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应急预案_第1页
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应急预案_第2页
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应急预案_第3页
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应急预案_第4页
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应急预案

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应急预案(2020年6月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1.1目的和依据本预案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猪场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保护猪场的生产和经济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1.2选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规模猪场的非洲猪瘟防控工作。1.3工作原则本预案的工作原则是“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严格管控、科学防治”。第二章组织管理2.1应急领导机构猪场应当设立应急领导机构,明确应急领导人员和职责。2.2工作职责2.2.1加强领导应急领导人员应当加强对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领导,落实防控措施。2.2.2信息报告应急领导人员应当及时向上级动物防疫部门报告疫情信息。2.2.3培训与演练应急领导人员应当组织开展防控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第三章疫情报告3.1疫情报告3.1.1疫情报告责任单位猪场应当指定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工作。3.1.2疫情报告内容疫情报告应当包括疫情发生时间、地点、数量、种类等信息。第四章疫情监测4.1早期发现4.1.1精神状态猪只出现异常精神状态,如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应当及时报告。4.1.2采食情况猪只的采食情况异常,如饮食减少或拒食,应当及时报告。4.1.3体温变化猪只体温异常,如发热等,应当及时报告。4.1.4体表变化猪只的皮肤、毛发出现异常变化,如瘙痒、掉毛等,应当及时报告。4.1.5经产母猪表现经产母猪出现流产、死胎等异常情况,应当及时报告。4.2精准检测4.2.1疑似发病猪采样对疑似发病猪进行采样,送检确诊。4.2.2废弃物处理对可能被污染的废弃物进行处理,防止病毒传播。4.2.3早快速精准检测采取早期快速精准检测手段,及时发现病毒感染。4.2.4疫情报告对检测结果及时报告上级动物防疫部门。4.2.5人员管控对接触过疑似或确诊病例的人员进行管控,防止病毒传播。4.3检测技术支持猪场应当加强与检测机构的合作,提高疫情检测技术水平。第五章应急处置5.1疫点清除5.1.1整栏清除对发现病例的栏舍进行整体清除。5.1.2整栋清除对发现病例的栋舍进行整体清除。5.1.3单元清除对发现病例的单元进行清除。5.1.4全场清除对猪场进行全面清除,消毒处理。5.2清除策略在疫情爆发后,必须采取清除策略来处理病死猪和感染猪。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5.2.1病死猪处理对于病死猪,必须及时处理。将病死猪死亡现场进行封锁,并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防止病毒扩散。5.2.2无法移动的病死猪处理对于无法移动的病死猪,必须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比如,可以在猪舍内进行焚烧,或者采用封存、封堵等方法进行处理。5.2.3正常运的感染处理对于正常运输中的感染猪,必须及时隔离并进行处理,以防止病毒扩散。5.3清除过程中的消毒在清除过程中,必须进行消毒,以杀灭病毒和细菌。5.3.1栋舍消毒对于栋舍,必须进行全面消毒。可以使用消毒液、消毒粉等方法进行消毒。5.3.2地面消毒对于地面,必须进行彻底的消毒。可以采用高压水枪、消毒液等方法进行消毒。5.3.3用具消毒对于用具,必须进行彻底的消毒。可以使用高温、高压、消毒液等方法进行消毒。5.3.4环境消毒对于环境,必须进行彻底的消毒。可以使用消毒液、消毒粉等方法进行消毒。5.4清除后环境检测在清除后,必须进行环境检测,以确保环境已经完全清洁,并且没有病毒和细菌的存在。5.4.1消毒前准备在进行环境检测之前,必须进行消毒前准备,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5.4.2消毒方法在进行环境消毒时,必须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以确保消毒效果。5.4.3人员及物品消毒在进行环境消毒时,必须对人员和物品进行彻底消毒,以防止病毒扩散。5.4.4消毒频率在进行环境消毒时,必须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频率,以确保消毒效果。