,为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讲课艺术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具有开放性,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思路与讲课特点随意调整与修改。(3).多媒体教学软件与EDA软件优势互补。我们在自制的课件中将EDA软件(EWB、PSPICE等)链接进去,充分利用其丰富的电路分析功能和电路随时都可激活的特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4).课程设计中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既同一设计题目先让学生在计算机上用仿真软件EWB或orCAD/PSPICE进行虚拟设计,然后再到实验室进行实际设计。4、实践教学及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该课程是电子信息类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对后续课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是通过课堂实际联系讲授和实验课教学启发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特别是设立了EWB虚拟实验。学生可以在网上对各种电子器件进行研究,借助计算机软件对其进行分析、计算、搭建各种电路模型,在计算机上仿真出类似于实际电路的数据和相应波形。学生实验可以不受地点和实验设备的限制。只要是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做实验。它给学生以极大的创造空间,强化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更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使学生较早的参加科研活动创造了条件。四、网络教学环境:建立起了本课程教学网站,包括:(1)在线课堂,包括:1)辅导教案,2)难点释疑,3)自我测试;(2)教学录像(目前只有四位主讲老师的一节课内容);(3)多媒体课件PPT;(4)网上考试系统;(5)试卷样题及答案;(6)习题与解答(7)虚拟实验室;(8)网上课程评价系统,包括师生交流、学生意见在线调查等。4-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建设过程中,重视教学改革,其中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探索和创新。在当今的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发展多媒体和网络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教育部要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高频电子线路》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点:1.坚持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时代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新时代的要求相比,目前许多学校和课程的教学状况还有相当差距。其中较普遍的问题是:重教师主导,轻学生参与;重知识传授,轻思维训练;重纸面成绩,轻全面能力;重课堂教学,轻其他环节。其后果是学生中死记硬背的多,能融会贯通的少;照本宣科的多,能发展创新的少;课本成了资料库而非思想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但人们常常忽视另一个方面: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至少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教书是为了育人,为了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与传授死的知识相比,学校教育更重要的任务应是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培养受教育者的科学精神。具体知识可以忘却,但这种科学精神将使他们终生受益,成为不断创造的源泉。“素质”是一个范围非常广泛的概念。在基础物理教学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2)学生是一切教学过程的主体、服务对象、出发点、落脚点和终极目标。学生作为独立的人,是有尊严和个性的,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是有思想和感情的,需要得到教师的呵护和引导;是有潜能和创造力的,需要得到教师的开发和帮助。坚持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教学过程的主体,把启发式教学、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放在首位。坚持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科学知识与技能,而且应该注重学生科学素质的教育。在教学改革中,要始终坚持以培养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为着眼点、重视基础知识教育与基本技能训练的原则。2.以改进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内容开发学生思维为中心,改进课堂教学毫无疑问,在所有教学环节中,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环节,是其他所有环节的基础和前提。讲课不仅是对已有知识的简单复述,而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是一种艺术。特别在现代条件下,教师要从浩如烟海的知识库中发掘出学生最需要的思想和方法,从众多可能的途径中寻找出一条最佳途径去点拨学生,并通过各种手段使自己的思想变为学生的思想,这是需要多方面功力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即要求教师把讲课的着重点从死的数据公式的传授转向活的思维能力的开发上来,例如:对于频谱搬移电路的一般分析中,我们一改过去从一般数学推导得到实现频谱搬移功能的结论,再分析电路的方法;而是采用了对具体电路进行分析,然后得到结论的方法,使学生不仅学到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获取知识与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节省了课时。课堂教学应以启发性教学为手段:教课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思维。这一原则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所谓启发思维,最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例如,对于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内容的介绍,我们首先介绍这三种电路的功能和模型,最后总结得到这三种电路可以用相似的模型实现,即乘法器和滤波器,只是模型实现不同的功能,需要有不同的输入信号和不同功能的滤波器而已。同时,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趣味性,无论教师的自我感觉如何良好,只要学生不爱听,一切皆成空话。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和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大信息量,充实教学内容,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传授更多的教学内容,采取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课堂授课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开发实验教学课件,辅助实验教学软件。3、重视教材建设,充实与改革教学内容我们始终重视教材建设,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与启发性。由主讲教师杨霓清主持编写的《高频电子线路》获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已于07年1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全书内容丰富、思路清晰、解析详细、机理分析透彻。在选材上以传统电路、器件为主,同时兼顾现代电子线路的发展及某些先进的器件。该书出版后被出版社推荐参加07年度精品教材评选,获得同行及权威专家的书面好评,也获得了中国科学院薛其坤院士的书面好评。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方面,我们编写了《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讲义》,讲义中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了详尽的讨论,以便利于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验教学中,增加综合性、研究性实验项目,使学生了解基础知识与现代通信前沿发展的关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4.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与业务水平教师本身的高素质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先决条件。教师应懂得马列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及物理学史,对所教课程知识应做到专,同时对有关知识应做到博。为做到这一点,多年来,我们一直将科研与教研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实施和完成国家和省部多项科研项目的同时,还同时承担省教委和校内多项教学研究课题,课程组成员每年均撰写教学研究论文。5、讲究讲课艺术,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在所有教学环节中,毫无疑问,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一环,是其他所有环节的基础和前提。讲课不仅是对已有知识的简单复述,而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是一种艺术。我们大力倡导讲课艺术的研究,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注中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学习积极性,任何好的设想及教学手段若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都将沦为空话。为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学习积极性采取了多种手段。如实验室对学生开放,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等,取得了良好效果。6.重视习题课和作业批改习题课和作业批改是两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我们一直给以高度重视。《高频电子线路》书中给出了大量的习题,布置给学生的习题需经过精心设计及反复验证,注意其科学性和启发性。习题课所占课时不低于总课时的五分之一,并由主讲教师亲自批改作业和承担习题课。每次习题课在学生做完有关习题后再上,这样可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每届学生均建立作业登记表,将每个学生每次是否交作业及作业成绩登记在案,每次作业均评定成绩,分为A、B、C、D四等,在必要时另加“+”、“-”号细分。由于作业中允许犯错误,成绩的划分不完全看答案正确与否,更主要看其认真程度及是否独立完成。作业情况要记入总成绩,对多次不交作业、作业长期不认真或经常抄袭者要适当扣除作业分。7.改革成绩总评方式过去《高频电子线路》成绩一般以期末考试一锤定音。近年来我们实行将学生在课堂内外各种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市昌平区临川育人学校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三英语人教版同步经典题精练之固定搭配和句型
- 怎做纹绣培训
- ESC感染性心内膜炎指南
- 护肤管理软件应用
- 护理管理学组织
- 探索物联网在医疗行业的应用
-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瀚声学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 用微课学 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 CS6)课件 项目一 基本操作
- 【大数据百家讲坛】2025年DeepSeek、Manus与AI+Agent行业现状报告
- 仓储场所消防安全培训
- 山东烟台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2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3年)
- 大学课件-电路分析基础
- 2025年中国流行成分和原料消费深度洞察白皮书
- 2025年昆明长水机场勤务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八省联考)陕西省2025年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 生物试卷(含答案详解)
- 《光电对抗原理与应用》课件第3章
- 二次供水水箱清洗操作流程
- AEO贸易安全培训
- 新建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推行注塑生产自动化改造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