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姜堰区2022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1页
泰州市姜堰区2022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2页
泰州市姜堰区2022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3页
泰州市姜堰区2022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4页
泰州市姜堰区2022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泰州市姜堰区2022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许多书籍的背后,都是一段经典历史的演yì,都是一段陈niàng古今的佳话。从书中,我们可以透过一段段文字感知古今中外,见证大事要事,也可以透过一段段文字触动生活脉bó,感受岁月更迭和社会变迁的澎湃气息。书,既是人类成长进步的阶梯,又是解读世间万物的窗口。庚子年初,一场突然袭来的疫情蔓延至祖国大江南北,又恰逢农历新年,国人热热闹闹【甲】市场熙熙攘攘的光景被迫按下“暂停键【乙】开启了“宅”家生活的新模式。病毒只是隔离了人们的空间距离,却永远阻挡不了时代向前的脚步。我们时刻关注媒体信息,在阅读中读懂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培育自强不息的坚rèn品格,激发中华民族的自豪之情。书就像时代演进的见证者、传递正能量的传声筒。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甲】,【乙】,” B.【甲】、【乙】”,C.【甲】、【乙】,” D.【甲】,【乙】”,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籍”“触动”“澎湃”“只是”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B.“古今中外”“见证大事”“社会变迁”“时刻关注”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C.“书就像时代演进的见证者、传递正能量的传声筒。”这句话的主干是“书像见证者、传声筒”。D.“书,既是人类成长进步的阶梯,又是解读世间万物的窗口。”这句话是表递进关系的复句。答案:1.绎酿搏韧2.B3.D4.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①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锦鳞游泳。③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⑤面对仕途的曲折,人生的坎坷,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____,____”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____,_____”表现出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答案:①.千里共婵娟②.沙鸥翔集③.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④.天与云与山与水⑤.长风破浪会有时⑥.直挂云帆济沧海⑦.沉舟侧畔千帆过⑧.病树前头万木春5.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育才学校团委准备在九年级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发布通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演讲活动定于10月20日下午2:00在本校报告厅举行,团委书记拟写了一则通知,在内容和格式上有三处不当,请一一指出。通知九年级各班同学:为发扬和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历史责任感,学校团委将于10月20日下午2:00举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演讲活动,请各班级选手认真准备,积极参加。此致敬礼育才学校团委2021年10月18日【寻找楷模】中国古代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九年级(1)班班委会举行“对对联,寻楷模”活动,请你将对联补充完整。上联:祖逖______,张扬少年意气;下联:稼轩挑灯看剑,_______。【致敬英雄】今年九月,我市驰援南京、扬州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胜利归来。疫情之下,这些英雄逆向而行,他们的选择令我们感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至少引用一句古诗文,50字左右)答案:①.