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综合试卷(九)(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1年高考历史综合试卷(九)(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1年高考历史综合试卷(九)(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1年高考历史综合试卷(九)(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1年高考历史综合试卷(九)(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考历史综合试卷(九)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1.战国初期,李悝在魏国为相,他将无功而食禄者称为“淫民”,主张“夺淫民之禄,

以来四方之士”。李悝此举()

A.终结了分封制度B.体现了“民本”思想

C.顺应了时代潮流D.强化了“尚武”理念

2.如图为出土的秦汉时期铁制农具数量统计示意图。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铁制农具制作工艺高超B.铁业官营制度的时代进步性

C.农耕文明获得长足发展D.大一统局面促使铁农具产生

3.824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所作序中写道:“牛童走马之口无不

道其诗,至于缮写模勒,炫卖于市井。”由此可以推知,唐朝中后期()

A.科技发展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B.儒家“重义轻利”观念受到了冲击

C.文学界的浮夸之风悄然兴起

D.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4,明朝中后期,不少官僚士大夫觉得,建功立业的理想已经破灭,只有献媚和倾轧才

能迅速提高自己的权力地位,取得功名富贵。导致这一认识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士大夫阶层信仰缺失B.君主专制高度强化

C.拜金主义思潮的兴起D.人才选拔机制僵化

5.据记载,1903年民主革命家胡汉民任教的广西梧州中学允许学生可以在岁时年节

“披洋衣揖孔孟”。这一现象反映了()

A.生活方式出现了西化的倾向B.“断发易服”现象蔓延至内地

C.革命人士对传统习俗的妥协D.近代西方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6.如表反映了清末民初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这一时

期思想界()

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反侵略逐渐成为共识B.对西方的学习不断深入

C.盛行崇洋媚外的风气D.提倡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7.1939年初,日军制定“治安肃正计划”,实行“囚笼政策”,不时对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这反映出()

A.国共两党合作抗战引起日军恐慌

B.蒋介石集团对日军的威胁已全面解除

C.抗日战争由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复杂

8.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

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由此

诞生。这一举措()

A.带有冒进的错误思想倾向

B.有利于不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认识到“知识经济”的重要

D.契合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9.梭伦改革后,穷人作为陪审员来参政,后来证明非常重要,绝大多数争执最后都要

经过这些陪审员来解决,包括高级官吏判决的案件。这一现象有助于()

A.实现城邦长治久安B.确保司法公平公正

C.改善民众经济状况D.保障公民政治权利

10.英国历史学家奥黛指出:“16、17世纪的西欧社会,见证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从封建制度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平信徒在宗教生活中自主地位的提高。”其意

在强调()

A.西欧国家逐渐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宗教改革推动社会层面变化

C.西欧具备了向近代化转型的必要条件

D.启蒙思想在西欧的广泛传播

第2页,共12页

11.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成立后,开始实行成年男子普选制,帝国议会通过全

国普选产生,它与联邦议院并立存在。这表明,当时德国()

A.议会无权制约皇帝B.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C.公民积极参与政治D.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12.如表为20世纪末全球500强跨国公司总部地点分布表。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

原因是()

国家/集团总部数量国家/集团总部数量

美国179瑞士11

欧盟1431I'lE]10

日本107澳大利亚7

加拿大12巴西3

韩国12其他11

A.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B.两极格局造成的诸多弊端

C.发达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政策D.发展中国家发展后劲不足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末清初天主教耶稣会来华传教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与中国基督教史上的大

事。其中,利玛窦(1552-1610年)又是耶稣会在华逐渐摸索并形成较为有效的传

教策略的关键人物,其传教策略的关键就是积极自觉地适应中国的社会、文化与政

治态势,向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传教。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明末清初由天主教耶

