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调查研究》结题报告说明书_第1页
《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调查研究》结题报告说明书_第2页
《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调查研究》结题报告说明书_第3页
《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调查研究》结题报告说明书_第4页
《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调查研究》结题报告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3结题报告《网络环境下中同学生活习惯与方式的转变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调查讨论》提出讨论背景:网络的快速进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同时也转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依据资料统计,我国网民总数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6。2%,而在中国浩大的网民群体中,中同学群体占比最高,达到29.9%。面对不行阻挡的青少年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学校、老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青少年的生活习惯、思想道德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何使我们充分发挥网络的乐观作用,引导青少年健康地成长,恪守网络道德和社会道德,成为我们刻不容缓面临的现实问题。理论意义:中同学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自我整合、多力塑造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奇怪   心强、情绪情感丰富强烈,渴望沟通,但缺乏社会阅历,自制力较差,容易受不良诱惑的侵蚀,缺乏对社会生活是非曲直美丑的辨别能力。如果引导不力,容易导致青少年自我行为失控。有的青少年沉迷于虚拟网络不能自拔,日益堕落,引发走上偷窃、抢劫等严重违法犯罪后果。可见当前青少年上网已经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产生了很大影响,网络环境下对中同学思想道德的建设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同学网络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应该实行怎样的措施来引导中同学正确上网,最终让同学能在在网海中自由地巡游而避开沉溺,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问题.讨论价值:通过这份课题讨论,可以给学校、周边中学以及情况类似的学校以借鉴与参考,分析中同学上网情况以及网络成瘾针对症结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针对中同学上网对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提几点有针对性的建议,包括:规范网吧、电子游戏市场,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乐观开展对网络成瘾的中同学预防和救助行动;还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增加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投入,扩大中同学的课余活动空间等。最为重要的是建议学校在开设网络课程的同时,要对同学进行法制教育、网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老师要关注同学的网上生活,教育同学学会选择,提高自控能力。充分发挥校内网的教育作用,引导同学把互联网作为学习知识、猎取信息、培育制造力的工具.加强对中同学的闲暇指导。引导同学逐步树立起科学的闲暇意识和闲暇态度,合理地支配自己的闲暇时间。ﻫ青少年是祖国的将来,民族的盼望。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乐观参加,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建设,使宽阔青少年树立健康、文明上网理念,弘扬先进的网络文化,为青少年创建绿色网络空间,促进青少年的成长进步.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和商量会有着格外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总之,努力使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坚持执行课内课外结合、网上网下结合、校内校外结合、显性隐性结合的一种多角度立体化的网络德育模式,树立教育的大课程,真正使同学远离“网瘾",实现文明上网.讨论目标基于我们对“网络环境”和“中同学心理素养"的熟识,本课题讨论的主要目标如下:调查网络对中同学心理健康进展乐观与消极的影响,通过对网络环境下中同学生活习惯与方式的转变的讨论,探究网络环境下优化中同学思想道德品质健康教育的模式。通过讨论中同学网络行为动机,使中同学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促进思想道德建设的进展。3、促进校内健康教育网站的建设,为老师、家长、同学供应一个信息沟通平台,从而改善中同学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促进中同学道德品质健康的进展。三、课题讨论的主要内容:1、中同学网络道德的调查与分析(现实状况);互联网进入中国人的生活,其迅猛的进展速度,如同它的消灭一样令人惊讶。互联网极大地转变了我们原来的生活方式。格外对于青少年而言,互联网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娱乐方式、新的信息资源以及新的交往空间。