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高考文化常识精炼(练习+答案解析)
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其中“黜”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
用,“陟”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
B、“陛下”原来指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后来引申为与帝王面对面应
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逆龙鳞”比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触
之者则必杀人。后人用“龙鳞”指皇帝或其威严、
D、“徒流”是古代刑法。“徒”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
役,“流”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
【答案解析】选A;黜:黜chCi降职或罢免:罢黜。废黜。贬黜。黜退。黜
斥。黜免。黜逐。黜陟。陟:陟zhl登高:陟山。晋升,进用:黜陟(指官吏的
进退升降)
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稷、契、周、召都是古代的有名的贤臣。其中稷,指后稷,周朝始祖,
教民耕种,被认为是我国农耕业的始祖;周公则留下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的佳话。
B、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学士最早是指那些在学读书的贵族子
弟,后来逐渐变成官名和文人学者的泛称。
C、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辞官。致仕制度,即官员的退休制度,是中国
古代文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典籍中常见的''致事”“下车”“告归”“乞骸
骨”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
D、兄弟为参、商,指的是兄弟不合睦。参星与商星,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
没,彼出此没,古人以此比喻彼此对立,不和睦。
【答案解析】选C项;“典籍中习见的……“下车”……也都指的是‘还禄
位于君'”有误;“下车”指官员刚到任。
3.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光,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历代
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江外忧,遇到大事、要事,往往要更改一下年号。
B、中国,古代指中原。中原地区和中原王朝被称为“中国”,不仅由于地
域亦源于文化传统,因为中原王朝建立之时间较早,经济与文化具有较高水平,
是所谓礼义之邦的华夏文化。
C、夷,我国古代对南部各民族的统称,古代有“东羌、南夷、西狄、北蛮”
的说法,后来用“夷”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D、藩镇,即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
之意,镇是指军镇;唐代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唐玄宗为防止边陲
各异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
【答案解析】选C项,“我国古代对南部各民族的统称,古代有'东羌、南
夷、西狄、北蛮'的说法”错,“夷”是对东方各民族的统称。古代有“东夷、
南蛮、西羌、北狄”的说法。本题错误比较明显,古诗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
风不度玉门关",可见“羌”为西部少数民族。
4.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A、肉袒指脱去上衣,裸露肢体。古人在祭祀或谢罪时以此表示恭敬或惶恐
之意。
B、宫、商、角、徵、羽,古人认为这五声分别代表君、臣、民、事、物,
五声不乱,国家的政治就会清明。
C、定省,即昏定晨省,本指晚间为父母安定床衽,早晨起来省问父母安否;
后泛指探望问候父母或亲长。
D、陛辞,临行前向皇帝告别。陛,特指皇帝宫殿的台阶;陛下,指宫殿的
台阶下,后用于对帝王的尊称。
【答案解析】选A;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
评判性称号”是指谥号。
5.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茂材”,又作“茂才”,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
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
B、“鄙”是周代地方行政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后引申为边邑、
边境。
C、“工部”是古代“六部”之一,隋朝开皇二年始设立,掌管各项工程、
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D、“薨”是古人对身故的一种说法,本称诸侯之死,后世也称皇帝的高等
级妃嫔、皇子、公主、贵族或官员之死。
【答案解析】选D;封爵的大官之死可以称薨,普通官员之死不能称薨。
6.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千石,汉代官员的俸禄等级。后称郎将、郡守和知府为二千石。
B、邑,即食邑,封邑,卿大夫的封地,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也叫采
邑。
C、庠序,古代的乡学,即地方办的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后泛指学
校。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
的称号。如周厉王谥号“厉”。
【答案解析】选C;庠序,商代叫庠,周代叫序。
7.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
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B、到了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
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
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C、“坐”在古代礼仪中指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
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
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
人不敬。
D、“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
家慈、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尊: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
姐;家叔:称叔叔,等等。
【答案解析】选D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
亲。
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
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B、“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
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陛下”,本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进言天子时须先呼台下侍者而
告之,后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敬称。
