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的低龄化问题_第1页
日本经济的低龄化问题_第2页
日本经济的低龄化问题_第3页
日本经济的低龄化问题_第4页
日本经济的低龄化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本经济的低龄化问题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长期受到不良债务、通货紧缩、内部需求不足等问题的影响,经济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然而,日本经济在遭受这些巨大负面影响的同时,还面临着另一严重问题的困扰,这就是少子高龄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在使日本经济出现长达十年衰退的各种因素当中,这一因素被大多数人所忽视。1日本人口结构现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的改善、劳动强度的减轻和医学的进步,再加上社会养老保险的普及和充实,日本人的平均寿命迅速提高。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统计资料表明,2001年,日本妇女的平均寿命为84.93岁,男性为78.07岁,是世界第一长寿的国家。而另一方面,与老人长寿同时出现的另一个社会问题是出生率持续走低。据厚生劳动省公布的《人口动态统计》表明,2001年日本妇女终身平均生育数为1.33,而在二战后生育高峰期,这一数字曾达到4.32。当一国家妇女平均生育数字低于2.08时,该国的总人口数就会出现负增长。从目前趋势来看,日本将于2007达到人口峰值1亿2,778万人,然后逐步趋于减少。人口高龄化和低出生率的同时存在,使日本人口结构明显老化。据日本中文导报报道,日本目前年龄65岁或以上者占全国总人口19.5%,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的预测,日本老年人口比例在2020年将达26.9%,2050年将达35.7%,比例持续上升。而另一方面,日本新生儿数量不断减少,14岁以下的少儿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日益下降。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发表的数字,2001年日本少儿人口为1,834万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率为14.4%,2002年为1,812万人,占14.2%。估计少儿人口到2025年将减少到约1,600万,2050年将减少到1,300万。目前,日本老年人比少儿多出30%,人口结构严重失调,如果该种趋势持续下去,则日本的人口结构将由原来的正金字塔型变为倒金字塔型,即老年人口最多,而儿童人口最少。约10年后,日本战后生育高峰出生的那批人也将进入老年人的队伍,届时其高龄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根据联合国的定义,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7%,则该国就被视为老龄化国家,若超过14%,则被视为老龄国家。日本在1970年时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就达到了7.1%,迈进了老龄化社会。在1994年,日本老年人口比例达到了14.1%,从此进入了老龄社会的行列。高龄人口增加而总人口减少这一人口结构的变化对日本经济产生了或将产生一系列的影响。2年轻儿童对日本经济的影响2.1农业、工业和其他行业受到影响2.1.1农业劳动力及产业升级面临挑战自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日本农村人口和就业人口减少,导致农村人口结构比例严重失调,年轻劳动力供给不足,农业生产后继乏人。随着日本人口少子高龄化现象的加剧,日本农业生产所受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老年人经营农业,既力不从心,又后继无人,所以高龄专业农户的经营规模难以扩大。其次,农业劳动力的老化,会直接影响农业技术的进步。因为老年人传统意识较强,更新观念薄弱,在新技术的接收和掌握上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老年人很难担负农业主力。由于老年人从事农业生产有困难,但又没有年轻人接替,最终会导致农业荒废。农业后继无人已成为日本农业最头痛的问题。据估计,日本农业至少需要60万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予以补充。农业一直是日本最薄弱的环节,而少子高龄化带来的年轻劳动力不足又使这一问题进一步恶化。2.1.2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企业利润下降,日本经济进入财政预算的增长之路战后,日本凭借其优越的人口结构和丰富、优质、廉价的劳动力供应,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施“贸易立国”政策,扩大出口,迅速恢复国内经济,并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和低速稳步增长,跃居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然而,就在日本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日本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随着少子高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而逐渐消失。少子高龄化使日本的劳动力尤其是年轻劳动力供给不足,劳动力的需求大于供给又引起工资的上涨,从而导致产品生产成本增加。