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疾病课件_第1页
营养与疾病课件_第2页
营养与疾病课件_第3页
营养与疾病课件_第4页
营养与疾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营养与疾病营养与动脉硬化营养与高血压营养与糖尿病营养与肥胖症营养与癌养营与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1、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管壁变厚、失去弹性、管腔缩小1)在中等及大动脉血管内膜和中层形成的脂肪斑块,这些斑块主要由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构成2)可发生在冠状动脉、脑动脉、股动脉、髂动脉3)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动脉瘤、外周血管病4)危险因素家族史、年龄、肥胖、缺乏体力活动、吸烟营养与膳食因素极为重要一、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6.适当多吃保护性食品(大蒜等)+少饮酒5.饮食宜清淡、少盐(<6g)4.充足的膳食纤维(尤可溶性)+Vit3.多吃植物性Pro,少吃甜食2.限制Fat和Chol(300mg)1.控制总E摄入+适当运动动脉粥样硬化预防膳食调整和控制原则保持理想体重2、膳食调整和控制原则*二、营养与高血压高血压:是指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等腰三角形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可能由多种发病因素和复杂的发病机制所致。1、营养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①盐(氯化钠):摄入多发病率高②钾盐:膳食钾有降低血压的作用③钙:摄入不足可使血压升高④镁:研究较少,一般认为低镁与血压升高有关⑤肥胖:肥胖和高血压呈明显的正相关⑥脂类: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和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有利于降低血压⑦蛋白质:某些氨基酸与血压有关系⑧碳水化合物:简单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蔗糖和果糖,可升高血压⑨酒精:饮酒和血压呈“J”型关系2、高血压营养防治:①控制体重:②改善饮食结构:Ⅰ限盐:正常人每天摄盐量在5g以内,高血压患者的摄入量应在1.5~3.0gⅡ增加钾的摄入:含钾高的食物:新鲜绿色叶菜、豆类和根茎类、香蕉、杏、梅Ⅲ增加钙的摄入:含钾钙高的食物:牛奶、豆类Ⅳ保持良好的脂肪酸比例Ⅴ增加优质蛋白③限制饮酒:高血压患者应限制酒量在25g/d以下,必要时完全戒酒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中医称为消渴症目前尚不能根治,需积极预防和控制营养与膳食因素对预防、控制DM极为重要三、营养与糖尿病1、患病率2、危险因素(1)饮食因素超过理想体重50%者较体重正常者发病率

高约12倍遗传因素(2)生理病理因素(3)社会环境因素(4)DM是有遗传倾向的疾病机制尚不明确

适应学说是其中之一3、营养治疗原则**是各种DM最基本的治疗方法,须长期坚持1)合理控制总热能2)选用高分子碳水化合物3)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4)控制脂肪的摄入5)选用优质Pro尤其是伴有肝、肾疾患时6)减少酒和钠盐的摄入7)提供丰富的Vit、无机盐8)食物多样DM常用食物分为①谷薯类(包括含淀粉多的豆类)②蔬菜③水果④大豆⑤奶⑥瘦肉(含鱼虾)⑦蛋⑧油脂(包括硬果类)每天都应吃到这八类每类中选1-3种每餐要有供能、优质Pro、保护性食物9)合理进餐制度定时、定量3-6餐/d,餐次、热能分配饮食、血糖、活动情况决定早餐食欲好、空腹血糖正常、上午活动量大时可↑热能比例早、中、晚三餐热能比例各1/3或1/5-2/5-2/5等11)急重症病人饮食应在医师严密监视下进行10)防止低血糖发生降糖药(尤其是速效、短效、药效峰值高或胰岛素)过量、饮食过少、活动增多、饮酒低血糖四、营养与肥胖四营养-肥胖1、肥胖定义/诊断*1、肥胖定义正常成年男子Fat占体重约15%,女子占22%如男子>25%,女子>35%

肥胖肥胖(obesity)是Fat的过量储存脂肪细胞数量增多或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全身脂肪组织块增大与其它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需与肌肉发达个体区分

2、诊断方法常用人体测量法、物理测量法、化学测量法人体测量法较常用人体测量法包括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肢体的围度、皮褶厚度等参数的测量常用身高标准体重法、皮褶厚度、体质指数(BMI)三种方法(1)身高标准体重法WHO极力推荐,文献中最常见身高标准体重法计算及用于肥胖时的判定标准肥胖度(%)=实际体重(kg)-

身高标准体重(kg)×100%身高标准体重(kg)

判断标准

肥胖度10%≤超重<20%20%≤轻度肥胖<30%30%≤中度肥胖<50%50%≤重度肥胖身高标准体重附录表BMI=体重(kg)[身高(m)]2(2)体质指数(BMI)国外认为更能反映体脂↑的百分含量主要用于衡量肥胖程度,不一定适于评价发育水平