D、“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意义相同的词语还有
“崩殂、驾崩、仙逝、薨、不禄”等等。
【答案解析】选D: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上大夫死曰“卒”;
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仙逝即去世,像仙人一样离开人间,是对
“死”委婉的说法。
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纪”简称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始于司马迁的
《史记》,在该书中,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XX本纪”,不过也有例外,如吕雉
不是皇帝,但其传记也称本纪。
B、“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即是周
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如晋国六卿。另外古时,公
卿也指丈夫。
C、“武库”,古代官名。汉代置武库署,有武库令丞,掌藏兵器。本属执
金吾,晋以后属卫尉,历代因之,到宋代才废。明置武库司,属兵部,清末废。
D、“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如谥号等。另外也有叫做、
称为的意思,如“身死无名,谥为至愚”。
【答案解析】选C(“武库”,是指古代储藏器物的仓库。汉代置武库署,
有武库令丞,掌藏兵器。本属执金吾,晋以后属卫尉,历代因之,到宋代才废。
明置武库司,属兵部,清末废。也有称誉人的学识渊博,干练多能的意思。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授”是指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后成为一种学官名,掌管学校课
试等事,位居提督学事司之下。现在是高等学校教师学衔或职务名称之一。
B、“母忧乞身”是指遭逢母亲去世,在朝廷任职的官员,请求辞职前去为
母守孝。
C、“五更”是指年老还乡但富有学识经验的德高望重之人。古代设五更之
位,天子要以父兄之礼来对待。
D、“结发”,汉族婚姻习俗,一种象征夫妻结合酌仪式。当夫妻成婚时,
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
【答案解析】选D;此处“结发”意为“束发,扎结头发”。古代汉族男子
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
冠”“加笄”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爵”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侯”为封建制度五等爵位
的第二等。
B、“建兴”“成帝”“咸康”都是帝王年号。“年号”是指古代皇帝纪年
的名号。
C、“至尊”是对皇帝的敬称,此外还有“陛下”“万岁”“主上”“圣上”
等。
D、"赠"又叫‘'追赠",指古代皇帝为已经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给予的加
封。
【答案解析】选B;“成帝”是帝号,不是帝王年号。
1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在句中指幼年失去父亲,类似这种委婉的说法还有“失怙”指失去
父亲,“失恃”指失去母亲。
B、国子,本来指国子监这一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
在句中指所立皇太子。
C、疏,有时指对古书的旧注做进一步解释,在句中指的臣子向皇帝分条陈
述事情的意见书。
D、祠,是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处所。“祠”左旁“示”表示向
神灵出示呈现的祭品等。
【答案解析】选B、在本文中,“国子”就是国子监,“国子助教”是官职
名。
1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
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B、太守,是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
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字,古人幼时取字,成人命名,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
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D、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
这道工序称为杀青。后来泛指书籍定稿。
【答案解析】选C;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
1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指古代男子在十八岁行冠礼后,由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在本名之外
所起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名字。
B、漕运,是指在古代社会,封建王朝将所征田赋的部分粮食经由水路运往
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一种专业运输方式。
C、太子少保,与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均为负责教习太子的东宫官职,分别
是太保、太师、太傅的副职,后来成为一种荣誉性称号。
D、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是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
思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答案解析】选A;字,是指古代男子在二十岁行冠礼后
1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其中“黜”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
用,“陟”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
B、“陛下”原来指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后来引申为与帝王面对面应
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逆龙鳞”比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触
之者则必杀人。后人用“龙鳞”指皇帝或其威严。
D、“徒流”是古代刑法。“徒”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
役,“流”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
【答案解析】选A(“黜”“陟”的意思说反了。
1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部是我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开心工各部的总称。
其中户部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长官为户部尚书。
B、原文“绍定三年”中的“绍定”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一个皇帝一生只能用一
个年号。
C、“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
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
D、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天子
死称“崩”,诸侯死“薨”,大夫死“卒”,士死“不禄”,一般人死了就直接
说“死”。
【答案解析】选B(一个皇帝一生可以用多个不同的年号。如文中的“绍定
三年”“嘉熙二年”“淳祐二年”都是宋理宗赵的的年号,宋理宗用过八个年
号。
1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偏将,副将,将军的辅佐,此官制始设于春秋,通常由帝王拜授,也有
大将军拜授的。