企业为获得利润不得不提高价格,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日本企业这一行为造成其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降低。此外,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后,经济长期低迷。要实现经济增长,日本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技术产业的特点是产品更新快,生命周期短,这就需要日本拥有善于创新、思维敏捷、有活力的年轻生力军,从而使日本顺利地实现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转折,实现经济的新发展。但日本人口高龄化导致年轻劳动力后备力量不足,这很可能会延缓日本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的进程,造成新的支柱产业迟迟难以形成,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从而导致日本生产力的下降。2.2工业结构的调整是有限2.2.1劳动力的转移受到限制由于少子高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日本劳动力供给将以中老年人为主。但是由于中老年人比较习惯于长期居住的地区生活和长期从事的工作岗位,并且形成了比较特定的专业技能,因而一般不愿意搬迁到其他的地区居住或改变自己的工作岗位,这使得劳动力从衰退产业和地区向新兴产业和地区的流动受到限制,从而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另外,由于老年人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有所减弱,这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所形成的新的生产体系所需要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制约了技术进步,从而影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2.2.2市场规模相对缩小首先,老年人的消费习惯不利于新产业的成长。老年人在长期的生活中基本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消费习惯,钟爱长期使用的老产品和服务,不易接受新产品和服务,这就给新产业、新产品、新服务的市场开拓造成了极大困难。其次,高龄化社会的市场规模相对缩小也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规模和结构是影响一个国家市场规模的重要因素,人口高龄化社会不仅因人口增长缓慢而制约市场容量的扩大,而且老年人与年轻人相比消费欲望低,特别是许多耐用消费品的市场需求明显受到人口高龄化的影响。因此,人口高龄化社会的需求状况也存在制约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2.3政府财政负担加重2.3.1公共年金的增长日本的财政支出很大一部分用来支付社会保障费用,主要是养老保险和医疗费用。日本的养老金体系包括所有国民均参加的国民养老金、以工薪阶层为对象的厚生养老金和企业养老金,另外还有一部分私人经营的养老金,统称为公共年金。随着高龄人口的增加,领取养老金的人数也不断增加。1998年3月,有权领取公共年金的人数共2627万人,占总人口的20.9%,即5个人中就有1人有权领取养老金。2000年日本政府为促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决定将国民养老金中由国库承担的比重由原先的三分之一提高到二分之一,这进一步加重了本来已陷入困境的日本财政负担。此外,日本厚生养老金从2003年度就开始出现账面亏损,而日本公共养老金账户将在2005年出现赤字。随着高龄化程度的加深,日本政府的财政负担将进一步加重。2.3.2日本的经济状况1961年,日本政府就实行了“国民皆保险”制度,所有国民都参加了社会医疗保险。1983年,日本政府为了适应老年社会的到来和改善国民健康保险的财务状况,建立了独立的老年保险制度,规定70岁以上或65岁以上70岁以下身体有残疾的老人所需医疗费的70%由中央财政负担,其余30%由地方政府负担。由于日本高龄人口的增加,用于老年人的医药费用也将逐年加大,日本本来就难以为继的财政更加不堪负担。此外,在核家族进展和家庭保姆缺少的情况下,一些卧床不起的日本老人就不得不住进了医院,以治疗代替护理,而且其住院治疗的费用远远高于老人之家的护理费,从而造成财政医疗费用的过渡支出。包括养老金、医疗和福利等项开支在内,2002年,日本的社会保障支出为82万亿日元,预计到2025年将翻一番还多,达到182万亿日元。2.4日本社会保障费用负担由于高龄人口的急剧增多,现有的养老金市场效益下降,要维持现有的养老体系,只能提高养老金缴纳标准或降低领取水平,而无论采取哪一种措施,实际上都增加了国民的负担。而且,由于自然的原因,老年人大多体弱多病,其医药费开支自然会增大。因此,随着日本高龄人口的增多,其社会保障费用必然要大幅度增加,而社会保障费用增加将会加重国民负担。预计到2025年,日本社会保障支出的个人负担率将突破50%,国民将不堪重负。估计到那时日本的劳动人口为7,662万,平均每2.4个工作的人就要负担一个老人,而2000年这一比率仅为3.94∶1。为保证其社会保障制度得以顺利进行,必然要相应增加社会保障费用的财源,而这又必将导致国民负担率即税收和社会保险费交缴额与国民收之比大幅度提高。2.5受经济战略和内部控制的影响2.5.1日本高储蓄率低自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经历了长达十多年的经济萧条。由于经济长期不景气,企业破产增多,加上人口高龄化的发展以及职工队伍的高龄化,企业终身雇佣制被打破,失业率持续上升。