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木栽培技术_第1页
辣木栽培技术_第2页
辣木栽培技术_第3页
辣木栽培技术_第4页
辣木栽培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辣木栽培技术

辣木是指三类植物,属于亚甲基植物,共13种。根据树形和根分为三大类型,一是由M.oleiferaLam.、M.concanensisNimmo和M.peregrina(Forssk.)Fiori.组成的纤细型,二是由Mstenopetala(Bakerf.)Cufod.、M.drouhardii、M.hildebrandtiiEngl.和M.ovalifoliaDinter&A.Berger组成的粗壮型,三是由M.arboreaVerdc.、M.rivaeChiov.、MborzianaMattei.、M.pygmaeaVerdc.、M.longituba和MruspolianaEngl.组成的块根型,其中原产于印度北部亚喜马拉雅区域的Moringaoleifera,原产于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北部的M.stenopetala,原产苏丹、埃及和阿拉伯半岛的M.peregrina和原产安哥拉和纳米比亚的M.ovalifolia等4个种已有栽培。其中生长快、分布广,利用和研究最多的是Moringaoleifera。辣木是一种神奇的热带、亚热带多功能植物,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营养丰富而全面,每100g叶粉中多种矿物质、微生素和人体必须氨基酸的含量比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每日摄入标准高。辣木原产于印度北部,早在古罗马、古希腊和古埃及就有用辣木油保护皮肤的传统,辣木的根、茎、叶、花和果均有不同的医疗功效,印度草医学认为辣木可预防300种疾病。近年来,很多试验和研究结果证实了辣木传统用法的医疗功效。辣木是已发现的最好的植物蛋白、维生素A、叶酸、泛酸、钙、铁、硒等多种营养素来源。中国生产的辣木营养与国外资料的比较,一些重要营养成分含量与国外的有很大差异,如维生素B1、B2比国外的低99.62%和94.93%,而维生素A、B3、C、E分别比国外的高180.55%、30.61%、215.03%和65.5%;矿物养分镁、铜、铁分别比国外的低11.41%、25.00%、54.26%,而钙、钾分别比国外的高13.97%和31.41%;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缮食纤维分别比国外的高313.04%、21.99%和21.354%。辣木是印度南部的主要蔬菜之一,主要食用果荚,栽培面积达30000hm2以上。而在国内辣木是一种新资源植物,有关辣木栽培技术的报道很少,为了让广大种植者及时了解和掌握辣木栽培技术,现将多年的研究结果报道于下。1试验时间、地点试验地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年平均气温2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5.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2℃,极端最高气温36℃,极端最低气温2℃;年平均降雨量1200mm,其中90%左右的集中在5—10月;土壤pH4.5左右,土层深厚的缓坡地。试验品种为MoringaoleiferaLam.及其改良种PKM1,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定植,试验时间为2003年到2006年。通过反复的施肥、修剪及采收方法的比较试验,根据植物学性状及农艺性状观测和多年的栽培实践,在试验结果、观测结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这一套较为完整的栽培技术措施。2结果与分析2.1种植砂土、土壤条件好的土辣木是热带植物,当温度低于10℃植株出现寒害,故要求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种植;土壤最好选择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土壤微酸或微碱的缓坡地;由于辣木生长快,质地疏松易断,最好不要在有风害的地方种植。