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湘教版教材教案_第1页
2023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湘教版教材教案_第2页
2023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湘教版教材教案_第3页
2023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湘教版教材教案_第4页
2023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湘教版教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湘教版教材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湘教版教材教案1

学问与技能:

1、相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清香、漂泊、唯独”等词语。读读记记“享有盛名、玷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词。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行,理解“魂”的含义。

2、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行的阐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题

1、今日我们要学的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2、板书课题。查字典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

二、出示自学目标

1、驾驭课文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精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学时间8分钟。

四、学生起先自学

五、检测学习状况

1、检测生字、新词驾驭状况。

检测方法:学生上台板演生字、新词;板演内容由老师提问易错、重点生字、新词,或者让学生提问自我认为的易错生字词;板演后,学生集体订正,师适时点拨。

如“魂”“幽”“葬”“衰”等,要提示学生留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体会、探讨理解词语的含义:

畏惧、享有盛名、眷恋、希奇

3、检测课文阅读状况:

(1)找一两名优秀生进行阅读课文,然后再随机找两名后进生进行阅读,其他学生仔细听,随时发觉问题,赐予帮助。

(2)同桌互读。

(3)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依次。

探讨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第一(第2自然段):外祖父经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板书:读诗落泪)

其次(第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格外疼惜。(板书:珍爱梅图)

第三(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受得哭起来。(板书:不能回国)

第四(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板书:赠墨梅图)

第五(14一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板书:送梅花巾)

4、小结

六、当堂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重点写“幽”、“甚”、“衰”)

2、熟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梅花魂》。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行,理解“魂”的含义。

3、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同桌或者小组同学探讨课文,理解梅花的品行,理解“魂”的含义。

3、同桌探讨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8分钟后看谁学得!

四、学生起先自学

五、检查自学状况。

1、说说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五件事?(板书)

2、读了这五件事,你感觉到这位老人的一颗怎样的心?从文中的哪些词语知道?(出示最终一段,释“眷恋”一词。)对这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

3、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外祖父那眷恋之心?默读课文,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六、谈谈体会

1、学习第一件事。

(1)出示句子:“我很小的时候……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2)思索探讨:

①“经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②“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a、适当说明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特别思念家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

“自由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似乎夜里的梦,满天无穷无尽落着的雨丝,细得似乎心里的愁。

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缘由。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2、学习外祖父的另两处落泪(即第三、五件事)

(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始终酷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受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苍老了很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苦痛,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洁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了却自己的心愿。

3、沟通学习其次件事。

(1)师:从外祖父的三次落泪中,我们感受到外祖父的爱国之心。课题写梅花,梅花与外祖父有什么关系?读读第三自然段,看体会到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①“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间或摆布,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格外疼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②“我不当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忽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渐渐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渐渐”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d、指导朗读,读出对梅图的珍爱。

4、“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祥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老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白梅花的品行?

(“这梅花,是中国最出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行、有灵魂、有骨气的!”)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播放梅花凌寒独放的图片,出示古诗王安石的《梅花》、《墨梅》,难怪外祖父这样赞美梅花,读句“这梅花,是中国最出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行、有灵魂、有骨气的!”

(4)师:这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是在赞美什么?齐读句子““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很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愿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再次探讨:

a、梅花的秉性象征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5)历有气节的人物有哪些?

(6)饱含深情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很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愿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图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学习最终一段

1、齐读最终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宠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年级下册语文湘教版教材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仿照、明显”造句。

2、理清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4、体会船长在紧急中坚决处理问题的方法,教化学生懂得遇到危急状况要镇静冷静,坚决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表现孩子境况危急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船长的才智,冷静的处事方法。

教具打算:

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谈话导入

1、师: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阅读了《跳水》这个故事,你对故事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纷纷发言,各抒已见)

2、课文是怎样记叙这个故事的呢?老师要请同学来读读课文,留意要读得正确流利。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理一理:课文是根据什么依次记叙的?

(1)个人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小组内沟通,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习第4―6自然段。

(1)师:这篇课文的人物有许多,不知同学们能否找出来?

老师信任你们,请行动吧!快速阅读课文。

(板书:孩子猴子水手船长)

(2)师:(出示课件1。边放课件边解说)有一天,在无穷无尽的大海上一艘帆船正往回航行,水手们正悠然地站在甲板上观赏着漂亮的大海。瞧,一只猴子出来了,正和水手们取乐,可事隔一会儿,这里却发生了让人胆战心惊的事。

(3)(出示课件2:一个孩子摇摇摆晃地站在桅杆的顶端)

师:同学们,你们的神态、语言已经告知我,你们都感到这个孩子的境况太危急了。

师:请打开书本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里哪几个自然段描写这个孩子境况很危急,找到了可以大声告知同学们。

(4)师:现在请大家小声读文,边读边画出这三个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小孩子境况危急,找到后可以和同桌议一议。

师:找得非常精确,请再读课文中描写男孩境况危急的句子,试一试你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些句子。

(5)师:思索好了,请找自己的学习伙伴沟通、探讨。

(学习小组探讨,老师参加其中的二、三个小组学习探讨)

(6)师:现在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沟通自己的感受。)

预设1:若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放开绳子”,摇摇摆摆”,“走上横木”,感受到孩子境况非常危急时,老师可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联词“只要……就”这段话,更深层的感悟到“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更体会到孩子境况的危急,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文。

预设2:若学生只抓住了正面描写的句子,没有发觉“这时候,甲板上的人都在望着……全都吓呆了”这个侧面描写的句子时,引导学生再读文,抓住“吓呆”一词,从中感悟这些经验很多困难的水手已被眼前情境(太危急的情境)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傻站着,更深化感悟了孩子的境况太危急了。

(7)师:同学们把刚才对课文的感悟用朗读的方式再现出来,就更棒了!

(生朗读师引导学生对朗读状况进行评价。)

师: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更能够表现出孩子的境况危急呢?

(引导:语速再快一点、声稍高一些,突出重点词语。生练读文。)

师:你们读文的技巧驾驭得真好,太令老师观赏了!

(8)师:我知道此时你们特别想救这个孩子,谁有好方法?

(学生各抒己见,进一步体会当时状况的紧急。)

师:大家的方法,究竟行不行呀,为什么呢?我现在不替你们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