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流年梁祝故事传播的审美价值_第1页
千年流年梁祝故事传播的审美价值_第2页
千年流年梁祝故事传播的审美价值_第3页
千年流年梁祝故事传播的审美价值_第4页
千年流年梁祝故事传播的审美价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年流年梁祝故事传播的审美价值

梁山伯和朱英台(以下简称“高粱”)是中国古代的四大传说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民间传说。在民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被誉为千年绝唱。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以及《梁山伯新歌》等等均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为背景创作。这个故事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内蕴深刻而丰富,并形成与传播独特的文化审美价值。因此,研究梁祝文化具有保存、传播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一、梁启曹“女”文化传播“男女”的审美价值“梁祝”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传播中逐渐形成中国古代独特的“女扮男装”文化,彰显出中华民族时代追求男女平等的审美价值。(一)女性传统形象的塑造“女扮男装”是中国古代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最典型的南有祝英台扮装求学,北有花木兰代父从军。容肇祖先生在给钱南扬编的《祝英台故事集》所写序言中,就野史遗闻、笔记小说等资料,考证出女子扮男子做官的有7种,扮男子从军的有两种,扮男子得终身伴侣的有三种,共得十二例其中除了一两种明言是小说,大都言之有据,认为信史。祝英台传统形象中温婉的外表,古代男子“求知”的渴望,对爱情矢志不渝的信念无疑让她在总女性中脱颖而出。而祝英台的形象塑造大多是通过她女扮男装的过程中实现的。男女平等是封建社会不宜大声讨论的话题,但是“男尊女卑”,“女子不登大雅之堂”的现象早已根植男女老少的思想之中。多数女子大部分时间留在家相夫教子,绣花抚琴,很少有抛头露面的机会。中国传统文化“重德轻才”的倾向十分明显,“男人有德便是才,妇人无才便是德”,这种意识在社会上已经深深植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题材。蔡瑛、李清照等一大批女性皆因打破伦理纲常的束缚,大胆追求爱情。但是由于当时的伦理的枷锁而受到父母的威逼,亲友的蔑视,以及社会舆论的谴责,倘若在今天,我们也许会为她们高唱一首自由的恋歌,可是在几千年以前的昨天,她们男扮女装是与命运抗争的最佳选择。王宁邦、张婷婷在《论梁祝戏曲中的女权主义精神》一文中将这种情况总结为“加强了社会上女性才德相妨的观念,恶性循环,不仅使人们普遍相信这种观念,也使妇女产生罪疚心理,许多人受尽折磨,却自甘以才貌者而认命。”(二)男性群体对其命运的认同自从进入父系氏族时期,女性便逐渐失去在母系氏族时期尊贵的地位,宗法制社会中,她们服从男性。在社会分工上,男性可以从军,女性只能独守闺阁、相夫教子而不能登大雅之堂,她们是家庭、职业和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孔子春秋时设馆授徒,有弟子三千,未闻有谁是女学生。传说中出过一些女才子,从过师,也是凤毛麟角,红颜薄命,更都没有走出闺房。她们极少有受教育从而走进社会的机会,中国女子正式受学校教育,仅只百年的历史。1919年在“五四”运动的冲击下,北京大学才开女禁,收了9个女旁听生,次年北京女子高师成立,女性才得与男性同样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可见整个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与封锁。即使如此,许多女性像许穆夫人、上官婉儿、谢道蕴、李清照等等,她们虽没进过学堂,但执着于男女平等观念,依靠家学传承,自学成才,表现出不亚于男性的非凡成就。在爱情婚姻上,她们更是缺乏自主权,对自身命运的选择是无能为力。一些女性对自己在社会角色在心理和意识上普遍认同,“她们甘愿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社会派定的角色锁定自己而丧失自己的文化性别和精神性别。”男权社会给她们的机会不多,但是这并不说明她们都是服从社会秩序的安排,她们是机会的创造者,许多女性大胆追求男女平等的权利,如梁祝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在外表形式上表现的是内心的一种不服命运的反抗。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游学,是中国古代“男女平等”主体观念的觉醒。同时它也是一种对传统的背弃,这种背弃对祝英台来说是很有价值的。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有机会让她与闺房外的异性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且撞出了爱的火花,让她体味到了平等自由的可贵。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女扮男装”文化是女权的呼唤,是男女平等审美价值的彰显。