“发扬和继承”语序颠倒,应改为“继承和发扬”②.缺少具体地点,在“举行”前加上“本校报告厅”③.发布通知无需用“此致敬礼”,可删除④.上联:祖逖闻鸡起舞,张扬少年意气⑤.下联:稼轩挑灯看剑,抒发爱国情怀⑥.示例:叔叔阿姨,你们好!欢迎你们胜利归来,在同胞危难之际,你们逆行而上,是你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真情高尚的品质让人们获得了温情,看到了希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要学习你们勇敢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刻苦学习,自强不息,也做一个像你们一样胸怀祖国、心有大爱的人。二、阅读理解(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阅读唐代诗人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①宿别》,完成题目。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注】①韩绅,诗人的朋友。②翻:同“反”,反而。③共传:互相举杯。(1)这是首惜别诗,却从上次的分别说起,首联中的“_______”(时间)、“_______”(空间),两个词突出二人分别之久、相见之难。(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颔联两句,尤其是“疑”字最为传神,请你结合诗句揣摩“疑”字的妙处。(3)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答案:(1)①.几度②.江海/山川(2)“疑”字表达出诗人与友人久别相逢后,感觉不真实,反而怀疑是梦境心理状态,说明思念心切,此次相会不易。(3)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由眼前的相聚,想象到明朝的离别,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恋恋不舍之情。(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瞻①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③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④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注】①子瞻:苏轼。②陂陁:pōtuó,倾斜不平貌。③浮图:佛教高塔。④乱流:横渡江湖。7.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迁于齐安②庐于江上③武昌诸山④依山临壑8.与例句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好客而喜游A.临溪而渔(《醉翁亭记》)B.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D.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9.用“/”给下面文字断句。(断两处)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10.翻译下列句子。(1)穷山之深,力极而息。(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11.选文中的子瞻在九曲亭,《醉翁亭记》中的欧阳修在醉翁亭,他们享受了哪些共同的乐趣?答案:7.(被)贬谪;盖房,建房,搭房;众,各;面对8.C9.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10.(1)一直走到深山尽头,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才停下歇息。(2)(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11.①山水之乐;②饮酒之乐;③与民同乐。(三)名著阅读。12.下面有关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A.《藤野先生》一文中“清国留学生”是中国人,对祖国的前途漠不关心,而藤野先生是日本人,却热望把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这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B.《西游记》中的白骨精先后变成美女、老妇、老翁来哄骗唐僧,但都被孙悟空识破。C.《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而努力工作,但历经三起三落,而妻子小福子的死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宣告了他与命运的抗争的失败结局。D.