5.4.5消毒药选择在进行环境消毒时,必须选择合适的消毒药,以确保消毒效果,并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6.控制措施为了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必须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6.1防控意识必须提高防控意识,加强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疫情的危害,并且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6.2建立生物安全防控圈必须建立生物安全防控圈,对猪场进行封锁,并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以防止病毒扩散。6.3建立场外生物安全体系必须建立场外生物安全体系,加强对猪场周边环境的监测和管理,以防止病毒的传播。6.4建立场内生物安全体系必须建立场内生物安全体系,加强对猪场内部环境的监测和管理,以防止病毒的传播。6.5科学实施日常检测必须科学实施日常检测,采取主动检测和被动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疫情,加强防控措施。6.6优化种猪繁育模式必须优化种猪繁育模式,调整母猪品种结构,应用品种配套模式,强化引种隔离,以提高种猪的健康水平。6.7严把饲料关必须严把饲料关,做好饲料原料采购,做好原料运输验收,优化饲料加工工艺,做好饮料转运,以确保饲料的安全。6.8改造猪舍,优化管理必须改造猪舍,优化管理,提高人员的防控意识,确保饮水安全,做好人、车、物、猪流动管理,以提高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修订于2020年6月的某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应急预案旨在确保在非洲猪瘟疫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疫情,减轻疫情对畜牧业和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护猪场健康发展,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安全。该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国家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年版)》和《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规定制定。该预案适用于该公司范围内所涉及的重大动物疫病疫情控制应急工作。在应急防控工作中,实行统一指挥、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原则,采取相应的综合性防治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应急指挥机构领导小组成员包括组长(董事长、总经理)、副组长(副总经理)和成员(场长、技术总监、场办主任、怀配区主管、分娩区主管、育成区主管、饲料加工区主管)。该小组负责加强非洲猪瘟疫病防控领导,制定公司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案,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协调有关生产区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调集公司人员参加疫情的控制和扑灭工作,并做好疫情的监测、预报,制定疫情控制和扑灭的技术方案。同时,该小组还负责处置扑杀动物并实施无害化处理,进行污染物和场所的消毒及无害化处理,以及储备消毒药品、监测试剂、防护用品、交通及通讯工具等。在应急防控工作中,该公司还要按照规定及时上报有关疫病防控信息,加强对员工应对重大动物疫情处置进行系统培训,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和演,确保公司扑灭疫情的应急能力。疫情报告方面,公司技术部门是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该部门负责及时上报疫情信息,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和处置工作,以及做好疫情的监测和预报工作。样应该包括所有猪只及环境样品。采样时应注意避免交叉污染,采样工具和采样人员必须经过消毒处理。4.3疫情报告在发现或疑似发现ASF疫情时,必须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乡镇人民政府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日龄、数量、死亡情况等信息。自非瘟疫情初步诊断之日起,应每天上报一次疫情,最后一个病例处理后,疫情后续进展情况每周上报一次以上,直至封锁令解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阻碍他人报告重大动物疫情。4.4疫情防控一旦发现ASF疫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疫情进行封锁和隔离措施,禁止出入猪场。