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答案_第1页
文言文翻译答案_第2页
文言文翻译答案_第3页
文言文翻译答案_第4页
文言文翻译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翻译专练(三)(十九)答李几仲书①天难生于才②,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则不得归怨于天也。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其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世也。凡为足下③道者,皆在中朝④时闻天下长者之言,足下觉得然,当继此有进于左右。(选自宋·黄庭坚《山沟全集》)[注释]①这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给一位年轻人的信(摘录)。②天难生于才:天才是很难出现的。③足下:您,对对方的敬称。④中朝:朝廷中。[文言知识]说“就”。“就”在文言中多作动词用。上文“以就晚成之器”中的“就”,解释为“成”或“成为”。“就学”、“就业”、“就职”中的“就”,均作动词用,由“靠近、靠近”引申,意为“走进学校”、“踏上工作岗位”、“走上职务岗位”等。成语“就地取材”,意为靠近本地获得原材料。“事不就”,即事不成。[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长者:年长,有学问有德行的人②然:形容词,对的2.理解:“学问琢磨”是指:成就人才的途径,意思是认真思考,潜心钻研。理解:“晚成之器”即成语:大器晚成。指能担当重任的人才要通过长久的锻炼,因此成就比较晚。4.翻译:其自废惰欤:(至于)那些自己荒废懒惰的人啊选择:“当继此有进于左右”有下列理解,哪一项是对的的?___④___①当继续给你写信;②要继承别人的精神才干迈进;③当接到这信后要跟周边人商议;④要继续努力才干超出周边的人。【参考译文】天才不是天生的,但才子是需要认真思考,潜心钻研,才干成就担当重任的人才;那些不能成材的,就不要去怨恨上天。现实世界需要人才,但是人才未必都被任用,君子一向不会由于不被当世任用就荒废学问;至于那些自己荒废懈怠的人,就不能归咎于现实世界了。但凡被你称道的,都是在朝廷时候有机会听到的那些德高望重者的言论,你如果也觉得这些观点对的,就要继续努力才干超出周边的人。(二〇)黄庭坚论书法幼安①弟喜作草②,携笔东西家,动辄龙蛇满壁,草圣之声欲满江西③,来求法于老夫④。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无万缘=5\*GB3⑤,如蚊蚋=6\*GB3⑥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较工拙与人品藻讥弹=7\*GB3⑦,譬如木人=8\*GB3⑧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幼安然吾言乎?(选自宋·黄庭坚《余家弟幼安作草后》)[注释]①幼安:北宋出名文人黄庭坚的内弟,今江西人。②草:草书。⑨草圣之声欲满江西:想让草圣的名声满江西。草圣是古人对草书大家的敬称。④老夫:作者黄庭坚自称。⑤无万缘:意为没有一定的缘分。⑥蚋(ruì):一种吸血的小虫。⑦品藻讥弹:评论好坏。=8\*GB3⑧木人:木偶人。[文言知识]说“工”。“工”指“工作”“工匠”“工艺”,古今同义。而它在文言中又指“好”“精妙”“擅长”,这一点要特别注意。上文“亦不较工拙”与“人叹其工”中两个“工”,均指“好”“精妙”或“巧妙”。成语“同工异曲"或“异曲同工”,是指曲调虽不同,但同样美妙,比方所做的即使不同,成绩却同样好。“工书"、“工画",即擅长书法及擅长绘画。[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法:技法,诀窍②已:止,停③拙:与“工”相反,差,低劣④中:符合,合乎,译为随着2.翻译:①未尝一事横于胸中翻译:我一向不让任何一种纷乱横亘在我的心中②幼安然吾言乎?翻译:幼安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3.理解:“动辄龙蛇满壁”中的“龙蛇",是形容:所写的字笔画波折。【参考译文】我的内弟幼安喜欢写草书,拿着笔到别人家里的墙壁上乱写乱画,把人家的墙壁差不多都写满了,他“草圣”的名声几乎传遍了江西。他来向我请教写毛笔字的诀窍,但我日常写字原来是没有什么诀窍的。然而我看世间的万事即使纷繁错杂,犹如蚊子聚集起来又飞散开去,但我一向不让他们横亘在我的心中以乱了真气,因此我写字是不在乎笔墨的,碰到什么纸都能够写,把纸写完尽兴才收手,也不在乎是写得好还是写得坏,不在乎别人的品评与讥讽。就犹如木偶人随着节拍跳舞,人们都惊叹他的高超的技巧,结束后表演者和观众就又都一切如前。