老舍的创作喜欢用北京的口语、俗语、儿化音,这些京韵京腔展现了北京风情,也使得全书语言呈现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特点。E.尼摩船长是英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中的主人公,他看似冷酷无情,愤世嫉俗;却又是个有博爱之心的勇士。答案:CE13.在1983版的《西游记》电视剧里,编剧将红孩儿对孙悟空的称呼进行了改编,这一改被称为“神来之笔”,你觉得“神”在何处?原著第四十二回节选:行者将身一幌,藏在那菩萨的神光影里。这妖精见没了行者。走近前,睁圆眼,对菩萨道:“你是孙行者请来的救兵么?”菩萨也不答应。1983版电视剧改编成:你是猴子派来的救兵吗?答案:两个称呼的意思完全不同。原著中,两人交战多次后,红孩儿知道孙悟空的本领确实了得,对孙悟空从最初的蔑视变成了尊重,因此称呼是中性的“孙行者”;83版电视剧中改编成“猴子”则充满了不屑与蔑视,人物的嚣张气焰更盛。14.阅读名著《艾青诗选》中的选篇《鱼化石》,按要求回答问题。①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②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③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探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④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⑤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⑥凝视着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训: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⑦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1)恰当的语气能更好地与诗人的心声合拍。在朗读这首诗的①④两个小节时各用什么语气恰当?(2)请你从诗中找出鱼和鱼化石之间最本质的不同。(3)鱼的经历变化,给人们怎样的启示?答案:(1)①语气轻松、活泼、欢快,④语调变得哀婉、低沉、深沉。(2)鱼是自由的,有生命的;而鱼化石则是失去自由、没有生命的。(3)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四)阅读袁跃兴的《如果杜甫有手机》,完成下面小题。①前段时间,有几位学者探讨人文与科技的关系,其中一位抛出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杜甫有手机,他的经典诗作起码少写四分之一。”②这位先生列举了许多实例,论证这一结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以及20多首思念李白的名篇等等,杜甫许多的哀思和惆怅,都是因地理阻隔而上升为精神上的文字表达。倘若他有了手机,有了视频通话、语音连线呢?想来感情倒是第一时间抒发了,却无法催生出如此多金句。③这个文化假设很是有趣,但折射的问题却很难让人一笑了之。互联网时代,即时社交遍地开花,沟通交流一键可达,但这种高效究竟是激活了更多灵感火花、促进不同群体彼此理解,还是令人失去了审视内心情感、打磨细腻文字的耐心?恐怕诸君心中都难免打个问号。【甲】以此反观现如今的文学生态,未来的人们要打捞今天的文辞篇章,是不是只能去翻查旧手机上的聊天记录、朋友圈截屏?④“技术流”已成为当下的时髦主题,各行各业似乎都在追风口。可人文价值呢?淹没在科技概念、视频图片中,存在感愈来愈弱。诗歌荒腔走板,被嘲为“键盘一回车,便成了一行诗”;电影追风技术,大场面、大制作比比皆是,但观照世相、反思生活的佳作难觅。【乙】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说:“语言是心灵里生长的东西。”我们的现实却是,高科技制造语言,网络制造流行语。无怪乎有人评价,这是“技术取代美学”的时代。⑤科技进步的好处,大家都是知道的。我们需要科技,也必须大力推动技术改变生活,但我们应该谋求的,是科技和文化、精神的平衡发展。就像有文化学者所说,科技一往无前,人文应当“醒着”同步前进,否则,它们会扼杀我们的文化冲动,禁锢我们的激情,消泯我们的理性,使我们的精神世界萎缩,不再具有丰富的、自由的和创造性的灵感。这,当然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⑥令人欣慰的是,今天我们能热议这些话题,其实代表了社会一定层面的觉醒。希望一百年、两百年后,地球上的人再开文化研讨会,不会探讨这样的主题:如果21世纪的人类,没有手机……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6.按要求回答问题。(1)第④段划线句子有何表达效果?(2)第①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7.如果链接材料是从文章抽出来的,你觉得应该放在选文的(甲)(乙)中的哪一处?并说说理由。【链接材料】前不久在全国巡展的“温暖的友情——巴金与友朋往来手札展”,展出了一批文坛名家交往的手稿、信件,鸿雁往来、一幅幅字画最大程度留存了鲜活字迹与表情。