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气化B.用84消毒液进行环境消毒
C.铁水铸成锅D,汽油除油污
2.括号中为人体部分体液的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胃液(0.9-1.5)B,血浆(7.35-7.45)
C.唾液(6.6-7.1)D.胆汁(7.1-7.3)
3.下列关于净化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活性炭能对天然水进行杀菌消毒
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C.自来水厂生产出的自来水属于纯净物
D.加入明机能使水中的一些杂质沉降
4.下列对有关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水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
B.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含有不同种分子
C.电解水属于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上显化钠
NaOH
c.称量NaOH固体
一福子
D.pH试纸测定溶液PH值
6.下列化学用语书写规范的是()
A.3个氧原子:03
B.氧化铝:A1O
C.2个铁离子:2Fe2+
D.高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KC104
7.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厨房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B.汽车油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C.酒精在桌面上着火时用湿布盖灭
D.图书档案着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8.锌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需微量元素。如图为锌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锌原子的中子数为30
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
D.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M+
9.碳酸乙烯酯(C3H4O3)可用作锂电池电解液,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x3+1x4+16x3)g
B.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C.碳酸乙烯酯分子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
D.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行鼻x100%
第2页,共20页
10.为了使小麦叶色浓绿,增强抗倒伏能力,应施加的复合肥是()
A,尿素B.氯化钾C.硝酸钾D,磷矿粉
11.下列各组物质在同一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NaOH、FeCb、K2S04B.KNO3、NaCl、MgSO4
C.NaCRK2cO3、Ca(OH)2D.BaCl2sHNO3>Na2SO4
1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分别将t3°C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JC,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D.tJC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13.下列除杂设计(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序号物质选用试剂操作
AKNO3(NaCl)AgN5溶液溶解、过滤
MnO(KCl)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2H2O
CNaOH溶液(Na2cO3)稀盐酸加入试剂至不再产生气泡
DCO2(CO)。2点燃
A.AB.BC.CD.D
14.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B.NaOH和Ca(OH)2等都能使酚儆溶液变红,所以Cu(OH)2也能使酚儆溶液变红
C.在化学反应中,CO和力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CO和%都具有还原性
D.盐通常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硝酸镂中没有金属阳离子,所以不属
于盐
1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锌粉和铁粉
溶
液
质
量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变质
g;
pH
C.7^2^:向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
°碳酸钠溶满质量/g
溶液
沉
淀
质
量
稀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钢
方
氢氧化钢溶液质量/g
溶液
16.如图是某品牌三种不同包装的牛奶和营养成分表。回答下列问题:
营养成分表
项目每100mL营养素参考值(%)
能里308kJ4%
蛋白质3.6g6%
脂肪gg7%
糖类4.8g2%
讷58mg3%
图1图2
(1)三种包装材料中,不属于有机材料的是(填序号);图2中的“钠”指的
是。
(2)该牛奶提供能量最多的营养素是;该牛奶中缺乏的营养素是o
(3)奶制品一般含有丰富的钙,少年儿童每天摄取足量的钙,可避免患(填
第4页,共20页
编号)。
A夜盲症
B.贫血症
C.甲状腺肿大
D.佝偻病
(4)塑料袋装的牛奶用热封法密封,这种塑料是(填“热固”或“热塑”)性
塑料。
17.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初中化学的基础。
(1)图1是--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则该元素
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x的数值是,该元素的氢
氧化物的化学式为o
(2)图2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A〜E共有种元素,D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周期,
该元素的原子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②表示原子的粒子有(填上述结构示意图序号)。
③表示阳离子的有(填上述结构示意图序号)。
④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有(填上述结构示意图序号)。
(1)仪器E的名称是,F的名称是。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镒混合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组装一
套发生并导出氧气的装置,应选取的仪器和用品是AJ(请补齐编号)。
(3)实验室制取出的化学方程式为,若要组装一套能控制该反应随时发生
和停止的发生装置,则可选择的仪器和用品是A(请补齐编号);若用K装
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填"a”或"b”)通入。
(4)用ABCGDF及石棉网组装成一套装置,可作为实验室制取少量的简易
装置,制取时需要在C中加入几粒沸石,以防加热时出现。
(5)下列反应均能产生氨气,在实验室制取氨气时你会选择的反应是(填序
号)。
©NH4C1—NH3T+HC1T
△
@NH4HCO3—NH3T+H2O+CO2T
A
③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1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氢氧化钙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忘记滴加指示剂,
因而无法判断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于是他们对反应后溶质大胆提出猜想,进行
了以下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成分?
