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修辞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修辞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修辞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修辞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修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文字应用修辞专项CONTENTThelifemostofthetime夯实基础01.辨析重点02.明确思路03.高考链接04.行业PPT模板http:///hangye/夯实基础PART01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分类:(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暗喻。借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例:她是夜明珠,暗夜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博喻。例: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2、比拟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物比人: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人比物:弟弟从房间飞出来。

物比物:莲农们精心培植,把绵绵情意栽种在每一口莲塘里。3、借代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例:(1)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借“石头”代纪念碑)(2)枪杆子里出政权(3)你们杀死了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4)孤帆一片日边来(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了船)(5)南国烽烟正十年(用“烽烟”代替战争)4、夸张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夸张的几种形式:

(1)扩大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缩小夸张:巴掌大一片山坡。

(3)超前夸张:话还没出口,我就知道他要说什么了。5、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

分类:

(1)正对:上下两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两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例:谦受益,满招损。

(3)串对(流水对):上下两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6、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分类:(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例: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4)复句排比例:要努力学习现代经济知识,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学习科技知识,提高推进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能力;学习社会管理知识,提高管理社会的能力;学习法律知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7、设问与反问(一)设问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作用: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例: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生命的路》)

(二)反问

为了加强语气,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例: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8、衬托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分类:

1、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

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

例: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9、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10、反复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

分类:

1、词语反复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例: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2、词组或句子反复例: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3、语段反复。同样的句子,在文中多次出现。11、双关双关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分类:

谐音双关: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词句具有双重意义。

例:道是无晴却有晴

语义双关:利用词的同义,有意使词句具有双重意义。

例:繁漪: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自语)风暴就要起来了!12、反语反语又称“倒反”、“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例:黛玉听了,睁开眼,起身笑道:“真真你就是我命中的‘天魔星’!请枕这一个。”说着,自己枕的推与宝玉。

13、通感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例:

(1)紫藤萝瀑布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2)天上的星星越聚越多,闪闪亮亮的,特别闹。14、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同类互文例: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

邻句互文例: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辨析重点PART02辨析语用8组易混概念借代和借喻(1)相同点:它们都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2)不同点:①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借喻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②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③借喻可以转换为明喻或暗喻,借代一般不能。比喻和比拟(1)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2)呈现的结构方式不同。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3)表达效果不同。比喻重在用浅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说明深奥的、抽象的事物:比拟重在用模拟的方法描述人或物的行为状态。排比和对偶(1)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构成。而对偶是由两个语言单位构成。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严格;而对偶必须句式对称字数一样。(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提睾语,使句子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是不重字的。(3)对偶在平仄、对仗方面有一定要求,而排比则无此要求。对偶和对比(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层面说的,它要求结构对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层面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而不管结构如何。(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来说是对比,就形式来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反问和设问(1)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而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而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句末只可用问号。明确思路PART03高考中经常出现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对比分析1、语义侧重:内容上的区别,侧面表现了……突出强调了……2、用词:动词、形容词等修饰词、叠词、拟声词、特殊用法等3、句式:长短、整散、常句变句4、修辞:比喻、对比、对偶、排比、夸张、反问、反复、借代5、语言:语体风格、语言风格6、分句关系:因果、转折、递进、并列、假设、选择、条件7、分析原句的位置8、标点符号高考链接PART04那次云南之行,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看到了腾冲皮影戏。那天晚上,到一家古色古香具有民族特色的饭店用餐,饭吃到一半,服务员来通知,皮影戏开始了。我放下饭碗,下了楼。《龟与鹤》正在上演,水塘边,一只仙鹤优雅地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另有一只乌龟,爬上了水塘的土墩,舒四肢,伸头颈,享受着宁静,享受着美景。仙鹤发现了乌龟,飞过去停在乌龟背上,用长长的喙去啄乌龟的头,乌龟飞快地把头缩进壳里,四肢也缩了进去,任仙鹤如何啄,如何气恼,如何焦急,乌龟就是岿然不动,让仙鹤

,以至于本应是胜利者的仙鹤,反而着急地叫了又叫……见我对皮影戏有兴趣,服务员就介绍说,皮影戏是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悠久的历史。皮影是用驴皮或牛皮刻成人物、动物,用细绳拴着,再连接着小竹竿。艺人在幕后操纵着小竹竿,皮影则甩手投足,舞枪弄棍,骑马冲杀,无所不能,往往令观众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023年(新高考全国Ⅱ卷)19.画线句采用“……着”的相同句式,(先点明排比的构成)形成排比,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生动形象活泼(再点明排比的作用)。而改句仅表明仙鹤的动作,句子韵律感不强,也不如原句生动形象(原句与改句的对比)。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

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②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这三步被称为“台、简、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③的。奕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奕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2022年新高考1卷答案:这几句话重在阐发“失败”对航天研发的影响和意义。首先运用设问句,引发人们对失败内涵的提示与追问,产生一种阅读期待,强化了表达意味,并使前后衔接紧密自然。后面的三句话构成的排比句,依次从付出辛劳,工作更艰巨,在航天世界中的位置变化,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论述了“失败”的内涵。内容丰富,情感加浓,富有气势,程度加深,强调各种失败虽然给航天领域的研发带来的危害损失巨大,但是都无法摧毁奕恩杰百折不挠的科研决心,反而使他更充满了斗志,反衬出奕恩杰科研决心之坚定。(2022·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参考答案:排比。①使内容丰富:以三个结构为“那……是不是还……”的句子(分析修辞构成),用细腻的笔触从不同角度一一展现“我”对园中各种美好景物的回忆。②增强语势: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列连用,有力地抒发了“我”对曾经的乐园的无限怀念和一切美好终将逝去的惆怅。(结合文本分析情感)(2021·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参考答案:①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