B、刑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职务,其最高掌
管为刑部尚书。
C、实封,食邑制度之一。封户有虚实之别,其封国并无疆土,封户亦徒有
虚名,唯加实封者,才能收其所得封户的租税。
D、“迁”一般指升官,但也有作一般调动讲的,也有作降职远调的例“左
迁”,表升迁的词语还有“擢”、“升”、“出”、“陟”等。
【答案解析】选D;出,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
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1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翰林是我国古代官职名。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由于翰林学士
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当时号称“内相”。
B、河东代指山西西南。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则山西在黄河以东,
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秦汉时指河东郡地,唐代以后泛指山西。
C、掖庭,古代营建皇室宫城时,都以一条南北向的中心线为主,再向东西
两侧去延伸其余宫区。
D、吏部是在隋、唐、五代被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掌管天下文武官吏的任
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答案解析】选D项,“掌管天下文武官吏的任免”这一表述有误,正确的
应为“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
19.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的上疏《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
中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
苦衷,言辞慷慨,表达感情直接坦率。
B、三国时期的蜀汉,终于汉怀帝刘禅。蜀国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
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刘禅
却乐而忘本,乐不思蜀。
C、文中所提皋陶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
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D、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其区别在于
“上书”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
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文书。
【答案解析】选A、“言辞慷慨,表达感情直接坦率”错误。应该是“言辞
恳切,表达情感委婉含蓄”。
20.下列对文中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书,即制式文书,是朝廷大员颁布重要法令或褒奖惩戒官员时采用的
专用文书。
B、弃市,为死刑的一种,自商周即有。《礼记》:“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即在人众聚集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用于处决某些罪大恶极者。
C、乾德,是北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年号是帝王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
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
D、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日
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答案解析】选A;制书就是皇帝说的话。所谓“天子之言曰制,书则载其
言。”在周代,帝王的命令叫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改命为制,制即成为用以
颁布皇帝重要的法制命令的专用文书。
2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照我国传统农历历法,文中“朔日”指每月初一。另外,每月月圆那
天称“望日”,通常指十五,每月最后一天称“晦日”。
B、“再拜”通常指拜两拜,是古代一种表示恭敬的礼节;旧时也常作为敬
辞,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文中此词用法为后者。
C、天干和地支按照固定顺序相互配合,可用来纪年、月、日和时。文中“甲
戌”指甲戌年,它的前一年是癸亥年。
D、“玉堂”原指玉饰的殿堂,常用作对宫殿的美称,汉朝时是皇宫中的一
个殿名。而文中此词指官署。
【答案解析】选C:它的前一年是癸酉年。
2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
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
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
获得官职。
【答案解析】选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2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玺书,是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古代递送文书易于破损,所以竹简两
片合一,缚以绳,在绳结上用泥封固,铃以玺。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B、内遣,指皇帝派大臣到各地巡视,用以监督地方官吏。被派遣的官员一
般可以明章或者密奏弹劾官员,各朝代称谓不同,如监察御史、巡按御史。
C、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推举官员的制度,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
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D、赠,即追赠,或追封,指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用来表扬对国家有贡
献的死者,如明追赠吴麟征“兵部右侍郎”,宋追封岳飞“鄂王”。
【答案解析】选B;内遣,指宦官出使
24.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孽,指品行邪恶的平民。庶,平民百姓,与“士”相对;孽,邪恶,
也指不孝。
B、圣人,指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出类拔萃的人。
C、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D、五伯,即“五霸”,通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答案解析】选A;“庶孽”指品行邪恶的平民有误。“庶”与“嫡”相对,
指非正妻所生的,妾所生的儿子。
2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从”称谓在典籍中使用非常多,如“从父”、“从舅”、“从子”
等,指的是同一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人,意为“与父类从”,文中的“从弟”即此
类,相当于今天的堂弟。
B、贡举是我国科举制度的种类之一,是由特命大臣主持、定期举行的科考,
文中的“知贡举”,指的是扈蒙参加贡举科考。
C、翰林院始设于唐,初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学士
担当起草诏书职责,宋朝后翰林学士成为正式官职。
D、交K祀,也叫“郊祭”,即祭祀天地日月,是古代至高至重的国家祭典。
汉董仲舒有言“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
天地之礼也。”
【答案解析】选B(“知贡举”是指主持贡举考试)