稣会充当中介的中西文化交流可谓成果丰硕,不仅输入了当时西方的宗教与人文思

想、西洋科技,还助推了东学西渐,为18世纪的启蒙运动提供了丰富的充满自然

理性精神的思想资源,例如,启蒙大师伏尔泰赋诗礼赞孔子为真理的解释者,称中

国的宗教是理性的宗教。

-摘编自孙尚扬《基督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材料二1月8日至9日,中国

驻光州总领事表示,领区各孔子学院(课堂)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在推广汉语教

学、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深受当地民众欢迎,是一张亮丽

的中国名片,也是韩国民众了解中国的窗口。他期待,新的一年,领区孔子学院(课

堂)能够在培养和激发学员和学生对中国语言及文化兴趣方面有新的举措,为促进

领区韩国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谊做出新的

更大贡献。

-据中国侨网2020年1月14日电《中国驻光州总领馆举办领区孔子学院工作交流

会议》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耶稣会来华传教的社会背景及策略。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学院深受海外民众欢迎的原因。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末清初耶稣会来华传教和当前孔子学院在海外

发展产生的共同历史价值。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子夜》是作家茅盾于1932年间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以民族资产阶级

吴蔚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为线索,反映了1931年左右中

国的社会环境。

小说梗概如下:

20世纪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各种矛盾缠绕在一起。民族资本家吴药甫对当时中

国的工业充满了信心,他热心于发展家乡双桥镇的实业,并打算以双桥镇为基地建

筑起他的“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的“双桥王国”。期间,他与美帝国主

义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代理人赵伯韬进行斗争,有时他根本不把赵伯韬放在眼里,

要和他决一高低,但当他在金融市场失败后,且得知赵伯韬有美国老板撑腰时,却

又表现得“再也振作不起来”,甚至产生了“有条件投降”的想法。最终,由于合

股人杜竹斋的倒戈相向,吴菰甫发展民族工业的勃勃雄心破灭。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中

国某一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

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第4页,共12页

15.材料况钟(1383-1443年),于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年)出任苏州知府。当时,

苏州豪强污吏相互勾结利用,百姓赋税繁重。况钟上任后不久,便将罪大恶极的数

人处以死刑,并训斥那些贪虐庸懦的官吏。免除烦扰苛细的赋税,建立济家仓,赈

济灾民,还率领苏州民众疏浚河道,兴修水利。针对前任知府讼案“累年莫决,囚

多死于淹禁”状况,着手处理。不到一年,“勘部过轻重囚一千一百二十余名”。

他还重视学校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兴学礼士,苏人至今育之”。1439年,况钟

任苏州知府已九年,应当升迁。苏州八万人民上书挽留,要求况钟再次回苏州,明

英宗下诏进况钟食正三品俸禄,仍留任知府。

-据【清】张廷玉《明史•况钟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况钟治理苏州的主要举措。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况钟具有的优秀品质。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材料中李悝的变法措施并没有结束分封制度;

B.材料现象体现不出“民本”思想;

C.李悝在魏国为相,他将无功而食禄者称为“淫民”,主张“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

士”,实际上是要打破世袭官制,这一措施顺应了当时社会变革的要求;

D.强化“尚武”理念材料体现不出来。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要求学生结合春秋战国时代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春秋战国时代的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2.【答案】C

【解析】依据图示信息可知,秦汉时期各种铁制农具数量和种类较多,这有利于促进农

业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

图示信息只是体现了秦汉时期各种铁制农具数量和种类较多,无法得出制作工艺高超,

故A项错误。

铁业官营制度开始实行是在汉武帝时期,而且从图示信息也不能得出,故B项错误。

铁农具产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故D项错误。

故选:Co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图示信息,从秦汉时期各种铁制

农具数量和种类较多可以分析得出这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本题考查秦汉时期铁农具的特点及其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

的能力。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缮写模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技术为雕版印刷术,再根据“牛

童走马之口无不道其诗”“炫卖于市井”,可知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故A

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关于儒家观念受到冲击、文学界的浮夸之风悄然兴起的信息,故排除B项和

第6页,共12页

C项;

材料中白居易的诗不属于世俗文化,故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雕版印刷术和唐诗,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作答时考生要紧扣材料关键词,并结合所学中关于雕版印刷术和唐诗的相关知识来分析

本题。

本题考查雕版印刷术和唐诗,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

力。雕版印刷术和唐诗属于考试重点内容,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

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4.【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官僚官僚士大夫自由发挥的空间

不断减少,于是出现题干中的相关现象,故B正确。

A说法片面,排除。

CD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明朝君主专制演进的影响。依据材料“不少官僚士大夫觉得,建功立业的理想

