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实验一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重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重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成果: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DNA
甲基绿
绿色
RNA
吡啰红
红色
实验二
物质鉴定
还原糖
+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
肪
+
苏丹III
~橘黄色
脂
肪
+
苏丹IV~
红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紫色反映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用: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环节: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办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成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映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因此没有发生反映。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用: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环节:
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出的酒精)
↓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环节: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什么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足。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办法?混合的目的?为什么要现混现用?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次序为:
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6)花生种子切片为什么要薄?
只有很薄的切片,才干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含糊,其因素普通是什么?
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
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与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如何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某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实验三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靠近无色。
取材
制片
低倍观察
高倍观察
考点提示:
(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由于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而菠菜叶由诸多层细胞构成。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什么要稍带些叶肉?
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普通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如何加紧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
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
叶脉附近的细胞。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如何的?
仍为顺时针。
(6)与否普通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
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
视野应适宜调暗某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
(8)在强光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
叶绿体的受光面积较小有一面面对光源。
实验四
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一.实验目的:
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原色观察)和线粒体的形态分布。
二.实验原理:
叶绿体的识别根据: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
线粒体识别根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能够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三.实验材料:
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取这些材料的因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晰,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因此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
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由于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四.办法环节:
步
骤
注
意
问
题
分
析
1.制片。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小叶,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制片和镜检时,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
否则细胞或叶绿体失水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
2.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
3.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4.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在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液→用牙签取碎屑→盖盖玻片
5.观察线粒体
蓝绿色的是线粒体,细胞质靠近无色。
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
答:不是。呈椭球体形的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能够运动,这种运动能随时变化椭球体的方向,使叶绿体既能接受较多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效有什么关系?
答: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都有助于接受光照,完毕光合作用。如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变化方向。又如叶子上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下面的多,这能够接受更多的光照。
实验四
观察有丝分裂
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
2、环节:(一)洋葱根尖的培养
(二)装片的制作
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
解离:
药液: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
:
1混合液).
时间:
3~5min
.目的:
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分离开来.
2.
漂洗:
用清水漂洗约10min.
目的:
洗去药液,避免解离过分,并有助于染色.
3.
染色:
用质量浓度为0.01g
/
mL或0.02g
/
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
5min
目的:
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
4.
制片:
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
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
目的:
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助于观察.
(三)观察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其中,处在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考点提示:
(1)培养根尖时,为什么要经常换水?
增加水中的氧气,避免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
应选用旧洋葱,由于新洋葱尚在休眠,不易生根。
(3)为什么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什么?
由于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上午10时到下午2时;由于此时细胞分裂活跃。
(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什么要再加一块载玻片?
解离是为了使细胞互相分离开来,压片是为了使细胞互相分散开来;再加一块载玻片是为了受力均匀,避免盖玻片被压破。
(5)若所观察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因素是什么?
压片时用力过大。
(6)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替代吗?
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替代。
(window.cproArray=window.cproArray||[]).push({id:"u3054369"});(7)为什么要漂洗?
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8)细胞中染色最深的构造是什么?
染色最深的构造是染色质或染色体。
(9)若所观察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因素是什么?
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
(10)为什么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能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么?
由于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在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由于高倍镜所观察的实际范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
(11)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
间期;由于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12)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
不能,由于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
(1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
不能,由于洋葱表皮细胞普通不分裂。
(14)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因素是什么?
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在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
实验五
比较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1)为什么要选新鲜的肝脏?
由于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减少。
(2)该实验中所用试管应选较粗的还是较细的?为什么?
应选用较粗的,由于在较细的试管中容易形成大量的气泡,而影响卫生香的复燃。
(3)为什么要选动物的肝脏组织来做实验,其它动植物的组织的研磨液能替代吗?
由于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含量较丰富;其它动植物组织也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因此能够替代。
(4)相似质量的块状肝脏和肝脏研磨液,哪一种催化效果好?为什么?
研磨液效果好;由于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
(5)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下个吸管?为什么?
