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3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单元及期中期末测试合集(含答案)【可编辑可打印】_第1页
人教版(2023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单元及期中期末测试合集(含答案)【可编辑可打印】_第2页
人教版(2023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单元及期中期末测试合集(含答案)【可编辑可打印】_第3页
人教版(2023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单元及期中期末测试合集(含答案)【可编辑可打印】_第4页
人教版(2023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单元及期中期末测试合集(含答案)【可编辑可打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3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目录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一、选择题1.上海世博会期间,当我们走进埃及馆,能看见黑色的馆内仿佛流淌着一条白色的“河流”,沿着这条“河流”行走,不仅能观赏古埃及文物,回顾埃及的历史,还能了解埃及的现状,体验埃及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埃及馆内的这条“河流”最有可能是()A.黄河B.尼罗河C.印度河 D.底格里斯河2.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的时间是()A.公元前3500年B.公元前3100年左右C.公元前3000年D.公元前1894年3.古埃及从开始统一到灭亡,先后经历了近3000年的历史。公元前525年,吞并古埃及的国家是()A.罗马帝国 B.马其顿王国C.古希腊 D.波斯帝国4.右图的象形文字出现在装饰图案之中,是法老拉美西斯九世的名字。该文物最早应该出现在()A.印度河流域 B.两河流域C.黄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5.★“埃及因为有了文字,账本和合同书的出现和使用才成为可能。法律文书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官员们可以上报文书给国王,国王也可以给官员们颁布命令。”这说明()A.古埃及科技与文化很发达B.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C.文字推动古埃及文明发展D.尼罗河孕育古埃及文明6.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人间世态的变迁。金字塔是()A.古代埃及国王的宫殿B.古巴比伦国王的宫殿C.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D.古巴比伦国王的陵墓7.人们把古埃及最高统治者称为()A.天子 B.皇帝C.国王 D.法老8.★古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者主要是农民,每年工期通常持续三四个月,一般都限定在尼罗河的“泛滥季”。这表明当时()A.古埃及重视农业生产B.金字塔是王权的象征C.农民生活状态较困苦D.宗教观念的影响深远9.下列关于古埃及文明的叙述,正确的是()A.古埃及文明延续发展至今,文明进程历尽曲折但未间断B.古埃及最强盛时,其版图地跨欧、非、亚三洲C.金字塔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D.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字是象形文字二、读图简答题10.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仔细辨认上述图片,请指出图1、图2两种文字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出现于哪一大河流域,是由什么人发明的?(2)除此之外,上述地区还分别出现了哪些文明成就?(各举一例即可)三、探究题11.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图片欣赏】(1)上图中的古代巨型建筑,至今屹立于什么流域?(2)该建筑的修建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情况?【名言赏析】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名言的理解。

第1课古代埃及答案1.B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埃及”,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2.B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3.D4.D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象形文字”。古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是其文明成就之一。5.C根据材料“埃及因为有了文字,账本和合同书的出现和使用才成为可能。法律文书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官员们可以上报文书给国王,国王也可以给官员们颁布命令”,可知象形文字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部分,文字推动古埃及文明发展。故选C项。6.C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他们被认为是“神之子”。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巨大的陵墓,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因此中国人称之为“金字塔”。7.D8.A根据材料“每年工期通常持续三四个月,一般都限定在尼罗河的‘泛滥季’”,可知工期安排在“泛滥季”,不影响农业生产,这表明古埃及重视农业生产,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9.D10.参考答案(1)甲骨文,黄河流域,古代中国人;象形文字,尼罗河流域,古代埃及人。(2)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金字塔、太阳历。11.参考答案(1)尼罗河流域。(2)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3)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一、选择题1.两河流域南部出现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的时间是()A.约公元前3500年B.约公元前3100年C.约公元前3000年D.约公元前2400年2.下列历史事件中与汉谟拉比无关的是()A.担任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B.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C.建立强大的奴隶制国家D.建造金字塔3.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当地的黏土制成泥版,以带有尖头的芦秆刻压在泥版上留下文字。该文字被称为()A.甲骨文 B.金文C.象形文字 D.楔形文字4.《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结合所学知识,推断记录该法典的文字是()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C.甲骨文 D.金文5.亚非文明古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就。下列属于两河流域文明成就的是()A.金字塔 B.象形文字C.《汉谟拉比法典》 D.甲骨文6.《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方面。以上内容说明该法典()A.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状况B.维护了封建贵族的利益C.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经贸往来D.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7.《汉谟拉比法典》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奴隶,还规定拐走他人的奴隶或窝藏逃奴者,都要处以死刑。这表明法典()A.强调社会成员的平等性B.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C.维护严格的种姓制度D.维护全体居住者的利益二、读图简答题8.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图1中的建筑是什么?(2)图2体现了哪一文明成果?该文明成果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地位?三、材料分析题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亚的城邦往往为了争夺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权而战,而各个城邦有各自不同的强大时期,因此也都先后统治过这一地区。巴比伦控制该地区是在其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期。因为臣民们相互之间常常因观点不同而发生冲突,于是汉谟拉比制定了一套全体人民都必须遵从的法典。该法典除前言外,有282条法律条款,包括刑事法及有关占有奴隶、结婚和离婚、偿还债务和支付工资等方面的法律。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以用来抵债;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处以割耳之刑。——摘编自田德全主编《世界古代史》等(1)汉谟拉比何时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2)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有哪两条大河?(3)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全体人民都必须遵从的法典,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制定这部法典的目的是什么?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序言: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材料二第200条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第205条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1)材料一、材料二均出自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是哪部法典?该法典具有怎样的价值?(2)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这部法典制定的目的是什么?事实如其所说吗?请在材料二中找出具体的内容证实你的观点。对此你有何认识?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答案1.A2.D3.D4.B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因此记录该法典的文字是楔形文字。故选B项。5.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两项是古埃及的文明成就,D项是古代中国的文明成就。属于两河流域文明成就的是《汉谟拉比法典》。6.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了当时古巴比伦社会的多个方面。《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状况,A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实质上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而非封建贵族的利益,排除B项;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经贸往来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与《汉谟拉比法典》不符,排除D项。7.B根据题干中的“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奴隶”等信息,可知题干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8.参考答案(1)金字塔。(2)《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9.参考答案(1)公元前18世纪。(2)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3)《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10.参考答案(1)《汉谟拉比法典》。通过该法典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它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2)维持正义,消灭罪恶,保护弱者。事实并非如其所说。“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说明奴隶的地位极其低下。这部法典实际上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而制定的。

