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马加爵事件引发的哲学思考-对人生意义的追求_第1页
-由马加爵事件引发的哲学思考-对人生意义的追求_第2页
-由马加爵事件引发的哲学思考-对人生意义的追求_第3页
-由马加爵事件引发的哲学思考-对人生意义的追求_第4页
-由马加爵事件引发的哲学思考-对人生意义的追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由马加爵事件引发的哲学思考-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是贫穷的罪过还是人生意义的缺失?马加爵事件始末

2004年2月23日下午1时20分,昆明市公安局接报云南某大学学生公寓一宿舍发现一具男性遗体。经公安机关现场勘查,在该宿舍柜子内共发现4具被钝器击打致死的男性遗体。经公安机关现场勘察,在该宿舍柜子内共发现4具被钝器击打致死的男性尸体。据了解,4具男尸均为云南大学2000级生物系学生,他们于2月14日提前返校,为毕业后联系工作。返校不久后,4人与家人和学校失去联系。云南大学2月20日正式开学后,4人未报到。公安机关结合现场勘查、尸体检验及调查走访,将重大犯罪嫌疑人的目标锁定在另外一名失踪的学生——马加爵身上。23岁的马加爵,是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广西籍学生、4名被害人的同学。据公安机关走访调查,马加爵性格内向、孤僻,自卑心理严重,不善言辞,很少与同学来往,平常酷爱上网去欣赏暴力、恐怖、色情图片、小说,报复心较重。

犯罪嫌疑人马加爵被锁定后,云南省公安厅2月23日连夜向全省发出通缉令;公安部2月24日向全国发出A级通缉令,缉捕昆明“2·23”重大杀人在逃犯罪嫌疑人马加爵。2004年3月15日晚上7时30分左右,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落网。经审讯,马加爵交代了杀人经过。马加爵仅仅因为和室友打牌被怀疑作弊,竟残忍的将四名同学全部杀害,将尸体掩藏于宿舍柜子中并潜逃。2004年6月17日,马加爵被宣判死刑并实行枪决。“马加爵事件”背后的教育反省马加爵是云南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曾经是村民、父母、老师和同学眼中的优秀学生,如今他从一个优秀的学生蜕变成一名行将走向刑场的杀人凶手,不管其成因如何复杂,但多少折射和暴露了我们当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显然,如果我们不从教育的角度加以深刻反思,也许将来会有第二、第三甚至更多的可怕的“马加爵事件”的再次发生,那样不但将是中国教育的灾难,更是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全观“马加爵事件”的发生,我们不难发现,当前教育应该做如下反省。第一,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否脱节了?

家庭是每一个孩子出生与成长最为密切的地方,父母显然是孩子接触最早、

影响最大的“老师”。无论是中小学基础教育还是大学高等教育,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始终应该肩负着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父母不能仅仅负责为孩子提供衣食住行,更应引导孩子健康地成长与发展。

可是,现实生活中,不少的家庭父母往往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万事大吉“了,认为学校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教师是教育孩子的最好人选。事实上,现在的学校尤其是大学不再象过去那样是典型的“象牙塔”、“伊甸园”了,西方文化与意识形态的侵蚀,加之商业与市场经济的渗透,学校校园充满了浓郁的社会氛围,其中不乏许多不良的社会现象。很显然,完全依靠学校来承担教育的功能是有局限性了。这样,我们就不得不思考:我们的家庭和父母是否也应该多配合学校来一同作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呢?类似“马加爵事件”在社会的发生,是否意味着我们当前的教育已经人为地割裂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

第二,我们的教育理性价值与工具价值是否失衡了?

教育是面向人类未来的事业。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应先获得自身的本质。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简单地说,教育具有两个方面的价值追求:一是追求理性价值即完善个人的目的性价值;二是追求工具价值即社会功利价值。

但是,当前人们往往只看到或片面强调教育的社会工具价值,忽视教育在培养个性、使个人潜能得到尽可能发展方面的价值;也往往过分要求教育出即时的、显性的功效,忽视或轻视教育的长期效益。这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结果,一方面,使教育失去理性作用,失去主体性;另一方面“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反而没有达到正常的功利目的。对此,我们是否应该质问:教育的理性价值与工具价值两者是否在逐渐失衡?这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浮躁与市井心态?导致了学生缺乏理想、缺乏激情,缺乏“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求学精神?第三,我们的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是否发生偏差了?

从教育的内容来看,教育包罗万象,教育传授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其中,文化知识教育是最基本的,直接从书本学习前人积累总结的经验和理论是学生学习最为便利的手段。众所周知,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做铺垫,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情感教育同样不可缺少。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活动,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从而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培养丰富的情感,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调适认知活动,完善人格品质,发展个性。可见,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两方面。

然而,目前不少学校多注重应试教育,即便是重视素质教育的学校和老师,t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情感教育的认识也存在偏差。不了解学生情感形成的内在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