网络生活有突破空间界限所带来的解放与自由的感觉,也有因身份隐匿而带来的摆脱常人生活监控的轻松与新奇。这种自由、轻松和新奇的感觉,成为网络生活的无形魅力,吸引着青少年。然而,也正是这种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不全都性,使青少年的道德成长面临着新的逆境与挑战。我们对我校学校272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115位同学每周上网时间超过了3小时,其上网地点如下:上网方式网吧家里学校手机上网人数3720058百分比32。2%17.4%0%50。4%由此可见。中同学上网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在网吧上网中同学选择在网吧上网的缘由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家里没电脑,又没有适合同学上网的场所。二是是网吧上网比较自由,没有家长、老师在身边唠唠叨叨,可以痛痛快快玩个够.三是极少数同学认为在网吧可以熟识很多社会上的伴侣。、在家里上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分农村家庭也都有了电脑,有的家长出于对同学学习的考虑,方面查阅资料,因此会购置电脑;有的家长则为预防孩子去网吧。因此为同学供应了在家上网的便利条件,殊不知有的孩子以学习为由,玩网络游戏、交友、甚至扫瞄一些不健康的网站等等.、手机上网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强大,大多数同学越来越趋于用手机上网.手机相对于电脑不但小巧便利携带,而且可以查阅的资料、游戏的设置都渐渐可以与电脑相提并论,手机上网消费也不是很高。2、中同学网络行为动机的调查与分析(产生缘由);(1)中同学身心进展特点的缘由中同学时期是一个格外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学校进入学校、高中阶段,其身心进展起了重大的变化。首先是消灭了对其心理与行为有重要影响的两方面需要,第一是性的成热,使中同学性意识与性冲动消灭,即消灭了性的需要;其次是由于身体的全面进展,使中同学产生了成人感,消灭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这些身心进展特点就势必导致了他们容易受网上信息的干扰。(2)家庭缘由青少年“网瘾"症结的基础在于家庭环境育人氛围的不尽如人意。都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孩子在从“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的第一步也是从家庭开头的。因此,有很多用心的家长在对孩子教育问题上都有一些精密的计划,一些孩子的成功也都和家庭的教养密不行分。我们的调查数据中有79。4%的中同学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上网引导。当今社会,中同学家长将大量的时间放在了工作上,很少有大人陪伴的中同学便用上网来消磨时间。(3)学校缘由青少年“网瘾”症结的关键在于学校“以不变应万变"的僵化、陈旧、机械等不适合青少年成长的教育环境有关。学校作为中同学最为集中并接受教育的场所,是中同学受教育中的最重要一环。但是有的学校忽视对同学的网络道德教育,忽视我们的传统教育往往回避的青春期教育问题,导致中同学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网络道德意识。(4)社会缘由青少年“网瘾”症结的深层次缘由还是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对青少年教育的缺乏系统、全面和配套的教育体系有关。目前网吧经营竞争激烈,致使一些业户出于营利目的,不顾法律和道德,投中同学奇怪   心,专搞不正当竞争.同时通信、公安、文化和工商在对网吧的管理上,还不够和谐全都,“三证"不全的网吧还大量存在。防范措施和监管制度仍滞后于网络技术的进展。3、网络环境对于中同学生活习惯与方式的转变调查与分析(对中同学学习及现实生活的影响)。网络的正面影响

(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公平沟通,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供应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青少年供应“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准时化解冲突,起到平坦人心,调动乐观性,激发制造力的作用。ﻪ(2)供应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意需求的情况下,网络供应了求知学习的宽阔校内,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中同学学习的全部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进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ﻪ(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养。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养。通过上网,可以培育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沟通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ﻪﻪ网络的负面影响ﻪ(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扬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冲突、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ﻪ(2)网络转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公平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ﻪ(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ﻪ(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扫瞄黄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谈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4、网络环境对于中同学生活习惯与方式的转变对思想道德的建设的影响(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网络的普及对青少年同学的影响不言而喻,其开放性、公平性和互动性为青少年同学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环境,供应了一个便利的沟通平台。