第3课古代印度一、选择题1.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在()A.印度河流域B.两河流域C.尼罗河流域D.黄河流域、长江流域2.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是在()A.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B.汉谟拉比统治时期C.新巴比伦王国时期D.孔雀王朝统治时期3.古代印度社会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这种制度被称为()A.世袭制B.分封制C.种姓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4.在古代印度等级制度中,掌管祭祀,享有崇高地位的是()A.婆罗门 B.刹帝利C.吠舍 D.首陀罗5.假如胡夫和汉谟拉比结伴来到古代印度旅游,他们会发现自己在种姓制度中属于()A.第一等级 B.第二等级C.第三等级 D.第四等级6.下列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的等级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刹帝利②吠舍③婆罗门④首陀罗A.③①②④ B.③④①②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7.★古印度诗集《梨俱吠陀》曾记载,印度神话中梵天造了原人“普鲁沙”,“普鲁沙”身体不同部分转化成不同的种姓。后经学者研究,这可能是婆罗门教祭司补写进去的。若这一推测成立,祭司的目的是()A.强调职业世袭B.为种姓制度提供合理解释C.维护国王统治D.树立了婆罗门教的权威性8.下列有关印度等级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等级之间界限森严B.低等级的人不允许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C.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D.低等级的人可以通过做官成为高等级的人9.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创立于()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前3世纪C.1世纪 D.7世纪10.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佛教产生于()A.印度河流域 B.两河流域C.尼罗河流域 D.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二、材料分析题1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崔连仲等选译《古印度吠陀时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1)材料内容与印度的什么制度有关?谁制定了这种制度?(2)该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三、探究与应用题12.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1)材料一反映的制度诞生于哪一流域?根据图片,指出其中的统治阶级。材料二佛教自创立以来,就在古印度广泛传播。与婆罗门教晦涩的教义相比,释迦牟尼的说法不立文字,简单易懂,因此,佛教受到了社会底层百姓的欢迎。另外,由于许多僧院接近城市,一些商人和贵族与佛教多有接触,虽然他们不能成为全职的僧人,但他们在金钱和土地方面对佛教也有所扶植,甚至于一些王国的君王也成为佛教的信徒。——摘编自廖永红《信仰的力量》(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佛教快速发展的原因。(3)佛教与材料一反映的制度有何联系?