2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六艺经传皆通
习之"中的“六艺”指的不是这“六经”,而是指六种技能。
B、参知政事,宋代的一个常设官职,相当于副宰相,设置这一官职的根本
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C、卒,指大夫死去。古人通常称天子死为崩,公侯死为薨,士死为不禄,
庶人死则称死。
D、致仕,古代指官员辞官或者退休。“乞骸骨”也是这个意思。
【答案解析】选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就是六种经书。
2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授,职官名,宋、元以后府、州、县学的学官,掌管学校的考核、测
验等职务。
B、酬倡,亦作“唱酬”“唱和”,是指朋友之间用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
来相互酬答唱和。
C、自请以归,朝廷官员上书皇帝请求辞官回到家乡,与“乞骸骨”词义相
近。
D、墓志铭,是放在墓中以备稽考的石刻文字,记录死者生平和对死者称颂、
悼念等。
【答案解析】选B;酬唱,只用诗词,没有散文。
2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爵,继承爵位。按规定,第一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爵位;其余继承
人减三等袭爵。
B、草制,草拟制书。制是皇帝的命令,制书是用以颁布皇帝重要法制命令
的专用文书。
C、丁母忧,遭逢父母丧事。父母死后,子女要为父母守丧,一般三年,官
员还需要辞官。
D、陪葬,臣子或妻妾的灵柩葬在皇帝或丈夫坟墓的近旁。文中的“陪葬”
指一种恩宠。
【答案解析】选C;“丁母忧,遭逢父母丧事”错误。“丁母忧”是遭遇母
亲丧事。
29.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统三年,属于年号纪年,中统是元朝的第一个年号。
B、鸣鼓和鸣金是古代打仗时的指挥信号。鸣鼓是进攻的信号,鸣金是收兵
的信号。
口C、虎符是中国古代铁制的虎形调兵凭证,各个朝代的虎符形制都是一样的。
D、秩,古代官吏的俸禄或官阶、品级。
【答案解析】选C,在中国古代,虎符是虎形调兵凭证。虎符专事专用,主
要由青铜制造,各个朝代的虎符形制不同。
3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进”指旧时部属劝其主登基称帝,本文指劝说康王建立南宋政权。
B、“藩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这里含有“边界”的意思。
C、“廷对”指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或指科举时代的殿试,本文指后
者。
D、古人相信天意和人事彼此感应,故本文“日有黑子”被视为朝政有失的
证据。
【答案解析】选B项;“'藩',这里含有‘边界’的意思”错误,在唐代,
“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
指军镇;唐代朝廷设置军镇,本是为保卫自身安全
3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和《诗》《书》《礼》《论语》合称为“五经”。
B、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口之
O
C、幽、厉指周幽王、周厉王,“幽”“厉”是根据其生前品德行为所给的
溢号。
D、免冠,脱去帽子,古时表示谢罪。京房要直谏皇上,故先“免冠”以谢
罪。
【答案解析】选A;《论语》不属于“五经”之一,《春秋》为“五经”之一。
32.下列关于文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由朝廷选派翰林、内阁学士赴各省充任正副主考官,主持乡试,考
试主要考《四书》《五经》策问、八股文等,各朝所试科目有所不同。乡试考中
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会元。
B、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之一,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明清时期,兵部
各部门分管各地驻军的粮草,微信公众号:沈姐的语文课堂。军队的调动以及军
队官员的任命等等事宜。
C、赞,是一种以颂扬人物为主的文体,万贵妃想让商辂在其亡父的画像上
题写颂词,歌颂其父的美好品质及贡献。
D、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叫赠。古代帝王、大臣死后,就其
生平事迹,为之立号,此号称谥。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臣下之谥,由朝廷赐
予。
【答案解析】选A;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33.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
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以“六艺”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B、在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中,“谪”是指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除”是指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C、在古代地理术语中,“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
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两都”在汉代指长安、洛阳。又叫“两京”。
D、“中国”在古代文献中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
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大致范围是: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淮河以西,嘉峪关以
东的地区。
【答案解析】选选B;“贬”是指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除”指
拜官授职。
3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为取一与本名涵义无关的别名,
称之为字。
B、江左,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东西与左右常可互相替代,故江
左又指江东。
C、射策,汉代考试取士方法之一,士子针对策问,提出治理政事方略,后
泛指应试。
D、服阙,古人任职时因你父亲或母亲去世离职守丧三年,期满除服,称之为
服阙。
【答案解析】选A(古人名与字的涵义是相关的,不是无关的。)
3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是五部儒家经典著作的合称,包括《诗》《书》《礼》《易》《春秋》。
B、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贞观时代,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史称“贞
观之治”。
C、大理,即大理寺,古代官署名,是国家刑狱案件审理之地,相当于现代
的最禺法院。
D、“秩满”指古代官吏任期届满。一般十年为一“秩”,故官员任期一般
也是十年。
【答案解析】选D:按规定,地方官一任三年,任满必须离开。任内每年一小
考,三年一大考,根据考语决定升迁或降职。
3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昨等等。
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
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
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
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
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答案解析】选D;英宗也是庙号
37.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碑上,
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
