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的观察及护理_第1页
体温的观察及护理_第2页
体温的观察及护理_第3页
体温的观察及护理_第4页
体温的观察及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联合大学教案教学部门:护理与康复学院教研室:根底护理教研室教师:敏专业技术职称:助教课程名称:护理学根底授课学期:2011~2012学年秋季学期教案首页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护理学根底英文名称Thebaseofnursing课程说明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简介:"护理学根底"是护理学的核心专业根底课程,是、外、妇、儿等专科护理的根底。其容包括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根本知识、根本理论、根本技能。学时数:理论78学时,实践66学时。课程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应用护理学根底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满足护理效劳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使其处于恢复、维持、促进安康的最正确身心状态;同时通过教学活动和临床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建立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学生日后的护理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开展奠定坚实的知识与技能根底,重点培养学生关爱和照顾病人的综合能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方面,主要进展理论学习,采用双向互动教学模式,如问题式教学法,情景-病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验教学方面,一是通过临床见习与实习,稳固课堂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二是实施实验室全天开放式教学,使学生从反复的实验和锻炼中得到提高。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过程中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2.教师应具创新意识,将教材容与最新研究进展相结合,引导学生探索和思考。3.备课时,教师需熟悉相关医学根底课、专业根底课及专业必修主干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护理学导论、临床护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教学中做到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拓展,理论和实践严密结合。4.教师需深入研究教学法和运用有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理论课采用“互动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选用1.小寒,尚少梅.根底护理学.第四版.:人民卫生,2006.82.建民,邢凤梅.护理学根底技术操作常规.:人民卫生,2009.1参考书籍与常用网地址教师参考:1.安丽.护理学根底.双语版.:人民卫生,20062.殷磊.护理学根底.第三版.:人民卫生,20013.白继荣.护理学根底.: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74.修霞.护理学根底.第2版,:大学医学,20015.景钦华,安秋月.护理学根底.:清华大学,2006.86.护理学根底操作技术VCD系列教学片.:人民卫生音像7.建民,长香.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方圆电子音像.2006.12学生参考:1.专业书籍:景钦华,安秋月.护理学根底.:清华大学,2006.82.专业期刊:中华护理杂志有关1../kejian/jiao*./hl*./jpkc教案正文授课章节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第一节体温的观察与护理授课对象2009级护理专业本科层次授课时数80min授课时间第4教学周周二授课地点9阶梯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见习〔〕其它〔〕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1.掌握体温的正常值,熟悉其生理变化。2.掌握异常体温的观察和护理,体温的测量和记录方法。3.了解体温的产生及调节。能力目标:1.能够识别生体温的异常变化。2.能熟练进展体温的测量。3.能够对高热患者进展护理。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体温正常和异常的判断及异常的护理,体温的测量方法。教学难点:对体温异常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综合应用讲授法、视频播放、图片、导入法、病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体温的测量方法及判断--讲授法+图片+视频;体温异常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讲授法+病例法。教材与教具教材:尚少梅,代亚丽.护理学根底.