第3课古代印度答案1.A2.D3.C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古代印度社会”“等级制度”等,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判断,这种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4.A5.B6.A7.B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内容反映的是古代印度时期的“种姓制度”。在该制度之下,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极不平等。根据题干材料“‘普鲁沙’身体不同部分转化成不同的种姓”,可知婆罗门教祭司的目的是为种姓制度提供合理解释,B项正确。8.D9.A10.A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古代印度发祥于印度河流域。故选A项。11.参考答案(1)种姓制度。雅利安人。(2)在种姓制度中,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12.参考答案(1)印度河流域。婆罗门、刹帝利。(2)早期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3)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中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一、选择题1.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这一文明被称为()A.欧洲文明B.古巴比伦文明C.爱琴文明 D.埃及文明2.古代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A.主权在民 B.商业发达C.小国寡民 D.崇尚武力3.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此时执政的是()A.汉谟拉比 B.伯里克利C.图特摩斯三世 D.胡夫4.在雅典城邦,具有参加公民大会资格的是()A.全体居民B.雅典的成年男性C.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D.外邦人和奴隶5.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A.陪审法庭 B.公民大会C.五百人议事会 D.四百人议事会6.★《建筑与民主》一书中指出,雅典人通常在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确保每一个参与讨论内政、外交问题的人,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这反映了雅典()A.实行民主政治 B.注重法制建设C.制度建设完善 D.文化繁荣昌盛7.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的前身是()A.马其顿 B.雅典C.斯巴达 D.古巴比伦王国8.他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之一。他扫荡了小亚细亚和埃及,回师占领了两河流域,灭波斯,历经10年征战,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是()A.伯里克利 B.胡夫C.亚历山大 D.汉谟拉比9.下列关于亚历山大帝国疆域四至的说法,错误的是()A.东到两河流域 B.西起希腊C.南达埃及 D.北抵中亚10.“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材料反映了亚历山大东征和帝国的建立()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C.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D.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二、读图简答题11.观察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历史人物是谁?(2)他于哪一历史时期在雅典主政?(3)简述他主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高度发达的表现。三、探究与应用题12.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北京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举办夏冬两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1896年,首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雅典举行。雅典不仅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它的民主政治也彪炳史册。——摘编自林宁、李凌《我国城市体育文化与城市文化的相容性分析》等材料二亚历山大(公元前356—前323年)才智卓绝,勇武过人。他继承王位之后,即着手仿效希腊人的制度,实行政治、军事改革,削弱氏族贵族的势力,加强君主的权力;改革货币,奖励发展工商业;最重要的是军事改革,他创立了包括步兵、骑兵和海军在内的马其顿常备军,将步兵组成密集、纵深的作战队形,号称马其顿方阵。亚历山大通过这些改革,使军事实力更加强大,然后便着手实施其父的远征计划,以攫取东方的财富。——摘编自周明博《全球通史从史前时代到二十一世纪》(1)假如你是一名古希腊自由民家庭的孩子,你愿意生活在雅典吗?为什么?(2)请写下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3)请简要评价亚历山大东征。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答案1.C2.C3.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古代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故选B项。4.C5.B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6.A7.A8.C9.A10.A根据材料“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故选A项。11.参考答案(1)伯里克利。(2)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3)伯里克利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12.参考答案(1)观点一:愿意。雅典很民主,可以享受公民的许多权利。观点二:不愿意。雅典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奴隶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政治之外。(2)路线: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军进攻波斯帝国,出奇制胜,直捣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所在的中军。打败波斯大军后,南下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随后进入埃及。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从埃及转而进入两河流域,与波斯大军再度会战。一年后,波斯帝国灭亡。(3)评价: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选择题1.古罗马建立共和国的时间是()A.公元前8世纪B.公元前509年C.公元前27年D.476年2.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没有国王或皇帝,国家的决策机构(如下图)是()A.执政官B.元老院C.公民大会 D.五百人议事会3.古罗马国家由位于意大利台伯河畔的罗马城发展而来。罗马共和国时期,主持罗马日常政务的是()A.元老 B.公民大会C.执政官 D.元首4.《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下列对其表述错误的是()A.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等内容B.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C.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D.完全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5.罗马在扩张过程中,与控制地中海西部的国家进行了争霸战争,这个国家是()A.迦太基 B.印度C.马其顿 D.埃及6.下列有关罗马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凯撒独裁②罗马取得地中海霸权③屋大维掌握国家最高权力④斯巴达克起义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C.①③④② D.③②①④7.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至1世纪后期,罗马帝国已经建立三十多个海外行省。罗马帝国的缔造者是()A.伯里克利 B.亚历山大C.凯撒 D.屋大维8.罗马帝国的疆域达到最大规模是在()A.公元前2世纪 B.公元前1世纪C.1世纪 D.2世纪9.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是在()A.公元前4世纪末 B.公元前1世纪C.4世纪初 D.4世纪末10.西罗马帝国灭亡是在()A.公元前476年 B.公元3世纪C.476年 D.公元前3世纪二、材料分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帝国。帝国强盛时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境内交通发达、经济繁荣。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流入帝国,受到上层贵族的青睐。——摘编自杨共乐《罗马史纲要》等(1)根据材料信息,判断此帝国的名称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此帝国成立初期,我国正处于哪一朝代。(3)中国同该国的贸易通道是什么?说出它的起点城市。三、探究与应用题12.★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古罗马文明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数轴“观”历史】(1)下面是关于罗马历史的数轴示意图。请你完成未完成的部分及相关问题。①请根据下面提示的事件,写出数轴中A、B两处的时间。颁布《十二铜表法》的时间:A。

罗马进入帝国的时间:B。

②请将数轴中其余的时间对应的重大事件补充完整。时间事件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2世纪罗马取得了的霸权