[查阅资料]:CaCk溶液呈中性
(1)[猜想与假设]:猜想I: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猜想U:溶液中的溶质有CaC12HC1
猜想皿:溶液中的溶质有CaChCaCOH)?
猜想W:溶液中的溶质有CaCkCa(0H)2HCl
(2)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经过讨论,同学们直接得出猜想是不
正确的.为了验证余下的哪一个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
(3)[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理想in不正确
酚酬试液
猜想______不正
②再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
有气泡生成确
管中,向里面加入适量CaC()3
猜想______正确
(4)有气泡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5)[拓展]还可以单独用下列哪种物质来证明上述猜想是正确的
第6页,共20页
A,CuOB.AgNO3C.CuD.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用作牙膏摩擦剂的轻质碳酸钙可以石灰石来制备,工业上主要生产流程如图,请回
答:
石灰石水碳酸钠溶液
块状残渣
(1)写出下列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生石灰,石灰乳
(2)“煨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反应池”中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从反应池中分离出轻质碳酸钙的方法是.
(4)有人建议在上述流程中用煨烧炉排出的CO2气体替代“碳酸钠溶液”,这样做的
优点是:
.(任写1点)
21.为测定金属镁和硫酸镁的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先称取混合物10g,放
入一个干净的烧杯中,然后取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75g,平均分成五次加入
其中,充分振荡,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
第1次第2次第3次笫4次第5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1515151515
生成氢气的总质量/g0.12X0.360.40.4
(1)上表中X=
(2)求金属镁和硫酸镁的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干冰气化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
错;
B、用84消毒液进行环境消毒,是利用消毒液与病毒的蛋白质发生反应,使其变性,属
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铁水铸成锅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汽油除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o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
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
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
变化。
2.【答案】A
【解析】解:A、胃液的pH范围为0.9〜1.5,小于7,显酸性。
B、血液的pH范围为7.35〜7.45,显碱性。
C、唾液的pH范围为6.6〜7.1,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D、胆汁的pH范围为7.1〜7.3,显碱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pH最小,酸性最
强。
故选:Ao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
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
A、活性炭因其疏松多孔的结构而具有吸附能,在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可用于吸附某
第8页,共20页
些固体小颗粒物,但不能用于消毒。故错误;
B、过滤是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方法,不能除去所有的杂质,故错误;
C、自来水厂生产出的自来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D、明矶溶于水形成的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将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吸附在其表面形成大
颗粒易于沉降,故正确。
故选:D。
A、根据活性炭因其疏松多孔的结构而具有吸附能,在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可用于吸
附某些固体小颗粒物,但不能用于消毒解答;
B、根据过滤是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方法解答;
C、根据自来水厂生产出的自来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解答;
D、根据明矶溶于水形成的胶体具有吸附性解答.
掌握水的净化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分为很多的步骤,其中
用到的活性炭主要是利用其吸附性,消毒一般用氯气或者是漂白粉等.
4.【答案】A
【解析】解:A、水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
错误。
B、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是因为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分子、水分子,即含
有不同种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C、电解水属于化学变化,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
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
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o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
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
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
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
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
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A、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
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
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A、3个氧原子:30,。3错误,故选项错误;
B、氧化铝:A12O3,A10错误,故选项错误;
C、2个铁离子:2Fe3+,2Fe2+错误,故选项错误;
D、高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K日O,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
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
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
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
题中。
7.【答案】B
【解析】解: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利用了隔绝氧气的方法,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故正确;
第10页,共20页
B.汽油不能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加少量水后,汽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
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故错误;
C.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用湿抹布扑灭。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出着火,用湿抹布盖住起
到了隔绝氧气的作用,同时也降低了环境温度,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D.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质而使资料损坏,图书档案着火,可使用
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灭火,故正确。
故选:B»
灭火原理是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会使燃烧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但要根据不
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灭火方法;具体的方法有:(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
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
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锌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锌原子的质子数为30,中子数与质子数不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单位是“1”而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M+,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答案】C
【解析】解: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B.碳酸乙烯酯中C、H、0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x3):(1x4):(16x3)*12:I:
16,故错误;
C.由化学式可知,碳酸乙烯酯分子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故正确;
12x3
D.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X100%,故错误。
12X3+1X4+16X3
故选:Co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C
【解析】解:钾肥能使茎杆健壮,抗倒伏,氮肥能使叶色浓绿。
A、尿素(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错误;
B、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B错误;
C、硝酸钾中含有钾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C正确;
D、磷矿粉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D错误
故选:Co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
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素,
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11.【答案】B
【解析】解:A、NaOH、FeCb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
共存,故选项错误。