第3版.:大学医学,2008.7教具:课件、多媒体设备专业词汇体温:bodytemperature稽留热:constantfever发烧:fever弛热:remittentfever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r不规则热:irregular教学容与时间分配引言局部:复习上次课容,病例导入本次课容,介绍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5分钟根本局部:第一节体温的观察与护理65分钟一、体温的产生及调节〈7分钟〉二、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8分钟〉三、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30分钟〉四、体温的测量方法〈20分钟〉完毕局部:总结本次课容及教学的重难点。10分钟【思考题】高热患者的护理措施?【作业题】1.病人王*,男,32岁,持续发热一周,体温持续在39.0~40.0℃,以发热待查于今晨8am入院,入院时体温39.8℃,脉搏112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120/80mmHg,神志清楚,面色潮红,口唇干裂,食欲不振。9am给予退热剂后,降至38.8℃2.预习下次课容:血压、呼吸的观察与护理。教案附页〔讲授概要与教学过程设计〕授课容目的教法时间注解第十六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引言局部复习上次课容,提问学生何谓生命体征?生命体征(vitalsigns)包括体温T(temperature),脉搏P(pulse),呼吸R(respiration),血压Bp(bloodpressure),简写TPRBp。它是机体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状态的可靠指标。病例导入本次课容,介绍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案例】患者王*,男性,30岁。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突然体温升高达40.5℃,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无汗,口唇枯燥,呼吸、脉搏增快,请问:〔1〕此时患者发热的程度及处于发热过程的哪个时期以?〔2〕如何给患者降温?〔3〕1小时候该患者大汗淋漓,体温35.5℃,脉搏细速,四肢湿冷,针对患者此时状况应该采取哪些护理措施?根底局部第一节体温的观察与护理一、体温的产生及调节体温〔bodytemperature〕:又称体核温度〔coretemperature〕,是指身体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特点:稳定;较皮肤温度高。皮肤温度〔shelltemperature〕:又称体表温度。特点:稳定性差,易受环境温度和衣着影响;低于体核温度。〔一〕机体的产热与散热1.产热过程安静时:脏活动时:骨骼肌2.散热途径: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二〕体温的调节1.温度调节器2.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前部:散热中枢后部:产热中枢3.体温调节过程调定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系统〕----受控系统〔1〕产热装置〔骨骼肌活动或甲状腺和肾上腺髓质分泌活动使激素分泌增加〕〔2〕散热装置〔交感神经控制皮肤血管和汗腺分泌〕---深部温度〔受控对象〕---体温外环境因素〔如运动、气温、湿度、风速等〕---深部体温干扰---温度感受器---反响于调定点〔如此循环〕。二、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一〕正常体温口腔:36.3-37.2肛温:36.5-37.7℃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部的温度。注: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9/5+32〔二〕生理变化:一般不超过0.5-11.昼夜差异:2~6时最低,13~18时最高2.年龄: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青、壮年3.性别:女性>男性4.肌肉活动5.药物:麻醉药6.进食、药物、环境温度等三、异常体温的观察及护理〔一〕体温过高〔hyperthermia〕1.定义:又称发热〔fever〕是指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并超过正常围。2.临床分级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程度划分为:低热37.5-37.9中等热38.0-38.9高热39.0-40.9超高热41.0℃3.发热过程及表现:〔1〕体温上升期致热原使PO/AH的热敏神经元兴奋性下降,调定点上移,由37变成39℃,使冷敏神经元兴奋,引起散热减少,产热增多反响,出现皮肤收缩,皮肤温度下降而畏寒,寒战等。1〕特点:产热>散热。2〕表现:皮肤苍白、枯燥无汗、畏寒、寒战。3〕方式:骤升:体温突然升高,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疟疾等。渐升:体温逐渐上升,见于伤寒等。〔2〕高热持续期当体温升到39度的调定点,热敏神经元才兴奋,在39水平保持产热与散热的平衡。1〕特点: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平衡。2〕表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口唇枯燥、呼吸脉搏加快、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全身不适、软弱无力。〔3〕退热期当致热源被去除,调定点回降至37度,此时37度体温就会使热敏神经元兴奋,使产热抑制,散热加强而出现血管扩,出汗等表现。加强护理,防止虚脱,休克。1〕特点:散热>产热。2〕表现:大量出汗、皮肤湿冷。