二、梁启曹“蝴蝶”文化传播“婚姻自我提升”的审美价值梁祝故事的广为流传,传播中不仅形成独特的“女扮男装”文化,而且形成“蝴蝶文化”,传播中华民族时代追求婚姻自由的审美价值。(一)中国古代社会中的蝶是理想的一谈梁祝故事中,梁山伯为情而死,祝英台也跳进梁山伯的坟墓化为蝴蝶,翩翩起舞,比翼双飞,象征“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真挚而又美好的爱情,形成中国古代特有的“蝴蝶”文化现象。“梁祝化蝶”,是人自身潜在欲求的体现,是冲破婚姻枷锁的生命力,爱情诚可贵,精神价更高。从而“在更深层次上能够与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审美心理,最终形成梁祝悲剧的审美文化心理”。在中国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蝴蝶是美好有灵性的。蝴蝶被尊为“花月之神”,人们把它喻为“会飞的花朵”、“春天的使者”、“爱情的象征”,据清姚元之《竹叶亭杂记》卷八记载:“太常寺有仙蝶,褐衣色,一稍大,一稍小。有一翅微缺,人以老道称之。偶见飞来,或出手祝之曰:老道,我辈欲得见颜色,请少住。蝶即飞落手中。若人有戏之之意,祝之不住也。德文庄公官太宗伯兼管太常甚久,蝶常往来于院中。文庄殁后,蝶忽来殡前旋饶,意若来吊,依依不置,良久乃去。盖文庄生平公正,足以感之。然亦见蝶之通灵也。”可见人们对蝴蝶喜爱与景仰之情。蝴蝶也是中国文人吟诵的意象,中国古代歌咏蝴蝶的诗词有成千上万首。著名的有:李商隐的“孤蝶小徘徊,翩拟粉翅开,并应伤皎洁,频近雪中来”;杜甫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欧阳修的“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曾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过,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苑,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沈天孙的“飞随芳树霞衣好,倦宿琪花粉梦香,似与名蕤分艳色,不堪清露湿秋裳”等等,形成了中国古代灿烂的蝴蝶文化。(二)着意普遍性的爱情婚姻。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是采集性文化后分祝英台为争取自由,追求幸福,敢于以死抗争。“我与他在世不能夫妻配,死后也要同坟台”,死后化为比翼双飞的蝴蝶。学者谭正璧、谭寻认为“梁祝”故事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它没有将悲剧作为故事的结尾,而是别开生面地用“化蝶”来再现人生的价值,来表现对崇高爱情的一种精神的升华。从中所透露出的向往自主婚姻的呐喊。(p22)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里的主角像祝英台、白素贞、孟姜女、七仙女等往往都是女性。她们的心里不存在什么“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之类束缚“,梁祝”故事中大胆地追求自由的爱情婚姻表现得尤为突出。祝英台与梁山伯死后双双化为蝴蝶,昭示着爱情的悲壮之举最终化生死相恋的愿望。正如马克思说:“当旧制度有史以来第一次相信而且也应当相信自己存在的合理性的时候,它的历史就是悲剧性的。[”7]在男权宗法社会时空中,女性对男性的追求一直被看作“树缠藤”、“岸靠船”的女性下贱之举,而祝英台这种打破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叛逆精神,是对男权社会的有力挣脱与颠覆。祝英台以死对不公平的命运激烈抗争,她对爱情的大胆炽烈不仅会让女性落泪,而且还赢得了男性的同情,祝英台是不朽的,梁祝戏曲也是不朽的,彰显了“婚姻自由”的审美价值。三、拱门文化传播的完美审美价值梁祝故事的广为流传,传播中不仅形成“蝴蝶文化”而且还形成了独特的“大团圆”文化,彰显出中华民族时代追求圆满的审美价值。(一)“月圆”大团圆的叙事模式“梁祝”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化为翩翩起舞的美丽蝴蝶,这种“大团圆”结局,是中国古代民间故事文学中一种常见传统的结构模式,也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这些故事中往往“善胜恶、好胜坏、美胜丑,男的中状元、荣登榜首、加官晋爵、封妻荫子,女的则诰封命妇、夫妻团聚,而坏人必遭彻底恶报,明正典刑、玉帝严办、冥王用刑,不一而足。”所谓“团圆”的涵义有吉祥如意、圆满美好等多种解读,是中国古代人们普遍存在的人生哲学。从“日”、“月”两个汉字的起源来看,“日”、“月”均是象形字。“日”字是个圆的形状,就像太阳一样;“月”字是半圆形状,就像月亮。月亮从圆到缺,从缺再到圆,因此,“日”、“月”是团圆的象征,“月圆圆缺”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与启迪。道教中的“太极图”,由两个动态却封闭的黑白相间的半旋转运动组合成的“圆”,黑白两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断转化,神秘莫测,其妙无穷。“天体至圆,万物做到极精妙者,无有不圆。”有学者认为,“圆”不仅被看作是“天道”,而且被认为是“远而不穷”的神力,对圆的敬重也就是对天的崇拜,可见圆的魅力是多么伟大。从古至今,甚至现在,我国许多传统节日都贯穿着“团圆”的文化理念,像中秋节、除夕夜以及元宵节等。在除夕夜有吃“团圆饭”的习俗;在元宵节有吃“汤圆”的习俗,中秋节有“月饼(有的成为团圆饼)”。