幼安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二一)李泰伯改字范文正公①守桐庐②,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③,其歌词④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⑤,握手⑥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⑦,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⑧坐颔首,殆欲下拜。(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注释]①范文正公:即范仲淹。他谥“文正”,故世称范文正公。②桐庐:古地名,今浙江桐庐市。③记:传记。④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⑤瞿然:惊讶的样子。⑥握手:拱手。⑦溥(pǔ):大。⑧凝:注意力集中。[文化常识]严子陵。上文说的“严先生”,即东汉时的严光,他字子陵,今浙江余姚人。严子陵与刘秀早年是同窗。刘秀击败王莽军队称帝后,邀请他到京城洛阳任谏议大夫(皇帝的顾问),可去后很快,发现朝中多猜忌,于是隐居浙江桐庐附近的富春江边,常钓鱼赏景。今建有严子陵钓鱼台,并有严子陵传碑文。[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守:名词活用作动词,任太守②泱泱:水势浩渺的样子③已:止,停④易:改换⑤盛:大,更加⑥扣:问,请教⑦颔首:点头,表达必定,赞同2.翻译:①既成,以示李泰伯翻译:写完之后拿给李泰伯看②必将名世翻译:(这篇文章)一定在世间闻名。③殆欲下拜翻译:几乎要下拜行礼。3.上文“秦伯读之三”中的“三”,是指诸多遍,不是确数三。【参考译文】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种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亲自做了一篇记文。文后赞词是:“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公布出去之后,必将在世上成名。我大胆的想帮你换一字,使它更完美。”范公很惊讶地握住他的手请教。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德”字相接,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恭敬地坐在那里,点头赞许,几乎要下拜。(二二)龚遂为渤海太守汉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①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龚遂)可用,上觉得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②遐远,不沾圣化③,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④中耳。今欲使臣胜之耶?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⑤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⑥,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遂见齐⑦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务农桑。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选自《汉书·龚遂传》)[注释]①二千石:年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吏。此指郡太守。②海濒:海边。③圣化:皇帝的教化。④潢池:即池塘。此比方濒海的渤海郡。⑤钩:镰刀。⑥翕(xī)然:一下子安静下来。⑦齐:渤海郡古为齐地。[文言知识]“饥"、“劝"及其它。“饥"本指灾荒,上文“渤海左右郡岁饥”,“岁饥”即荒年。又,《嗟来之食》:“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大饥”即大规模灾荒。但“饥"后来也指“饥饿”,上文“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其中“饥寒"即指饥饿与严寒。再说“劝”。上文“劝务农桑”中的“劝",解为“激励"、“激励",句意为激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劝学”即激励(别人)学习。但后裔也有将“劝”作为“劝阻”用的。文言中的这种词义现象要特别注意,一不小心就会搞错。再如“恨”,它既可指“怨恨”,又可解为“遗憾"。