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北京二十二中高二10月月考语文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1.(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拾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五石之瓠》)(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魏王贻我大瓠之种作《师说》以贻之B.聚族而谋之曰族庖月更刀C.裂地而封之籍吏民,封府库D.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剖之以为瓢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B.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C.吴王使之将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于其身也,则耻师焉(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中惠子与庄子就“有用”“无用”展开论证,表现了庄子善于从世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B.文章写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考虑大葫芦的功用,这从侧面表现出庄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C.本文中庄子借如何处置“五石之瓠”,说明了“无用之用”才是“大用”的道家哲学。D.作者以哲学观点代替寓言故事,在逻辑推理中巧妙运用比喻、象征手法,让读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领悟其中的哲理。(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2.(13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1)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选自《孟子•公孙丑上》(2)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斯有不忍人之政矣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B.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夫子之谓也C.皆有怵惕恻隐之心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D.非恶其声而然也彼恶知之(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天下可运于掌B.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而不足以举一羽C.若火之始然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D.苟能充之牛何之(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凭着怜爱别人的心来实施怜爱别人的统治B.知皆扩而充之矣(如果)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C.于我心有戚戚焉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D.挟太山以超北海一个人背着泰山超过渤海(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段(1)中孟子高度重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四种心。B.文段(2)中孟子亲眼看到梁惠王可怜牛,判断他可以实行王道。C.两个文段中均采用的排比手法,凸显了孟子的雄辩语言艺术智慧。D.两个文段中孟子都运用了喻证法阐述自身观点,让他人容易理解。(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6)两则文段中都提到了“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天下可运于掌”,结合两则文段,归纳总结孟子治天下运于掌的前提条件及具体表现。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3.(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德。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节选自《墨子•尚贤》)(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B.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C.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D.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肆,在古代可以指商店、手工业作坊。如酒肆、茶肆。B.爵,古代由君主封赐爵位,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C.阳,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如衡阳就是位于衡山之北。D.九州,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地理区划,后常用来泛指全中国。(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政者希望国家得到大治,但结果事与愿违,墨子认为其失败的原因在于王公大人不能够崇尚贤才,任用贤能之人。B.墨子认为应该以德行来安排职位,然后按职位的高低决定赏赐的多少,这样老百姓就不会长期处于低贱的地位。C.尧、禹、汤等圣明的君主慧眼识才,不在乎这些贤才卑贱的出身,交予他们政事,国家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D.墨子主张君王应该尚贤,无论是在治国有方的时候,还是在治国不如意的时候,君王都离不开贤才的支持。(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②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5)当有人询问使贤人增多的方法时,墨子认为应该怎么做才能使贤人增多?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4.(6分)阅读下面《论语》中的几则语录,回答问题。(一)①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③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1)请根据上面三则语录,解说其中所蕴含的“山水情怀”。(二)④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⑤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⑥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2)以上三则语录,于形象的比喻中蕴含着为人处世之道,请根据语录的相关内容加以概述。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5.(8分)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在《论语•雍也》中,用“
,
”两句阐释文与质的关系。(2)在《论语•颜渊》中,用“
,
”两句说明做到仁靠自己,不靠他人。(3)在《论语•里仁》中,用“
,
”两句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省。(4)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担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
,