但由于网络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不成熟之处,加上网络管理、网络社会的道德有待规范,致使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人生观的失衡在青少年同学群体中也日渐凸现.很多青少年同学由于忽视网络文明,而导致网络道德失衡,进而引发网络犯罪,使之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这些行为不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进展,对社会也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导致青少年同学人格进展错位,青少年阶段是人格进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青少年同学网络道德失衡恶化了网络环境,不利的网络环境反过来又影响着青少年同学身心进展。网络的隐蔽性给他们供应了极大的自由空间,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完全展现着共性和本我的一面,扫瞄暴力、恐怖和色情的信息,畅谈性的自由与开放.网络中良莠不分、藏污纳垢导致很多青少年同学在虚拟世界中内在价值冲突与迷失自我,他们追求着感官的刺激,自由地发表观点可以不考虑社会规范和道德。提高中同学的网络道德网络对中同学的道德进展产生影响A乐观影响有利于开阔中同学的道德视野,促进其道德认知进展,提高其道德推断和评价能力。网络是信息的集合体,网络社会是布满信息的社会。“信息与行为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信息进展曾经指导着人的产生的全过程以及人的进化全过程:人的精神就是从其信息功能中引发出来的."“人类最具特征的品性是其适应性。人以搜集信息为基础,多次转变了自己的行为。"网络的主要作用是沟通。信息发生作用,主要是通过沟通得以实现的。通过网络,中同学不仅能便利快捷地了解各种各样现代科学知识和生活阅历,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传统、最先进的科技知识、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而且能接触多元文化所组成的多元世界。可见,以全球性为特征的自由开放的网络文化,确实有利于开阔中同学的道德视野,促进其道德认知进展,提高其道德推断和评价能力。有利于形成新的道德观念,促进道德情感的进展,培育亲社会行为。道德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道德观念的进展变化,是与社会的进展变化紧密联系着的,不同的时代必定会产生和形成与其时代特点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化的碰撞和沟通,不仅有利于开阔中同学的视野,有利于中同学形成主体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宽容意识、创新意识、民主公平观念、信息道德观念和网络道德观念等很多新的道德观念。尽管有人视网络如洪水猛兽,其实网络并没有像有些人所说的那么可怕。可以说,网上助人为乐、共享与合作行为随处可见。格外是网络社会的助人行为还可以借助网络这一自由开放的第四媒体飞快而广泛地相互传播、相互感染,而且由于每个人都是匿名的和缺场的,助人者在心理上也没有在现实社会中所存有的诸多顾虑.这种不断进行的道德实践,而且有利于促进正义感、良心感、是非感、义务感、责任感、荣辱感、尊严感等道德情感的进展,有利于养成乐于助人、与他人共享、合作等亲社会行为,从而有利于道德进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培育主体意识,形成道德自律,促进道德创新和德性成长。在传统社会中,中同学的社会化过程,主要是在成人的教育、引导下内化成人社会所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同学往往只有被塑造的义务而没有主动创新的权利,这对中同学创新精神的培育和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形成显然是不利的。人的德性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外部灌输的结果。网童作为网络社会的活动主体,其德性素养主要是在网上交往与活动过程中自我建构而成的。从最革命的意义上讲,网络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特别丰富、多元的网络信息世界,无疑开阔了网童的价值视野,并进一步作用于他们的道德层面,使其熟识到价值的多元性以及道德生活的丰富性、相对性和境遇性,促使其依据网络社会的种种境遇,不断地编织属于自身的道德体系,并在这种开拓性的建构过程中使自己的创新性道德得以形成和进展.B消极影响传统伦理道德丢失

由于受年龄、教育程度、生活阅历方面的制约,中同学的道德意识尚处于形成过程中,而又由于网络伦理系统建设的不完善,对中同学的道德行为缺乏约束,从而导致中同学自由行动强化,道德弱化。还有网恋现象,中同学情窦初开,对谈恋爱布满了奇怪   和憧憬,但是迫于早恋的压力,他们就寻求网络恋人,并以“老公"“老婆”相称,违反了传统伦理。

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

互联网操作具有隐匿性,难以有效监控,加上中同学的自控力和责任感比较弱,极易诱发内心的破坏欲.在谈天室,中同学常常是以异名、异性同他人进行沟通。匿名最大的好处和坏处都在于,人们可以因此不必负任何责任。在网络社会里,网络爱情布满了虚拟和诱惑,把网恋视为戏弄他人游戏的中同学不在少数。互联网中频频消灭的极具破坏力的黑客主体也是中同学.网络世界中垃圾邮件的泛滥、对人身的恶意攻击,以及对他人隐私权的侵犯等表明,在网络社会中,中同学的责任意识大大削弱了。