定植前要开梯田带,宽2m,要求内斜,然后挖种植穴或种植沟,暴晒30d以上。2.2适时采收,尽量保存种子辣木种苗一般采用种子繁殖,因为扦插不易生根,而且扦插苗的根系没有种子苗深,不利于保水。最好用当年采收,完全成熟的种子作种,因为存放时间会降低种子萌发率,室温下常规保存一年的只有60%左右,而当年的种子萌发率高达90%以上。全年均可播种但最佳播种期为2月底至3月初。2.2.1地形地貌境作苗床。苗床要用稀质遮光网遮荫,荫棚高1.7m,以便于管理,宽以实际地形而定。除去杂草、石块等杂物后平整土地,用红砖砌长宽高约为600cm×80cm×40cm的催芽床,然后放入中沙,厚度在20~25cm之间。2.2.2药剂及其用量豆除去,将种子倒入已配好的药水中浸泡15~17h待播;药水可选用800~1200倍液多菌灵、绿亨2号、白菌清等杀菌剂。当年的种子一般3~7d就出芽,若除去种壳出芽更快,只需2~3d。2.2.3农膜覆盖物覆盖试验子按入沙中,间距在2cm左右,播种深度为拇指第一节长(2cm)为宜,太深或太浅会造成出苗率降低,淋透水,然后再用农膜覆盖。沙床催芽出苗率高,出苗整齐,移植装袋幼苗健壮。2.2.4用于育苗袋营养土的配置应肥沃、放松用净土、腐熟的优质有机肥、钙镁磷、复合肥配制而成,配比为100:25:3:2,混合均匀后备用。2.2.5包装和营养袋的选择规格为17cm12cm,装袋要求紧、满。苗床宜作低墒,宽在80cm左右,将装好营养土的营养袋排置于床上,袋间相互靠紧。2.2.6将装有沙床的新鲜种子移到钱包中,然后幼苗生长约一周开始出土,当子叶刚展开时,移植到排置好的营养袋里,移入袋时,幼苗根系过长的,应摘去一部分。栽好后浇灌800倍绿亨2号液或其它杀菌剂。2.2.7苗苗的整地号等杀菌剂,还要随时注意观察虫害,适时喷药,要经常淋水,保持袋内土壤湿润,但不宜太多,以防造成烂根,幼苗长至5~6片叶时,即可除去荫棚开始炼苗。四周左右株高可达20cm以上,即适时植入大田,定植过晚幼苗主根穿袋,影响成活率。2.3造林密度和栽植密度随立地条件的变化。根据不同辣木种植可采用种子直播和种苗移栽,直播方法是:每穴播种2~3粒,每粒间隔10cm左右,覆土2cm左右,当苗长到30cm左右时,选留最健壮的一株;种苗移栽最好采用直径大于0.8cm的种苗,高度不限。种植密度应根据种植目的、植地的坡度而异,采菜用梢和菜用果的种植密度可比采叶及种子大,坡地的种植密度可比平地大些。的株行距的株间距离过小,株与株的树冠相互影响,因此认为以采菜用梢为目的的株行距为0.8m×2m或1m×2m,以采菜用果、叶及种子的株行距为1.5m×2m或2m×2m。有浇灌的地,一般在3~5月定植较好,无浇灌的地最好在雨季初期或后期定植,因为辣木根系属肉质,雨水过多容易发生根系和茎基腐烂。定植后无论是否下雨,一定要浇定根水;平坦的种植地应起畦,风大的地方最好在定植初期用竹片等进行固定,避免植株倒伏。2.4施肥和灌溉由于辣木生长快,花、果和叶等生物量大,需要大量的水分和肥料。有灌溉条件的地在旱季根据土壤湿度适时灌溉。2.4.1在基肥种植之前,应充分利用基肥。基肥最好是肥沃的和钙镁磷,每穴用量为有机肥15~20kg和钙镁磷2~3kg。2.4.2施肥与除草类及NPK比例根据栽培目的而异,以采叶为目的的主要以N肥和有机肥为主,以花、果和种子为栽培目的的以有机肥和K肥为主。一般采用根圈追肥和叶面喷肥。根圈追肥根据树的大小,在离主茎20~30cm处挖弧形沟放入200~500g高钾复合肥或2000g有机复混肥/株·次,雨季30d施一次,旱季45d~60d施一次;叶面肥可喷0.5%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可与病虫害防治同时进行,这样可减少生产成本。2.5定期修剪整形辣木生长迅速,项端优势明显,在不作任何园艺措施的情况下,植株生长细长,树冠大而稀薄,枝条纤细,生物产量十分低。为了获得最大产量必须及时摘除项端优势,定期修剪整形。同时也有利于管理和采收。种植辣木的主要目的是采收叶片、果荚或种子,根据不同目的对树体进行相应的管理。2.5.1抽发及用梢管理到3cm时,在50cm处切干,切干可萌发出多个嫩梢,当嫩梢长到一定粗度后再进行修剪,这样反复多次修剪后,每株每年可抽发100~160个嫩梢。菜用梢一般要求在嫩梢长到20~30cm时,在未老化处用手采摘。在营养充足条件下,雨季一般15d左右可采一次,旱季一般25d左右可采一次。辣木在不作任何修剪的条件下,抽出的梢越来越细,最终只有每次采收留下的枝,成扫把状。故每年必须进行回缩修剪2~4次,确保梢的产量。2.5.2初生长和后期修剪条件下长成的树冠大而稀疏,枝条细而脆,而且果实大多数着生在枝条顶部,加上果实的重量,容易生成枝条折断。