同时,对猪场内的猪只进行隔离、治疗和消毒等措施,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要加强卫生防护,采取严格的人员和物品出入检疫措施,确保人畜分离,防止疫情扩散。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减少工作量,可以适当增加采样样品的数量。在采样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交叉污染,并及时更换一次性手套。在采血时,必须做到每采集1头猪只更换1个新的针头,以防止病毒传播。采样后的防护用品应该进行焚烧或高压处理,以防止病毒传播。在进行疑似发病猪区的采样工作准备时,需要准备一系列的工具和材料,如长的棉签、医用纱布、自封袋、一次性注射器、防护服、一次性长臂手套、鞋套、大的塑料袋、记号笔、记录纸、笔、甲醛溶液、离心管、拉链式自封袋、垃圾袋、录像机、手电筒、拖布、消毒药、火焰喷枪等。样品类型包括疑似猪只口鼻拭子、病死动物的腹股沟淋巴结、全血、血清、器官和组织样品、环境样品等。在进行剖检采样时,必须在保障生物安全的条件下进行,不推荐进行剖检采样,以免造成ASFV的扩散。采样结束后,需要对废弃物进行处理,做好尸体、场地、物品、个人防护用品的消毒和无害化处理。为了避免交叉污染,应尽可能安排不同的采样人员进行采样。在进行快速精准检测时,需要使用合适的检测方法和设备,如PCR技术、ELISA技术等,以快速准确地检测ASFV。同时,需要注意对检测结果进行准确的解读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规模猪场应该开展PCR自检,以便在猪场周边和自己的猪场受到威胁时进行疫情排查和监测,为疫情处置和精准清除提供技术支持。由于PCR检测技术非常灵敏,即使微量污染也可能导致假阳性,因此对PCR实验室进行分区管理可以避免检测污染。根据条件,应将PCR实验室分为试剂准备区、样本制备区、产物扩增区等。在检测中发现疑似样本情况的,应及时上报当地农业部门,并按照非洲猪瘟疫情处置方案要求进行处置。非瘟传播的最大风险是通过水和人的传播,病毒在栏舍或限位栏之间的传播非常有限。对于人员管控,一方面应立即停止人猪频繁接触的生产活动,比如免疫、配种、转群等。另一方面,固定人员的活动范围,发病栋舍要做到一人一舍、封闭管理,所有生产和生活活动都限制在猪舍,避免人员污染大环境以及相互接触产生交叉污染。停止食堂集中就餐,员工用餐改为配送制。停止员工活动中心等公共场所和设施的使用。应与科研院校合作,就精准检测开展技术合作,以便早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理,减少损失。采取精准清除办法紧急处置疫情,精准清除是指采集合适样品,在实验室检测结果基础上,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分析,准确判定感染个体和群体,科学划定疫点范围,迅速清除发病猪与感染猪,消灭传染源等的各种活动总称。(根据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处置指南(2020年版)》的要求开展)。对于保育、育肥群体,在ASF传入早期,病猪数量极少,聚集在同一栏内,可实施整栏清除。如果阳性病例呈多点散发状态且只局限于某一栋猪舍,其他猪舍或生产线未检出ASFV感染阳性猪,且栋舍之间有可靠的物理隔离屏障(如实体围墙),严格限制场内员工交叉串舍,则可实施整栋清除。如果在不同饲养单元检出ASFV核酸阳性,且不同单元有实体墙或其他密闭设施相互分隔,猪群之间不可能通过饮水或排污设施发生交叉感染,人员不交叉,则可实施单元清除。如果不同栋舍均有检测阳性感染猪或确诊的病猪,且呈点状弥散状态,而且是共用水槽、食槽,即使不同栋舍之间有严格的物理隔离设施或其他屏障,建议实施全场清除。在清除过程中,应妥善处理病死猪,以避免病毒扩散。在清除感染猪的过程中,需要将病猪装入密闭袋,用密闭工具运出猪舍,实施无害化处理。对于无法运动的病猪,采用电击方式处死后,也要装入密闭袋,实施无害化处理。对于正常运动的感染猪,体重过大的猪可以驱赶到无害化处理点再用电击处死,但是赶猪通道的地面要铺上塑料或彩条布等;对于体重较小的猪,可以直接在猪舍内电击处死后再装入密闭袋中,运到无害化处理点。建议不要采用非人道的方式处死感染猪,并且在淘汰猪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路面需要进行彻底消毒。为减少交叉感染,原则上,在扑杀清除猪的工作中,不使用不同栋舍的生产人员。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结束后,参与扑杀行动的人员需进行淋浴,至少7天内不可与其他健康猪群进行直接或间接接触;个人衣服和鞋子必须浸泡消毒,烘干后方可继续使用。在清除过程中的消毒方面,阳性栋舍进行带猪消毒时,可选择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与酸化剂交替带猪消毒,重点对口鼻和粪污进行消毒处理,持续1周,稳定后,间隔1天1次。冬季可用环境调节剂干粉消毒,保持环境的干燥,在保温的同时也起到了消毒的效果。地面消毒时,采用NaOH和戊二醛喷洒地面和圈舍围栏,消毒水的温度要达到20℃以上,消毒液作用时间至少30分钟。地面也可使用火焰消毒。用具消毒时,最好使用一次性防护服,处置后进行焚烧。个人衣服需要浸泡消毒,电击用具需要熏蒸消毒或60℃烘干30分钟以上。环境消毒时,全场采取舍内酸化,舍外碱化的消毒方案,配合火焰消毒,重视阳性猪只所在和经过的环境,充分降低环境中的病毒载量。同时,全场进行环境检测评估和实时监测,为洗消做方向性指导。在清除后场地及设施设备消毒方面,消毒前必须清除有机物、污物、粪便、饲料、垫料等,并选择合适的消毒产品。