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肾源性腺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肾源性腺瘤(na)是肾功能中罕见的肿瘤病变,其组织形态与肿瘤相似。当病理医生对该病没有警惕性,或者不熟悉该病的特点时,他们可能会被诊断为肿瘤。本文报道一组NA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合文献复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期加深对此病的认识。1材料和方法1.1阴道组织病理学检查例1男性,19岁,因左肾积水行膀胱镜检,术中见左输尿管开口旁一息肉样新生物,大小1.0cm×0.5cm×0.3cm。例2女性,34岁,1年前因右肾积水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术后肾积水改善不明显。此次因肾积水、输尿管全程扩张再次手术,术中见右输尿管下段呈局灶隆起病变,直径0.5cm。例3男性,46岁,因右肾及输尿管结石行取石术,术中见结石附着处管壁呈息肉样增生,0.3cm×0.2cm×0.1cm大小。例4男性,65岁,TURP术后3年,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20天,B超检查示膀胱充盈欠佳,内壁不光滑、增厚,见一弱回声团。膀胱镜检示侧壁有一包块,直径1.0cm,表面附坏死组织。例5男性,73岁,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术后4年,尿路刺激征伴血尿3个月,膀胱镜检见右侧壁近底部有一2.0cm×1.5cm×1.0cm大小新生物。病例随访24~60个月,未见复发。1.2片、he染色、光镜检查标本经常规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检查。免疫组化采用EnVision法,第一抗体购自SantaCruz(CA,USA)、福州迈新和北京中杉金桥公司。2结果2.1组织结构表现为小管周状基膜和嗜酸性物质组成的原因,可分为3个步骤镜下见病变呈息肉状或乳头状,部分区域可见表面被覆尿路上皮,偶见鳞状化生(图1);病变主体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构成的小管状、囊状、乳头状结构(图2、3),部分小管周可见基膜。小管大小和形状不规则,可见分支,小管分布不规则,部分成簇;亦可见单个含有细胞内腔的细胞或印戒样细胞;部分管腔内含嗜酸性物质。细胞为立方状或扁平状,部分呈“鞋钉”样(图2~5);胞质嗜酸性或含空泡,核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染色较深,核分裂难以查见。间质伴慢性炎细胞浸润,偶见浅表坏死、肉芽组织增生2.2amacr、ema、ki-双ema、ema、p504s增生上皮细胞表达PAX2(核)(图6)、CK7(图7)、AMACR/P504S(图8)、EMA(图9),Ki-67增殖指数<2%(图10);不表达p63、CD10、CD31、PSA。3讨论3.1na的病因及上皮细胞来源Davis于1949年报道“膀胱错构瘤”,其形态即为现在的NA。后来Friedman等提出“腺瘤样瘤”和“NA”,后一名称沿用至今。文献报道亦曾用过“不成熟尿路上皮化生”、“腺瘤样化生”、“腺瘤样瘤”、“肾源性化生”等名称。国内仅见个别病例报道。NA的病因尚不清楚。早年一些学者认为其起源于残留的中胚层上皮,属发育异常。近年更多资料显示NA可能是尿路上皮在泌尿道手术、结石、创伤、感染及肾移植、腔镜检查、治疗和放疗等因素刺激下发生的化生和增生病变。一些学者认为其可能是尿路手术等因素导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种植。Marzal等采用X和Y染色体的FISH分析一组29例肾移植患者发生的46个NA病例,结果显示在移植肾来自异性供肾者的病例中,NA的染色体型与供肾者染色体型一致,而非受肾者的染色体型;抗肾小管抗原(aquaporin1、PAX2)免疫组化分析、凝集素(peanutagglutinin等)组织化学分析亦均支持NA中的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上皮细胞,而非来自尿路上皮细胞。本组报道5例中3例曾有过泌尿系统手术史,1例为肾结石患者,也提示NA的发生与上述因素有关。3.2输注na的病例分析NA最常发生于膀胱(约80%),其次为尿道(15%);输尿管(5%)和肾盂少见,迄今文献报道输尿管NA仅20余例。本组病例中有2例发生在输尿管。NA患者年龄分布广泛(3周~83岁),多见于成年男性,在儿童则较好发于女性。临床症状有无痛性血尿、夜尿和尿路刺激症等,也有无症状者。NA的影像学检查可表现为息肉状病变,缺乏特异性改变。3.3增生剂对立地条件的表现眼观:病变多呈乳头状、息肉状,约60%的NA直径<1cm,但约有10%的病例直径>4cm。常为单发,但亦可多发。