”自勉。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6.(10分)今人对“好学”的一般理解是“喜欢学习,专心追求学问”,而《论语》中有关“好学”的一些言论与今人的理解并不相同。请根据对《论语》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好学”的理解。要求:可任选一条,也可针对下面多条来谈。对所选内容的理解准确,观点明确,条理清晰。180字左右。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②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矩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③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才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④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⑤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7.(4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老子》文章辞意洗练,充满人生智慧,比如“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句。所谓“自胜者强”,是指真正的强者,不在于赢过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现代社会中,许多人执着于与他人的竞争,却不愿好好面对自己,战胜自己的弱点。对于老子这句富含哲理的话,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1.【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含义的掌握能力。解答时,学生要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也可以借助语境、语法知识来推断。(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时,学生要了解虚词的用法,结合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文本含义,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把握文言句子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解答】(1)A.动词,赠送。句意: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动词,赠送。句意:写了一篇《师说》来赠送给他。B.名词,族人、家人。句意: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形容词,一般的。句意: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次刀。C.动词,封赏。句意: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动词,封闭。句意:登记官吏百姓的户籍,封闭(收藏财物的)府库。D.动词,用绳结缀。句意: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动词,担心;句意:担心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故选A。(2)A.介词,把;句意:把它剖开做瓢。介词,把;句意:士大夫大多数把不忧虑国家大事、随波逐流、讨好众人作为上策。B.动词,调制;句意: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句末语气词,呢;句意:现在人家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C.代词,他;句意: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这难道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D.连词,那么;句意:那么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句意:对于他们自身,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辱。故选A。(3)D.“作者以哲学观点代替寓言故事”错误。作者以寓言故事代替哲学观点。故选D。(4)“一”,一样的,同样的;“或”,有的人;“以”,用;“封”,封赏;“洴澼絖”,漂洗丝絮;“所用”,使用的方法。译文: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答案:(1)A(2)A(3)D(4)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参考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它的坚固程度太脆弱而无法举起来。把它剖开做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取悦吴王。越国发兵入侵吴国,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呢?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庄子•五石之瓠》)【点评】句子翻译题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文从句顺。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2.【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重点考查一词多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考查形式为选择题,作答时注意分析选项中的翻译有没有将句中重点字词一一落实到位。(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6)本题要求结合两则文段归纳总结孟子治天下运于掌的前提条件及具体表现,作答时先要理清文本层次思路,然后明确每段话的观点,最后再总结概括即可。【解答】(1)A.句意:所以才有怜悯、同情百姓的政策和政治。斯:连词,所以。句意:这句诗就是说把你对待自家人的这种心,加在家邦的其他人身上罢了。斯:代词,这。B.句意: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动词,说。句意: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谓:动词,说。C.句意: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隐:名词,同情。句意:您如果痛惜它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隐:动词,痛惜。D.句意: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恶:动词,厌恶。句意: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恶:疑问副词,怎么。故选:B。(2)A.句意: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到井里面去了。于:介词,到。句意: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于:介词,在。B.句意: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而:连词,表转折。句意: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而:连词,表转折。C.句意: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若:副词,好像。句意:您如果痛惜它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若:连词,如果。D.句意: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之:代词,它们。句意:牛(牵)到哪里去?之:动词,到。故选:B。(3)A.以:介词,用。句子翻译为: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4)B.“孟子亲眼看到梁惠王可怜牛,判断他可以实行王道”错误,由原文“是心足以王矣……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可知,孟子判断梁惠王足以称王于天下实行王道的原因是认为他“于心不忍”,而不是“看到梁惠王可怜牛”。(5)是:这;端:发端;犹:像;四体:人的四肢。句子翻译为: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6)前提条件在文段(1):孟子先明确观点“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接着进一步分析“不忍人之心”具体表现为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最后总结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由此可知,文段(1)孟子指出“治天下可运之掌上”的前提条件是“不忍人之心”,具体表现是“四心”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具体表现在文段(2):孟子由“是心足以王矣……臣固知王之不忍也”一句先指出“不忍”这样的心足以称王于天下;然后进一步分析得出“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最后通过对比“不为”和“不能”总结出“故推恩足以保四海”的结论。由此可知,文段(2)孟子“天下可运于掌”的前提条件是“王之不忍”,具体表现是“推恩”。答案:(1)B(2)B(3)A(4)B(5)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6)孟子治天下运于掌的前提条件是不忍人之心。具体表现为“四心”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和“推恩”。参考译文:(1)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选自《孟子•公孙丑上》)(2)(孟子)说:“我从胡龁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的血)来涂在钟上行祭。’