公元前49年凯撒率军进攻罗马城,控制元老院4世纪末

【图片“识”律法】《十二铜表法》在罗马街头颁布时人们围观的情形(2)上图中法律文献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感悟认识】(3)有人说:“罗马可谓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你是否赞同?简要说明理由。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答案1.B2.B3.C4.D《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但该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并未完全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5.A6.B7.D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8.D9.D10.C11.参考答案(1)罗马帝国。(2)汉朝。(3)丝绸之路。长安。12.参考答案(1)①A:公元前450年左右;B:公元前27年。②地中海地区;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2)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3)略。(言之有理即可)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一、选择题1.《荷马史诗》是一部不朽的古希腊史诗,它是()A.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B.古巴比伦王国民间故事集C.古希腊著名的悲剧代表作品D.研究古埃及文明的史料2.下图是著名雕塑《掷铁饼者》,这一作品所属的国家是()A.古希腊B.古罗马C.古印度D.古埃及3.古希腊雅典卫城建筑群中的主要建筑、希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是()A.凯旋门B.帕特农神庙C.《掷铁饼者》 D.宙斯像4.下列建筑中,能够体现罗马建筑艺术风格的是()A.长城 B.金字塔C.大竞技场 D.帕特农神庙5.“原子论”的最早提出者是()A.亚里士多德 B.德谟克利特C.荷马 D.柏拉图6.把“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句话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是()A.德谟克利特 B.亚历山大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7.据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中描述,面对死刑的审判结果,苏格拉底说道:“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他拒绝了在朋友的帮助下获得免刑的机会,最终慷慨赴死。由此可知,苏格拉底认为()A.社会的公平正义彻底崩溃B.法律判决的结果符合正义C.法律应具有独立的权威性D.应该建立正义的法律秩序8.古罗马对欧洲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成为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十二铜表法》C.《汉谟拉比法典》 D.儒略历9.儒略历中,每逢能被4整除的那一年即为闰年,在2月份增加1天。下列历史人物中命人编制儒略历的是()A.屋大维 B.亚历山大C.凯撒 D.伯里克利10.辉煌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造就了西方文化之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古希腊神话影响广泛,其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B.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创造出许多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成就C.古罗马人制定并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D.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二、读图简答题11.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上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建筑分别是古代哪一国家的建筑?(2)结合上图分析这两个国家建筑的特点。三、材料分析题★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英雄史诗】(1)《荷马史诗》反映了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哲学之慧】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2)举出亚里士多德的一项主要贡献,并用一句话评价他。【法学之源】真正的法律应该对一切人有效,应该永远有效。——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3)法学是罗马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试举例说明。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答案1.A《荷马史诗》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2.A3.B4.C5.B6.C7.C根据题干信息“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苏格拉底看来,不论法律判决是否合乎正义,试图规避这种权威,就是不道德的行为,故C项正确;A、B两项表述错误,故排除;D项表述不是讨论个人与国家法律的关系,故排除。8.B9.C10.C11.参考答案(1)图1:希腊,图2:罗马。(2)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12.参考答案(1)反映了早期希腊社会的状况。(2)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3)《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第一、二单元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古埃及被认为是()A.印度河的赠礼 B.幼发拉底河的赠礼C.尼罗河的赠礼 D.底格里斯河的赠礼2.胡夫金字塔使用了约230万块石灰石,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据估计,大约84000名劳力每年工作80天,耗时20年才能完成这项工程。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A.环境的优越B.城市的兴盛C.王权的强大D.战争的频繁3.西亚的中心地带荒凉而干旱,这片漫无边际的沙漠,如今看来毫无生气,可它却拥有多个“世界之最”:最早建立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文字,甚至最早的药典等。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及迦勒底人共同创造了这一古老辉煌的文明。孕育这一文明的是()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长江流域4.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下列内容中与该法典有关的是()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B.“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C.“条条大路通罗马”D.“真正的法律应该对一切人有效”5.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右图为摩亨佐·达罗城市遗址,该遗址位于()A.印度河流域B.两河流域C.尼罗河流域D.地中海沿岸6.下面是四位同学在《印度等级制度》课本剧中的对话。甲同学:我是祭司贵族,掌握神权。乙同学:我虽不是处于独尊地位,但我掌握国家行政和军事大权。丙同学:我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没有政治权利,必须纳税供养第一、二等级。丁同学:我是被征服者,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手工业。据此判断,属于吠舍等级的扮演者是()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7.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的宗教是()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佛教8.亚非文明古国孕育了世界历史上伟大的文明,这些文明具有的相同的地理因素是()A.海洋 B.沙漠C.高山 D.大河9.对于当时雅典的政治制度,他曾经作过这样的表述:“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在他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他是()A.伯里克利 B.查士丁尼C.彼得一世 D.查理一世10.伯里克利主政时期,根据雅典民主制度,下列四位人物中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的是()11.公元前4世纪,“他建立的帝国,使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接触、交流必不可免。他的远征固然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开创了欧亚非文化交流……”。这个“帝国”的崛起始于()A.南亚次大陆B.意大利半岛C.希腊马其顿D.阿拉伯半岛12.某学者曾高度评价一部希腊名著“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这部世界文学名著再现了古希腊的社会图景,这部名著的作者是()A.亚里士多德 B.汉谟拉比 C.荷马 D.屋大维13.古代罗马建筑是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承载了古希腊文明中的建筑风格,凸显了地中海地区的特色,同时又是古希腊建筑的一种发展。下列建筑中,属于古代罗马的是()A.帕特农神庙 B.金字塔 C.万神庙 D.故宫14.他曾经做过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他是()A.亚里士多德 B.德谟克利特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15.现行的公历来源于罗马的()A.万年历 B.太阳历C.儒略历 D.阴历二、非选择题16.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图1、图2、图3分别展示了哪一文明发源地曾经的辉煌?(2)图2所示法典是古代东方宝贵的法律文化遗产,它是谁制定的?(3)图3中的A、B、C、D分别指什么?雅利安人建立这一制度的用意何在?从中可以看出,古代印度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亚历山大大帝图2凯撒材料二在我第六任和第七任执政官任期内(公元前28—前27年),在我平息内战之后,由于大家同意授予我绝对权力,我辞去行使的权力,并把权力交还元老院和罗马人民。根据元老院法令,赋予我“奥古斯都”的称号作为奖赏……从那时起,我的权力超过所有的人,但是我的法定权力,从未超过其他每个行政官员,我的同事的权力。——摘编自克罗德·尼科莱《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政治思想》(1)请你简要说明材料一中图1人物的主要事迹。(2)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亚历山大帝国版图最大时的疆域范围。(3)材料一中图2的人物生活在(填写字母符号)

A.罗马共和国时期B.罗马帝国时期(4)屋大维首创了什么政治形式?材料二中“我辞去行使的权力,并把权力交还元老院和罗马人民”“我的权力超过所有的人”“法定权力,从未超过其他每个行政官员”等内容说明这一政治形式的实质是什么?18.古代希腊人才辈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体味民主】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伯里克利(1)伯里克利为完善雅典的民主政治作出了哪些贡献?【欣赏雕塑】(2)写出下图雕塑的名称。你还知道哪些著名雕塑作品,试举一二例。【探讨人生】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苏格拉底(3)结合上述名言,说一说你对苏格拉底思想的认识。【感悟认识】(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谈谈你对古代希腊人的认识。

