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法律纠纷_第1页
娃哈哈法律纠纷_第2页
娃哈哈法律纠纷_第3页
娃哈哈法律纠纷_第4页
娃哈哈法律纠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娃哈哈公司简介组长:杨浩组员:贺欣灿刘亚丽张彬王新强卢超阳程明陈帅姜帅2023/10/10目录公司规模1公司现状2发展历程3品牌价值4公司纠纷5纠纷解析62023/10/10公司规模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现已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饮料企业。在全国29省市建有58个基地150余家分公司,拥有总资产300亿元,员工30000人。24年来,公司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服务,打造出一流的品质,先后投资100多亿元从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引进360余条世界一流的自动化生产线,主要生产含乳饮料、饮用水、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保健食品、罐头食品、休闲食品等8大类100多个品种的产品。28年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缔造了娃哈哈在饮料行业难以撼动的霸主地位。集团饮料产量、销售收入、利税、利润等各项指标已连续13年位居中国饮料行业首位。公司位列2010中国企业500强141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64位,中国企业效益200佳第25位,饮料加工业第1位。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娃哈哈营业收入居第八位、利润第一位、纳税第二位。2023/10/10公司现状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现已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饮料企业。在全国29省市建有58个基地近150家分公司,拥有总资产300亿元,员工近30000人。2009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32.14亿元,同比增长31.62%;实现利税125.67亿元,增长82.61%,上交税金38.01亿元。集团饮料产量、销售收入、利税、利润等各项指标已连续十二年位居中国饮料行业首位。公司位列2009中国企业500强185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93位,中国企业效益200佳第44位,饮料加工业第1位。在全国上规模百强民营企业中,娃哈哈营业收入位居全国第十,利润第二,纳税第五位。2013年进入新财富中国富豪榜。2023/10/10发展历程1987年,娃哈哈前身--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成立,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带领两名退休老师,靠着14万元借款,靠代销人家的汽水、棒冰及文具纸张赚一分一厘钱起家,开始了创业历程;第二年为别人加工口服液,第三年成立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开发生产以中医食疗"药食同源"理论为指导思想、解决小孩子不愿吃饭问题的娃哈哈儿童营养口服液,靠了确切的效果,靠了"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产品一炮打响,走红全国。1990年,创业只有三年的娃哈哈产值已突破亿元大关,完成了初步原始积累,发生在小学校园里的经济奇迹开始引起社会和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1991年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仅有100多名员工但却有着6000多万元银行存款的娃哈哈营养食品厂,毅然以8000万元的代价有偿兼并了有6万多平方米厂房、2000多名员工,并已资不抵债的全国罐头生产骨干企业之一的杭州罐头食品厂,组建成立了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从此娃哈哈逐步开始步入规模经营之路。2023/10/10公司纠纷:达能并购娃哈哈2023/10/1049%49%2%

娃哈哈持股

达能公司持股

香港百富勤公司持股事件背景:

1996年,娃哈哈与达能公司、香港百富勤公司共同出资建立5家公司,生产以“娃哈哈”为商标的包括纯净水、八宝粥等在内的产品。公司纠纷:达能并购娃哈哈2023/10/1049%51%

娃哈哈持股

达能公司持股娃哈哈持股49%,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百富勤将股权卖给达能,达能跃升到51%的控股地位。

当时,达能提出将“娃哈哈”商标权转让给与其合资公司未果后,双方改签一份商标使用合同。正是这一条款,引发了强行收购风波。公司纠纷合资公司产品使用“娃哈哈”商标,而娃哈哈集团除与达能合资成立公司外还另行设立若干非合资公司,并且也使用“娃哈哈”商标。达能集团对于娃哈哈集团非合资公司使用“娃哈哈”商标并日益壮大的事实非常不满,并于2007年提出要求收购娃哈哈集团其他非合资公司股权。娃哈哈集团则认为达能集团以低价强行收购其股权,属于霸权行为,因此不同意,双方因此爆发大规模诉讼及舆论“战争”.,成为中法经济领域最引人瞩目的个案——甚至被列入了胡和萨会谈的正式议程。娃哈哈集团与达能之间的“娃哈哈”商标之争,经杭州仲裁委员会裁决,已经确认“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与娃哈哈-达能合资企业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于1996年2月29日签署的《商标转让协议》已经终止”。达能不服向杭州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撤销仲裁裁决之诉,法院亦于2008年8月5日予以驳回。娃哈哈集团与达能的“娃哈哈”商标之争,以达能的败诉告终。2023/10/10纠纷解析围绕“娃哈哈”商标,娃哈哈集团与达能、合资公司分别签订了一个转让合同、两个许可使用合同:《合资经营合同》《商标转让协议》《商标使用合同》为了顺利办理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备案手续,1999年8月,娃哈哈集团与合资公司又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简式合同,并送国家商标局进行备案,该合同中没有规定任何排他性条款。双方仲裁的焦点,便是“娃哈哈”商标归属问题。2007年12月6日,杭州仲裁委员会最终裁决,确认自1999年12月6日起,娃哈哈集团与合资企业杭州娃哈哈食品于1996年2月29日签订的《商标转让协议》已经终止,并驳回合资公司要求娃哈哈集团立即履行《商标转让协议》。其理由是,杭州娃哈哈集团于1996年4月和1997年9月先后向国家商标局提交书面申请,要求将其名下的200多件注册商标转让给合资公司,但国家商标局均未同意转让。1999年7月,杭州娃哈哈集团向国家商标局提交了许可合资公司杭州娃哈哈食品使用其注册商标的许可合同备案申请,国家商标局于1999年8月予以备案。2023/10/10纠纷解析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这个案件其实并不复杂,其争议点在于:其一,1996年4月24日,娃哈哈集团与合资公司就“娃哈哈”系列商标签订《商标转让协议》,该转让两次报送商标局申请核准均未得到批准,后来双方又签订许可使用协议并进行了备案。这样的话,《商标转让协议》是否已经终止?达能是否还有权或者说有可能要求娃哈哈集团协助将商标过户之合资公司名下?◆对于这个争议点,杭州仲裁委员会已经做出裁决,达能已经败诉,合资公司无法取得“娃哈哈”商标的所有权。2023/10/10纠纷解析其二,1999年5月18日,合资公司与娃哈哈集团签订了《商标使用合同》,该商标使用合同诸多地方不符合法律规定无法办理备案,同年8月份,双方又签订简本《商标使用合同》(许可期限仅以十年注册商标有效期为限),这两个协议称作“阴阳合同”,应以哪一份为准?◆对于这个争议点,双方尚未展开诉讼,但是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一条“当事人就同一建设工程另行订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与经过备案的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应当以备案的中标合同作为结算工程价款的根据”的规定,达能的形势并不有利。如果最终判决以简本已备案的《商标使用合同》为准,则达能将彻底失去对“娃哈哈”的控制权并且无权继续使用“娃哈哈”商标。2023/10/10结语“达.娃”案作为一个典型的外资并购案例,无论是从《公司法》角度还是《商标法》角度,无论是对于中国公司还是跨国企业,都有很多的教训。以上仅是从《商标法》角度所进行之分析。作为跨国公司的达能集团显然在这个方面犯下了许多不应该犯的错误,希望所有的后来者都能引以为鉴!2023/10/10谢谢观看2023/10/10人有了知识,就会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