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
B、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
等。
C、骈文又称“四六文”,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讲求辞藻华丽,注重句式
整齐,音韵和谐,但内容较空,远离社会生活,其价值就不大了。骈文起源于汉
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秦汉。
D、在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
好”。
【答案解析】选选C;骄文盛行于隋唐。
3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皇帝在位的时候就有的。明朝以前一个皇帝大多不只有一个年号,
明朝以后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
B、“劾”指揭发罪状,“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
的罪状,“劾死”指冒死弹劾。
C、“巡抚”在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
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D、“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
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答案解析】选B(“劾死”指判决死罪。)
3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骑射”是指骑马射箭。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中,要求掌握礼、乐、射、
御、书、数等六种基本才能。其中,射指的就是射箭。
B、古代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帽子,以示成年,但体
犹未壮,故又称“弱”。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C、古时候称四方异族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现在“南蛮”被用来做
骂人话。文中的“蛮”就是指贼人。
D、高祖,一指先祖称谓,二为皇帝庙号之一。文中“高祖”是指皇帝庙号。
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一律统称“高祖”。
【答案解析】选D项,还有用“太祖”等称开国皇帝的。(祖父:①曾祖父
的父亲称为高祖,而与之对应的亲属称谓是玄孙,即曾孙的儿子。②也可用于皇
帝的庙号。)
40.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最早见于诸子散文中,后以屈原为代
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称“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
赋”。
B、“九拜”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这是不同等
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C、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i,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
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
D、“会试”是明清两代每四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
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
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答案解析】选D“会试”是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
4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士院,官署名,掌起草任免将相、号令征伐等机密诏令,并备皇帝顾
问,宋称翰林学士院。
B、转运使,主管运输的巾央或地方官职,宋时该职曾为一个地区实际上的
最高行政长官。
C、遮道,又称“拦路”“借留”,典出东汉寇恂,指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
绩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
D、致斋,指精致的书斋学舍,内涵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茗香绕竹,无不
精致,文化韵味浓厚。
【答案解析】选D(致斋,指行斋戒之礼以致敬)
4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幼孤,随母适胡氏”,古人又“鳏寡孤独”之说,其中,“鳏”指无
妻或丧偶,“寡”指女子丧夫,“孤”指幼年丧父,“独”指老而无子。
B、“洪熙元年”中,“洪熙”是指明仁宗年号。年号始于汉武帝,此后皇
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庆历四年”“元和十年”均是如此。
C、“海盐民”中,“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
首、黎民、生民、黎庶、苍生、黎元、氓和足下等。
D、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人对四方异族的了解有限,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
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对南方各族常称“百越”或“越族”。
【答案解析】选C;足下对人的敬称,上辈和同辈都可以称足下。
4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隶书是先秦时期通行的一种字体,由篆书简化而成,形体接近于现在的
字体,隶书的兴起是汉字形体的一次重大变革。
B、我国传统的四部分类法把图书划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称为四部,
其中史部主要收录各种史书,子部主要收录诸子百家著作。
C、吏部掌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吏部尚书是吏部的最高长官,
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
D、文中“辟”“除”“徙”等词语均含有任职的意思:“辟”表示被征召
并授予官职,“除”表示任命、授职,“徙”表示官职调动。
【答案解析】选A(隶书汉朝时通行)汉字的演化过程有八部分:甲骨文一
金文一大篆一小篆一隶书一楷书一草书一行书。
4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父母死后,子女须守丧三年,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也
称“丁艰”,这里的“丁内艰”指遭遇父丧。
B、受禅是指王朝代换,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源干上古时的禅让
制,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常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
C、不讳是死亡的委婉表达,古人对不同的人的死有不同的委婉表达,如天
子死日“崩”,诸侯死日“薨”,士死日“不禄”等。
D、绅是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捂绅就是指把笏板插在腰间,
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引申指士大夫。
【答案解析】选A;“丁内艰”指遭遇母丧。
4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谪”常指“古代官吏被降职或流放",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有
“迁”“贬”“黜”等。