第一、二单元综合训练答案1.C2.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修建,体现了法老无上的荣耀,也象征着法老的权威,体现了王权的强大,C项正确。3.B根据题干中“西亚”“苏美尔人”“巴比伦人”等信息,可知题干反映的是两河流域的文明。4.A5.A6.C甲属于婆罗门,乙属于刹帝利,丙属于吠舍,丁属于首陀罗。7.D8.D亚非文明古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故答案为D项。9.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城邦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故选A项。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彼得一世是俄国的沙皇,查理一世是法兰克王国的皇帝,都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C、D三项。10.A雅典民主政治仅适用于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无权享受这种民主。故选A项。11.C12.C再现古希腊社会图景的文学作品是《荷马史诗》,它是荷马的作品。13.C14.A15.C16.参考答案(1)图1:古埃及;图2:古巴比伦;图3:古印度。(2)汉谟拉比。(3)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为了维护印度奴隶主阶级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17.参考答案(1)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军进行东征,进攻波斯帝国,占领埃及,进入两河流域。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2)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3)A(4)元首制。虽然形式上保留了元老院、权力属于人民,但实际上奥古斯都实行独裁统治。元首制实质上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18.参考答案(1)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2)《掷铁饼者》。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3)苏格拉底的思考转向人类社会,他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4)古代希腊人爱好思考、专心探索,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扬。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一、选择题1.基督教最早产生于()A.罗马共和国时期B.罗马帝国时期C.西罗马帝国时期D.东罗马帝国时期2.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的最强大的国家是()A.法兰克王国B.法兰西王国C.拜占庭帝国D.奥斯曼帝国3.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皈依了基督教。这集中反映了()A.隶农制和日耳曼人氏族因素的结合B.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的结合C.法兰克征服者与教会的结合D.无条件赏赐与有条件分封的结合4.★下列关于封君封臣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封君和封臣相互承担义务和负有责任B.封臣仅对封君的政事有提出建议的义务C.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D.封君和封臣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5.8世纪西欧出现了下图所示的情况。其中维系各阶层之间关系的纽带是()A.权力 B.忠诚C.土地 D.军队6.在法兰克王国向教区的人民征收“什一税”的是()A.佛教 B.基督教C.伊斯兰教 D.道教7.800年,查理在罗马由教皇加冕为皇帝,他因此被称为()A.奥古斯都 B.沙皇C.查理大帝 D.神圣罗马皇帝8.★右图是铸有查理大帝正面像的钱币,下列事件与查理大帝有关的是()①建立法兰克王国②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③800年,教皇为其举行了加冕礼④四处征伐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9.查理大帝死后,他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这三部分后来分别成为哪三个国家的雏形()①英吉利②德意志③意大利④法兰西⑤西班牙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③⑤二、读图简答题10.观察下图,回答问题。查理大帝(1)图中人物是哪国的国王?(2)查理大帝统治时期,教皇变得富有起来,势力越来越大的原因是什么?11.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图1中国西周时期等级示意图图2西欧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1)图1所示等级是通过什么制度形成的?西周等级制度的实行有什么重要作用?(2)图2中A与B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怎样的?这种关系形成的基础是什么?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答案1.B2.A3.C4.B5.C6.B7.C8.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国王,继位后,查理四处征伐。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与查理大帝有关的是②③④。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是克洛维,可排除①。故选B项。9.B10.参考答案(1)法兰克王国。(2)查理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11.参考答案(1)分封制。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2)关系: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基础:土地的封赐。

第8课西欧庄园一、选择题1.在中世纪的欧洲,自给自足的“乡村小世界”是指()A.庄园B.教会C.作坊 D.行会2.西欧中世纪庄园和东汉后期庄园的共同点是()A.主人和农民之间有雇佣关系B.具有商品货币关系C.有自营地和份地的区分D.自给自足的经济体3.西欧庄园的劳动者主要包括()①领主②自由农民③农奴④部民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4.西欧庄园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A.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B.出钱赎买“份地”C.通过缴纳捐税获得D.服兵役保护领主的安全5.公元9—13世纪是西欧封建庄园的兴盛时期,庄园采用的典型剥削方式是()A.实物地租 B.劳役地租C.货币地租 D.压迫农奴6.★一份公元1050年的英国文献记载:“在某节日,他们还应缴纳两只母羊和两只羊羔,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这表明()A.节日里领主才收取地租B.地租包括实物和劳役C.农奴没有任何人身自由D.领主与农奴矛盾尖锐7.假如你是生活在10世纪西欧一家庄园的农奴,那么下列生活场景中,你最不可能遇到的是()A.在领主的“自营地”上每周无偿劳动3天B.除了拥有一定的耕地使用权外,还可以在共用地上放牧C.庄园法庭定期开庭,开庭地点在庄园法庭内D.和其他农奴发生诉讼纠纷,经庄园法庭审理8.★某校要排练一部反映西欧中世纪庄园的历史话剧,他们设计了以下场景,但其中有一处有明显错误,它是()A.佃户义务为领主耕种土地B.农奴在为领主修建房屋C.庄园中有领主的堡垒、农奴的农舍,还有教堂D.流动商贩在庄园里叫卖食盐、铁制工具、水果、腊肉等9.★1287年,西欧某庄园领主指控一个农奴以生病为借口拒服劳役,该农奴否认后,庄园法庭进行调查,发现该领主完全是因为宿怨而告发该农奴,所以对该领主处以罚款。这说明庄园法庭()A.改变了农奴与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B.以成文法作为主要审判依据C.承认领主享有任意盘剥农奴的权力D.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农奴的合法权益10.西欧庄园法庭的审判依据是()①宪法②习惯法③村法④罗马法A.①②③ B.②③C.②③④ D.①④二、材料分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材料二庄园法庭档案还记录这样一些事: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罚款;某人不按规定的价格卖酒,也要罚款。——以上材料均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1)上述材料反映了庄园的哪项权利?(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庄园法庭的设置有何重要影响?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庄园平面图材料二为领主提供劳役是佃户的基本义务。劳役量的多少主要依据佃户份地的大小来确定,而且是按照惯例相对固定的,领主不能随意增加。佃户为领主的劳动和为自己的劳动是分开的。佃户可以独立耕作份地,维持生活。佃户使用领主的磨坊、酿酒机、面包炉等,都必须缴纳使用费。……教会也向佃户征收“什一税”。如果佃户是农奴,负担就更重了。农奴的女儿嫁到庄园以外的人家,要交一笔称为“婚姻捐”的赔偿费。农奴死亡,子女继承份地,要向领主缴纳数额不菲的“继承捐”。——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世纪的庄园都有哪些不同种类的耕地?(2)根据材料二,庄园的主人称作什么?依附于庄园主的是什么人?他们的关系如何?(3)综合上述问题,你认为庄园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