B、三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故选项正确。
C、K2c。3、Ca(OH)2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不能大量共
存,故选项错误。
D、BaCl2>Na2sO4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领沉淀,不能大量
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
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了物质共存的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
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12.【答案】D
第12页,共20页
【解析】解:A、t2°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可得知此时两物
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
B、物质甲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可判断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
大;故B正确;
C、随温度降低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因此,13℃时甲、
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JC,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因析出晶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减小,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而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因溶解度增大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
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tjc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且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仍
大于t3°。寸丙物质的溶解度;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可判断,降
温至tjc时三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故c正确;
D、tJC时,丙物质的溶解度为40g,则此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石器赢x
100%»28.6%*40%;故D不正确;
故选:D。
A、某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交于一点,此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升高而上升时,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的饱和溶液,在温度降低时会析出晶体而使溶
液中溶质减少;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的饱和溶液在降温时会因溶解度
增大而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的组成不变;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
x100%;
100g+溶解度
溶解度
D、根据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X100%,由该温度下的
100g+溶解度
溶解度可计算此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对于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可由此温度下的溶解度计算求得,即溶质
溶解度
质量分数=x100%.
100g+溶解度
13.【答案】B
【解析】解:A、NaCl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再过滤,能除去
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C1易溶于水,MnOz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
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2cO3和NaOH溶液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
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
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o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
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
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A、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
原子,如中子不显电性,故选项推理错误。
B、NaOH和Ca(0H)2等都能使酚酿溶液变红,但氢氧化铜难溶于水,不能使酚献溶液变
红,故选项推理错误。
C、在化学反应中,CO和出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CO和H2都具有还原性,故
选项推理正确。
D、盐通常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硝酸镂是由筱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
属于盐,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o
A、根据常见微观粒子的电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酚酰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在化学反应中,CO和乙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进行分析判断.
D、盐是由金属离子(或核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常见微观粒子的电性、一氧化碳与氢气的化学性质、
盐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C
【解析】解:A、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酸的量相同,金属过
量,故生成的氢气应该相等,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锌的质量多;故选项图象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溶
液的质量增加,故选项图象错误。
第14页,共20页
C、向含有盐酸的CaCk溶液中滴加Na2c。3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
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pH逐渐增大,稀盐酸消耗完,溶液显中性,
pH=7;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这一过程中pH=7;
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故选项图象正确。
D、稀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钢溶液,硫酸钠与氢氧化钦溶液反应
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钢沉淀,一开始就产生沉淀,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Co
A、根据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进行分析判断。
B、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
行分析判断。
C、向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
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稀盐酸消耗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D、稀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钢溶液,硫酸钠与氢氧化钢溶液反应
生成硫酸钢沉淀,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
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
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6.【答案】②元素糖类维生素D热塑
【解析】解:(1)纸和塑料属于有机材料;铁属于金属材料;图2中的“钠”指的是元
素;
故填:②;元素;
(2)该牛奶提供能量最多的营养素是糖类,其中含有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油脂;
该牛奶中缺乏的营养素是维生素;
故填:糖类;维生素;
(3)少年儿童每天摄取足量的钙,可避免患佝偻病;
故填:D:
(4)塑料袋装的牛奶用热封法密封,这种塑料是热塑性塑料;
故填:热塑。
(1)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2)根据食品中富含的营养素以及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来分析;
(3)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4)根据塑料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7.【答案】金属2Ga(OH)34三失去BDCACE
【解析】解:(1)由元素名称的偏旁“车”字可知,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
以x+8+18+3=31,x=2;该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
层的3个电子,所以其化合价为+3价,氢氧根显-1价,所以该元素的氢氧化物的化式
为Ga(0H)3;
故填:金属;2;Ga(OH)3;
(2)①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A〜E共有四种质子数,所以表示有四种元素;D是镁原
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所以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镁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
所以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3个电子;
故填:4;三;失去;
②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B和D表示的是原子;
故填:BD;
③在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C表示阳离子;
故填:C;
④ACE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
故填:ACE。
(1)根据元素的名称、原子的构成、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
(2)①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来分析;
②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来分析;
③根据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来分析;
④根据最外层有8个电子(氨除外)的结构属于稳定结构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Mr1。?