亲人们不远千里之外,都要回家“团聚”,即使2008年南方的大雪也挡不住回家团圆之路。这种团圆观念渗透着我们民族的道德情感、宗法伦理、审美文化。并且代代相传,“大团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深深地根植于中国古代民族文化的土壤。我国传统的民间故事传说往往都有“大团圆”结局,即使是悲剧性故事,也采取“大团圆”叙事模式,悲剧难以确定为悲剧,因为都有一个大团圆的喜剧的结尾。如《七仙女》中,七仙女和董永虽然妻离子散,但是每年的农历7月7日,她们夫妻在“七夕”鹊桥相会———“大团圆”美好结局。《白蛇传》中白娘子终于在儿子中状元之后,将雷峰塔拜倒得以夫妻团圆;还有孟姜女哭倒长城,见到了她日夜思念的心上人万喜良。陈麻在《中国心理偏失:圆满崇拜》一文中总结说,《白蛇传》与《七仙女与董永》中这种爱情之花结出了硕果:白蛇和七仙女都生出了后代,在人间留下了香火,通过后人之口让这种爱情传说得以绵亘千古。对这种大团圆叙事模式,朱光潜先生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中国剧作家最爱写的是名誉和爱情……剧中的主人公十有八九是上京赶考的书生,金榜题名时中了状元,然后是做大官,衣锦还乡,与相爱很久的美人终成眷属,或者主人公遭受冤屈,被有权势的奸逆迫害,受尽折磨,但终于因为某位钦差或清官大老爷的公正,或由于他本人得宠而能够报仇雪恨,戏剧情境当然常常穿插不幸事件,但结尾总是大团圆,不管主人公处于多么悲惨的境地,你尽可放心,结尾一定是皆大欢喜”。(p287)(二)梁启曹“大团圆”的历史文化传播和“完美”的审美价值梁祝故事蕴涵中华民族传统“圆满”审美价值诉求,表现为:乐观精神,心理补偿,圆形思维等因素。乐观主义精神中国贯穿大团圆文化的文学作品中的乐观主义精神,总是表现出欢乐的色彩,即使苦难和死亡等悲剧主题时,也总是有一个圆满的结尾。这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中华民族对苦难现实的一种超越,并不像西方古典悲剧那样彻底的悲伤,主人公或者全部死亡。强调命运的不可抗拒性。所以王国维认为“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和而小着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p12)艺术的教育功能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团圆”结局是一种“心理补偿”的审美习惯,传播的理想主义审美价值。郑传寅先生说人们在欣赏悲剧文学时“不仅是要听故事,更希冀获得一种精神满足,需要从舞台上求得法律的公正,情感的自由和正义的胜利”,郑传寅还认为:观众和读者都希望文学的艺术能带给他们感官的享受,精神的满足,能够表现他们深信不疑却难以企及的良心和公道,当他们看到舞台上的一切都按其善良的愿望结束后,便感到了莫大的满足和欣慰。他们在艺术的熏陶下产生一种错觉,暂时忘记了现实的丑陋的面庞,认为永恒正义的力量总在人间,任何人都摆脱不了善的奖赏,罪的惩罚。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大团圆结局正是使正义和自由获得了形式上的胜利,同时强烈的反抗力量对伦理道德产生了巨大冲击,又使观众的感情产生净化,体现出道德之美,心灵之美,符合观众内心的期望,绘制出当时百姓心目中理想社会的美丽图景,侧面体现出人民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民间故事悲剧中的人性表达关于“因果报应”,我们理解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即好人得到好的结局,恶人得到坏的结局。这也是一种“大团圆”结局。所谓“善者哀其死,恶者怒其生”,表达人们内心对正义、公平、平等的诉求。民间故事悲剧中,代表正义的一方总会经历过程很多曲折的,艰辛历程甚至死亡,但结尾一定会取得胜利。王国维说“又吾国之文学,以挟乐天的精神故,往往说诗歌的正义,善人必令其终,而恶人必受其罚,此亦吾国戏剧小说之特质也”。(p12)读者或者观众由于不同的情感体验,随着故事的演变而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审美过程是读者获得圆满的心理感受的过程。正义总是战胜邪恶,最终取得胜利。“圆形思维”传统的模式艺术是思维、艺术感知力和艺术创造力集体作用的产物,其结构模式与其说是思想品质的真实展现,不如说是艺术思维的再现。无论是圆形思维方式还是中华民族物我合一的思想都很自然地影响了崇尚圆满与尚圆习俗的文化追求。“大团圆”叙事模式作为一种艺术结构模式,与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模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中华民族“圆形思维”方式来自于“中和思维”方式。古代人崇拜自然、赋予自然以灵性,社会、人生往往与自然相联系,有天人感应一说,这种天人物相互影响,互相制约。这种生灭法则的灵通自觉和圆形运行机制,具有极大的“市场价值”,渗透于生活的各个细节,沉积成中华民族的群体潜意识。人们对自然怀有恭敬之心,想通过自身的努力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追求一种完美的整体性的体现。天人合一,生命轮回的思想包含着人和自然万物相互包容的一体性,而不把字宙看作是人之外的对立物或者是敌对面,所以往往在艺术追求上不注重极端的对抗和冲突,而追求圆形思维下的艺术创作。也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