第8课西欧庄园答案1.A2.D3.B4.A5.B6.B7.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法庭开庭的地点也不固定。C项符合题意。8.D9.D10.B11.参考答案(1)庄园具有司法权。(2)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12.参考答案(1)庄园的土地种类:在内部结构上,庄园土地分为领主的“自营地”和佃户的“份地”两部分。(2)领主。佃户。佃户要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3)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一、选择题1.西欧城市兴起后不断掀起反抗封建领主的斗争,其主要目的是()A.扩大城市规模B.发展资本主义C.取消“什一税” D.争取自治权2.西欧城市居民争取城市自由或自治的常用斗争方式是()A.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B.行会联合和王权结盟C.市民公决和城市议会D.王朝战争和经济封闭3.在中世纪西欧城市中,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取得()A.市议会法令 B.城市立法权C.“特许状” D.国王的控制权4.中世纪西欧的农奴要想取得自由身份需要在自由城市里住满()A.100天 B.一年零一天C.101天 D.一年5.★中古西欧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下列能够体现该谚语的是()A.当时的城市无工业污染,空气清新B.在城市里没有法律约束,人人都有自由的身份C.农奴在自由的城市里居住一定时间,能够获得自由D.城市里文化氛围好,便于自由精神的传播6.在西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的社会阶级是()A.市民阶层 B.大封建主阶级C.奴隶主阶级 D.农民阶级7.中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A.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播B.阿拉伯文化传入西欧C.大学的兴起D.城市的兴起8.大学兴起的时间是()A.公元前12世纪B.12世纪C.公元前2世纪D.2世纪9.★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大学的说法错误的是()A.大学的产生是选拔官吏的需要B.国王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C.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D.课程设置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二、材料分析题1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世纪大学规模较大,拥有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集体授课。大学对就读学生没有地区和国籍的限制。学生入学后,首先学习5—7年,内容为拉丁语和“三艺”。考试通过后可取得学士学位。之后,学生可进一步学习“四艺”。“七艺”课程均通过的学生,可获得硕士学位,并拥有做教师的基本资格。他们还可以选择进入神学院、法学院或医学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摘编自张季娟、袁锐锷《外国教育史纲》(1)中世纪西欧大学主要开设什么课程?(2)中世纪西欧大学的课程设置反映了什么问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朝把自行聚散、私相贸易的定期集市,称为草市。在人烟稠密的乡村聚落和交通要道上,草市星罗棋布,构成地方市场的基础,不少颇具规模的草市后来发展成固定的商业居民点,上升为镇或县。——摘编自包伟民等《宋朝简史》材料二(北宋时)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变化……(出现了)一种既轻便而又易得原料的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等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等材料四中古西欧的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等整理(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宋朝经济的发展情况?说明了什么?(2)根据材料四,中古西欧的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有什么历史意义?(3)宋朝城市和中古西欧城市在形成过程中,有哪些相同点?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恰恰因为它们再从头开始,且处于政治上分裂的欧洲而不是坚如磐石的帝国的框架中,所以自治市的自由民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这种自信和独立是欧亚大陆其他任何地方所没有的。——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中世纪的大学基本上都没有校园和复杂的建筑群,只是一个享有特权的组织,人员包括了教师,有时候也包括学生。学生从很远的地方赶来,集中到一起,从学者那里接受关于医学、哲学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摘编自[美]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印度或中东的城市最大的不同。(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世纪大学的特征。(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世纪城市文明的历史作用。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答案1.D2.A3.C4.B5.C6.A7.C8.B9.A10.参考答案(1)中世纪西欧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学习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和神学。(2)中世纪西欧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11.参考答案(1)发展:城市(镇)兴起,商业繁荣,纸币产生,海外贸易兴盛。说明:宋朝商业繁荣;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地位:经济中心。意义:瓦解封建制度,孕育早期资产阶级。(3)都在交通要道上产生;都在集市贸易繁荣的地方兴起;都产生了市民阶层;都由小集市发展成城市(镇);都是自发形成。(答出其中两点即可)12.参考答案(1)不同:中世纪西欧城市有自由和自治权。(2)特征:没有校园和复杂的建筑群;享有特权;学生来自远方;学者传授医学、哲学和法律知识等。(3)作用:中世纪城市文明孕育了近现代文明;促进了西欧的近代化进程。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一、选择题1.历史上,拜占庭帝国指的是()A.东罗马帝国B.西罗马帝国C.亚历山大帝国 D.波斯帝国2.东罗马帝国的都城是()A.君士坦丁堡 B.迦太基C.克里特岛 D.亚历山大3.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设立机构汇编罗马法,其主要目的是()A.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B.建立完整的罗马法律体系C.给后世留下罗马的文化遗产D.恢复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度4.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的是()A.《罗马民法大全》 B.《法学汇纂》C.《查士丁尼法典》 D.《法理概要》5.灭亡昔日繁盛一时的拜占庭帝国的国家是()A.亚历山大帝国 B.法兰克王国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6.下列不属于拜占庭帝国灭亡原因的是()A.奥斯曼帝国的武力进攻B.长期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C.西欧封建主在罗马教皇的号召下组建十字军攻打拜占庭帝国D.《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7.拜占庭文化的三大因素不包括()A.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B.儒家学说C.基督教D.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8.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西欧文化的贡献表现在()A.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B.吸收了古印度的佛教文化C.确立了军事封建制度D.吸收西亚等地的文化二、材料分析题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摘编自杨共乐等《走进罗马文明》(1)《罗马民法大全》由哪四部法典组成?(2)《罗马民法大全》是谁在位期间制定的?这部法律文献对奴隶制有何影响?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强盛的帝国】材料一在欧洲,继古希腊、罗马之后,拜占庭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世界一千多年。(1)拜占庭帝国因何而得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拜占庭帝国经济繁荣的原因。【辉煌的文化】材料二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中看出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身影。位于亚欧交界处的帝国文明博大精深,灿烂辉煌。(2)根据材料二,你对拜占庭帝国的文化有怎样的认识?【可悲的衰亡】材料三1453年4月5日,奥斯曼帝国最高统治者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20万大军,战船300艘,配备10万门攻城重炮,一举包围了君士坦丁堡。当奥斯曼军队兵临城下时,君士坦丁堡城内兵力甚少。拜占庭人与奥斯曼军队展开决战,激战了53天,5月29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拜占庭帝国灭亡。——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等整理(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拜占庭帝国衰落、灭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深刻的启示】(4)“学史明智,以史为鉴”。结合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史,你从中得到哪些深刻的启示?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答案1.A2.A3.A4.A5.D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占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故选D项。6.D7.B8.A9.参考答案(1)《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2)查士丁尼。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10.参考答案(1)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原名拜占庭,故东罗马帝国又叫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统治地区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2)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3)外族的入侵,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西欧封建主在罗马教皇的号召下组建十字军攻打拜占庭帝国。(4)树立对外开放的意识,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与时俱进;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等。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一、选择题1.《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5世纪,统一“百余国”的是()A.大和 B.高丽 C.琉球 D.罗马2.日本开始大化改新的时间是()A.676年 B.646年C.687年 D.698年3.古代历史上,大和统治者通过派遣使臣和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国的典章制度,并通过大化改新,在日本建立了()A.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 B.民主政治C.奴隶制共和国 D.资本主义制度4.大化改新后,日本地方行政机构包括()①郡②国③里④省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5.唐朝后期,一位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回来后讲述了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下列他不可能提到的是()A.天皇是日本国内最高的统治者B.日本已经进入封建社会C.日本的土地、赋税和徭役制度,与中国类似D.为缓解社会矛盾,日本开始进行大化改新6.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下列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B.加速了日本的封建化进程C.中央对地方丧失了控制能力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7.下列关于日本武士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武士是随着庄园的建立而出现的②庄园主为维护自身利益,蓄养武士③武士出现后,力量不断壮大④武士在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③④ D.③④8.日本幕府统治近700年。标志着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的是()A.大化改新 B.镰仓幕府的设立C.室町幕府的设立 D.江户幕府的设立9.12世纪至19世纪中期的日本被称为幕府统治时期,这是因为()A.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B.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国家大权,实行封建军事专政C.天皇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D.统治者在幕府议政10.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为()A.主公 B.天皇C.大王 D.国家二、材料分析题11.★历史上,日本与中国交往密切,日本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并仿照中国的制度在日本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六七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秩序几近丧失,国家衰落。7世纪中期,日本皇室和部分曾留学中国的留学生决心参照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实行改革,振兴国家。——摘编自孙义学等《高校世界历史配套教材·古代史卷》(1)日本实行这次改革时在位的天皇是谁?(2)这次改革在政治、经济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3)这次改革使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二新政府废除了皇室的屯仓……把全国的土地和人民收归国有……政府每隔6年,班6岁以上男子口分田2段,女子为男子的三分之二,奴婢为公民的三分之一。——摘编自吴廷璆主编《日本史》材料三唐朝百姓受田的数额与隋朝相同,18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80亩,永业田20亩……废疾受口分田40亩;寡妻妾受口分田30亩。——摘编自《中国古代统计史简编》(4)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日本田令和中国唐朝田令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能说明什么问题?