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道:‘那么既然这样,(需要)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宣王)说:“有这事。”(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但是)诚然我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的缘故)。”(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因为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齐宣王笑着说:“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因为)吝啬钱财才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厨房。”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这种心和王道仁政合拍的原因,是什么呢?”(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齐宣王)说:“不相信。”(孟子说:)“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一类的事。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点评】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3.【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知道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明确古文化常识的相关知识,平时学习中多积累。(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文本含义,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把握文言句子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先找到文本中对应的信息点,在对其进行准确翻译的基础上概括分析。【解答】(1)句意:因此贤士,是用来辅佐和接替(圣明的君主)的。因此得到了贤士,计谋就不会困乏,身体也不会劳苦,名声确立且功业成就,美好的事物得以显扬,丑恶的事物不会发生,这都是由于得到了贤士。“者”,为句末语气词,后面应该断开,排除C、D;“得”的宾语为“士”,所以应在“士”后面断开,排除A。故选B。(2)C.“阳,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如衡阳就是位于衡山之北”错误,阳是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衡阳位于衡山之南。故选C。(3)B.“然后按职位的高低决定赏赐的多少”错误,根据原文“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可知,应是按功劳的大小决定赏赐的多少,衡量功劳的大小来分配俸禄。故选B。(4)①“然则”,既然,那么;“众”,增多;“奈何”,怎么样。译文:既然这样,那么使贤人增多的方法将是怎样的呢?②“能”,才能,“有能”指有才能的人;“举”,选用;“下”,使动用法,使……居于下位。译文:有才能的人(君主)就选用他,没才能的人(君主)就使他居于下位。(5)第二段开头“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意思是“使贤人增多的方法将是怎样的呢”,由此可知,答案就在后面墨子所言之中。如“况又有贤良之士,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意思是“更何况贤良之士,他们确实是国家的珍宝、社稷的良佐,也必须使他们富裕,使他们显贵,尊敬他们,赞誉他们,这之后国家的良士也就可以得到并且增多了”,这是说要让这些贤才富裕显贵,要尊敬他们,要赞誉他们。如“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意思是“使他们担负一定的工作,果断地给予他们行使政令的权利”,这是说要给他们一定的权力。答案:(1)B(2)C(3)B(4)①既然这样,那么使贤人增多的方法将是怎样的呢?②有才能的人(君主)就选用他,没才能的人(君主)就使他居于下位。(5)使贤才富裕、显贵,拥有行使政令的权力;尊敬他们,赞誉他们。参考译文:墨子说:“现在施政于国的天子、诸侯、有地位的贵族这些人,都希望国家富强,人民众多,刑法和政治安定,然而结果是国家不能够富强反而却很贫困,人口不能够增多反而减少,刑法和政治不能够安定反而混乱,那是从根本上失去了他们所想要的,而得到他们所厌恶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墨子说:“这是因为施政于国的天子、诸侯、有地位的贵族这些人,不能够做到崇尚贤才,任用贤能之人。因此一个国家拥有的贤良之士多,那么国家的安定程度就会越高;如果贤良之士少,那么国家的安定程度就会越低。因此执政者要做的事,就是如何使贤人增多罢了。”有人问:“使贤人增多的方法将是怎样的呢?”墨子说:“譬如要使一个国家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增多,就必须使他们富裕,使他们显贵,尊敬他们,赞誉他们,这之后国家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就可以增多了。更何况贤良之士,他们确实是国家的珍宝、社稷的良佐,也必须使他们富裕,使他们显贵,尊敬他们,赞誉他们,这之后国家的良士也就可以得到并且增多了。”……“因此古代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给有德的人安排职位并尊重贤能之人。即使从事农业和手工业、商业的人,如果有才能就选用他。给他高高的官爵,给他厚重的俸禄,使他们担负一定的工作,果断地给予他们行使政令的权利。墨子说:‘爵位不高,百姓就不尊敬他;积蓄和俸禄不丰厚,百姓就不信任他;行使政令不果断,百姓就不畏惧他。’把这三件东西(爵位、厚禄、政令)授予贤者,并不是对贤者的恩赐,而是想要事业成功。所以在这时,以德行来安排职位,按官职从事于职事,按功劳(的大小)决定赏赐(的多少),衡量功劳(的大小)来分配俸禄。因此官吏没有永远不变的富贵,而百姓也不会自始至终贫贱。有才能的人(君主)就选用他,没才能的人(君主)就使他居于下位。提拔正直无私、行为合义的人,避免为私利而相互仇恨的人,这就是说的这样的言论。因此古时尧从服泽的北边选拔舜,授予他政事,结果天下大治;禹从阴方之中选拔益,授予他政事,结果天下统一;汤从庖厨之中选拔伊尹,授予他政事,结果谋略得到施展;文王从从事渔猎的人之中选拔闳夭、泰颠,授予他政事,结果西方的各个部落被降服。因此在这些时候,即使享有厚禄、身居尊位的大臣,没有不敬惧并且戒惕的;即使从事农业和手工业、商业的人,没有不争相勉励而崇尚道德的。因此贤士,是用来辅佐和接替(圣明的君主)的。因此得到了贤士,计谋就不会困乏,身体也不会劳苦,名声确立且功业成就,美好的事物得以显扬,丑恶的事物不会发生,这都是由于得到了贤士。”因此墨子说:“如愿以偿的时候,贤士不可不选用;治国不顺利时,贤士不可不选用。往上想效法前人,奉行尧舜禹汤之道,就不可以不崇尚贤能。尚贤的人,是政治的根本啊。”(节选自《墨子•尚贤》)【点评】句子翻译题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文从句顺。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4.【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作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原句的意思,然后再分析相关其蕴含的内涵。(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所蕴含的哲理的分析能力。作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原文意思的基础上,挖掘其蕴含的道理。【解答】(1)在①中,作者说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作者此处借用山水来比喻君子。山崇高伟岸、安稳厚重,水清澈灵动、奔腾不息。君子像山一样稳重沉静、厚重不移、仁爱宽厚,如水一般澄澈高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急诊护士的工作体会
- 美容美发行业化妆师培训心得
- 玩具行业助理工作总结
- 医务室护士的工作感悟
- 咨询行业行政后勤工作总结
- 服务员的服务技巧与服务态度
- 生物知识综合讲解计划
- 完善酒店营销策略
- 咨询行业美工工作总结
- 税务筹划实践感悟
- 环卫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及绿化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 13-4管道(设备)冲洗消毒试验记录
- 农田临水临电施工方案范本
- 千字文毛笔楷书描红字帖-米字格A4版
- 重金属矿山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技术进展
- HR主题分享9-绘制学习地图
- 成长需要挫折演讲稿(20篇)
- 职工学历教育补贴申请书
- GB/T 42915-2023铜精矿及主要含铜物料鉴别规范
- 高三英语二轮复习读后续写之弹钢琴的妈妈讲义
- s7et200mp自动化系统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