备有喷雾器、火焰喷射枪、消毒车辆、消毒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防护靴等)、消毒等。对金属设施设备,可采用火焰、熏蒸和冲洗等方式消毒;对圈舍、车辆、无害化处理区等场所,可采用消毒液清洗、喷洒等方式消毒;对养殖场(户)的饲料、垫料,可采用堆积发酵或焚烧等方式处理,对粪便等污物,作化学处理后采用深埋、堆积发酵或焚烧等方式处理。5.4.2.4对于疫区范围内的办公、饲养人员宿舍和公共食堂等场所,可以采用喷洒方式进行消毒。5.4.2.5对于消毒产生的污水,应进行无害化处理。5.4.3人员及物品消毒5.4.3.1饲养管理人员可以采取淋浴消毒的方式。5.4.3.2对于可能被污染的衣、帽、鞋等物品,可以采取消毒液浸泡、高压灭菌等方式进行消毒。5.4.4消毒频率疫点每天消毒3至5次,连续7天,之后每天消毒1次,持续消毒15天。5.4.5消毒药使用1.道路、车辆生产线道路、疫区及疫点道路:使用氢氧化钠(火碱)、氢氧化钙(生石灰)。2.车辆及运输工具:使用酚类、戊二醛类、季铵盐类、复方含碘类(碘、磷酸、硫酸复合物)。3.大门口及更衣室消毒池、脚踏垫:使用氢氧化钠。4.生产区、加工区畜舍建筑物、围栏、木质结构、水泥表面、地面:使用氢氧化钠、酚类、戊二醛类、二氧化氯类。5.生产、加工设备及器具:使用季铵盐类、复方含碘类(碘、磷酸、硫酸复合物)、过硫酸氢钾类。6.环境及空气消毒:使用过硫酸氢钾类、二氧化氯类。7.饮水消毒:使用季铵盐类、过硫酸氢钾类、二氧化氯类、含氯类。8.人员皮肤消毒:使用含碘类。9.衣、帽、鞋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使用过硫酸氢钾类。10.办公、生活区疫区范围内的办公、饲养人员宿舍、公共食堂等场所:使用二氧化氯类、过硫酸氢钾类、含氯类。11.人员、衣物、隔离服、胶鞋等进出通道:使用过硫酸氢钾类。5.5清除后环境监测与评估清除病猪或感染猪后,每隔7天进行全覆盖采样进行PCR检测,直至21天(即规定的封锁期限)监测均为阴性且猪群无异常,精准清除获得成功。6.1增加防控意识构建完善的猪场生物安全措施是当前防控ASF唯一有效的措施。在ASF流行时期,生物安全是猪场能够正常生产的前提,决定着猪场运营的成败。猪场应充分认识到ASF的巨大危害及通过生物安全措施防控该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首先,应树立入场隔离消毒意识,所有入场人员和物资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清洗、隔离和消毒程序方可进场。其次,要明确净区与脏区的划分,净区为病原污染较少或已被清洁的区域,而脏区则存在较大的病原污染风险。最后,应加强猪场人员的生物安全培训,确保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生物安全准则,积极执行生物安全措施,纠正操作中的偏差。6.2建立ASF生物安全防控圈除了主动监测,被动监测也是必要的。猪场应该配备专业的ASFV检测设备,如PCR仪器和试剂盒等,以便在疫情爆发时快速检测病原体。同时,应该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疫情爆发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隔离、消毒等措施,以防止疫情扩散。对于已经发生疫情的养殖场,一旦确诊,需要禁止场区内人员、物品等的一切流动,以防止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扩散。同时,按照“疑似发病猪场采样”的方式进行相关样品采集,并开展监测工作。在清除发病猪场后,需要对风险猪只进行全群采样检测,连续进行两次,之间间隔5-7天。此外,溯源调查也是分析疫情发生原因的基础,需要查看人员、物品记录表,分析首发病例出现前21天以来与外界交流的一切人员、车辆、物品流通环节等,并针对外来人员、车辆、物品进行采样监测,以确定感染源及初始感染范围。优化种猪繁育模式,保障种源供给也是生猪复产的重要保障。可以从调整生产母猪的品种结构、灵活应用品种配套模式、强化引种隔离等六个方面来进行优化。例如,可以引进纯种长白或大白,通过场内扩繁生产二元杂母猪,减少引种风险。在养猪生产中,饲料原料采购环节也是生物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因此,需要对要采购的原料进行充分的生物安全评价,并在采购前进行ASFV核酸检测。同时,也需要做好原料运输和验收的工作。在采购饲料原料时,应进行前期评估和生物安全评价,特别是来自ASF疫区的玉米等大宗饲料原料。建议不采购未经过高温处理或未经证明为ASFV核酸检测阴性的原料。同时,不采购可疑动物源性饲料原料,特别是不符合农业农村部第91号公告规范要求生产的猪源性血浆蛋白粉、血球蛋白粉、肠膜蛋白、肉骨粉、猪油等。此外,还应注意不采购掺假蛋白原料,特别是可能掺入猪源饲料的鱼粉、鸡肉粉等。在运输饲料原料时,需要对运输车辆进行全面消毒,并避开疫区的运输路线。饲料应采用包装袋封装,运输车厢需用塑料布或帆布覆盖封闭,防止饲料在运输途中被污染。为了有效地杀灭ASFV,消除潜在的风险,饲料加工应采用高温制粒工艺。制粒温度应提高,调质时间应延长,保证调质温度>85℃,调质时间超过3分钟以上。对于未达到要求的饲料制粒工艺,需增加蒸汽量,确保调质器中物料温度达到850℃以上,并适当延长调质时间。在饲料转运方面,应实行点对点专车运输饲料,并对运输车辆进行全面、彻底、有效的消毒处理。饲料运输过程中,运输车厢应用塑料布和帆布覆盖封闭,需避开疫区的运输路线。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