答案:15.我们应该谋求的,是科技和文化、精神的平衡发展。16.(1)引用论证,引用乔姆斯基的话,论证了中心论点我们应该谋求的,是科技和文化、精神的平衡发展,与后文形成正反对比论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2)开篇列举这个文化假设,引出本文的论题“科技与文化”,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7.放在甲处,链接材料是作为事实论据,从文化的角度正面论证第③段作者提出的观点,用具体的事例来与现如今的文学生态形成对比,引起读者的思考。而第④段是从技术的角度论证观点,与链接材料的内容不相符。(五)阅读陈晔《红樱桃》,完成下面小题。①早晨,玉生在自家楼上甜睡。屋外鹂鸡鸟儿在树上跳跃:丽——句——儿,丽——句——儿——好听的鸟音,又引动百鸟和鸣。②妻子春梅在厨房里忙活做饭,锅盆碗勺的碰响也同样优美。③玉生昨儿个刚结束期末考试回家,春梅过节似的炒了俩菜,让小儿子去村超市买回啤酒。时隔两个月跌进家的温馨,玉生竟喝晕了。春梅说,你别起,多睡会儿,咱家那巴掌大的地儿,我一个人慢慢干。④鹂鸡鸟儿将他唤醒,看表已是七点。七岁的小儿子像小羊偎在他怀里。⑤昨天,小儿子嘟着嘴说想他,赖在他怀里翻他口袋,看有没有好吃的。儿子摸遍了口袋,除了几份卷子和钢笔,什么也没有。春梅在村扶贫工厂上班,他当老师,供两个大学生,日子一直紧紧巴巴。⑥他举起钢笔,抓起小儿子的手:“爸爸呀,给我们明明买了块手表。”他在儿子白嫩的小胳膊上画啊画,画了三个手表。“手表”飘着一股清新的墨水味。儿子欢快地接纳了。⑦他递给妻子一堆汗渍的衣服,妻子嗔怪道:“忙得连衣服都没空洗啊!”但脸上绽放着山丹丹的红。⑧他感慨道:“如今村里还挺热闹,又是旅游,又是扶贫工厂,好多开农家院的都发财了,不如我也回来开个农家院,种果树搞采摘?或者也去大城市打拼。两个孩子大学一毕业,肯定不回咱这大山沟,在城里买房要交首付,女儿嫁人要陪送,这些没有几十万下不来。当老师太拴人,挣钱不多,我要想办法让你们娘儿几个过上好日子!”⑨春梅说:“俺嫁你图的是你有文化,要嫁有钱的,俺早跟你吹啦!再说,五年脱贫攻坚结束了,开始乡村振兴,那振兴不光是住上了楼、修修路,关键是让孩子们有文化,不然,孩子们没文化,早晚还得返贫。”⑩玉生在郦鸡鸟儿的叫声中起来,站在院里呼吸着山村特有的清新空气。⑪玉生高中毕业后当了三十年教师,在崎岖的山路上磨砺青春和热血,由一个普通的代课老师,凭着优秀的教学成绩转为正式教师。在那个山高路远外地老师不愿来的山沟,他付出了几十年光阴。当初,若不是那一腔热血,他高中毕业那年就走出了大山。若是走出了大山,他的生活就是两个样,可能寻不来春梅这样的知音。⑫现在人们都去山外挣大钱,有的盖起了二层小楼买上了私家车。而且,移民搬迁,大多数人脱贫住上楼,冬有暖气,上厕所也方便,不用再蹲茅房。没有了猪圈,村里环境也好了。几十个村集中到一个地方,学校也重新盖了。他昨天对春梅说送完今年的毕业生就辞职,只是他走了,山里的孩子们就放了羊,没有了老师,说到底,春梅不同意他辞职,他自己也不舍得离开讲台。⑬春梅做熟饭,安顿爷儿俩吃了,担着水桶去河边地里浇地。她背着玉生种了几亩樱桃,眼下正是樱桃熟的时候,天气干旱,她只好从河里挑水浇。玉生教书顾不上家,她在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引种了省农科院的良种樱桃,去年樱桃就挂了果,一年能有五位数的收入。⑭春梅一趟趟挑水,地浇了不到一半,身上已经湿透。这些年,生活已经把她磨炼得更加壮实能干。玉生在外乡教书,顾不上家,她自己什么都干了。⑮樱桃红红的,像胖娃娃一样喜人。⑯玉生寻了一根扁担,挑上两只水桶。担上的铁钩和桶系随着玉生身体的摆动发出和郦鸡鸟儿叫一样好听的声音。⑰“你来干啥?”⑱“担水啊……春梅,我想好了,开了学还教书。”⑲“是哎!你就是那块料,不会误人子弟。要不然,哼哼,乖乖在家给我抡䦆头种地!”⑳“这是谁家的樱桃?这地不是三大爷家的吗?你给他家挑水?”“给你说了吧,我都承包了。这个樱桃园是咱的,樱桃工作组全部包了,价格比市场上的还贵。孩子们买房的首付、闺女的嫁妆,以后都会有的。”“春梅,你咋不早说!”“说啥?你教书育人是大事儿,家里的小事儿不用你操心。”郦鸡鸟儿又叫了,悦耳的鸟音从樱桃树枝叶间泻下来。玉生满眼含笑,抬头四望,“咋不见它们的影儿?”春梅说:“别找了,惊动了它们,以后就不来咱这儿了。”夫妻俩挑上水桶往河边去。太阳正好出来,照在红红的樱桃上。阳光下,玉生仿佛受到了鼓舞和激励——那是来自妻子和生活的。不,还有郦鸡鸟儿和红樱桃!1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中玉生给小儿子画手表的情节是为了表现他家很穷,玉生没钱给小儿子买手表,只能在小儿子胳膊上画手表来哄儿子。B.文章第⑪节运用了插叙手法,交待了玉生高中毕业后30年来一直在山里做教师,并用外地老师不愿来山沟教学,反衬玉生热爱山村教育,并献身山村教育的优秀品质。C.文中“鹂鸡鸟儿又叫了,悦耳的鸟音从樱桃树枝叶间倾泻下来”这句话运用了通感,将“悦耳的鸟鸣”听觉转移到视觉角度“从樱桃树枝叶间倾泻下来”,丰富了表情达意的意蕴。D.“你教书育人是大事儿,家里的小事儿不用你操心。”这句话用一大一小来说明在春梅心目中教书育人才是当前最重要的,只有靠知识才能改变命运。19.按要求回答下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