《前出师表》:“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汉桓帝、汉灵帝是“先帝”(刘备)的祖上,纵然他们昏庸,刘备也不可能“怨恨”他们,因此“痛恨”要解释为“痛心与遗憾”。[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并:一起,一同②禽:通假“擒”,擒拿,制服③举:举荐,推举④副:符合⑤恤:同情、怜悯⑥说:通“悦”,愉快⑦遣还:打发回去⑧罢:止、平息⑨躬:亲自⑩犊:牛犊,小牛⑾得:应当⑿课:检查督促翻译:①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翻译: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平息盗贼,来让我满意?②今欲使臣胜之耶?将安之也?翻译:您是打算让我战胜他们呢,还是让我安抚他们呢?③移书敕属县翻译:发公示下令给所属各县。④遂乃开仓廪假贫民翻译:龚遂于是打开粮仓,把粮食借贷给贫苦农民。理解:“好末技"中的“末技”是指:工商业。【参考译文】汉宣帝即位后,过了很长时间,渤海郡及其相临地区闹饥荒,盗贼四起,太守不能制止。宣帝要选一种能胜任的人,丞相御史推荐了龚遂,皇帝任命龚遂为渤海太守。当时龚遂已七十多岁,皇帝召见时,见他身材矮小,宣帝见到后认为龚遂并非像人们说的那样,不免对他有轻视之感。宣帝问龚遂:“渤海郡一片荒乱,我十分担忧,你准备用什么办法平息那里的盗贼而使我不再忧虑呢?”龚遂回答:“渤海郡地处偏远,没有沾沐圣上的恩惠教化,那里的百姓为饥寒所迫,地方官不知加以救助,致使陛下的子民偷盗陛下的兵器,在池塘岸边耍弄耍弄罢了。您打算让我去清剿他们,还是去安抚他们?”宣帝听了龚遂的回答很愉快,说“选贤良之臣前往,原来就是想对他们进行安抚。”龚遂进入渤海郡的地界后,郡府的官吏们据说新上任的太守已到任了,便派兵迎接,而龚遂让他们都回去,并公布公文给所属的县:“把专管追捕盗贼的官吏都撤除。那些手拿农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对他们问罪;携带兵器的人,才属于盗贼。”龚遂独自乘车来到郡府,很快郡中就安定了下来,盗贼也停止了活动。龚遂于是打开粮仓把粮食借给贫民还选任了某些好官吏对百姓实施安抚管理。龚遂发现渤海地界的民俗好追求奢侈的生活,喜欢从事工商之类的末技,不重视耕种田地。于是他便亲身作表率,倡导俭仆的生活,激励老百姓务农。老百姓有持刀带剑的,龚遂就让他们卖掉,购置耕牛,并说:“为什么不带牛佩犊呢?”于是春夏之季老百姓都要下地劳作,秋冬之季检查督促老百性收获。官吏百姓都富裕起来,也就不再打官司了。(二三)里社祈晴文①民之穷亦甚矣!树艺②畜牧之所得,将以厚其家,而吏实夺之。既夺于吏,不敢怨怒,而庶几偿前之失者,望今岁之有秋③也,而神复罚之。嘉谷垂熟,被乎原隰④,淫雨暴风,旬月唯作,尽扑而捋⑥之。今虽已无可奈何,然遗粒委穗不当风水冲者,犹有百十之可冀,神曷不亟诉于帝而遏之?吏贪肆而昏冥⑧,视民之穷而不恤。民以其局限性罪,固⑨莫之罪也。神聪颖而仁悯,何乃效吏之为而不思拯且活之?民虽蠢愚,不能媚顺于神,然春秋报谢⑩以答神贶⑾者,苟岁之半,未尝敢怠;使其靡所得食,则神亦有不利焉。夫胡为而察之?民之命悬于神,非若吏之暂而居,忽而代者之不相属也。隐而不言,民则有罪;知而不恤,其可与否,神尚决⑿之!(选自明·方孝孺《逊志斋集》)[注释]①这是一篇请求神灵使天放晴的文章。里社,古时村镇祭祀土地神的地方。②树艺:种植。③秋:好收成。④原隰(xí):广平而低湿的土地。⑤旬月:一月。⑥捋(lǚ):本指手指弄顺某物,此指暴风雨打掉了谷穗。⑦委:剩余的。⑧昏冥:昏庸。⑨固:同“故”。⑩春秋报谢:指春季、秋季村民祭祀土地神。⑧贶(kuàng):赐。⑥尚:但愿。[文言知识]分数表达法。文言中的分数表达与当代汉语不同。上文“犹有百十之可冀",其中“百十"是指百分之十,而不是一百或几十。它不需要用分母、分子表达。又,“死者十九”,意为死亡的人十分之九。又,“年赋十三”,意为每年交纳赋税十分之三。[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于:介词,表被动②庶几:但愿③垂:靠近,将要④淫:形容雨势大,过分的⑤冀:但愿⑥苟:如果,即使⑦靡:无,没有⑧恤:体谅,救助2.翻译:①将以厚其家翻译:要用这些收成使家用丰厚某些。②神曷不亟诉于帝而遏之?翻译:雨神何不紧急(立刻)报告给天帝来制止这场大雨?③民以其局限性罪,固莫之罪也。翻译:百姓认为他们(昏庸)不值得怪罪,因此没有怪罪他们。④神聪颖而仁悯,何乃效吏之为而不思拯且活之?翻译:神灵耳聪目明并且仁爱怜惜百姓,为什么要效仿昏庸官吏行为而不想拯救百姓让他们活下来呢?⑤非若吏之暂而居,忽而代者之不相属也翻译:(神灵)不像那些官吏临时在那个位置上,很快就会有人替代他而不能持续做下去。【参考翻译】百姓困窘到极点了!植树和畜牧的所得,会使他们的家庭富裕,但被官吏们夺了。百姓还不敢怨,但愿今年有个好收成,可能能够赔偿去年的损失。但神明又处分我们。好的谷物成熟了,倒伏在田垅,淫雨暴风,连月不停,打掉了谷粒。现在,即使无可奈何,但尚有百分之十的谷子没被水冲掉,神明为什么不向天帝声明而遏止它?