消瘦:<18.5正常体重:18-25

超重:25-30轻度肥胖:>30中度肥胖:>35重度肥胖:>40少年儿童标准体重标准体重法标准体重=年龄x2+8Kg(7-16岁)轻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20%-30% 中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40%-50%重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50%以上BMI法年龄

正常

超重

轻度肥胖

中度肥胖

重度肥胖

低于6岁

15-1818-2020-2222-2525-6-11岁

16-`919-2121-2323-2727-BMI=体重(kg)[身高(m)]2年龄

BMI值体重指数kg/m23、机制*/影响*/分类

内因*3、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1)内因有遗传倾向与人类肥胖有关的基因突变有20余种主要有神经肽Y、黑色素皮质激素、瘦素、解偶连蛋白等外因*(2)外因*①社会因素②饮食因素③行为心理因素4分类

4、分类3.单纯性肥胖2.继发性肥胖1.遗传性肥胖5、肥胖对健康的危害(1)对儿童的危害①心血管系统②呼吸系统③内分泌、免疫系统④体力、智力、生长发育(2)对成年人的危害①死亡率↑

BMI=40死亡率>30②高血压发病率↑血管阻力↑心脏负担↑③糖尿病(DM)发病率↑④胆囊疾病↑⑤极度肥胖肺功能异常⑥内分泌和其它代谢常发生异常5对成人危害6、肥胖的预防与治疗原则*易发现,难治疗多数是由于外部环境因素所致,应重视预防6、肥胖预防治疗*①控制总热能摄入量成人控制在3347kJ(800kcal)-4184kJ(1000kcal)左右控制三大热能营养素的生热比

Pro25%Fat10%CHO65%

一日三餐食物总量<500g

可吃纤维含量高的食物防止饥饿感改掉不良饮食习惯必须长期坚持②运动长期低强度的运动(如散步)与高强度运动一样有效选择适合的、简便易行的运动方式+饮食疗法必须长期坚持③药物中医、西医药物④非药物疗法⑤健康教育、心理治疗非常重要,但往往容易被忽视控制体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五、营养与肿瘤食物是人类联系外界环境最直接、最经常、最大量的物质,也是机体内环境及代谢的物质基础存在保护机体的营养素和抗癌成分,也可能存在致癌物或其前体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既有重要的保护作用,也有重要的病因性作用在大量的各种环境因素中,目前公认至少有35%的癌症与饮食有关因此,研究膳食、营养与肿瘤的关系在探讨肿瘤的病因、寻找肿瘤防治措施方面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1、食物中的致癌因素①N-亚硝基化合物②黄曲霉毒素③多环芳族化合物④杂环胺类⑤农药⑥其他: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2、常见的营养相关性癌症:①食管癌②胃癌③肝癌④结肠、直肠癌⑤乳腺癌⑥其他3、饮食建议:根据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和美国癌症研究会(AICR)专家小组提出的14条膳食建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997年4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1997年4月)以及其它疾病预防的需要综合为以下的预防癌症膳食建议1)食物多样化,粮谷类为主2)维持适宜体重3)保持体力活动4)多吃蔬菜、水果5)以植物性食物为主6)不提倡饮酒7)限制动物性食品的摄入8)限制高脂食物的摄入9)限盐10)防霉11)防腐12)限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13)注意食物加工方法14)营养补充剂的选用4、常见致癌食物:①腌制食品:咸鱼产生的二甲基亚硝酸盐,在体内可以转化为致癌物质二甲基亚硝酸胺。咸蛋、咸菜等同样含有致癌物质,应尽量少吃。②烧烤食物:烤牛肉、烤鸭、烤羊肉、烤鹅、烤乳猪、烤羊肉串等,因含有强致癌物不宜多吃。③熏制食品:如熏肉、熏肝、熏鱼、熏蛋、熏豆腐干等含苯并芘致癌物,常食易患食道癌和胃癌。

④油炸食品:煎炸过焦后,产生致癌物质多环芳烃。咖啡烧焦后,苯并芘会增加20倍。油煎饼、臭豆腐、煎炸芋角、油条等,因多数是使用重复多次的油,高温下会产生致癌物。⑤霉变物质:米、麦、豆、玉米、花生等食品易受潮霉变,被霉菌污染后会产生致癌毒草素——黄曲霉菌素。⑥隔夜熟白菜和酸菜:会产生亚硝酸盐,在体内会转化为亚硝酸胺致癌物质。⑦槟榔:嚼食槟榔是引起口腔癌的一个因素。⑧反复烧开的水:反复烧开的水含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生成致癌的亚硝酸胺。5、防癌食物可分为8大类①洋葱类:大蒜、洋葱、韭菜、芦笋、青葱等;②十字花科:花椰菜、甘蓝菜、芥菜、萝卜等;化妆品成份可能引发乳腺癌③坚果和种子:核桃、松子、开心果、芝麻、杏仁、胡桃、瓜子等;④谷类:玉米、燕麦、米、小麦等;⑤荚豆类:黄豆、青豆、豌豆等;

⑥水果:柳橙、橘子、苹果、哈密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