不可共用,避免过氧化氢酶与氯化铁混合,而影响实验效果。
实验六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分离色素
2、环节:
(1)提取色素
研磨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
(4)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5)观察和统计:
成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
(1)对叶片的规定?为什么要去掉叶柄和粗的时脉?
绿色、最佳是深绿色。由于叶柄和叶脉中所含色素极少。
(2)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对实验有何影响?
为了使研磨充足。不加二氧化硅,会使滤液和色素带的颜色变浅。
(3)丙酮的作用?它可用什么来替代?用水能替代吗?
溶解色素。它可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来替代,但不能用水来替代,由于色素不溶于水。
(4)碳酸钙的作用?不加碳酸钙对实验有何影响?
保护色素,避免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不加碳酸钙,滤液会变成黄绿色或褐色。
(5)研磨为什么要快速?要充足?过滤时为什么用布不用滤纸?
研磨快速,是为了避免丙酮大量挥发;只有充足研磨,才干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来。色素不能通过滤纸,但能通过尼龙布。
(6)滤纸条为什么要剪去两角?
避免两侧层析液扩散过快。
(7)为什么不能用钢笔或圆珠笔画线?
由于钢笔水或圆珠笔油中含有其它色素,会影响色素的分离成果。
(8)
滤液细线为什么要直?为什么要重画几次?
避免色素带的重叠;增加色素量,使色素带的颜色更深某些。
(9)
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到层析液?
避免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
(10)滤纸条上色素为什么会分离?
由于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它们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
(11)色素带最宽的是什么色素?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比什么色素大某些?
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它的溶解度比叶绿素b大某些。
(12)滤纸条上互相间距最大的是哪两种色素?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13)色素带最窄的是第几条色素带?为什么?
第一条色素带,由于胡萝卜素在叶绿体的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少。
实验七
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原色观察)
1、条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活细胞,大液泡
2、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3、环节: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盖玻片一侧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液泡由大到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盖玻片一侧滴清水,
另一侧用吸水(window.cproArray=window.cproArray||[]).push({id:"u3054371"});1、斐林试剂:
甲液:0,1g/ml的NaOH溶液;
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
作用:检测还原糖。
2、双缩脲试剂
A液:0,1g/ml的NaOH溶液;
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作用:检测蛋白质。
3、苏丹Ⅲ:检测脂肪。
4、碘液:检测淀粉。
5、甲基绿;检测DNA
6、毗罗红:检测RNA
8、0,1g/ml
KNO3溶液
作用:用于植物质壁分离实验。
9、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作用:检测酒精。
10、无水乙醇或丙酮:
作用:提取色素
11、汽油
作用:做层析液分离色素。
12、解离液
15%HCl和15%酒精
13、0,01g/ml或0,02g/ml龙胆紫或醋酸洋红试剂
作用:染染色体
14、70%酒精
作用:医用消毒。
15、卡诺氏液
95%酒精和32%冰醋酸混合。
16、二苯胺
作用:鉴定DNA
17、班氏糖定性试剂
作用:鉴定葡萄糖
18、碳酸钙
作用:保护色素。
19、秋水仙素
作用:解决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也可诱导基因突变。
20、氯化钙。
作用:增强细菌细胞壁通透性,用于基因工程。
21、NaOH溶液
作用:吸取二氧化碳或变化溶液PH
22、Ca(OH)2溶液。
作用:用于鉴定二氧化碳。
23、NaHCO3溶液。
作用:提供二氧化碳。
酒精的作用
(一)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
1.1作用:洗去浮色。
1.2原理:苏丹Ⅲ是弱酸性染料,易溶于体积分数为50%酒精。
1.3使用:
脂肪的鉴定实验。在该实验中,用苏丹Ⅲ对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在薄片上滴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能够洗去被染玻片标本上的苏丹Ⅲ染液浮色。
(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
2.1作用:
①解离;
②析出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
2.2原理:
①解离原理: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能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别离开来;
②析出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的原理:DNA不溶于酒精,特别是体积分数为95%的冷冻酒精,而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溶解于酒精。
2.3使用
①察看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
②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②体积分数95%的酒精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解离。
(三)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
3.1作用:消毒杀菌。
3.2原理:
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能够顺利地渗入到细菌体内,吸取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变性凝结而得到功用,以达成消毒杀菌的目的。高于体积分数为75%浓度的酒精与细菌接触时,就能够使得菌体外表快速凝结,构成一层薄膜,制止了酒精持续向菌体外部浸透,待到适事先机,薄膜内的细胞能够将薄膜突破而重新复生。在此高浓度下,酒精快速凝结蛋白质的作用往往随着其浓度减少而加强,因而,其消毒杀菌的效果也就越差。若酒精的浓度低于75%,也因不能顺利地渗入到细菌体内而彻底杀死细菌。如果运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既能使构成细菌的蛋白质凝结,又不能构成薄膜,这样,酒精可持续向外部浸透,从而达成较好的消毒效果。值得留心的是,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的杀菌才干不是相对很强,它对芽孢就不起作用。
3.3使用:
学习微生物的哺育技术。在接种开端时,待用肥皂将双手洗干净后,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棉球擦拭双手,然后在停止接种操作。
(四)无水酒精
4.1作用:提取色素。
4.2原理:
叶绿体中的多个色素均是无机物,能溶解在无机溶剂中,各色素在无水酒精中的溶解度较大,且酒精无毒,方便操作。
4.3使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别离。
(五)工业酒精(普通是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
5.1使用:
此处涉及各类必需加热的实验,如生物组织中复原糖的鉴定、比拟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学习微生物哺育的根本技术、本身固氮菌的别离等实验。
注: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映,变成灰绿色。
19世纪30年代
德国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构造的基本单位。
19世纪末
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构成的
1959年
罗伯特森提出生物膜的模型,全部生物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模型)
1972年
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20世纪80年代
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含有生物催化功效
1880年
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发现好氧细菌是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
1771年
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能够更新空气。
1779年
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干成功,植物只有绿叶才干更新污浊的空气,但不理解植物吸取和释放的终究是什么
1845年
德国梅耶,提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864年
德国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1880年
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场合
1939年
美国鲁宾和卡门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20世纪40年代
美国卡尔文用小球藻做实验,14C标记CO2追踪,探明CO2中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卡尔文循环
1958年
美国斯图尔德,取胡萝卜韧皮部的一部分细胞,放入植物激素、无机盐等物质的培养液中培养,这些细胞旺盛地分裂和生长,形成细胞团块——根、茎、叶——植株
19世纪中期
孟德尔,提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他被世人公证为“遗传学之父”。
19
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细胞形成过程,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即等位基因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体的分离非常相似
英国科学家摩尔根运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18世纪
英国道尔顿,第一种发现色盲也是第一种被发现的色盲患者
1928年
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已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
1944年
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是说DNA是遗传物质
1952年
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遗传物质是DNA,
1953年
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构造模型。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l9世纪(1859年)
达尔文,在其《物种来源》一书中.提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内环境的恒定重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1857年他提出动物生活需要两个环境——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和整个有机体生活的外环境。
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①稳态的概念: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②提出稳态持机制的典型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多个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宗贸易居间人使用到的居间协议
- 代客理财亏损赔偿协议书
- 商铺物业管理服务协议书二零二五年
- 个人分款协议书
- 房屋院落租赁合同范例
- 食品安全经营管理制度
- 邮政公司卫生管理制度
- 驻地酒店人员管理制度
- 食堂社会人员管理制度
- 门诊妇科器械管理制度
- 2024年贵阳市贵安新区招聘中小学雇员教师笔试真题
- 计算机一级选择题真题(含答案)
- 环保管家合同范例
- 《家用电器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000字(论文)
- 土地用途管制政策考核试卷
- (DB45T 2228.1-2020)《公路养护预算编制办法及定额 第1部分:公路养护工程预算编制办法及定额》
- 材料的性能与规划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 国家安全教育高教-第六章坚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 韦莱韬悦-东方明珠新媒体集团一体化职位职级体系方案-2018
- 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分析
- 常见职业病危害和预防基础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