中同学的价值观念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与主文化布满着失调和对立。而中同学文化意识层面上更多的是对主流文化、传统文化的依附。由此造成价值观念上依附与超越、传统与现代的“纷争”,社会价值观也难以保持统一。②在网络无限宽阔且“完全自由和公平"的世界里中同学可以完全依据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容易导致道德上的怀疑主义、虚无主义和个人主义.在网络上,道德相对主义表现为“将个人视为自己道德行为的唯一推断者,对历史上的优秀道德传统与他人高尚的品德也持怀疑的态度”③.在社会生活中呈现出双重或多重标准并存的局面,道德的推断力因此下降甚至丢失.(2)针对网络不良影响,我们应该实行哪些措施加以防范A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网络德育新格局学校、家庭、社区是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三个重要环节,只有建立和巩固以学校为龙头,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气乐观参加,才能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抓出成效。“三结合”中,学校是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社区是重要的依托和平台,家庭是基础,缺一不行。因此,学校还应该与社区、家庭紧密联系,共同搞好德育工作。所以,建构中学网络德育模式也要注意建立基于网络平台之上的三结合互动体系,要利用网络,联紧家庭、联紧社区。由于家庭是网络德育的基础环节,学校是网络德育的重要基地。只有开创社会与学校、家庭一起对网络德育齐抓共管的局面,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德育氛围,以达成提高中学网络德育实效性的最终目的。从而培育孩子健全的网上人格,增强他们的道德推断能力.B更新德育观念,培育正确的网络德育意识“网络社会”的德育观念与“传统社会"的德育观念所不同的是:“网络社会"的道德规范与现实社会相比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多元性。因此,在如今的“网络社会"里,人们必须重构自己的道德教育内容,在继承传统道德精华的同时,更应该汲取“网络时代”所消灭的更广泛、更多元的新的德育观念和德育内容,对于网上道德和法规教育必须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熟识,要让孩子们懂得在任何情况和环境下,都要注意用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并内化为自觉行动,随时警示自己、检查自己,要使孩子们熟识到,即使在网上冲浪也必须自觉烙守已有的道德准则和法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们在尽情扫瞄网络是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于网络上的铺天盖地的信息要明辨是非不轻信,。其次,面对信息不行完全信任的网络,我们不应当视其为游戏,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进行网上交际和信息传递,也就是说非谣言不传播。要做一个诚恳守信的网上冲浪人。第三,对于网上超量的信息、刺激的游戏以及低级庸俗的内容肯定要具有很强的推断力和自制力,绝不能形成对网络的眷恋和依靠,也就是说拒绝诱惑不沉溺其中,从而克服不良的心理倾向。最终的目的是充分发挥网络在人的进展中所起的实际推动作用C网络时代的思想道德教育要适应网络时代的特殊需要网络的消灭和进展,为我们深化德育改革供应了新的契机和技术平台,同时,也为我们学校德育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学校作为孩子们网络德育的主要管理者必必要以德育信息化(或称网络化)为目标,以点带面,整体突破,以适应网络时代的特殊需要,以便让网络对孩子们的德育给以乐观的影响。所以,现在我们必须认真地讨论网络,找出德育与网络的结合点,探究德育信息化的管理技术方面的支持,为德育管理搭建一个信息化的技术平台,引导孩子们在国际化的网络世界里不至于迷失自己,从而健康的存在。要想达到这些目的,必须做到以下的主要几点:第一,在学校里,构建健康的网络平台;其次,提升老师的网络技术及网络素养;第三,培育同学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素养,形成正确的网络德育观念;第四,关注和引导同学养成正确的上网习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加强中同学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应该实行的措施)(1)、学校应该对老师进行相关的网络知识的培训,让大部分老师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提升老师对网络的熟识。同时提高老师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好同学的表率.(2)学校应该在同学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加大对同学的日常行为规范和思想品德的教育,规范同学的上网自律行为。(3)、学校要对同学的上网情况进行较全面、客观的调查评估,总结同学在网络中表现出来的大体的网络道德观念。(4)、学校应加强对校内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校内网络的信息管理和技术防范,并建立相应的中同学网络行为管理与指导机制,逐步培育同学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5)、学校应该对那些已经对网络沉迷、成瘾的中同学“网虫”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校心理辅导和询问的作用,帮助他们早日摆脱对网络的依靠,让他们回到健康的网络学习中来.课题讨论的主要方法:1.文献讨论法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互联网查找相关的讨论文献,了解前人在这一课题上有哪些最新的讨论成果,查找相关的讨论资料,从多学科多角度开展对资料的比较,把握国内外讨论动态,借鉴已有的讨论成果和阅历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课题讨论供应框架和方法.