从消费者角度来看,由于雇佣不稳定,退休金难以足额发放以及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确定性,对未来有危机感的日本老年人将钱存入银行。根据日本银行有关部门的调查,目前年龄在70岁以上的家庭平均储蓄额为1,943万日元,年龄在60-70岁之间的家庭平均储蓄额为1,941万日元。许多日本人都担心到他们年老时将老无所养,对未来的担忧使得日本储蓄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目前,日本储蓄率已经达到10%左右(美国只有1%)。高储蓄率的结果是,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55%的私人消费在过去10年中不断减少,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也因此被拖累至年均1.05%。消费者对生活前景感到不安,已成为眼下消费疲软的主要原因之一。2.5.2日本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失衡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随着高龄职工日渐增多,在没有废除终身雇佣制和年工序列工资制的企业,其付给职工的工资会越来越多。这样,成本高昂且不断老化的劳动力增加了企业的薪资支出,侵蚀了企业的利润和股票的价值,从而削弱了企业的投资能力。众所周知,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是支撑内需增长的两大支柱,日本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低迷最终导致内需不足,严重制约了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也是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即使日本能摆脱严重的银行业危机以及沉重打击经济的通货紧缩,人口高龄化带来的压力也将继续损害日本经济。2.6企业员工的劳动能力自2001年开始,日本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开始推迟,这迫使60岁以上老年人继续寻找工作,同时,由于老年人口当中相当多的人尤其是低龄老年人口还具有较强的劳动能力,而且也有参加劳动的愿望,从而导致了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另一方面,企业为了推迟养老金的发放,也推迟了老年人的退休年龄,这又导致了就业岗位供给的减少。由于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企业破产增多,再加之大量制造业转移到海外生产,就使得本来国内就业岗位就不足的情况下,60岁以上的老人继续工作,必然会增加社会就业压力,使日本失业率进一步升高。3日本高速增长的现状随着少子高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日本没有大量的年轻人不断地补充各个工作岗位,这会削弱日本的生产力,不仅使日本重振雄风无从谈起,连维持现状都很成问题。因此,高龄化是日本在整个21世纪都必须应对的战略性难题,事关日本的兴衰和稳定发展。如何缓解高龄化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目前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如果少子高龄化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日本的国际经济地位将会下降。日本政府已充分认识到少子高龄化问题对经济影响的严重性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3.1制定并完善老年人法律体系事实上,日本早在60年代就已经注意到高龄化问题,并通过制定法律,以法律的形式对高龄人的生活和福利给予保障。1963年日本就已经颁布了《老人福利法》,并于1972年进行了修订。日本在老年人立法上不仅注重经济生活的保障,而且注重健康、教育、文化生活等法律的配套和衔接。比如经济保障方面制定有《国民年金法》、《生活保障法》;健康保障方面有《老人保健法》、《健康保险法》;就职保障方面有《稳定高龄者雇佣法令》;老人教育方面有《社会教育法》;社会福利方面有《老人福利法》、《社会事业法》等。3.2强化网络建设,实现网络全覆盖为了建立公正而令人放心的社会,日本不断健全“少子高龄化安全网”,并采取了以下几个重要政策措施:①完善校园内局域网、IT教育设施、校园内外的网络建设,培养适应于信息化社会的人才;②健全下一代有线电视设施,为过渡到地上数字化传输创造环境;③对学校危旧设施进行翻新和抗震化改造,以提升国立大学信息网络环境水准为开端,带动教育和研究环境的改善;④完善幼儿园、养老院等设施,加强食品安全对策,建立能够安全而放心生活的社会基础等。3.3日本国民对未来的信心由于日本经济长期停滞,企业破产增多,失业率持续上升,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到烦恼和不安”的人越来越多。日本内阁府2001年《有关国民生活的舆论调查》显示,日本国民对前景似乎感到越来越暗淡。同时,由于家庭收入减少,社会保障支出增加,年轻人负担加重,他们对工作缺乏积极性,对未来缺乏信心,从而导致日本的“丁克”家庭和大龄单身男女越来越多。为缓解少子高龄化问题,日本政府首先必须恢复经济,使人们的实际收入增加,从而恢复国民的信心,同时辅助以各项配套措施,如使男女职工享有产假、允许职工在孩子上小学前缩短工作时间、对生育第三个孩子的夫妇给予奖励等,鼓励育龄夫妇生育,以期提高出生率。3.4日本经济制度改革要以发展科技以积累资本随着老年人增加而年轻人减少,日本财政负担越来越重。少子高龄化意味着越来越少的年轻人要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同时也意味着少数人要创造更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