官吏又贪又昏,看着百姓困窘而不体恤。百姓没有罪,因此就不要加罪于他们了。神灵耳聪目明,为什么效法官吏们的所为而不想着救民活命?百姓即使愚蠢,不能向神灵献媚,但能在祭祀之时报答神灵的恩赐,即使是没到一年,也不怠慢。如果让百姓不能得到粮食,对神灵也不利呀。为什么考察这些呢?百姓的性命在神的手中,不像官吏临时在那个位置上,很快就有人替代他而不能持续做下去了。隐瞒而不说百姓就有罪,理解状况却不体恤,那样能够吗?但愿神灵决断!(二四)赞刘谐有一道学①,高屐②大履,长袖阔带,“纲常"③之冠,“人伦"④之衣,拾纸墨⑤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颖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⑥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⑦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⑧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能够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选自明·李贽《李温陵集》)[注释]①道学:指崇奉儒家学说的人。②屐(jī):木底有齿的鞋,此指鞋底。③纲常:指三纲五常,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及仁、义、礼、智、信。它是封建社会倡导的道德规范。④人伦:为人的伦理道德。⑤纸墨:指儒家著作。⑥羲皇:伏羲氏,传说中的古帝。⑦纸烛:灯笼。⑧李生:作者李贽自称。[文言知识]词类的活用。词类的活用,古今汉语中都有,只但是古汉语中稍多罢了。当代汉语中“铁了心"的“铁”,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上文“敢呼仲尼而兄之”中的“兄”,是名词作动词用,“兄之”意为做他的兄长。又,上文“李生闻而善”中的“善”,本为形容词,但在句子中要作动词用,解释为“认为好"。又,上文“能够破疑网而昭中天矣"中的“昭”,本为形容词,指明朗,在句子中要理解为“照亮”天空。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的词性在句子中临时活用为其它词性。[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哂:耻笑,耻笑②斯:代词,这③易:变化,更改2.翻译:①窃唇吻之三四翻译:偷来三四句孔子的语录。(借代修辞)②其人勃然作色而起翻译:那人愤怒地变了脸色,站起身。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翻译:然而怎知他说得这样深刻啊!3.解释下列词组与句子中的“徒":①自谓真仲尼之徒焉(上文) 门生,弟子②徒劳无益:白白的③家徒四壁:只,仅;④徒步当车:步行4.理解:“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是一种反问句,请用陈说句表达它的意思。羲皇以上的圣人整天生活在黑暗之中。(原句:怪不得羲皇以上的圣人整天要点燃蜡烛或纸张照明而行呢?)【参考译文】有一位道学先生脚穿宽敞而高底的木屐,身上的服饰长袖阔带,俨然以纲常为冠、以人伦为衣,从故纸堆里拣来了只言片语,又窃取到了某些陈词滥调便自觉得是真正的孔子信徒了。这时他遇见刘谐。刘谐是一位聪颖博学的才子见了他微笑说“这是由于你不懂得我是孔子的兄长啊。”那位道学先生顿时愤怒地变了脸色,站起来说“上天如果不降生孔子世界就会千秋万代如在黑夜之中。你是什么人敢直呼孔子的名字而以兄长自居?”刘谐说“怪不得羲皇以前的圣人都是整天点着纸烛走路啊?”那人无言答对,但他又怎能理解刘谐一番话的深刻道理呢?我李贽据说后来赞美道:“这句话简要而恰当概括性强而又启人思考,能够冲散云雾的遮蔽而使天空晴朗。他的言论这样他的人品也就能够懂得了。由于这即使是出于一时的玩笑话,然而其中的深刻道理却是千百年不可变化的。”(二五)邴原戒酒邴原①旧能饮酒,自行②之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口,单步负笈,苦身持力③,至陈留④则师韩子助,颖川则宗陈仲弓,汝南则交范孟博,涿郡则亲卢子干。临别,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原。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今当远别,因见贶饯,可一饮宴。”于是共坐饮酒,终日不醉。(选自《三国志·魏书·邴原传》注引)[注释]①邴(bǐng)原:三国时魏国人。②自行:此指出门游学。③苦身持力:凭体力支撑着疲乏的身体。④陈留: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⑤贶(kuàng):赐与。[文言知识]互文见义。