第11课古代日本答案1.A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故选A项。2.B3.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通过大化改新,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选A项。4.B5.D6.B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选B项。7.C8.B9.B10.A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A项符合题意。11.参考答案(1)孝德天皇。(2)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3)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4)共同点: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说明:日本大化改新的土地制度仿效了唐朝的均田制。

第12课阿拉伯帝国一、选择题1.伊斯兰教产生于()A.古埃及 B.阿拉伯半岛C.古印度 D.欧洲2.穆罕默德建立穆斯林公社是在()A.麦加 B.麦地那C.巴格达 D.大马士革3.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洲是在()A.6世纪前期 B.7世纪后期C.8世纪中期 D.9世纪后期4.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下列不属于阿拉伯帝国重视知识的表现的是()A.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B.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C.翻译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D.创办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大学纷纷出现5.750年,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的百货商场里,既有各种本地产品,也有中国的丝绸和珠宝、非洲的黄金和象牙、欧洲的琥珀和玛瑙。这表明阿拉伯帝国()A.经济领先于世界B.为文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C.与世界其他地区联系紧密D.政府非常注重城市的发展6.《天方夜谭》生动描绘了哪一国家丰富的社会生活()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腊C.古代罗马 D.阿拉伯帝国7.下列哪一项不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的重要贡献()A.传播了中国的造纸术B.发明了从0到9的计数法C.传播了伊斯兰文化D.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8.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据此,你认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充当使者的是()A.马其顿人 B.阿拉伯人C.中国人 D.法兰克人二、材料分析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人奴隶。——摘编自[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材料二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阿拉伯文化的成就。(3)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而文化的多样性也越来越明显。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不同文明。