4.常见热型〔fevertype〕〔1〕稽留热〔continuedfever〕体温持续在39-40℃数天或数周24h波动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2〕驰热〔remittentfever〕高温在39℃以上24h波动围超过1℃最低T仍高于正常见于:败血症、化脓性感染、风湿热〔3〕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r〕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有规律地反复出现高温在39℃以上数小时或几天低温在正常围或以下数小时或几天见于:疟疾等〔4〕不规则热〔irregularfever〕发热无规律持续时间不定5.护理措施1.降低体温:采取药物和物理降温〔1〕物理:较好的是物理降温:局部和全身冷疗。局部冷疗法采用冷毛巾、冰袋、化学制冷袋,通过热传导方式散热;全身冷疗可采用酒精、温水浴、冷盐水灌肠。T>39℃冰敷T>39.5℃〔2〕药物:柴胡、消炎痛栓剂通过机体的蒸发散热而降温,注意药物剂量,尤其是对年老体弱及心血管疾病者防止出现虚脱或休克现象。◆实施降温措施30min后应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和交接班。2.加强病情观察〔1〕生命体征:定时测体温,一般每日4次,高热时每4h测温1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1或2次。〔2〕有无伴随病症:寒战、淋巴结、肝脾肿大等〔3〕发热原因及诱因有无解除。〔4〕治疗效果:比拟治疗前后及实验室检查结果。〔5〕饮水量、饮食量、尿量、体重。3.补充营养和水分〔1〕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2〕多饮水,3000ml/天,大量出汗适当补充糖盐水,促进毒素和代产物排出。4.促进患者舒适〔1〕休息,减少消耗,高热者卧床休息。〔2〕口腔护理:发热者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膜枯燥,抵抗力差,易出现口腔感染。应在晨起、餐后、睡前协助漱口。保持口腔清洁。〔3〕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枯燥;长期高热者协助更换体位,防压疮、肺炎等并发症发生。5.心理护理〔1〕体温上升期:满足患者需要。〔2〕高热持续期:处理患者要求。〔3〕退热期:满足患者舒适的心理。〔二〕体温过低〔hypothermia〕1.定义:体温低于正常围称体温过低。假设体温低于35℃称为体温不升。常见于早产儿、重度营养不良及极度衰竭的病人。体温过低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常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2.原因:〔1〕散热过多〔2〕产热过少〔3〕体温调节中枢受损3.分期:轻度32—35中度30—32重度<30℃致死温度23—254.临床表现发抖、血压降低、心跳呼吸减慢、皮肤苍白冰冷、躁动不安、嗜睡、意识障碍、甚至出现昏迷。5.护理措施〔1〕环境温度:维持室温22~24℃。〔2〕保暖措施:提高机体体温。〔3〕加强监测:观察生命体征。〔4〕病因治疗:去除病因。〔5〕积极宣教:教会患者防止导致体温过低的因素。四、体温的测量方法〔一〕测量工具〔1〕水银体温计〔2〕电子体温计〔3〕感温胶片〔4〕可弃式体温计〔5〕红外体温监测仪〔二〕玻璃体温计的消毒与校对〔三〕体温测量的方法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况、影响因素等2.方案3.实施:不同部位测量体温的方法及考前须知测口温:舌下热窝测腋温:腋窝测肛温:肛门4.读表记录完毕局部1.课堂小练习2.总结本节课容,强调重难点3.布置作业及思考题,预习提示复习引入新容了解熟悉掌握熟悉掌握掌握熟悉掌握熟悉掌握熟悉掌握讲授法导入式启发式讲授法图片举例法讲授法图片举例法讲授法讲授法图片举例法讲授法讲授法讲授法图片举例法讲授法图片举例法讲授法讲授法讲授法图片讲授法视频5min65min8min8min2min2min7min5min7min7min8min12min10min案例导入本次课容,引发学生思考。从生命体征的涵义去强调本章容在护理操作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通过测量体表温度来间接反响体核温度启发性提问一:体温是怎样形成的?启发性提问二:体温是怎样调节的?举例:临床确定排卵日期、绝经妇女体温变化。掌握体温过高的概念让学生明白该分级是以口温为例的,如果一个患者测的是腋温则要进展相应的换算结合图片及典型病例讲解,并让学生讨论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互动:同学通过平时感冒的感受讲解分级结合大家平时的经历,描述体温过高的感受?结合体温调节机制讲解。结合不同热型图及不同热型常见疾病讲解稽留热:弛热:间歇热:重点讲解物理降温常用的方法体温过低的围及护理上应观察的容结合图片讲解不同类型的体温计,视频播放体温计的消毒与检视重点:结合图片和视频讲解不同测温部位的选择,测量时间及考前须知教案附页教学参考资料教师参考:1.安丽.护理学根底.双语版.:人民卫生,20062.殷磊.护理学根底.第三版.:人民卫生,20013.白继荣.护理学根底.: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74.修霞.护理学根底.第2版,:大学医学,20015.安丽,石琴.新编护理学根底.:高等教育,19996.景钦华,安秋月.护理学根底.:清华大学,2006.87.护理学根底操作技术VCD系列教学片.人民卫生.人民卫生音像〔12光盘23集〕8.建民,长香.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方圆电子音像.2006.12学生参考:专业书籍:景钦华,安秋月.护理学根底.:清华大学,2006.8专业期刊:中华护理杂志有关1../kejian/jiao*./h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