18.【答案】锥形瓶烧杯2KC103-^-2KCl+302fBDZn+H2SO4=ZnS04+
H2TDHb蒸储水暴沸③
【解析】解:(1)E为固液反应容器锥形瓶,F为盛取液体用的烧杯;
故答案为:锥形瓶;烧杯。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锦催化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
第16页,共20页
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KC1C>3,-2KCI+3O2T;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
热,因此需要A铁架台固定仪器,B酒精灯加热,D试管作为反应容器,J密封试管并
导出气体;
MnO2
故答案为:2KCI()3-^-2KCl+3。2T;BD。
(3)实验室利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书写化学
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Zn+H2s04=ZnS04+H2T;反应装置
为固液不加热发生装置,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则需要H,其上带有多孔塑
料片和弹簧夹,与D试管搭配组装发生装置,满足题目要求;而盐喝糊涂密度比空气大,
先在底部聚集,所以从短Db进气;
故答案为:Zn+H2S04=ZnSO4+H2T;DH;b。
(4)整套装置需要加热,且使用C烧瓶为发生容器,符合制备蒸储水的要求;为了避免
发生暴沸发生,需要增加沸石;
故答案为:蒸储水;暴沸。
(5)①氯化镂加热产生氯化氢,收集气体不纯,选项A不符合题意;
②碳酸氢镂加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收集气体不纯,选项B不符合题意;
③加热反应后生成的气体只有氨气,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③。
(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
(2)氯酸钾在二氧化铳催化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根据固体加热发生装置要求选择仪器;
(3)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实验仪
器;根据气体密度分析回答此题;
(4)根据组装装置特点分析回答此题;
(5)根据反应后气体组成分析回答此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9.【答案】CaCkCa(OH)2+2HCl=CaCl2+2H2OIV溶液不变红
色IHCaCO3+2HCI=CaCl2+H20+C02TACuO+2HC1=CuCl2+H20
【解析】解:(1)反应可能是一种物质完全反应,另一种物质有剩余:若氢氧化钙过量,
则含有氢氧化钙和氯化钙;若盐酸过量,则含有盐酸和氯化钙;也可能是恰好反应:只
有氯化钙;故填:CaCl2;
(2)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2HCl=
CaCl2+2H2O;可见氢氧化钙与氯化氢不能共存,所以猜想H肯能不正确;故填:
Ca(OH)2+2HC1=CaCl2+2H2O;IV;
(3)①因为酚献遇碱会变红色,而结论是猜想in不正确,即不含有氢氧化钙,故观察到
的现象是溶液不变红色;故填:溶液不变红色;
②再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里面加入适量CaC03,有气泡产生,则
证明剩余溶液中含有HC1,则猜想n成立,猜想I不成立;故填:I;n;
(4)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填:CaCO3+2HCl=CaCl2+
H20+C02T;
(5)因为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1显酸性,能用氧化铜来检验,如观察到黑色粉末
溶解,溶液变成蓝色,则证明猜想II成立;盐酸虽然能够和硝酸银反应产生沉淀,但由
于其中的氯化钙也能够和硝酸银产生相同的现象,不能选择;HC1不能和排在氢后面的
铜反应;氢氧化钠虽然与HC1反应,但是没有明显现象发生,无法检验;故填:A;
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答案为:CuO+2HCl=CUC12+H20.
(1)根据反应的程度进行猜想:一种物质完全反应、另一种物质有剩余,恰好反应;
(2)根据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3)①根据酚献遇碱变红来进行解答;
②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来进行解答:
(4)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5)根据盐酸的性质进行分析,但注意氯化钙中也含有氯离子.
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实验设计的能力.设计实验时,可以从反应后的产物和其
有关的性质着手;检验时要注意氯离子的干扰.
高温
20.【答案】CaOCa(OH)2caco3CaO+C02TNa2CO3+Ca(OH)2=CaCO3I
+2NaO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减压件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空调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音乐早教市场全面调研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中国融资租赁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2025年纺粘不织布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我国工程总承包领域研究文献综述
- 带显示指拨式霍尔转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中国中空塑料包装箱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4-2030)
- 2020-2025年中国降三高保健品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榆林锂电池材料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Illustrator设计教案(第一讲)课件
- 我国的双重国籍问题研究 边防管理专业
- 广东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
- 全电发票样式
- (完整)药剂学教案
- 提案改善课件全员版
-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冯至《江上》
- 铜陵油库重油罐区工艺设计
- 质量手册CCC认证完整
- DB51∕T 2767-2021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 反兴奋剂考试试题与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