通过调查法、观察法了解当前网络环境下中同学生活方式与习惯的转变以及中同学思想道德建设情况,分析中同学目前生活学习消灭的新的问题,总结筛选出影响未成年人上网的因素,进一步明确课题讨论的重点和方向.反思总结法:有效反思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学习相关资料总结分析。五、讨论的简略过程第一阶段(2011年7月—-2012年4月)主要工作:课题组统一熟识、分工;申报课题;确定讨论方向,开展讨论工作;积累资料;统计分析,写出可行性讨论报告.在这一时期课题组组建及总体分工:1、成立课题讨论小组,确定课题讨论对象.2、明确分工3、(1)全体课题组成员通过商量,确定调查问卷的基本内容,并为开展课题讨论进行更多的试卷筹备和资料筹备,设计讨论方案,了解国内外领域的讨论现状。(2)简略计划:建立课题讨论小组及账户;收集编制《中同学网络道德调查问卷》、《中同学网络动机调查问卷》、《中同学上网后生活习惯的转变调查问卷》、《网络对你产生的影响》;在课题开展的同时宣扬网络文明知识开展“青少年网络文明知识竞赛”活动暨课题研讨活动课;围绕“全国青少年文明公约"与校团委开展中同学网络文明知识宣扬普及活动”,编写“任庄子学校中同学网络道德调查与讨论”方案;收集与调查讨论相关的资料,准时分类,收集整理,编辑出课题有用的系统资料、理论及方法。其次阶段(2012年5月――2012年12月)主要工作:修订方案措施:连续开展讨论:争取有肯定的成果,并写出其次期讨论报告,接受中期评估。简略活动:1、开展读书活动,阅读中同学与网络方面的书籍或杂志,与网上阅读、学习相结合,并做好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2、开展研讨沟通活动。每位课题成员要有学习心得体会,并形成心得体会文集,装订成册.3、视频学习写出心得体会.4、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准时把握动态情况和重难点问题,准时予以协调、突破,总结阶段性成果,形成肯定的材料。第三阶段(2013年1月-2013年7月)主要工作:进一步完善方案:连续开展讨论:出教育叙事、教育案例集:写出高质量的讨论报告:申请结题.简略课题学习情况汇总表时间地点内容2011。7.1多媒体教室开题会暑假放假学习《全国人大代表建议通过立法优化青少年成长网络环境》2011.9.6多媒体教室视频学习《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2011.10.25多媒体教室学习关于印发《关于实施青少年网络建设工程的方案》的通知2011。11.17多媒体教室学习《未成年人网络沉溺的法律干预》2011。12.2多媒体教室学习《中同学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上网习惯?》2012。1。3多媒体教室学习《中同学的心理特点》寒假放假视频《青少年网络心理指导师培训姜福炎老师课程》2012。2.28多媒体教室视频《青少年网络依靠浅析》2012。3。15多媒体教室学习《网络语言对中同学的影响》2012。4.9多媒体教室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讲座》2012.5.11多媒体教室《中同学使用网络的利与弊》2012.6。18多媒体教室学习《规范网络游戏与青少年法制教育》2012。7.2多媒体教室视频《(儿童)青春期青少年心理的性教育》暑假放假学习《学校同学沉迷网络的缘由分析与对策》2012.9.4多媒体教室学习《中同学网络社交的思考》2012.10。8多媒体教室学习《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的方法》2012。11.2多媒体教室学习《法制教育--网络引起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2012。12.3多媒体教室视频:于丹《青少年网络素养大讲堂》2013.1.4多媒体教室学习《如何利用互联网对中同学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寒假放假电子书《中同学网络平安与道德读本》2013.3。8多媒体教室学习《中同学网络成瘾症的综合干预》2013.4。5多媒体教室视频《网瘾的孩子怎么办》2013.5.18多媒体教室学习《农村中同学网络行为习惯的培育关键》2013.6。21多媒体教室视频《如何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六、课题讨论的成果:1.深化了解和得知中同学网络生活的现实状态在汲取网络伦理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同学座谈、问卷调查、中同学的调查报告、网上调查实验和实地调查等实证讨论分析,对中同学网络生活状态描述形成以下观点:(1)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网络对中同学的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小的网络活动与一般网民网络活动相比较,有其共同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2)网络技术给中同学带来的乐观道德意义表现有:学习:学习能动性、自主性大大提高;交往:有利于促进角色重建与角色扮演,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促进其社会化进程;情感:由于网络交往的匿名可以让同学满意发泄情感的需要,促进心理健康。(3)调查数据同时显示,中同学网络生活状态和网络伦理不容乐观:在认知方面,应该如何利用网络等方面的熟识还不到位.在他们眼里,互联网络很大程度上还是娱乐工具,而不是学习工具;在情感方面,过度追求各种情感的体验和情绪发泄,不重视爱国主义、责任等情感的培育;在意志方面,很多中同学自我掌握能力不够;在行为方面,有大量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而由此引发一系列网下不良行为,如逃课等。(4)中同学网上和网下行为存在全都性,其行为主要立足在整个人格的道德意识层面,因此,中同学的网络伦理教育和网络道德培育,必须着眼于他们的整个人格的教育和培育。2、深化网络道德教育科研,影响和提高我校师资队伍的网络道德。目前的教育者大多具有较强的道德水准和较高的个人素养,但网络知识与网络技能却不尽如人意。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