B、“奥援”为“暗中支持、帮助的力量;有力的靠山”之意,其中“奥”
释为“深”。
C、“尚书”为古代官职名,始于战国,以后历代相承。文中指“六部”中
“户部”的最高官职。
D、“縻”可解为“储存粮食的仓库”“储藏的粮食”“公家发放的粮食”
等意,后来泛指俸禄。
【答案解析】选A("迁”有“左迁”和“右迁”之分,其中“右迁”指“升
官”;“黜”为“降官或者罢官”,与“谪”有区别。)
4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女成年时要行冠礼,戴上表示已经成人的帽子,而“弱冠”就是
还没有成年。
B、“释褐”通常是指脱去平民衣服,开始担任官职;有时也指新考中的进
士被授予官职。
C、“人爵”是与天爵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尘世人们所封的爵位,例如国君
所赐的公、侯等。
D、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为海所环抱,因而称国境以内为“海内”,国境
以外为海外。
【答案解析】选A(应为“古代男子成年时要行冠礼”,另外“还没有成年”
有误,男子20岁称弱冠,此时已经成年)
4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进士第”意为考中进士,其中的“擢”有提拔,拔选意,往往指提
升官职。与“擢”意思相同的还有“陟”“拜”“除”等词。
B、“则鲸为卒”中的“鲸”是古代的一种刑法,又称“墨刑”。一般是用
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用墨涂在刀伤创口上,使其永不褪色,适用于较轻的罪犯。
C、“众请戮偏裨以塞责”中的“偏裨”指偏将,裨将,是将佐的通称。古
代佐助大将的将领称偏裨,亦称副将。
D、“赠银青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己死大臣的功绩,追
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增谥等。
【答案解析】选A(“拜”和“除”是“授予官职”的意思,无提升之意
4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老”分别指黄帝和老子,黄老之术是产生于战国时期以道家思想为
核心的流派,对后来道教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
B、“案”在古代指进送食物的托盘,形体不大,足很矮,可以托举起来,
也可以放在地上。后来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也叫“案”。
C、“三族”指父族、母族、妻族,“罪三族”指因为一人犯罪而牵连到亲
属受罚,是古代专制社会惨无人道的刑法之一。
D、“右”作为方位名词指右边,与“左”相对。古代崇右,故以右为上,
为高;而在地理上,以西为左,以东为右。
【答案解析】选D;在地理上,以西为右,以东为左。
49.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
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羊,未为马,申为猴,酉
为鸡,戌为狗,亥为猪。
B、“家祭”是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
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如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
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六礼”是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
征、请期、亲迎。
D、“三辅”在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
的地区。隋唐以后简称“辅”。
【答案解析】选A;午为马,未为羊。
5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父”指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从”表示堂房亲属,“从弟”
即堂弟。
B、“践昨”指走上昨阶主位,特指皇帝登基。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
东,称昨阶。
C、“丁母忧”,遭逢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
官,不应考。
D、“出”,调出京城,表示贬官,古文表示贬官的还有“夺”“谪”“左
迁”“黜”等。
【答案解析】选D;出由京官外放地方官。夺、釉都是免去官职
5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
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B、“丁母丧”指遭逢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三年内要在家守
孝三年;“服除”,是指守丧期满。
C、“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为记载和计算自己在位年代而起的一种称号,
如“元丰三年”。历代帝王都有年号。
D、“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或褒贬或同情的称号。例
如谥号“文忠”就是一种褒扬。
【答案解析】选C;“历代帝王都有年号”错误,是西汉武帝始创的)
5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初设翰林院,作为文人和卜医技术待诏的处所,并非中央机关。后来
另建学士院,入院的称为翰林学士,专掌皇帝的机密诏令。
B、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帝王召见群臣时,都面向南而坐,因
此南面指帝王之位。后泛指居尊位或官位。
C、宰相指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其中宰是辅助、
相是主宰的意思。
D、礼部,为六部之一,主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务,长官为礼部尚书,
副长官为侍郎。
【答案解析】选C;宰指主宰、相指辅助。
53.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一词来源于上古时期,因为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
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B、“顿首”是古时的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
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
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
C、“博士”在古代为学位名称,现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
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序”是周代学校的名称。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
育事业。
【答案解析】选选C;“博士”在古代为官名,现在为学位名称。
5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医体重管理
- 医院医保自查自纠整改报告
- 《光弹材料与模型》课件
- 参观建川博物馆活动
- 企业风险防控培训
- 优化学校招生录取制度规范措施
- 医疗主任竞聘
-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单元复习举一反三题型总结(知识点例题变式题)教师版
- 专科护士培训竞选
- 《细胞凋亡华子春》课件
- 广东常用的100种植物
- 生产现场作业十不干PPT课件
- 输电线路设计知识讲义
- 物料承认管理办法
- 业主委员会成立流程图
- AEFI防范与处置PPT课件
- (完整版)全usedtodo,beusedtodoing,beusedtodo辨析练习(带答案)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便筷子教案三年级上册精品
- 阜阳市肿瘤医院病房大楼建筑智能化设备、材料采购及安装系统工程技术要求
- 意大利汽车零部件企业
- 食品经营操作流程图11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