第12课阿拉伯帝国答案1.B2.B3.C4.D5.C6.D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天方夜谭》”,《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7.B8.B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保存并传播了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成为东西方之间文化交流的使者。9.参考答案(1)作用: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贡献: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在古文化向近代文化的发展中,发挥承前继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作用。举例:《天方夜谭》。(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三、四单元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在西欧建立起大小不同的王国的是()A.苏美尔人 B.希腊人 C.日耳曼人 D.犹太人2.“查理曼没有受过学校教育,但好学不倦,他会读当时的官方文字拉丁文,对希腊文明也略知一二。为了使贵族子弟掌握知识,他邀请英格兰著名学者阿尔昆开设宫廷学校,指导抄写许多希腊、罗马经典作品。”这导致了()A.查理曼帝国的不断扩大B.欧洲古典文化的保存与传播C.欧洲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D.“加洛林手写字体”的出现3.西欧中世纪庄园中设有教堂、法庭。下列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B.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经济组织C.庄园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D.庄园是领主统治农奴的工具4.在庄园中,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他们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他们”指的是()A.佃户 B.自由农民C.自由的农奴 D.领主5.欧洲的中世纪,被称为“黑暗时代”。这一时期所发展的一套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大抵而言是()A.城邦 B.封建制度和庄园生活 C.市民政治 D.议会政治6.“仅1100—1300年,英国新增城市达到140座,德意志则更多。”这些“城市”可能()A.由刹帝利把持军政大权B.仍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C.会定期分地给农民耕种D.是打破封建制度的力量7.中世纪西欧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①免赋税特权②司法特权③教育自主权④免教会干预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②③④8.查士丁尼说道:“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说明查士丁尼制定法典的目的在于()A.宣扬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B.强调法律在和平时期的作用C.消除战争带来的社会隐患D.利用法律维护统治9.公元7世纪,某国家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仿效中国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这个国家是()A.阿拉伯帝国 B.日本 C.罗马帝国 D.雅典10.日本某博物馆收藏了一幅8世纪日本人的汉字书法作品真迹。这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的特点之一是()A.善于学习 B.具有忧患意识C.凶恶残暴 D.不思进取11.观察下面政治体制示意图,它体现了()天皇中央:二官八省地方:国、郡、里A.古印度的种姓制度B.古希腊城邦的特点C.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D.中世纪西欧封建制12.7世纪中期,在日本发动宫廷政变并取得成功的改革派代表了哪一阶级的利益()A.奴隶主阶级 B.地主阶级C.农民阶级 D.资产阶级13.9世纪,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有100多家书商和许多私人图书馆。这表明()A.阿拉伯半岛实现统一B.阿拉伯人重视文化C.阿拉伯帝国不断扩张D.阿拉伯人善于创新14.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的阿拉伯文学瑰宝是()A.《天方夜谭》 B.《荷马史诗》C.《医典》 D.《西游记》15.下列关于阿拉伯人的贡献说法正确的是()①发明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②创立了伊斯兰教③创作了医学著作《医学集成》和《医典》④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中起了积极作用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拜占庭帝国的商业和手工业相当繁荣,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拜占庭帝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材料二1453年,奥斯曼帝国最高统治者苏丹亲率大军和几百艘战船,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奥斯曼帝国军队用重炮轰城,但因城防坚固,金角湾又有铁链封锁,奥斯曼帝国军队一筹莫展。后来,奥斯曼帝国军队用木板铺路,上涂油脂,把70多艘战船从木板路上运入金角湾。然后,迅速架起浮桥,从海陆两面同时攻城,经过无数次鏖战,君士坦丁堡陷落。在城中,奥斯曼帝国军队烧杀劫掠,很多宏伟建筑毁于一旦,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品被付之一炬。——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1)材料一反映了拜占庭帝国的什么特征?(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城市的陷落?该城市的陷落有何影响?(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请你谈谈民族之间的战争与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摘编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二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摘编自陈冰《作坊里的日本》(1)面对材料一的这种时局,在日本出现了哪位人物解决了危机?(2)日本在亚洲拜认的第一位老师是谁?(3)日本在向这位老师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这次改革的名称是什么?(4)这次改革对日本有何影响?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西欧国家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等整理材料二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取武装斗争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米兰、琅城等都经过长期反复的斗争,才取得城市自治权利。——摘编自《世界通史·中世纪卷》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新兴工商业城市形成的原因。(2)请列举出意大利和法兰西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各一个。(3)西欧城市开展反封建斗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反封建斗争最典型的是哪一城市?

第三、四单元综合训练答案1.C2.B根据“查理曼……为了使贵族子弟掌握知识,他邀请英格兰著名学者阿尔昆开设宫廷学校,指导抄写许多希腊、罗马经典作品”,可知查理曼的做法导致欧洲古典文化的保存与传播,B项正确;查理曼帝国的侵略扩张导致其领土不断扩大,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欧洲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排除C项;“加洛林手写字体”的出现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3.C4.B5.B6.D从10世纪起,西欧新的城市不断产生。随着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城市居民进一步分化,出现了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是近代欧洲打破封建制度的力量。故选D项。7.B8.D9.B本题的关键信息是“7世纪”“仿效中国的制度和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实行了大化改新。10.A11.C12.B13.B14.A《天方夜谭》又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