它是一种文字体现办法。《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其中“受任”与“奉命”、“际”与“间”都是同义的词或词组,作者交叉运用,使句子有变化,这就叫“互文见义”。上文“至陈留则师……,颖川则宗……,汝南则交……,涿郡则亲……”,其中“师”与“宗”同义,“交”与“亲”同义,它们也属互文见义。又,《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之心。”其中“席卷”、“包举”、“囊括”、“并吞”为互文见义,同时,“天下”、“宇内”、“四海”、“八荒”也是互文见义现象。[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会:聚集②耳:了2.翻译:①单步负笈翻译:背着书箱步行。②但以荒思废业翻译:只怕因此荒废学业。3.“因见贶饯”有下列理解,哪一项是对的的?②①由于看见赐与酒席;②乘着给我饯行的机会;③由于你们赐我钱;④乘着这次最后的见面跟大家吃一顿。【译文】邴原从前很能喝酒,自从出门游学之后,八九年里,酒不沾口,独自徒步背负着书箱,体力支撑实在疲倦的身体,到了陈留以韩子助为师,到了颍川,便拜陈仲弓为师,在汝南则结交了范孟博,在涿郡则亲近卢子干。分别的时候,师长朋友觉得他不会饮酒,拿了米饭肉食来为邴原送行。邴原说道:“我原来是会饮酒的,但是怕荒废了学业,因此就戒掉了。今天就要远别了,由于看见你们赐予酒为我送别,值得喝一次。”于是和大家一起饮酒,喝了一天都没醉。(二六)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觉得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④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谢,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身稼穑,带经⑥而农,遂博综典籍⑦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崇高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选自《晋书·皇甫谧传》)[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③道:正道。④卜:此指选择。⑤阙:同“缺”。⑥经:此指儒家典型著作。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典型著作。[文言知识]“感谢”及其它。当代汉语中的“感谢”指感谢,但在文言中它指“因感动而奋发”。上文“谧乃感谢”,犹言因感动而奋发。又,《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驱驰。”形同而古今义异的词尚有不少,如“卑鄙”,古指地位低微,见识浅陋;“交通”,古指互相往来;“妻子”,古指妻与儿女;“烈士”指有志于功业的人。[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度:程度,限制②或:有人,有的人③辄:就④进:进奉,进献,给⑤余:超出⑥笃:用心⑦涕:眼泪⑧居:生活⑨务:职业,工作2.翻译:①目不存教翻译:心目中没有接受教育(的念头);②无以慰我翻译:没什么能够用来安慰我的;③何尔鲁钝之甚也翻译:你为什么十分的愚笨啊!④自汝得之,于我何有!翻译: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⑤躬身稼穑翻译:亲自种田3.“就乡人席坦受书”有下列理解,哪一项是对的的?答:(③)①就在同乡人席坦那里读书;②到同乡人席坦那里借书读;③到同乡人席坦那里去读书。4.理解:①“孟母三徙”的故事阐明什么?小孩要有良好的环境②曾父烹豕(同“猪”)的故事阐明什么?对孩子不能不讲信用。【译文】皇甫谧年纪到了二十岁不爱好读书学习,到处游荡,不守规矩。有人认为他憨痴不懂事。曾经弄到瓜果,他总是进献给过继的母亲任氏。任氏说:“《孝敬》上说只给父母牛、羊、猪的奉养,还不算是不孝顺。你今年二十多了,眼不看一点教化人的书心思尚未进入正道,你没有什么能让我感到宽慰的啊。”说到这里,任氏就叹息着又说:“唉从前孟子的母亲三次搬迁居处而成就了孟子的大仁,曾子的父亲兑现对小孩杀猪的诺言来教育他,难道是我居家没有选择好邻居,对你的教育有所疏漏,为什么你竟这样愚钝不开窍呢?你修养本身、勤奋学习、是你本身的收获,与我有什么关系呢?”说着说着就对着皇甫谧哭泣起来。皇甫谧于是被感动而振作起来,跟着同村人席坦读书接受教育,勤勉努力从不懈怠。皇甫谧生活贫寒,他亲自在田间播种与收获,带着经书而种田,于是博览通晓多个典籍以及诸子百家之言。为人沈静,极少额外的欲望,这才产生了崇高脱俗的思想,以写书作为自己的要务自号玄晏先生。写有《礼乐》、《圣真》之类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