为了获得高产及便于管理和采收,一般在主茎直径达到4cm时,在80cm处切干,切干后会萌发出多个嫩梢,选择不同方位的健壮嫩梢3~4枝留下培养成主枝,当枝条直径达到2cm左右再进行第二次修剪,这样反复2~3次后,就会形成较合理的树冠。最后一次修剪时间最为重要,因为它决定着果实的采收时间,现时也起到避病避虫的作用,在景洪最后一次修剪时间是11月中、下旬。菜用果一般在果实横膨胀结束时采摘,太早达不到应有的产量,太晚种壳变硬又影响口感;生产种子的果实必须完全成熟,当果实重量变得很轻或果皮颜色变为土黄色时即可采收,过早种子成熟度不够,太晚种子会裂开或发霉、虫蛀、变质。果实采收后进行回缩修剪、施肥等农艺措施,确保下季产量。2.5.3次修剪、采收达到3cm时,在50cm处切干,在萌发出的嫩梢中选择不同方位的健壮嫩梢3~4枝留下培养成主枝,当枝条直径达到2cm左右再进行第二次修剪,这样反复3次左右形成较大树冠,当叶片完全展开后进行采收,在景洪一般45d左右采摘一次。采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手从复叶叶柄基部采摘整个复叶及枝条的绿色部分,二是用枝剪剪去每个枝条的2/3~3/4枝条,再从剪下的枝条上采摘整修叶片;第一种方法必须进行回缩修剪,无论用哪种方法,必须除去每个枝条的顶部和保留少量叶片确保植株的正常生长。2.6辣树的主要病虫害和防治2.6.1底部腐烂cort和黑星菌rav.sp.或茎基部腐烂、嫩梢萎蔫病、枝条溃疡病、落叶病、枝条回枯病和豆荚褐腐病,嫩梢萎蔫病、枝条溃疡病、落叶病、枝条回枯病和豆荚褐腐病病害严重流行时,发病率几乎达到100%,这些病的病原真菌为半裸镰刀菌(FusariumsemitectumBerk&Rav.)和黑星菌属真菌(Fusicladiumsp.);根部或茎基部腐烂在不防治的情况下死亡率可达25%以上。防治方法:嫩梢萎蔫病、枝条溃疡病、落叶病和豆荚褐腐病几种主要病害的病原菌相同或相似,主要是通过施肥、修剪等农业措施增加植株自身抵抗能力,调节花、果期避开发病季节,减少浸染源,改善环境,病害严重流行时喷600倍代森锰锌和绿亨2号等广谱性杀菌剂进行防治,并停止采收。根部或茎基部腐烂防治难度大,一般只能整株连根挖出,并对植穴进行消毒处理;通过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或种植在砂壤上可降低该病的发生。2.6.2及时防治病虫害,减少害虫发生的条件,是防治昆虫植物病红蜘蛛和夜蛾、小菜蛾等是辣木栽培中的主要害虫。二疣犀甲幼虫为害植株的根,易引起根腐病的发生;成虫为害植株茎干、豆荚,可造成茎干折断、感病,豆荚受害不能正常成熟。白蚁为害植株的根、茎,引起植株流胶,直接或间接的造成植株死亡。蚜虫为害的植株花序、叶片和嫩梢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由于蚜虫分泌蜜露较多,可导致霉烟病。通常一年均会发生,在雨季结束后的10月至翌年5月份为害严重。夜蛾和小菜蛾的幼虫通常取食嫩梢、嫩叶,造成嫩梢和叶片不能正常生长,植株生长受影响,通常发生在旱季11月至翌年5月份。防治方法:防治原则是尽早发现受虫为害的树,用印楝油、烟碱等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或生物源杀虫剂进行局部控制,时消灭虫源,将虫害控制在最小范围。由于这几种害虫的发生时间和为害部位(幼嫩部分和叶片)一致,防治可以同时进行。个体大的二尤犀甲采用人工捕捉成虫及寻找并破坏越冬幼虫的地下场所,减少翌年的虫害发生率。白蚁的防治一般在树基部环涂杀虫剂。2.7间作的经济效益热带地区杂草生长快,由于辣木栽培的主要目的是食用,建议采用人工及物理除草,除草最好是在杂草开花前后进行,不能等种子成熟了再进行,除下来的杂草可用为绿肥。为了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价值。由于辣木树冠稀疏,可间作需要一定荫庇的经济作物,如鹤望兰、肾茶等。间作能明显抑制杂草生长,从而减少人工除草的成本。酸性土壤定期施石灰不仅可调整土壤pH值,还可预防根部或茎基部腐烂。3辣木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本研究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栽培技术,但这一技术仍不成熟,特别是病虫害防治、修剪、施肥等关健技术还须进一步完善;该技术中的树体修剪仅适用于多油辣木Moringaoleifera。辣木病虫害的种类和严重度随种植时间的延长和面积的增加而逐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