己经破灭”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演进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

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5.【答案】A

【解析】A.根据“学生可以在岁时年节’披洋衣揖孔孟'”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生活方式

出现了西化的倾向,故正确:

B.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断发易服”现象,故排除;

C.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革命人士的妥协,故排除;

D.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民主思想,故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侧重于考查的是生活的西化。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生活的西化,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6.【答案】B

【解析】依据表格内容可知,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实现自强,郑观应主张振兴商务

以自强,章太炎主张以革命的方式推动社会发展,梁启超认为要想实现共和必须解放国

民的思想,由此可以看出学习西方经历了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反映了对西方的学习不

断深入,故B项正确;

表格信息反映的是学习西方内容的不断深化,不能得出反侵略逐渐成为共识,故A项错

误;

材料中的思想主张不是崇洋媚外的风气,故C项错误;

表格中李鸿章和郑观应的思想没有体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表格,结合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

过程分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过程特征,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

能力。

7.【答案】D

【解析】A.材料中日军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针对中共,并不是对国共合作抗战引起的恐慌;

B.材料中日均的措施是打击中共力量,不是打击国民党蒋介石集团;

C.1938年抗战就进入了相持阶段;

D.1939年日军加紧了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使得中共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抗战形势。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抗日战争的特点,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属性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8.【答案】B

【解析】A.本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题干中涉及的是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建设,未体现

出冒进的思想,故排除;

第8页,共12页

B.根据“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再结合时间是“1985年”,

所以体现出了神话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故正确;

C.“知识经济”主要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故排除;

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提出的时间是1988年9月,故排除。

故选:Bo

本题考查的是经济体制改革,侧重于考查的是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本题考查的是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9.【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梭伦改革时推行的陪审员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作用,使得

雅典包括穷人在内的普通公民都成为了“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表明雅典的平民也

被赋予了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故D正确;

A材料未体现,排除;

BC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梭伦改革,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穷人作为陪审员来参政,后来证明非常重要,

绝大多数争执最后都要经过这些陪审员来解决,包括高级官吏判决的案件”。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梭伦改革,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C

【解析】“从封建制度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平信徒在宗教生活中自主地位的提高”

说明西欧具备了向近代化转型的必要条件,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o

本题考查欧洲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从封建制度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平信

徒在宗教生活中自主地位的提高”。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欧洲宗教改革,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

11.【答案】B

【解析】“实行成年男子普选制,帝国议会通过全国普选产生”表明当时德国具有一定

的民主色彩,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实行成年男子普选制,帝

国议会通过全国普选产生”。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A

【解析】题干显示,发达国家主宰全球经济化,体现出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不合理,故

A正确。

B说法片面,排除。

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D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Ao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主要原因。

本题考查20世纪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

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难度适中。

13.【答案】【小题1】社会背景:宗教改革;新航路的开辟;教会积极鼓励人们到东

方传播天主教。策略: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天主教教义相融合;结交有较高社会政治地位

的士大夫阶层,争取支持。

【小题2】原因: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

外经济文化交往增多;中外政府的大力支持。

【小题3】历史价值: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有助于人们的相互了解;增进不同

文化之间的交汇融合与借鉴互惠。

第10页,共12页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明末清初耶稣会来华传教的社会背景及策略。第一小问主

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入手;第二小问主要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

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的是孔子学院深受海外民众欢迎的原因。主要从中国的国力的提升、中

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政府的支持的角度入手回答问题。

(3)本题考查的是明末清初耶稣会来华传教和当前孔子学院在海外发展产生的共同历

史价值。主要从文化的交流、融合和中外相互了解的角度入手回答问题。

本题考查了中西方文化交流,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14.【答案】本题属于开放性题,依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各种矛盾缠

绕在一起。民族资本家吴菰甫对当时中国的工业充满了信心”提取情节,从这一情节

可以看出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的历史现象,结合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进行概述和评价;也可以依据材料“他与美帝国

主义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代理人赵伯韬进行斗争,有时他根本不把赵伯韬放在眼里,要

和他决一高低,但当他在金融市场失败后,且得知赵伯韬有美国老板撑腰时,却又表现

得'再也振作不起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