NA的诊断需由组织学检查确定。镜下病变主要位于黏膜内,由增生上皮细胞形成小管(最常见)、小管囊性、乳头状结构等,偶呈实体结构或伴有梭形细胞的纤维黏液样病变。增生的小管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或呈囊性扩张,管腔内可有嗜酸或嗜碱性分泌物,管周可有基膜包绕。小管乳头状结构可有分支。增生细胞呈单层立方状、柱状或扁平状,胞质弱嗜酸性或含空泡。可见特征性的“鞋钉”样细胞,核较大,染色较深,位于细胞顶端。有时增生小管仅由一两个细胞构成,胞核因被挤压至胞体一侧,形似印戒细胞。增生细胞的核有轻度异型性,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间质可见慢性炎细胞浸润。3.4pax阳性的表达大多数NA表达CK7、HCK、EMA等上皮标记,部分NA表达AMACR;不表达p63、PSA、CD31、CD10等;Ki-67增殖指数一般<5%。近年来文献报道PAX2在NA的表达有特征性,甚至提出可通过尿脱落细胞PAX2阳性诊断NA。最近研究显示PAX家族另一成员PAX8在NA中表达而在前列腺癌中不表达,也可作为鉴别诊断指标之一。3.5na与脏器癌的鉴别易与NA混淆的良性病变有腺性/囊性膀胱炎、肠上皮化生、脐尿管残余、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上述形态学和免疫标记有助于鉴别。2000年Cheng等提出“不典型肾源性腺瘤”(atypicalnephrogenicadenoma,ANA),与NA的区别在于胞核增大,核深染,染色质增粗,核仁明显增大,但认为其仍属良性病变。临床病理上最重要的是NA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包括腺癌(特别是透明细胞腺癌)、尿路上皮癌和前列腺腺癌。与腺癌的鉴别主要依靠形态学特征。腺癌细胞异型性较明显,可见实性生长区,可发生肌层侵犯。伴有黏液样变的所谓“纤维黏液样型NA”,需要注意与黏液腺癌鉴别。透明细胞腺癌多见于中老年女性,肿瘤体积较大,镜下核异型性或多形性明显,核大深染,核分裂易见。PAX2在NA的表达率(89%)较高,而在透明细胞腺癌较低(29%~32%);透明细胞腺癌的Ki-67增殖指数(10%~80%)明显高于NA(0~5%)。膀胱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carcinoma,UC),特别是伴有腺分化者或巢状亚型需与NA鉴别。UC细胞呈巢团状生长,可浸润至深层,胞核具异型性,核分裂较易见。与NA不同,UC细胞常弥漫表达p63,Ki-67增殖指数较高,但一般不表达PAX2。[分化好的前列腺腺癌可与NA混淆,尤其当NA位于尿道前列腺部时。常用于诊断前列腺腺癌的标志物AMACR亦可表达于NA,而发生在前列腺尿道部的NA,其表达率更高,故不能依靠AMACR的表达来区别前列腺腺癌和NA,需结合PSA和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SAP计划策略总结模版
- 出生婴幼儿的日常护理
-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道教文化与养生智慧》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地图学与遥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师范大学《环境医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泰语发音和对话实践(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省咸阳市陕科大重点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下学期中考模拟卷(一)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2025年高三生物试题质量检测试题(二)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八五普法教育课件
- 陕西省西安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四)数学试题含解析
- 2019温泉小镇规划方案
- 《宫颈癌的健康教育》课件
- 村医基药培训课件
- 城镇燃气安全管理培训课件
- 园区能源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合集
- 三踝骨折护理查房课件
- 疤痕妊娠的护理查房
- 小学语法专项-be动词练习(含答案)
- 招标代理服务应急预案
- 霞浦县沙江水闸除险加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 区块链原理与实践- 课件 第10章以太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